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均面临极大挑战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进入高成本时期

中国经济进入高成本时期

中国经济进入高成本时期
佚名
【期刊名称】《经理人内参》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魏杰教授近期立足于中国经济现状.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剖析了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三大挑战”——资源约束.成本约束.需求约束。

中国正处于第“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在此大背景下.魏杰针对性地对。

三大挑战”提出三个解决方法:第一.调整产业结构。

这里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制造业.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四大类。

【总页数】1页(P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中国经济将进入“次高速增长时期”
2.中国率先经济复苏:从最困难时期进入最复杂时期——2009~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3.中国经济进入高成本时期
4.进入后改革时期的中国经济
5.涂料:毛利润值持续下降,行业进入高成本时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产能过剩的真相,超深刻!

中国产能过剩的真相,超深刻!

中国产能过剩的真相,超深刻!作者:陈平作为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去产能正落实成为各地方竞相完成的具体指标。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的此篇文章,重点讨论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

他撰写近万字长文,提出不少振聋发聩的观点。

陈平教授认为,理想的美国市场,其过剩产能的周期变化很大。

例如,美国钢铁设备的利用率在40-105%之间大幅振荡,从来没有实现什么稳定的均衡。

振荡的平均周期在7年左右。

“目前‘僵尸企业’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搞清所谓的僵尸企业,究竟是技术上已经落后必须淘汰,还是市场波动引起的资金链的断裂?亏损企业的产品究竟是有实际需求的民生产品,还是脱离或有害的商品必须销毁?”他认为,化解办法必须要区别对待,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而是要发挥中国现有体制中的社会主义优势。

产能过剩成为本次两会的焦点问题。

就在两会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化解过剩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的反应似乎和政策意图背道而驰,包括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和海外铁矿石的价格暴涨,以及实体经济继续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两会期间代表和部长们的讨论,虽然纷纷献计如何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来化解过剩产能,但对如何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充满矛盾。

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宣传不懂得产能过剩正是市场机制失灵的结果,不可能只靠市场机制去解决。

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看清现实,才能对症下药。

否则只会理论脱离实际,误国误民。

理想和现实的四种“市场机制”首先我们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议论的“市场”概念,包含四种完全不同的含义,必须正本清源。

第一种是,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理想市场”,主要标志是存在稳定的均衡价格,前提是存在保证供求均衡的有效调节机制,才能保证市场出清。

问题是,国内媒体几乎完全不明白均衡市场存在的条件。

那就是需求曲线斜率向下,价高需少;以及供给曲线斜率向上,价高供多。

供求曲线只有唯一的稳定交点,才会有自动稳定的完美市场。

陈平凯恩斯弗里德曼陷阱2012

陈平凯恩斯弗里德曼陷阱2012

走出凯恩斯-弗里德曼的结构性陷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宏观演化经济学1陈平2《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2年第1辑(总第10辑),45-53页,2012年12月,北京,科学出版社。

摘要:2008年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表明,囿于西方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的分析框架,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政策效果回避了利益集团阻碍结构调整的政治经济学现实。

基于此,论文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这一轮宏观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从而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要取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高度警惕凯恩斯-弗里德曼短期政策可能导致的结构性陷阱。

关键词:货币学派凯恩斯学派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性陷阱演化宏观经济学JEL: F015 F019 F091一. 流动性陷阱与结构性陷阱货币主义的鼻祖弗里德曼声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所谓直升机撒钱的办法,可以避免类似大萧条的经济危机(Friedman and Schwartz 1963, Friedman 1992) 。

但是凯恩斯主义怀疑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其主要论据是流动性陷阱的存在(Samuelson 1967) 。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在大萧条时期提出1此文为笔者2011年5月21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上的发言。

2作者为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的一种货币流动情境,在央行降低利率水平到接近零时,无论增发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无法刺激投资或消费,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用通缩引发的财富效应在理论上否定流动性陷阱的存在(Pigou 1943) 。

凯恩斯派主张用财政政策来克服流动性陷阱。

20 世纪30 年代美国的大萧条和90 年代日本的停滞,通常被视为流动性陷阱的历史案例(Krugman 1998, 2010) 。

作者对历史经验的分析认为,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只是从宏观总需求分析的表面现象,刺激消费的短期政策无力从经济结构的基础上解决创造性毁灭带来的结构性失业(Keynes 1936, Schumpeter 1950, Chen 2010)。

