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破窑记》与明传奇《彩楼记》之比较
宋元南戏“明改本”历史剧改编研究
宋元南戏“明改本”历史剧改编研究作者:罗冠华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3期【摘要】宋元南戏“明改本”在史传、南戏和杂剧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艺术虚构,产生了“一实九虚”、“虚实参半”和“三实七虚”这三种改编方式。
明代改编者善于从各种“前文本”中吸取素材改写历史剧,增添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和戏曲情境,迎合大众心理和审美趣味,促进了历史剧的传播。
宋元南戏“明改本”历史剧是连接宋元南戏历史剧和明清传奇历史剧的纽带,其戏曲史价值和意义应重新评价。
【关键词】宋元南戏“明改本”;历史剧;改编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004-06宋元南戏是宋元时期源生于南方民间的戏曲。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宫廷搬演南戏《琵琶记》,宋元南戏始进入明初宫廷和上层社会,并逐渐为明代文人接受和认可。
今传世的宋元南戏,皆为经过明人增删改写后的明代刊刻本,本文称为宋元南戏“明改本”。
这些剧本有两种,一种是明初剧作家根据宋元南戏旧本而改编,一种是明中后期剧作家根据宋元南戏旧本和明初改本而改编。
宋元南戏“明改本”是连接宋元南戏与明传奇的纽带。
宋元南戏“明改本”历史剧虽然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但明人在改编过程中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艺术虚构。
前辈学人在研究宋元南戏“明改本”时,对艺术虚构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留下了研究空间。
有的前辈学者曾指出古代小说中史实和虚构的关系,如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认为《三国演义》的艺术手法是“三虚七实”,《水浒传》为“七虚三实”。
郭英德指出“明改本”《东窗记》、《金印记》、《白袍记》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虽然有史实依据,然多采纳民间传说并且进行虚构,因为这些剧本出自下层文人或艺人之手,深受民间叙事传统的影响。
[1]俞为民指出明代早期接近南戏原貌的改本“即使是描写历史人物的剧作,也多不是按照史书的记载来设置剧情,而是以民间传说为依据,故在情节上多与史实不符。
”[2]朱恒夫指出《精忠记》等明人改本既取材于民间传说又背离了艺术真实。
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
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文/陆精康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它们既有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戏曲文学的个性。
明代吕天成《曲品》卷上论其区别云:ァ〗鹪创名杂剧,国初演作传奇。
杂剧北音,传奇南调。
杂剧折惟四,唱唯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
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
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
-ヂ捞斐纱酉非音乐的不同、外在体制的长短、内在结构的繁简三个方面昭示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可谓慧眼独具。
-ピ代杂剧全用北曲曲调,故又称北曲杂剧。
因其形成于北方,受北方语言的影响,故曲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无入声韵。
唱词的安排,一折只用一种音调,四折四种,不相重复。
曲文平仄通押,讲究音乐的动听和声调的优美。
如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曲调用“正宫”,由“端正好”“滚绣球”到“煞尾”等十支曲子组成,押先天韵,一韵到底。
-ピ杂剧的剧本形式,通常为一本四折。
有时可加一至二个楔子,或放在第一折之前,用以交待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或放在折与折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相当于过场戏。
楔子一般只有一两支曲子。
元杂剧一本四折的结构,好处是比较严谨和完整,但要在固定的四折戏中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免限制了剧情的充分展开。
楔子和折构成本,但一本并不专指一部作品。
有的作品可以超出一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合五本为一剧。
-ピ代杂剧剧本分为“旦本”和“末本”,这是由每本只能有一个角色主唱决定的,由正旦唱的称旦本,由正末唱的称末本。
如关汉卿《窦娥冤》是旦本,四折唱词由正旦窦娥一人主唱;马致远《汉宫秋》是末本,四折唱词由正末汉元帝一人主唱。
元杂剧的对话或独白称作“宾白”。
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以其明白易晓也。
”人物的表情动作称作“科”或“介”。
唱词、宾白、科介三者交相配合以刻画人物,表现剧情。
