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6、群体内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内聚内,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7、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

组织行为学简答

组织行为学简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组织的基本涵义。

2.简述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3.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有哪些?4.解决冲突的技术主要有哪些?5.组织老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6.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是由什么决定的?a:多科学性决定的;b: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本身的两重性所决定的;c:由管理的两重性所决定。

7.简述“X理论"的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方式。

内容——----a: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没有抱负;b:安全需要最重,自我中心;c:反对变革。

相应的管理方式—---—-—a: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b:金钱是最主要的激励手段;c:关心任务而不关心职工8.简述群体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

群体在其长期的依赖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要是由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紧迫感而引发的。

9.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年龄结构:应是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b:智能结构:必须有创造能力强的思想家、组织能力强的组织家和实干精神强的实干家组成的班子结构;c:专业结构:必须把具有不同特长的内行、专家进行合理配置;d:知识结构:班子成员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知识水平;e:个性性格结构:班子成员性格气质应具有多样互补性。

10.组织结构合理化的主要标志有哪些?a: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这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的基本标志;b: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c: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d: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16.简述人的行为的特点。

17.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18.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19.简述选择沟通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20.简述群体决策的优缺点.21.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22.简述“领导”概念包含的四种重要含义。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

绪论一、单选题1.()认为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环境中的人类行为、组织和人类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本身。

A.里基.W格里芬B.陈国权C.泰勒D.梅奥2.()认为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A.陈国权B.关培兰C.罗伯特.维卡D.富兰克林.斯克伯兹3.()即个体在组织中因角色地立或不同的情境而表现出的心理现象。

A.个体心理B.个体行为C.群体心理D.群体行为4.()研究处于社会中的人的行为。

A.社会学B.政治学C/心理学D.人类学5.()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A.《科学管理原理》B.《心理学与工业效率》C.《大教学论》D.《管理心理学》6.()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中。

A.《科学管理原理》B.《心理学与工业效率》C.《心理学年鉴》D.《管理心理学》7.()首先采用了“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

A.里基.W格里芬B.莱维持C.泰勒D.梅奥8.()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A.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分析法D.实验法二、多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个体心理与行为B.群体心理与行为C.组织行为D.领导行为E.生物行为2.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格里芬B.莱维特C.泰勒D.梅奥E.韦伯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人”的观点认为,工作的主要动机是()A.证明自身实力B.获得经济报酬B.实现社会价值D.打发空闲时间2.“经济人”假设是以()为基础的。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浪费主义哲学C.享乐主义哲学D.虚无主义哲学3. “社会人”学说认为管理工作要以()为中心。

A.人B.物C.执行力D.行为4.“社会人”假设主张的管理方式是()A.服从管理B.相互参与C.参与管理D.共同管理5.每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是复杂多变的,难以进行统一、明确的概述属于()的观点。

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题总结

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题总结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是什么?(1)管理人员不应只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整体感,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3)在实施奖励措施时,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位要进行轮换,管理人员要起到对上级和下级联络员的作用。

(5)主张“参与式”的管理方式。

3、“自我实现人”的需要层次论的管理措施是什么?(1)关注重点的变化,由关注人的因素转到关注工作环境的因素上来。

(2)激励方式的变化,认为只有内在的激励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管理制度的变化,主张管理权限的下放。

(4)管理职能的转变,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为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良好条件。

4、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目的性(2)自主性(3)连续性(4)可塑性(5)持久性(6)社会性5、价值观的作用有哪些(1)价值观是研究各个成员对组织依赖程度的核心衡量指标。

(2)价值观是了解组织成员的态度和动机的基础,管理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分析。

(3)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对哪些不被其所在组织或群体接受的行为、态度和信仰进行合理化,以解决内心的冲突。

(4)价值观会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行为。

6、态度在工作中有哪些作用?(1)调整功能(2)自我保护功能(3)价值体现功能(4)知识功能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挑战性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的工作环境(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8、知觉的特征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9、知觉偏差的类型有哪些?(1)首因效应:第一次留下的深刻印象。

组织行为学简答4

组织行为学简答4

四、简答题:1.组织行为学研究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答: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新挑战包括:国际化竞争的挑战、新技术的挑战、社会上日益提高的对高品质,高质量产品的要求、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

