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设计和热分析基础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热设计及热仿真分析

热设计及热仿真分析

九、热电制冷器(1.25H)
1. 热电制冷的基本原理
2. 制冷器冷端净吸热的计算
3. 最大抽吸热制冷器设计方法
4. 最佳性能系数制冷器设计方法
5. 多极制冷器的性能
6. 热电制冷器的结构设计
十、热管散热器的设计(1.25H)
1. 热管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2. 热管的传热性能
3. 热管设计
十一、电子设备的热性能评价及改进(0.5H)
1. 评价的目的与内容
2. 热性能草测
3. 热性能检查项目
4. 热性能测量
5. 确定热性能缺陷
6. 热性能改进的制约条件
7. 改进费用与寿命周期费用的权衡
8. 热设计改进示例
十二、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技术(1.5H)
1.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工作步骤
2.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分支
3. 流体流动的基本特征
4. CFD求解过程及软件结构
5. 常用的CFD商用软件
6. 三维湍流模型
7. 边界条件的应用
8. CFD应用实例
十三、热设计实例(4H)
1. 现代电子器件冷却方法动态
2. 电子设备热分析软件应用研究
3. 典型密封式电子设备热设计
4. 功率器件热设计及散热器的优化设计
5. 表面贴装元器件的热设计
6. 某3G移动基站机柜的热仿真及优化
7. 电子设备热管散热器技术现状及进展
8. 吹风冷却时风扇出风口与散热器间距离对模块散热的影响
9. 实验评估热设计软件
10. IGBT大功率器件的热设计
11. 电源模块的热设计及分析
十四、自由交流及讨论(0.5H)。

6SigmaET培训教程(第一部分)

6SigmaET培训教程(第一部分)
¾ 层流 ¾ 湍流
z 层流是一种高度规则的流动,流体微粒沿确定的轨迹 移动
z 湍流是一种高度不规则、随机的三维流动
¾ 具有强烈的混合和更大的热交换 ¾ 大多数的真实流动都是湍流
对流
层流
湍流
对流换热系数
z h 和 R 的典型值
辐射
z 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z 辐射计算公式
Φ = ε Aσ 0T 4
式中:Φ —— 热流量,W; ∂x
λ —— 导热系数,W/(m·℃); A —— 垂直与热流方向的横截面面积,m2
对流
z 对流是发生在固体表面和运动流体之间的传热
¾ 自然对流 ¾ 强迫对流
z 对流换热计算式——牛顿冷却公式 Φ = hc A(tw − t f )
式中: hc —— 对流换热系数,W/(m2·℃); A —— 对流换热面积,m2; tw —— 热表面温度,℃; tf —— 冷却流体温度,℃。
(50 watts)
Pentium I (300 MHz) (43 watts)
Alpha 21164 (500 MHz) (45 watts)
Pentium II (233 MHz) (35 watts) Pentium (233 MHz) (17 watts)
Pentium Pro (200 MHz) (35 watts)
自动生成报告
HTML兼容PPT格式报 告
HTML格式报告
不同方案结果对比
总结
z 6SigmaET是热设计专业软件 z 简洁时尚的用户界面
¾直观,易于操作 ¾智能化和自动化
实体模型 网格生成 z 面向对象 z 旋转和倾斜的几何形状 z 直接导入IDF和STL文件 z 创新性的版本树形图 z 准确、快速、高效、鲁棒性求解器 z 热模型简化 自动生成报告

热设计知识

热设计知识

热设计林小平热设计目录1 传热学基础 (1)1.1热传导 (1)1.2 热对流 (1)1.3 热辐射 (1)1.4增强散热的方式 (2)1.5 基本概念 (3)2 流体力学基础 (5)2.1 控制方程 (5)2.2准则参数 (6)3 散热方式 (7)3.1 自然冷却 (7)3.2 强迫空气冷却 (7)3.3 液体冷却方案 (7)3.4 冷板冷却 (8)3.5 热管 (8)3.6 热电冷却 (8)3.7 蒸发冷却 (8)3.8 相变冷却 (9)3.9 冷却方式选择 (9)4 热设计要点 (11)4.1 热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流程图 (11)4.2 热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2)4.3 热设计基本要求 (13)4.4 热设计基本原则 (13)5 常见热设计 (14)5.1 风冷设计 (14)5.2 液体冷却系统的设计 (17)5.3 冷板设计 (17)5.4 热管 (19)6 热仿真 (21)6.1 仿真模拟的求解过程 (21)6.2 软件结构 (22)6.3 边界条件 (23)7 热测试 (25)7.1 热测试概述 (25)7.2 热负载测试过程 (26)7.3热测试时的注意事项 (27)1.传热学基础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1.1热传导导热是在同一种介质中由于存在温度梯度所产生的传热现象。

式中:Φ—热流量,W;λ—比例系数,热导率或导热系数,W/(m·K);A —传导换热面积,m2;Δt —导热温差,℃或K;δ—厚度,m。

要想获得较为准确的热分析,首先得获得准确的材料的导热系数。

1.2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在流体中不同温度的东西之间有相对的位移产生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

