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二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2篇模块知识交汇1与季节相关的地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2篇模块知识交汇1与季节相关的地

有可能盛行西北风。第4题,温哥华位于加拿大南部,其东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
了冷空气的侵入,使温哥华成为同纬度冬季温和的城市。其他不是主要原因。第 5 题,温哥华虽然纬度较高,但沿海有暖流经过,所以冬季港口一般不结冰。
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和田河有二源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的喀 拉喀什河和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的玉龙喀什河。结合下图,完成6~7题。
4.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 现象 北半球的植物 动物的迁徙 北半球夏季 生长旺季 北迁 北半球冬季 温带、寒带地区草木枯黄 南迁
北半球山地雪线
南极大陆冰川面积 南极周围海洋的浮冰 北半球
上移
变大 减少 一片葱绿,动物多
下移
变小 增多 一片枯黄,动物少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
一片枯黄,动物少
一片葱绿,动物多
①②③④四幅图表示二至日地球表面四个不同地点旗杆影子端点在一天中的连 线,其中坐标的原点表示旗杆的位置。读图回答1~2题。
6.喀拉喀什河谷缺少冰川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B ) A.河谷海拔高,难以形成有效降水 B.地势低气温高,不易形成冰川 C.植被覆盖茂密,不利于冰川形成 D.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侵蚀作用强
4.温哥华冬季温和的主要原因是( C )
A.洋流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A.地形的影响 C.大气环流的影响
B.海陆分布的影响
D.纬度位置的影响 B.洋流的影响 D.海陆位置的影响
5.温哥华所处纬度较高,但港口冬季一般不结冰的原因是( B )
解析: 第3题,夏季温哥华西部海域形成高压中心,东侧陆地是低压,因此最
第 二 篇 专题知识突破
模块知识交汇(一) 与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
[编者按]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地球表面的许多现象也有明显的季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考重点主题突破系列之一 季节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考重点主题突破系列之一 季节学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高考重点主题突破系列之一季节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以北半球为例,总结如下:1.天文现象2.水文现象[实践应用]1.(2017·课标全国Ⅲ,10~11)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D.11月2日 解析 第(1)题,根据丁的描述可知,向北望去有极光,说明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并且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

排除答案A 、D ;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将由秋入冬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到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且纬度较乙纬度低,所以甲位置更靠南,由此可确定答案为B 。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半年,结合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D。

答案(1)B (2)D2.(2017·北京文综,5)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题。

芒种至小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解析芒种至小暑期间为夏至前后共一个月时间,在此期间,我国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异小,A错;塔里木河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补给量大,不会出现断流,B 错;此期间南极大陆大部分处于极夜,气候寒冷恶劣,不适宜科考,D错;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北京比上海白昼时间更长,故C正确。

二轮复习专题之季节变化.ppt

二轮复习专题之季节变化.ppt
与季节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
如何正确判断季节 与季节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
2019/11/5
1
高考地理季节变化专题复习
如何正确判断季节
1.根据地球的公转速度 2.根据日出日落方位 3.根据昼夜长短状况(或日出日落时间)
2019/11/5
2
高考地理季节变化专题复习
如何正确判断季节
4.根据对流层厚度变化 5.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的移动 6.根据海陆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7.根据海陆气压分布情况 8.根据气候特征 9.根据气象、地质等灾害的发生规律
A.该系统给上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B.上海阴雨连绵,出现梅雨天气 C.罗马温和多雨 D.潘帕斯草原温和少雨 20.图中天气系统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什 么农作物影响较大 A.冬小麦 B.油菜 C.早稻 D.晚稻
2019/11/5
7
高考地理季节变化专题复习
22.读是北太平洋及其附近地区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6.若图中①低气压中心位于北纬30°与东
经70°交点附近,则
A.布苴诺斯艾利斯所在纬度白天比黑夜长
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开罗正遇上干燥炎热季节
D.北京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47.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①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
在海洋上 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而移动 ③1月,副极地
⑴此图是 (1或7)月等温线图,判断依据是:
⑵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在北太平洋的中低纬度海区, 大洋西侧的海水温度高于东侧;在中高纬度海区,大洋西侧的海 水温度低于东侧。请分析形成这一分布规律的原因。
2019/11/5
8
高考地理季节变化专题复习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季节判断课件讲解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季节判断课件讲解
16. 若此时南极附近
是极昼,P点所在经
线的地方时是 ( )
A. 5时 C. 9时
B. 15时 D. 19时
《5·3高考》P32第16~18题 图中所示区域在 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 为90o ;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 最高点。回答16~18题。
16. 若此时南极附近
是极昼,P点所在经
例8、如果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AB为等温
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地为亚热带 季风气候
B. 此时控制亚欧 大陆的气压中心 为亚洲高压
C. 此时巴西草原 的景观特征为一片枯黄
D. 此时澳大利亚的农民正在播种小麦
例8、如果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AB为等温
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甲地为亚热带 季风气候
已知条件代入,当δ前取“+”时为夏半 年,即φ与δ处于同一半球,当δ前取“–” 时为冬半年,即φ与δ处于异半球。
《5·3高考》P31第8~9题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 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 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 12 : 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 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8~9题。
1. 在图中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 B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3高考》P38易错点一 一架在北半球飞 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 19时。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回答下 面两题。
2.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 的区时是 ( )
A. 8日14时 C. 9日20时
线的地方时是 ( B )
A. 5时 C. 9时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规律归纳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规律归纳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规律归纳王树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规律归纳(来源王树声高考地理教研室,启迪慧想整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季节变化的知识结构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二分二至日的昼夜状况)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4、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春、秋分日,晨昏圈通过极点,与经线圈平面之间的交角为0°,与纬线圈平面之间的交角为90°。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赤道)。

