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证
中医诊断学 血虚证临床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学血虚证临床诊断标准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虚证作为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证候之一,其临床诊断标准一直备受关注。
血虚证的研究背景主要源于中医养生理论中对于气血的重视,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血虚即为气血亏虚。
气血亏虚会导致人体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中医临床诊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血虚证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血虚证的临床诊断标准,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科学和客观的依据,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研究其他证候的临床诊断标准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血虚证的临床诊断标准,旨在提高中医诊断学在血虚证诊断方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现有文献,深入研究血虚证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从而建立科学、规范的诊断标准,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探讨血虚证的相关病症和辨证方法,进一步完善血虚证的诊断体系,促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和进步。
结合临床实践,深入探讨血虚证的诊断要点,探讨其临床意义以及对临床诊疗的指导作用。
展望未来,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为中医诊断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提升中医诊断学在血虚证诊断方面的水平和能力而努力。
2. 正文2.1 血虚证概述血虚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常见证型,指的是人体血液功能失调或气血亏虚所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血虚证在临床上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淡白、眼睛无神、头晕乏力、心悸失眠、月经量少或不调等症状。
血虚证常常与脾虚、肾虚等证型相伴发,相互影响,导致病情复杂化。
血虚证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失眠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失常,造成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则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引发各种疾病。
在辨证施治中,中医医师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症状和体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准确判断是否为血虚证。
肝血虚证有哪些症状?
肝血虚证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肝血虚证症状,尤其是肝血虚证的早期症状,肝血虚证有什么表现?得了肝血虚证会怎样?以及肝血虚证有哪些并发病症,肝血虚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肝血虚证常见症状:
*以上是对于肝血虚证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肝血虚证并发症,肝血虚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肝血虚证常见并发症:
发作性睡病、肝炎、脑囊虫病、矮小症、新生儿泪囊炎、副鼻窦炎、颅咽管瘤、肝著、高血压、心脏神经官能症、脑动静脉畸形、慢性肝炎
*一、并发病症
若肝血虚得不到及时纠正则血虚症状加剧,肝血的儒养功能进一步减弱,可变为血虚生风证。
可兼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动等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肝血虚证症状,肝血虚证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肝血虚证”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老中医: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
定义肝血虚证由于失血过多或久病、热病耗伤肝血,使肝脏血液亏虚,肝失所藏,筋、目、爪甲、肌肤失于肝血濡养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常见面色无华,两目干涩,爪甲不荣,肌肤麻木等症状。
肝阴虚证多在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亏虚,不能上滋肝木,或热邪灼伤肝阴,导致肝阴亏损,虚火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常见眩晕,目干,烦热,盗汗或筋惕肉等症状。
病因肝血虚证多因产后大量失血,或崩漏日久等各种出血,导致血液大量丢失而营血亏虚。
或因脾胃虚弱,血之化源不足而生成减少,或因肾精不足,精不化血,或因思虑忧郁过度,暗耗阴血,或气郁化火,火灼阴血所致。
肝血虚证在脏腑言,多与脾肾相关,在病邪言,多因热邪耗阴所致,而失血过多,又是肝血虚证的常见病因。
