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对比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这两篇古文,真是有趣又值得细细品味啊。
先说说《醉翁亭记》,这篇文章就像一杯清酒,喝上一口,心里立马觉得爽。
这位欧阳修,老兄真会享受生活,他在亭子里,酒香四溢,山水相依,简直是个诗意满满的场景。
他写到“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
你看,他的意图可不单单是喝酒,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感悟,对朋友的热情,真的是人间仙境呀。
想象一下,秋天的山水,树叶飘落,微风拂面,那种惬意,简直让人忍不住想大喊一声:“太美了!”他写的那些关于风景的描绘,真是让人脑海中浮现出那幅画面,仿佛身临其境。
再看看《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就像一股豪气,令人心潮澎湃。
范仲淹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在岳阳楼上,看着洞庭湖的壮阔,心中涌起的情感,简直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他开篇就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真的是耳熟能详,让人感到一阵热血沸腾。
写到湖水、云彩、山峦,那种气势,完全让人想要大声喝彩啊。
再加上他对历史的思考,真是让人有种“哇,这个家伙不仅仅是写字的,还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的感觉。
范老兄可真是把忧国忧民的情怀写得淋漓尽致。
不过,你要说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其实它们都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悟。
欧阳修在醉翁亭中品酒吟诗,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态度,仿佛在说:“生活就是要享受,朋友就是要分享。
”而范仲淹则是站在更高的地方,面对历史与未来,展现出一种责任感和豪情,给人一种“我要为国家出一份力”的感觉。
就像两个不同的角色,一个是洒脱的酒仙,一个是英俊的英雄,各有各的风采。
再聊聊文章的写作风格,醉翁亭记的语言活泼、亲切,像是和朋友在闲聊,句子间的韵律感,让人读起来特别舒服。
说白了,就像是在吃一顿家常饭,温暖又贴心。
你听到“山水之乐,老夫之乐”这句话,仿佛能听到他笑声里的欢愉。
而岳阳楼记的语言则显得庄重一些,虽然字句间有些严肃,但仔细一品,又有那种历史厚重感,让人对社会、对国家产生共鸣。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赏析(12)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同的方面: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
《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醉情山水之乐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是很可贵的。
异的方面:《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扩大胸襟,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直抒胸臆、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磊落情怀。
《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之比较鉴赏公元1045年(庆历五年),北宋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因倡议政治改革而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以“朋党专权”等莫须有罪名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
同一年,欧阳修上书为范辨诬也遭奸佞打击,由河北转运按察使降为滁州太守。
《醉翁亭记》(以下简称《亭》)就是欧阳修治滁年余写下的动人篇章。
1406年,范仲淹应被贬岳州的滕子京之约,参照《洞庭晚秋图》,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岳阳楼记》(以下简称《楼》)。
两位都出身贫寒,自幼丧父,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和庆历新政中又都为引为同志,其作品《亭》、《楼》堪为北宋写景散文的双璧。
鉴赏《亭》、《楼》二文,竞相辉映:一边是秀丽的琅琊风光,水彩画似的,山美情溢;一边是雄浑的洞庭波色,油画似的,水美气壮。
1、《亭》《楼》二文同源于“民为邦本”的儒家进步传统,情雅品高。
但《亭》袒露的是物喜心乐、忘却己悲的豁达情怀,《楼》推崇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太上忘情”的情操修养。
《亭》的文眼是首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此时不超过39岁,却屡自称“翁”,亦幻亦真,亦梦亦醒,心明言醉。
他痛心于国弱民穷,一生竭忠尽智,却落得个“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下场,因此“苍颜白发”,未老先衰,心理年龄大大超过了生理年龄。
他面对“蔚然深秀”的林壑,身处“翼然临于泉上”的小亭,呼吸着山川田野的气息,融进滁人游众宾欢的境界,不禁暂时忘记了无罪遭贬的个人际遇,沉浸在众乐之中。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甲文)、《醉翁亭记》(乙文)对比阅读1、甲、乙两文的文体均为记,两文作者均是北宋(代)文学家,均由于“庆历新政”失败被贬官,所以二人政治境遇相同。
2、甲文作者字希文,谥号文正,还是政治家,军事家。
乙文作者字永叔,谥号文忠,还是史学家。
3、甲、乙两文写景都写到了,一早一晚的景象,甲文用“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总体概括;乙文用“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具体描写。
4、甲、乙两文写景都写了花草的生机和香气。
甲文是“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乙文则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两文写景在写法上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在句式上都骈散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6、两文在写作目的上,都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而是将文章的重心放在阐述自己的理想抱负上。
甲文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抒发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试图以自己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而乙文作者则随遇而安,纵情山水,表现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7、“庆历新政”失败,二人均被贬官,对此范仲淹以耿介拔俗之质“进亦忧,退亦忧”,而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二人行为模式不同,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相比之下,欧阳修的表现更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
8、两文在表达方式上都做到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
9、怎样理解甲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为民请命,忧国忧民,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10、乙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①在乎山水之间②更在乎“乐民之乐”和与民同乐11、试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相同点:两文思想境界相同。
甲文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抒发“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直通)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感极而悲者矣
(到极点)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
此乐何极
(穷尽) 吾谁与归 (归依)
佳木秀而繁阴 蔚然而深秀者
(草木茂盛) 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 (秀丽) 若夫霪雨霏霏(繁密的样子)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 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 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朝——明)
云归而岩穴暝
(暮——晦)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山 间 野芳发而幽香(春)之四 时 也