自然对流是指因为流体存在密度的差异而导致的各物质间产生相对的运动;而强迫对流是因为机器(泵或风机)相对运动的影响或其他压力差所产生的。

Φc = h c ⋅A⋅∆t式中:Φc—热流量,W;hc —比例系数,称为对流传热系数,W/(m2·K);A —换热面积,m2;Δt —流体与壁面的温差,℃或K;用于指代对流传热性能好坏的是对流传热系数。

2024版全新icepak培训

2024版全新icepak培训

第1次课程
Icepak软件概述及基本操 作介绍
培训安排与时间表
第2次课程
01
几何建模与网格划分技术
第3次课程
02
材料属性定义与边界条件设置
第4次课程
03
求解器设置与仿真计算过程
培训安排与时间表
01
02
03
第5次课程
后处理功能介绍及结果展示
第6次课程
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一)
第7次课程
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二)
自定义函数库
探讨如何创建自定义函数库,将常用的操作封装成函数,方便在脚 本中调用,提高脚本编写效率。
04
行业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
电子设备散热设计案例
手机散热设计
分析手机内部发热元件的布局,通过优化散热结构、材料选择和 风扇设计等手段,提高手机的散热性能。
笔记本电脑散热设计
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紧凑空间和高发热量,通过改进散热模块设计、 优化风道布局等方式,实现高效散热。
能效评估与优化
通过对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能效评估,发现能源浪费的环 节和潜力,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 和运营成本。
汽车空调系统设计案例
01
整车热舒适性分析
运用CFD技术对汽车内部空间进行热舒适性分析,评估不同气候条件和
驾驶场景下乘客的热感觉,为空调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02
空调系统性能优化
团队合作与成果展示
鼓励学员分组合作,完成实际项目案例,并展示成果,促进彼此 间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热仿真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热仿真技术将更 加精确、高效,实现更复杂系统的热分析与优 化。
行业应用前景展望

产品的热设计培训资料共96页PPT资料

产品的热设计培训资料共96页PPT资料
雷诺数Re(Reynlods):雷诺数的大小反映了流体流动时的惯性力与粘滞力 的相对大小,雷诺数是说明流体流态的一个相似准则。
05.06.2020
6
热设计的基础知识
❖ 热设计的基本概念
05.06.2020
格拉晓夫数Gr(Grashof):反映了流体所受的浮升力与粘滞力的 相对大小,是说明自然对流换热强度的一个相似准则,Gr越大, 表明流体所受的浮升力越大,流体的自然对流能力越强。
温度稳定:当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设备中发热元器件表面温度每小时变 化波动范围在±1℃内时,称温度稳定。
设备外部环境温度:设备达到稳定温度时距离设备各主要表面几何中心 80mm处空气温度按各表面积的加权平均值。
机柜/箱表面温度:设备达到稳定温度时各主要外表面几何中心点上温度的 平均值。
热点:元器件、散热器和冷板的各个局部表面温度最高的位置。热点器件 指单板上温度最高和较高的器件。
05.06.2020
5
热设计的基础知识
❖ 热设计的基本概念
流阻: 反映流体流过某一通道时所产生的压力差。单位帕斯卡或mm.H2O 或巴 。
定性温度:确定对流换热过程中流体物理性质参数的温度。
肋片的效率:表示某一扩展表面单位面积所能传递的热量与在同样条件下 光壁所能传递的热量之比。
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和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之比,它取决于物体种 类、表面状况、表面温度及表面颜色。
❖ 热界面材料:热界面材料的种类、选型准则。
❖ 热设计验证方法:热测试相关的仪器/仪表的特点/及使用场合/注
意事项、如何减少热测试误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热设计的验证标准:热设计的验证标准。
05.06.2020
4
热设计的基础知识

MOS管热设计及发热分析详解

MOS管热设计及发热分析详解

MOS管热设计及发热分析详解MOS管热设计,发热分析MOS管作为半导体领域最基础的器件之一,无论是在IC设计里,还是板级电路应用上,都十分广泛,尤其在大功率半导体领域。

然而大功率逆变器MOS管,工作的时候,发热量非常大,如果MOS管散热效果不好,温度过高就可能导致MOS管的烧毁,进而可能导致整个电路板的损毁。

MOS管的热设计避免MOS因为器件发热而造成的损坏,需要做好足够的散热设计。

若通过增加散热器和电路板的长度来供所有MOS管散热,这样就会增加机箱的体积,同时这种散热结构,风量发散,散热效果不好。

有些大功率逆变器MOS管会安装通风纸来散热,但安装很麻烦。

所以MOS管对散热的要求很高,散热条件分为最低和最高,即在运行中的散热情况的上下浮动范围。

一般在选购的时候通常采用最差的散热条件为标准,这样在使用的时候就可以留出最大的安全余量,即使在高温中也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做好MOS管的热设计,需要足够的散热片以及导热绝缘硅胶垫片才能实现。

mos散热片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多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做成板状,片状,多片状等,如电脑中CPU 中央处理器要使用相当大的散热片,电视机中电源管,行管,功放器中的功放管都要使用散热片。

通常采用散热片加导热绝缘硅胶的设计直接接触散热,如果MOS 管外壳不能接地,可以采用绝缘垫片隔离后再用导热硅脂散热。

也可以选用硅胶片覆盖MOS管,除了散热还可以起到防止电损的作用。

整个散热体系能使元器件发出的热量更有效地传导到散热片上,再经散热片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使得器件的稳定性得到保障。