-ッ髑宕奇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较之杂剧,在上列三个方面有了很大变化。
情湘韵话改编——论湘昆《彩楼记》的艺术审美特征
〔关键词〕湘昆 ;《彩楼记》;艺术审美特征
一、湘昆版《彩楼记》剧目特色
从剧本内容来看,湘昆新编《彩楼记》是根据从王实甫的元杂剧《破窑记》、无名氏的明传奇《彩楼记》 剧本进行的整理新编,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湘昆新编传统的历史剧目。
《破窑记》与《彩楼记》敷演北宋名相吕蒙正事,同为历史题材。《宋史》卷二百六十五之列传二十四载“吕 蒙正字圣功,河南人”,“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随同相位,普甚推许之”。①这位名相为 官前穷困潦倒,早年他的父亲因与母亲刘氏不和,遂将母子一并逐出。焦循《剧说》云蒙正被逐后,“羁 流于外,衣食殆不给,龙门寺利涉院僧识其为贵人,延至寺中,为凿山岩为龛,居之。文穆处其间九年, 出而廷试第一,七年为参知政事”②。吕蒙正历史记载中确有此人,都是通过自己十年寒窗苦读,高中状 元,由贫转富的奋斗过程,是剧作家创作题材之本,只是题材演变成了彩楼结缘,却因身份悬殊被逐落窑、 蒙正高中为官后夫妻团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关汉卿创作题材: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1)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2)以《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3)以《单刀会》、《西蜀梦》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2.关汉卿创作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歌颂弱者的胜利(浪漫手法《窦娥冤》)(2)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善于以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等方法。
(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关汉卿熟悉城市下层社会生活,又熟悉他们的语言,他在人民群众的语言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学语言。
剧本的语言通俗生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事,境无旁溢,语无外假”的地步。
3.《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首先表现在它的悲剧的审美价值。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不仅在于它写出了一个善良的弱女子惨遭刑罚,最终屈死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写出了这个弱女子终于以自己的悲惨遭遇回击了威严、强大的封建制度,并由此而引发了读者或观众的深刻而严肃的思考,激起了他们对凶残丑恶的封建社会的憎恶乃至反抗。
因此,其审美效果,既是“悲戚”的,也是“悲壮”的,二者融合,感人肺腑。
(2)《窦娥冤》的语言,无论唱词和道白,都是元杂剧中的上乘。
优秀的元杂剧作品,大多具有本色、自然、“雅俗兼收、串合天痕”的特点,而《窦娥冤》的语言,更为直白而有意蕴。
4.《窦娥冤》思想的核心: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1)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
元杂剧与明传奇的艺术风格对比
元杂剧与明传奇的艺术风格对比引言元杂剧和明传奇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两个重要流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对元杂剧和明传奇在表演形式、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以及音乐舞蹈等方面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异同点。
表演形式元杂剧采用大规模开放式的舞台,注重视觉效果和场面表现,以较为激烈的动作和肢体语言来展示角色之间的冲突与爆发。
而明传奇则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侧重于角色之间的对白交流,使观众更能深入了解人物内心世界。
人物塑造元杂剧在人物塑造上通常使用扁平化手法,将角色刻画为具有鲜明特点和简单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种手法可以迅速让观众了解角色身份,并在短时间内产生共鸣。
而明传奇则善于刻画复杂性格和多维度人物关系,通过对话和行为展示人物内心的转变和成长。
故事情节元杂剧的故事情节通常较为简单直白,以英雄豪杰、爱情冲突、战争等题材为主。
其剧情紧凑,节奏明快,注重场面冲击力。
而明传奇则更注重故事的细腻和曲折发展,常常涉及宫廷政治、深层家庭纠葛等复杂矛盾,给观众带来更多思考与情感共鸣。
音乐舞蹈元杂剧强调音乐舞蹈的辅助作用,通常配有华丽而激烈的舞蹈动作和歌曲演唱。
音乐旋律富有激情和张力,以提升整个戏剧效果。
相比之下,明传奇更加注重音乐与故事的结合,在关键时刻运用音符与旋律来刻画人物内心状态或展现故事发展变化。
总结从表演形式到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以及音乐舞蹈等方面来看,元杂剧和明传奇的艺术风格有较大不同。