2.简述观察法与调查法的异同。

答:观察法与调查法的区别是,观察法直接搜集资料,调查法间接搜集资料。

二者间的联系是观察法可作为调查手段之一,而且调查搜集到的资料,又可用观察法加以核对,调查法可以用来补充观察法的不足。

3.应该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中的学习概念?答:学习,研究国际先进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必须了解,科学的组织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正是从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层面,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为组织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4.决定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有哪些?答:需要的满足、对工作的期望值、价值的实现、公平和气质特点。

6.群体决策相对于个体决策有哪些优点?答:优点是:群体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勿庸置疑,它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克服偏见、提高群体的凝聚力。

具体表现为:a群体决策在确立目标时,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优于个体决策。

B群体决策可提供更多的备择方案。

C群体决策对活动结果的评估更为客观。

7.简述激励的要素与过程。

答:目标与激励目标(科学的目标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系统目标和激励目标是一对孪生子)、目标与目标体系(目标有长期、中期、近期目标之分。

激励的目标与系统的目标相一致,也是一个系统完善的体系)、确立激励目标(激励目标的确立,必须服从、服务于系统目标的实现。

激励目标的确立,必须与有关政策、法规相衔接。

激励目标的确立,应用员工的广泛参与。

激励标准的确立,对于正确实施激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激励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激励面的控制。

)8.什么是团队,团队有哪几种主要类型?答:团队实际就是一个群体,但它与群体又有所不同。

主要类型有:职能式团队、问题解决团队、跨职能团队、自我管理团队。

9.领导与管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在思维过程上,领导是创始、集中于人、观察外界、调查现实。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ZUCC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描述三个基本管理技能,并提供一个可以用这些技能处理企业的衰退时期的重点的工作场所的例子。

答:这三个基本管理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的能力。

在企业衰退时期,人际能力在激励员工方面是至关重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场所人员减少。

技术技能可以在应用专业知识,提高产量方面发挥作用,概念技能,可以用来寻找小的细分市场,分析该行业情况,保持企业继续盈利。

2)解释弗雷德?卢森斯区分成功和有效的管理者。

答: 弗雷德?卢森斯认为成功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

有效的管理者被定义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

成功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而有效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沟通技巧。

3)为什么在我们试图理解组织行为时,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是重要的?答:系统研究指的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系统研究包括一些重要的事实和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的预测行为的基础。

也就是说,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行为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一致性,然后加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4)通常怎么样确定组织行为学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答:因变量是我们要解释或预测的关键因素,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者历来强调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

今天,工作场所偏差行为和组织公民已经被添加到该列表。

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

自变量分为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的变量包括个人特点、能力、价值观、态度、个性、情感、认知、个人决策、学习、和动机。

群体变量包括沟通、领导、权力和政治。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一、名词解释(5×2分=10分)【5/14】1、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2、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3、组织: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4、营利组织:以营利为目标的开放系统。

5、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它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自觉.6、冒险转移:群体决策的冒险水平高于个人决策冒险的平均水平,这种群体决策中冒险水平增加的现象就是冒险转移.7、终极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人一生中希望实现的最根本的目标。

8、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个体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9、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他们可能是因为住得近、有共同兴趣、能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伙伴。

10、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它具有内在地按组织目标进行运转、管理、调节、控制的功能.11、组织承诺:组织承诺是对个体行为起指导作用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束缚力。

12、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13、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愿而与大家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行为。

14、冲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五、简答题(4×5分=20分)(4/10)1、解释冒险转移现象原因的假设.(1)责任分摊的假设;(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4)效用改变的假设;(5)“文化放大”假设。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2)外部的威胁;(3)群体规模;(4)奖酬体制;(5)班组的组合;(6)与外界的关系;(7)群体的绩效;(8)领导作风,3、群体对个体有何作用?P149(1)群体可以为个人提供安全感;(2)群体可以满足个人的友谊和情感需要;(3)群体给个人提供了称赞和认可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4)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完成任务。

组织行为学汇总情况简答题问题详解

组织行为学汇总情况简答题问题详解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四、简答题31.(P33)简述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最突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1)贡献:为管理提供了一个一系列原理和方法,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侧重于操作管理或基层管理,法约尔对管理的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领域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