热设计之分析MOS管是电路设计中比较常见的器件,经常用在多种开关电路或者防反电路中,电流值从几个mA到几十个A。

来看看热方面的知识。

1、当MOSFET完全导通时,将产生I2RDS(on)的功率损耗2、I2RDS(on)的功率损耗将在器件内部或者外部产生温升3、MOSFET器件可能因温度过高而损坏一般MOSFET的结点温度都要保持在175°C以下,贴片MOSFET 的PCB的温度限值是120°C,由于 MOSFET 器件和焊接 PCB 处之间热耦合紧密,所以我们可以认为TPCB ≈ Tj,那么安全工作温度的上限将不再是 MOSFET的结点温度,而是 PCB 的温度(120 ℃)。

中兴热设计培训资料

中兴热设计培训资料
29
计算风量风压
整机散热设计
分析气流通路(如图),确定五个分析点,假设
这五个点为静压损失最大点: 1〕从机箱进风口进入设备 2〕通过风机 3〕收缩颈风道,进入楔型风道 4〕90℃拐弯,进入被测模块 5〕通过顶部出风口,90℃拐弯,从顶部两侧
排出
30
15
整机散热设计
已知 ta=25℃, 假定 ⊿t=15℃,定性温升 t= ta +⊿t/2=32.5℃ 查表知道 ρ=1.165 kg/m3,Cp=1005 J/kg·℃
6
电源告警 1
电源告警 2
2600 5
780
主子架
风机组件 100
30 0
其它
图 1 机架风道分析选点
4 3 2
1
33
一. 以原型机为基础对该设备进行分析
1. 确定风量 假定环境温度Ta = 45℃, 内部空气温升ΔT= 10℃,
可得定性温升Td = Ta +ΔT/2 = 50℃,由此查得物性参 数:
各点数据如下:
静压损失
Pi=KiPni(cmH2O) 1 1×Pn1=0.274 2 1×Pn2=0.961 3 1×Pn3=0.076 4 1×Pn4=0.068 5 1×Pn5=0.068 6 1×Pn6=0.274
速度头 Pni (cmH2O) 0.274 0.961 0.076 0.068 0.068 0.274
从电源模块使用看器件热分析
20
10
CC030A功耗-输出电流
元器件散热分析
根据输入电压和输出电流来确定模块的功耗, 对输出功率30W以上的模块考虑附加散热片
21
环境温度-功耗
元器件散热分析
根据环境温度和模块功耗来确定流过模块的风速要求

热设计的基础知识与规范

热设计的基础知识与规范

2.1.3 热流密度 2
单位面积上的传热量,单位 W/m 。 2.1.4 热阻
热量在热流路径上遇到的阻力,反映介质或介质间的传热能力的大小, 表明了 1W 热量所引起的温升大小,单位为℃/W 或 K/W。用热耗乘以热阻,即可获得该传 热路 径上的温升。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类比来解释热阻的意义,换热量相当于电流,温差相当于电 压,则热阻相当于电阻。
(2-2)
222
h---- 对流换热系数,W/m .K 或 W/m .℃; A 对--- 有效对流换热面
积,m
tw---- 热表面温度,℃;
ta---- 冷
却空气温度℃;
R 对流----- 对流热阻, ℃/W
由方程可见,要增强对流换热,可以加大换热系数和换热面积。
2.2.3 辐射的基本方程:
---- 系统黑度, ε1,ε2----分别为高温物体表面(如发热器件)和低温物体表面
第三章 自然对流换热
当发热表面温升为 40℃或更高时,如果热流密度小于 0.04W/cm ,则一般可 以通 过自然对流的方式冷却,不必使用风扇。自然对流主要通过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浮 升 力使空气不断流过发热表面,实现散热。这种换热方式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所以 不 需要维护,成本最低。只要热设计和热测试表明系统通过自然对流足以散热,应尽 量 不使用风扇。 3.1 自然对流热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设计不当,元器件温升过高,将不得不采用风扇。合理全面的自然对流热 设 计必须考虑如下问题: 3.1.1 元器件布局是否合理。 在布置元器件时,应将不耐热的元件放在靠近进风 口的位 置,而且位于功率大、发热量大的元器件的上游,尽量远离高温元件,以避免辐射 的 影响,如果无法远离,也可以用热屏蔽板(抛光的金属薄板,黑度越小越好)隔 开; 将本身发热而又耐热的元件放在靠近出风口的位置或顶部; 一般应将热流密度高 的元 器件放在边沿与顶部,靠近出风口的位置,但如果不能承受较高温度,也要放在进 风 口附近,注意尽量与其他发热元件和热敏元件在空气上升方向上错开位置;大功率 的 元器件尽量分散布局,避免热源集中; 不同大小尺寸的元器件尽量均匀排列,使 风阻 均布,风量分布均匀。

