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知识点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知识点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知识点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那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这可是老有故事啦!你想想啊,夏朝,那可是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呢!就好像是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冒出头的大浪花。

大禹治水多厉害呀,那名声响当当的,他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从此开启了王朝的篇章。

夏朝也有过辉煌的时候呢,可后来呀,慢慢就不行咯,就跟咱有时候做事似的,一开始劲头十足,后面可能就懒散了。

然后呢,商朝闪亮登场啦!商朝就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有了新的气象。

商汤多牛啊,推翻了夏朝,建立了自己的天下。

商朝还有个特别厉害的东西,就是甲骨文!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就跟咱现在的日记似的,记录着当时的点点滴滴呢。

可是呢,商朝也没能一直风光下去。

到了后期,那也是问题多多呀。

这时候,西周就瞅准机会啦!周武王带着大伙,就把商朝给推翻咯。

这就好比是一场比赛,西周最后赢得了胜利。

西周呀,那也有自己的一套。

分封制知道不?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这就好像是一个大家长给孩子们分糖果一样。

还有宗法制,那可是把家族关系给理得明明白白的。

你说这王朝更替是不是很有意思?就跟人走路似的,有时候走得顺,有时候就会碰到石头绊一跤。

夏朝绊了跤,商朝接着走,商朝也没走好,西周又来啦。

这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滚滚向前,从不停止。

每个王朝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辉煌和衰落。

咱从这些更替里能学到好多东西呢。

比如说,要不断进步,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吸取教训,不能总在一个地方摔倒。

想想看,如果夏朝一直保持着刚开始的那种劲头,会不会就不会被商朝取代呢?商朝要是能一直好好治理国家,是不是就不会有西周的机会啦?这些虽然都是假设,但咱能从中学到不少道理呀。

咱了解这些王朝更替的知识点,可不是光为了知道过去发生了啥,更重要的是要从中领悟点啥。

就像咱过日子,得从过去的经验里找方法,让自己过得更好。

这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那真的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大剧呀!咱可得好好品品,好好琢磨琢磨,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你说是不是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知识梳理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①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②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

③继承方式: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内外服制度①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②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对其控制力有限。

概念阐释神权政治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

殷商时期,“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4)作用①积极: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新教材新视角西周的政体及其特征西周实行贵族等级分封制政体。

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概念: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2. 商朝: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占卜决策:商王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 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 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诸侯争霸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表现: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

夏商周更替和制度

夏商周更替和制度

第二节夏商周的更替和制度(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国家政权”:通常指国家权力,有时也指行使阶级统治权力和各种政权机关的通称,有镇压和保护两个方面的职能,具有阶级属性。

朝代:指在奴隶、封建社会里,或沿袭了封建社会王室传统的国家里,王朝更替或者国王更替的时间间隔。

朝代一般以王朝或者国王的名称加以命名,也有以年号加以命名的。

1、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1)夏朝的建立:建立:意义:一、夏、商、西周的更替时间:约前2070年;初建:禹(大禹、夏禹);巩固: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2)国家机构的建立:建立武装,设置政府机构和监狱,制定刑法:《禹刑》。

3)夏朝的统治区域:夏初建都阳城,统治中心地区: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1、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1)夏朝的建立:一、夏、商、西周的更替今河南登封4)商汤灭夏:(前1600年)主观原因:夏桀暴虐无道,奴隶的反抗;1、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一、夏、商、西周的更替河南偃师二里头夏宫复原图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

为何说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1.氏族按血缘结合在一起,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这是国家和部落的根本区别。

2.1958年河南二里头出土了宫殿建筑群,达一万平方米,并有一支军队,还有监狱文物,这些证明夏的国家机构已初具规模,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而这些恰恰是原始社会所不具备的。

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这是禹太自私了呢,还是社会的进步?原因何在?是社会的进步;原因:生产力水平进步导致贫富分化出现,世袭制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发展的产物。