(2)局限:①把员工看成是“经纪人”。

②强调独裁式管理。

③把组织看成式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31. (P34)相对于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而言,人际关系学说的新观点有哪些?31.(P38)简述访谈法的优缺点。

(1)优点:①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②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资料③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擦法不容易发现的问题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2)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3.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31.(P38)简述问卷法的优缺点。

优点:①调查围广②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

③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缺点:①一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问卷设计若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②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了解调问卷中的问题,为避免误解,还经常需要工作人员亲自解释和说明,会影响工作效率。

③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31.(1P47)简述Y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②外部的控制及惩罚带来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③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

④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创造性力量。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最全题库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最全题库

同济大学闻贡源出品研究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有何意义?研究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对个人对组织甚至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有:(1)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2)有利于本人和组织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3)有利于组织和本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计划,鼓励自我控制自己前途和命运(4)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群体决策有哪些方法?群体决策的方法有:①头脑风暴法②德尔菲法③提喻法(哥顿法)④方案前提分析法⑤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这里的互利包括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三个方面的内容;(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人手。

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

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练;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怎样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压力产生的后果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但通常更多的是表现在消极方面。

压力的消极作用集中表现在对健康和工作绩效的损害方面,这种损害程度同控制能力及个人对压力的态度有密切关系。

工作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样的压力在不同人的身上却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但经受的压力感水平过高,或中等水平压力感持续的时间过长,都会使员工绩效降低.这时就需要管理人员采取行动。

其实压力感对于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并不直接,虽然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绩效,但他们仍然以为这种压力感令人不快.对付压力的方法很多,一般有以下几条措施:(1)通过组织途径来改变行为方式以减轻和抵消压力(2)通过员工个人的解决途径来减轻和抵消压力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1.职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2。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1.简述人际关系的作用。

思路: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一个部门或组织的人际关系协调融洽,必然使这个单位的凝聚力提高,从而增强群体士气,提高劳动积极性。

反之,如果一个群体的人际关系差,关系紧张,就会削弱群体凝聚力,降低工作效率。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组织结构的优化、合理化思路:组织结构指组织里个人和团队的工作、责任、权力分配的正式结构。

(1)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化。

组织目标的设置应该符合一下特征:一致性、协调性、适应性、可行性、可操作性、认知度、实现度。

(2)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

(3)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

(4)组织结构功能优化。

(5)遵循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目标原则、集权与分权原则、精简高效原则、信息畅通原则、责权利相统一原则、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结合原则、执行与监督相分离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原则)。

(6)组织领导结构的合理性(知识、智能、年龄、专业、能力结构)。

(7)组织部门的合理化。

3.什么是群体凝聚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思路: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于它的组成成员在内的吸引力。

影响因素:(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或成员的共同性;(2)加入群体的难度;(3)群体规模;(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5)以前的成功经验;(6)外部威胁;(7)有效的情绪认同;(8)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9)群体的领导方式。

4.如何提高工作满意度?(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思路:(1)公平报酬。

(2)改善监管质量。

(3)分散组织职权。

(4)使员工的工作与他们的兴趣一致。

(5)安排心理挑战性的工作。

(6)提供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7)营造融洽和谐的同事关系氛围。

5.人际关系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思路: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这里的互利包括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三个方面的内容; (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5)尊重原则;(6)真诚信用原则;(7)宽厚包容原则等。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简答题:1、如何理解组织的含义?答:组织的定义包含着多层内涵:1)组织是有一定结构的。

至少有两个人才谈得上组织;(2)组织有一定的构造方式。

组织内的个体是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的; 3)组织是有目的的。

这说明组织的存在是有具体意义的。

4)组织是以有规则的活动为存在方式的。

没有活动,目的就无从达到,组织也就名存实亡。

2、如何理解管理的含义?答:管理同样具有多层含义:1)管理必然是群体活动。

至少有两个人才谈得上管理,才谈得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方面是相互对立而统一地存在的。

2)管理是有目标的,是为实现目标而实施的。

没有目标的管理是盲目的、没有意义的,也不会有效果。

3)管理是要使别人和管理者“一起”从事活动。

这是现代管理思想的体现,强调双方的感情沟通。

3、为什么现代管理离不开心理学?答:在组织中,人是核心因素,因为人是组织活动的执行者、组织目的的实现者。

人的问题解决不好,组织就隐于混乱。

4、Y理论的民主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答:(1)管理重点的转变;(2)管理人员职能的变化;(3)奖励方式的改变;(4)管理制度的改变。

