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实验教学设计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这是一个适用于大班的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喷泉。
2. 了解喷泉的原理。
3. 学会制作简单的喷泉。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水泵装置。
3. 水槽。
4. 水管。
5. 颜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喷泉的兴趣,并向学生介绍喷泉的概念。
2. 探究喷泉的原理(15分钟)通过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喷泉的原理,包括水泵装置、水槽、水管等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水喷出来?水是怎么被送上来的?3. 制作喷泉实验(20分钟)将水槽放在讲台上,把水泵装置放入水槽中,并连接好水管。
调整水泵装置的开关,让水从水槽中被抽送到水管中,最终形成水柱喷出来的效果。
观察喷泉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参与到制作喷泉的过程中。
4. 探究喷泉的变化(10分钟)让学生尝试在水槽中加入一些颜料,观察喷泉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变色了?这是喷泉出问题了吗?5. 总结(10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从实验中了解到喷泉的原理和变化。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加有趣的喷泉,例如可以在喷泉中加入音乐,或者变化喷水的颜色等。
四、巩固练习(10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更加有趣的喷泉,并在学校的某一地方进行展示。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选出最有创意的喷泉设计。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喷泉的原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设计喷泉的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教案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教案喷泉实验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实验项目,它通过利用气体的流动和压力原理,使水通过一定的装置形成喷射,引起水柱从地面喷出。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压力和流体力学的原理,还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适合用于小学和初中的科学实验教学中。
以下是一份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的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喷泉实验探究压力对流体运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喷泉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 水容器(如一个玻璃瓶)2. 小型水泵3. 排水管4. 水管5. 水龙头三、实验步骤:1. 将水容器放在桌面上,用水龙头或其他方法向水容器中注满水。
2. 将排水管连接到水容器底部,排水管另一端放入一个可以接水的容器中。
3. 将水泵插入水容器中,保证水泵的电线已连接好。
4. 打开水泵电源,观察水容器中的水流动情况。
5. 调节水泵的工作时长和水流强弱,观察喷泉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 实验中,当水泵开始工作时,水开始从喷泉装置中喷出,形成一个水柱。
2. 随着水泵的工作时长和水流强弱的变化,喷泉的高度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当水流强大时,喷泉高度较高;当水流较小时,喷泉高度较低。
五、实验讨论和问题提出:1.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水从喷泉中喷出时,有一个明显的高度,这是因为水受到一定的压力作用。
2. 喷泉实验中,水从喷泉装置中喷出的高度与水流的强度有关。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水流强大时,喷泉的高度会较高?为什么水流较小时,喷泉的高度会较低?六、实验拓展:1. 将水泵的出口与气球相连接,打开水泵,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
可以发现,随着水流的输入,气球会逐渐膨胀,这是因为水的压力作用的结果。
2. 进一步拓展,将水泵的水管朝上垂直放置,打开水泵,观察水柱的形成和高度变化。
可以发现,当水柱达到一定高度后,水柱会折回降低高度,并重新形成喷射,形成周期性的喷泉效果。
3. 可以讨论喷泉的应用,例如喷泉广场、音乐喷泉、喷泉景观等,并初步探究喷泉设计中的原理。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精选10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一样大小的瓶子、瓶盖(孔的大小相同、数量不同)、大小粗细相同的针管、水、水盆、地毯、报纸、记录表格、抹布。
2、幼儿经验准备:会玩喷泉。
知道用力大,水喷得高;用力小,水喷得低。
三、活动过程:(一)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1、提出问题:幼儿充分体验玩“喷泉”的乐趣,并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为什么?”2、幼儿猜想并记录: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实验验证: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预想与对策:(1)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没有注意到要进行比较才能分辨出哪个喷泉的水柱喷得高: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指导幼儿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轮流使用操作材料,边操作边观察。
4、结果与讨论: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一个孔的喷泉喷得高、两个孔的喷泉喷得低的经验。
(二)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1、提出问题:出示三个孔的喷泉,并提问:“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为什么?”2、幼儿猜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阐述自己的理由。
3、实验验证:(预想与对策同上)4、结果与讨论:知道一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三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并能够归纳出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的新经验。
(三)游戏:看谁的喷泉能喷到报纸上(四)活动延伸:怎样才能使喷泉的水喷得更高?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喷泉的形成与水的容量、喷头大小及压力大小有关。
喷泉教案5篇
喷泉教案5篇教师在教学前需要详细撰写教案,以确保课堂顺利进行,制订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喷泉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喷泉教案篇1活动目标: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
