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语文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5篇《孙权劝学》教案1课题名称:《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鲜明,各具风韵;人物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
学情分析: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能力目标准确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应该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文化养料;同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该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的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
然而,我认为如果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
今天,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导入新课听讲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进士。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
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
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孙权劝学的教案汇总五篇
孙权劝学的教案汇总五篇孙权劝学的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A、魏国B、蜀国C、吴国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A、关羽B 、吕蒙C、鲁肃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__):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感知课文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2、疏通文意。
要求: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
3、检查自学情况。
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3)但当涉猎只粗略地阅读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2)卿言多务,孰若孤?比得上4、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见PPT)5、口译全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
九年级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九年级语文孙权劝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孙权劝学》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课文《孙权劝学》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探讨课文所传达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孙权的背景和课文的内容。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寓意。
总结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传授相关知识。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孙权劝学》。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等。
3.2 教学材料课文打印稿:分发给每个学生。
笔记本:供学生做笔记和记录。
彩色笔:供学生在课文中标记重点和进行标注。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和表现。
理解测试: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习报告:评估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建议和意见。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找出改进的方向。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孙权和课文背景,阅读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讨论寓意和主题。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所传达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5.2 时间安排第一课时(40分钟):介绍背景和阅读理解。
第二课时(40分钟):分析文学手法和讨论寓意。
第三课时(40分钟):总结讲解和学习态度的讨论。
第六章:课文解析与解读6.1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用词特点。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6篇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挚友、小挚友们。
篇一: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留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专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殊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殊簇新兴奋,大家聊得特殊兴奋。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全部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争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中学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高校。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全部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方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闻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2、简介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孙权劝学》教案三篇(精选)
《孙权劝学》教案三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下《孙权劝学》语文教案,欢迎也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__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__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重点与难点(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__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利用多媒体)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3、显示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名同学介绍)(3)、请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
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
2024年初一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及教案
2024年初一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及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及其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成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熟读背诵。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生字词及成语的掌握。
2.教学难点:孙权劝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孙权的画像,简介孙权的生平及其劝学的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及成语的含义。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孙权为什么要劝学?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4.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以身作则、耐心指导、因材施教等。
学生举例说明孙权劝学的效果:鲁肃的转变。
5.案例分享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故事,讨论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点评,强调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6.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孙权的劝学方法对现代学生的启示。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制定改进措施。
四、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3.思考孙权的劝学方法对个人的启示,下周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孙权劝学》的内容,掌握了孙权的劝学方法,并从中获得了学习的启示。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附:《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高中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高中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孙权劝学》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历史环境。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的智慧和对学习的重视。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孙权劝学》的文意和主题思想。
(2)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孙权劝学背景和历史环境的了解。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孙权的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对孙权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孙权劝学》,提问学生对“劝学”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历史环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孙权的智慧。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拓展学生对孙权其他事迹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孙权劝学的短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孙权在其他领域的成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
语文《孙权劝学》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孙权的生平事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2)学习孙权的品质,如勇敢、智慧、谦虚等;(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全文;2. 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孙权的生平事迹。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对文本深层次意义的挖掘;3. 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孙权及其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僻词语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解决。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文本解读: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传达的学习观念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孙权劝学》;3. 收集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文章,评估他们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4. 历史资料分享:评价学生在课堂分享中的表现,包括内容丰富性、表达清晰度等。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导语】本⽂选⾃《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的⽬的是想让后⼈通过历的⼀些的失吸取教训从⽽更好的治理国家。
⼩编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孙权劝学》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导⼊。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再了解⼀下。
⼆、感知课⽂ 1.学习⽂⾔⽂最重要的是朗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下⾯⽼师读⼀下,同学们要听准字⾳、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屏幕,看看这⼏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谁愿意给⼤家展⽰⼀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让我们来了解⼀下⽂章⾥的⼈物! 孙权(182-252)即吴⼤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
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政权,据守江东。
208年与刘备联合,⼤败曹操于⾚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安徽⾩南⼈,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
后从孙权攻占各地。
曾随周瑜、程普等⼤破曹操于⾚壁。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敬,临淮东城⼈。