肝阴虚证多在肝血虚证的病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因此,就病因而言,肝阴虚证包容了肝血虚证的病因,此外,肝火日久多耗伤肝阴;温热病后期,肝阴易损;或肝郁化火,暗耗肝阴等,使肝阴不足,虚火内生。
在温热病后期,多急性发作,而气郁化火,或肝血不足所致者,均有一个长期的病理发展过程,故为慢性形成。
病机肝血虚证主要表现为血液亏虚,肝失所养的证候。
因肝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故肝血虚证,常表现为头目、筋脉、爪甲失荣及全身血虚证。
故其病机可简而概之为肝血亏虚,肝失所养,目、筋、爪甲,失于濡润。
胁为肝之分野,肝血亏虚,胁肋失于肝血的濡养,故常可见血虚胁痛,其痛隐隐,喜揉喜按。
足厥阴肝脉上达巅顶,若肝血亏虚,肝经之脉不得滋养或肝血虚损而动风,则易致头痛。
肝为藏血之脏,心为主血之脏,若肝血不足,心失所主,则导致心血亦虚,心失所养,而出现心悸怔忡之病证。
若肝血亏虚,久虚不复,影响他脏,导致全身性的血虚津亏,虚热内生,而出现虚劳证。
若肝血虚竭,血虚不能上荣元神,甚则气随血脱而发生昏厥,概由血虚气脱所致厥证。
若肝血亏虚,筋脉失于濡养,易致虚风内动。
肝阴虚证是在肝血虚证的病理基础上发展而来,因而具备肝血虚证的病机特点和病变趋势,加之阴虚生内热,故有阴虚火旺的表现。
月经过少血虚证——滋血汤——阴阳解析
滋血汤——阴阳解析月经过少血虚证,主要证候:经来血量渐少,或点滴即净,色淡,质稀;或伴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舌淡红,脉细。
《证治准绳•女科》滋血汤方:人参、山药、黄芪、茯苓、川穹、当归、白芍、熟地黄解析:阳性药:黄芪、川穹、当归、熟地黄平性药:人参、山药、茯苓阴性药:白芍君药:黄芪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
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川芎: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当归: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熟地黄:甘,微温。
归肝、肾经。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人参:甘、微苦,平。
归脾、肺、心经。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山药:甘,平。
归脾、肺、肾经。
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补肾固精。
茯苓: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白芍: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阳性药物多,阴性药物少,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功效以补气升阳为主,针对虚证;少阳太阴合病,气虚血亏。
方剂中,黄芪、川穹、人参,补气活血;当归、熟地黄、山药、白芍,滋阴养血;茯苓,健脾利水。
诸药合用以补气活血为主,滋阴养血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气血亏虚,脾湿胃弱者。
归肾丸、滋血汤、桃红四物汤、苍附导痰丸比较:归肾丸,以补益肝肾为主,养血活血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肾虚、血虚、脾虚水湿者。
滋血汤,以补气活血为主,滋阴养血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气血亏虚,脾湿胃弱者。
桃红四物汤,以活血化瘀行气为主,滋阴养血为辅。
适用于精血亏虚,气滞血瘀者。
苍附导痰丸,以健脾降逆祛痰为主,活血行气为辅,兼顾消食。
适用于脾胃寒湿成痰、气滞血虚者。
气血不足的症状 这十点可以看出你气血不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气血不足的症状这十点可以看出你气血不足
导语:气血不足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健康问题,气血不足会使我们没有精神,健忘心悸,那么大家知道气血不足怎么办吗?气血不足的症状是什么呢?我们
气血不足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健康问题,气血不足会使我们没有精神,健忘心悸,那么大家知道气血不足怎么办吗?气血不足的症状是什么呢?我们如果判断自己是不是气血不足呢?调理气血不足的方法是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气血不足的症状
相信大家对于气血不足都不陌生吧,气血不足是人们常见的问题,气血不好的人脸色差,经期也不准,长期下去,还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到底气血不足的表现是怎样的呢?怎样才知道自己气血足不足?
气血不足有以下症状
1.健忘心悸
如果我们的人体出现健忘心悸的情况,我们就需要考虑自己是不是气血不足了,因为心主血脉,又主管人的精神活动,心的气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所以常表现为心慌气短、健忘。
2.头晕耳鸣
头晕耳鸣是气血不足常见的一个症状,大脑的功能需依赖气血的充养,且精血、精气之间可以互生互化。
若气血不足,不能上充头目,或致肾精亏虚,可见头晕耳鸣。
3.面色萎黄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无光泽,易感到浑身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4.皮肤粗糙
生活常识分享。
中医血虚证与现代医学贫血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血虚证与现代医学贫血的相关性研究一、概要中医血虚证与现代医学贫血的相关性研究,旨在探讨两种医学体系对于贫血这一共同病症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血虚证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体内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而现代医学中的贫血则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导致身体器官和组织缺氧的一种病理状态。
