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
第7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掌握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方法。
②、帮助学生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本课作为美术作品鉴赏中重要的部分,理解与学习对理解美术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以对作品的分析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理解实践——-完成目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创作意图和情感,让学生理解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情感表达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具准备:自行车把,车座,梧桐树球形花序等.自制多媒体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美术课。
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跨进了高中的大门,我相信大家通过今后的拼搏,也一定能跳过龙门跨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之门,最终走向成功之门!(同学们,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跨入艺术的大门,在美术的殿堂里共同遨游吧)。
比如这一道门:(出示毛栗子作品)这是毛栗子1993年画的油画《门》,画面很写实、很逼真,受到很高的赞誉,同时这幅作品为毛栗子打开了艺术殿堂的大门,如今他已经是一位知名的画家了。
(出示汉斯·霍夫曼作品)而这幅作品又给你什么感受呢?霍夫曼的《门》要表达艺术家什么意图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打开《美术鉴赏》之门,一起学习《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这一课。
二、新课学习(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展开探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然后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第7课_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电子教案
牛 头
❖ 牛头(雕塑,1943年) 毕加索(西班牙)
❖ 除了绘画外,毕加索还从事多种艺术活动。约从1940年起, 他在波伊斯盖鲁普时期产生了新的灵感。他从捡到的骨头、 石子等物上获得艺术启发。他利用这些废物做了些小型雕塑, 或在上面刻出古典式侧面像。雕塑《牛头》就是那时期的代 表作品。《牛头》用的材料全是现成物品,即一个自行车座 和一个车把。这些现成品到了他的手里便激发了他的想象力, 他巧妙地构思了这一尊《公牛》。
巴 尔 扎 克
❖ 巴尔扎克(雕塑,1898年) 罗丹(法国)
❖ 这尊《巴尔扎克》铜像是罗丹受法国文学协会的委托创作的。 在作品中,巴尔扎克的头显得稍大,头发蓬松,身材健壮, 身上裹着一件睡袍,显得简洁凝练,富有整体感,从而突出 了巴尔扎克那雄狮般充满智慧的头脑。作家彻夜未眠,凝神 思索,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任凭思绪在想象的世界里驰 骋。这尊略微有点儿夸张的真实形象,包含着一个文学天才 的丰富智慧、深蕴的洞察力和对社会生活作出的广泛的判断 力、理解力。
墨 竹
❖ 墨竹(中国画) 文同(宋) ❖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竹叶浓淡相间。史传文氏之竹“浓
墨为பைடு நூலகம்,淡墨为骨”于此可见。笔法谨严有致,又兼潇洒之 态。
愚公移山
❖ 愚公移山(中国画,1940年) 徐悲鸿
❖ 1940年4月,徐悲鸿访问印度期间,喜闻国内鄂北大捷,非 常高兴,他感到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 才能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 此,他以中国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件作品, 以表达他的这种思想,就是这幅《愚公移山》。从这个众所 周知的故事可以明确看出徐悲鸿创作此作品的用意。
生日
❖ 生日(油画,1915年) 夏加尔(俄国)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 飞天(一) ▏人美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飞天(一)▏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飞天造型的基本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飞天的优美姿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欣赏与感知:引导学生欣赏飞天艺术作品,感受飞天的美。
2. 分析与讨论:分析飞天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实践与创作:学生尝试运用线条和色彩创作飞天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飞天造型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飞天的优美姿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飞天艺术作品图片、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飞天的美,激发学生兴趣。
2. 新授:讲解飞天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创作飞天。
4.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飞天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飞天(一)2. 重点内容:飞天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关键词:线条、色彩、优美姿态。
作业设计1. 必做题:运用线条和色彩创作一幅飞天作品。
2. 选做题:收集更多关于飞天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飞天的认识和表现手法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满意度。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步骤。
高二年级美术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PPT课件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壁画(36.54×13.14米)
约480平方米 1508.5-1512.10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藏
西斯庭教堂内景
最初,米开朗琪罗对这一壁画的设计是比较简单
的,只是在屋顶四周画些基督教的先知和圣徒,中央 则以图案作装饰。后来经过反复考虑。才决定以这一 教堂宏伟的建筑结构作框边,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 顶划成中央和周围两个部分,并以中央为主,全部绘 以基督教的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其中宗教故事取材 于基督教的“创世纪”,即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 故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也称为《创世纪》壁画。按照基 督教“创世纪”的传说,上帝创造世界是在六天完成 的;第一天是分开宇宙中的光暗;第二是把水分成了 天上的水和地下的水;第三天创造了陆地和各种植物; 第四天创造了日、月和星辰;第五天创造鸟类与鱼类; 第六天创造各种兽类以及男人和女人。米开朗琪罗创 作的天顶画则在这基础上增加了“亚当、夏娃被逐出 乐园”、“洪水”等情节,根据整个屋顶的平面划分, 分别绘制了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 《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 惑与逐出乐园》、《挪 亚献祭》、《洪水》、《挪 亚醉酒》等。
卢 昂 大 教 堂 油 画 1894年 莫奈 法 国பைடு நூலகம்
莫奈《印象.日出》1874
《荆 轲 刺 王 秦》 画 像 石
汉
四君 子 梅兰 竹菊 明清
《析世鉴》 综合材料 1985 徐冰
创作意图:
作者追求版画最初的本 质,同时又把这些“印刷品” 置于空间和环境中,营造一 个多维空间,从而使作品进 入观念的综合表达,这里有 版画的语言也与雕塑和建筑 有关;更表达了作者对社会 的关注,对“版画”的本质 和概念扩展问题的关注。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7课《色彩的情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人教版美术课教案授课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7课《色彩的情感》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校:第7课《色彩的情感》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是在三年级学习三原色知识之后的再一次色彩学习。