陈平:中国未来拿什么同美国抗衡?(上)

陈平:中国未来拿什么同美国抗衡?(上)

陈平:中国未来拿什么同美国抗衡? (上)这个图描写的是理论生物学两个物种竞争模型,我们用来描写两种技术或产业的竞争。

当开发出更多资源的新技术(绿线)出现后,竞争市场份额乏力的老技术(蓝线)产出就下降了。

总产量是红色的包络线,是两种技术产出的加总。

换言之,两种技术竞争,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两者共存;要么一个灭了,一个兴起。

任何一种技术、产业的生长都受资源限制。

技术的发展路径,开始一定是S型曲线,如果没有挑战者也会饱和。

这叫逻辑斯蒂增长,其过程中知识是积累的,内生增长理论只对这半个过程成立(如绿线)。

但现有技术一旦面临新技术的挑战,新技术打开的资源空间比旧技术高。

比如传统农业资源只有耕地,工业化开发新的资源,如煤、石油、核能,结果怎么样?老的技术就衰落,新的技术就上去,两者加起来的宏观产出,就又有增长又有波动,这就是我们宏观经济学天天看到增长和波动的叠加。

我们的理论创新在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源头,不是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噪声或周期波,而是一系列小波的叠加。

小波英文是wavelet。

小波的产生是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市场规模限制是市场竞争最基本的非线性特征,和市场经济非均衡的根源。

小波的叠加绝对不是线性叠加,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中国整体论的思想非常简单。

就这么一句话,新古典经济学线性均衡论的数理模型就要加以改造。

新古典经济学用布朗运动、随机游走来描写价格变动是“看不见的手”,他们认为市场参与者理性决策的结果,是市场价格像一个醉鬼,在均衡态附件随机游走。

政府对一个醉鬼市场什么也干不了,不能把市场放在笼子里,只好听之任之,即使出了危机,也只能等市场自身复原,没药可医。

但是如果宏观波动是小波叠加的结果,你会发现在小波的不同发展阶段,政府作用可以完全不一样。

技术研发初期市场难以介入,政府和社会支持的研发对技术创新起决定性作用,技术起飞阶段规模递增,市场泡沫可能出现,技术饱和阶段必然出现垄断,技术衰落期消化过剩产能或落后产能更需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陈平:中国历史定位 是追求高收入,还是占领制高点?

陈平:中国历史定位 是追求高收入,还是占领制高点?

第二次观察是从希腊到中东,否定了西方中心论的迷信:所谓西方科学民主,东方专制愚昧。世界文明的历史就是西方文明的传播史。
2010年我第一次到希腊,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业余非常喜欢研究历史。初中时学过素描,从希腊的雕塑的人体美开始,到希腊建筑的美非常崇拜,中国人大会堂的柱廊,显然受希腊建筑影响。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也用希腊的雅典来代表西方民主、科学的最高成就。让启蒙运动一批判,中国就代表了东方的专制愚昧。
我先看了希腊,我就猜测希腊神庙是从埃及学来的。2013年我在埃及革命和反革命两次动乱之间去了埃及,把我的亲友吓坏了。我觉得我必须亲自去次中东,才能明白为什么英美不断发动中东战争,才能明白中东和中国有何关系。我2013年先到了埃及,看了金字塔和埃及神庙,立即明白了东西方文化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看完埃及我觉得我必须要去伊朗,2015年去了伊朗,上个月去了土耳其。两次恐怖分子在伊斯坦布尔发动爆炸袭击之间去了土耳其。因为我觉得时间紧迫,再不去可能就和伊拉克、叙利亚一样去不成了。看来我的命还挺大,两次爆炸我都没碰上。但是我观察到的东西非常重要,跟大家分享。
英国1850年明白了这两条盈利的捷径,就开始强化这两条捷径,结果从那以后英国开始走下坡路。为什么?重复以前历代的金融帝国的老路,就是发展过度金融,输出制造业,然后国力衰落,输掉战争,当然也就输掉海运和金融的霸权。当然英国的衰落时间较长,从1850一直到一次大战后大英帝国才不行了,顶峰到衰落接近70年。原来我在2009年澳大利亚的国际会议上分析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病”,类似经济学熟知的“荷兰病”,即利润高的某个产业挤出利润低的其他产业。霍布斯鲍姆的故事让我明白,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英美病”,因为美国只是重复了英国金融霸权由盛而衰的老路。
霍布斯鲍姆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他跟我谈话的最重要的成果,也只有他敢说。我要知道,大英帝国兴起的秘密是什么?经济增长的动力究竟是什么?霍布斯鲍姆告诉我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实,如果你想通了,你也就搞清楚了今天中国的地位。他说英国的高峰在1850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一半,但是不赚钱。我们今天的中国也一样,我们工业生产世界第一了,但是利润很薄。国内主流经济学说我们是什么“粗放增长”,应该输出低端制造业、搞高端服务业、搞金融等等,即使美国出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内照样有一大批经济学家崇拜美国模式,要搞金融自由化,开什么玩笑? 我问霍布斯鲍姆,那英国靠什么赚钱?他说靠两样:第一个是控制海运,这海运是垄断贸易通道,没有强大海军不行,就跟美国今天要控制国际航道是一样的。第二就是金融。

