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组织行为学-简答题教学提纲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篇一: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题库组织行为学试题库简答题3.管理中如何利用气质差异?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进行管理。
具体来讲,在管理中可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来考虑应用气质差异。
在这些范围内应用气质差异应考虑以下原则:气质绝对性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4.在管理中如何运用能力的差异?录用选拔,全面考察;使用安排,人尽其才;培训提高,两者兼包;考核评价,因岗异样。
5.性格在管理中有什么意义?行为预测;量材而用,因材施教。
6.需要、动机、行为有什么联系?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来自需要。
但这句话不能反过来理解:有了某种需要,就有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就有某种行为。
事实上,有某种需要不一定就产生某种动机,要使需要产生动机,首先需要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人在每时每刻都有多种需要同时存在,但其强烈程度不同,只有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转化为动机。
当人们的需要还处于萌芽状态时,以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并产生不安之感,这就称之为意向,意向还不足以被人意识到,随着需要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比较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事情使自己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要,这时,意向转化为愿望,需要的强度达到强烈的程度,便成为内推性因素;其次环境中还要有能使需要得到满足的目标,即外拉性因素时,才能引发动机。
此外,即使同一需要,在不同的诱因作用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动机。
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
因为一个人同时可以有许多的需要和动机。
一般而言,多种需要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其中一种需要是最强的,被称为主导需要。
在这种主导需要驱使下会出现多种动机,但只有一种最强的动机——优势动机实际产生行为。
12.消除不公平感的方法有哪些?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贡献大,报酬低时,可能会采取以下的某一措施或几个。
设法降低自己的贡献;谋求增加自己的报酬;设法增加他人的贡献;谋求降低他人的报酬;改变比较对象。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贡献小,报酬大时,主要是增加投入,提高质量。
组织行为学提纲1
组织行为学提纲1第一章:一、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研究的基本模型(分析视角)1、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组织层面行为变化的特征与规律,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2、研究的基本模型:(1)通过定量的数量统计方法揭示个体、群体或组织心理和行为及其行为有效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相关关系或者因果关系)。
(2)组织行为学在三个层面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①个体水平:主要研究个性特征、知觉、价值观和态度以及能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②群体水平:主要研究沟通模式、领导方式、权力和政治、群体间关系和冲突水平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③组织水平:主要从正式组织的设计、技术和工作过程、组织文化、工作压力水平等对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影响。
个体、群体和组织心理和行为的结果总是通过特定的外部有效性表现出来,从而显示心理和行为(自变量)与行为有效性(因变量)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
自变量有时通过中间变量影响因变量。
(3)根据哈克曼对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如果以下三个标准得到满足,就可以说个体、群体或组织在有效地从事工作:①组织的产出(产品或服务)超过那些接受、评价或使用这种产出的个体或群体所需要的最低质量或数量标准;②从事目前工作的经历有助于提高组织进一步完成新工作的能力;③组织中的人在本组织中工作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满足程度的提高。
而表现这种行为有效性的指标比较常见的有:(1)效果(effectiveness);(2)效率(efficiency);(3)缺勤(absenteeism);(4)离职(turnover);(5)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在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组织层面要考虑哪些基本的解释变量自变量:个体层次的变量::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传记特征;以及价值观与态度、知觉与情绪、能力等个性特征。
群体层次的变量:群体结构;互动过程;沟通方式;领导特点。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7、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有何应用?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平安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鼓励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
因此,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
8、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鼓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
①管理者在实施鼓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鼓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②管理者在管理中不应无视保健因素,如果保健性的管理措施做得很差,就会导致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因为这样做只能消除职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不能直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③管理者假设想持久而高效地鼓励职工,必须改良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开展、晋升的时机。
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起更大的鼓励作用并维持更长的时间。
9、成就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成就需要鼓励理论主要研究在人的生理需要根本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人还有哪些需要。
麦克利兰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三种根本的鼓励需要,就是:①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是指人们渴望卓有成效地完成任务或到达目标;②归属需要。
归属需要就是要寻求被他人喜爱和接纳的一种愿望;③权力需要。
权力需要是指影响和控制别人的一种愿望或驱动力。
10、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有哪些应用?答:①管理者不要泛泛地抓一般的鼓励措施,而应当抓多数被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鼓励措施。
②设置某一鼓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如果每月的奖金多少不仅意味着当月的收入状况,而且与年终分配、工资调级和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挂钩,那么将大大增大效价的综合值。
电大组织行为学简答
一、国内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类,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五种类型。
二、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
三、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在管理过程中,根据管理活动的目标,要求管理者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必须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协调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才能很好地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地目标。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我们对个体行为,有全面的认识。
可以说,理解个体行为应该是建立与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也是保证组织管理成功的基本要求。
个体行为不仅代表了个体的自身特性,处于社会环境中,个体行为也是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反映。
一个人从出生,到接受社会的影响与教育,直至进入组织开始自己的职业活动,他(她)的行为既有个体生理特征的作用,也是对一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所处的组织群体气氛、组织文化特点的反映。