在了解色彩冷暖、深浅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色彩的知识。
不同的色彩,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情感联想。
这些联想,是人们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材中出示了詹建俊、蒙克、马蒂斯等艺术家的作品,意在引导学生在欣赏艺术家作品的基础上,观察艺术家是怎样运用色彩的,体会艺术家在绘画时如何运用色彩表达主题、升华情感。
通过分析作品中色彩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体验色彩的表现力,为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阶段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他们的思维活跃、观察、动手能力较为全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造型方法,并能熟练运用点、线、以及面块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体验色彩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色彩还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觉,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通过分析、探究、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情感世界,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示范让学生能够利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3、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世界的美妙,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和运用能力。
四、重点、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片学生:纸张、水彩笔、油画棒等。
六、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播放音乐《喜洋洋》、《二泉映月》。
2、提问:听音乐,说一说你的感觉是什么?可以尝试着用点和线把你听到的感觉画出来吗?3、展示图片《春夏秋冬》、《酸甜苦辣》4、学生欣赏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画了什么,运用了哪些美术语言表现画面?5、教师小结。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难点与重点、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的内容的解析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内心因素,对于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影响艺术创作的因素非常重要。
这也为下一课教授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做了前导和铺垫。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艺术家创作的心理因素和创作意图,以及怎么样在作品中进行体现,从而理解纷繁复杂的艺术显现。
2 、能力目标:在了解和把握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思想过程后,对以后的艺术作品欣赏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艺术品背后作者倾注的思想和要所表达的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调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并可以学习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我的感觉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创作意图的来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以及怎么样在作品中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艺术家创作意图是属于艺术思想内核和深层精神的方面,每个艺术家创作作品都具有复杂的想法,这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难度。
四、教法 1(任务型教学法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艺术家创作作品过程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
再通过讲解与比较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几个要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看到艺术家创作作品的过程,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印象。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1《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作品分析,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是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
2、方法与过程:教学中以对作品的分析为引导,以引起关注---深入讨论---理解实践---完成目的的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理解艺术家的意图在美术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试图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不同的美术类型作品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主要是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直观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师:展示摄影、设计、绘画、雕塑作品。
同学们这些美术作品其中有你们喜欢的吗?生:…师:看来这些千姿百态的美术作品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那么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二)赏析探究,深入挖掘 1.概念(创作意图):艺术家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
课件展示:毕加索《牛头》:师:问题探究: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是用什么材料创作的?生:立体的。
现成品:自行车座和一个车把,这些现成品打了他的手里便激发了他无限的想象力,巧妙构思了一尊“公牛”。
师:多媒体展示:《泉》1917、《自行车轮子》1913对传统美学的挑战——现成品艺术,艺术创作的关键在于发现由《牛头》等作品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态度、情感、观点、主张 2.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a.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b.针对艺术问题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3.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首先,我们知道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是来自现实生活,把这种感受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很显然现实生活和艺术主张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影响最大。
其次,现实生活又可以细划成: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个人的个性、知识水平、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
第七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甘肃榆中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授课教师:蒋长林 授课单位:榆中县第一中学
《巴尔扎克》 雕塑 1898年 罗丹
罗丹塑造的巴 尔扎克是什么 样的形象?