温铁军与陈平对话心得体会

温铁军与陈平对话心得体会

温铁军与陈平对话心得体会温铁军与陈平是两位在中国经济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他们就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从这次对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和对未来走向的展望,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体会。

首先,从温铁军与陈平的对话中,我看到了两位学者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认同与鼓励。

他们都认为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的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他们赞扬中国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此外,温铁军和陈平还对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他们直面问题,坦诚地谈论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等。

他们强调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认为要抓住发展的机遇,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们也提到了当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他们认为,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不仅对中国经济有影响,也对整个世界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但他们强调,中国经济必须积极应对挑战,保持稳定,继续前行。

另外,温铁军和陈平的对话还涉及到了中国经济政策的问题。

他们对中国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他们认为,中国政府要加大对于创新和科技的投入,以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同时也要关注民生问题,加强对于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与这场对话,让我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认识到,中国经济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创新,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此外,从温铁军和陈平的对话中,我也看到了两位学者的学术态度和思维方式。

他们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能够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对于经济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对中国经济的理解,让我深深地感到他们作为学者的责任感和才华。

中国经济韧性的“三大幻觉”

中国经济韧性的“三大幻觉”

中国经济韧性的“三大幻觉”作者:丁安华来源:《新财富》2018年第09期供需失衡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方面,供给侧的工业生产相对旺盛,企业盈利稳步增长,表现出相当的韧性。

另一方面,需求端的“三驾马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经济增长前景堪忧。

在宏观经济政策阴晴不定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韧性很大程度上受到“价格幻觉”、“盈利幻觉”、“统计幻觉”持续扰动。

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将难以维持高景气,生产大概率向需求收敛,经济下行压力加剧。

内外需的压力叠加“紧信用”的金融环境,生产端的“韧性”缺乏支撑并已显露出向偏弱的需求端收敛的迹象。

激活信用、疏通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助于缓解目前企业资金链紧张的局面。

长期来看,信用激活需要配合产能出清、工业转型升级,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中国经济供需失衡的困局。

价格幻觉:供给侧改革压缩部分行业的产能,带动PPI走出长时间的通缩,价格冲击导致上游企业盈利大幅改善。

价格走高必然推动供给响应,供改行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上升,供改与非供改行业产出增速缺口出现收敛,工业生产整体呈现出繁荣的幻觉。

盈利幻觉:工业企业盈利修复与利润高增长,掩盖了行业结构上的矛盾。

一方面,供给侧改革导致上游行业对中下游行业利润的侵蚀;另一方面,“紧信用”和严监管导致企业应收账款账期拉长,资金链紧张使得账面盈利的真实性存疑。

统计幻觉:工业生产数据的高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幸存者偏差”所产生的“统计幻觉”。

在计算同比增速时,统计局很可能对基期数据进行了回溯调整,将部分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限产而规模缩减、或是退出生产的企业剔出样本。