出⾝⼠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破曹军于⾚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6.理清了⼈物关系,下⾯我们来疏通⽂意。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有问题尽量在⼩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 请同学们看⼤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本课,看⼤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的⼈. ⽬相看): ⽤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篇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语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
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读课文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3.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限制语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
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孰若孤(谁、比得上)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四、精读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疏通文意。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6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重点)2、在朗读中品味人物形象,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重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多层次朗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大声朗读。
读出感情。
(分角色)背诵全文。
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师随机指定学生朗读,注意停顿,出示全文节奏划分,生再次大声朗读。
2、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划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例:谓: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只是/就:从事/遂:于是重点句:a、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以:拿,用。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理解为: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应理解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孙权劝学教案8篇
孙权劝学教案8篇孙权劝学教案1一、教材内容分析《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强,能自主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十二课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导入。
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比阅读、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适时请求老师点拨与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学生“开卷有益”的道理。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为了让您对于孙权劝学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5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孙权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教法设计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投影片教学过程1课时一、导语设计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
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孙权劝学》教案 14篇
《孙权劝学》教案14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一、关于本课例的介绍:本课例有三大特点: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2、老师以书面的形式指引学生培养文言文学习的习惯;3、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以组内、组外、老师评价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促进发展。
二、关于本课例设计的思考1、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须要在学习过程突显出合作、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激发他们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例如在《孙权劝学》一课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读音、词语解释、翻译等基础问题入手,共同发现问题,利用工具书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角色。
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初一学生尤为重要。
我们都很清楚,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而在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
所以对于刚踏进中学门槛的初一学生,对于尚未摆脱“乖乖听课”学习模式的初一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孙权劝学》一课中,设计了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间挑战打擂台、我当小老师、设计板书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满足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感觉,尝到愉快的感觉。
国外心理学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说”指出:学习动机需要带有强列的情感作用,并趋向于预期的目标;动机之所以有用,乃是由于寻求愉快的学习。
所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有趣并不代表闹哄哄课堂,在热闹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到,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
老师应帮助指引学生养成文言文学习的习惯。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大意。
(3)了解孙权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孙权和《孙权劝学》的背景。
(2)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共同解决问题。
(3)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时间的观念,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孙权和《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孙权劝学的深刻含义的领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孙权劝学》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孙权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孙权和《孙权劝学》的背景。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共同解决问题。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讲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领悟。
5. 朗读和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背诵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孙权劝学》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2 教学内容课文《孙权劝学》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方法。
探讨作品中体现的儒家文化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方法。
分析作品中体现的儒家文化价值观。
2.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深入剖析孙权劝学的内涵和意义。
将作品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关系。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案例分析法:分析孙权劝学的具体方法和效果。
3.2 教学手段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孙权劝学》。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和拓展资源。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通过引入孙权的生平背景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4.2 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3 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方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孙权的劝学思想到现实生活中。
4.4 探讨作品中体现的儒家文化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儒家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深入剖析儒家文化价值观的内涵。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孙权劝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能力。
评估学生对儒家文化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
5.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七年级下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的智慧和远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2)学会珍惜时间,努力进取,追求卓越。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孙权劝学》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评价。
2.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程度的评价。
3. 学生对人物形象分析能力的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孙权劝学》文本。
2.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注释和查阅资料。
4. 课堂练习题。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对话。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高中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孙权劝学》。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等。
(3)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解读文本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的诚恳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2)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孙权劝学》。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孙权劝学思想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孙权劝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方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解读文本,提炼孙权的劝学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评价学生对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程度。
(3)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表达力。
2. 课后评价:(1)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2)关注学生在课后对孙权劝学思想的实践与应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孙权劝学》。
2. 分析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总结孙权的劝学思想。