最全的热设计基础知识及flotherm热仿真

最全的热设计基础知识及flotherm热仿真

13
精选2021版课件
热传导
热阻Rja:芯片的热源结(junction)到周围冷却空气(ambient)的总热 阻,乘以其发热量即获得器件温升。
热阻Rjc:芯片的热源结到封装外壳间的热阻,乘以发热量即获得结与壳的温差 。
热阻Rjb:芯片的结与PCB板间的热阻,乘以通过单板导热的散热量即获得结 与单板间的温差。
特点:
1)为最常见的界面导热材料,常采用印刷或点涂方式进行施加。 2)用于散热器和器件之间,散热器采用机械固持,最主要的优点为维修方便, 价格便宜。 3)因可以很好的润湿散热器和器件表面,减小接触热阻,所以其导热热阻很 小, 适合大功率器件的散热。 4)使用时需要印刷或点涂,操作费时,工艺控制要求较高,难度大。
18
精选2021版课件
导热介质-导热脂
19
精选2021版课件
导热介质-导热脂
20
精选2021版课件
导热介质-导热脂
我公司现有导热硅脂
供应商
型号
我司编码
导热系数(W/mk)
工作温度(摄氏度)
北京美宝 T-50
1040100171 0.785
-60~200
其他一些常用导热硅脂
21
精选2021版课件
36
精选2021版课件
热辐射
37
精选2021版课件
电子设备冷却方法的选择
温升为 40℃时 ,各种 冷却方 法的热 流密度 和体积 功率密 度值
38
精选2021版课件
电子设备冷却方法的选择
冷却方法可根据热流密度和温升要求,按照下图关系进行选择。这种方 法适用于温升要求不同的各类设备
由此图可知,当元件表面与 环境之间的允许温差ΔT为60 ℃时,空气的自然对流(包 括辐射)仅对热流密度低于 0.05W/cm2 时有效 。强迫风 冷可使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大 约提高一个数量级,如在允 许温差为100 ℃时,风冷最 大可能提供1W/cm2 的传热 能力。

电子设备热设计基本知识

电子设备热设计基本知识

•热设计的有关概念
•对流:固体表面与流体表面传热的主要方式。 •自然对流:流体的运动是由于流体密度差和温度梯度引起的。
•在自然对流传热中,上部较冷流体与底 部较热流体间的密度差引起流体温升
•热设计的有关概念
•强迫对流:流体的运动是由外力(如风机、风扇或泵)造成的。
•强迫对流
•热设计的有关概念
• 压降:当流体流经固体物质或物体在导管内流动时 ,摩擦、流动面积的限制或方向的突变会阻止这种流动 。结果产生压力损失或压力下降。 • 需要用风机或泵来克服这种压降。流速越高,表面 越不规则,则压降越大。 • 在强迫对流系统中,冷却剂流动通路的几何形状及 系统压降是重要的问题。
热设计的目的
• 电子设备的热设计系指利用热传递特性对电子设备的 耗热元件以及整机或系统采用合适的冷却技术和结构设计 ,以对它们的温升进行控制,从而保证电子设备或系统正 常、可靠地工作。 •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 一般来说,这三种形式在电子系统的热传输中所占的 比例分别为60%、20%、20%。
热设计的有关概念
•(5) 热流密度 • 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6) 体积功率密度 • 单位体积的热流量。 •(7) 热阻 • 热量在热流路径上遇到的阻力(内热阻、外热阻、系统热 阻) 。温差越大,热流量就越大。△T=RQ 热阻的单位是 ℃/W。
•热设计的有关概念
•内热阻: • 产生热量的点或区域与器件表面指定点(安装表面)之间的 热阻。晶体管和微电路的内热阻是指结到外壳间的热阻θjc。外 热阻: • 器件上任意参考点(安装表面)与换热器间,或与设备、冷 却流体或环境交界面之间的整个热阻。 •系统热阻: • 设备外表面与周围空间或换热器与冷却流体间的热阻。
•热设计基本考虑

供热知识培训-课件

供热知识培训-课件

谢 谢!
(6)工程现场验收:工程现场验收前,生技部负责提供该 工程的设计图纸及设计变更;在现场验收时,生技部着重针 对是否按图施工、施工是否符合标日,生技部要将全年度最终完善的图纸 转交档案室。
二、集中供热 基础理论
1、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 *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的。 *必须选择与热用户要求相适宜的供热系统形式及其管网与 热用户的连接方式。
㈧换热站地面刷2MM厚涂绿色环氧砂浆地坪,环氧地坪 施工的基面一般应符合GB50212-91中规定,基层指标应符合
三、标准站建设要求
如下规定:干燥、平整、不起砂,坡向排水沟,同时基 层表面不能潮湿和油污,油、油漆残迹、化学品及水泥浮浆 等,都应被清除。基层强度应大于21.0Mpa,含水率应小于 8%,地面平整度应小于2mm/M,表面要求坚硬、平整、不得 有脱层、裂缝、油污、油漆残迹、化学品、水泥浮浆、坑洞 及起砂等现象,并应做断水处理。 2、电气设施、线路及水源等要求
三、标准站建设要求
扇保证通风,并设40CM高门挡,值班室内需设有风扇、 取暖设施,屋顶防水良好不漏不渗。
㈢换热站中的设备摆放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其中水泵 应选择格兰富或威乐品牌,电动阀应选择西门子或者丹佛斯 品牌,另外应设置软化水设备。
㈣管道及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后,管道保温应采用2层2cm 厚的橡塑海绵,管道外保护层应选用不小于0.35mm厚的灰白 色彩钢板,保证保护层平整、完好,法兰、阀门、仪表处要 处理美观,并方便维护维修。
㈠标准站站房必须设在地上,并严格按照“换热站施工 图”进行施工,确保换热站地面不发生沉降等其他问题。
㈡换热站的使用面积必须能够满足安装机组及相关设施, 净高不低于4米(不含房梁),换热站内应设有设备间、配 电间和值班室,换热站加装防盗门,门的通过尺寸应为高 2.5米、宽3米,开向应为从设备间向外开;设备间和值班室 需设置一定数量的窗户并应设置防盗网,配电室需设置排风