“幸存”的企业承接了原属于被淘汰企业的部分订单,使得可比口径之下生产指标的同比增速“看起来很美”。

7月工业生产数据公布后,官方媒体研判认为,中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工业增加值保持在较高增速,企业利润高速增长,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提高,经济运行环境日趋优化,新动能日趋增强,创业创新均焕发新的生机。

陈平--超越新古典均衡陷阱

陈平--超越新古典均衡陷阱

计量经济学制造的均衡幻象》 FD(一阶差分)漂白滤波器 X(t) = FD[S(t)]=S(t+1)-S(t)
F D W h it e n in g F ilt e r 0.4 0.35 0.3
F re q R e s p o n s e R (f)
0.25 0.2 0.15 0.1 0.05 0 0 0.1 0.2 f 0.3 0.4 0.5
高斯波包(小波)
• 测不准关系》 • 高斯波包达到最小值
t2 h(t ) ( ) exp( 2 ) exp(i t ) 2 2 1
1 4
在伽伯(Gabor)时频空间 (timefrequency space)分离信号与噪声
U
n
f
i
l
t
e
r
e
d
美国标准-普尔指数》区分白噪声与色混沌 用HP滤波器+WGQ时变滤波器
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局限
• 思想上:线性-静态-均衡理论(微观的阿罗模型, 宏观动态一般均衡的卢卡斯模型,金融计量的弗 里希噪声驱动模型和布莱克-苏尔斯方程》压倒 非线性-动态-非均衡模型(希克斯、萨缪尔逊、 古德温、熊彼特、哈耶克)》排除经济不稳定性、 周期波动、和生命周期的存在》封闭系统(零交 易成本)的永动机乌托邦模型 • 方法上:格兰杰误导计量经济学》离散时间否定 连续时间,否定频谱分析,否定混沌》数学用矩 阵代数抵制微分方程》计量经济学处于牛顿前的 时代 • 观察参照系:FD 滤波器:百分增长率=高频噪声 放大器》计量炼金术=地心系模型
• FD 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函数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I.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 • • • • 经济周期理论: 观察参照系混乱》: FD滤波=白噪声模型 长期均衡=长波 HP滤波器=中期NBER 周期(2-10年)》色混 沌(生物钟) • Lucas:微观基础论》无结构=还原论 • 陈平:中观基础论(金融与产业结构)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视角解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视角解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视角解读王雍君2017年12月20日09:55来源:先锋现代化经济体系观下的增长、平等与稳定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都有三个缺一不可的综合目标:增长、平等与稳定。

增长意味着把蛋糕做大,平等意味着蛋糕的公平分享,稳定要求这两者均可持续。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要求致力达成三个综合目标间的适当平衡。

因为三个目标都有其特殊重要性,也因为三者间存在潜在冲突。

片面强调一个而不顾其余,都会招致负面后果。

增长目标在传统上虽然备受重视,但并非唯一重要的目标。

高增长不会自动带来、甚至可能恶化财富的平等分享,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即为明证。

理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有能力协调效率(增长)与公平(平等)的矛盾,以及两者与可持续(稳定目标)间的矛盾。

“发展不能光靠举债”以及“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念,指的就是处理好稳定与增长及平等目标的相互关系。

增长和平等必须置于稳定目标之下,增长和平等都必须是可持续的。

为达成三大目标间的适当平衡,有必要准确理解每个目标的特定含义。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观下,增长不仅指经济财富或GDP的增长,更指经济实力的增长。

相对生产率而言,增长率对经济实力的真实贡献需要被打个“狠折”。

举例来说,如增长率为9%,对经济实力的贡献只应算作3%,如果生产率提高9%,对经济实力的贡献就是9%。

易言之,同样是9%,生产率的贡献为增长率贡献的3倍。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重视生产率。

生产率的提升本身也是(内涵式)增长的关键来源。

十九大报告关于“坚持质量优先、效益优先”的表述,关键在于提高生产率。

理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经济财富,或者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同样多的GDP,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物力投入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其他能源。

“轻资产”主导的产业结构比“重资产”主导的产业结构,更契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诉求。

GDP与增长率依然重要,但其相对重要性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逐步下降,而生产率的相对重要性在逐步上升。

