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艺术

合集下载

夏商周三代的衣着与服饰制度

夏商周三代的衣着与服饰制度

夏商周三代的衣着与服饰制度二里头文化以往发现的一些织物痕迹,表明夏代的纺织业保持有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纺织习俗与传统。

《管子?轻重甲》:“昔者桀之时,女乐三千人……无不服文绣衣裳者”,这虽然是后人对夏代帝王生活的一种推测,但以现在的学术眼光看,这是一种比较接近事实的推测。

“文绣衣裳”应是夏王朝时期已经出现并流行的衣着服饰;这是一种刺绣着图案的丝织衣服,外貌非常华丽高贵,当时能够穿得起这种服装的人,除了宫廷乐女等属王室提供而有机会穿着外,通常应是贵族妇女;一般的平民百姓,以穿着麻、葛布缝制的衣裳即麻衣、絺衣等为时尚。

商代的衣着服饰,据河北藁城台西、河南安阳殷墟等遗址发掘出土的情况可知,当时的服饰原料至少已出现平纹纨、皱纹縠、绞经罗、菱纹绮、纱纨(绢)、色帛、缣等丝织品和麻布以及毛织物等。

当时的衣服式样和穿戴习俗,据出土资料也可略知其梗概。

例一,商殷墟出土现藏于美国的玉人像,为站立形,穿素面无纹衣服,双脚并拢穿有鞋,双手平齐置放腹前,头戴一顶较高的帽子,衣领作交叉状(左襟压在右襟上),长袖,腰间系束带,前腹束带下垂一过膝的D(韍,即敝膝),全衣似连成一体作深衣状,衣下摆垂至足跟上部;例二,殷墟四盘磨出土石人,两手后撑仰面朝天坐地状,头戴圆箍形的頍,衣襟敞开露胸,长袖,或认为所穿的衣服是上衣下裳,从侧、背衣服上所饰的饕餮云纹连成一体的现象分析,此石人所穿者乃是深衣;例三,殷墟妇好墓出土玉人,跪坐状,头戴圆箍形頍,衣领很大,交口至腹部腰带上,腰带宽阔,带下腹前悬一长条形D,长袖,足穿鞋,衣上纹饰一气呵成,为云状纹,也似是深衣式衣服。

在以往的研究,一般认为,西周以前的衣着服饰,主要是采用上衣下裳制;春秋战国之际,才出现将上衣下裳合并成一件、连成一体的连衣裙式衣服,这种衣服亦称为深衣。

从商代玉人、石人雕像所反映的衣服形制情况看,所谓上衣下裳的服制并不明显,相反大多是具深衣的特点。

商代的衣着式样由此看来应属于原始的深衣制。

周朝服饰制度介绍大全(2)完整篇.doc

周朝服饰制度介绍大全(2)完整篇.doc

周朝服饰制度介绍大全周朝服饰制度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上衣下裳:那时的常服还是上衣下裳为主流,款式不变。

只不过袖日趋发展变大,形成大袖,祛袂款式。

衣裳也逐渐变宽。

冠服制度:西周最大的贡献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是礼服制度(也叫冠服制度)的完善。

西周时期的礼服制度也是上衣下裳款式,只不过头要戴冠(那时的各种冠已发展完善,并延续后世),衣裳要有等级,要有章纹,出现敝膝,组玉等相关礼服配件,这样完善的礼服系统一直延续到明。

当时礼服的主要等级,有冕服弁服,之所以这样叫,取决于相关配套的冠的款式,比如戴冕就是冕服,戴弁就是弁服,他们仍旧是上衣下裳制,只不过是冠与章纹,配件等级的不同而已。

冕服弁服作为礼服的高等级别,一直延续到明。

只不过那时天子,诸侯王,公卿,大夫都可以都可以穿冕服,后来中央集权的加强,只天子,诸侯王能穿了。

那时的女子礼服,王后已经开始穿翟衣,当时王后有六种翟衣类礼服。

发型:当时西周的男子无论各地大部分都已将辫盘到头顶,而无再有商时披头散发的习惯,当然一些偏国除外,不过束发已成为全国统一推行的标准,对于汉民族男子千百年来的发式,起到了奠定作用。

冠帽巾:那时的冠已发展齐全完善,基本后世的冠在当时都可以看到,有鹊尾冠,尚冠,长冠,筒冠,冕,弁等。

帽类在当时也有了雏形。

周朝贵族服饰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

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腰间则用条带系束。

商周贵族服饰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

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夏商周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

夏商周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

夏商周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
1、夏朝服饰特点:
夏朝的服饰主要以黑为主夏,朝是占木德而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