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
《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
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
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
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初中物理简易喷泉教案
初中物理简易喷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现象的原理,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喷泉现象的原理2. 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3. 喷泉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段喷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喷泉现象。
2. 学生分享对喷泉现象的了解和疑问。
3. 教师简要介绍喷泉现象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喷泉现象的原理(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会从喷泉中喷出来?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喷泉现象的原理。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解释喷泉现象的原理。
三、喷泉实验操作步骤(20分钟)1. 教师展示喷泉实验器材,介绍实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喷泉装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喷泉实验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喷泉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喷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喷泉现象的实际意义。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巩固喷泉现象的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感受和收获。
3. 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解释喷泉现象的原理。
2. 学生能熟练操作喷泉实验装置。
3. 学生能举例说明喷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1. 喷泉实验器材:喷泉装置、水、剪刀、胶带等。
2. 教学课件:喷泉现象的原理、操作步骤、应用实例等。
教学建议:1. 喷泉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装置。
3.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喷泉现象的原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本次教案以简易喷泉实验为基础,通过探究喷泉现象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中班科学喷泉教案
中班科学喷泉教案活动目标:1. 了解喷泉的原理。
2. 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1. 透明的塑料瓶若干个。
2. 水杯、水盆。
3. 小苏打、醋、食用色素(红色或黄色)。
4. 塑料手套、围裙、毛巾。
5. 投影仪和喷泉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喷泉的视频,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 提问:“你们知道喷泉是怎么形成的吗?”引导孩子们思考喷泉的原理。
二、了解喷泉原理(5分钟)1. 教师简单讲解喷泉的形成原理:水通过管道喷出,形成喷泉。
2. 展示一张喷泉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喷泉的结构。
三、探索浮沉现象(10分钟)1. 教师准备两个水杯和一个水盆,分别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2. 向孩子们展示小苏打和醋,解释它们的作用。
3. 教师演示一个小实验:将小苏打倒入水中,再加入几滴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4. 鼓励孩子们猜测小苏打和水混合后的结果,并解释浮沉现象。
四、制作喷泉(15分钟)1.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塑料瓶和塑料手套,指导孩子们如何安全使用。
2. 孩子们将塑料瓶放入水盆中,倒入适量的醋和小苏打混合物。
3. 观察塑料瓶中的水位变化,讨论喷泉是如何形成的。
五、总结与分享(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喷泉的原理和浮沉现象。
2.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提问:“你们还想了解喷泉的哪些知识呢?”安全提示:1. 在进行实验时,确保孩子们佩戴塑料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化学物质。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区域,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评价方式:1. 观察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
2. 通过孩子们的分享和提问,评估他们对喷泉原理和浮沉现象的理解程度。
附加活动:1. 组织孩子们观看更多关于喷泉的视频和图片,拓宽他们的视野。
2. 鼓励孩子们在家中尝试制作简单的喷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喷泉实验探究教案初中
喷泉实验探究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喷泉的形成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
2. 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喷泉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酚酞指示剂、NaOH溶液、HCl溶液、清水。
2. 实验材料:棉花、塑料袋、绳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喷泉现象,如公园、商场等地方的喷泉。
2. 提问学生:喷泉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喷泉的形成原理。
二、实验原理讲解(10分钟)1. 讲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通过改变容器内压强,使容器内的液体喷出形成喷泉。
2. 讲解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准备实验用具,将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将HCl溶液滴入试管中,用棉花和塑料袋制作喷泉装置,将滴定管插入烧杯中,观察喷泉的形成。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用具。
2. 学生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喷泉的形成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分析(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喷泉形成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喷泉实验中的原理,如压强变化、液体喷出等。
