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案例

合集下载

京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京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这种全面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本案例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测量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学生主体性与合作精神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如小实验、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思考。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增强他们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直观感知。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如测量房间长度、计算步行时间等,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哪些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激发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兴趣。
3.总结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概念。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共同探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实验仪器: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活动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二、活动准备
1. (1)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2)①被测物体的一端 紧靠 保持平行 歪斜②正对 分度值的后一位③ 数字 单位 3.垂直 整数
三、活动过程
1.0— 15cm (或 0— 20cm) 0.1cm
2.收集证据
评估
①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②读数时, 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③多次测量求其平均 值④求其平均值过程中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活动 2:用停表测量时间 二、 活动准备
1.30s(或 0.5min) 15min
三、 活动过程 1. 评估①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多测几个 10 次跳动的时间,求其平均值②求其平 均值过程中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脉搏跳动 10 次的时间/s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平均值 9.2 9.4 9.6 9.4 9.6 9.4 9.8 9.6 1min 脉搏跳动的次数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平均值 73.3 69 测量
对象 成员 1 成员 2 73 67 71
69 76 71
长度 第 2 次 第 3 次 25.92 25.65 宽度 第 2 次 第 3 次 18.24 18.20 测量对象 课本
作业本 ···
第 1 次 25.88 25.63 第 1 次 18.20 18.18 平均值 25.90 25.64 平均值 18.22 18.19
25.90 25.64 18.22 18.19。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为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单位、工具以及时间的测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熟练,对测量单位的概念理解不深刻,以及对测量原理的不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如“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长度和时间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3.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探究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原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场景,如建筑工人使用尺子测量楼层高度,运动员使用秒表计时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实验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长度测量的意义。
3.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提高了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及测量原理。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实验0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解析版)

实验0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解析版)

实验0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

(2)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练习正确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2.【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两块)、铅笔、作业本、物理课本、硬币、细铜丝(或细铁丝,约30cm)、停表。

3.【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①观察你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②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宽,每项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③测细铜丝的直径。

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记下密绕圈数为n,测量出n 圈线圈的宽度为d=L/n,则一圈的宽度就是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

将细铜丝绕不同的圈数,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④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1元硬币的直径。

如图所示,在圆周的不同位置处,测量三次,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

用测量的数据算出每次测量的平均值。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并放回原处。

(2)用停表测量时间:①观察停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按动停表上的按钮,同时数出脉摶跳动10次,按一下按钮,读出所用的时间,再用停表测出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并记录下来。

③再次按一下按钮,使停表指针回零。

4. 【实验表格】实验次数123平均值物理课本长度物理课本宽度壹元硬币直径5.【注意事项】(1)在使用厚刻度尺时,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时,测量结果要用未端示数减去始端示数得出。

(3)长度的测量值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求平均值的精确度要和测量值的精确度相同。

(4)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一定要把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中间不能留空隙,不能重叠,同时不宜用力拉伸铜丝,以免使铜丝直径发生变化。

(5)使用停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不用时应及时将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

1.刻度尺的使用:(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沪粤版)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沪粤版)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使用刻度尺、秒表、停表等工具进行测量。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高,计算物体的速度等。此外,学生还应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减小误差。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讲解、示范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使其熟练掌握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同时,我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2.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问题导向: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结合教材内容,系统地讲解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方法。首先,我会介绍刻度尺、卷尺、米尺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种工具的优缺点。接着,我会讲解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
此外,我还会介绍时间测量工具,如秒表、停表等,并讲解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测量时间。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首先,我会回顾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接着,我会强调测量误差的概念,提醒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注意减小误差。
此外,我还会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团队合作、相互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长度和时间测量案例

长度和时间测量案例

长度的测量在学习了测量的基本知识后,学生们已经对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测量误差等基础知识有了了解,能独立完成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课,开始了接下来的学习。

第一步: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如下一组数据:某同学对物理课本体进行了3次测量,结果为:25.80cm、25.78cm、27.88cm。

请同学们计算出这一物体的长度。

在我写27.88cm这个数据时,听到有一些同学发出了"嗯?"的一声疑问,我立刻追问:"有问题吗?"马上有一个学生回答:"老师,这个数据是不是错了?"这正是我写这组数据的用意所在。