那个时候,人们的衣服肯定不宽松,因为生产力不发达,没有那么多布,另外农耕民族也不需要多紧身的衣服。

所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衣服就越来越宽松,老板姓的衣服变化不大,统治阶层有钱,衣服越来越宽松肥大。

2、商代服饰特点: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提花几何纹锦、绮,和绞织机的罗纱。

奴隶主和贵族,平时已穿色彩华美的丝绸衣服。

衣料用色厚重,除使用丹砂等矿物颜料外,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栎斗和种植的蓝草、茜草、紫草等也已用作染料,为服饰材料和纹饰提供了空前的物质条件。

奴隶、平民一般穿本色麻、葛布衣或粗毛布衣。

3、西周服饰特点: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非其人不得服其服”也就成为一种与之适应的冠服制度。

周王朝并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
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中国主要朝代服装服饰介绍PPT

中国主要朝代服装服饰介绍PPT




周 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 臣的朝服。
深衣: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分
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
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袍:以深衣为基础,衣裳相连。
裘 :皮衣。

禕衣 揄狄: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 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画褕翟纹 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 阙狄:为王后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 男夫人从君祭宗庙祭服。是赤色衣, 刻赤色缯的翟纹。 鞠衣,展衣,祿衣。
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
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胸 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 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 于活动。


时 期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秦始皇在位 时,规定官至三品以上者,绿袍、深衣。平民穿白袍,都用绢
制作。汉代四百年来,一直用袍作为礼服。
女子服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作为礼服的深衣,一是日常只
一般齐膝上下。下身有裤子或胫衣。脚履多
圆头式。
商代奴隶主贵族戴的帽子,有帽箍和加卷筒
形装饰的帽箍,此外还有一种羽状高冠。在
战争场面则戴青铜胄,胄顶有铜管可以插饰
羽毛。
商代妇女服装目前资料不多,从下一两个朝 商代后期,桑蚕也发展很
代推断此时女子服装的形制大致与男子相同,快,丝织水平迅速提高。
只是发式上有明显区别
夏 商 周
夏朝,奴隶制度建立,初步形成了以帝 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装制度。 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 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 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 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 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周 男子服饰领型,至少有交领、圆领、大翻领 等多种形式。袖子,一般均为窄袖型。衣长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介绍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介绍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介绍
1.夏朝服装:夏代人的服装主要为麻布与兽皮裙、裹胸、腕簪和腰带,腰带和头冠上面都带有装饰品。

2.商朝服装:商代人的服装较为华丽,男装主要为紧身长袍,女装为
长袍、长裙和上下两件式,用花纹和点缀图案进行装饰。

3.周朝服装:周代人的服装多以丝绸为主,男装为束腰短衫,女装为
长袍、长裙和长袍裙。

周朝服饰注重色彩搭配和花纹的应用。

4.秦朝服装:秦代服饰形式谨严,纯色布料,清新朴素,男女皆戴秦服,女子秦裙通常有卷边,男子则着长袍、长裤和靴子。

5.汉朝服装:汉代人的服装有明显的区别,男子穿半截袍子带尺褊,
戴笠帽。

女子则着长袍、长裙和褶子裤,并悬挂首饰,例如耳环、项链和
手镯等。

6.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风格多样,女性服饰以
褶子裙为主,戴花冠,男性则多穿戎装,也有文士装。

7.唐朝服装:唐代服装比较华丽,主要颜色以红色和绿色为主,女子
则穿着长袍裙和长绸袍,男子则穿着雪白袍装和五色车马服等。

8.宋朝服装:宋代服装注重轻巧形式,男装为素色束腰袍和短单裤,
女装为长袍和褶子裙,并注重细节、刺绣与装饰等风格,常常印有各种花
鸟图案。

9.元朝服装:元代服饰以五色丝纱为主,注重袖口与花边的点缀,红色、紫色和金色等色彩较为常见。

10.明朝服装:明代服饰以丝绸为主,讲究色彩鲜艳、图案华丽,并注重领子和袖口的花边刺绣。

11.清朝服装:清代服装以素色简约为主,注重纱质与滋润程度,男装以长袍裤为主,女装则有宽袖直筒长袍和长裙等简洁款式。

西周女子服饰特点

西周女子服饰特点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女子的服饰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下面是西周女子服饰的一些特点:
1. 衣着:西周女子的衣着主要是长袍和短衫,长袍多为黑色或深色,短衫则多为白色或浅色。

衣着的材质多为丝绸或麻布。

2. 发饰:西周女子的发饰多为盘发,头上插有簪子和发钗,也有些女子会梳成发髻。

3. 配饰:西周女子的配饰主要有项链、手镯、耳环等,材质多为玉石、玛瑙等。

4. 鞋子:西周女子的鞋子多为布鞋或皮鞋,有些女子会穿着绣花鞋。

5. 颜色:西周女子的服饰颜色以黑色、红色、紫色、深蓝色等为主,颜色较为深沉。

总的来说,西周女子的服饰比较朴素,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但也体现出了当时女性的端庄和典雅。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一、夏、商、周时期服装(祭祀占卜、甲骨文诞生、好玉、曲裾服饰形成)1、夏:冕冠服制度确立,上一下裳形成。