3. 学生讨论:如何使喷泉喷射更高、更远?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自制喷泉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展示。
2. 学生可以探究不同液体、不同压强条件下的喷泉实验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喷泉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喷泉形成的原理,掌握了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验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喷泉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幼儿园科学教案喷泉
幼儿园科学教案喷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喷泉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观察和探究喷泉的现象和变化;3.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料:喷泉的照片或者播放喷泉的视频;2.实际物体:水枪、水管;3.材料准备:纸、水漆。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观察、探究:教师给予幼儿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让他们观察喷泉的样子和现象,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察和猜想。
2.提问: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为什么喷泉的水会上升?二、展示(10分钟)1.实物展示:教师展示水枪和水管,通过演示让幼儿观察并感受水的喷射现象。
2.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喷泉的原理,解释为什么喷泉的水能够上升。
三、实践(25分钟)1.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些纸和水漆,让他们自由发挥,制作喷泉样式的艺术品。
2.展示:每个小组准备好后,让他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喷泉艺术品,并解释自己的设计理念。
四、讨论(20分钟)1.观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不同喷泉样式的艺术品,引导幼儿讨论其中的差异和表现形式。
2.探究:教师提问:喷泉的水是怎么上升的?为什么喷泉的高度不同?3.讨论:根据幼儿的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对喷泉的现象和原理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总结(10分钟)1.总结:教师总结幼儿讨论的内容,概括喷泉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2.提醒:教师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发现更多的自然现象。
六、延伸活动(自由探究)(15分钟)1.自由探究:教师为幼儿提供水和喷水器,让他们自由探究如何制作一个小型的喷泉。
2.观察和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展示方式:利用实物展示、示范性操作以及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和讨论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小组展示的喷泉艺术品,综合评价幼儿对喷泉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注意事项:1.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言简意赅地讲解喷泉的原理;2.幼儿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安全,教师在旁进行引导和监督;3.教师鼓励幼儿多思考、多观察,并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和交流。
喷泉实验教案(5篇)
喷泉实验教案(5篇)喷泉实验教案篇一喷泉实验教案内容:喷泉实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中与氨有关的喷泉实验。
在这一节的相关内容中,绝大多数都不能算是高中化学的重点,而喷泉实验是个例外,它是高中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
它的实验现象,原理以及由此得出的氨的物理性质历年来在各省高考中出现频率都较高。
学情分析:学生来到高中不久,一般还未经历文理分科,且由于初中化学的趣味性和实验性较强,同学们对化学这一门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同学们进入高中,在考试中遇到一些新的实验题后,很多同学对这些实验不知怎么分析才好。
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做法根据实验现象,自己会分析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并由此得出结论。
引领同学们一起探讨出分析实验题目的三个步骤教学重难点:对喷泉实验的原理的分析注意事项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对该实验的升华和提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提出问题→分析实验装置图→观看实验视频→小组讨论→同学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的探究方法教师采用边看视频边讲解的方法使所有学生能弄清楚整个实验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学会分析实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投影一张漂亮的喷泉图片提问大家看老师的ppt上是什么啊?(学生答:喷泉)老师的喷泉呀是我们在广场,公园等地可以看到的,但是其实喷泉不仅仅可以在这些地方看见,在我们的化学实验室里也是可以看到的,大家想看吗?(学生答:想看)好!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实验室里面的喷泉!板书:喷泉实验(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的97面,自己先预习一下实验的基本内容)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实验的装置吧!投影:该实验的实验装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装置,我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装置啊,好,××同学!××:铁架台,装了三分之二水的烧杯,带有胶头滴管和玻璃管的塞子,装满氨气的烧瓶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预习的还是相当认真的。
喷泉实验策划书范文3篇
喷泉实验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喷泉实验策划书范文》一、实验主题“神奇的喷泉”二、实验目的通过进行喷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体压强变化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加深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验原理氨气等气体极易溶于水,当圆底烧瓶内充满氨气后,用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尖嘴导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打开止水夹,氨气迅速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四、实验用品1. 仪器:圆底烧瓶、带尖嘴导管的橡皮塞、铁架台、止水夹、烧杯。