元杂剧注重视觉效果和戏剧冲击,人物形象简练、故事情节直接;明传奇则更加注重角色内心世界和复杂关系描绘,音乐舞蹈与故事相辅相成。
两者各自在不同时期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戏剧演艺的宝贵遗产。
参考资料: 1. 杨富荣.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M].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5. 2. 雷忠伟. 元曲基本排比原理之解析[J]. 检讨学刊, 2019(01):43-44.。
人生自是有情痴——潮剧《彩楼记》与电影《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情感世界与社会文化差异比较
人生自是有情痴——潮剧《彩楼记》与电影《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情感世界与社会文化差异比较许立娇【摘要】Taking the sentimental world of the two heroines as a penetrating point, the article tries to elaborate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 which are fully exemplified in the Teo-chew Opera named Cailouji and the film named Wuthering Heights.%该文试图以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为切人点,对潮剧《彩楼记》和电影《呼啸山庄》进行比较,并阐述这两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
【期刊名称】《韩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1【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潮剧《彩楼记》;电影《呼啸山庄》;情感世界;社会文化差异【作者】许立娇【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潮剧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潮汕地方方言、古今人文意识等文化形态。
《彩楼记》由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破窑记》改编而成,全国有多个剧种演绎过这一出家喻户晓的古装戏,而潮剧的《彩楼记》以1988年澄海潮剧团的演出尤为经典。
此剧讲的是宋代丞相刘懋为爱女高搭彩楼自选佳婿,其女刘月娥不慕富贵只重才华,把定情信物——丝鞭掷与穷秀才吕蒙正。
刘懋看到吕蒙正是一个穷酸寒士,门户不当对,想用金帛赎回丝鞭,月娥不从,刘懋大怒之下将女儿逐出相府,月娥毅然与蒙正同回寒窑,之后两人夫妻恩爱、同甘共苦,蒙正矢志攻读,翌年赴试春闱,得中榜首,刘懋厚颜登门来与月娥及蒙正相认,虽然受到一番嘲讽,最后终于尽弃前嫌,一家欢庆团圆。
南戏《破窑记》版本考述
南戏《破窑记》版本考述俞为民【摘要】现存的明刊(钞)本《破窑记》皆对元本在曲调与曲文以及故事情节上作了改动,而各刊本之间也有差异,其中富春堂本产生的年代较李评本早,与元本相同或相近的曲调与曲文,较李评本多。
李评本增加了“夫人看女”“吕蒙正数罗汉”“刘千金辞窑”等情节。
钞本《彩楼记》(简称钞本),是早期南戏《破窑记》的改编本,对原作作了较大的压缩,并增强了舞台效果。
%The extant Mingprint editions (or manuscript-copies) ofThe Dilapidated Kiln(Poyao ji 《破·记》)made adjustments to the Yuan script in terms of melody, lyrics and plot elements,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print editions. The Fuchuntang edition is earlier than the Li Ping edition, having more same or similar melodies and lyrics as the Yuan text than the Li Ping edition. The Li Ping edition adds“The Wife Looks for Her Daughter” “Lü Mengzheng Counts the Arhats” “Young Lady Liu Bids Farewell to the Kiln.” The manuscript-copyThe Painted Building(Cailou ji《彩楼记》) is an adaptation of the early southern dramaThe Dilapidated Kiln, having madea rather substantial compression of the material, and having added theatrical effects.【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12页(P12-23)【关键词】南戏《破窑记》;富春堂本;李评本;钞本《彩楼记》【作者】俞为民【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3《破窑记》与其他早期南戏一样,在流传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版本,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曲文都出现了变异。