服色多样(上玄下黄)且有纹饰,可用朱砂染色。

“鼎”青铜文化王权的象征,贵族佩戴玉器。

服饰特点:衣:短衣齐膝、后裾齐足、前衣短、斜裙绕襟、领袖脚口宽沿边。

形成“曲裾服”。

领:矩领、圆领、翻领、对襟。

腰带:束细腰、系宽腰带或用丝绸织物系蝴蝶结。

袖:小口大袖“琵琶袖”、袖长而小(袖头另附装饰如“长袖”,舞者袖管奇长)。

有袖口为“袍”,无袖口为“衫”,男女不分。

2、商:冕冠、玄衣、熏裳、赤舄(古代女子穿的鞋,赤色重底)、上衣下裳;配有黻、大带、革带、佩绶十二。

服饰特点:玄衣:交领、右衽、大袖垂弧、袂、领口有缘、腰有大带、下裳熏色、前韨(蔽膝)、裳下有裙裾、符合“衣作绣,锦为缘”的古代制衣。

3、腰腹下系一片“斧”式装饰品即:a韦鞸:使用皮革涂朱或彩绘称之b黻、韨亦作芾:以丝绸绘、织、绣、画、称之c汉后期又称蔽膝(汉以前用皮革,魏晋后用丝罗)。

d用途:商至元朝是一种祭服系腰间为跪拜所用。

加工精美,附有政治意义和权力的象征。

天子:色朱、绘龙、火、山三章;公候:菱形、用黄、朱色,绘火、山二章;卿、大夫:绘山章。

e形状:东汉“”状,汉代误认为“U”状f绣纹:为“”唐用于大袖,宋、明用于袍服中与龙旁或领口,金多用两龙、两兽对峙或相蟠,即为“蟠虺虯形象”。

4、面料;a全身着不同花纹,能织极薄的精细丝绸和提花织物。

b花纹:“”状纹、绮袔纹、云氣纹、龙兽相对或者相蟠图样、满地云纹、散点云纹、小簇花。

c工艺:印、绘、绣5、胡服:可能是商、周劳动人民以及战士一般的穿着。

6、珮:成组列珮玉也于这个时期形成。

7、着衣分季节:夏:着轻巧、长裙拽地、衣裳为黑白衫、多种领、袖、帽、结带领下。

冬:领袖露白处面积大,丰厚蒙茸“皮毛出峰”。

8、衣服样式分类:分大衣、中衣、小衣。

小衣和中衣款式相似,但面料和工艺不同。

如小衣素纱,中衣绣花等。

夏商西周时期染织服饰设计

夏商西周时期染织服饰设计

夏商西周时期染织服饰设计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服饰设计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夏商时期,由于技术的限制,服饰的设计相对简单,以简洁为主。

而到了商周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加,服饰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装饰。

下面将从早期夏朝到晚期西周时期,分别介绍这一时期的染织服饰设计。

夏朝时期,人们的服饰主要以皮革制作为主。

由于技术的限制,染织技术并不发达,所以服饰的设计相对简单。

在这一时期,人们主要穿着大衣和裙子。

大衣由动物的皮革制成,布料质地粗糙,布色大多为黑色、褐色等暖色调。

裙子则是由长方形的布料缝制而成,分为上裙和下裙两部分,上裙有腰带,下裙则是裙摆。

在颜色方面,除了黑色和褐色外,还有红色和白色。

这些颜色的选择主要是自然界中的颜色,比如由自然界中的植物染料来染制。

商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服饰的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服饰的装饰性,染织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装饰方面,人们开始使用金属装饰品和珠子来装饰服饰。

比如人们在衣服的领口、袖口和下摆加上了金属的装饰品,还会在布料上缀上珠子和金银线,以增加服饰的华丽感。

在颜色方面,人们开始使用更多的颜色,比如紫色、绿色、紫罗兰色等亮丽的颜色。

这些颜色的选择更多的是根据人们对美的追求,而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颜色。

总的来说,在夏商西周时期,染织服饰设计逐渐由简单变得复杂、由单一变得多样化。

从最早期的大衣和裙子,到后来的更多颜色和花纹的运用,服饰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更是展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文化的繁荣。