尽管个体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个体的行为也是带有一些普遍的特征的,这些特征表现为:1.行为的自发性。
2.行为的因果性。
3.行为的主动性。
4.行为的持久性。
5.行为的可变性。
四、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能力概念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的匹配。
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具体在应用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⑴能力阈限原则⑵能力合理安排原则⑶能力互补原则。
五、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与谁的理论观点相近?这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与薛恩提出的复杂人性的假设相近。
关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虽然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
薛恩于是提出了关于复杂人的假设,他认为以前人们对人性的假设过于简单化和一般化了。
按照复杂人的假设,主管人员应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掌握高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在管理方法上,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措施,即一切随时间、条件、地点和对象变化而变化。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一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一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简答题一1.工作团队的建设过程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答:工作团队建设要有相应的硬件资源,更需要比较“活”的软资源,团队建设比较有弹性的部分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进行合理地分工和授权、称职的领导者、符合目标的团队结构、合格的团队成员、有效的工作系统和人际关系等。
团队建设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①准备工作阶段;②创造条件阶段;③形成团队阶段;④提供继.支持阶段。
团队开始运行以后,上级领导要继续给予支持,以帮助团队克服困难、战胜危机。
2.组织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答:为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可采取以下战略措施:①激发组织的创新;②发展的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③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④知识管理;⑤工作生活质量;@创建学习型组织。
3.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答:尽管个体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个体的行为也是带有一些普遍的特征的,这些特征表现为:①行为的自发性;②行为的因果性;③行为的主动性④行为的持久性;⑤行为的可变性。
4.内聚力有何作用?答:群体内聚力在群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①满意感②沟通③敌意④生产率⑤对改革的阻碍⑥群体意识5.建立一个开放体系的组织机构的基本设计原则是什么?答:①目标明确、功能齐全。
②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③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
④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⑤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
⑥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
6.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答:能力概念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的匹配。
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具体在应用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①能力阀限原则;②能力合理安排原则;③能力互补原则。
7.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答:(1)情绪的调节与控制①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②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③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情感的培养①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②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③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8.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什么?答:菲德勒从1 9 5 1年起,经过1 5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种随机制宜的领导理论。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简答题1.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提门科。
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有助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与发展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3.模型: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的简化表示4.按模型的发展变化,模型可分为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按模型生产的形式,可分为-主观模型和客观模型按模型的形态,可分为物理模型与抽象模型按模型反映事物的特征,可分为标准模型和描述模型5.模型的结构由目标变量和关系组成6.组织外部环境的内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7.组织内部环境的内容:物理环境组织环境心理环境的要素8.人的行为的特征:1自发的,人的行为是自发的2有原因的,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行为同人的需求有关,还同该行为导致的后果有关3有目的的4持久性的5可改变性的9.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10.个性的特点:1社会性2组合性3独特性4稳定性5倾向性6整体性1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
先天遗传因素的特征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心理基础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级的影响。
1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的整体之中包括着彼此关联而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称为本我自我超我13.个性理论的应用:1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工作成就2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健康水平3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14.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15.气质差异的应用原则:1气质绝对原则。
以其所要求的气质特征为绝对标准挑选和培训人员2气质互补原则.有的气质可以由别的气质特征予以适当的补偿,基本上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这叫做气质互补。
已排版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17-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通过这样的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善.就目前而言,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1)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问题;(2)社会保障制度;(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渠道来表达。
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什么?: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菲德勒认为,上下级关系对领导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职位权力与任务结构大多置于组织的控制之下,上下级关系可影响下级对领导者信任和爱戴的程度,以及是否愿意追随其共同工作.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有哪些方面?(试卷答案)菲德勒从191年起,经过15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种随机制宜的领导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成为领导者不仅在于他们的个性,而且还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因素和领导者同群体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