启继禹位,标志着中国“家天下”的首创,同时也开了历代篡夺政权的先例。

高三历史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

高三历史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
影响:周初巩 固了统治,扩 大了疆域。但 由于封国有很 大的独立性, 后来造成诸侯 割据来自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井田制是分封建制的基础,分封制 是井田制在政治上的表现.两者是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 会是历史的进步?
是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 又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 需要。但是一种野蛮的 进步。
第二节:夏商周的更替和制度
(BC2070年——BC1600年——BC1046年)
一、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前2070年)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国家机构的建立——进入奴隶社会 3、夏朝的统治区域: 4、夏朝的灭亡及原因(前1600年)
主观原因:夏桀的暴虐无道,夏朝奴隶的反抗 客观原因:商汤为灭夏的准备并发兵讨桀
西周衰落的 多方面原因。
关于“国人暴动”
1、“国人”指的是西周的“庶民”
2、暴动发生的原因:周厉王的贪暴
3、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规 模群众武装暴动 夏商周三代的都城 夏:阳城 商:亳、殷等 西周:镐
5、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
(1)实行的目的: 巩固奴隶主统治
(2)井田制的含义及实质 (3)等级分封制(封藩建卫)
二、奴隶社会的发展——商朝 (前1600—前1046年)
1、盘庚迁都有商朝的发展
2、商纣的暴虐统治和西周灭商 (武王伐纣)
残酷的“人祭” 的“人殉”
三、奴隶社会的强盛——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1、牧野之战和西周建立 2、地域空前广袤的国家 3、周厉王的残暴和“国人暴动” 4、西周的灭亡及原因:
夏商周三代的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


朝 代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
夏启
夏 商

学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3.内容


(1)周王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王位由 嫡长子继承。
分 层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 返


4.结果: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
自 主
_诸__侯_—卿大夫—士”。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主 预
[学习目标]
堂 达




探 新 知
1.掌握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实行目 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
固 双 基
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中国
合 作 探
2.理解分封制、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习 •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标 •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两大基本政治制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 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探 新
SUCCESS
固 双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段史料可利用句号分层。第一个句号之前的内容为第一层,主要解释了纵向

夏商西周的更替的知识点

夏商西周的更替的知识点

夏商西周的更替的知识点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探讨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了解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1.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传说中的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夏朝的统治时间约为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夏朝的政权主要以奴隶主为基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集中在王室手中。

夏朝的文化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以卜辞、铜器和陶器为主要表现形式。

2.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约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他推翻了夏朝的统治。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代的甲骨文是我们了解商朝的重要资料来源。

商朝的政治制度相对复杂,分为王室、贵族和平民三个阶层。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也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3.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约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他推翻了商朝的统治。

西周分为两个时期,即西周初期和西周中期。

西周初期以王室与贵族合作为基础,实行了分封制度,确保各个封地的稳定。

西周中期则逐渐出现了封地的割据和中央政权的衰落。

西周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4.夏商西周的更替夏商西周的更替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夏朝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内外因素的交织导致的,包括社会矛盾的激化、统治者的腐败、自然灾害的发生等。

商朝的崛起则是建立在夏朝衰落的基础上,商朝吸收了夏朝的一些制度与文化,同时也有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而西周的兴起则是商朝王室与贵族的合作结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政权的衰落导致了封地的割据和战国时期的到来。

总结起来,夏商西周的更替是中国古代社会演进的重要阶段。

夏朝的开创、商朝的兴盛与西周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演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以及历史的变迁。

通史复习 夏商西周的政治和经济

通史复习 夏商西周的政治和经济

2.分封制的目的、性质、内容、作用、特点、影响分别是什么?西周分封示意图(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2)性质:既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也是奴隶制国家的(3)内容: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③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等。

(4)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5)特点有:(1)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或“国”与“家”紧密结合、王权与血缘关系相结合);(2)权利与义务统一等。

(6)影响:的考查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主要从其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具体体现进行设问。

{思维激活} “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中,诸侯蜂拥而勤王。

这体现了分封制的什么特点?【提示】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具有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特点。

3.分封制、井田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

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2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从而保证了西周的强盛。

4)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也就从根本上瓦解了。

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概况?(1)农业方面:已种植 五谷 ,懂得施肥和灌溉,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