中国经济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经济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经济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3)1.3 论文结构安排 (5)二、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6)2.1 经济增长现状 (7)2.2 经济结构调整 (8)2.3 经济周期波动 (10)2.4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1)三、中国经济政策解读 (12)3.1 宏观调控政策 (13)3.2 产业政策 (15)3.3 财政政策 (16)3.4 货币政策 (18)四、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9)4.1 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4.2 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22)4.3 政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23)4.4 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4)五、案例分析 (26)5.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 (27)5.2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案例 (28)5.3 新兴产业园区发展案例 (29)六、结论与建议 (30)6.1 研究结论 (31)6.2 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33)6.3 对政策制定的建议 (34)一、内容综述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形势与政策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这篇论文将对中国经济的当前形势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全面综述。

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时代,表现为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形势总体稳定,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动能加快形成。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

这些政策包括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

政府还加强了对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

中国经济的形势和政策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要求政府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政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学的前沿问题

经济学的前沿问题

演化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作者:Nelson 来源:时间:2007-6-9 【字体:大中小】〖双击滚屏〗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时,也是市场经济开始在英国出现,以及技术进步开始加速的时期。

自此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快速地改善,社会的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技术进步和市场的完善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在他的著作中,亚当·斯密用制针业作为例子,说明了专业化劳动分工在提高生产率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专业化引起了一些机器的出现,这些机械又加速了专业化分工,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这其中,科学家观察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并给予解释,科学对于技术进步以及机器的出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当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专业化分工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专业化分工,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我们可以说,亚当·斯密正是用演化的动态的方法来看待经济增长。

同时,由于存在很多企业相互竞争,市场似乎存在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形成了产品以及生产要素的价格,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但是,这里的竞争不是静态的企业的竞争,是一个动态的竞争,价格也是在动态的竞争之中形成。

所以,一方面,当研究价格时,你应该把别的东西看成相对稳定的事物;另一方面,在研究经济发展时,你应该用用演化的方法来看待它。

一个学科在成熟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像物理学那样,用正规的和严谨的模型来抽象表达这一学科的理论。

经济学也是这样,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以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微观经济学成为了正统的经济学。

以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微观经济学是一种静态的方法。

而演化经济学所作的工作就是回归到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以便更好地理解经济变迁以及经济发展。

如果你对微观经济学有所了解,你就会知道微观经济学中的竞争是大量的企业以及大量的行业之间的竞争,一个产品的价格就是这个产品的边际成本。

但是如果你观察医药行业以及化工行业,你就会发现这些行业的发展是动态的,新的产品诞生以及老的产品被淘汰。

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

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

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经济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以下是一些当前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的介绍和拓展:1. 气候变化和经济学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经济学领域也在关注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在能源、农业、水资源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例如,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洪水、干旱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从而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对能源需求和能源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2. 数字经济和经济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数字经济包括电子商务、在线娱乐、移动支付、云计算等领域,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方式。

经济学领域也在关注数字经济对经济的影响,例如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就业机会和收入不平等等问题。

3. 全球化和经济学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学领域也在关注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例如全球化对贸易、投资、就业机会、收入不平等和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平等问题等。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贸易保护主义、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全球治理等问题。

4. 人工智能和经济学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经济学领域也在关注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例如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投资决策、生产率、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经济学领域也在探索人工智能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预测、政策评估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等。

以上仅是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的部分介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陈平:复杂经济学

陈平:复杂经济学

复杂经济学基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7年春季研究生选修课(3学分)陈平教授【时间】:2007年春季9-16周(4月17-6月14日),周二周四下午7-9节课【对象】:经济学研究生,与对经济学研究有兴趣的高年级本科生【要求】:学过经济学原理,微观,宏观,与计量经济学,有英语的听读能力。

【目的】:用研讨班的方式教给学生复杂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现代经济学各主要流派的争论焦点,以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尽早进入国际前沿课题。

【方法】:尽量用定性,历史,与图解的方法介绍复杂经济学的前沿,在少用或不用复杂数学的前提下,理解现行均衡经济学思想与方法的局限,探索新的经济学理论。

(数理基础好的学生愿意深入研究者因材施教,不求一律)【评分方法】:出席,讨论,与基本概念的选择性测验获得基本分(60%)。

要求每个注册学生报告自己现有的研究课题,方法,与成果,学会比较均衡思维与复杂思维的不同思路,从而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40%)。