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34-工作团队的建设过程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工作团队建设要有相应的硬件资源,更需要比较“活”的软资源,团队建设比较有弹性的部分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进行合理地分工和授权、称职的领导者、符合目标的团队结构、合格的团队成员、有效的工作系统和人际关系等。
团队建设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①准备工作阶段;②创造条件阶段;③形成团队阶段;④提供继续支持阶段。
团队开始运行以后,上级领导要继续给予支持,以帮助团队克服困难、占胜危机. 56—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任何一门科学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一套合乎科学性的研究方法,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
就无法揭示客观规律,组织行为学也和其他科学一样,也有一套作为揭示事物客观规律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一、重点概念(记忆)1,组织行为学定义2, 组织行为学常见三个变量3, 跨文化的五个文化维度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二、问题(掌握)1,课后思考题第一题(P20)第二章个性、价值观与工作态度一、重点概念(记忆)1, 个性的定义2,个性的性质理解3, 组织情境中的个性:控制点、马基雅维利主义、自尊、自我监控、冒险倾向4, 价值观的定义5,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6, 工作满意度与生产率的关系二、问题(掌握)1,课后思考题第一题(P37)2, 课后思考题第五题(P37)第三章知觉与归因一、重点概念(记忆)1,知觉的定义2, 社会知觉误差及常见的六种知觉误差3, 归因过程二、问题(掌握)1,课后练习题第一题(P53)2, 课后练习题第三题(P53)第四章学习与行为改变1, 社会学习理论的五个维度2, 强化与行为塑造: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3, 强化程序与行为修正:连续强化与间隔强化二、问题(掌握)1, 课后习题第四题(P69)第五章工作激励一、重点概念(记忆)1, 激励的概念2, 需要的分类3, 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4, 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与公平理论5, 激励中的误区二、问题(掌握)1,课后习题第一题(P88)2,课后习题第五题(P88)第六章群体行为基础一、重点概念(记忆)1,群体的定义以及群体的分类2, 群体的发展阶段3, 群体结构的重要变量4,群体规范5, 群体凝聚力以及对群体绩效的影响二、问题(掌握)1,课后习题第二题(P104)2, 课后习题第五题(P105)第七章群体沟通一、重点概念(记忆)1, 沟通的分类2, 沟通模型掌握3, 有效沟通的障碍4, 改善沟通的方法二、问题(掌握)1, 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20)2, 课后练习题第五题(P120)第八章群体决策一、重点概念(记忆)1,群体决策的优缺点2,群体决策技术二、问题(掌握)1, 课后练习题第一题(P133)第九章团队与团队管理一、重点概念(记忆)1, 团队与群体的区别2, 采用团队的原因3, 团队的类型与特征4, 高效团队的特征5, 如何创建工作团队二、问题(掌握)1, 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49)2, 课后练习题第五题(P149)第十章冲突、谈判与群体间行为一、重点概念(记忆)1, 冲突的概念2, 冲突的过程3, 谈判的类型与实质4, 谈判中的问题二、问题(掌握)1,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70)2,课后练习题第六题(P170)第十一章权力与政治一、重点概念(记忆)1, 权力的定义2, 权力产生的本质3, 权力的来源:强制性权力、奖赏性权力、合法性权力、专家性权力、参照性权力4, 组织中的政治行为二、问题(掌握)1, 课后练习题第二题(P184)2, 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84)第十二章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一、重点概念(记忆)1,领导的定义2, 领导特质与领导行为3, 权变理论:途径-目标理论,魅力型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二、问题(掌握)1,课后练习题第二题(P205)2,课后练习题第五题(P205)第十三章章组织基础一、重点概念(记忆)1, 组织的特征2, 经典组织的要素与结构3, 组织的控制:产出控制与过程控制、集权与分权4, 水平组织与垂直组织的比较5, 组织的协调二、问题(掌握)2, 课后练习题第三题(P226)第十四章组织设计与组织学习一、重点概念(记忆)1, 四种基本的组织设计类型2, 技术与组织设计3, 组织与环境关系中的三个指标4, 组织学习二、问题(掌握)1,课后练习题第三题(P244)第十五章组织文化 课后阅读,作为阅读材料案例分析联系:1、案例1:某房地产集团属下一家物业经营管理公司,成立初期,该公司非常注重管理的 规范化和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制定了一套较科学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 公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公司的业务增长了110%。
电大工商管理本科考试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电大工商管理本科考试组织行为学简答题五、重点简答题1 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1、经济组织2、政治组织3、文化组织4、群众组织5、宗教组织2、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程序的公开性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3 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1、行为的自发性2、行为的因果性 3、行为的主动性 4、行为的持久性 5、行为的可变性4、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是什么?1、能力阈限原则2、能力合理安排原则3、能力互补原则5、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与谁的理论观点相近?(薛恩的观点)这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一,人类的需要是分成许多类的,并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段和整个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人在他一个时间内,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第三,人由于在组织中生活,可以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第四,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或同一个组织的不同部门、岗位工作时会形成不同的动机。
第五,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是否表现出献身精神,决定于自己本身的动机构成及他跟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由于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对不同的管理方式每个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普遍的管理方法.6、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3、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7、何谓激励?激励是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发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8、有效激励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1、目标激励2、工作激励3、持股鼓励 4、榜样鼓励 5、荣誉鼓励 6、组织文化激励 7、危机鼓励9、有效激励应遵循什么原则?1、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3、奖惩相结合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原则10、美国的罗伯特·豪斯和迪尔教授认为应怎样提高人的积极性. 1、提高内在激励2、提高外在激励11、内聚力有何作用1、满意感 2、沟通 3、敌意 4、生产率 5、对改革的阻碍 6、群体意识12、工作团队的建设过程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1、准备工作阶段2、创造条件阶段3、形成团队阶段4、提供继续支持阶段13、人际交往的有哪些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14、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1、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 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来表示15、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什么1、职位权力2、任务结构3、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16、个体决策因素1、原型启发2、客服功能固着3、克服心理定式4、发散思维与集合思维17、如何理解决策民主化? 1、参与的含义及作用 2、实行参与的先决条件3、鼓励职工参与决策的方法18、怎样做才能提高领导工作的有效性1、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 2、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3、领导者选聘4、领导班子结构 5、领导艺术19、影响个人能否体验到工作压力的因素是什么?主要取决于直觉、经历、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参考答案单选题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对成员的控制方式)B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霍桑试验)B不仅指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ERG理论——成长理论)。