《巴尔扎克》 雕塑 1898年 罗丹
形象塑造:巴尔扎克在夜间写 作间隙独自踱步时的情景与神
态
作品面世后出现了哪些不 同的声音?
二、影响因素
感受: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作品
(
《犹大之吻》乔托
《
(意大利)14世纪
六
君
子
图
》
元
代
倪
瓒
)
二、影响因素
品评:相同社会背景下作品
为什么相同社会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 也会有所不同呢?
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个人的生活经历等等都各不相同
《离婚诉》版画 1943年 古元
《怒吼吧,中国》1935年 李桦
三、意图体现
三、美术作品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具象艺术:
意象艺术:
抽象艺术:
三、意图体现
创作意图: 表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表现中 国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从 此翻身解放的豪迈精神风貌。
《开国大典》 油画 1952-1953年 董希文
提示从 作品形 象、形 式、时 代背景、 作者情 况等方 面理解 意图
一、意图来源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 1、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 态 度、情感。(生活感受)
• 2、针对艺术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主张。(艺术触动)
一、意图来源
讨论理解:艺术家是如何针对社会现 实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的
提示:运用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历史知识来分析理解。
2019-2020年高中美术 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总汇 人美版
2019-2020年高中美术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总汇人美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
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
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运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网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第0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析世鉴》 综合材料 1985
徐冰
抽象艺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其构成关系来传
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 因此,抽象艺术主要是通 过符号的构成来实现艺术家的意图的。
具象再现性艺术主要侧重于具体的时空和形象的典型性
的塑造以及其形象的心理活动的刻画。
意象表现性艺术主要侧重于作者的感觉和情感的表达,
并不拘泥于具体的时空和形象的典型性,所以就不必 注重刻画形象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 就可以直接传达出作者的意图。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1、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 态 度、情感。
2、针对艺术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主张。
毕加索巧妙利用自行车 车把和车座形象组合成 作品《牛头》。
这是创造冲动和欲望 的集中体现。
毕加索 《牛头》
简述我国1940年的社会背景? 并体会这张作品的历史意义。
《愚公移山》 中国画 1940年 徐悲鸿
《
L..l .H .O .O .Q ( )
杜 尚 法 国
创作意图:
作者采用铅 笔是为了向传统 绘画技术提出挑 战,既技术在20 世纪已不重要, 作者采用印刷品 意在表明,唯一 的真实不是这件 作品,更不是这 个人,而是这张 纸片而已。
》 复 制 品 , 19 19 年
《开国大典》
董希文
的具风国题典 艺有貌人上型 19 术民,民看地 52 语族在摆,代 19 言特艺脱艺表 53 。色术了术了 年 的上三家具 油,座的象 董 画作大意再 希 语者山图现 文 言则的是艺 方力压要术 式图迫表家 。传,达表 作达从一达 者一此个意 借种站新图 用喜起时的 他一面利用天安门上粗大的立柱和大红灯笼等营造出一种庄严地气 了 庆 来 代 过 中、了的程 氛和环境,一面以长方形的构图展现出开阔的空间和明丽的天空来 国 明 得 开 和 象征祖国的未来前程似锦、光明灿烂。这样,作者在内容与形式上 传 朗 豪 始 方 统的迈,式 取得了完美的统一,准确地传达出其创作意图。 和气的表。 民氛精现从 间和神中主 《 开 国 大 典 》 油 画 -
第七课 是什么使美术的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七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
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问:大家知道巴尔扎克吗?其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人间喜剧》的作者你心目中的文学家大文豪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略)幻灯片展示罗丹《巴尔扎克》雕塑不像。
那为什么罗丹要把巴尔扎克雕塑成这个样子呢?完全不对版。
他想干嘛呢?其实这个雕像是罗丹花费了6年的时间才创作出来的。
但是却跟人们期待的不同,因为巴尔扎克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是一个谦谦君子。
但是这个确是一个身穿睡袍,放荡不羁,不修边幅的狂傲之徒。
那为什么要雕塑成这个样子呢?因为罗丹他要塑造的是他心中的巴尔扎克。
罗丹说:“它是我一生中创作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结果,是我美学原则的集中体现。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人像的手呢?有一天,罗丹的学生布尔岱十分欣赏的说,老师,你的这双手做得太完美了,简直无与伦比。
然后罗丹就拿铲刀把双手铲掉。
为什么他要把双手的铲掉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思考与讨论:(1).从罗丹的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知道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塑品巴尔扎克的双手铲掉呢?如果有人跟你说,哇你的手真漂亮啊!说明他一看就只看到手,看不到其他的东西,就影响了整个形象的表达。
说明罗丹他并不是想表达他的手有多美。
他想表达的是他巴尔扎克给他的感觉。
因为这双完美的手把雕塑的主体—头和身体的魅力都削弱了引出: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美术作品。
第七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掌握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的基本方法与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性,代表性作品的分析探讨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理解教材中爱国主义作品的创作意图,以艺术名家的爱国情怀去深化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本科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美术作品创作意图并不神秘,而是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都具有现实的依据。
同时不同意图其表现形式也不同。
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是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鉴赏评述分析理解讨论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欣赏作品辨别艺术类型,作者,作品名称。
2.用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创作《巴尔扎克》雕像的故事。
说明艺术家创作意图并非任意的,而是体现了艺术家某种意图。