中医血虚证的病因病机:分析血虚证的成因,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虚弱、情志失调等。
现代医学贫血的分类及病因:介绍现代医学对贫血的分类,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以及各类贫血的病因。
中医血虚证与现代医学贫血的诊断方法:对比两种医学体系在诊断贫血方面的异同,如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等。
中医血虚证与现代医学贫血的治疗方法:阐述中医治疗血虚证的方法,如中药、针灸、拔罐等,以及现代医学治疗贫血的方法,如补充铁剂、输血等。
中医血虚证与现代医学贫血的预防与调护:提出一些共同的建议,如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等,以预防和治疗贫血。
1.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差异与合作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被攻克,但仍有许多疾病尚未找到明确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血液系统疾病是现代医学的一大难题。
而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差异与合作”的角度探讨中医血虚证与现代医学贫血的相关性研究。
我们需要了解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差异。
中医学是一门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古代的哲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环境、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而现代医学则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生物学、化学等学科。
现代医学注重实证研究和证据,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往往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方法。
中医气血辨证中的证型
中医气血辨证中的证型
中医气血辨证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气血状况,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在中医气血辨证中,有许多不同的证型,每一种证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医气血辨证中的几种常见证型。
1. 气虚证型
气虚证型是指患者气血不足,气虚血弱,常见症状包括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等。
治疗气虚证型的方法是补气益血,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人参等。
2. 血虚证型
血虚证型是指患者血液不足,常见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
治疗血虚证型的方法是补血养血,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黄、枸杞子等。
3. 气滞证型
气滞证型是指患者气血运行不畅,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胁肋疼痛、口苦口干等。
治疗气滞证型的方法是疏通气机,常用的中药有香附、柴胡、枳实等。
4. 血瘀证型
血瘀证型是指患者血液循环不畅,常见症状包括疼痛难忍、皮肤瘀斑、月经不调等。
治疗血瘀证型的方法是活血化瘀,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桃仁等。
5. 气血两虚证型
气血两虚证型是指患者气血同时不足,常见症状包括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
治疗气血两虚证型的方法是补气养血,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熟地黄等。
以上就是中医气血辨证中的几种常见证型,每一种证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在治疗疾病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其证型,然后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血虚怎么调理
血虚怎么调理血虚是血液失常的一种表现,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
引起血虚的原因很多,现分述如下:(1)失血过多: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
由于出血过多,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
(3)慢性消耗: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呕吐下利等耗伤阳气阴液;劳力过度易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一般表现是这样的:1.经常疲劳是贫血最常见的症状,甚至贫血严重的时候还会在疲倦中出现低烧。
2.运动之后心慌、气短最为常见,一些严重的贫血者还会出现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3.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失眠。
严重的贫血者可出现神志模糊等症状。
4.没有食欲、腹胀、恶心。
5.皮肤干燥发黄、头发干枯没有光泽,有瘀斑或瘀点等。
