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古人计数——11-20的认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71页至第72页,即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11到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的组成,以及能够运用这些数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到20各数,理解这些数的组成。
2. 培养学生通过数数、物品计数等方式,运用11到20各数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描述。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进行计数和描述。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到20各数,理解数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计数棒、小卡片、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课件展示古人计数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11到20各数的读写和组成。
2. 讲解与示范:教师利用计数棒和小卡片,现场演示11到20各数的读写和组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3.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计数练习,用计数棒和小卡片表示11到20各数,巩固对数的认识。
4. 课堂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11到20各数进行回答,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本上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20各数的认识11:1个十和1个一12:1个十和2个一13:1个十和3个一……19:1个十和9个一20:2个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计数棒或小卡片表示11到20各数。
(2)请用文字描述11到20各数的组成。
(3)请举例说明如何用11到20各数进行计数和描述。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第七单元的第1节课程,主题是“古人计数”。
我们将通过学习11到20这些数的认识,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11到20各数的基本认识,理解古人计数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11到20各数的认识,以及古人计数的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写出11到20这些数。
2. 请用古人计数的方法,计算11到20这些数的总和。
作业答案: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 15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古人计数的方法,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例如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古人是如何计数的,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这就是我对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设定,是确保教学有的放矢,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再者,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答出11-20的数名,并能用植物珠子把数数。
2.仿照剪纸折出珠帘,加深对数数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11-20的数名和数量的对应关系2.珠帘的折法三、教学准备1.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植物珠子3.剪刀、彩纸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复习10以内的数,通过快速的唱数让学生回忆一下10以内的数。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人计数。
2. 呈现(20分钟)1.师生共同念11-20的数,通过快速的唱数,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数。
2.拿出珠子,用植物珠子来数数11-20,以及让学生仿照着老师用珠子数数。
3.让学生仿照珠子数数的方式,在白板上用笔画出每个数的数量,并为每个数写上相应的数名。
4.教师可以在数名面前画上小火柴人,方便学生理解数数的方式。
3. 运用(35分钟)1.教师给出彩纸和剪刀,让学生尝试折出珠帘,珠帘中要包含11-20这些数。
2.引导学生通过慢慢折叠来生成数数的过程,以便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数的方式。
3.利用珠帘的数数方法,并采用同学之间进行珠帘比较,让学生发现数的顺序的规律。
4. 结束(5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鼓励学生积极总结并记忆相关的知识点和重要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使用植物珠子以及珠帘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11-20这些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数数的方式,让学生对数的认识和数的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珠帘的折叠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相同数之间的联系,以及规律,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 各数的认识) ︳北师大版(秋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 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并正确地读写11-20之间的数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学习11-20之间的数字,理解其含义。
2. 数的读写:正确地读写11-20之间的数字。
3. 数的顺序:理解11-20之间数字的顺序,能够按顺序排列。
4. 数的比较:能够比较11-20之间数字的大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读写11-20之间的数字,理解其含义。
2. 教学难点:理解11-20之间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古人计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2. 新授: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学习11-20之间的数字,理解其含义,学习读写方法。
3. 练习:通过练习本,让学生练习读写11-20之间的数字,教师进行指导。
4. 游戏:通过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理解11-20之间数字的顺序。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古人计数(11-20 各数的认识)2. 内容:11-20之间的数字,读写方法,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
2. 口头作业:回家后,向家长复述今天学习的数字,并说明其含义。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检查其对11-20之间数字的理解和读写能力。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用词,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11-20之间数字的认识和读写,培养其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1-20的数字概念,能够正确读写这些数字。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1. 11-20的数字概念:让学生了解11-20的数字,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
2. 11-20的数字排序:让学生能够将11-20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3. 11-20的数字应用:让学生能够运用11-20的数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20的数字概念和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11-20的数字排序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古人计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11-20的数字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字的读写方法。
3. 活动一:让学生使用数字卡片进行11-20的数字排序活动。
4. 活动二:让学生使用计数器进行11-20的数字计数活动。
5. 小结:总结11-20的数字概念和读写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1. 11-20的数字概念和读写方法。
2. 11-20的数字排序和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
2. 家长协助,进行11-20的数字卡片游戏。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11-20的数字概念和读写方法掌握良好,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字排序和应用。
2. 教学方法:通过PPT课件、数字卡片和计数器等多种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 ︳北师大版(秋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秋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识11到20这些数字。
2.能使用古人计数法和现代计数法表示11到20这些数字。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古人计数法与现代计数法。
教学重点1.认识古人计数法和现代计数法。
2.熟练运用古人计数法和现代计数法。
教学难点1.理解古人计数法,并熟练运用其计数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古币、算盘等教具。