接着我通过这组数据与同学们一起分析这个数据是误差还是错误?应该怎样处理这个数据?和学生一起讨论后得出:这是一个错误的数据,不是误差,应该去掉它,再把另外的两个数据加起来再除以二,便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由此使学生们对"误差与错误"能正确区分,这也就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学会怎样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处理。

第二步:让学生就"想想议议"中"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看谁知道得最多?"展开讨论,对比刻度尺上1mm、1cm、1dm、1m与身体的那一部分相对应。

接下来的讨论课堂气氛很活跃,每个同学都在用心地查找。

那些平时对学习感到乏味的同学这时也显得格外活跃,我还发现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一点不比其他同学差,因此我接下来尽量找这些同学发言,给他们以充分的自信,并且尽量使他们的兴趣保持得更长久一些。

第三步:学生的测量活动。

我布置了两项内容:⑴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和宽;⑵用自行车测操场的周长。

要求学生先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出表格,讨论出计算方法,再自行分组进行。

完成两个试验的前后顺序不限,但人员不能过于集中,以避免有些小组人数过多,另外一些组人数太少。

由于在学生们进行活动时,我比较注意那些积极参与者,并给与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很快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用停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搏的次数是
次。
电子停表
电子停表最右边两位数单位为1/100s
四、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估读值)
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 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练习1
木块的长度是 __2_._35___厘米
他们有怎样的换算关系呢?
每下一级扩大
km
1000倍
m
mm
µm
nm
每下一级扩大 10倍
m dm cm mm
乘倍数


除倍数
记 1m 10dm 100cm 1000mm 忆 1m 103 mm 106 m 109 nm
练一练1:单位的换算 3m=( 3000)mm 2μm=( 5dm=( 50)0mm 1d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秒(s) (2)常用单位:时(h)、分(min)、
3、常用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六十进制: 1h 60min 3600s
s
÷60 min
×60
h
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机械停表
用机械停表测量时间时,先看内圆再看外圆。
【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1.练习使用停表;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µm) 纳米(nm)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 1 000m 103m
1c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 001m=10-6m
1nm=0.000 000 001m=10-9m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

例如:现有软卷尺(分度值1cm)、卡尺(分度值
0.1mm)和直尺(分度值0.1cm)根据需要选择测
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软卷尺 1、裁剪衣服需用_________. 卡尺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_______. 直尺 3、测量物理课本的宽需用_________. 软卷尺 4、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__.
7、图中测量的错误是:
(1)
(3)
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8、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
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 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根据 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 1mm 测量结
2、一节5号干电池的长度约为 ( A ) A 、5cm B、 11cm C 、15cm 9cm 3、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 厘米 ( D )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 B.教室宽约为60 C.小明的身高为1.68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换算下列单位:
(1)新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一百元的长度为 166mm =________m =__________cm.
下列各过程中所需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 A.人眼迅速一眨 B.人的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哈欠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9.6nm=9.6×10-3μm=9.6×10-3μm
B、9.6cm=9.6cm×10mm=96mm
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0dm=0.096m 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 A.7.2 m =7.2×100=720 cm B.7.2 m =7.2 m×100=720 cm C.7.2 m =7.2×100 cm =720 cm D.7.2 m =7.2 m×100 cm =720 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典型例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典型例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典型例题单选题1、科学家经常用估算的方法来获得事物的有关信息。

估算不是胡乱猜测,它的结果是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测得到的,下面是小明的一些估算值,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 mmB.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5 m/sC.一个初中生所受重力约为500 N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 kg答案:C解析: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 mm,故A不符合题意;B.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1 m/s,故B不符合题意;C.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所受重力约为G=mg=50kg×10N/kg=500N故C符合题意;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合0.05 k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5℃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D.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5cm答案:C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37℃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等于 0. 05kg;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3.6km/h,约等于1.1m/s;故C符合题意;D.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2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间15m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60kgB.电饭锅正常焖饭时使用的加热档的功率约为50W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1000cmD.家用节能灯的工作电流约为2A答案:A解析:⁄,一间卧室中空气的质量约为A.一般卧室的高度为3m,空气的密度为1.29kg m3⁄×15m2×3m=58.05kgm=ρV=1.29×103kg m3约为60kg,故A符合题意;B.电饭锅正常焖饭时,工作电流在5A左右,使用的加热档功率约为P=UI=220V×5A=1100W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为中学生的身高的一半,故在80c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家用节能灯的功率在10W左右,根据P=UI可得I=PU=10W220V≈0.045A故D不符合题意。