古代文学元曲和明传奇的特点
古代文学元曲和明传奇的特点古代文学元曲和明传奇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代文学元曲和明传奇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一、古代文学元曲的特点古代文学元曲是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的一大成就,主要出现在元代,代表作品有《西华山》、《牡丹亭》等。
它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合音乐、舞蹈和戏剧:元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将音乐、舞蹈和戏剧融为一体。
其中的音乐和舞蹈元素丰富多样,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享受。
2. 编曲精炼,旋律婉转:元曲的音乐旋律温婉动人,既表现了故事情节的起伏和人物的激情,又展示了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
编曲精炼,旋律优美,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3. 表演形式多样:元曲有多种表演形式,如南曲、北曲、琴曲等,每种形式都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南曲婉转柔情,北曲豪放激昂,琴曲雅致清新,使得观众可以欣赏到多样化的戏曲风格。
4. 剧情复杂且富有哲理:元曲的剧情多变复杂,常以爱情、家庭、友情等为主题,通过人物的对白、行动和心理活动展示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元曲中也融入了许多哲理思考,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获得了艺术与智慧的双重享受。
二、明传奇的特点明传奇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出现于明代,代表作品包括《汉宫秋》、《赵氏孤儿》等。
它与元曲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1. 叙事线索清晰:传奇戏剧的叙事结构相对简单明了,主要围绕主线故事展开,剧情紧凑,容易理解。
这使得观众可以迅速进入情节,与戏剧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2. 塑造人物鲜明:传奇在人物塑造上注重刻画主要角色的个性,使其形象鲜明、活泼。
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演,传奇戏剧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每个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 表演形式灵活多样:明传奇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对白唱词,也有舞蹈和音乐。
各种表演形式相互配合,使得戏曲艺术更加立体和生动,增强了观众的审美享受。
昆曲曲目简介·彩楼记
《彩楼记•拾柴、泼粥》简介
作者:录入时间:2008-8-14 16:32:00
来源:摘自《苏州戏曲志》点击:492
《彩楼记.拾柴、泼粥》昆剧剧目。
明王鲮作,为元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的改编本。
演述北宋宰相之女刘千金彩楼抛彩球择婿,掷中寒儒吕蒙正,成亲后,被刘父逐出相府,在破窑中栖身。
一日,蒙正踏雪至木兰寺赶斋,受僧人百般嘲弄,懊丧而归。
途中拾到木柴一块,拟带回与妻共同烤火取暖。
吕行至窑门外,见雪地有男女足迹,疑其妻不贞,停留在外,欲观察究竟,却冻倒在地,被妻发现扶至窑中,端上热粥为其御寒,吕更生疑窦。
经盘问,才知岳母遣院子与丫环送来银、米。
误会顷刻消失,夫妻敬爱如初。
《拾柴》、《泼粥》描绘迂腐落泊书生细腻传神,生活气息颇浓,为昆班常演的折子戏。
早在清乾隆年间即盛行于昆剧舞台,属黑衣生(即鞋皮生)的代表性剧目之一。
清末昆剧名小生沈寿林及其子沈月泉皆擅演此剧。
二十年代,昆剧传习所学生顾传玢、周传瑛又继承沈氏衣钵,两人饰演的吕蒙正各具特色,均享有盛誉。
建国后,寿林孙沈传芷曾搬演此剧,易名《评雪辨踪》,在表演方面吸收川剧之长,又有新的创造。
《彩楼记》传奇有明万历间富春堂刊本、清内府抄本,北京图书馆藏。
1955年《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内府抄本影印。
其《拾柴》、《泼粥》昆剧舞台演出本,刊载于《六也曲谱》(初集)及《增辑六也曲谱》石印本中。
元杂剧《破窑记》与京剧《彩楼记》之比较
-
8 5・
2 O l 3年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
乡里 , 乃携其 妻翠 屏往 木 兰寺 中与 岳母 团聚 。寺僧 见蒙 正及第 得官 , 百般 逢迎 : 刘 丞相 亦遣 人前来 迎接 蒙
正夫妻 回府 , 二 人严词 以拒 , 断绝 与父 的关 系 。f 2 1
二、 两剧剧情 的异 同
暗, 今朝 始得 碧纱 笼 ” , 此 时刘员 外 也赶来 认 亲 。 夫妻 二人 拒不相 认 , 怨父无 情 势利 。 寇准 这时 也做 了官 , 说 明饭后 撞钟 是 和 尚受 员 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嘱托 后 而 为 , 目的是 为 了激励 吕蒙正 上进 , 并 说 明进 京赶 考 的路 费 也是 刘员 外
不移 。月娥 怒气 未 消 , 以 为来 了心 怀 歹意 的奸 汉 , 上前 要打 吕蒙 正 。 吕蒙 正见 月 娥守 志不 移 。 于是说 明真