2. 药品:氨气(或氯化氢气体等)、水。
五、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
2. 在圆底烧瓶中收集满氨气(或其他合适气体)。
3. 将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瓶口,倒置烧瓶,使尖嘴导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4. 用铁架台固定好烧瓶。
5. 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
六、注意事项2. 收集气体时要确保纯度,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3.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气体泄漏。
七、实验拓展1. 可尝试使用不同的气体进行实验,观察喷泉的效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控制喷泉的高度和持续时间。
1.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篇二《喷泉实验策划书范文》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喷泉实验,直观地展示气体溶解性与压强变化之间的关系,增强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二、实验原理氨气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圆底烧瓶中,当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氨气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三、实验用品1. 仪器:圆底烧瓶、带尖嘴的玻璃管、胶头滴管、铁架台、止水夹。
2. 药品:氨气(或氯化氢气体)、水、酚酞试液(可选)。
四、实验步骤1. 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在圆底烧瓶中收集满氨气(或氯化氢气体)。
3. 关闭止水夹,向烧瓶内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需要观察颜色变化)。
广场喷泉实验教案初中
广场喷泉实验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广场喷泉的原理和构造;2. 学习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广场喷泉的原理和构造;2. 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广场喷泉的原理和构造;2. 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1. 广场喷泉模型;2. 水;3. 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4. 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广场喷泉,让学生说出喷泉的特点和美感;2. 提问:广场喷泉是如何工作的?喷泉的原理是什么?二、探究喷泉的原理(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根据观察和已有知识,分析喷泉的原理;2. 各小组汇报:让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补充。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喷泉模型的搭建:让学生分组操作,按照喷泉模型的说明进行搭建;2. 喷泉实验:让学生打开喷泉开关,观察喷泉的水流情况;3. 数据记录:让学生用测量工具记录喷泉的水流高度、水流速度等数据。
四、流体力学知识讲解(10分钟)1. 流体力学的定义:介绍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物理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2. 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讲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压力、压强、流速等概念;3. 喷泉原理的应用:讲解喷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喷泉设计、水利工程等。
五、实验报告(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表格;2. 让学生在报告中阐述喷泉的原理和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喷泉设施,了解喷泉的设计和建造;2. 让学生参观水利工程,了解流体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广场喷泉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喷泉的原理和构造,学习了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和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自制喷泉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自制喷泉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七章“水的世界”,详细内容为自制喷泉的实验。
通过该实验,学生将了解水的压力与喷泉形成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的压力对喷泉形成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压力与喷泉形成原理的讲解与操作。
2. 教学重点:自制喷泉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喷泉实验装置、水、色素、滴管、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喷泉实验装置、水、色素、滴管、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喷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喷泉的形成原理。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水的压力与喷泉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背景。
3.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自制喷泉的实验过程,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4.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实验后,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自制喷泉2. 板书内容:(1)水的压力(2)喷泉形成原理(3)自制喷泉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易喷泉,并解释喷泉形成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喷泉的形成原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水的压力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探索不同类型的喷泉,了解其特点及形成原理,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水的压力与喷泉形成原理的讲解与操作。
2. 教学过程:动手操作环节中,学生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和实验注意事项的掌握。
3. 课后反思:学生对水的压力的理解困难。
喷泉实验教案