对原创性研究给予个别指导与奖励。

没有大考。

陈平:复杂经济学引论课程大纲第1章. 引论:为什么要研究复杂经济学1.1. 经济学流派的冲突与经济学方法的局限1.2. 复杂科学的兴起与经济学整合的可能1.3. 凯恩斯的理想和新古典综合的退却1.4. 复杂经济学的进展与前景1.5. 本书的计划与安排第2章. 均衡经济学的成就与局限2.1. 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2.1.1.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静态供求曲线:市场稳定性的基础与问题2.1.2.计量与金融经济学的布朗运动与随机游走模型:市场公平的表象与幻觉2.1.3.优化理论与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数学的简化与现实的差距2.1.4.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的提出与疑问2.2.均衡经济学的弱点与难题2.2.1.边际定价缺乏价格实践的经验基础2.2.2.经济波动本质的争论与微观-宏观效应的冲突2.2.3.金融中介的作用与金融危机的机制2.2.4.规模经济的难题与劳动分工的矛盾2.2.5.自然实验的检验:大萧条,股市崩溃,转型实验对均衡理论的挑战2.3.均衡经济学的哲学含义与社会效果:无社会的经济人假设与无创新的趋同秩序2.4.经济学面临的三大难题: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多样性,和历史进程第3章. 复杂科学的起源和复杂经济学的研究3.1.牛顿与拉普拉斯的理想世界:决定论的轨道与可预测的概率3.2.混沌的发现与复杂科学的研究3.3.生物复杂性的物理基础:维纳的控制论,薛定锷的量子生物学,和普里高津的非平衡物理学3.4.从生物复杂性到经济复杂性3.5.连接物理世界与生命人文的桥梁:非线性,非均衡,非稳态的历史与演化3.6.老子对复杂性的远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给同代经济学家一个理智的挑战

给同代经济学家一个理智的挑战

给同代经济学家一个理智的挑战
陈平
【期刊名称】《中国改革》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当混沌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研究领域之时,经济学却忽视了这种“混沌”。

经济组织究竟是类似于生物组织,有着特定的生命节律?还是散沙一堆,无章可循?对此我们虽尚无答案。

但社会现实却在不断地挑战着现代经济学理论,催逼现代经济学实现一次“质”
【总页数】1页(P40)
【作者】陈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5
【相关文献】
1.并非潇洒的选择——一个第三代人与一个第四代人关于留学的对话 [J], 金大陆
2.美国30年代的一代杰出经济学家 [J], 李斌
3.《一个经济学家的旅行》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来我院讲学 [J], 边自煌
4.一个被误解了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 [J], 陶家柳
5.大数据与中国社会治理智库建设——兼论高校社会治理智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李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经济的“奇迹”将面临三大挑战和四大陷阱

中国经济的“奇迹”将面临三大挑战和四大陷阱

中国经济的“奇迹”将面临三大挑战和四大陷阱
佚名
【期刊名称】《理论与当代》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2004年9月21日《中国经济时报》报道,9月18日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了一场关于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专题辩论会。

会上樊纲、海闻、林毅夫、张维迎、易纲、周其仁等分别从他们的角度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他们总体认为,未来较长时间里,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中国奇迹”仍将继续上演,但也要注意面临的挑战和陷阱。