情, 接妻 子上 任 , 夫 妻欢 聚 。 ( 第三折) 吕蒙 正 到 了赶 斋 的 白马 寺 中 , 见 长老 已将 过去 题 壁 旧诗 用 碧 纱罩 起 , 于 是 续诗 两 句 “ 十年 前 时 尘土
漳 州 师 范 学 院学 报 ( 哲 学社 会 科 学 版) 2 0 1 3年 第 3期
( 总第 9 o 期)
J OURNAL OF Z HANGZHOU NORMAL UNI VERS nf Y
N O . 3 . 2 O l 3
{ P h i l o s o p h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暗中资助 的 , 于是 吕蒙 正夫妇 拜 谢刘 员外 , 一 家和好 。( 第 四折 ) 【 1 】
状元题材戏曲作品的“虚”与“实”
琵琶记 》中蔡 邕父母饿死 、赵 五娘吃糠 清杂剧集 《 花问九奏 》中 《 山救友 》,写明状 间的关系。 《 对 元康海为救好友李梦阳往见权 阉刘瑾 ,遭清议痛责而 等情节虽属虚构 ,却是以元末 明初 高则诚于战乱之际 罢官的故事 ,在 《 明史 ・ 康海传 》中亦有记载。
应该承认 ,这些实有其人 ,实有其事 的状元戏 ,
多。由于作者抓住了文 天祥的性格特征 ,善于通过典 使 与满 场脚色 同 时共事之 为难 也 ;非查古 人事实 为 型情节和细节来刻划人 物形象 ,突 出了文天祥 宁死不 难 ,使与本等情由贯串合 一之为难也 。”这段话强调
屈 的崇高品质 ,故而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艺术虚构的必要性 和正确处理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之
描 写的主要人物和 主要事件应有历 史依据 。
用之贵虚 。”吕蒙 正与母刘 氏贫居龙门山为实 ,剧 中
或 贫守寒 窑为虚 ;吕蒙 明传 奇 《 山烈 》写文 天祥 孤军 入卫 ,兵败 被 改为 吕与妻刘千 金 ( 刘翠屏 ) 压
俘 ,劝降不 屈 ,英勇就义 。清初 杂剧 《 台记 》写文 正被 讥为 渴睡 汉是 实 ,剧 中写其打 钟 后投斋 受 辱是 西 铺衍成戏 , 颇得虚 实相济之道 。 天祥被俘不屈 、张士杰死难 海上 、谢翱西台哭祭 ;清 虚 。作者采实用虚 ,
楼记 )院 本考 》所 评 : “ 兰寺饭 后 钟 ,系唐 王 播 功 名 。谁知 郑却 贪 恋美色 ,不愿苦 读 ,使她 大 为失 木
事 ,剧 本借之 ,以粉饰蒙正 贫时景状 ,盖文人不遇 ,
望 。她不 愿 “ 为妾一 身 ,损君 百行 ” ,终 于下 定决
大抵如斯 ,固可叹也 。” 《 彩楼记 》 、 《 破窑 记 》中 心 ,忍痛 采取 刺 目劝学的果 断行动 ,使郑元和猛然警
元杂剧与明传奇比较研究——以《晋陶母剪发待宾》和《运甓记》为例
为计。’ 湛头发委地, 下为二攫。 卖得数斛米, 斫诸屋柱, 悉割半为
薪,0 坐诸荐以为马草。日 遂设精食, 夕, 从者无所乏。逵既叹其才
辩, 又深愧其厚意 。明旦去 , 侃追送不已 , 且百里许。逵 日:路已 ‘
远 , 宜还 。侃犹不返。 君 ’ 逵日 :卿可去矣。 ‘ 至洛阳 . 当相为美谈。 ’ 侃乃返 。 逵及 洛, 遂称之于羊踔 、 荣诸人 , 顾 大获美誉 。 『剪发待 ”I l 】 ‘ 宾” 典出于此 , 亦 后世 以此为称颂 贤母 的典故 。此条故事 ,晋阳 《 秋》王隐《 书》 、 晋 都有著录 , 可见极早进入史书 。陶母 因此事成为 与孟母 、 欧母 、 岳母齐名的古代“ 四大贤母” 之一 。 唐修《 晋书》 时,
顷羞颇珍 , 寂寥人散后 。人怪鬓发空 , 吁嗟为之久。 自陈翦髻鬟, 鬻市充杯酒 。” 北宋 黄庭坚 《 寿县君 吕氏挽 词》 乐 其一云 :剪髻宾 “ 筵盛 , 眉妇礼 闲。” 齐 南宋谭处 端《 酹江月 ・ 酒》 : 题 词 “ 东里生死俱 忘, 待宾截发 。 陶母款贤友。” 可见其影响之大 , 流传之广。 元末秦 简夫 以此为题材创作 了杂剧 《 晋陶母剪 发待宾 》剧 ,
改编为长达 4 0出的传奇《 运甓记 》完 全没有 了求亲等涉及 到爱 , 情 的描写 . 通篇 只是写 陶侃孝母及 忠君报 国事 , 主题发生 了很 大 的变化 本文选择 “ 陶母 教子” 题材在元明两代的改编情况 . 解
读两剧在艺术 上的不 同之处及其所折射 的时代特色 。
杜甫《 送重表侄王袜评事使南 海》“ :家贫无供 给 , 客位但箕帚。俄
艺 术特 色等 方 面来 解 读 两 剧 在 艺术 上 的 不 同之 处及 其所 折 射 的时 代 特 色。
比较西厢记和牡丹亭来分析元明戏剧的异同
比较西厢记和牡丹亭来分析元明戏剧的异同元杂剧的巅峰之作《西厢记》和明传奇的经典作品《牡丹亭》一样,都以爱情主题闻名于世,在中国戏剧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牡丹亭》与《西厢记》都是划时代的发展。
这体现在主题思想、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等。
通过二者比较可以看到元明戏曲各自独特的成就。
一、元明戏剧相同之处1、元明戏剧大都肯定个人选择的创造价值,强调人的感情的绝对价值,宣扬女性追求自由爱情。
如:《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主人公,崔莺莺和杜丽娘都敢于为了自己的幸福去冲破封建礼教的重重压迫,追求自由的爱情。
2、大都反映封建礼教和禁欲主义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以及女性对追求自由的向往。
《西厢记》和《牡丹亭》都以封建时代上层社会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为题材。
崔莺莺是相国的小姐,杜丽娘是太守的女儿;张生是落拓的秀才,柳梦梅是待沽的书生:崔张在佛寺邂逅相遇,杜柳在梦中萍水相逢。
他们都是一见钟情,几经波折“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二、元明戏曲的不同之处1、戏剧剧本体制上的不同。