这一时期的服饰设计对后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为后来的服饰设计奠定了基础。

2.第二章:礼制渐备的夏商西周服饰

2.第二章:礼制渐备的夏商西周服饰
第二章 礼制渐备的夏、商、西周服饰
章节内容
• 夏商西周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 • 初显礼制尊卑的夏商服饰 • 冠冕堂皇的西周服饰 • 朴素大气的首饰和佩饰
一、夏商西周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
• 服饰功能从“用”逐渐上升到“礼”;
• 服饰资源被奴隶主垄断,专设生产、管理、分配
和使用等机构;
• 逐渐制定了与社会等级制度相应的服饰制度;
色无纹饰,故名。与素
裳、蔽膝相搭配,首服
为玄冠(委貌冠)或爵
弁。为天子燕居之服, 诸侯祭祀之服,大夫、 士朝服和礼服。
深衣
• 所以称深衣者,以 余服则上衣下裳不 相连,此深衣衣裳 相连,被体深邃, 故谓之深衣。
——《礼记·深衣》
•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 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
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
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
无自入也。
——《礼记·玉藻》
笄礼
•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 子在订婚(许嫁)以后 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
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
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
二十也行笄礼。
商代玉佩
西周玉佩
神州六瑞
• 奠定了中华民族服饰的基础,几种主要的服饰基 本形制逐步成熟,样式和色彩逐渐走向华丽。 • 服饰功能从“用”逐渐上升到“礼”,逐渐制定 了与社会等级制度相应的服饰制度,皇室、贵族 礼服制度逐渐完善; • 服饰资源被奴隶主垄断,专设生产、管理、分配 和使用等机构; • 首饰佩饰大放异彩,成为“德”与“礼”的代表。
成为燕居之服,便装。
军队中也较为流行。
襦裙
• 襦裙,上襦下裙的形
制。袍之短者谓之襦, 即比袍短的棉衣。如 果质料粗陋、轻薄的 襦,则可称为 “褐”, 短褐,即普通百姓穿 的粗布短衣。

汉服的前世今生:浅谈夏商周时期的服饰艺术

汉服的前世今生:浅谈夏商周时期的服饰艺术

汉服的前世今生:浅谈夏商周时期的服饰艺术夏、商、周可以说是我国服装纺织生产起步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现如今出土的一些文物可以看出,商代已经能织造绢、缣/jiān/、纹绮等丝织品,也已出现黄金首饰如金笄/jī/、金耳珰/dāng/、金碧钏/chuàn/等,玉制品的制作尤其突出。

到西周时期,高级的服装材料已用织锦和刺绣。

而周代建立起完整的服饰礼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的重要物质和精神文化,是“礼”的重要内容,这便赋予了服饰强烈的阶级内容,成为礼制的寄托物。

服饰在当时不仅是区分等级的工具,也是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

服饰以“礼”的形式固定下来,借以稳定内部秩序,维护奴隶制度的统治。

从此,人们的衣冠服制等级制度日益严格,直到封建社会结束。

国王中国的冕服制度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已经完善,并被纳入“礼治”的范围。

夏商两代国王举行祭祀时都穿冕服,冕服由冕冠和礼服配套而成,大裘冕是国王头等隆重的礼服。

(详见注释1、2)冕服(图一)冕冠(图二)国王六冕之外,还有四弁/biàn/服,即用于士助君祭的爵弁服、视朝的皮弁服、兵事的韦弁服、田猎的冠弁服。

周幽王和褒姒(图三剧照)王后周代王后的礼服与国王的礼服相配衬,也和国王冕服那样分成6种规格。

袆/huī/衣、揄/yú/狄(翟)、阙狄/dí/、鞠衣、展衣、禄衣、素纱。

其中前3种为祭服,袆衣是玄色加彩绘的衣服,揄狄青色,阙狄赤色,鞠衣桑黄色,展衣白色,禄衣黑色。

揄狄和阙狄是用彩绢刻成雉鸡之形,加以彩绘,缝于衣上作装饰。

6种衣服都用素纱内衣为配。

女性的礼服采用上衣与下裳不分的袍式,表示情感专一。

这6种礼服的头饰也是不同的。

为副、编、次、追、衡、笄/jī/。

其中以副最盛饰,编和次次之,所谓副是在头上加戴假发和全副华丽的首饰,编是在加戴假发的基础上加一些首饰,次是把原有的头发梳编打扮使之美化。

追为玉石饰物,衡悬于两旁当耳之处,笄贯于发髻之中。

中国各朝代男女服饰文化解析(配图)

中国各朝代男女服饰文化解析(配图)

中国各朝代男女服饰文化解析(配图)中国各朝代男女服饰文化解析(配图)看到好多小说(尤其是穿越小说)里写到古代服饰的时候,总是以古装来统称,其实中国不同朝代时的服饰发展变化是很大的,从服饰上是基本可以看出年代的。