2.课前安排学生认真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一、引入(10分钟)1.通过古代诗词或谚语引导学生接受古人计数法的概念,并进行简单讲解。
2.让学生自己口算11―20这些数字。
二、讲授(15分钟)1.简单讲解11到20这些数字在古人计数法和现代计数法中的表示方法。
例如:古人计数法中,“十一”为“一十一”,“十二”为“一十二”,以此类推;而现代计数法中则是以“十一”、“十二”表示。
2.分别使用古人计数法和现代计数法表示11到20随机出现的3个数字,让学生逐步熟悉古人计数法的使用方法。
三、练习(30分钟)1.让学生通过口算和录音等方式,熟练掌握11到20这些数字的古人计数法和现代计数法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使用古人计数法和现代计数法计算出10 + 12和20 - 16的结果,并将结果口算或写在黑板上,检查是否正确。
四、拓展(10分钟)1.通过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购物结账,体育比赛计分等角度,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2.让学生思考一下“古人计数法”和“现代计数法”的使用场合,并比较其各自的优劣。
五、作业(5分钟)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课相关的练习。
2.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较高。
通过前期的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古人计数法和现代计数法表示11到20这些数字。
在讲授环节中,我们采用了“示范讲解”、“锻炼训练”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所学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20 各数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人计数的方法,来认识和理解11到20这些数字。
教材从古人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到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计数的方法和工具,以及这些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11到20这些数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数数到10。
但是,对于11到20这些数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特别是对于十位和个位的理解,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古人的计数方法中,去理解和掌握11到20这些数字的构成和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人的计数方法,认识和理解11到20这些数字。
2.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人的计数方法,认识和理解11到20这些数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十位和个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计数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11到20这些数字。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古人计数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古人计数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3.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数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
4.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5.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注重突出十位和个位的概念,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11到20这些数字的构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 |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十进制;正确地读、写11~20的各数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
3、了解数的起源以及数的符号化经历,初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生活意识。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生:小棒老师:课件、小棒、计数器、三、教学导入1、小朋友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1——10这些数,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新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谁能说一说,11——20中间这条横线都表示哪些数?抽生回答。
老师要变魔术了,看11——20中间是不是藏着这些数(出示数字条),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些数。
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数并不陌生。
2、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进入时光隧道,让我们穿越到古代,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玩的数学知识,好不好?2、新授(1)捆小棒(出示主题图)仔细看图,这是古人,他在做什么?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人们还不会用今天的计数方法。
牧羊人并不知道自己养了多少只羊,但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自己的羊群。
牧羊人是这样记录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放出去一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一个石子。
那么,一共有多少只羊呢?让我们学着牧羊人的样子,用小棒代替石子来摆一摆,好吗?这些羊都关在羊圈里,为了让大家能摆出小棒,毛老师从羊圈里放出一只,你就在桌子上摆一根小棒,又放一只羊,你就又摆一根小棒,同时放两只羊,你就应该摆多少根小棒呀?那好,你们现在就准备好小棒,毛老师要开始放羊了!请个同学到台上来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1-20各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11-20各数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能力。
3. 通过古人计数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1. 11-20各数的读写和认识。
2. 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3. 11-20各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4. 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和认识,11-20各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数棒、数字卡片、算式卡片、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古人计数的方法,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11-20各数的读写和认识,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写。
3. 活动一:通过计数棒,让学生亲身体验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4. 活动二:通过算式卡片,让学生进行11-20各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2. 板书内容:11-20各数的读写、顺序、大小比较、加法和减法计算。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数字,完成相关的算式。
2.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数学陈述是否正确。
3. 应用题:运用11-20各数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古人计数的学习,让学生对11-20各数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具和学具的使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的布置,使学生对11-20各数的读写、顺序、大小比较、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了全面的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背景,引出古人计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
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11-20各数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对于数的顺序、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11-20各数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11-20各数的排列和组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感知、认识11-20各数。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内容包括故事情境、数的认识、数的排列组合等。