(2)畜牧业:商朝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

2.手工业的发展概况?(从青铜铸造、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漆器工艺几方面看)(1) 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西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2)商周时 玉器加工和纺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3)陶瓷业方面:商周遗址出土了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4)漆器工艺:我国是世界上用漆 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3.商业、交通和城市的发展概况?(1)商业:商民善于经商,称“商人”,商都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

第一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剖析

第一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剖析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 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古均台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 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记》
3)周武王继承其父周文王遗志,继续积极准备灭商。 他抓住商纣统治分崩离析的机会,联合众多部落举兵 伐纣。
4①统开微命侯231经...平治始,于霸国)西 西过民的了从天权人周周周、和起“此子开暴厉的 的影奴义共以。始王动建 强隶②和后西抬响暴和立 盛反周行诸周头)政抗厉政侯王。西奴王”兴权和周时隶被。师衰强“灭主赶王不落间盛国亡暴跑室再,、的人虐,衰请诸都表暴城现动、”开(国时君间主①动础荣社即主、各摇。并会奴阶原种了西不的隶级矛奴周能基阶的因盾隶前消本级矛、的制期除矛同盾激的的奴盾奴,化基繁隶,隶这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宫复原图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家天下”的局面 打破了原始社会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 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虽然原始社会的社会 成员是建立在平等、无剥削无压迫、平均分配产品的 社会关系上的,但它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状态下为 维护人类的生存而必须采取的一种社会形态。生活质 量很差,文化发展极为缓慢。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 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发展水平基础上,只有奴 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 奴隶的集体劳动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创造 了高度繁荣的文明,从历史发展来看,奴隶社会时期 不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原始社会,而且还创 造了原始社会所没有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知识清单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知识清单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知识清单知识点1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1)时间及人物:约公元前 2070 年,大禹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水功绩,建立了夏王朝。

(2)地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迈入了阶级社会的新阶段。

2.“家天下”的形成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禹的儿子启打破了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后世王朝的传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3.夏朝的统治(1)国家机器的初步建立:夏朝建立了军队,用于维护统治和对外征战;制定刑法,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设置监狱,作为惩罚罪犯的场所。

此外,夏朝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统治中心区域:夏朝的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为夏朝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重要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了年代相当于夏朝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该遗址规模宏大,包含了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等。

出土的文物十分丰富,有用于祭祀等礼仪的精美玉器和乐器,如造型独特的玉琮、悠扬悦耳的编钟等;有青铜酒器,展示了夏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还有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其工艺精湛,堪称艺术珍品。

这些大多为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反映了夏朝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发展水平,为研究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4)夏王桀的暴政与夏朝的衰落:夏朝前后经历了 400 多年,到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

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他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宫殿,纵情享乐;对百姓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人民怨声载道。

夏朝统治陷入全面危机,最终在民众的反抗浪潮中走向灭亡。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的朝代,它们的更替和制度变迁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公认夏代的建立者是大禹。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为主体,实行以君主为核心的统治。

1.政治制度:夏朝的统治者以“天命”为依据,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夏朝的国家机构分为九级,分别是“禹、侯、伯、子、男、采、夫、庶、氏”,贵族子弟可以入仕,进行分封制的封建国家。

夏王还设立了相、司马、司徒、司空等官职,负责管理国家的军事、民政等方面的事务。

这些官员同时也是贵族,加强了统治者集权的力量。

2.经济制度:夏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实行井田制,这是一种封建私有制度。

夏朝的国家土地归王室所有,由贵族进行分配,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贵族利用农民劳动力进行生产,同时也要缴纳赋税给王室。

3.思想制度:夏朝的思想以尊崇天命、社会等级为核心。

尊崇天命的思想认为君主是天命所授,统治者有权通过天灾人祸来危及君主地位。

而社会等级制度强调贵族的特权地位,平民与奴隶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室世袭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1.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基本遵循九级封建制度,但相较于夏朝,商朝的王权更加强大。