3.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孙权劝学思想的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孙权劝学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其劝学思想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意义。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孙权劝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孙权劝学的场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孙权劝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其有全面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篇一:孙权劝学一,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_课:>它选自>,同学们先看一下>的相关知识. 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二.感知课文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下面老师读一下,同学们要听准字音.停顿.2.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4.好,下面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啊?5.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里的人物!孙权(_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_年,兄孙策死后,他_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2_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_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_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吕蒙(_8-2_),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鲁肃(_2-2_),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6.理清了人物关系,下面我们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文,有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还有两个成语出自本课,看大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用. 刮目相待(刮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再读一遍课文. 读完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这几个问题.1.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在塑造三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好,现在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1. 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不可推辞.孙权劝学可谓善劝.2. 文武双全,有勇又有谋.3. 运用了对话的描写方法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对话描写,我们再仔细揣摩一下:1.找出孙权劝学〝劝〞的内容,并揣摩他说话时的语气(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此处板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邪〞表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告的不悦,有责备的意味(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现身说法,言辞恳切2.接下来还有一个人物出场,那就是鲁肃,请二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讶.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的惊人变化.(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自得.自豪.3.我们刚才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揣摩,下面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我相信,这一次,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更好!四.拓展延伸小组讨论这样几个问题: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吕蒙由不愿学,到学,再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3.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明确: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读书学习能使人聪明,更有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成为全面的人.劝人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要爱才但不能忌才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最能说明本文的故事);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五.背诵课文同学们对课文把握的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背背课文,看谁背得又快又准1六.课堂练习请看大屏幕,谁能回答这些问题?七.总结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我们来小结一下.八.布置作业古今中外有许多劝人读书的名言.格言,请搜集这些名言.篇二:孙权劝学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3.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3.学习刻苦治学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二.学习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的意思.(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教法学法设计:1.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2.表演法.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3.讨论法.研讨〝善劝〞〝好学〞的重要性.4.竞赛法.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比学赶超意识.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 (板书题目)(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一文.)(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一文.)(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_)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这篇文章选自>,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_9-1_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文中故事发生时间大约是汉献帝建安_年,即公元2_年.这一年吴国大将周瑜在伐蜀途中突然病逝,此时的孙权可以说是失去了一支臂膀,以后更要倚重吕蒙,所以对他真诚地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寄予了厚望.)(二).初读熟读课文1.范读.教师范读了解一下文章,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1)理解下列列词语的意思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了解历史.(2)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3)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三).精读疏通文意(竞赛法)翻译课文,标出问题,小组探讨,理清结构.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 吕蒙就学(略写) 鲁肃赞学(侧面描写).(四).研读赏析文章1. 分析语言(分组表演阅读)①〝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怎样表达?〝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应该怎样表达?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鼓励吕蒙求学.总结:孙权的这番劝言,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表现出他的善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2.人物形象(研讨法)孙权:善权,从自身出发. 吕蒙:善学,虚心. 鲁肃:尊重有学识的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五).积累词句.(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 )3.见往事耳( )4.即更刮目相待( )(二)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2.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六.布置作业篇三: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2.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背诵课文.3. 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激引兴趣提问〝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最早描述的是哪个人物?(吕蒙),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文,看看吕蒙是怎样做到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板书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一) 这篇文章选自>,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课本P_2页注释]1.>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_62..............年的史实,人们可以从这本书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经验,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2.司马光(1_9-1_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二)文中的几个人物: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三)写作背景: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刘备鸠占鹊巢,所以在招揽人才.巩固势力的同时,劝勉臣下读书明理,提高自身素质.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四)题目解说:>写的就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多读史书.兵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那么,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录音,初步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注意听的时候要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一)读一读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读清了句读.学生评议后,强调易错字音.难读语句.字音: 卿(qīng) 邪(y ) 涉(sh ) 孰(sh ) 即更(gēng)刮目相待 .....几种句式的朗读:主谓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要停顿,如〝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宾短语中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见/往事耳〞;四字句一般是2/2节奏,如〝但当/涉猎〞,〝与蒙/论议〞,〝士别/三日〞,〝结友/而别〞,总之,朗读时要以不读破句为前提.3.给课文画上朗读提示符号.(见课本记号)4.齐读课文,熟悉内容.(二)译一译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1.文中出现的几个古今异义词①博士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②但古义:只,仅仅今义:转折连词,但是③见古义:了解今义:看见④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⑤过古义:到今义:经过⑥更gēng古义:重新今义:更改.更正(或g ng更加)2.重点句子的含义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理解:〝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理解: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③卿言多务,孰若孤?理解:你说事务多,谁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理解:(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吴下的那个学识尚浅的阿蒙了!⑤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理解:一个人跟你几天不见面,(你)就要去掉老眼光重新看待他.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理解:兄长怎么认识事物(或明白事理)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三)说一说请学生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长进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学〞字来展开故事情节: .孙权劝学(详写) 吕蒙就学(略写) 鲁肃赞学并与蒙结友(侧面描写). 学生根据这一思路再次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四)议一议整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那么请大家把人物对话部分先挑出来,然后体会一下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1.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 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教案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朗读时应体现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的口吻,〝不可不学〞应重读强调.)(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揭示学习的目的.方法)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态?(〝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见往事耳〞应重读强调.同时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朗读时应注意体现这一点.)(3) 卿言多务,孰若孤? (委婉批评,揭示学习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反问句,对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加以彻底否定.同时,运用对比.反问,〝孰若孤〞要重读强调,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谈读书好处意在鼓励吕蒙求学,)(五)演一演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小结】四.课外延伸,体验反思迎新年作文5_字范文模板冬尽春来,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迎新年作文初中优秀作文范文经典素材没有什么东西是不需要努力得来的,写作也是这样子.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平时需要多点去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优秀作文范文模板幽暗的心扉久不开,直到有一天你的出现,敲开了我梦中的世界你就是一个不灭的神话一颗初中作文雷雨题材范文模板十篇雷雨是下雨天的时候伴随着雷电,雷电和暴雨带给人非常深刻的恐惧.很多人对于雷电和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