1.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3.单位换算过程:
50nm→
-8 5×10
m:
9 -9
小化大 m和nm的进率 10
1
2×10 m→ 2×10 mm 大化小 笔记
-8 =5×10 m
-10
-7
50nm =5×10 ×10 m
m和mm的进率 10
-10 3 3 -10
=2 × 10 mm 2×10 m=2×10 ×10 mm
(检验:准确值+估计值=原来数,则正确)
刻度尺磨损时
8.35cm-6.00cm=2.35cm
数字:准确值(超过的刻度线) 估计值(占一格的几成)
由分度值决定
+
有且仅有一位
单位: 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肯定是估计值,倒数第二 位是分度值 例:3.97cm
1. 9.59cm
准确值:
9.5cm
估计值:
0.09cm
七、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钟表(或停表)
1.常见类型:摆钟、机械表、电子钟、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机械停表
分(min)
分度值为 30s
秒(s)
分度值为 0.1s
七、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钟表(或秒表、停表)
2.机械停表的使用:长的秒针,短的分针(图如黑板) 分度值:如大盘为0.1s;小盘为30s
(2)其中一位同学的错误的测量结果是 17.28cm 。
(3)其中一位同学不合理的记录结果是18.805cm 。
(4)这本作业本长度是 18.82cm。
活动3:用图表处理数据
159 (1)这个班学生身高较多集中在____cm
170 到_____cm范围内。
(2)身高在159~170cm之间的学生数占学生总 66.7% 数的百分率为___。 28 ×100%≈66.7% 4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ppt课件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ppt课件
7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测量。 2、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8
1.长度的单位
注意各单位的符号
(1)长度的国际单位(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mm μm nm
dm cm
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1光年=9.46 × 1015m
36
机械停表使用时注意:
1.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要过紧,以免损坏发条; 2.注意调零;
3.按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坏机件; 4.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走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走动;第三次按下 时,表针回零;
5.分别读出分和秒,最后将它们相加。 6.停表不用估读
37
练习读数
38
4、误差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分度值
14
2)会放:
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 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15
3)会看: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 ×
16
4)会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78cm
17
5)会记: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7 8 Hale Waihona Puke m精确估读单位
18
6)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
19
各种测量工具:
20
会选: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
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 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 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 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1