喷泉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探究不同高度的水柱喷射高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2.实验并了解压力和引力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器材
喷泉装置、水桶、尺子
三、实验步骤
1.将喷泉装置放在水桶中,将其底部固定在水桶底部。
2.将喷泉装置接通水源,调节水源大小,并记录每个高度的喷射高度。
3.将喷泉水柱产生的每个高度与水源压力记录下来。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喷泉高度和水柱高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要注意水的安全使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和记录数据,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3.在实验结束后,先将喷泉装置关闭,再关闭水源。
五、实验结果分析
1.实验结果表明,喷泉高度和水柱高度与压力有关,水源压力越大,产生的喷泉高度越高。
2.实验结果还表明,引力在喷泉实验装置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喷泉水柱高度受到引力的影响。
3.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说明压力和引力在物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简易喷泉原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理解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以及压强差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能够独立完成喷泉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步骤2. 影响喷泉形成的因素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喷泉实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喷泉是如何形成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喷泉实验原理介绍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解释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以及压强差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引导学生理解,要使喷泉形成,需要产生足够的压强差。
3. 演示喷泉实验进行喷泉实验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喷泉的形成过程。
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影响喷泉形成的因素。
4. 学生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按照喷泉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
5. 实验总结与拓展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实验心得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喷泉实验的条件?如何使喷泉喷射更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喷泉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喷泉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2. 演示法:展示喷泉实验的视频或图片,进行实验演示。
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喷泉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喷泉形成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喷泉实验,操作规范。
3. 学生能够理解影响喷泉形成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对喷泉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水的世界》,详细内容为自制喷泉实验。
通过该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压力和喷泉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原理,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喷泉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自制喷泉的操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喷泉模型、实验器材(塑料瓶、气球、吸管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喷泉模型,激发幼儿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喷泉是如何形成的。
2. 讲解喷泉原理(10分钟)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喷泉的原理,让幼儿对喷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 演示自制喷泉过程(10分钟)现场演示如何用塑料瓶、气球、吸管等材料自制喷泉,并讲解操作要点。
4. 幼儿分组操作(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按照老师的示范,动手制作喷泉。
5. 随堂练习(5分钟)请各组展示自制喷泉,让幼儿互相学习,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喷泉原理2. 自制喷泉步骤3.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家庭版的喷泉,并记录制作过程。
答案:1. 准备材料:塑料瓶、气球、吸管、水。
2. 制作步骤:(1)将塑料瓶剪去底部,留下瓶身。
(2)将气球底部剪掉,套在瓶身上,并用吸管将气球固定在瓶身上。
(3)向瓶内注入水,观察喷泉现象。
3. 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被尖锐物品划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真实的喷泉,加深他们对喷泉原理的理解。
2. 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喷泉原理的理解。
2. 自制喷泉的操作过程。
3. 作业设计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一、喷泉原理的理解1. 使用生动的比喻:将喷泉原理比作“气球的呼吸”。
喷泉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喷泉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实验名称:喷泉实验探究实验目标:1.探究不同喷泉口的形状对喷泉高度的影响;2.探究不同水流量对喷泉高度的影响;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实验工具和材料:1.喷泉装置(包括水箱、喷嘴、水泵等);2.不同形状的喷泉口(如圆形口、方形口等);3.测量尺、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a.连接喷泉装置并保证其正常运行;b.准备好不同形状的喷泉口;c.准备好测量尺、计时器等实验工具。
2.实验步骤:a.将水泵打开,调节水流量至合适;b.使用圆形口进行实验:i.在一定高度上将圆形喷泉口固定在喷泉装置上;ii. 记录喷泉的高度及喷水时间;iii. 重复实验三次并取平均值。
c.使用方形口进行实验:i.将圆形口更换为方形口,并重复步骤b中的实验。
d.比较两种喷泉口的实验数据,分析其差异。
e.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引起差异的原因。