供热专业培训计划方案设计

供热专业培训计划方案设计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供热行业在我国能源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供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特制定本供热专业培训计划方案。

二、培训目标1. 提高供热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 增强供热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优化供热行业人才结构,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三、培训对象1. 供热企业员工;2. 供热行业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3. 对供热专业感兴趣的在校学生。

四、培训内容1. 供热基础知识:供热系统原理、供热设备、供热管道、供热工艺等;2. 供热工程设计与施工:供热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调试与验收等;3. 供热系统运行与维护:供热系统运行管理、故障诊断与排除、节能减排等;4. 供热政策法规与标准:国家及地方供热政策、行业标准、规范等;5. 供热行业发展趋势:新能源利用、智能化供热、供热市场分析等。

五、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邀请行业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讲解供热专业知识;2.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参观供热企业,实地操作,提高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团队协作:开展团队活动,提高学员的沟通与协作能力;5. 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课程、资料下载等服务。

六、培训时间1. 短期培训:1-2周,针对有一定基础的人员;2. 中期培训:2-4周,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3. 长期培训:4-6周,针对初学者或零基础人员。

七、培训师资1. 邀请供热行业专家、教授担任主讲;2. 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供热工程师担任辅导教师;3. 组建培训团队,负责培训计划实施、学员管理等工作。

八、培训考核1. 理论考核: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检验学员对供热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考核:通过现场操作、故障排除等方式,评估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综合考核:根据学员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和团队协作表现,综合评定学员的培训效果。

2024年度Icepak培训中文教程版pdf

2024年度Icepak培训中文教程版pdf
关性验证的重 要性,并提供相关步骤和 建议。
10
03
求解器设置与运行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2024/3/23
11
求解器类型及选择依据
求解器类型
Icepak提供了多种求解器类型,包括压力基求解器、密度基求解器、以及混合求 解器等。
、使用对称性等。
建模技巧与规范
03
提供一些建模过程中的实用技巧,如合理设置模型单位、使用
图层管理复杂模型、注意模型细节处理等。
8
网格类型及划分策略
网格类型介绍
自动与手动网格划分
详细解释Icepak支持的网格类型,如 结构化网格、非结构化网格、混合网 格等。
比较自动网格划分与手动网格划分的 优缺点,并提供使用建议。
3
平板电脑散热设计
针对平板电脑的轻薄特点,采用石墨烯等先进散 热材料,提高散热效率并降低噪音。
2024/3/23
20
数据中心散热设计案例
2024/3/23
服务器散热设计
针对服务器的高功率密度和长时间运行特点,采用液冷、风冷等 散热技术,确保服务器稳定运行。
数据中心整体散热设计
分析数据中心的热环境特点,合理规划空调系统、通风设备等,实 现整个数据中心的高效散热。
图像处理 介绍如何利用后处理工具对仿真 结果进行图像处理,如色彩映射 、等值线生成、透明度调整等。
16
数据可视化技巧与实例展示
2024/3/23
数据可视化技巧
分享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调整色 彩和布局、添加标签和注释等。
实例展示
温度分布: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利用后处理工具绘制温度分布云图,并 分析温度梯度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华为-热设计培训教材

华为-热设计培训教材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9
热辐射
塑料外壳表面喷漆,PWB表面会涂敷绿油,表面黑度都可以达到 0.8,这些都有利于辐射散热。对于金属外壳,可以进行一些表面处理 来提高黑度,强化散热。 对辐射散热一个最大错误认识是认为黑色可以强化热辐射,通常散 热器表面黑色处理也助长了这种认识。实际上物体温度低于1800℃时, 有意义的热辐射波长位于0.38~100μm之间,且大部分能量位于红外波 段0.76~20μm范围内,在可见光波段内,热辐射能量比重并不大。颜色 只与可见光吸收相关,与红外辐射无关,夏天人们穿浅色的衣服降低太 阳光中的可见光辐射吸收。因此终端内部可以随意涂敷各种颜色的漆。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4
1、认识器件热阻
JEDEC芯片封装的热性能参数: 热阻参数