B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
B不能用现成的规范和程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环境有深入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
这类环境是(复杂-动态环境)。
D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惩罚)D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1000~45000人)。
[3~30人——小; 30~1000人——中;45000人以上——巨型。
]D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这种行为反应是(升华的行为反应)D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就会出现(高生率高凝聚力)D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这种领导风格属于什么类型?(参与型) F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本我)。
G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G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同质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绩效G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团队式)G管理系统理论是由(利克特)提出的H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J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J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气质)J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异的人属于:(天才)。
L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佛洛依德)。
L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可变间隔的强化)L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坦南鲍母和施密特)提出的。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DOC
组织行为学1.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研究,他探讨个人、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绩效。
2.研究对象是个体,群体,和组织。
3.研究的六个立脚点离职率:是员工永远离开一个组织的想象。
在个体层面,体现为离职意愿。
缺勤率:员工没来上班的现象。
工作率:组织目标完成的效果和效率。
工作越轨行为:是指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和个人健康的主动性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由员工自发决定的行为,这种行为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要求当中,但这些行为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
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的总体态度,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于动作的积极感觉。
4.你如何来理解OB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层次是?六个角度是?组织行为研究主要是以这6个为落脚点,考察个体、群体和组织因素对它们的影响,从而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组织管理实践,从而达到提升组织绩效的目的。
管理旨在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追求高效率和高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管理的本质在于协调(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四项职能来协调的)管理以人为本(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核心客体,人既是组织生存发展的手段也是目的)。
我们可以看出,人的行为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而,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回去了解一下海尔或是富士康的组织行为现象。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是一门对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进行测量和解释,有时还包括对行为进行改变的科学,它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
心理学对于个体的学习、动机、情绪、人格、绩效评估、个体决策、领导有效性的研究为组织行为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环境或文化相联系的人,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群体、组织系统研究层面为为组织行为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为组织行为学领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人类学:在群体层面的比较价值观、比较态度、跨文化分析,组织系统研究层面组织文化组织环境的研究为组织行为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组织行为简答题1、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态度的形成受以下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①社会因素;②个性因素,其中包括个性倾向性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因素;③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2、组织结构有何特点?组织结构通常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把要完成的任务划分和安排成几个可以管理的部分。
我们常把这种划分和安排的过程称之为“部门化”。
(2)各组的组长需与常设的群众团体负责人密切地协作,因此各组所作的努力才能协调。
向负责人汇报工作的小组的数目,是一个由组织工作的方式所产生的结构特点。
对负责人来说,这些工作小组就是他必须给以协调或管理的小组的数目,即“管理的跨度”。
(3)在负责人协调下的各个小组,其职能犹如一个委员会。
在许多组织中,委员会是一个长期性的组织机构。
组织的这些正式职权和联系网络可以通过“组织图”来描述清楚。
3、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4、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特征有:①边缘性、综合性;②两重性;③实用性。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特别最近几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①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③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自动力;④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⑤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简答、论述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答案要点: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系统及其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2、组织行为学关于个体特性的基本假设是什么?答案要点:(1)个体差异假设.(2)完整的人假设。
(3)行为有因假设.(4)渴望尊严假设。
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是什么?答案要点: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一个是管理科学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有关理论,另一个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是什么?答案要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系统及其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的方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5、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跨学科性、层次性和实用性。
6、组织行为学的方法论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人本原则、系统原则和权变原则?第二章思考题1、个体行为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从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差异性来看,人的行为具有自为性、有因性、目的性、持久性、可改变性的特点。
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看,人的行为具有不连贯性、环境依赖性、隐蔽性、应变性、复杂性难以描述和度量性的特点。
2、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答案要点:影响个体行为的主观因素,包括个人经历、个性和认知三类因素。