八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典型例题

八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典型例题

八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面四个同学同时观察的记录数据中哪个是正确的().A.3.0厘米B.30毫米C.6.00厘米D.3.00厘米选题目的: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测量中读数方法原理的理解.分析图中测量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按照测量的精度要求,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因此A、B两个答案是错误的.图中所示刻度尺的零刻度未对准被测木块的起始边线,在这种情况下,木块的长度应是木块两端所对应的刻度尺的刻度线之差.应是6.50厘米-3.50厘米=3.3厘米.因此C答案是错误的.由于本次测量被测木块的边线恰与刻度线重合,这是一种较特殊的情况,使最小刻度毫米下一位的估读数为0,因此在记录数据中注意这一位数字仍需用零表示,不可丢掉,因此A、B都不对.答案 D2.下列几个关于单位换算的式子,哪个正确().A.7.4米= 7.4米×100厘米= 740厘米;B.7.4米=7.4×100=740厘米;C.7.4米=7.4×100厘米=740厘米;D.7.4米=7.4米×100=740厘米.选题目的:本题用于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单位换算.分析单位换算是物理学习中的一项基本训练.如果掌握不好单位换算的方法和规律,就会经常出错,进行单位换算必须注意两点:(l)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2)单位换算的格式必须规范.单位换算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等量代入法,要注意在单位换算中,必须保证等号两边相等.例如:7.4米=?厘米,换算过程如下:因为1米=100厘米所以 7.4米=7.4 ×1米=7.4 ×100厘米=740厘米.A 式中第一个等号左边的单位是米,右边的单位是米×厘米,不论数值如何,是绝对不可能相等的.B 式同样道理不成立.D 式中第一个等号两边显然不相等.答案 正确答案应选C .3.如图某直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厘米,所测木块长度是 .选题目的:本题用于说明利用刻度尺测量时的读数方法.分析 利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首先要注意认清刻度尺上所标的单位和最小刻度值,其次是观察被测物体的起始端与哪条刻度线对齐,最后观察被测物体的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读数时要进行估读,估计的数字是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本题题意已说明最小刻度值是厘米,由图可知被测物的起始端对齐刻度尺的9.0cm 处,末端在12cm 和13cm 之间;并靠近13cm 处.读数应12.7cm 或12.8cm ,两数都可作为正确读数,因此木块长度为=-=12l l l 12.8cm -9.0cm=3.8cm .其中末位数字8为估计值.本题在填写测量结果还要注意写上单位.答案 3.8cm4.给你一把刻度尺,两块三角板,怎样测出一元硬币的直径?把你的办法在下面的空白处画出来.选题目的:通过本题本题考查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同时考查长度测量中的“零点修正法”,长度测量结果的正确记录,也涉及到了绘图能力的考查.解:如图读数时,用两个三角板直角处所对应的刻度值相减,得到硬币的直径.小结:把要测量的长度(直径)平移出来就可以测量,知道了方法,但作图能力太差也表达不出来,本题也可采用“滚轮法”,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标出起点,让硬币从起点沿直线滚动一周,记下终点,可得硬币周长,然后用公式d l π=计算出硬币直径.6.m ______nm 6.8=.选题目的:通过本题教会学生如何对“有跨度”(即不相邻)的单位进行换算. 分析:错解:m 106.8nm 6.86-⨯=.错解分析: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搞错,误认为m 10nm 16-=. “有跨度”(即不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易搞错,准确牢固地记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是突破此类错误的关键.此题中nm 和m 之间有较大的“跨度”,可先把nm 换算成m μ,把m μ换算成mm ,再把mm 换算成m ,这样把nm “平稳地”换算成m .即:m 108.6m m 108.6m 106.8nm 6.8963---⨯=⨯=⨯=μ(2)不能按正确的格式书写单位换算的过程.正确答案:m 108.68.6nm 9-⨯=7.一个钢卷尺在C 20︒时测量一铜块的长度是准确的,若用它在高温环境(C 50︒)测同一铜块的长度,则测量值比真实值会_________(选填“填大”、“减小”或“不变”)选题目的:通过本题教会学生测量时考虑产生误差的因素.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为的偶然误差,也有来自于测量工具的系统误差。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人教版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人教版 1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甲乙【提出问题】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答复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如下图,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cm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度是.【加油站】实验室机械停表J1202的外形如上图所示.【使用方法】第一次按下B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B时表针停止转动,读数。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_2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_2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能力目标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估计十秒钟以后举手睁开眼睛,我来计时,看谁估计的最准确。