佳木秀而繁阴(夏)
风霜高洁(秋)
《醉翁亭记》一文多用长句,对偶句式别 具一格。叙事明快简洁;写景物美境幽;抒情 深沉含蓄。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意层 次分明,语感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 都给人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和思的飞升。
3.主题表现
《醉翁亭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 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世之情隐含在叙述描写之中, 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才留下“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佳句。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 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 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 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 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 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 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 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 乐的旷达情怀。
《岳阳楼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的。 范公在比较了文人骚客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后, 直接道出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磊落襟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精神境界来自勉勉人。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名篇,而另一篇与之相关的著名文章则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这两篇文章在创作背景、文学风格、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着鲜明的对比。
1. 创作背景对比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背景是他在邓州做知州时,为了劝勉朋友滕子京不要因为被贬而自暴自弃,也不要因为生活环境不好而丧失信心,同时也要鼓励他振作精神,为百姓多做些好事。
而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则是由于他在滁州任太守时,面对北宋王朝的积弱积贫局面,感到无可奈何,只能寄情山水,排解内心苦闷。
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截然不同,前者是为了劝勉朋友,后者则是抒发自己的内心苦闷。
2. 文学风格对比《岳阳楼记》的文学风格庄重典雅,语言凝练,结构严谨,气势磅礴。
文章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主旨,表现出作者范仲淹的政治家胸怀和远大抱负。
而《醉翁亭记》则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
文章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为主题,表现出作者欧阳修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
两篇文章在文学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庄重典雅,后者清新自然。
3. 主题思想对比《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是“忧国忧民”,表达了作者范仲淹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语句,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名言。
而《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则是“寄情山水”,表达了作者欧阳修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两篇文章在主题思想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忧国忧民,后者寄情山水。
4. 人物形象对比《岳阳楼记》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滕子京和范仲淹本人。
滕子京是一个有抱负、有才能、却又遭受贬谪的人物形象,他的不幸遭遇和消极情绪被范仲淹劝勉和激励,表现出一个积极向上、有担当的人物形象。
而《醉翁亭记》中的人物形象则主要是欧阳修自己。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人物形象。
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各有特点,前者表现出一个有抱负、有才能、有担当的人物形象,后者则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人物形象。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一、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相同点: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二、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相同点: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如《岳》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象,再比如说《醉》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短短2句话就将早晚的景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的特点;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跃”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合,就将夜晚宁静却又不乏生气的特点写了出来,《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动凝练,如《醉》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只有21个字,却将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
不同点:1、《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如第1节中“林壑尤美”中一个“尤”字,就将琅琊山从众多山中突出了出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中一个“闻”字就将读者从琅琊山带到了泉水,下文又从一个“峰回路转”由泉写到了泉上的亭,这样环环相扣,吸引着别人去往下看;2、虽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但《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及其他重点篇目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及其他重点篇目比较阅读①两篇文章在写景在时候,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岳阳楼记》写“霪雨霏霏”的天气,有阴风,有浊浪,白天“樯倾楫摧”,夜晚“虎啸猿啼”,是一片苍茫荒凉的景象;写“春和景明”的日子,天光、碧水、沙鸥、锦鳞、芷兰、皓月,白天阳光灿烂,晚上月色皎洁,是一片欢乐明快的景象。
《醉翁亭记》写景抓住了朝暮之景、四时之景的特点。
用“日出而林霏开”写早晨,用“云归而岩穴瞑”写傍晚,写出了一天中景色的变化;用野花幽香写春天,用绿树成荫写夏天,用风高霜洁写秋天,用水落石出写冬天,抓住了景物的季节特征。
②这两篇文章在写景时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岳阳楼记》在描写了阴天的景色之后,发出了“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叹息之情;描写了晴天的景色之后,又表达了“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喜悦之情。
《醉翁亭记》在写了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之后,也发出了“乐亦无穷也”的陶醉之情。
那么,两篇文章在写景方面除了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基本结论:①两篇文章在写景的色彩上有所不同。
《岳阳楼记》写洞庭湖景色,景色很浓;《醉翁亭记》写琅琊风光,却比较清淡。
②在句式上,《岳阳楼记》写景,都是四个字一句,非常整齐;《醉翁亭记》句子有长有短,不是很整齐。
③范仲淹写景时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欧阳修写的却是自己眼前的实景。