搜集过一些相关资料,放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吧一、夏商西周商朝服饰大抵分为三种1、奴隶的简单遮身衣物.通常是圆领衣,上下相连,中间以绳缚之,衣长不及踝,头部皆不加饰物.2、平民或小奴隶主.他们的衣着较为讲究,一般是上身着衣,下身着裳.衣长多至膝盖上下,但后裾却长至足部,腰间系带.衣上多无纹饰.3、王室贵族.衣着华丽,上衣下裳皆有精美纹饰,或刺绣或绘画而成.腰部亦束有绶条,腰带之下正中部位佩以一块上狭下广的斧形装饰.衣服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和皮革.麻布贫富皆可穿,但有粗细之分.丝绸和皮革主要用奴隶主贵族所专用.丝绸质地的衣服上所绘绣的纹饰也与青铜器一样,多为云雷纹.商代男子的发饰以梳辫为主.有的是将头发至于头顶,有的则是在左右两侧梳辫,下垂在肩,也有的将辫子盘于头顶.商代女子发饰与男子基本相同,以辫发为主,但也有少数是将辫卷曲垂肩.同时也出现了巾帽.商代巾帽形式比较简单,多为帽箍式,束发器多是兽骨,玉石制成,帽箍则用丝绸布帛制作.周代服饰与商代大致相同,但要比商代来的宽松,长度大多过膝,衣袖除小之外还有出现了大袖.腰间的束带系成蝴蝶结.巾帽的样式也较丰富,除帽箍外,还有平形.尖形.月牙形,及中间突出,两边翻卷的形状.大致是低而平者为普通人所戴,高而尖者为贵族所戴.注:商代无论哪个阶层的人,其服饰的衣袖都比较窄小.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上层社会大体流行深衣和胡服.1、深衣贵族中流行的深衣式袍服,是西周以来传统的贵族常服,而平民以为之礼服,平常穿短褐.深衣的特点一是上衣下裳相连;二是无男女式样的差别,皆可穿用.但又分为两种:一为中原地区的宽大式,"宽大博带"穿着舒适,长不拖地,下摆不开岔,屈肘可穿,袖长和臂长相等,用大宽带束腰,中原贵族宴乐时喜爱穿用.二为瘦长式,"续衽钩边"楚地最为流行,较北方的瘦长,领沿较宽,用较厚织物作边,右衽很长.战国时有单,夹,棉,皮.袍服的领式突破了西周时期的矩形领,流行交领式右衽,左衽.2、胡服胡服便于骑射,诸国战士皆衣之.胡服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军服.其特点是短衣,长裤,用带钩,有短靴和皮弁(bian).胡服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常服.胡服中的上衣,商周时的劳动者,武士,小孩都穿,其长不过膝;胡服束腰须有带钩,不同于中原束带,裤子代替长袍的下裳,靴代替鞋.带钩,古称"师比","鲜卑",它是北方游牧民的衣带装饰.带钩小有寸许,大有尺余,有仿棒,竹节,琵琶等形象.制作原料有玉,铁,铜等.嵌以宝石,琉璃,或金银.三、秦汉时期汉代男子贵贱通用的基本首服是巾帻.巾帻主要有介帻和平巾帻,但具体式样和颜色有据人的身份,地位,职业,年龄的不同而有区别.如皇帝和个级别的官员的巾帻随其服色,文官和武官的巾帻也有所不同,文官主要有戴介帻,武官则戴平巾帻.群吏和仆役要戴绿帻,武吏则戴赤帻,未成年的小童戴无屋帻等.冠帽只有官员才能使用,通常是戴在巾帻之上.冠帽的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皮弁冠,爵弁冠,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武冠,建华冠,方山冠,巧士冠,却非冠,却敌冠,卫士冠等.其中除长冠外,大多出于周礼.这些冠各有不同的使用场合,如冕冠,长冠,委貌冠,皮弁冠分别为行郊社祭祀之礼时使用的;通天冠为朝服;远游冠为诸忘之服;进贤冠为儒者之服;却非冠为宫殿门吏仆射之服,却敌冠为卫士之服,爵弁冠和建华冠为舞乐人祭祀之服.袍服是汉代一般人的常服.式样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直裾袍服;一种沿用战国时的曲裾式.曲裾式袍服,无扣,衣襟从腋部想后旋绕,腰间束丝带.衣服宽博,大袖.领和袖初有皂色缘边.直裾式的袍服从西汉后期流行.两种式样,男女皆通用.汉代重农轻商,规定商人不得衣锦绣等织物,只能着葛麻织物.汉代男女的鞋的样式没有严格区别.男子多为方头,女子多为圆头,但又可通用.在日常生活中贵族着丝履,可不随衣色.北方因天气寒冷,多穿皮靴,而南方气温高,湿润,多着草鞋.袜在汉代称之为角袜.袜高一尺余,上有带子,穿时可束紧口,防止脱落.汉代贵族妇女的首饰有步摇,簪,珥,华胜,采胜,擿(大长簪),并以擿的长短来区分等级.由于头上的首饰太多,非真发所能承受,故用假髻,汉代称之为"大手髻".贵族女子常用襦裙.此外还有挂袍,也是宴居之服,为斜裁的袍服,将上阔下狭之斜幅垂于衣旁成为装饰.劳动妇女的衣着通常比较简单,无首饰,为劳动方便,常是短衣长裤,一般女子的发型多为露髻,不加饰.头发中分,平梳,向后做绾,垂髻于脑后,贵族女子则好高髻.汉代女子已有面部化妆,除浓妆淡抹外,还有奇妆.如东汉恒帝时,大将军梁翼之妻韩寿,自创一中悲啼妆,细八字眉,梳堕马髻,自行折腰步,露齿笑,世谓之愁眉泣妆,与流行的宽眉高髻相逆.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和西晋时的服饰与东汉基本相同.但从东晋起,便追求起所谓的风流放达,本就比较肥大的衣服又向更为博大的方向发展.头部的装饰有的系巾子,有的则带小冠,到南朝后期还有戴大冠者.巾子在汉以前本为庶民所戴,东汉末和魏晋时,一些名士也开始使用,因此而流行起来.小冠一般为中空,可纲椎髻,用簪子由后贯入,把小冠和发髻固定,是由汉代的平巾帻发展起来的.这时期的妇女的服装已从汉代的深衣向衣,裳分开的方向发展,上衣下裳的装束成为主流.两晋时,还出现了上衣甚短而裙子特长的装束.有的裙的外露部位已及腰部,史书上称为"上检下丰".在北方,十六国后期后,胡服便十分流行,其主要特点是紧身,窄袖,开袴.由于它们行动十分方便,因此深受汉族劳动人民的喜爱.北方常用的头饰,除小冠,巾子外还有毡帽.巾子发展到北周时,常常是以三尺皂绢向后幞发,名为"折上巾",实为以后的幞头.五、隋唐服饰(581~907)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