元杂剧一般一本四折,剧本末尾有题目正名;而明杂剧形式上折数不限。
2、创作的时代背景不同,宣扬的主题思想不同。
元代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都市经济形的发展,使旧有的思想和传统风尚发生了动摇与变化。
传统的儒家思想与封建道德观念,虽为统治者接受,但已远不如前代那样受到尊崇。
元朝统治集团,他们在利用正统的儒家学说巩固统治的同时,也尊崇各族同有的宗教信仰,因此,各种宗教学说都得以发展。
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特别是着程朱理学地位的降低,于此下层人民特别是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越来越多,以致元杂剧中出现了一批执著于“情”的痴情男女。
他们精神状态的主调是追求风流艳遇,追求为情所主宰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实质是更为重视感情的真与痴。
为此,敢爱敢恨,大胆与封建礼教抗争;敢作敢为,勇于和传统旧俗决裂,构成了元杂剧中歌颂的主要精神。
另外,元代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失去了仕进机会,地位下降,追求功名的热忱骤减。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浅谈明代传奇与元杂剧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浅谈明代传奇与元杂剧明代的传奇小说,和元朝的元杂剧,对我们文化的影响是比较巨大的。
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联系,具体是怎么样的呢?1.传奇“传奇”,以其清节奇特、神奇得名。
它一般指唐宋文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李娃传》等。
又因为“传奇,多为后代的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明清戏曲也有称为传奇”的。
那么,如何在学习中正确区分杂剧和传奇呢?2.杂剧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距表演等有机结合起来.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曲艺术形式,流行于宋元时期,分为“北曲”和“南戏”。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戏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
3.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区别:一、杂剧系统的一般规则是四重一楔,没有标记目标;图例不称为“折叠”,而称为“向外”,并添加项目。
他们的数量尚不确定。
大多数都是四五十年的长文,传说中没有楔子。
第一个是“家门”,也称为“开门”。
第二部分阐述了该剧的创作意图,并介绍了该剧的概况。
它不是戏剧的组成部分。
开场后,第二部是主戏。
开场白使用的是单词卡而不是音乐卡。
例如,《牡丹亭》和《桃花扇》都是传奇剧本。
二、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科、白,但不是像杂剧那样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以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主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都有下场诗。
三、在音乐方面,杂剧和传奇都采用曲牌结合的方式。
不同之处在于,每次打折时,杂剧仅限一首宫调,结尾只限一首韵文;传说并不局限于一首宫廷曲调,它可以改变押韵。
杂剧演唱采用北戏,传说中采用南戏,吸收了北戏,创造了“南北结合”的方法。
例如《桃花扇》中的《悼江南》就是一套北方歌曲。
北宋雄伟壮丽,南宋温柔迷人。
因此,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截然不同。
四、传奇的角色与杂剧的角色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
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元曲与明传奇的对比研究》
元曲与明传奇的对比研究引言元曲和明传奇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戏剧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对元曲和明传奇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它们在创作手法、题材内容、表演形式等方面的差异。
一、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1. 元曲的创作背景•元代政治和社会环境简介•文艺活动的兴盛和文化交流•元曲在宫廷和民间中的地位2. 明传奇的创作背景•明代朝廷政策和社会变迁简介•文学改革运动和思想解放氛围的兴起•传奇在士人文化圈中的流行3. 创作风格与时代特点比较分析•元曲:严谨规范、舞台效果重视、表演方式多元化等特点分析•明传奇:自由开放、情节丰富、对话抒情性强等特点分析二、题材内容对比研究1. 元曲的题材内容•林则徐《牡丹亭》的乐观浪漫主义•关汉卿《窦娥冤》的悲情人道主义2. 明传奇的题材内容•高明《南柯记》的神鬼奇幻主题•白朴《汉宫秋》的宫廷历史故事3. 题材内容差异分析与比较•元曲:注重历史和现实,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议题•明传奇:强调个人命运和情感体验,更具个性化特点三、表演形式对比研究1. 元曲的表演形式•唱、念、做、击等多种表演方式及其特点分析•十二角板和脸谱的运用2. 明传奇的表演形式•形体动作与言词表达相结合的表演方式介绍•装束和道具在舞台上的运用3. 表演形式差异分析与比较•元曲:注重音乐编排和戏剧效果,舞台技巧丰富多样•明传奇:更加注重演员的动作表演和语言表达,注重情感的传递结论元曲和明传奇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戏剧形式,它们在创作背景、题材内容、表演形式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