3.实验结果:a.记录圆形口和方形口的喷泉高度及时间数据;b.统计数据并进行比较;c.根据数据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实验讨论与总结:1.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圆形口和方形口的喷泉高度及时间数据。
2.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喷泉口形状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3.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水流量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4.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拓展实验:1.探究不同喷泉材质对喷泉高度的影响;2.探究不同水温对喷泉高度的影响;3.探究不同喷泉装置参数(如水压、水位等)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实验时要小心,避免发生意外;2.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实验并寻求帮助。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对不同喷泉口的形状对喷泉高度的影响进行实际观察和数据分析。
同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此外,通过提出拓展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
在实施过程中,应确保实验装置的正常运行,并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水和空气》第三节《自制喷泉》。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循环、喷泉的形成原理以及如何运用简单器材制作喷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自制喷泉的操作。
重点:水的循环过程,喷泉实验的观察与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喷泉模型、水泵、水管、透明容器、色素、水泵、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份喷泉制作材料(水泵、水管、透明容器、色素)、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喷泉模型展示喷泉现象,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喷泉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喷泉模型,讲解喷泉形成原理。
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让幼儿理解水泵、水管等器材在喷泉制作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自制喷泉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 交流分享(5分钟)各组展示自制喷泉,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喷泉形成原理。
提问幼儿如何改进自制喷泉,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水的循环过程2. 喷泉形成原理3. 自制喷泉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家庭版的喷泉,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结合家庭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泵、水管等器材制作喷泉。
记录制作过程,包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喷泉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理解喷泉形成原理,避免过于关注实验结果而忽视原理学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运用其他材料制作喷泉,如饮料瓶、气球等。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自制喷泉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自制喷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喷泉的原理,知道喷泉是由水的压力产生的。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喷泉的原理,动手制作喷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发现喷泉的原理,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塑料瓶、吸管、剪刀、胶带、水、颜料。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保证幼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
四、教学过程1.引导幼儿关注喷泉现象(1)播放喷泉视频,让幼儿观察喷泉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喷泉是怎么工作的吗?它是由什么产生的?2.讲解喷泉原理(1)简单介绍喷泉的原理:喷泉是由水的压力产生的,当水从一个容器流向另一个容器时,由于压力差,水会产生喷泉效果。
(2)结合实物,讲解喷泉的制作方法。
3.制作喷泉(1)分组,每组发放制作喷泉的材料。
a.将塑料瓶剪去底部,留下瓶身。
b.将吸管穿过瓶盖,用胶带固定。
c.将瓶身倒置,放入水中,观察吸管中的水柱。
d.向瓶中倒入颜料,观察喷泉效果。
4.观察与讨论(1)引导幼儿观察自制喷泉的现象,提问:你们制作的喷泉有什么特点?水是从哪里喷出来的?(2)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水会从吸管中喷出来?它与喷泉的原理有什么关系?(2)让幼儿谈谈在制作喷泉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学到的知识。
6.拓展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喷泉设计大赛,鼓励幼儿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喷泉。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喷泉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五、教学反思1.部分幼儿对喷泉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2.在制作喷泉过程中,部分幼儿出现操作困难,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3.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拓展活动未能充分展开。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引导幼儿关注喷泉现象时,可以设计如下对话: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喷泉,水是从哪里喷出来的呢?”幼儿:“是从喷泉的头顶上喷出来的!”教师:“很好!那你们想想,是什么让水从喷泉的头顶上喷出来呢?”教师:“其实喷泉的秘密就藏在水的压力里。