θja,结(即芯片)到空气环境的热阻:θja=(Tj-Ta)/P θjc,结(即芯片)到封装外壳的热阻:θjc=(Tj-Tc)/P θjb,结(即芯片)到PCB的热阻:θjb=(Tj-Tb)/P 热性能参数 ψjt,结到封装顶部的热参数: ψjt =(Tj-Tt)/P ψjb,结到封装底部的热参数: ψjb =(Tj-Tb)/P
热量传递过程中,温度差是过程的动力,好象电学中的电压,换热 量是被传递的量,好像电学中的电流,因而上式中的分母可以用电学中 的电阻概念来理解成导热过程的阻力,称为热阻(thermal resistance), 单位为℃/W, 其物理意义就是传递 1W 的热量需要多少度温差。在热设 计中将热阻标记为R或θ。δ/(λA)是导热热阻, 1/αA是对流换热热阻。 器件的资料中一般都会提供器件的Rjc和Rja热阻,Rjc是器件的结到壳的 导热热阻;Rja是器件的结到壳导热热阻和壳与外界环境的对流换热热阻 之和。这些热阻参数可以根据实验测试获得,也可以根据详细的器件内 部结构计算得到。根据这些热阻参数和器件的热耗,就可以计算得到器 件的结温。

电子设备热设计培训资料

电子设备热设计培训资料
电子设备热控制技术
2019年8月北京
电子设备热控制(设计)技术
热设计理论基础 热设计基本原理
蒸发冷却 热电致冷
自然冷却 强迫风冷 液体冷却
热管传热 热测试技术 低热阻及高效热控制技术
电子设备热(控制)设计参考资料
1、《电子设备热控制与分析》 2、《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 3、《电子设备冷却技术》 4、《微电子设备的换热》 5、《GJB/Z27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 6、《Thermal computatio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7、《电子机器的热对策》(日文)
w1 wi1
( w)
接触热阻的影响因素
接触表面接触点的数量、形状、大小及分布规律 接触表面的几何形状(波纹度和粗糙度) 非接触间隙的平均厚度 间隙中介质种类(真空、液体、气体等) 接触表面的硬度 接触表面的压力大小 接触表面的氧化程度和清洁度 接触材料的导热系数
减小接触热阻的方法
在接触表面涂一薄层导热脂(膏) 加一薄紫铜片或延展好的高导热系数材料
v
kcAatw1tw2
自然冷却设计原则
(1)提高设备内部电子元件向机壳的传热 能力
(2)提高机壳向外界的传热能力 (3)尽量降低传热路径各个环节的热阻,
形成一条低热阻热流通路
电子设备自然冷却设计技术
自然冷却设备的结构因素
机壳热设计
机壳表面处理
机壳通风孔面积
A (cm ) 0
2
0 7.41 05Ht1.5
消除热应力的元件安装方法
(a)
(b)
(c)
导轨结构形式
(a) 条件
(b)
(c)
各种导轨的热阻值(℃.mm/W)
(A)

热设计的基本知识

热设计的基本知识
1.3热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
2热设计的基本知识....................................................3
2.1基本概念............................................................3
1.2.5热设计应与电气设计、结构设计、可靠性设计同时进行,当出现矛盾时,应进行
权衡分析,折衷解决;
1.2.6热设计中允许有较大的误差;
1.2.7热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结构与尺寸功耗
产品的经济性
与所要求的元器件的失效率相应的温度极限
电路布局
工作环境
1.3遵循的原则
1.3.1热设计应与电气设计、结构设计同时进行,使热设计、结构设计、电气设计相互
的可靠性。
1.2热设计的基本问题
1.2.1耗散的热量决定了温升,因此也决定了任一给定结构的温度;
1.2.2热量以导热、对流及辐射传递出去,每种形式传递的热量与其热阻成反比;
1.2.3热量、热阻和温度是热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1.2.4所有的冷却系统应是最简单又最经济的,并适合于特定的电气和机械、环境条
件,同时满足可靠性要求;
4.1风道的设计.......................................................……..11
4.2抽风与鼓风的区别...............................................….....16
4.3风扇选型设计...................................................….....17

icepak中文培训教程(总汇)

icepak中文培训教程(总汇)

网格质量检查与修复
提供网格质量检查工具, 对不合格网格进行自动修 复或手动调整,确保计算 稳定性。
边界条件设置和参数调整
边界条件类型
支持多种边界条件类型, 如温度、热流、对流、辐 射等,满足不同物理场景 的需求。
参数化设置
提供参数化设置功能,可 以方便地修改边界条件参 数,实现快速迭代和优化 。
材料属性设置
热-电磁耦合仿真
考虑电磁场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将 电磁学与传热学相结合,实现热-电 磁耦合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后处理和可视化技术
01
02
03
数据处理
对仿真结果进行数据提取 、整理、分析和比较,得 到关键性能指标和参数。
可视化技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利用图形、图像、动画等 可视化手段,将仿真结果 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展现 出来,便于理解和分析。
结果评估
根据仿真结果和实际需求 ,对设备或系统的热性能 进行评估和优化,提出改 进意见和建议。
05
Icepak高级应用技巧
自定义函数和宏命令使用
自定义函数
通过编写自定义函数,可 以实现复杂的计算和操作 ,提高建模和分析效率。
宏命令使用
宏命令可以记录一系列操 作,通过一键执行宏命令 ,可以快速完成重复性工 作。
支持自定义材料属性,包 括导热系数、比热容、密 度等,确保计算准确性。
初始条件设置
对于瞬态问题,需要设置 初始条件,如初始温度分 布等,确保计算过程的正 确性。
04
Icepak仿真分析技术
稳态和瞬态仿真分析方法
稳态仿真分析方法
通过求解稳态热传导方程,得到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分布,适用于长时间 运行的设备或系统。
热仿真的一体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设计和热分析基础知识培训1 为什么要进行热设计在许多现代化产品的设计,特别是可靠性设计中,热的问题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电子产品:高温对电子产品的影响:绝缘性能退化;元器件损坏;材料的热老化;低熔点焊缝开裂、焊点脱落。