血虚体质是如何形成的:1、长期服药:药物都要通过肝脏代谢,长期服药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肝脏长期受累,就容易产生血瘀;2、七情不调:长期抑郁,爱钻牛角尖,容易伤及肝脏,肝脏长期不舒展,易生血瘀;3、痤疮。
常见难以透脓的暗紫小丘疹或结节为主。
痤疮之后的暗疮印(色素沉着)很难消散;4、久病不愈:久治不愈,容易使血瘀在微循环系统得到发展,逐渐促生血瘀体质;5、受到比较严重的创伤:受创伤后,体内会留有难以彻底消融的瘀血,体质就此发生变化,从而促生血虚体质;6、工作生活环境寒冷:血脉遇寒则凝,长期在寒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易生阳虚体质,这种体质一般都间杂瘀血。
血虚人群的平时调养:1、饮食调养平时常吃补血养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莲藕、黑木耳、鸡肉、猪肉、羊肉、海参等。
水果可选用桑椹、葡萄、红枣、桂圆等。
2、精神调养血虚体质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中医营养测评辨证
中医养分测评一、气血辩证气血辨证,就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分析其所反映的不同证侯。
(-)气病辩证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可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
1、气虚证气虚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所致。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身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02、气陷证气陷证是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的证侯。
多见于气虚证的进一步进展,或劳累用力过度,损伤某一脏器而致。
【临床表现】头晕目花,少气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监胀感,脱岗或子宫脱垂等。
舌淡苔白,脉弱。
3、气滞证气滞证是人体某一脏腑,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侯。
但凡病邪内阻,七情郁结,以及阳气虚弱,温运无力等,均能导致气机郁滞。
【临床表现】胀闷,痛苦4、气逆证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侯。
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和肝气升发太过的病变为多见。
【临床表现】肺气上逆,那么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那么见呃逆,暧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那么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血病辩证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至肌肤,无处不到。
假设外邪干扰,脏腑失调,是血的生理功能失常,即可消失寒热虚实的病候。
血病常见证候,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
1、血虚证血虚证是指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血虚证的形成,有禀赋缺乏:或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各种急慢性出血;或久病不愈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或肠寄生虫等。
【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 妇女经血量少色淡,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2、血瘀证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准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 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
由瘀血内阻而产生的证候,是为血瘀证。
血分症的辩证要点
血分症的辩证要点
血分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病证概念,是指一系列与血液疾病相关的症状和证候。
下面是血分症的辩证要点:
1. 血瘀证:血分症最常见的证候之一,主要表现为疼痛局部固定、紫斑瘀点、舌质紫暗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如瘀血症、血栓性疾病等都属于血瘀证。
2.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证常见于气虚导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
主要表现为疼痛、舌质紫暗、舌苔薄白等症状。
3. 血燥证:血分症中另一常见病证,常见于血虚或阴液不足引起的血燥。
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口干、舌质红、舌苔少等症状。
4. 血虚证:血虚证是指机体气血不足,常见于身体虚弱、失血等情况。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舌质淡白等症状。
5. 血热证:血热证常见于热性疾病、感染等情况,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舌质红、热痛等症状。
6. 血湿证:血湿证主要表现为黏稠的体液,常见于湿性疾病、血液循环不畅等情况。
主要表现为舌苔厚腻、皮肤湿滞等症状。
7. 血寒证:血寒证常见于寒性疾病、寒饮食习惯等情况,主要表现为寒痛、肢冷等症状。
舌质苍白、舌苔白等。