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

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

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各朝各代的服装更是有着不同的特点。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讲讲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篇1夏朝夏朝是占木德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其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确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上衣代表天,因为天在未明时为玄色,故上衣用玄色,下裳象征地,因为土地为黄色,故下裳用黄色。

夏朝建立了一套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饰制度,它的形式、色彩、纹样均源于对天地的尊崇和对乾坤秩序的追求。

商朝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根据众多的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汉服基本样式已经完全成型。

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

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

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商代的服装形式,采用的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

西周以前, 上衣下裳制, 一律做成上下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襦是短上衣,短衣有两种,一种齐腰,一种至膝盖,襦为一般人平时所穿;一截穿在下身,称裳.衣後的裤褶,襦裙等都是这种服装的遗制.民间女子着装大体上与男装相同,唯於腰下系一围裙,长不过膝, 称为襜。

周朝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规范社会,安定天下。

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

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

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

西周服饰知识点归纳总结

西周服饰知识点归纳总结

西周服饰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服饰的种类在西周时期,人们的服饰主要包括上衣、下衣、头饰、饰物等。

上衣通常为长袍或褶裙,下衣则多为裤子或裙子。

头饰有帽子、头纱等,饰物则有项链、手镯、耳环等。

二、服饰的材料西周时期的服饰材料主要以丝绸和麻布为主,也有一些用棉布、毛皮制作的服饰。

丝绸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服饰材料,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服饰的面料种类,丝绸制成的服饰既轻盈柔软又色彩丰富。

三、服饰的颜色西周时期的服饰颜色以黑、白、红为主,这三种颜色被视为象征吉祥、庄重和高贵的颜色,因此在西周的服饰中被广泛运用。

四、服饰的款式在西周时期,服饰的款式主要分为宫廷服饰和民间服饰两种。

宫廷服饰多为华丽的长袍,帽子等,颜色多为黑红色,用黄金雕琢成各种图案这些服饰都是由宫廷专门制作的。

而民间服饰则更加朴素,款式简单。

一般民间男子的服饰多为长衫裤,而女子多为长裙。

五、服饰的样式在服饰的装饰方面,西周时期的服饰以装饰简洁、线条流畅为主,主要采用刺绣、彩绘、刻花、挂珠等手法进行装饰。

服饰以几何图案、花鸟、虫鱼等为常见的装饰图案。

六、服饰的礼仪意义西周时期的服饰在宗教仪式、祭祀、酬神、祈年等活动中,都承载着丰富的礼仪意义。

比如在祭祀活动中,要求穿戴庄重、规整的服饰,以示对神灵的敬畏和敬意。

这些服饰不仅彰显了祭祀者的身份地位,更是对神灵的一种尊重和恭敬。

七、服饰的传承西周时期的服饰文化,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表现,更为后世的服饰文化传承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中国的服饰文化在西周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在后世的服饰文化中仍然能够看到西周时期的一些影子。

