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课时长方形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长方形周长∣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长方形周长∣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长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内容1. 长方形周长的概念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长方形周长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长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模型、课件、黑板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长方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形状。
2. 讲解:讲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周长就是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
3. 演示:演示如何计算长方形周长,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计算给定长方形的周长。
5.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长方形周长的概念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长方形周长的应用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长方形物品,计算其周长。
2. 请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1. 引入活动设计: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物品,如书本、桌面、电视屏幕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形状。
目的: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长方形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讲解概念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长方形周长的定义,即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
目的:确保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为计算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3. 演示操作演示:教师使用长方形模型,演示如何测量长方形的边长并计算周长。
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
4. 练习分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卡片,小组成员合作测量并计算周长。
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并培养合作能力。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周长的意义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长方形周长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模型、直尺、圆规、计算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长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特征,引出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演示:利用教具演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周长的意义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长方形周长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形的周长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形花园的围栏长度3. 拓展题:研究长方形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
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一部分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知识。
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物品,如书本、桌面、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品的形状特点。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对边相等。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教案设计(精编)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教案设计(精编)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长方形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方形的概念以及长方形的属性;2.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运用多元素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学会通过计算长方形的边数、宽度及周长值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对学生来说,学习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容易出现混淆。
2. 对于实际的问题来说,学生也会遇到拆分与综合的操作难点。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了解长方形的概念,四个角的边长相等,宽度的边长相等;2.准备好有关长方形的教学资料,画笔、白板或小黑板等教具。
(二)教学开始1.课前导入:让学生用画笔画出长方形,让学生明确其边长及宽度,用白板或小黑板让学生认识其形状特征,并鼓励学生尝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重新思考,提出更高层次的探究问题:当长方形的边数及宽度不太共现时,如何计算出其周长,3.通过计算,可以让学生了解:通过其宽度的一边和边数的长度的乘积,加上宽度的边数和边数的长度的乘积可以得出长方形的周长,4.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拿起画笔,实际的画出长方形,计算出其周长,进行实际的练习,巩固学生数学技能。
5.加深理解: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和讨论计算长方形周长问题,针对特殊情况作出应对,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六、教学结束1.分组交流练习,学习能力的检验;2.总结课堂讨论;3.用大白板写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
七、板书设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长×宽+长×宽 = 长方形周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长方形周长》教案北师大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教师应通过例题演示,教授如何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举例解释:
(1)教学重点中的长方形定义,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四边形,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形,并解释为什么。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长方形周长》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长方形的定义和周长计算公式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实际应用时,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吃力。我觉得这里有几个方面需要我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长方形定义的教学,虽然我通过展示教具和图片让学生们对长方形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可能还是有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其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特点。下次我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用小棒摆成长方形,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特征。
3.长方形周长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长方形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篱笆的长度等。
4.练习与拓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方形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并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过程中,形成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形的定义和周长计算公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体验周长的计算过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方形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们用尺子和小棒摆成长方形,并测量其周长,亲身体验周长公式的运用。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精品教案教学设计2长方形周长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是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理解了周长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两点:1.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动笔画一画、算一算,通过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从而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题卡学情检测卡学生准备直尺彩笔题卡教学过程⊙激趣引入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周长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师:刚才我们看到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践探究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48页上面例题。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怎样才能求出它的周长呢?学生动手操作,先量一量,再计算。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结果和方法。
师:你测量了哪几条边的长度?你是怎样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请学生充分表达,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预设方法一:先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 长方形周长(优质教案)
《长方形周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课件-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并且能求一些图形的周长,我们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生:2+4+5=11(cm)生:4+6+5+5=20(cm)(2)师:同学们做的很好,对上节可所学知识掌握非常好,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周长的问题。
板书棵题:长方形周长(二)探究新知1.问题1(1)师:每个小组中都有老师课前发放的长方形学具,接下来小组合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讨论:量一量,算出正方形学具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讨论完的同学们请用坐姿告诉老师。
师:同学们都探究出了结果,接下来找同学们汇报。
生: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5+ 3 + 5 +3 = 16(厘米)生: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5×2 + 3 ×2 =16(厘米)生: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5 + 3)× 2 = 16(厘米)师:同学们非常棒,找到了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那同学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呢?生;我觉得第三种方法最好。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2课时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智慧。
3.利用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技巧。
4.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物品,如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讲解长方形的周长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自主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讲解与示范:结合教材,为学生讲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实际操作示范。
4.练习与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实践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教室内的长方形物品,计算其周长,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反馈,强化知识点: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强化重点知识。
6.创设互动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是的,这本书的封面是长方形的,它有两对相等的边,四个直角。”
3.教师继续提问:“那么,我们如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的特征,如对边相等、四个直角等。
2.讲解长方形周长的定义,即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
3.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周长与长、宽的关系,提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周长= (长+宽) × 2。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长方形周长-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长方形周长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五章《测量与计算》中的第二节《长方形的周长》。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长方形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定义,了解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则是理解周长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物体,如文具盒、课本、电视等,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的特征,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周长吗?”2. 概念讲解:接着,我会利用教具和学具,向学生讲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一起完成。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立即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将长方形周长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展示。