元曲注重政治议题和社会问题,强调舞台效果和规范化的表演;明传奇则更注重个人命运和情感体验,注重演员的动作表现和语言表达。
对于研究这两种艺术形式来说,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时代背景、文化氛围以及创作风格等因素,从而全面理解其价值和特点。
参考文献(列举您所使用的参考文献)。
元曲《西华山》与明传奇《窦娥冤》: 两种表演形式的文学特点对比
元曲《西华山》与明传奇《窦娥冤》: 两种表演形式的文学特点对比引言元曲和明传奇都是中国戏曲的重要流派,它们在元代和明代分别兴盛发展,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特点。
本文将聚焦于元曲《西华山》与明传奇《窦娥冤》这两部作品,通过比较它们在表演形式、剧情结构、角色塑造等方面的差异,来探讨两种戏曲流派所呈现出来的不同魅力。
一、表演形式1. 元曲《西华山》•元曲以歌舞为主要表演形式,舞台动静结合、舞蹈与音乐相融合。
•演员多采用身段高矮、走位、转身等方式进行精彩的动作表演。
•角色扮演丰富多变,常见的包括生、旦、净、末等不同类型。
2. 明传奇《窦娥冤》•明传奇注重故事情节的叙述,对话和独白成为主要表现形式。
•演员更注重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演绎,以及面部表情、眼神流露等。
•角色扮演也有多样化,但相对来说角色刻画更注重个性特点的塑造。
二、剧情结构1. 元曲《西华山》•元曲常采用双线情节结构,多展示恶与美、爱与恨之间的冲突。
•剧本往往具有戏剧性强烈的悬念和高潮迭起的发展趋势。
2. 明传奇《窦娥冤》•明传奇则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故事展开,其剧情较为紧凑。
•情节上更加注重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
三、角色塑造1. 元曲《西华山》•元曲中角色形象丰满而饱满,通过服饰、化妆和身段表演等多种手段来塑造独特风貌。
•各类人物有明显区分:英雄豪杰、温柔善良的女子、滑稽可笑的丑角等。
2. 明传奇《窦娥冤》•传奇角色多样,但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的揭示。
•角色性格真实感人,具备强烈的个性特征和生动的鲜活形象。
结论元曲《西华山》与明传奇《窦娥冤》作为代表性作品,展现了元曲和明传奇两种戏曲流派各自独特的文学艺术特点。
元曲以歌舞形式为主,注重舞台动静结合和丰富多变的角色扮演;而明传奇则侧重故事情节的叙述以及角色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通过比较这两种戏曲流派在表演形式、剧情结构和角色塑造方面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多样化的艺术魅力。
蒲剧《彩楼记》演出本考证
蒲剧《彩楼记》演出本考证《彩楼记》原名《破窑记》,事见王实甫《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杂剧,是蒲剧的传统剧目之一。
它通过宋代丞相刘懋之女刘翠屏为争取婚姻自主,反抗家长包办婚姻的斗争,尖锐地讽刺了阶级社会中,在儿女婚姻大事上的嫌贫爱富的“门第观念”,热情地歌颂了坚贞不屈的真正爱情。
(剧情简介:宋朝时,刘丞相之女刘翠屏,彩楼抛绣球选中书生吕蒙正为婿。
刘丞相因嫌吕家贫寒逼翠屏毁约,翠屏不从,刘丞相即将其赶出相府。
翠屏矢志不变,随吕寒窑成婚,时逢寒冬,蒙正家无粮米,特赴木兰寺赶斋。
归来路上,见门前雪地留有足迹,反疑翠屏有外遇,实系翠屏母命人送粮。
经翠屏婉言辩明,夫妻重归于好。
后吕应试及第,刘丞相悔而谢罪。
)此剧题材新颖,爱憎分明,情节动人,饶有风趣,本来就是一出好戏。
后来又经过蒲剧前辈驰名小生薛全印(艺名大咀)、张贞祥等人在演出上的精心钻研,深刻而又细腻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使剧情又有了新的发展。
因此,该剧更为蒲、解二州各县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每台必演的一个优秀节目。
1938年,日寇入侵,晋南沦陷。
艺人多背景离乡、流离失所。
《彩楼记》也随之而在舞台上绝迹。
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导下,戏剧事业迅速发展,繁荣昌盛。
在这个百花争艳的年代里,万荣人民剧团早想演出这个深受群众欢迎的节目,让被日寇埋葬了的这一朵花在剧坛上重新竞芳争艳,但无剧本,排演不成。
党的“挖掘传统剧目”的号召,又给了全团演职人员以更大的力量,他们千方百计挖掘此剧。
1956年6月,导演王万华、艺人孙徐义,经过许多周折,在万荣县南里庄木偶剧艺人周辛亥手里,找到了收藏多年的一个《破窑记》角本,遂由王万华整理、导演,改名《彩楼记》。
由丁桂兰、程秦香、宋东元等青年演员排练演出。
1959年在专区会演,得到好评。
1959年12月下旬,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在万荣县召开汉语拼音识字现场会,有中央领导来视察,万荣县委把《彩楼记》定为招待剧目。