(如右图)(1)晨昏圈相切的纬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之和等于90°(即互为余角)(2)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之间交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90°--66°34′-90°-66°34′- 90°(3)晨昏圈平面与经线圈平面之间交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0°--23°26′-0°--23°26′- 0°夏至日日照图冬至日日照图5、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规律夏至(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约5个纬度左右;春秋分,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冬至(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约5个纬度左右。

(1)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风向的季节变化(2)根据陆地、海洋在同纬度的气温差异判断季节(3)气压带势力强弱和风带风力大小的季节变化受高低纬温差季节变化的影响,冬季,高低纬度之间温差较大,气压带之间的气压差也大,风力较强;夏季则相反。

(4)风海流纬度位置和流势(流速和流量)的季节变化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七月,在信风、西风吹送下形成的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等)分布的纬度位置随气压带风带的北移也要向北移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考重点主题突破系列之一 季节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考重点主题突破系列之一 季节学案

高考重点主题突破系列之一季节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以北半球为例,总结如下:1.天文现象冬半年夏半年地球公转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昼夜长短昼短夜长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则达最小值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则达最小值日出日落方向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南北半球相同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南北半球相同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晚于6点,日落时间早于18点,白昼短于12小时日出时间早于6点,日落时间晚于18点,白昼长于12小时极昼极夜北极及其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则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及其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则出现极夜现象2.水文现象[实践应用]1.(2017·课标全国Ⅲ,10~11)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2)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解析第(1)题,根据丁的描述可知,向北望去有极光,说明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并且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

排除答案A、D;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将由秋入冬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到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且纬度较乙纬度低,所以甲位置更靠南,由此可确定答案为B。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半年,结合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D。

各种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各种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各种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1、天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2、大气与气候现象的季节变化
3、水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4、植物形态和动物迁徙的季节变化
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季节变化
水资源一般丰歉与降水季节变化、河流补给类型相关,如长江夏季水资源丰富;三峡水库运行:蓄清排浑,一般10 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 米,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汛期前排至 145 米防洪限制水位;风能利用一般是冬季好于其他季节;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
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 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伏季休渔。

夏季,一般在 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6、农业生产的季节变化
7、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季节变化
8、科学考察的季节变化
9、旅游
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

春季,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夏季,气温升高,海边、高山是人们避暑观光的好地方。

一般地说,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一些高山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

鸟岛观鸟5月是最佳时机;南方高山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多云雾;北方的园林宜夏季观赏;冰雕、雪景、雾凇宜冬季观赏。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命题点一自然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例1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14–1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要点突破:[解析] D S市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考点透析】1.天文现象和地球运动的季节变化(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

如图14–2。

14–2(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①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次年春分日90°— 66°34′— 90°— 66°34′——90°②晨昏圈平面与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0°—23°26′— 0°— 23°26′—0°2.大气运动的季节变化(1)气温水平分布的季节变化①夏季:大陆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向低纬凸出。

②冬季: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高纬凸出。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①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②春、秋分,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3)北半球海陆气压中心势力的季节变化①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北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亚欧大陆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控制。

江苏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三回扣基础微专题15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学案

江苏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三回扣基础微专题15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学案

微专题15 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

2.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则相反。

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3.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华北、西北地区冬春多干旱。