6.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长方形周长=(长+宽)×2七、作业设计2. 请找出生活中的一些长方形物体,测量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会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如自制长方形模型,加深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的例子要具有代表性,能够涵盖不同类型的长方形物体,以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2. 在展示这些物体时,我需要强调长方形的特点,如四条边、四个角等,为学生后续理解周长计算打下基础。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长方形周长-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长方形周长——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定义,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长方形周长的定义:介绍长方形周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
2. 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周长,即周长=2×(长+宽)。
3. 实际应用: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模型、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形物品,如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长方形的概念。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每组选代表分享探究成果。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长方形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计算。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并计算教室内长方形物品的周长。
板书设计1. 长方形周长2. 定义:周长是指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
3. 计算公式:周长=2×(长+宽)4. 实例:演示如何计算具体长方形的周长。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实践作业:在家中寻找长方形物品,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长方形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困惑。
3.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了解长方形的性质。
2.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实际操作,巩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认识长方形通过展示一些长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形状特征和名称。
让学生自己找出周围环境中的长方形,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普遍存在性。
2. 探究长方形的性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看一下展示在黑板上的一张长方形图形。
然后,引导学生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来发现长方形所具有的性质,例如:每个角度都为90度,对角线相等等等。
让学生通过观察,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3. 计算长方形周长将一些实物展示在课堂中,例如:课桌、白板等。
让学生通过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和宽,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然后,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归纳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4. 实际操作在课堂上,布置一些练习题。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将测量出的一些长方形物品的长和宽,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并写在作业本上。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考试、测验、抽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此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长方形的基础上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长方形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长方形周长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周长的意义。
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长方形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模型、直尺、彩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形模型,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的特征,引出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讨论,推导长方形周长公式。
4.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周长的意义。
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周长。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形桌子的周长。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长方形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长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教具与学具的使用效果。
4.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展示长方形模型,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的特征,如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然后,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如“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形周长是什么吗?”“长方形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的讲解在新课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即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
长方形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长方形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周长的意义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长方形周长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b. 提问:这些物品的周长是什么意思?周长与它们的边长有什么关系?2. 探究新知a. 分组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c. 学生尝试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周长,教师巡视指导。
3. 巩固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难。
b. 小组合作完成拓展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应用拓展a. 学生举例说明长方形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b. 学生尝试设计一个长方形,计算其周长并与同伴交流。
5. 课堂小结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周长的意义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长方形周长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长方形的周长。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个长方形,计算其周长。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2. 学生反思:自己是否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
长方形周长(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长方形周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周长的含义。
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长方形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模型、直尺、课件。
2. 学具:直尺、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物品,如书本、桌子、门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形状。
(2)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长方形的定义。
2. 探究长方形周长的含义(1)让学生拿出直尺,测量书本的长和宽,并计算出书本的周长。
(2)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即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3. 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讲解自己的思路。
5. 应用拓展(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坛需要多长的围栏,引导学生运用长方形周长知识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长方形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强调长方形周长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定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2. 长方形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3.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周长 = (长 + 宽)× 2。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物品,测量其长和宽,并计算出周长。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形的定义和特征,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长方形;2.能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长方形的概念;2.学生能够通过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三、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应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长方形的定义和特征;2.教师应准备黑板、彩色粉笔、长方形卡片、计算器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长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同时解释长方形的意义和用途。
2. 模型探究(20分钟)教师发放长方形卡片,让学生围成小组,并用积木、纸片等搭建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各项特征,描述长方形的形态和特征。
教师带领学生将两张长方形卡片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长方形,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其中蕴含的周长规律。
3. 接受新知(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即P=2(l+b),并给出若干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公式计算周长。
4. 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自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相互核对答案。
同时教师巡视和指导。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与学生一起复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到探究中来。
小组探究活动不仅帮助学生了解长方形的特征,还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程设计方面,题目设置过于简单,难以考察学生对周长的深入理解,下一次需要加强教学实践的情境化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周长(2)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周长(2)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周长的公式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解决与长方形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1. 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3. 长方形周长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3. 长方形周长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
2. 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模型、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出示长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吗?”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教师通过示例,展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
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长方形模型、尺子和计算器。
2. 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长方形模型的周长。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结2. 教师强调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
板书设计1. 长方形周长的概念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3. 长方形周长的应用作业设计1. 请学生测量家中或学校的长方形物品,并计算出其周长。