其中,个人经历是指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认知则包括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决策。
影响个体行为的客观因素,指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一切外在因素的总和。
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个体行为发生影响作用的组织因素,如组织的激励制度、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领导风格等等;另一个是对个体行为发生影响的社会因素,如个体的家庭状况、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等等.3、什么是个性,它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个体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doc有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晕轮效应、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直觉对象的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首因效应、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团队、是由具有互相补充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
问题解决型团队、为了解决组织中的某些专门问题而设立的。
跨职能团队、有的团队是来自组织内部同一层次,不同部门或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的,他们合作完成包含多样化任务的大型项目,这样的团队就是跨职能团队。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组织变革,组织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的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组织风气、是指组织在长期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起指导作用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约束力。
情感承诺、是个体对于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认同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为自己是组织的一员而骄傲,愿意为组织利益做出牺牲等。
优势动机、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
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
群体、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从众行为、在群体影响下愿意放弃个人意愿而和大家保持一致的心里行为。
前提是具有实际存在或想象存在的群体压力,不同于行政压力,不具有直接强制性或威胁性。
态度、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里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正式群体、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编制,有规定的义务和权利,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组织行为学内容提纲及教学要求
《组织行为学》内容提纲及教学要求一、课程基本说明包括课程的对象、学时、学分、开设情况、课程的基本特点、所需的先修课程等。
“组织行为学”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业中工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管理等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性较强的统设必修课,也是工商管理专升本的入门必学课。
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并且正日益丰富和发展课程,其学术流派思想也很多。
因而组织行为学课程就具有以下特点:(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性较强,是指其根本任务是探索组织行为学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
在设计和编制教材时,要考虑如何使抽象的理论便于理解和掌握。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组织行为学的操作性很强,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教材时,就要考虑如何把抽象、枯燥的理论与现实经济生活相联系,把应用技术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讲授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在设计和编制组织行为学教材时,还要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讲授被多数人所接受的理论观点,避免一家之言。
(4)组织行为学本身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门科学,这里有一个如何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情改造的问题。
目前许多理论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教学内容的变动也在所难免。
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教材时,就要考虑如何解决好理论的本土化问题,和教材的稳定性要求与教学内容变动的关系。
与组织行为学教学相衔接的课程可分为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有:《管理学基础》、《经济学》等。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一)内容体系“组织行为学”从个体、群体、组织和领导等方面,重点系统地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对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简答题R 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1)情绪的调节与控制①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②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③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情感的培养①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②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③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M 美国的罗伯特·豪斯和迪尔教授认为怎样提高人的积极性?豪斯—迪尔的公式强调了任务本身效价的内激励作用;突出了完成工作任务内在的期望值与效价;兼顾了因任务完成而获取外在奖酬所引起的激励,对分析激发工作动机的复杂性和提高激励水平,具有参考价值,对管理者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即要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必须从内、外激励两个方面人手,即一方面提高内在激励,另一方面提高外在激励。
R 人际交往有哪些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Z 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是什么?引起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可分为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两个方面:(1)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2)组织结构的改变 3)组织职能的转变(2)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引起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⑵组织环境的变动⑶管理现代化的需要Y 研究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有何意义?研究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对个人对组织甚至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主要有:(1)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2)有利于本人和组织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3)有利于组织和本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计划,鼓励自我控制自己前途和命运(4)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Q 群体决策有哪些方法?群体决策的方法有:①头脑风暴法②德尔菲法③提喻法(哥顿法)④方案前提分析法⑤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R 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这里的互利包括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三个方面的内容;(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人手。
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
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练;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Z 怎样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压力产生的后果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但通常更多的是表现在消极方面。