2.教学素材:准备11-20各数的卡片,用于学生的操作活动。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古人计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11-20各数,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11-20各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用卡片进行11-20各数的排列组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认识11-20各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7.1节,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11到20各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掌握11到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们对11到20各数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学生们能够理解和应用11到20各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学生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人数,引导他们发现人数在10到20之间,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11到20各数的读写方法:通过课件,逐一讲解11到20各数的读写方法,让孩子们跟读,并写出每个数。
3.例题讲解:给出例题,如“13减去8等于几?”引导孩子们用11到20的数来解答。
4.随堂练习:让孩子们独立完成练习题,如“15加上7等于几?”5.小组讨论: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11到20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家里有几口人,学校里有几个班级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板书设计: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11到20的数,并标注它们的读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写出11到20的数。
2.用11到20的数填空:我家里有____人,学校里有____个班级。
答案:1.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我家里有14人,学校里有12个班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邀请家长们参与课堂,让他们带来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用11到20的数来解决。
例如,家长们可以带来一些水果,让孩子们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或者家长们可以带来一些玩具,让孩子们计算一共有多少个玩具等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11-20 各数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数的组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数学,对数的认识还处于基础阶段。
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读写法,但对11-20各数的读写法和数的组成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法,以及数的组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数的组成。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如何正确地读写这些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20各数的卡片。
2.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情境图片。
3.准备计数器,方便学生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11-20各数的使用。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11-20各数的卡片,引导学生逐个读出这些数,并说出它们的组成。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11-20各数的掌握程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练习读写11-20各数。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如“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11-20各数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这些数。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的认识还比较基础。
他们在幼儿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数和识数的活动,但对于11-20各数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些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这些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数和识数。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计数器、卡片、图片等。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故事、游戏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今天的课题——古人计数。
故事中,学生可以看到古人如何用石头、棍子等物品进行计数。
这个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计数产生好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图片中包含11-20各数。
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找出其中的数。
然后,教师逐个呈现11-20各数,让学生跟读。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11-20的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11-20的数字,理解它们的顺序和大小关系,并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表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感和对数学美的感受。
教学内容1. 11-20的数字的认识和读写。
2. 11-20的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3. 11-20的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11-20的数字,理解它们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学生对11-20的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感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PPT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古代的计数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如何计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11-20的数字,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特征。
3. 活动一:让学生用计数器来表示11-20的数字,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4. 活动二: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11-20的数字,如11个苹果,12个鸡蛋等。
5. 小结:对11-20的数字的认识进行小结,强调它们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6. 练习: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2. 内容:11-20的数字的读写、顺序和大小关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11-20的数字来表示家里的物品,如11个碗,12个勺子等,并写下来。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用11-20的数字来进行一些数学游戏,如数数游戏、大小比较游戏等。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人的计数方法。
2.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和数的读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古人计数方法的介绍。
2.11-20各数的读法和认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人计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对11-20各数的读法和认识的掌握。
教学准备1.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讲台、黑板、彩笔。
3.一些物品用来进行数目的展示,例如:珠子、竹签等。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15”,让学生观察这个数字后自己想象15件事情,然后让学生依次介绍他们想象中的15件事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自然计数法(5分钟)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数数,数到10时让学生接着数,直到数到20。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数到30,40,50……一直数到100。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计数法。
三、古人计数法(20分钟)通过图示和物品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人的计数方法,如用竹签通、五个一互相叠放等方法进行计数。
四、11-20各数的读法和认识(15分钟)通过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认识。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数学习题,通过互相比较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1.回顾古人计数方法。
2.完成教材上的习题练习。
3.课后观察物品数目并进行计数。