以上是血分症的辩证要点,但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综合判断,结合患者的体质、病史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血虚 病情说明指导书
血虚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血虚概述血虚,中医病机,是指人体血液不足,不能充分濡养脏腑、经络、形体,亦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
多因先天体质差、久病、思虑过度、脾胃虚弱、失血过多所致。
血虚与心、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及维持人体精神活动的功能,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减弱,会出现头晕眼花、面色白或黄而无光泽、毛发干枯、肌肤干燥、肢体或肢端麻木等症状;血不能维持人体精神活动时,会出现精神衰退、健忘、失眠多梦、烦躁等症状。
中医常见于头痛、眩晕、胸痹、心痛、虚劳、便秘、月经不调、癌病等疾病。
现代医学常见于贫血、心律失常、睡眠障碍、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高血压、排卵障碍、便秘、神经性头痛以及急、慢性出血性疾病等。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头晕眼花、毛发干枯、肌肤干燥、失眠、多梦、烦躁主要病因:先天体质差、久病、思虑过度、脾胃虚弱、失血过多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重要提醒:应查明原因,及时治疗。
临床分类:心血虚证、肝血虚证。
二、血虚的发病特点三、血虚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多因先天体质差、久病、思虑过度、脾胃虚弱或失血过多所致。
基本病因:1、先天体质差天生体质差,肾精不足,不能化生出充足的气血,日久血虚。
2、久病慢性疾病不断损耗人体正常气血,日久引起血虚。
3、思虑过度思考过多,劳心费力,不断损耗心血,日久引气血虚。
4、脾胃虚弱脾胃吸收功能减弱,不能将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之气转化为人体自身的气血,气血得不到充足的补充,日久血虚。
5、失血过多吐血、便血等急、慢性出血导致血液丢失引起血虚。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血虚的症状症状总述:本病多因先天体质差、久病、思虑过度、脾胃虚弱或失血过多所致。
典型症状:1、心血虚证心慌心烦,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容易受惊,健忘,面白苍白,唇舌色淡白,脉细弱或结代。
气血虚吃什么中药比较好
气血虚吃什么中药比较好关于《气血虚吃什么中药比较好》,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气血不足是我们普遍的病症,气血不足这类病症非常容易出現在女性朋友的的身上,因此我们建议众多的女性朋友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要搞好针对这类病症的防止工作中,一旦出現了气血虚的症状,我们一定要立即来调养身体,防止气血不足产生一些病症,下面我们就来给大伙儿介绍一下气血虚吃什么中药材好。
现如今,中药养生也变成一种时尚流行。
确实针对一些体质虚弱的人而言,食补中药材可以补气补血,调养健康身体。
但中药材也并不是每个人合适服用,一些喝中药的忌讳要留意。
补气补血的中药有哪些:1、气虚证的主要表现气虚证具体表现为少气困乏、视频语音低下、吸气很弱、食欲不佳、吃完腹胀、腹泻或大便糖稀、易出汗、怕寒症、易发烧感冒、脉虚或乏力等病症。
可选用补气血的用药治疗。
留意:补气血药品多见性温,凡阴虚火旺者不适合用。
常见的补气血药品有:山参、党参、太子参、黄芩、淮山药、刺五加、白术茯苓、莲籽、薏米仁、红枣、甘草等。
常见的补阳药物有:禄特科技、鹿茸片、福美来、海狗肾、鹿鞭、狗鞭、蛤蚧、巴戟、肉桂粉、虫草、九香虫、杜仲、续断、狗脊、骨碎补、补骨脂、苁蓉、锁阳、霪羊霍、菟丝子、枸杞、韭菜籽等。
2、血虚证的主要表现血虚证具体表现为脸色苍白或暗黄、嘴唇颜色淡白、头晕目眩、心烦失眠、手脚麻木、女性经行量少、推迟乃至肝郁肾虚等。
可选用补血补气的用药治疗。
一般的血虚证,可采用阿胶糕中药制剂、川芎中药制剂、鸡血藤片、首乌片、归脾丸等。
常见的补血补气药品有:川芎、熟地、阿胶糕、首乌、鸡血藤手镯、赤芍等。
常见的补血补气食品有:小动物血、蛋白质食物、小动物脊梁骨、黑芝麻粉、木耳、老红糖等。
喝中药的忌讳:滋补中药材并不是每个人合适滋补中药材是能补充身体血气阳阴不够,改进五脏六腑作用,增强抵抗力,提升抵御病症工作能力的药品,也叫补虚药或滋补药。
滋补中药材用以中老年的保健养生,应该是在人体十分孱弱,或已身患慢性疾病的状况下采用的保健养生方式。
血虚吃什么好?几个补血食疗方防治血虚证
血虚吃什么好?几个补血食疗方防治血虚
证
女性由于月经和胎产的原因,血虚者多见。
一般表现为:面色少华或萎黄、指甲苍白,冬季四肢不热、怕冷。
血虚证患者可适当吃以下一些补血的食疗方进行自我调治。
1.黄母鸡400克,当归、党参各5~10克,生葱、生姜各3~5克,细盐适量。
煮熟趁热空腹食鸡喝汤,每7日1次,连食3周。
用于心脾气血两虚,体质虚弱、倦怠乏力者。
发热腹泻者不宜用。
2.党参10~15克,大枣15~20枚,红豆50克。
水煎,红豆熟后去党参,加入红糖适量,食红豆、红枣,喝汤。
用于体质虚弱、消瘦、疲倦者。
3.黑芝麻500 克,炒熟后放瓶中,每次服2汤匙,每日2次。
4.海带、猪排骨各100克,加入调味品适量同煮当菜食。
5.小米、薏苡仁、百合、莲子肉、山药各30克,加大枣10枚煮粥。
用于脾虚、湿气重,消化不良伴失眠的血虚患者。
对症选用补血中成药
龙源期刊网 对症选用补血中成药作者:刘继林来源:《保健与生活》2007年第02期补血是中医的一种常用治法,主要用于血虚证的防治。
如何选用中药补血,还须对血虚证有一定了解。
血虚证有多种证型:①肝血虚:此为血虚证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疲倦乏力、头晕、眼花、指(趾)甲苍白、毛发干枯、皮肤无光泽、肌肉酸痛、关节不利、失眠、多梦、心悸、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苔白、脉虚弱等;②精亏血虚:因肾精亏损,精不化血所致,可见头晕目昏,腰酸或妇女经闭、不孕,或男子精少等;③气血两虚:因脾胃不健,营养不良,以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所致,可见体倦乏力、饮食减少、大便稀溏等。