2024年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2024年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七章“水的奥秘”,详细内容围绕“制作喷泉”的科学实验展开。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水的压力与流体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喷泉形成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喷泉形成的科学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喷泉模型、实验器材(塑料瓶、气球、吸管、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塑料瓶、气球、吸管、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喷泉模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喷泉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喷泉形成的科学原理,通过图片和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理解。
3. 动手操作(15分钟)(1)分组合作,每组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步骤,尝试制作喷泉。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复述喷泉形成的科学原理,并让他们解释自己制作的喷泉是如何工作的。
(1)每组展示自己的喷泉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制作喷泉的科学原理2. 实验步骤3.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制作一个喷泉,并解释喷泉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根据课堂学习的科学原理,结合实际操作,解释喷泉的形成。
2. 拓展延伸:了解自然界中的喷泉,如天然喷泉、人工喷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但在理解喷泉科学原理方面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
组织科学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水的性质、用途等。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教案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泡沫,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与结果。
实验原理:在酸化反应中,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气体CO2,该气体在水中形成气泡,从而产生喷泉效果。
实验材料:
1. 碳酸氢钠(小苏打):5g
2. 醋酸:10mL
3. 水:适量
4. 塑料瓶:1个
5. 漏斗:1个
实验步骤:
1. 取一个干净的塑料瓶,将碳酸氢钠倒入瓶中。
2. 在慢慢倒入醋酸至瓶内。
3. 立即将漏斗置于瓶口,并将漏斗底部浸泡在水中。
4. 观察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观察气体生成的泡沫。
5. 当瓶内气体充满漏斗,气泡溢出时,即可观察到喷泉效果。
预期结果:
1. 在化学反应进行过程中,瓶内会产生气体CO2,气体在水中形成气泡。
2. 随着气泡的不断产生,气泡会从漏斗中溢出,形成一定高度的气泡喷泉。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需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化学物质。
2. 实验操作时需注意轻放,避免溅出化学物质造成伤害。
3. 实验后,及时清理残留物质,保持实验环境干净整洁。
拓展实验:
1. 可以尝试调整碳酸氢钠和醋酸的比例,观察气泡的产生是否会有所变化。
2.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化学物质替代碳酸氢钠和醋酸,观察不同化学反应产生的气泡效果。
实验结论:
通过喷泉实验,可以观察到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水中形成气泡的过程,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与结果。
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泉实验教学设计
科目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型实验教学
课时 6 班级2013级化学本科班课题名称喷泉实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中与氨有关的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
由于该实验的趣味性强,效果直观明显,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设计化学实验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教学实践中认真挖掘实验原理和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就能设计出一系列喷泉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凡是化学反应结果能形成体系内外压强差的实验,均可设计成喷泉实验。
学情分析
通过氨及氨盐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氨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结合形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部分电离成NH4+和OH- 而呈弱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等有关知识。
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还掌握了氯气、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硫化氢气体通常状况下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为“喷泉”原理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喷泉实验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2、能说出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学会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归纳原理→创新运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重点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形成条件
重
难
点
难点喷泉实验的实验操作
教
学
方
法
启发教学、对比分析、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壮观的火山爆发,绚丽多彩的音乐喷泉同学们一定都不陌生。
但是你们知道火山喷发,音乐喷泉产生的原因吗?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漂亮的喷泉。
同学们知道要怎么做吗?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氨,知道了氨气的溶解度非常大,它与水是以700:1的比例互溶。
也从书上的97页实验4-8看到了喷泉实验的装置。
但是氨气要怎么制备呢?我们知道氨气不易值得,而且氨气达到一定浓度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我们可以换一种气体吗?
【教师】我用 CO2代替氨气,来制作喷泉。
【学生活动】:
回答:因为有
压力差,所以
产生了喷泉,
还有火山喷
发。
【学生】
我们可以用书
上97页的方
法做啊!
【学生】
我们可以制备
CO2,但是要怎
从身边的化
学现象引入
课题,从而
把化学理论
的学习与生
活拉近离。
接下来大家仔细观察我的操作,并且告诉我,为什么可以用二氧化碳来做喷泉实验呢?
【教师】进行喷泉实验的演示
首先提出以下问题:
a)我们收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
水集气法,那收集 CO2我们用什么方法呢?
b)我们怎么确定 CO2已经收集满了呢?