开始![生]按照指令操作[师]谁能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生]学生回答.[师]指出正确得数,要想得出准确的数据,我们要学会使用仪器来测量长度和时间,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二、新课教学1.长度的测量[师]大家都知道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同学们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吗?[生]直尺、三角板、卷尺.[生]裁缝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师]还有在精确测量或特殊测量时常用的游标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将这些尺子一一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师]同学们谁还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的关系?[生]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离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小柞”.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长度、身高,就能利用双臂及手掌估测物体的长度.[生]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生]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关于人体尺寸的知识,真让老师吃惊.大家也一定还记得长度的单位都有哪些?(同学们列举单位的过程中,教师投影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巩固记忆)[投影]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 km=103m 1 dm=10-1 m1 cm=10-2m 1 mm=10-3 m1μm=10-6m 1 nm=10-9m[师]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eter),符号是m.[师]大家会用生活中常见的直尺、卷尺测长度吗?请同学们利用你文具盒中的尺子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和同学们交流测量方法及发现的问题.(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讨论解决)[生]测书的长度的时候,要选择较长的刻度尺;刻度尺平行地放在被测的长度上,尺子上的零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的一端对齐,视线和被测长度另一端的刻度尺对齐(学生示范说明);读出刻度尺上的数值,记下来.这样就测完了.[生]我的尺子用的时间长了,前面零刻线的地方看不清楚,我将能看清楚的一条刻线和被测长度的一端对齐,读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数值,将前面的值减去,也能测出物体的长度.[生]我发现将刻度尺上的刻线紧贴在被测物体上(学生示范),读数时容易看清楚、读准确.[生]我用刻度尺测量书的宽度的时候,零刻线和一端对齐了,可是另一端和刻度尺上的刻线对不齐,该怎样算长度呢?[师]是不是其他同学也有同样的问题?实际上类似的问题我们在测量中经常遇到.[师]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生]刻度尺上的一小格是1 mm,可以根据被测物的边缘所对的位置估计一下是零点几毫米就行了.[师]请大家看看被测物边缘对应的是刻度尺上多大的值.[生]我觉得是6.35 cm.[生]我看是6.38 cm.[生]被测物的边缘对应的位置超过了小格的中间,靠右,我认为是6.36 cm.[师]三位同学读出了三个数字,数字中前两位完全相同,只有第三位不同,为什么呢?[生]前两位数是从尺子上读出来的,当然都相同,而最后一位是根据个人的感觉估计出来的,就可能不相同.[师]回答得非常好.直接从尺子上读出来的数值,我们称它为准确值;估计出来的值我们称它为估计值.因此,一个测量出来的数值就包括两部分.[生]一部分是准确值,另一部分是估计值.[生]测量结果上还必须说明单位.所以测量结果应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师]如果被测物的边缘和刻度尺的某一条刻线对齐了,还用估计吗?[生]被测物边缘和刻线对齐时,就不用估计,也可以说估计值是零.[师]说得非常好.在书写测量结果的时候,为了说明你的估计值是“零”.在准确值的后面应该写上“0”.[生]用最小刻度是mm的尺测量时,能估计到零点几毫米;如果是用最小刻度是cm的尺溅量,就只能估计出零点几厘米,用mm尺测出来的结果肯定就比用cm尺测出来的准确.[师]这就是说我们在读数的时候只能估计到最小刻度值(也叫分度值)的下一位.在测量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尺子.[生]测足球场的长度时用最小刻度是1 m的尺子就行,测玻璃时就需要用最小刻度是1 mm的尺子测.2.时间的测量[想想议议][师]同学们了解的表都有哪些?你认为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方法一样吗?[生]现在的表的种类很多,如钟表、手表、怀表、小闹钟等.[生]也可将表分为石英表、机械表、电子表等.[师]大家都同意他们的说法吗?[生]他们的分类标准不一样,但是都可以.[生]手表、钟表、闹钟都是平时生活中计时用的.还有一种表是在运动会上跑步计时时才用的.叫秒表或停表.[师]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表分成儿童用的卡通表、盲人用的盲人表和成人用的各种表:按照安装位置的不同,还能将表分成吊钟、座钟、落地钟等等.同学们说可以吗?[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表实在是太多了,不论将它们分成多少种、划为多少类,它们都是现代人的计时工具.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古代还没有表的时候,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呢?[生]我认为是用太阳或影子计时的.因为我见过老家农村的老奶奶决定干活或做饭都不看表,而是看“日头”或看院子里墙的影子.古代人没有表,可能和她们一样.[生]古代人用“燃香”来计时,我听老人们说过“一炷香的功夫”,指的就是烧完一根香的时间.在古装电视剧里也看见过用“火”计时间.[生]我认为古代人是用时辰来计时的.[生]我在书上看到过古代有水钟.可以用流水来计时.[生]网上说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日晷,是埃及人最先使用的.[师]同学们从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猜到的,说出了这么多种古代人可能的计时方法.不论对不对,你们都是最棒的.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资料片.[投影]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师]看了上面的内容,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生]计时器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生]我们今天用的表也是从古至今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今天的计时器——“表”.