此外,若兼有心血虚者,可见失眠、心悸、健忘等。
血虚证与现代所称的贫血相似。
贫血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
其症状与肝血虚很相似。
此外,还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一般均可归人血虚证。
补血首先是指补肝养血,因为中医认为肝脏血的器官,脾胃之气为生血之源;肾藏精,精可以化生为血;心主血的运行,心又藏神,也与血虚证有关。
补血的中成药较多,其功能、应用各有特点。
具体应用时,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1.补肝养血类。
本类中成药以补血为主,有的兼有补气的功能。
适用于肝血虚的患者,有的可用于气血两虚的患者。
常用中成药有:(1)四物丸(合剂):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组成。
有补血活血的功能。
用于血虚血滞的月经不调、崩漏,亦用于贫血。
口服,蜜丸,每次l丸;合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2次。
(2)当归补血冲剂: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党参、黄芪、甘草等组成。
有补血益气、调经的功能。
用于贫血虚弱、月经不调。
口服,每次10克,每日2~3次。
(3)养血饮口服液:由当归、阿胶、鹿角胶、大枣、黄芪等组成。
有补血益气的功能,但以补血为主。
用于气血两虚、崩漏下血,亦用于贫血、白细胞减少。
口服,每次1支,每日2次。
(4)维血康糖浆:由熟地黄、何首乌、黑豆、硫酸亚铁、党参、山药、陈皮、山楂等组成。
肝血虚的症状有哪些
肝血虚的症状有哪些肝血虚证是肝血不足所产生的病证。
以肝血的调节功能失常及相关脏器失养为特征。
肝脏血液亏虚所表现的证候;多因脾肾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所致。
肝血来源于脾胃腐熟、运化的水谷精微,同时又化生于肾精。
若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运化失常,生血之源不足,或肾精不足,不能化生肝血,或肝脏有病,耗伤肝血,以及患各种出血性疾病,则会导致肝血不足,出现肝血虚证。
肝血虚的症状头晕耳鸣,双目干涩,视物昏花甚或夜盲,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舌淡苔白,脉虚弱为主,妇女可兼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肝血不足,阳气易升,故头晕耳鸣;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濡养,所以目涩眼花,甚或夜盲;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白无华;爪为筋之余,肝血不足,不能荣筋,故爪甲干枯脆薄;肝藏魂,肝血不足,魂无所舍,故夜寐多梦;妇女肝血不足,不能充盈冲任二脉,则月经量少而色淡,甚或闭经。
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血虚之象。
若肝血虚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咽干烘热、潮热盗汗的肝阴虚证。
肝血久虚,血不养筋,可兼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等血虚生风之证(见肝风内动证)。
肝血虚的调理调理肝血虚问题,一般使用芝元雪康组合就可以做到。
芝元雪康组合,由雪康软胶囊和β-胡萝卜素软胶囊组合而成。
雪康软胶囊中的阿胶等成分,通过肠壁粘膜吸收,直接参与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然后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红细胞数量,为人体生成新鲜血液;β-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能促进血红素的增加,提高血液浓度;两者同时服用,使补血效果加倍,而且β-胡萝卜素中具有抗氧化功效,能祛斑养颜。
总的来说,雪康软胶囊创造新的血液;而β-胡萝卜素软胶囊提高血液质量,两者结合,短时期内就可达到益气养血,养颜美肤的功效。
此外,还可以运用艾灸帮助改善身体状态,使身体恢复健康活力:艾灸血海最好选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比如秋末快入冬的时候、刚开春的时候,这样可以更好地鼓舞气血的生长,其它时间以按揉为主。
血虚生风吃什么中成药
血虚生风吃什么中成药关于《血虚生风吃什么中成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气血两虚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身心健康问题,出現气血两虚的状况,也就是贫血的症状,身体是会出現各式各样的不适感的。
自然,造成气血两虚的实际原因有很多种多样,不一样原因造成的气血两虚,症状不一样,医治标准不一样,医治中药方剂也是存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的。
下边,就为大伙儿介绍一下血虚生风的关键治疗法!1.心悸病中见血虚证症状:心悸,头昏,失眠多梦,面白素淡,怠倦困乏,舌色浅红,脉沉细。
论治:补血补气养神、养血安神助眠。
主方:归脾汤。
中药方剂:白术茯苓、川芎、白茯苓、黄芩炒、远志、桂圆肉、酸枣仁炒、党参、甘松、甘草炙、姜片、红枣。
2.虚劳病中见血虚证临床症状每以心、肝血虚病症主导。
(1)心血虚症状:心悸怔忡、记忆减退、失眠多梦、脸色食古不化,舌淡、脉细或结代。
论治:宁心安神。
主方:养心汤。
中药方剂:川芎、生地黄、熟地、党参、麦门冬、五味子、生甘草、柏子仁、茯神、灯芯草、莲籽。
(2)肝血虚症状:头昏、眼花、耳鸣、肾区疼痛、惊惕躁动不安、月经不调、肝郁肾虚,甚则肌肤甲错、脸色苍白、舌色淡、脉沉细。
论治:补血补气护肝。
主方:四物汤加味。
中药方剂:川芎、熟地、赤芍、羌活。
3.眩晕病中见血虚证症状:头晕眼花,动不动加重,遇劳则发,面白素淡,唇甲惨白,常兼见神疲倦力,少气懒言,心烦失眠等。
论治:补血补气养神、养血安神助眠。
主方:归脾汤。