从而导致整个产品的性能下降以至完全失效。

这对于无论民用或军用产品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航天产品,如卫星、载人飞船等,对内部温度环境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再如宇航员的装备,既要保证宇航员的周围环境,又要灵活、轻便。

对于处于宇宙环境中的产品还要考虑超低温的影响等。

建筑方面:环保和节能的要求,冬季的保温和夏季的通风、降温等。

各种家电产品自身的热设计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实际上,热设计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产品中,都有意无意的使用了热设计,只是没有把它提高到科学的高度,仅仅凭经验在做。

比如: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中,如何合理的布置发热元件,使其尽量远离对温度比较敏感的其它元器件;合理的安排通风器件(风扇等),通过机箱内、外的空气流动,使得机箱内部的温度不致太高;还有生产厂房中如何合理安排通风和排气设备,以及空调、暖气设备等,以达到冬季的保温和夏季的通风、降温要求,为工人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

家居方面,则通过暖气、风扇、空调等为居民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各种载人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也都需要考虑如何为乘客提供舒适的环境。

所有这些,说到底都是与热设计有关的问题,过去要求不高,凭经验就可以基本满足要求。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要求越来越高,光凭经验就不够了。

1.1 热设计的目的根据相关的标准、规范或有关要求,通过对产品各组成部分的热分析,确定所需的热控措施,以调节所有机械部件、电子器件和其它一切与热有关的组份的温度,使其本身及其所处的工作环境的温度都不超过标准和规范所规定的温度范围。

对于电子产品,最高和最低允许温度的计算应以元器件的耐热性能和应力分析为基础,并且与产品的可靠性要求以及分配给每一个元器件的失效率相一致。

对于航天产品,必须同时考虑严酷的空间环境(超低温-269。

C、太阳辐射、轨道热等) 和内部的热环境,尤其是载人航天器,其热设计的要求也更加复杂和严格,难度也更大。

1.2 热设计的基本问题1.2.1 发生和耗散的热量决定了温升,因此也决定了任一给定结构的温度;1.2.2 热量以生热(其它能量形式->热能)、导热、对流及辐射进行传递,每种形式传递的热量与其热阻成反比;1.2.3 热量、热阻和温度是热设计中的重要参数;1.2.4 所有的热控系统应是最简单又最经济的,并适合于特定的电气和机械、环境条件,同时满足可靠性要求;1.2.5 热设计应与电气设计、结构设计、可靠性设计同时进行,当出现矛盾时,应进行权衡分析,折衷解决;1.2.6 热设计中允许有较大的误差–源于各种热条件的不确定性,例如同类电子元器件,其热耗的分散性;空气的湿度使得对流换热的效果有较大不同;1.2.7 热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包括结构与尺寸、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耗、产品的经济性、与所要求的结构和元器件的失效率相应的温度极限、(对于载人航天还要考虑人能忍受的极限条件)、结构和设备、电路等的布局、工作环境(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1.3 热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原则(主要针对电子产品)1.3.1 热设计应与电气设计、结构设计同时进行,使热设计、结构设计、电气设计相互兼顾;1.3.2 热设计应遵循相应的国际、国内标准、行业标准;1.3.3 热设计应满足产品的可靠性要求,以保证整个产品均能在设定的热环境中长期正常工作。

1.3.4 每个元器件的参数选择及安装位置及方式必须符合散热要求;1.3.5 在进行热设计时,应考虑一定的设计余量,以免使用过程中因工况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热耗散及流动阻力的增加。

1.3.6 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热控系统(如风扇、加热器等)的故障率应比元件的故障率低;1.3.7 热设计应考虑产品的经济性指标,在保证热控要求的前提下使其结构简单、可靠且体积最小、成本最低;1.3.8 热控系统要便于监控与维护。

2 热设计的基本知识2.1某些基本概念(1) 温升指产品内部空气温度或结构、零部件、元器件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

(2) 热耗指电子元器件或设备正常运行时产生的热量。

热耗不等同于功耗,功耗指器件或设备的输入功率。

一般电子元器件的效率比较低,大部分功率都转化为热量。

计算元器件温升时,应根据其功耗和效率计算热耗,知道大致功耗时,对于小功率设备,可认为热耗等于功耗,对于大功耗设备,可近似认为热耗为功耗的75%。

其实为给设计留一个余量,有时直接用功耗进行计算。

但注意电源模块的效率比较高,一般为70%~95 %,对同一个电源模块,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越小,效率越低。

热耗的单位为W。

(3) 热流密度单位面积上的传热量,单位W/m2。

(4) 热阻热量在热流路径上遇到的阻力,反映介质或介质间的传热能力的大小,定义为1W 热量所引起的温升大小,单位为℃/ W 或K / W。

用热耗乘以热阻,即可获得该传热路径上的温升。

(5) 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性能的参数指标,它表明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负的温度梯度下的导热量(热量从高温区域流向低温区域),单位为W/m ·K ·或W/m ·℃。