一问:请问哪位同学知道巴尔扎克是干什么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二问: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巴尔扎克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展示罗丹雕塑《巴尔扎克》三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罗丹把巴尔扎克雕刻成这个样子吗?讲授新课:出示课题,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任务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1:展示图片自行车把自行车车座请同学们看看这两件东西可以拼凑个什么形象?2:展示毕加索作品《牛头》,了解艺术家使用的艺术语言。
3:展示两幅马桶照片,继续展示出杜尚的作品《泉》来举一反三的说明,艺术家的作品并不神秘,而只是使用了不同的视角在解读这个世界及艺术视角。
3:展示其它类似作品。
小结: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本质来自艺术家对生活得一种艺术视角的独特感受。
任务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1:展示徐悲鸿作品《八骏图》引入徐悲鸿。
2:展示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提出问题:说一说愚公移山的故事和其表达的精神?(学生思考并回答)3:根据创作时间结合当时我国的时代背景谈谈徐悲鸿为什么创作《愚公移山》且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甘南一中葛永刚一、教学目标: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可能使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都是表现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意图又都是有现实的依据。
三、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展示作品:罗丹的《巴尔扎克》提问:同学们发现这幅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思考回答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的双手铲掉?总结:因为这双完美的手把雕塑的主体——头和身体的魅力都削弱了。
罗丹的这幅《巴尔扎克》塑造的不是身穿燕尾服的谦谦君子,而是一个不拘常规,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
罗丹要这样塑造人物的意图是什么呢?罗丹想塑造的是他心目中的巴尔扎克,一个不拘常规,洞穿世界的非常的巴尔扎克。
这就是他的创作意图,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美术作品,而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创作意图是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
我们欣赏了以上作品讨论一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①、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
②、针对艺术家问题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2、展示图片《墨梅图》元王冕王冕的创作意图都是借墨梅、竹子来标榜自己清高孤洁的思想。
而郑板桥以竹声比拟民间疾苦声。
他的诗词多表达对国计民生、人伦道德的关心。
另一方面,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成长过程、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等也造成了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
3、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有其来源也必然有其影响因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第二个大问题,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那些?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来自:①、现实方面②、艺术方面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和文化氛围的艺术家,他的任何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那个社会和文化的约束。
高中美术_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反思鉴赏的过程是学生从理论向实践的过程验证,掌握美术鉴赏方法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掌握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学会点石成金才是最重要的。
再鉴赏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鉴赏。
在应用拓展环节,应该对学生有区别的对待,尊重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力图让课堂氛围更为轻松,允许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让学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往往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一种神秘感,面对美术作品不知如何进行分析。
本课试图让学生能学会从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但高中学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归纳、分类、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同类型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提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能力。
效果分析: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
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
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
这种创作意图可能针对现实,也可能针对艺术,但无论针对什么,它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材的处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原有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评测练习】:1、该画的作者是()A、徐悲鸿B、张大千C、董希文2、该画属于()A、油画 B 、版画C、国画3、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画作将中国的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技巧有机地融会一体,独创了他“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美术教学教案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美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的定义与分类2. 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及其重要性3. 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步骤4. 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探讨创作意图5. 学生创作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作品的定义、分类和创作意图的重要性。
2. 示范法:展示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步骤。
3. 引导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探讨创作意图。
4. 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进行评价。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步骤的PPT或教案。
3. 准备纸、笔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创作使用。
4. 准备评价表,用于学生作品的评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美术作品的定义、分类和创作意图的重要性。
3. 示范:展示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分析美术作品。