1960年,万荣人民剧团与万荣青年剧团合并,由全团导演和老师修饰了《彩楼记》剧本,精选了丁桂兰、解珍田、程永奎、朱耀刚等青年演员,重新排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 杂剧与 明传 奇 , 我 国古 代 戏 曲发 展 史 上 窑中羞辱 吕蒙正 , 是 却又 暗中资助蒙正 、 准二人 寇 的两大 高峰 , 在戏 曲史 和 文 学史 上 均 占有重 要 的 上京 应 考 。十 年 后 , 吕蒙 正 中状 元 回 家 乡 任 县 地 位 , 后 世 戏 剧 文 学 的 发 展 产 生 了 重 大 的 影 令 , 试探 月娥 , 让媒 婆谎 称 自 己已死 , 月 娥 对 为 先 劝 响 。本 文拟 选 取 王 实甫 杂 剧 《 窑 记 》 明代 无 另嫁 , 破 与 被严 辞拒 绝 ; 又假 装 不 曾 得 官 , 后 月娥 也 无
富, 与戏 剧 中 的 穷 秀 才 吕蒙 正 相 像 , 戏 剧 题 材 记》 内容 , 是 的 只是剧 中之人物、 情节 、 地点等发生
了变化。《 破窑记》 中的书生寇准, 彩楼记》 在《 中
换 成 了陈君 瑞 , 员 外 则 换 为 宰 相 刘 懋 , 月 娥 刘 刘
删 《 破窑记》 杂剧剧情 : 阳富豪刘员外仲实 , 换成 了刘 干 金 , 去 了 媒 婆 这 一 人 物 和 相 关 内 洛 增 院子 、 婆 、 兰寺 的 二 丑 和 王 木 为其女月娥结彩楼招婿 , 抛绣球选 中穷秀才 吕蒙 容 , 加 了王 夫 人 、
正 。刘员外食言 , 月娥却情愿跟 随蒙正 , 被父亲 尚 、 官 、 举 子 、 、 坛 赵 元 帅 、 地 、 神 太 试 丑 虎 神 土 山
赶 出家 门 。蒙 正 夫 妻 只好 至 破 窑 居 住 。刘 员 外 白金星 、 丑梅香等人物 。从剧情上看 , 破窑记》 《 为激励 蒙 正 上进 , 白马 寺 长 老 斋 后 鸣 钟 , 到 请 并
张 绍 冬
( 太原市通达运输代 理总公 司 办公 室 , 山西 摘 太原 0 0 2 ) 30 4
要 : 杂剧与 明传奇 , 元 是我 国古代戏 曲发展 史上的 两大高峰 , 在戏 曲史和 文 学史上均 占有重要 的 地
位, 对后世 戏剧 文学的发展产 生了重 大的影响 。王 实甫 的《 窑记 》 破 杂剧 和 明代 无名 氏《 彩楼记 》 奇是元 杂 传
雪、 祭灶 、 逻斋、 泼粥 、 应试 、 虎撞窑 门、 虎等情 伏 节, 内容大幅增加 , 增强了戏剧情节的曲折性。
龙 门寺利 涉 院僧 识 其 为 贵 人 , 至 寺 中 , 凿 山 设计了“ 延 为 虎撞窑 门、 神坛伏虎” 的情节 , 最终 以吕 岩 为龛 , 居之 。文 穆处 其 间 九 年 , 而廷 试 第 一 , 出 七 年 为 参 知 政 事 ” 。历 史 上 的 吕 蒙 正 先 贫 后 所本 , 只是题 材 演 变 成 了夫 妻 被 逐 、 正 为 官 后 蒙 夫妻 团圆 。 氏高 中状元 大 团 圆结 束全 篇 。 《 彩楼 记 》的 故 事 情 节 基 本 上 继 承 了 《 窑 破
剧和 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 同题 材戏曲作 品 , 这两部剧作从 内容到 艺术表现 形式都发 生 了一 些变化 , 其原 因
与剧 作 家所 处 的 文 化 历 史背 景 密 切相 关 。
关键词 : 元杂剧 ; 明传奇 ;破 窑记》;彩楼记》 《 《
中图 分 类 号 : 3 I7 2 文献标识码 : A
2 2 年 3 月 01
太 原 大 学 学 报
J u a fT iu n Un v ri o r lo ay a i est n y
第 1 3卷 第 1期 总 第 4 9期
文章编 号 :6 1— 97 2 1 ) 1— 02—0 17 57 (0 2 0 04 5
元 杂剧 《 窑 记》 明传 奇 《 破 与 彩楼 记》 比较 之
名氏的《 彩楼记》 传奇两部 同题材的剧作做简单 嫌弃 之意 , 蒙正 才 讲 出 实情 , 夫妻 团 圆。最 后 , 蒙 比较 , 分析《 剧从 内容到表现形式与前代戏 曲 彩》 正夫 妇到 白马 寺 进 香 , 员 外 认 婿 , 巧 寇 准 做 刘 恰
相 比发 生 哪些变 化 , 拟 从 文 化历 史 背 景 探讨 产 官 因采访 贤 士也至 此 , 并 真相 大 白 , 女 和好 , 人 父 众
生这些 变化 的原 因 。
一
团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剧 情 比较
《 楼记 》 彩 传奇 剧情 : 相刘 懋 结 彩楼 为 女 刘 宰
《 破窑记》 彩楼记》 与《 敷演北宋名 相 吕蒙正 千 金招婿 , 千金 留心 穷 秀 才 吕蒙 正 , 懋 不 纳 刘 刘
事, 同为历 史题材 。《 史》 二百 六 十五 之 列传 蒙 正 , 千金 毅然 随 蒙 正移 居 破 窑 。剧 作 围绕 刘 宋 卷 刘 二 十四载 “ 吕蒙正 字圣 功 , 南人 ” “ 河 , 赵普 开 国元 千 金与 吕蒙 正这 两个 贫 富 悬殊 的人 物 的 结合 , 展
老 , 正后 进 , 官一 纪 , 同相位 , 甚 推许 开 戏剧 冲突 , 千 金 下 嫁 破 窑 , 吕蒙 正 先 后 经 蒙 历 遂 普 刘 与 之 ” _ 这位 名相为 官前 穷 困潦 倒 , 年他 的父 亲 历 了投 店失 盗 和窑 中生 活 困 苦 的煎 熬 , 正 更 是 。l 早 蒙 因与母 亲 刘 氏 不 和 , 将 母 子 一 并 逐 出 。焦 循 十扣朱 门九 不 开 , 尽 冷 淡 和歧 视 , 至 连 木 兰 遂 受 甚 《 剧说》 云蒙正被逐后 , 羁流于外 , “ 衣食 殆不给, 寺 僧人 也对 其进 行 嘲 弄 。剧 作 于 蒙正 应 试 后 , 还
的内容较为简单 , 彩楼记》 而《 不仅在原有情节基
收稿 日期 :020 -0 2 1-21
作者简介 : 张绍冬( 92 , 山西太原人 , 17 一) 男, 太原市通达运输代理 总公 司办公 室副主任 , 文学硕 士。
・
4 ・ 2
础上 增加 了一 些 细 节 , 而且 增 加 了投 店 失 盗 、 赏 彩球 已发覆 水 难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