常言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的目的,出于表达主题的需要。
范仲淹和欧阳修都出身贫寒,自幼丧父,两篇文章又都是在受贬降职时写的。
这两篇文章在主题上有什么异同点?基本结论:②两篇文章的侧同点不同。
范仲淹抒发的是一种“忧”情,欧阳修表达的是一种“乐”意。
读了《岳阳楼记》,总觉得范仲淹胸怀旷达,抱负远大;读了《醉翁亭记》,总觉得欧阳修有种自我陶醉而又排遣谪居苦闷的感觉。
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率军阵守边关,屡立战功;任参知政事时,又进行过政治改革。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翻译下面的句子(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2.在描写景物方面,两文都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
请举例加以说明。
示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充分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将四季的景物的各自特征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娱情山水的情怀。
3.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示例: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新)《醉翁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试题附答案
《醉翁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一、《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益阳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15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庙堂之高B.然则何时而/乐耶C.树林/阴翳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3.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A.是进亦忧,退亦忧否,非若是也。
(《唐且不辱使命》)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分)译文:(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分)译文: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以议论为主;选文【乙】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B.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二、《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甲】环滁皆山也。
11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文言文开放性题型答题技巧——《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三篇山水游记散文,积累山水记游类散文的阅读方法和经验。
2.体会古人寄于山水名胜的政治理想和忧乐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掌握文言文中考开放性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找出并诵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的写景文段,理解景物描写对抒发情感和表达志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理解范仲淹“忧"和欧阳修“乐”背后殊途同归的政治理念以及张岱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教学难点:熟悉并掌握文言文中考开放性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任务一:回顾游记山水之美)(一)导入(2分钟)师:请同学们观看这段视频。
你们觉得我们祖国的山河美不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今天我们整合学习三篇山水记游散文的经典之作,三位作者是如何写山水的呢?他们眼里的山水仅仅是山水还是有所寄托?首先我们先回顾三篇游记的山水之美。
(5分钟)1. 《醉翁亭记》写景句段选录: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醉翁亭记》写景句段选录: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湖心亭看雪》写景句段选录: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附答案).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附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9题。
(16分)(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之意不在酒()7.下面加点词用法或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云归而岩穴暝潭西南而望B.酿泉为酒山峦为晴雪所洗C.属予作文以记之醒能述以文者D.日出而林霏开日光下澈,影布石上8.翻译句子。
(5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3分)(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分)9.请联系甲乙两篇全文,说说“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阳修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不同?分)与欧3(阅读答案:5.(2分,每处1分)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3分)规模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情趣7.(3分)D8.(5分)(1)(3分)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比较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比较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相同点: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相同点: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动凝练,不同点:1、《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2、虽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但《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
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
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
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
而《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
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
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
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
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3、《岳阳楼记》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而《醉翁亭记》中只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没有抒情。
4、《岳》中整篇文章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用阴景和晴景做对比等等,但《醉》中就没有这样做;5、两文的主题深度有别。
《醉》中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
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对比阅读作者:郭艳红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1年第25期《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都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之作,都是作者被贬谪后写的作品,都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
但两篇文章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安排不同。
《岳阳楼记》开头叙事,进而写景抒情,最后引出议论,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连缀始末,使文章环环相扣,首尾圆合。