4.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探讨创作意图。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和创作意图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运用所学的方法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
2. 学生将自己的分析成果用文字或口头表达的形式呈现出来。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评价。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课下收集一幅美术作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作者、作品背景、创作意图等。
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7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一:教学内容: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二:教学目的:本课讲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
在前面讲述的几课中由于学生接触到的一些内容,例如美术的语言、艺术美和形式美等,还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有不少困难,所以,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而且无论是针对什么,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从对艺术家的生存和成长环境中就可以找到艺术家创作美术作品的意图,进而帮助我们理解美术作品。
1、知识与技能:①、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掌握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方法。
②、帮助学生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美术作品鉴赏中重要的部分,理解与学习对理解美术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以对作品的分析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理解实践---完成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创作意图和情感,让学生理解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情感表达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是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具有其现实的依据。
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主要是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意图”并非专门指美术作品的内容方面,还包括了它的艺术方面。
也就是说,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和内容表明了艺术家创作的意图,但同时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也表明了艺术家创作的意图,这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上的针对性。
另一方面,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又是具有现实和文化上的依据的,它涉及到艺术家的生存和成长环境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1、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2、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3、教学难点
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
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4、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
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所提高。
5、学法:
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
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讲授新课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
艺术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也是普通的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
以毕加索的《牛头》为例分析艺术家的意图来自哪里。
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几幅作品。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在这一部分中,要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与地域来分析鉴赏。
影响因素有:
1、现实
2、艺术
3、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情境
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艺术家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也就会大相径庭。
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成长过程、成长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也是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的原因。
老师以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与《丛竹图》分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
其中运用讲解与展示图片结合,提问与学生主动探究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三大类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1、具象艺术: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通过收集形象〔国家领导人),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毛泽东),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国大典),并营造出故事的典型环境(喜庆的民族特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
艺术家
的创作意图是要表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表现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翻身解放的豪迈精神风貌。
色彩上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彩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
2、意象艺术:可以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来传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如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并没有刻画人物形象,而是通过荆柯的“追”、秦王的“逃”,并辅以刺进柱子的匕首,打翻的盒子和侍卫等形象,使画面传达出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
意象艺术也可以通过对艺术家感觉的表现来传达创作意图。
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卢昂大教堂》,主要营造不同时刻太阳照射在教堂上独特美丽的光色氛围。
3、抽象艺术: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
分析《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
用直线和曲线两种语言元素构成作品,以螺旋上升的曲线将直线连接起来,从而把人的视线引向无限的天空,表现升腾飞翔的空问效果
(四)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
《千年土地翻了身》(董希文)、《印象日出》莫奈、《怒吼吧,中国》李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