2. 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导入1. 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例如,通过展示学校操场的长方形跑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跑道的周长,从而自然引入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2.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形有哪些?它们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通过回顾旧知,为学生理解长方形周长打下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2)
长方形周长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视察各种实物和图形,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长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动手测量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周长。
(2)理解和掌握求长方形的方法。
知识技能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视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总激发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学情分析班学生62人,60%来自县城,40%来自乡村,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参差不齐。
为了使本节课的知识了能使学生掌握好。
我采用课件辅助上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精神,创设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索。
培养学生的视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情势,在算法探讨、汇报交流、比较推理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3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长方形的周长一、复习导入师:上课前我们来复习以前学习的知识。
请看第一个问题。
1.你知道什么叫做周长吗?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对。
2.你知道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吗?生: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师:那你知道长方形的这些边的名称吗?生:知道,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
师:说得很好。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为新课作铺垫。
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活动2【讲授】长方形的周长【讲授】二、自主探讨,探索新知。
1.计算长方形周长。
师:【出示长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上的长方形。
师: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吗?生:不能,因为没有长和宽的长度。
师:想要求长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长和宽的长度,下面请同学量一量手上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学生动手量量】师:现在谁来告知老师你量到长方形的长和宽个各是多少?生:长是5厘米。
宽是3厘米。
师:他(她)量对了吗?生:对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周长(2)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周长(2)北师大版教案:长方形周长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常见的面》,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长方形的定义和特征2. 长方形周长的概念3.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的定义和特征,知道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形模型,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二、长方形周长的概念(5分钟)教师提问:那么,长方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呢?学生思考后,教师讲解:长方形的周长就是长和宽的两倍之和。
即:周长= 2 × (长 + 宽)。
三、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0分钟)教师拿出直尺和圆规,现场演示如何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周长。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四、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一道例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讲解解答过程。
五、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检查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板书,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 请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长方形,然后测量长和宽,计算周长。
答案:1. 周长= 2 × (10 + 6) = 32厘米。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图和测量,计算出周长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然后提出拓展延伸问题:你能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吗?比如,一个花园的长是20米,宽是10米,求花园的周长。
2长方形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2长方形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长方形的周长。
这是我们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新知识,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的课程,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具与学具准备方面,我会准备一些长方形纸片,让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周长。
同时,我还会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会布置一些有关长方形周长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方便学生自查。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也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来深入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界线的总长度。
对于长方形来说,周长等于长和宽的和的两倍。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个长方形,你可以通过将长和宽相加,然后将结果乘以2来计算它的周长。
这个概念是学生们需要重点理解的。
然后,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会准备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计算一个长方形花园的周长,让学生们解决。
这个问题将会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需要理解花园的形状是一个长方形,然后运用之前学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周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我会让学生们动手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纸片的周长,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和提问,通过互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长方形周长的题目,让学生们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方便学生们自查。
这些题目将会涵盖不同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方面,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
新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2课时 长方形周长
第五单元周长第2课时长方形周长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摸一摸、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3、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课件、长方形图形。
引导点拨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
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目标: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48页插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说说长方形的周长;2、汇报各自的算法: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 3 + 5 + 3 = 16(厘米)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 2 + 3 × 2 =16(厘米)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 3)×2 = 16(厘米)三、反馈交流: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2、优化算法,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四、精讲点拨: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计算?引导学生用刚刚学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总结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五、巩固练习:1.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完成教材49页第1题,量一量,再算一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2)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 了解长方形的定义与特征;1.2 能够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及方法;1.3 能够应用长方形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2.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2.2 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2 学生能够应用长方形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2.1 学生能够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教学内容1.1 长方形的定义与特征;1.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和解法;1.3 应用长方形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课时长方形的定义与特征演讲讲解、课件演示、学生互动2课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和解法演讲讲解、课件演示、学生互动、小组讨论3课时应用长方形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学生互动3.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长方形的定义与特征1.学生回忆矩形、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引入长方形的定义和特征;2.老师通过黑板、PPT演示等方式对长方形的性质做出讲解;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梳理并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和解法1.教师介绍长方形周长的定义,并通过黑板演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学生在学生小组中探讨、比较和总结不同解法;3.教师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及方法进行总结。
第三课时应用长方形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1.在课堂上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利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2.小组讨论,加强交流和合作学习;3.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与建议1.教学评价1.1 书写规范,结构清晰,内容完整;1.2 思路清晰,分析透彻,条理性强;1.3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了其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周长
第2课时长方形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摸一摸、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3、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长方形图形。
引导点拨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
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48页插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说说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 5 +3 = 16(厘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 2 + 3 × 2 =16(厘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 3)×2 = 16(厘米)
三、反馈交流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2、优化算法,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四、精讲点拨: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精讲。
五、巩固练习:
1.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7cm 44cm
15cm 22cm
2.完成教材49页第1题,量一量,再算一算。
3.完成第2题,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今天的课程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给黑板绕花边,黑板的长是36分米,宽是15分米,花边至少要多长?板书设计:
花边有多长
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1、34+12+34+12=92(分米)
2、34 ×2+12× 2=92(分米)
3、(34+12)×2=92(分米)
答:花边至少长92分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教学反思: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并在其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知知识,并为求周长作铺垫。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多种方法的探索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