中药方剂:白术茯苓、川芎、白茯苓、黄芩炒、远志、桂圆肉、酸枣仁炒、党参、甘松、甘草炙、姜片、红枣。
4.头痛病中见血虚证症状:头疼头晕,隐痛,遇劳加剧,脸色少华,心悸不宁,神疲倦力,食欲不佳。
论治:滋补血气。
主方:八珍汤。
中药方剂:晒山参、白茯苓、白术茯苓、生甘草、熟地、川芎、赤芍、羌活。
5.便秘病中出現血虚证症状:大便干硬,排出来艰难,困乏,脸色素淡,头晕眼花,心悸,嘴唇色淡,脉细。
论治:益气养血促进消化。
血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血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血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脾胃虚弱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
《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证治准绳》说:“脾胃者,气血之父也”。
脾胃功能强健,可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
如饮食不节或肝胆之病横犯脾胃,致脾胃功能减弱,精微不足,生化无源,久则出现血虚。
血虚则可进一步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常。
2.饮食不足人体脏腑靠气血津液滋养,气血津液靠水谷精微来化生。
清代喻昌《医门法律》说:“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
如饮食数量不足,长期饥饿,气血生化无源,势必导致血虚。
另外,饮食量虽然充足,但嗜欲偏食,亦同样出现造血原料的缺乏,使生化之源不足,而出现血虚,并导致其他病证。
3.失血过多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证皆可造成血虚证。
另外,由于出血,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4.肾气亏虚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可以化血。
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及房劳过度等均可引起肾虚,而肾虚则精少,精亏则血虚。
5.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利、出血损伤阳气阴液;强力劳作能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减肥引起的血虚如何调理?三餐均衡营养三餐一定要定时定量,多摄入瓜果蔬菜,切忌过饱,尽量避开甜食、油炸、黏腻、高脂肪、高淀粉类的食物。
增加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防止脂肪积累永远有效,只有当体内的消耗大于摄入时才能达到燃烧脂肪的目的,而且运动也能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
每天应保持定量的运动,慢跑或者散步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每日食枣红枣作为补血的佳品,还有强壮脾胃的功效,另外,枣皮不易被肠道消化,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每日吃7-14枚红枣即可,不宜太多。
血虚怎么办1、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不仅可以增进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促进身体骨骼里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来,使得皮肤红润,面有光泽。
血虚证症状
心血虚证
心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心失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常见于虚劳。
健忘,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肝血虚
肝血虚,是以肝血的濡养功能减退或失常为主,以肢体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头晕眼花,两眼干涩,视物模糊,或月经量少或闭经,皮肤瘙痒,舌淡,脉弦细等为常见证候的病证。
临床多见于眩晕头痛、痹证、痿证、痉证、脱发、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皮肤瘙痒症等病症。
临床表现多见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干枯脆薄;夜寐多梦;视力减退,甚至雀盲;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舌淡苔白,脉弦细、咽干烘热,潮热盗汗
脾血虚
症状:体倦乏力,纳差食少,心悸气短,健忘,失眠,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薄,脉细缓。
肺血虚
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昏、头痛、心悸、失寐、盗汗、舌淡口唇、眼睑、爪甲色淡白、脉细等肺血虚症状。
辨证气血津液辩证
五、气滞证
1.概念:指人体局部或全身气机不畅乃至停滞 所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胸胁脘腹等处的胀闷、或胀、窜、 攻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 3.辨证要点:①胀、按之无形。 ②随嗳气、 太息、矢气可缓解。 ③症状常随情绪波动而 改变。
六、气逆证
1.概念:指体内气机应降反出或升发太过所 概念: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2.临床表现:①肺气上逆的症状表现。 辨证要点:以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肿块不移,口唇、指甲青紫等为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以局部胀满、刺痛、拘按,面色晦暗、舌紫或有瘀斑,脉弦涩伴有气滞见症为辨证要点。 概念:指脏腑及其官窍因气机闭塞不通所导致的危急证候。 辨证要点: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眩晕乏力伴气血亏虚的基本见症。