商朝的国家机构设置了丞相、太师、司马、司徒等一系列的官职,负责国家的管理和军事事务。

朝廷统治者凌驾于贵族之上,给予了王室实际的统治权力。

2.经济制度: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并发展了手工业。

在经济方面,商朝推行的是一种以王室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土地制度。

国家土地属于王室,由王室进行分封,地方王借给下级封地的土地归王室,不得私自占有。

3.宗教制度:商朝的宗教制度较为复杂,有科威特国教(以王室系)以及各部族的巫师(不同地区的部落首领)。

祭祀是商朝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商朝统治者利用宗教信仰来巩固政权。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人教版必修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2)禹死后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王位世袭制产生(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传承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等。

(3)地方:封侯、伯。

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影响: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统治。

2、内容:①周王将王畿以外的一些土地和人民等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

②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权利:在自已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在自已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3、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③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诸侯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危及中央政权。

(是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4、特点:①层层分封,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政治与血缘相结合5、实质:西周政权的组织形式。

6、破坏:时间:西周后期原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上的矛盾。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知识点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知识点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知识点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以下是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人们的生活极端困苦,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为了生存时常进行战争有时甚至毁灭整个氏族.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生产力逐步得到提高,并且保留了生产力中核心要素:战俘不杀,留作奴隶;有了以国家形式的专门社会管理机构;创造了文明的转门部门和专门人才;同时,阶级斗争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国人暴动的性质以及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及启示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斗争都是反抗奴隶制国家暴虐统治的正义斗争,也是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国人是平民,举行暴动的是平民和奴隶,国人暴动是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在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从而导致统治阶级内部或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这是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从中我们获
1。

原创7: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原创7: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两段材料描述的社会形态有何不同?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 材料二:“天下为家”,是阶级社会。 第二、从何时起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不同情况? 夏朝建立前后。 第三、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 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 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谢谢观看!

西 周 分 封 示 意 图
周朝分封制度

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 天子

管辖国邑
诸侯


管辖食邑
﹝卿﹞大夫

服务,食禄

得田而耕,缴税、 服役庶民奴隶西周分封制一览目的 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内容 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建立诸候国,拱卫王室。贡献财物,随从作战。
影响 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消极影响: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回答:王位应该传给二儿子。西周宗法制规 定王位继承人是嫡长子。
课堂小结
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 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西周政 治制度基础的是宗法制,而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 子继承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渗透, 共同维系西周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3.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立相、卿士等 地方封侯伯
商王
相、卿士
卜、祝、史
侯、伯
师 (中央) (地方)
二、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周朝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
武王伐纣灭商,建立 周朝,史称西周。
周武王
2.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候的制度。它形成于夏商 时期,西周时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都城:阳城。

统治中心地区: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西部,沿黄河至河北、山东交界处。

灭亡:黄河下游商部落汤讨桀灭夏。

商朝的兴衰都城:亳——(盘庚)殷。

残暴统治:纣王—炮烙之刑。

人祭和人殉。

灭亡:周武王—牧野之战。

西周的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镐京。

“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国人暴动”西周灭亡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长不来朝贡,战争连年,国力贫困。

标志: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

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井田制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内容:(1)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2)诸侯交贡赋。

(3)奴隶集体耕种。

(4)如同井字。

瓦解: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私田增多——封建剥削方式出现——井田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度逐渐确立。

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义务:服从王命、缴纳贡赋,随王作战。

意义: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商朝:具有浓郁的神权色彩的王朝时间:公元前1600年;都城: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时间: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周;都城:镐(hào)京;A分封制的内容:土地、人口B分封的对象:王室宗亲、功臣、姻亲、先代旧贵C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D分封的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的建立者禹;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商朝的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和东周开始。

井田制和分封制。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思考“商汤为什么能够灭夏”这一问题,培养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说武王伐纣是一次著名的战争”的问题,培养学生用社会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总结归纳夏朝的灭亡、商朝晚期人民的反抗、西周时期的“国人暴动”,说明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