以上就是关于西周服饰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了解和传承古代服饰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服饰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简介

中国传统服饰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简介

中国传统服饰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简介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服饰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

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

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

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礼服夏、商两代已有冕服。

夏商周三代服制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各有变革和发展。

夏代称冕冠为收,殷代名为鷩,周代名为爵弁,夏代的冕冠纯黑而赤,前小后大,商代的冕冠黑而微白,前大后小,周代黑而赤,如爵头之色,前小后大。

国王在举行各种祭祀时,要根据典礼的轻重,分别穿六种不同格式的冕服。

总称六冕。

六冕的内容如下: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为冕与中单、大裘、玄衣、纁裳配套。

纁即黄赤色,玄即青黑色,玄与纁象征天与地的色彩,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纹。

共十二章。

兖冕(王之吉服):为冕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上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共九章。

鷩冕(王祭先公与飨射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上衣绘华虫、火、宗彝三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共七章。

毳冕(王祀四望山川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绘宗彝、藻、粉米三章花纹,裳绣黼、黻二章花纹,共五章。

希冕(王祭社稷先王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绣粉米一章花纹,裳绣黼、黻二章花纹。

希是绣的意思,故上下均用绣。

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不加章饰,裳绣黻一章花纹。

此外,六冕还与大带、革带、韨、佩绶、赤舄等相配,并因服用者身份地位高低,在花纹等方面加以区别。

而周代国王的礼服除以上6种冕服之外,还有4种弁服,即用于视朝时的皮弁、兵事的韦弁、田猎的冠弁和士助君祭的爵弁。

中国各朝服饰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各朝服饰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各朝服饰的发展与特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样的服饰文化,各个朝代的服饰发展也各具特色。

以下将对中国各朝服饰的发展与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1.夏朝服饰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相对于其他朝代,关于夏朝服饰的描述较为有限。

根据传说,夏朝的服饰器物以丝为主,男子常穿襦裙、褶裙,女子常穿上衣、齐裙,此外还有腰带、发饰等。

2.商朝服饰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朝代,其服饰特点也较为鲜明。

商代男子常穿衣裳、褶裙,女子常穿旗袍、褙子,衣服上点缀有腰带、衣带、腰坠等饰品,同时还戴着帽子、发饰。

此外,商朝还盛行使用璧玉等装饰品。

3.西周服饰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服饰发展相对较为成熟。

男子常穿衣裳、上衣、衫裤等,女子常穿长袍、衫裙、对襟等,衣服上点缀有腰带、带子、纽扣等。

西周时期的服饰还注重礼仪和等级,如礼垂玉石、内依冠冕等。

4.战国秦汉服饰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中国服饰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男子常穿衣裳、上衣、长袍等,女子常穿衫衣、长袍、对襟等。

此时期的服饰注重布料的质地和用色,常使用丝绸、棉布等材料制作。

同时,服饰上的绣花、银耳环等装饰品也相对丰富。

5.唐宋服饰唐宋时期,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男子常穿衫衣、外袍、背心裤等,女子常穿对襟、长袍、裙子等。

唐宋时期的服饰制作精良,注重剪裁和细节设计,如绣花、云龙、飞凤等花纹常出现在服饰上。

6.明清服饰明清时期,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变革期。

男子常穿袍衣、蟒衣等,女子常穿旗袍、长袍等。

此时期的服饰注重尺寸和线条的变化,尤其是女子服饰的腰线明显上移,且裙摆扩大。

同时,明清时期的服饰还以绣花、云纹、花草图案为装饰。

7.中国民国服饰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服饰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男子常穿西服、长袍等,女子常穿旗袍、长裙等。