5、Y理论在管理重点方面与人权关系理论和X 理论有何不同?答:“经济人”的假设只重视物质刺激因素,重视工作任务,轻视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

“社会人”的假设看到了“经济人”假设的明显缺陷,反其道而行之,重视群体作用和人际关系,把物质因素放在次要地位。

“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又把注意的焦点从人的身上转移到工作环境上,但与“经济人”假设有重大区别:重点不是放在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和控制上,而是要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人们能在这种条件下较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达到自我实现。

6、简述内控与外控型的人在工作中有何不同?答:外控型的人更容易对自己的工作不满,出勤率差,对工作的投入相对较低。

内控型的人则倾向于把组织的成绩归因于自己的作为,故易产生较高投入;一方面,内控者倾向于采取积极行动改变不满的现状,故易辞职,另谋高就;但另一方面,内控者表现较出色,容易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组织行为学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已排版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已排版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17-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通过这样的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善.就目前而言,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1)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问题;(2)社会保障制度;(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渠道来表达。

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什么?: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菲德勒认为,上下级关系对领导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职位权力与任务结构大多置于组织的控制之下,上下级关系可影响下级对领导者信任和爱戴的程度,以及是否愿意追随其共同工作.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有哪些方面?(试卷答案)菲德勒从191年起,经过15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种随机制宜的领导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成为领导者不仅在于他们的个性,而且还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因素和领导者同群体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

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34-工作团队的建设过程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工作团队建设要有相应的硬件资源,更需要比较“活”的软资源,团队建设比较有弹性的部分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进行合理地分工和授权、称职的领导者、符合目标的团队结构、合格的团队成员、有效的工作系统和人际关系等。

团队建设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①准备工作阶段;②创造条件阶段;③形成团队阶段;④提供继续支持阶段。

团队开始运行以后,上级领导要继续给予支持,以帮助团队克服困难、占胜危机. 56—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任何一门科学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一套合乎科学性的研究方法,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

就无法揭示客观规律,组织行为学也和其他科学一样,也有一套作为揭示事物客观规律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37.简述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

答:1)知人善用,(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

(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

38.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答:(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等。

(2)群体成员资源。

主要包括能力和性格特点,(3.)群体结构。

主要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

群体任务。

39.简述集权型领导的主要特征。

答:(1)独揽决策权。

(2)单纯命令主义。

(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

40.简述动机产生的条件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1)产生动机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需要,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即个体身外的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2)当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

(3)当内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

(4)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41.简述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

答:(1)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本身的内容与特点有关的,可以使人得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成就感、奖赏、责任感等。

(2.)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环境或外部因素有关的,容易使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如工作条件、公司的政策与制度、工资等。

(3)激励因素可以直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保健因素缺乏时将引起极大的不满,但具备时也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因此,管理应强调激励_。

(4)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员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员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3)员工必须学会与上级就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简答题1、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按组织的性质分类,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五种类型。

2、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与实验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3、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1)行为的自发性;(2)行为的因果性;(3)行为的主动性;(4)行为的持久性;(5)行为的可变性。

4、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是什么?能力概念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匹配。

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则:(1)能力阈限原则;(2)能力合理安排原则;(3)能力互补原则。

5、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与谁的理论观点相近?这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与薛恩的复杂人性假设(权变模式)的观点接近。

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然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

(薛恩于是提出了关于复杂人的假设,他认为以前人们对人性的假设过于简单化和一般化了。

按照复杂人的假设,主管人员应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掌握高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在管理方法上,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措施,即一切随时间、条件、地点和对象变化而变化。

6、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1)情绪的调适。

①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

③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情感的培养要:①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的世界观。

②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③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7、什么是激励?有效激励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有效激励应遵循什么原则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①研究程序的公开性;②收集资料的客观性;③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⑤所得结论的再现性;⑥对未来的预见性。

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答: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3、增强工作满意感的方法有哪些?答: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增强工作满意感:(1)使工作变得有趣;(2)给予公平的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3)从兴趣和机能的角度把人和工作匹配起来;(4)设计工作使得员工兴奋和满意。

4、什么是气质?简述气质差异的作用。

答: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各种气质类型往往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一面。