夏朝的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成为维护公共秩序和阶级压迫的工具,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2.夏桀的暴虐无道是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后,商朝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商朝最后一个王纣奢侈荒淫,广建宫殿园林;用严刑酷法镇压人民,商朝统治已成为阻碍历史前进的障碍,因此,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周武王顺应民心,讨伐商纣,经牧野之战取得胜利,解除了商朝统治者对人民的残暴压迫。

武王伐纣是一次著名的战争。

4.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经济上实行井田制,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应让学生认识,井田制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政治上实行分封制,有利于奴隶制国家的巩固。

教学要点一、夏朝的建立1.夏朝的建立2.夏朝的统治范围3.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二、商朝的兴衰1.商汤建国2.盘庚迁殷3.商朝的统治区域4.商纣王的暴政5.商朝残酷的奴隶制度三、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1.武王伐纣2.西周的建立3.西周的强盛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1.周厉王的暴政和“国人暴动”2.西周灭亡3.平王东迁和东周开始五、井田制和分封制1.井田制2.分封制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节重点:夏朝的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

第一章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第一章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请回答,为什么商汤能够灭夏? 汤任用伊尹等贤人作为灭夏的助手,完成灭夏的准备;施行仁政,
得到大多数诸侯的拥护;商汤以讨伐夏桀暴政为号召,顺应民意; 夏桀的暴虐无道;夏朝奴隶们的不断反抗,加速了夏桀统治的瓦 解。
二、商朝的兴衰
1.商汤建国 2.盘庚迁殷: 3.疆域:
当时世界大国
时间,都城
统治中心地区: 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 部,其势力所及,西 到陕西西部,北到河 北北部,南到湖北和 湖南北部,东到海滨。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
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古均台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 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记》 材料二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 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 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 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 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 位,是为夏后帝 启。 ——《史记》 禹建立夏朝,公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实?该史实发生在什么时候? 元前2070年
今河南安阳
今河南郑州
4.商纣王的暴政
பைடு நூலகம்
奢侈腐化,以酷刑来残害人民。(炮烙之刑)商统治者制定了各种酷刑,有割鼻、 断足、砍头、活埋、剖腹等等。商朝人非常迷信,他们认为人死后的境界与生前 一样,所以奴隶主贵族死后,还要用大批奴隶殉葬或祭祀,这就是教科书上介绍 的“人祭”和“人殉”。(看教科书上的小字内容)1950年发掘的武官村大墓 殉葬者有79人;1976年发掘的一个祭祀坑中,就清理出被害奴隶尸骨1200多具。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材料一:帝禹立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 卒„„而后举益,任之政。„„及禹崩„„诸侯皆去益 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史记. 夏本纪》
材料二: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夏后帝 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有扈氏不服,启伐 之。——《史记.夏本纪》
材料三:禹授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不 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友党攻益,而夺天下。—— 《战国策》材料四: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 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 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世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篇》
“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
巨大的进步。……只有在公社瓦解的地方,
人民才靠自身的力量继续向前迈进,他们最
初的经济进步就在于利用奴隶劳动来提高和 进一步发展生产。……甚至对奴隶来说,这 也是一种进步,因为成为大批奴隶来源的战 俘以前被杀掉,而在更早的时候甚至被吃掉, 现在至少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全生命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 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 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 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奴隶社会的重要制度 经济制度:井田制 政治制度:分封制 宗法制 :宗法制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 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核心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核心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核心知识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4)影响: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知识点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以下是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
度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人们的生活极端困苦,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为了生
存时常进行战争有时甚至毁灭整个氏族.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生产力逐步得到提高,
并且保留了生产力中核心要素:战俘不杀,留作奴隶;有了以国家形式的专门社会管理机构;创造了文明的转门部门和专门人才;同时,阶级斗争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禅
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国人暴动的性质以及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及启示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斗争都是反抗奴隶制国家暴虐统治的正义斗争,也是奴隶主贵
族争权夺利的斗争.国人是平民,举行暴动的是平民和奴隶,国人暴动是平民和奴隶的反抗
斗争.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在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从而导致统治阶级内
部或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这是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从中我们获
得的启示就是要勤政爱民.
3、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l)井田制
①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②内容:A.一切土地属于周
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B.诸侯要向国王交纳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