4.山地雪线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5.热带草原夏季草木葱绿,冬季草木枯黄。

6.冬季驯鹿在亚寒带针叶林觅食,夏季到苔原带寻找食物。

7.华北地区种植小麦的季节为北半球的秋季,收获季节为次年初夏。

我国南部沿海盛产甘蔗,春季蔗农在沟里播下蔗苗(左图)。

初夏待甘蔗出苗生长后重新挖沟翻土耕作,使原甘蔗所在的沟成为垄,直至甘蔗收获(右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与春季比,初夏翻土后甘蔗生长在垄上有利于( )A.实现秸秆还田B.通风透光保肥C.增大昼夜温差D.防止风力侵蚀2.影响该田间管理耕作方式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地形 C.水分 D.土壤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初夏翻土后甘蔗生长在垄上与实现秸秆还田没有关系,A错;挖沟可以通风透光,翻土覆盖可以保肥,B对;翻土与增大昼夜温差无关,C错;南部沿海属于湿润地区,没必要防止风力侵蚀,D错。

第2题,我国南部沿海属于湿润地区,降水多,所以说影响该田间管理耕作方式的主导因素是水分,选择C。

(2017·无锡模拟)读“海陆分布示意图及等温线分布图”,图中a>b,回答3~4题。

3.能正确表示甲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能正确表示7月该区域陆地等温线分布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3.A 4.C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甲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有寒流经过,海水温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温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向南)弯曲。

据此判断正确结论。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7月份该区域大陆温度比同纬度海洋温度高,等温线向高纬度(向北)弯曲。

二轮复习 专题 2 季节更替与地理事象

二轮复习  专题 2 季节更替与地理事象

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季节 自然景观的特色
春季 赏花踏青为主 夏季 纳凉避暑为主 秋季 观赏秋色为主 冬季 踏雪赏梅为主
代表性景区
北京植物园的桃花节;井冈 山的十里杜鹃花 北戴河海滨、长白山林海、 呼伦贝尔草原、庐山 北京香山、各地菊展、桂林 桂花、九寨秋色 哈尔滨冰灯、苏州梅园赏梅、 长白山滑雪
科学考察活动的季节性 *极地科学考察: 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应选择在极昼、 气候较温暖的时期。北极地区一般选在春分 后(4、5月)至冬至前(10、11月)这段时 间;南极地区正好相反,一般选在秋分后 (10、11月)至夏至前(4、5月)这段时间。 *高山科学考察: 应避开雨季和冬季,选择天气状况比较 好、比较稳定的季节。
9、根据河口附近盐度变化,判定季节
P
例如,长江夏季 河流径流量大, 故河口附近盐度 低;而冬季相反, 有可能出现咸潮。
12. 农业生产活动的季节变化 ● 农业生产活动有季节性的特点。 冬小麦:秋播夏收;春小麦春播秋收; 水稻:北方:秋收 南方:早稻春播秋收;晚稻夏播秋收 玉米:春夏播秋收 棉花:春夏播秋收 甘蔗、甜菜:秋收 苹果、柑桔:秋熟 舟山渔场:冬季-带鱼汛 夏季-墨鱼汛 江南丘陵地区采摘新茶为春季; 天山牧场:夏季-3000米以上 冬季-1000~2000米
草木凋零 草木茂密
2. 雪线高度的季节变化
雪线是高山上积雪、冰川分布的下线。 夏季:温度较高,海拔较低的冰雪消融,雪线偏高; 冬季:雪线偏低
1、根据典型地区气候特征,判定季节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 气候特征 炎热干燥
炎热多雨
冬季 气候特征 温和多雨
温暖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高考倒计时第14天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高考倒计时第14天

北方“秋高气爽”的 天气,夏季长江流域 的伏旱
9.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 性气候 热带沙漠 气候
成因 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 信风带控制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10.气候的形成因素
11.三大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征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 气候
成因
气候特征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 的季节变化 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热带季
风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
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点区域(二)——华北
4.风的形成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 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 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加上摩擦力的 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5.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 1月份,亚欧大陆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 压带被切断,保留在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7月份,亚欧 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保留在太平洋 上,为夏威夷高压。
快行冷锋:狂风 气温降 我国北 暴雨,锋前暖气 低、气 方夏季 团干燥,形成大 压升高、的暴雨, 风或沙尘暴天气。 天气转 冬季的 慢行冷锋:连续 好 寒潮 性降水 气温升 高、气 压下降、 春雨 雨过天 晴
连续性降水
8.气压系统与天气
气流状况
气压状况
气旋
低压
反气旋
高压
气 流
北半球逆时针方向辐 北半球顺时针方向辐 合 ( 东部偏南风、西部 散 ( 东部偏北风、西部 水平方向 偏北风、南部偏西风、 偏南风、南部偏东风、 北部偏东风 ) ,南半球 北部偏西风 ) ,南半球 顺时针方向辐合 逆时针方向辐散 垂直方向 天气状况 举例 上升 阴雨 台风锋面气旋 下沉 晴朗

2019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微专题二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学案20190219349

2019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微专题二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学案20190219349

微专题二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知能整合Zhinengzhenghe考题调研Kaotidiaoyan(2018·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面积约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