此时期的服饰大大受到西方时尚的影响,注重西式风格和剪裁。

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服饰装饰品,如珠宝、手表、帽子等。

商周服饰 ppt课件

商周服饰  ppt课件

戴委帽冠,形状如皮弁
用黑色的绢做成 上衣为黑色,下为素裳
襞积[6] (bì jī )亦作襞绩、 襞襀。其中“襞”是指 衣服折叠,“积”是指 聚集。其词汇本义是指 古代衣袍上的褶裥。 ▪ 一比喻皱纹 ▪ 二指事物重叠或堆积 ▪ 三指词汇重复或堆砌
后世皮弁
ppt课件31Fra bibliotek(5)元端
除冕服之外,属元端和深衣用途最为广 泛。
ppt课件
17
(1)上衣下裳
周朝的服装仍保留有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 上衣多为直裾式、交领右衽,袖身比商代时宽 博。
ppt课件
18
(2)深衣
据说,深衣是衣裳分裁后再相连,下裳共 用六幅,每幅又二分,以合十二个月。在西周 时用途最广泛,男女皆服。
ppt课件
19
从出土的文物和古迹上可以 归纳其特点[5]:
/content/13/0818/13/12961924_308020661.shtml
ppt课件
36
谢谢
ppt课件
37
商周服饰
ppt课件
1
一、商、周时期
商 —— (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周 —— 西周 约前11世纪初─前771年
东周 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ppt课件
2
二、商时期的服饰
1、文化背景
《商书.太甲中》载:“伊尹以冕服奉嗣王 归于豪”。又云:“殷礼不知天子有几种冕” [1] 。可见殷商时期已有冕服等阶级等别的服饰 。
ppt课件
33
发饰:笄,用于固定发髻和冠帽。
冠饰:据推测是垂挂于帽子后面的一种护颈饰品。 耳饰:有玦、瑱、珰、环等。玦,有圆环形带缺缝式、椭圆 形或圆柱状式。瑱(tiàn) ,是一种垂饰,从祭服冠帽左右两方的 衡笄用丝线垂挂于两旁正当耳孔之处。 珰,是直接穿挂于耳上 的耳饰。[7]

商周时代的服饰是怎样的

商周时代的服饰是怎样的

商周时代的服饰是怎样的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

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商周时代的服饰: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春秋战国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这种衣服叫「深衣」。

还有一种「单衣」,是没有里子的宽大衣服。

他们头上还戴「帻」;帻是用来包住头发的头巾,不让它们披散下来。

这个时期,游牧民族所穿的短衣、长裤、靴子,也传进外国,这种帅气的服装穿着起来,行动的确是方便多了。

男服服饰:冕服:礼服中最专贵的一种,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

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组成。

冕服的主体是玄衣、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而在最隆重的典礼时,穿九章纹冕服。

衣裳之下,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的衬衣,古代衬衣通常是白色。

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为朱色,诸侯为黄朱色。

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礼时穿赤色的。

弁服:其隆重性仅次于冕服,衣裳的形式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

弁服可分为爵弁,韦弁、冠弁等几种,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颜色。

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古代凡是服礼都是上衣下裳不相连,惟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女服服饰:禕衣:为王后从王祭先王的俸祭服。

褕翟: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

是青色衣,画褕翟纹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

阙翟:为王后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从君祭宗庙祭服。

是赤色衣,刻赤色缯的翟纹。

鞠衣:为王后率领命妇祭蚕神告桑的礼服,亦为诸候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展衣:又称襢衣为王后礼见王及宴宾客的礼服,亦是卿大夫之妻从夫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夏、商、西周时期染织服饰设计

夏、商、西周时期染织服饰设计

夏、商、西周时期染织服饰设计夏商西周时期的染织服饰设计可大致分为两大部分:染织工艺与服饰设计。

而在夏商西周时期,这两大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同时,这时期所发展的成果也为之后的染织服饰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染织服饰设计之所以得到较大的发展,与其社会背景与思想潮流息息相关。

夏商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的兴起、发展并走向鼎盛的相对完整阶段,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各部门的分工也不断明确,这些都加速了染织工艺和服饰设计的发展,使其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现象,并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一、染织工艺在夏商时期,染织工艺就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而西周在夏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且在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上拥有了专业的分工,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也都是当时的名品,同时,其在染色工艺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在《书经.益稷篇》中的“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记载了十分有名的十二章纹,如图1所示。

十二章纹的起源可追溯到舜帝时期,自西周开始为历代帝王所绘绣于衣服上,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其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日、月、星辰”是属于闪光有亮度的物质,取其照临之意,有“普照天下”的含义;“山”表示形体高大,取其稳重、镇定之意;“龙”体魄巨大无比,取其神异、变幻之意;“华虫”美丽花朵和虫羽毛五色,甚美,取其有文采之意;“宗彝”是古代宗祠庙宇的盛酒器皿,取供奉、孝养之意;“水藻”是指深水中的水草,取其洁净之意;“火”表示光明,取其明亮之意;“粉米”是洁白的米粒,取其滋养,有济养之功德;“黼”表示可以砍断,象征权威,取割断、果断之意;“黻”取其辨别、明察、背恶向善之意。

二、服饰设计(1)等级色彩与严密制度在服饰设计方面,夏商西周时期是不可或缺的阶段,这一阶段手工业、纺织业、染织业等的发展为服饰设计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并且随着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服饰作为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载体,被赋予了十分强烈的等级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