【总页数】2页(P46-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社科院《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NO.2》: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严峻挑战 [J],
2.中国的经济奇迹及其面临的挑战 [J], 华民
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中国汽车工业面临四大挑战[J],
4.中国经济:注意三大挑战和四大陷阱 [J], 杨良敏
5.三大陷阱:中国面临的新的历史性挑战 [J], 鲁品越;王永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我补充一下,我对在座的各位对北大的过高期望非常忧虑,我和邹衡甫都不是北大毕业的,我们感到在北大非常难做研究,就象20年代胡适提出巴黎不适合作研究一样,然而,严济慈对此回答道:"只有在巴黎还能作研究的人,才是真正能够做研究的人。"所以我想,能够在北大这个环境中,能够不受金钱、政治、时髦观点的冲击,认真冷静地向问题,是很难却是应该做的。所以相对来讲,非北大的学者相对有更好的机会。北大有个很好的学术传统是兼容并包,但是又有其很致命的弱点:即各个学派之间互不交锋。最近中心正在努力倡导改变这个现象,我们提倡举行semilar,不同观点互相讨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想现在我们就当场实验,,请各位讨论:到底这些年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取得了那些重要的进展?我们和世界最好的经济学家的差异在哪里?我们应该作出什么方面的改革?
首届中国经济年会于2001年10月17日召开全体会议,与会代表就中国经济学研究问题展开研讨。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主持。陈平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的茅于轼先生、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的李稻葵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王则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的姚洋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邹恒甫教授等代表先后发言。下面是他们发言摘要。
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全都面临严重的挑战。首先,微观就只讲企业理论,只许规模递减,不许规模递增,所以我们的微观经济学是不能解释劳动分工的。而Adam Smith的《国富论》头三章讲的就是劳动分工。其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诺贝尔奖理论都跟经济波动有关,有好几大流派,一派认为根本不应该有经济波动,也就根本不应该有宏观经济学,要有问题就是噪声驱动,这就是第一个的获诺贝尔奖的"噪声驱动模型", 计量经济学就是这个基本思想,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白色噪声,如果他是对的话,那就相当于热力学第二类永动机是对的,馔耆谴淼摹J率瞪希锢硌Ъ以?930年就证明,噪声冲击的阻尼谐振子应该是指数衰减的。所以在我知道的获诺贝尔奖的科学里面,从来没有证明过是对的、从来没有正式发表过、但是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理论的,只有经济学,所以我的危机感非常严重。第三,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时回归分析,即假设这个系统是可计系统,我们现在做"混沌"的人都知道大部分系统都是不可计系统,那怎么能作回归?而且,我知道心理学、实验经济学可以证明大部分微观经济学的理性假设是不对的。理性预期的第二号人物Sargent写了一本书叫《有界理性》,事实上已经退到他的对立面去了。统计学家认为自己做的是应用统计学,统计学不承认计量经济学是其严格分支,因为小样本作出的计算机模拟很难有严格证明。所以对这些基本方法有这样大程度的疑问,就说明几个问题:一,经济学家任重道远,二,我要稍微修改卢锋教授的引语,我们不是受已故的经济学家的愚弄,而是受一些时髦理论的愚弄,包括我们现在最流行的微观基础理论和噪声驱动理论等。
陈平教授发言
林毅夫主任对于中国得诺贝尔奖的前景很乐观,但是我的危机感却很沉重。今天记者问我:"大家都提出向诺贝尔经济学奖冲击,那么究竟在那些领域有希望?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是什么?我想用一个故事来回答这一问题。在1900年初进入20世纪的时候,英国皇家科学院召开年会,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当时做主席发言的是当时最德高望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姆逊,他说可惜的是天上还有两朵乌云。仅仅5年之后,两朵乌云就变成了两场风暴,一朵是相对论,一朵是量子力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经济学现在面临的形势和物理学的形势是一样的。
然而我们的希望所在,我们从中国的观察可以挑战西方主流理论的,就是今天我们这个会议的倡导者之一林毅夫。在今年创立的Gale Johnson讲座的第一位讲演人,不是西方主流派的经济学家,而是林毅夫,而他的讲演内容就是挑战现在最时髦的内增长理论。大家都只道,Solow认为增长是收敛的,而Lucas认为增长是发散的,用规模递增来解释各国发展差别。林毅夫用他的基本比较优势理论挑战Lucas的内增长理论,得到去年诺贝尔奖得主Heckman的认可。所以我认为,假如中国经济学界能够出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人就不应该是象当年清华的留美预备班,仅仅拷贝国外经济学教科书,向美国的名牌大学输送博士生人才,而是应该观察到中国所不能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解释的现象,提出能够有意义让人重新思考经济学基础的问题。好问题的提出可以推进经济学的前进,但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讨论很多的不是问题。要提出好问题,需要对方法有所贡献,遗憾的是,首届经济年会没有关于方法论的专题研讨。我们方法上要更新。比如杨小凯注意到了劳动分工的问题,但用的办法还是优化均衡的办法,无法取得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