文章开篇点出醉翁亭及其得名来历,引出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的醉与乐。
太守的“醉”只是表象,“乐”才是本质。
“乐”是“醉”中之乐,“醉”则因“乐”而醉。
“醉”和“乐”一隐一显,一明一暗,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艺术构架。
2.表达方式不同。
《岳阳楼记》采用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醉翁亭记》却不用议论,只在叙述、描写、抒情中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借以排遣抑郁复杂的情感。
3.揭示主旨的方式不同。
《岳阳楼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直接道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并抒发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表达主题的方式就显得有些含蓄,作者把与民同乐的济世之情隐藏在叙述、描写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乐”中写“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虽是文章的中心句,但主旨却隐含在“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当中。
4.语言风格不同。
《岳阳楼记》虽然是一篇散文,但文中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这些骈句既写出了洞庭湖的秀美,又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文中有些语句也写得非常精练,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吞”二字,准确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却概括出一种阔达的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含意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
被贬在邓州作官的范仲淹依据挚 友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表 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旷达胸襟和“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 们要有宽阔的胸怀,要以天下为己任, 树立崇高的理想。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气象万千
迁客骚人 春和景明 心旷神怡
伛偻提携
与民同乐
风霜高洁
五、翻译重点句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废弃的 事都已经兴办起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 (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虑前先忧虑,在天下 人快乐后才快乐。
三、重点虚词
1、而: 泉香而酒洌 并列连词,可不译 朝而往 修饰连词,可不译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承接连词,于是,就 而不知人之乐 转折连词,却
2、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不以物喜 因为 醒能述以文者 用
3、其
其西南诸峰 代词:它的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代词:指代游人 其必曰 代词,他们,他
四、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二、重点实词
春和景明:日光 薄暮冥冥:迫近
长烟一空: 全
把就临风: 持,执;对着,当着
宠辱偕忘: 荣耀;一起
南极潇湘: 尽
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像鸟儿展开翅膀
的样子;靠近 伛偻提携:弯腰曲背,指老年人 泉香而酒洌: 清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脸色苍老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形容醉态 乐其乐: 以……为快乐 宗庙;殿堂;合指朝廷 居庙堂之高: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异同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相同点: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相同点: 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如《岳》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象,再比如说《醉》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短短2句话就将早晚的景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的特点; 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跃”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合,就将夜晚宁静却又不乏生气的特点写了出来,《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 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动凝练,如《醉》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只有21个字,却将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
不同点:1、《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如第1节中“林壑尤美”中一个“尤”字,就将琅琊山从众多山中突出了出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中一个“闻”字就将读者从琅琊山带到了泉水,下文又从一个“峰回路转”由泉写到了泉上的亭,这样环环相扣,吸引着别人去往下看;2、虽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但《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主题深度有别。 《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
“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 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
《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 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 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 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
比较阅读
相同点: 1、都是借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 2、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 心的高尚情感。 3、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 1.结构技巧有别。
《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 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作者把记事、写景、抒情、 议论四者巧妙融合;
《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 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 以后又从解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 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
2.语言表述有别。 《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
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 转有力。
《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 长句,且又有创新。
6、《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是
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有什么异同?
• 同的方面:
《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
• 异的方面:
《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 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 谪居的苦闷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