混凝土试题题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试题

1、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为(矿渣)或(粉煤灰)。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2.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

3.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 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

4.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且龄期达(14)d前,新浇混凝土不得与流动水接触。

5.墩台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当分段浇筑时,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接缝,周边应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筋或其他铁件,埋入与露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间距不应大于直径的(20)倍。

6.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观察和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7.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

水泥、矿物掺和料, 允许偏差(±1)%。

粗、细骨料, 允许偏差(±2)%。

外加剂、拌和用水,允许偏差(±1)%。

8.混凝土耐久性的一般要求,电通量56d,C30~C45,混凝土的电通量(<1500)。≥C50混凝土的电通量(<1000)。

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环境作用等级L1,电通量56d,(C<1000)。

9.水泥的技术要求,氯离子含量,钢筋混凝土时不宜大于(0.10)%,预应力混凝土时≤(0.06)%。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10. 矿渣粉的技术要求,MgO含量≤14%,SO3含量≤4.0%。

11. 细骨料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级,其细度模数分别为:

粗级(3.7~3.1)

中级 (3.0~2.3)

细级 (2.2~1.6)

12.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在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1/2),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

13. 粗骨料的有害物质含量(%), 氯离子含量<(0.02)%。

14. 拌合用水不得采用海水。当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时,拌合水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200)mg/L。对于使用钢丝或经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拌合水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350)mg/L。

15.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粗骨料、细骨料、水、外加剂等所含氯离子含量之和)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16.混凝土拌和物的入模含气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无抗冻要求入模含气量≥

2.0%,混凝土有抗冻要求D1入模含气量≥4.0%。

17.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18.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19. 冬季搅拌混凝土前,应先经过热工计算,优先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调整拌合物温度,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加热水还不能满足要求或骨料中含有冰、雪等杂物时,也可先将骨料均匀地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水泥、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但不得直接加热。

20. 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宜采取措施控制水泥的入搅拌机温度不大于(40)℃。应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傍晚和晚上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规定。

21. 混凝土入模前,应采用专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

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

22.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应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偏差不宜大于(±2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