小结本课程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古人的计数方法,并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字的认识和读法,加上练习与巩固,使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认识和读写11-20的数字;2. 理解11-20各数的实际意义;3. 能够运用11-20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11-20各数的读写和认识;2. 11-20各数的实际意义;3. 11-20的数字的加减运算;4. 11-20的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读写和认识;- 11-20各数的实际意义;- 11-20的数字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1-20各数的读写和认识;- 11-20的数字的加减运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计数器、数字卡片、图片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 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阶段:新知识学习- 讲解11-20各数的读写和认识;- 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1-20各数的实际意义;-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11-20的数字的加减运算。
第三阶段: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讲解。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在黑板上写出11-20的数字,并进行标注和解释;- 列出11-20的数字的加减运算的公式和例子;- 用图片或图表展示11-20的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或周围的物品,找出11-20的数字,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用11-20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游戏。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1到20各数的概念和读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能够正确的认读和数数。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整数认识的一个扩展,为后续学习更大的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基础,但对于11到20这些数的认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11到20各数。
2.让学生理解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11到20各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到20的数字卡片。
2.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故事或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古人计数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11到20各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11到20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一一进行认识和读数。
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相邻的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对11到20各数的认识。
例如,让学生进行数数游戏,或者分组进行计数比赛等。
4.巩固(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或小游戏,检验学生对11到20各数的掌握情况。
在巩固环节,教师要注意关注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5.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11到20这些数,还有其他的数吗?让学生初步了解更大的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认识自然数序列的延续。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相差1的规律,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字的认识主要停留在1-10。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相差1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数感,提高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相差1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棒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设置,如:“有一天,小猴子捡到了10个桃子,它想:‘如果我再捡到1个桃子,就变成了11个;如果我再捡到10个桃子,就变成了20个。
’请问,小猴子一共捡到了多少个桃子?”让学生回答,引出11-20各数。
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11-20各数,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写这些数字。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数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字的增加。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用小棒摆出11-20各数,并互相检查。
然后,教师挑选几个小组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验证是否正确。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11-20 各数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1到20的数字及其读法和写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1,能够正确地数数和写数,为以后学习更大数的认识和计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字的认识主要停留在1到10。
他们在幼儿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数的读法和写法,但对于11到2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直观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的数字,理解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1。
2.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写出11到20的数字,培养学生的写数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出和写出11到20的数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1。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1到20的数字。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11到20的数字。
3.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内容包括11到20的数字及其读法和写法。
2.教学卡片:准备11到20的数字卡片,用于游戏和巩固环节。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看到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发现价格是11到20的数字。
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数字怎么读吗?怎么写呢?”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11到20的数字,一边呈现一边教学生读法和写法。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卡片,让学生触摸和观察数字,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
二、新授
1、用小棒代表山羊,摆一摆,数一数。
(课件出示情境图)
每出现1只羊,学生对应摆1根小棒。
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
说一说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比一比,谁大?谁小?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四、总结延伸
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演示,学生用小棒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只数。
学生数小棒的个数,也就是羊的只数。
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1捆。
学生试着拨计数器。
课 题
古人计数——11-20的认识
教学要求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在个位上拨1个珠子代表一,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代表十。
3、做一做,说一说。
你能用小棒摆出19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你能把19拨在计数器上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说一说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并写出算式。
用同样的方法,摆、拨、写17,20等数。
20这个数你是怎么拨的?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
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自己摆的情况进行交流。
10 + 9 =19
小组讨论汇报。
帮助学生理解2个十就是20。
读一读尺上的数,顺着读,倒着读。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自由发言。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1-20的认识
1个十,1个一,是11。
10 + 1 =11
教学反思
引Hale Waihona Puke 学生数一数,并交流数小棒的方法。比10多1的数是多少?
比10多2、比10多3的数是多少?
2、捆一捆,认一认。
(1)把10根小棒捆成1捆,经历吧10根小棒捆成1捆的过程。
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就是11。算式:10 + 1 =11
(2)介绍计数器。
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吗?
思考:这两个珠子表示的意义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