受来自大陆冰盖的强降风影响,常年盛行东南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但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风力地貌。

下图中a图为拉斯曼丘陵的位置示意图,b图为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c图为拉斯曼丘陵地区各月和每小时的强风频率分布图(南极中山站数据)。

读图完成(1)~(3)题。

(1) 作为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下列推测与拉斯曼丘陵的自然环境特征相符的是(C)A.稀疏灌丛分布,风力作用强B.冰川作用强,多曲折幽深的峡湾C.暖季苔藓地衣生长旺盛,流水作用弱D.海浪作用强,沿海陡崖沙滩交错分布(2)关于拉斯曼丘陵地区强风的描述,正确的是(B)A.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大,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小B.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小,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大1C.夏季强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D.冬季和春季7~12时常出现强风(3)拉斯曼丘陵地区常年风力强劲风力地貌却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D)①冰川侵蚀了风力地貌②风力变率大③地表碎屑物少④地表被积雪覆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1)该区域为南极高寒地区的大陆边缘,常年受极地东风影响。

故风力、冰川、海浪作用明显,水体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流水作用在该地区表现较弱,气候严寒干燥,无法发育灌丛植被,短暂的暖季苔原植被(苔藓、地衣)生长迅速、旺盛,南极大陆由巨厚现代冰川覆盖,基底陆地很少出露,故峡湾、海岸地貌难以形成,所以C正确。

(2)从图中可知,南半球春季至夏季(9月至次年2月)强风频率变小,南半球夏季至秋季(12月至次年5月)强风频率变大。

南半球冬季强风频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季14~20时常出现强风,所以B正确。

(3)拉斯曼丘陵地区虽然风力强度大,稳定性高,但是由于地表松散物质(沉积和风力碎屑) 稀少,加之积雪的覆盖,使地表裸露时间短暂,大大限制了风力作用的进程,故风力地貌不明显,所以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二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
Z 知能整合
hi neng zheng he
K 考题调研
ao ti diao yan
(2018·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面积约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

受来自大陆冰盖的强降风影响,常年盛行东南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但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风力地貌。

下图中a图为拉斯曼丘陵的位置示意图,b图为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c图为拉斯曼丘陵地区各月和每小时的强风频率分布图(南极中山站数据)。

读图完成(1)~(3)题。

(1) 作为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下列推测与拉斯曼丘陵的自然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C)
A.稀疏灌丛分布,风力作用强
B.冰川作用强,多曲折幽深的峡湾
C.暖季苔藓地衣生长旺盛,流水作用弱
D.海浪作用强,沿海陡崖沙滩交错分布
(2)关于拉斯曼丘陵地区强风的描述,正确的是(B)
A.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大,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小
B.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小,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大
C.夏季强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D.冬季和春季7~12时常出现强风
(3)拉斯曼丘陵地区常年风力强劲风力地貌却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D)
①冰川侵蚀了风力地貌②风力变率大
③地表碎屑物少④地表被积雪覆盖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1)该区域为南极高寒地区的大陆边缘,常年受极地东风影响。

故风力、冰川、海浪作用明显,水体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流水作用在该地区表现较弱,气候严寒干燥,无法发育灌丛植被,短暂的暖季苔原植被(苔藓、地衣)生长迅速、旺盛,南极大陆由巨厚现代冰川覆盖,基底陆地很少出露,故峡湾、海岸地貌难以形成,所以C正确。

(2)从图中可知,南半球春季至夏季(9月至次年2月)强风频率变小,南半球夏季至秋季(12月至次年5月)强风频率变大。

南半球冬季强风频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季14~20时常出现强风,所以B正确。

(3)拉斯曼丘陵地区虽然风力强度大,稳定性高,但是由于地表松散物质(沉积和风力碎屑)稀少,加之积雪的覆盖,使地表裸露时间短暂,大大限制了风力作用的进程,故风力地貌不明显,所以D正确。

G 归纳拓展
ui na tuo zhan
1.地球运动规律的季节变化
2.自然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
X 新题再练
in ti zai lian
(2018·天津河西一模)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发明的。

下表为二十四节气表,据此完成(1)~(2)题。

(1)惊蛰和霜降节气与我国黑龙江省实际物候相比(B)
A.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错后
B.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
C.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提前
D.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提前
(2)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D)
A.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此季节多气旋活动,云雨天气多,使气温不断降低
D.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解析】(1) 由题干材料可知,二十四节气是黄河中下游劳动人民发明的,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

所以与黑龙江省实际物候相比,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选B。

(2)过了白露后,季节开始进入秋季,冬季风的势力开始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天气晴朗不一定会造成一夜比一夜冷的现象;我国气温降低主要是亚欧大陆高压影响;白露以后,降水量逐渐减少。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