压力的消极作用集中表现在对健康和工作绩效的损害方面,这种损害程度同控制能力及个人对压力的态度有密切关系。
工作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样的压力在不同人的身上却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
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但经受的压力感水平过高,或中等水平压力感持续的时间过长,都会使员工绩效降低.这时就需要管理人员采取行动。
其实压力感对于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并不直接,虽然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绩效,但他们仍然以为这种压力感令人不快.对付压力的方法很多,一般有以下几条措施:(1)通过组织途径来改变行为方式以减轻和抵消压力(2)通过员工个人的解决途径来减轻和抵消压力Z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Z 正式领导者是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领导者;非正式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领导活动的领导者;具体来讲,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正式领导者一般是工作领袖,非正式领导者往往是情绪领袖;(2)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可以集于一身,也可以分离;(3)一个真正有作为的领导者,必须同时将工作领袖与情绪领袖两种角色集于一身。
总之,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L 领导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式、模型的特征编制出的实施决策的步骤顺序,它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决策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八个阶段:(1)发现问题;(2)确定目标;(3)核定价值准则;(4)拟定方案;(5)方案评估;(6)方案选择;(7)实验实证;(8)组织实施。
Z 组织变革的压力主要表现在:(1)技术进步对组织的压力;(2)知识爆炸对组织的压力;(3)产品迅速老化对组织的压力;(4)价值观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5)新法令、新政策对组织的压力;(6)劳动力素质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7)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组织的压力;(8)新的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出现对组织的压力。
Z 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它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性的基本标志;(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3)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4)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
S 什么是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研究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有何意义?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职业生涯的开发这两个概念有时是同义语,但有时又有重要区别。
所谓职业生涯的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职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职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研究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对个人对组织甚至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主要有:(1)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
(2)有利于本人和组织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
(3)有利于组织和本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计划,鼓励自我控制自己前途和命运。
(4)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Q 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有哪些应用? ①管理者不要泛泛地抓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抓多数被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
②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如果每月的奖金多少不仅意味着当月的收入状况,而且与年终分配、工资调级和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挂钩,则将大大增大效价的综合值。
③适当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加大组织希望行为和非希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
如只奖不罚与奖罚分明,其激励效果大不一样。
④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
期望概率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关键要适当。
当一个期望概率远高于实际概率时可能产生挫折,而期望概率太小时又会减少某一目标的激发力量。
实际概率最好大于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使大多数人受益。
但实际概率应与效价相适应,效价大,实际概率可以小些,效价小,实际概率可以大些。
R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这里的互利包括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三个方面的内容。
(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入手。
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
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炼;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Z怎样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压力产生的后果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但通常更多的是表现在消极方面。
压力的消极作用集中表现在对健康和工作绩效的损害方面,这种损害程度与控制能力和个人对压力的态度有密切关系。
工作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样的压力在不同人的身上却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
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但经受的压力感水平过高,或中等水平压力感持续的时间过长,都会使员工绩效降低。
这时就需要管理人员采取行动。
其实压力感对于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并不直接,虽然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绩效,但他们仍然以为这种压力感令人不快。
对付压力的方法很多,一般有以下几条措施:(1)通过组织途径来改变行为方式以减轻和抵消压力。
(2)通过员工个人的解决途径来减轻和抵消压力。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答: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2、什么是气质?气质差异有何作用?答:气质,被定义为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点。
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脾气”、“秉性”有很相似的内容。
对个体的行为类型进行分析的工作,在人类社会早期就有记载。
根据神经类型特点与心理动力性特点的结合,人们确定典型的气质的类型包括以下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气质差异的应用的范围: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
应用的原则: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3、群体决策的有哪些方法?答:群体决策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提喻法(哥顿法);方案前提分析法;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
4、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答: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相容原则。
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入手。
5、什么是工作压力?怎样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工作压力?答:所谓压力,是指人在对付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
它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内部状态,是焦虑、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以及挫折等各种情感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