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课程考试题

一、简述题(共45分)

1、简述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5分);

1 凯恩斯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生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开启了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大致可以区分为两大部分,即诊断书和处方,所谓处方就是凯恩斯治理经济大危机的政策主张。

2 补偿性财政政策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纷纷摆脱危机和走向繁荣。从而经济学家的研究视角和重点也从解释和解决经济危机转向如何保持经济持续繁荣与避免经济危机重演。应运而生的是补偿性财政政策理论,代表人物是阿尔文.汉森。其认为,只要能够消除经济剧烈波动,就可以防止经济危机再次发生。消除经济剧烈波动的有效方法是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即在经济发展出现萧条苗头时,及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从而阻止经济增速的大幅下滑。而当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时,及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以防止通货膨胀发生。

3 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理论

托宾与海勒认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依据不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而是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状态的比较。要不要控制经济增速,关键要看实际产出有没有超过潜

在产出。如果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应当采取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倘若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则需要采取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此理论具有合理内核,是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4 现代货币主义和供应经济学

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由于凯恩斯主义既不能解释也不能解决经济滞胀,只好将官方经济学的宝座拱手相让给了现代货币主义和供应经济学。

1981年里根上台后,开始将现代货币主义和供应经济学作为治理经济滞胀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了所谓的里根经济学。

5 新凯恩斯主义

当传统的凯恩斯主义面对滞胀一筹莫展时,一批凯恩斯主义信奉者开始从新的视角求解滞胀,从而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新理论和新主张。

新凯恩斯主义在沿袭凯恩斯主义基本理论框架基础上,吸收了新古典主义,将宏微观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的方法,弥补了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缺陷,抛弃了新古典主义市场能够出清的假设,从而得出新结论。

6 进入本世纪以来,西方宏观经济学主要是沿着动态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博弈论等方向发展。

2、简述预警指标的选择与分类(15分);

具体来说,预警指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是重要性原则。

所谓重要性原则,是指所选指标必须是预警分析中必不可少和举足轻重的指标。具体来说,预警分析的核心内容是景气波动,所应当选择那些能够反映景气波动基本特性和变化规律的指标。

其次是一致性原则。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所选指标的变动轨迹必须与实际经济变动轨迹基本一致。根据这一原则,进行预警分析,应当选择那些能够准确反映与刻画景气波动的指标。

其三是可靠灵敏性原则。

即预警分析应当选择那些可靠性与灵敏性较高的指标。

所谓指标可靠性较高,是指指标对实际经济波动的刻画或预测精度较高;

所谓指标灵敏度较高,是指指标能够及时反映或预示经济活动的张缩。

其四是代表性原则。

为了减少工作量、降低误差和提高效率,就有必要运用特定方法从若干个可替代性指标中筛选出某些具有较高代表性的指标。

其五是可得性和及时性原则。

所谓指标可得性原则,是指标测算数据必须能够容易获得。因为预警分析是一种实证经济分析,这种分析离不开统计数据,因此预警分析所选择的指标必须是现

有的统计指标,或者是可以根据现有统计指标转换的指标。

所谓及时性原则,是指选择统计数据及时公布的指标。

不同的统计指标数据公布的时间快慢不一,有的指标公布滞后一个月,有的指标公布的滞后期长达三个月(如我国就没有GDP月度统计数据)。

一般来说,指标公布滞后期与指标的反映或预测精度成反比。也就是说,滞后期越长,其反映或预测的精度就会越低,反之,则亦然。

因此,为了提高预警分析质量,应该尽可能选择那些滞后期较短的指标。

概括地说,预警指标的选择大致可以采取几种方法:

第一是相关系数法。

所谓相关系数法,是指根据指标与基准指标的相关系数大小选择预警指标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最早的预警指标选择法,也是上世纪20年代西方宏观经济预警分析中盛行的一种指标选择法。

第二是米契尔法。米契尔等人开始尝试放弃定量选择方法,提出了一种定性指标选择法,即米契尔法。

这种方法从定性角度,根据特定经济变量与宏观经济总量变动的对应性、经济变量信息受干扰程度、以及经济变量的重要性来选择预警指标。

由于这种方法是一种完全定性方法,具有浓厚的主观盲目性,所以未能获得普遍推广与应用。

第三是评分系统法。这是美国商务部在总结定量与定性方法不足的基础上,于1966年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预警指标选择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是确定若干标准,

其次是根据不同标准的重要性赋予不同权重,

最后是根据各个指标的得分值大小来确定入选指标。

第四是综合筛选法。

这是我国目前预警指标的筛选方法。

目前我国筛选预警指标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步骤:

首先是根据定性分析选择若干“候选指标”;

其次,从“候选指标”中剔除数据不全和变化规则不明显的指标,其三是运用图示对比法、时差相关法、以及定性分析等方法,进一步筛选出若干精选指标,作为预警指标,

最后是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其他方法将所选预警指标划分为领先、同步和滞后指标。

1、领先、同步与滞后指标

从时间标准来说,根据指标是否先行、同步还是滞后于实际经济变动,可以将预警指标划分为先行指标、同步指标与滞后指标。并且在确定先行与滞后指标过程中,通常以3个月为标准。一般来说,如果所选指标的变动领先于实际经济变动3个月左右,就可以基本确定其为先行预警指标;反之,如果所选指标变动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