1、连接制备 CO2的装置检查气密性,接
着在反应装置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及已经配好的稀盐酸(1:2),并收集气体。
2、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是否装满气体,
并且迅速倒入事先配制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快速塞上连接有导管并夹好止水夹的胶塞,振荡。
3、将烧瓶倒置在铁架台上,将事先准备
好装有清水并滴加了酚酞溶液的烧杯放在烧瓶下方,并将导管放入水中。
4、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同学们已经看我做完整个实验,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产生了吗? 么做呢?
【思考】注意
观察CO2做喷
泉实验的过
程,思考为什
么可以用来做
喷泉实验
【回答】
用向下排空气
法,用燃着的
木条放在瓶口
检验,火熄灭
学生通过讨
论与交流,
回答问题,
真正的参与
到课堂中
通过分组实
验培养学生
分工合作的
能力,交往
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
氨气和 CO2均能用来进行喷泉实验是因为都有体系内压差的变化。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凡是能够形成体系内外压强差的实验,均可用来设计成喷泉实验。
刚刚同学们也看见了我用 CO2做喷泉实验需要准备很多试剂,还要制备气体。
如果全部的学生都要做实验,是不是要耗费很多药品呢?会产生 CO2,污染环境这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如果是为了看看喷泉实验的现象,我们从它的实验原理出发,还能有其他的方法吗?大家思考一下。
【教师】我刚刚听到有同学说了,利用热胀冷缩原理。
那我们来看看是否可行呢?
【教师】用烧杯烧一杯开水,拿一个圆底烧瓶塞上连接了导管的胶塞,再准备另一杯冷水,把导管放入冷水中,圆底烧瓶放在热水中转动,直至导管底部没有气泡产生,夹上止水夹。
将烧瓶道置,在下方放置一烧杯水并将导管放入水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为了美观,可以在下方的烧杯中加入有颜色的指示剂)。
【教师】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除了用热水,了就说明集满
了
【回答】因为
二氧化碳与氢
氧化钠发生了
反应,体系内
的气体减少,
产生了压强差
所以有喷泉现
象
【讨论】可以
利用热胀冷缩
原理,用同样
的装置进行实
让同学体验
学会创设情
境→提出
问题→实
验探究→
归纳原理
→创新运
用的方法的
过程
板书设计
喷泉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喷泉的形成及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
2、 通过实验探究喷泉实验产生的条件
3、 了解喷泉实验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 实验原理
凡是化学反应结果能形成体系内外压强差的实验,均可设计为喷泉实验。
三、 实验仪器
烧瓶,烧杯,导管,橡皮塞,稀盐酸(1:2),石灰石,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 四、 实验步骤
1、 连接制备 CO 2的装置检查气密性,接着在反应装置中加
入适量石灰石及已经配好的稀盐酸(1:2),并收集气体。
我们也可以用冰水。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操作,利用热水
造成体系内压强差的实验。
巡视,纠正同学错误 【教师】总结
验
【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体验实验乐趣
亲自动手提
高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
2、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是否装满气体,并且迅速倒入
事先配制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快速塞上连接有导管
并夹好止水夹的胶塞,振荡。
3、将烧瓶倒置在铁架台上,将事先准备好装有清水并
滴加了酚酞溶液的烧杯放在烧瓶下方,并将导管
放入水中。
4、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
五、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气密性一定要好
2、气体一定要收集满
教学反思
1、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
会,丰富学生的切身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实验的操作、现象观察、原理分析研究,获取探索知识的科学方法和乐趣,积极主动地掌握所学知识。
2、学生通过运用物理知识作铺垫,进行思考分析与计算讨论,加深了对喷泉实验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典型的“氨的喷泉实验”→迁移到其他气体与溶液间的喷泉设计→再扩展到气体与气体间的喷泉实验分析→火山爆发现象的解释。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实验教案
课题:喷泉实验
院系: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2013级化学本科班
学号:40271113108
姓名:王琴杨倩
指导老师:罗树常张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