许多行业,尤其是某些特殊的行业,对人员的气质行为有更高的要求。

如果人们能够从事较适合其气质特征的工作,则能扩大气质类型积极的一面,而缩小其消极的一面。

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人们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和效率的提高。

因此,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安排人们的工作。

可以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考虑应用气质差异。

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

5、简述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答: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个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其一,个性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态度、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其二,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

个性具有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等特征。

任何一个个性理论对于一个组织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看它能否说明、预测和控制个人的行为和绩效。

实践证明,个性对于人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我们应当正确地运用个性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

为了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必须人尽其才,必须学习伟人和改革者的个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改造自己的个性性格。

6、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

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它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

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

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

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

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

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7、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有何应用?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

因此,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8、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

①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②管理者在管理中不应忽视保健因素,如果保健性的管理措施做得很差,就会导致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因为这样做只能消除职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不能直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③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改进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

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
起更大的激励作用并维持更长的时间。

9、成就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成就需要激励理论主要研究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人还有哪些需要。

麦克利兰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三种基本的激励需要,就是:①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是指人们渴望卓有成效地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②归属需要。

归属需要就是要寻求被他人喜爱和接纳的一种愿望;③权力需要。

权力需要是指影响和控制别人的一种愿望或驱动力。

10、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有哪些应用?答:①管理者不要泛泛地抓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抓多数被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

②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如果每月的奖金多少不仅意味着当月的收入状况,而且与年终分配、工资调级和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挂钩,则将大大增大效价的综合值。

③适当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加大组织希望行为和非希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

如只奖不罚与奖罚分明,其激励效果大不一样。

④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

期望概率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关键要适当。

当一个期望概率远高于实际概率时可能产生挫折,而期望概率太小时又会减少某一目标的激发力量。

实际概率最好大于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使大多数人受益。

但实际概率应与效价相适应,效价大,实际概率可以小些,效价小,实际概率可以大些。

11、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有何应用?答:公平理论提出的基本观点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管理者应从这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公平理论提出的基本观点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管理者应从这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1)要重视了解员工的公平感;(2)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3)要量化管理,增加公开性;(4)综合设计,加强对员工的教育。

12、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答:主管人员在运用强化理论改造下属的行为时,应遵循的原则是:(1)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强化模式;(2)要设立一个目标体系,分步实现目标,不断强化行为;(3)要及时反馈、及时强化;(4)奖惩结合、以奖为主。

13、六种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答:①思想政治工作;②奖惩;③工作设计;④职工参加管理;⑤培训激励;
⑥榜样激励。

14、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答:群体规模即组成—个群体的人数多少。

工作群体规模应视群体任务的性质而定。

任何工作群体都应有其最佳人数,也应有其上限和下限。

群体人数与人均效率的关系是,往往获得最佳工作效率的群体规模有一个最佳值,当群体规模是这个最佳值时,人均效率最高。

在群体规模的最佳值附近作微小的变动,对人均效率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变化的范围超过一定的“度”,则人均效率会大幅度下降。

应当指出,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工种、不同的机械化程度以及工作的不同熟练水平等因素,决定着不同的群体应有不同的最佳人数、不同的上限和下限。

15、什么是内聚力?影响内聚力的因素有那些?答: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

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因素有:(1)群体的领导方式;(2)外部的影响;(3)群体规模;(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5)班组的组合;(6)与外界的隔离;(7)群体的绩效;(8)其他因素,如信息交流的方式,群体成员的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都会影响群体的内聚力。

16、群体决策的原则。

答:有如下六种:①、缺少反应;②、独裁原则;③、少数原则;④、多数原则;
⑤、完全一致原则;⑥、基本一致原则。

17、工作团队建设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答:工作团队建设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①准备工作阶段;②创造条件阶段;③形成团队阶段;④提供继续支持阶段。

18、信息沟通的方法和原则有哪些?答:信息沟通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是随机制宜因人而定的。

可供选择的信息沟通方法有:①发布指示;②会议制度;③个别交谈;④建立信息沟通网络。

信息沟通的原则有:
①明确的原则;②完整性的原则;③战略上使用非正式的原则。

19、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答:人际交往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这里的互利包括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三个方面的内容;(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

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入手。

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体内的人际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
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必要的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

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练;加强自我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