二、气陷证
1.概念:指因气虚升举无力,清阳下陷所表 现的虚弱证候。 2.临床表现:腰腹气坠等。 3.辨证要点:以坠胀、内脏下垂、兼有气虚 为辨证要点。
气虚证与气陷的鉴别要点:(从三个方面进行 鉴别)
①临床表现 ②病机:气虚证:元气不足,脏腑机能减 退。
气陷证:气虚不陷、升举无力。 ③辨证要点
三、气虚不固证
辨证要点:以“干、渴、瘦、细” 为辨证要点。 概念: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辨证要点:以大出血的同时,出现气少息微,大汗淋漓、神情淡漠或昏聩等气脱征象为辨证要点。
2.临床表现:面、脸、唇、舌、甲颜色淡白, 临床表现:或为昏迷、昏厥,或为内脏出现绞痛大小便闭塞等。
辨证要点:以一般气虚症状加上汗、尿、涎、白带等任何一方排泄过多而清稀为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津亏证的表现。
眩晕,心悸多梦,肢麻等。 辨证要点: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眼,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中医学 “气血辨证”——血虚证
中医学“气血辨证”——血虚证
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不能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证。
一、证候表现
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肢麻木,妇女经血量少色淡、愆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二、证候分析
1.导致血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血液耗损过多,主要见于各种急慢性出血;或久病、重病耗伤阴血: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虫积肠道,耗吸营血等。
二是血液生化乏源,可见于察赋不足;或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或进食不足;或因其他脏腑功能减退不能化生血液;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等。
2.血液亏虚,不能满养头目,上荣舌面,故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色淡,头晕眼花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神失滋养则失眠多梦;血少不能养筋脉、肌肤,故肢体麻木,爪甲色淡;女子以血为用,血虚致血海空虚,冲任失充,故月经量少色淡、愆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均为血虚之象。
3.血虚证临床主要见于心血虚证和肝血虚证,或心肝血虚证,并可有血虚肠燥证、血虚肤燥证、血虚生风证等。
4.血虚可与气虚、阴虚、血瘀等相兼,形成气血两虚证、阴血亏虚证、血虚夹瘀证。
血虚进一步发展可致血脱。
三、辨证要点
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等为主要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虚证
一、血的概念、生成、血的功能
1.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的而且富于营养作用的红色液
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和肾精
3.血的功能:血具有营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同时又是机体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血虚证的概念
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百脉、经络、组织而表现的全身虚弱的证候。
三、血虚的原因
1.禀赋不足;
2.脾胃虚弱生化无源;
3.各种急慢性出血;
4.久病不愈;
5.思虑过度耗伤阴血;
6.瘀血阻络,新血不生;
7.肠道寄生虫。
四、血虚的临床表现:
1.心悸、心慌;
2.失眠、多梦;
3.头晕眼花、健忘、面色淡白;
4.眼花、干涩、视力减退,眼睑发白;
5.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
6.面色苍白、无光泽或萎黄;
7.指甲淡白;
8.舌淡白;
9.部分人小产;
10.脉象细。
五、证候分析:
人体脏腑百脉、经络、组织都有赖于血液的濡养,血盛则肌肤
红润身体强壮;血液亏虚,不能濡养头、面、目、舌、爪甲故
见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目眩;血
不养心,心神不宁,则心悸心慌,失眠多梦;血少不能濡养经
脉、肌肤,则手足麻木,皮肤干涩;血海空虚,充任失充,故
女子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闭经;血虚不能上荣于面,
父精母血,血虚则容易流产;血虚而脉道失充故脉细无力。
由于心主血而肝藏血,故血虚一般多见心血虚和肝血虚证。
此外血虚还可以形成血虚肠燥证(便秘)和血虚肤燥生风证
(老年性皮肤瘙痒)。
六、血虚可导致的危害:心律失常,冠心病,神经衰弱症,失眠,
便秘,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老年痴呆症,女子闭经,习惯性流
产等。
七、血虚的治疗方法:
1.补脾和胃,血自生;
2.补肾精,以生血;
3.中医认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久视伤血”,所以血虚体质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平时吃一些补血的食物:菠菜,莲藕,海参,黑木耳,大枣,桂圆,葡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