(6) 对流换热系数反映两种介质间对流换热的强弱,表明当流体与壁面的温差为1 ℃时,在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为W/m ·K 或W/m ·℃(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

(7) 层流与紊流(湍流)层流指流体呈有规则的、有序的流动,换热系数小,热阻大,流动阻力小;紊流指流体呈无规则、相互混杂的流动,换热系数大,热阻小,流动阻力大。

层流与紊流状态一般由雷诺数来判定。

在热设计中,尽可能让热耗大的关键元器件周围的空气流动为紊流状态,因为紊流时的换热系数会是层流流动的数倍。

(8)流阻反映流体流过某一通道时所产生的静压差。

单位- 帕斯卡(Pa)。

(9) 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和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之比,在0~1 之间。

它取决于物体种类、表面状况、表面温度及表面颜色。

表面粗糙,无光泽,黑度大,辐射散热能力强。

(10) 雷诺数Re (Reynlods)雷诺数的大小反映了空气流动时的惯性力与粘滞力的相对大小,雷诺数是说明流体流态的一个相似准则数。

(11) 普朗特数Pr (Prandtl)普朗特数是说明流体物理性质对换热影响的相似准则数。

空气的Pr数可直接根据定性温度从物性表中查出。

(12) 努谢尔特数Nu(Nusseltl)反映出同一流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对流换热强弱,是一个说明对流换热强弱的相似准则数。

2.2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简单考虑流体情况下的正交异性瞬态热分析的基本方程:其中:T –温度T(x,y,z,t) (K 或C);t –时间(s);ρ - 密度(kg / m3);c –比热(J / kg / K);Kx,Ky,Kz –三个方向的导热系数(W/m · K 或W/m ·℃);Vx,Vy,Vz –三个方向的热质量迁移速度(kg / s)q’ - 单位体积的生热率(W / m3)热流传递方式:热量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它们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能两种或三种形式同时出现。

(1) 导热:导热是在连续介质中由于存在温度梯度所产生的传热现象。

对于一块厚度L 的平板,若两表面保持温差ΔT,则平板两表面间的热流为:q = λ·A ·ΔT ·L = A ·ΔT / R (2-2)λ --- 导热系数,W/m · K 或W/m ·℃;A --- 导热方向上的截面面积,m2;R --- 导热热阻(1 / λ/ L), ℃/W根据方程的形式,可以看出,要增加热量传递q,可以增加导热系数,选用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增加导热方向上的截面积;减小导热方向上的距离。

当传递的热量一定时,增加导热系数、截面积或两个表面的距离,将使温差减小。

(2) 对流的基本方程:对流是由固体与流经其表面的流体之间存在的温差产生的换热现象。

流入固体表面的热流为:q = h·A ·(Ta-Tw) (2-3)h --- 对流换热系数,W/m2 · K 或W/m2 ·℃;A --- 有效对流换热面积,m2;tw --- 固体表面温度,℃;ta --- 周围介质温度,℃;由方程可见,要增强对流换热,可以加大换热系数和换热面积,或增大流体与固体之间的温差。

对流换热的方式又可分为自然对流换热和强迫对流换热。

(3) 辐射的基本方程:两个相互发生辐射的表面之间的辐射热交换为:其中:εi,εj --- 分别为两个表面黑度系数;Fij --- 表面i 到表面j 的视角系数。

即表面i 向空间发射的辐射落到表面j 的百分数。

Ai,Aj --- 分别为物体i,j 的有效辐射面积,m2 ;Ti, Tj --- 分别为物体i 和物体j 表面的绝对温度,K ;σ --- Stefan-Boltzmann 常数由方程可见,要增加辐射换热,可以提高热源表面的黑度和到冷表面的视角系数,增加表面积。

关于视角因子:面Ai 与面Aj 之间的视角因子定义为:其中:Ai、Aj –两个表面的面积;分割为若干小面积dAi、dAj;Ni、Nj - 小面积dAi、dAj 的法线;r - 小面积dAi、dAj 的距离;θi、θj –小面积dAi、dAj 的法线与r 的夹角。

2.3 增强热传递的方式以下一些具体的热传递增强方式就是根据基本传热方程来增加热的传递,反之则可以减少热的流失:(1) 增加有效传热面积;(2) 增加流过表面的风速,从而增大对流换热系数;(3) 增加扰动,破坏层流边界层,而紊流的换热强度是层流的数倍。

如换热壁面上的不规则凸起可以破坏层流状态,加强换热;针状散热器和翅片散热器的换热面积一样,而换热量却可以增加30%。

(4) 尽量减小导热界面的接触热阻。

在接触面可以使用导热硅胶(电绝缘性能好)或铝箔等材料。

(5) 设法减小热阻。

如在屏蔽盒等封闭狭小空间内的器件主要通过空气的受限自然对流和导热、辐射散热,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所以热阻很大。

如果将器件表面和金属壳内侧通过导热绝缘垫接触,则热阻将大大降低,可减小盒内器件的温升。

相对而言,导热和辐射的传热方式比较单一,因此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对流换热方式–自然对流换热和强迫对流换热。

3 自然对流热设计当发热表面温升为40 ℃或更高时,如果热流密度小于0.04 W / cm,则一般可以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冷却。

自然对流主要通过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浮升力使空气不断流过发热表面,实现散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