大家都会用吗?想不想试一试呢?(教师将课前准备的闹钟、停表等发给同学,也可以让同学们使用自己的手表)[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上的表测量自己写10个字用多少时间,然后介绍你的测量方法.[生]我是用自己的手表测量的.在写字前看看是几点了,写完后再看是几点几分,前后两次时间的差,就是我写10个字所用的时间.[生]我用小闹钟测量时间,方法和前一位同学相同.[师]哪些同学是用停表测量的,会用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生]我知道怎么用.停表有两种,和书上图11.3-2中的一样,一种是机械停表,一种是电子停表.机械停表上有两个按钮,按下中间较大的按钮,表开始走,再按一下表停,表针停在某一位置上,再按下旁边的小按钮,指针就会回到零;大表盘上还有一个小表盘,大表盘上指针转一圈,小表盘上的指针就转过一小格,表示1分.使用前应让两个表针都指零.开始写字的同时按一下中间按钮,写完字的同时再按一下,从表中指引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出写10个字所用的时间了.[生]电子停表的使用和机械停表的使用基本相同,但我认为电子停表读数更简单.使用机械停表时,如果测量的时间超过1 min,则需要从小表盘上读出多少分钟,再从大表盘上读出多少秒.而使用电子停表时,直接读出显示的时间即可.[师]大家认为他们讲得清楚吗?老师认为他们非常棒.现在请拿着停表的同学和拿着手表及闹钟的同学互相交换,将刚才写过的10个字按相同的速度再重写一次,测量经过的时间,和第一次测量的时间比较.[生]我发现按相同的速度写同样的字用停表测出的时间比用手表测出的时间短.[生]我觉得用停表测出的时间较准.用停表测量时可以用左手操作停表,和写字同时开始,同时结束.而用手表测时要先看了表再写字,写完后再看表,所以测出的时间长,并且手表不停走动,也不容易记准时间.[师]同学们通过自己比较,一定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径赛场上和实验中测时间一般用停表的道理.[生]使用停表测一段时间间隔操作方便也更准确.[师]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中拿着的表再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课后放学或上学的路上用脉搏估算需要的时间并和用表测量出来的时间进行比较,看看相差多少,差得多不多.(同学们认真测自己的脉搏,教室内非常安静)[师]同学们刚才在测脉搏的时候,拿着钟表或机械停表的同学,一定听到了表的“滴答”声,是什么东西使钟表滴答响呢?请看下面内容.[投影]滴答响的时钟[师]看了上面的内容,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也一定会做一个摆,怎么做呢?[生]用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小重物就能做成一个摆.(教师利用长约1米的塑料捆扎绳,下端系一把小锁头向同学们展示.教师将细线和另一端系在铁架上,拉开一个小角度,铁锁便摆动起来)[师]类似这样的装置叫单摆.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表测量这个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看怎样才能测得更准确.(学生进行测量,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生]如果单测一个来回,有时很大,有时很小,肯定不准确.可以多测几个来回然后求出摆动一个来回所用时间就能更准确.[生]我觉得可以几个人同时测一个来回,将几个人测出的结果平均,也能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些.[师]同学们能认真思考是非常好的习惯.课后大家还可以继续测量、讨论,找出最好的方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小学学过的时间的单位,是什么呢?[生]小时(h)、分(min)、秒(s).[师]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3.误差和错误[师]现在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宽度是多少?[生]操作,读数,教师提问[师]被测物体真正的长度即真实值只有一个,而三个同学测同一个物体就得到了三个测量值.说明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误差.大家说误差能完全消灭吗?[生]测量总是人利用工具进行的,并且测量时还得要估计,总会有一些误差.所以我认为误差不能消灭,只能尽量减小.[生]可以多测量几次,多几个人测量,然后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师]这就是我们在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师]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尺子放歪了.或没有一条刻度线和被测物对齐,或读数时斜视,你们觉得会产生什么结果?[生]如果这样测量,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肯定会很大.[师]同学们必须明确,不按正确的方法测量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存在误差,而是错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不应该也不允许发生的.[师]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呢,请同学们阅读.[科学世界][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能不能用刻度尺测硬币的直径、一张页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思考、讨论.现在同学们一起小结本节内容.课后小结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2.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确使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5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5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
4.让学生学会使用秒表进行时间测量,掌握正确的时间测量方法,能熟练地测量不同时间间隔。
5.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和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理解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熟练地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3.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认识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理解时间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设计上,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二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三是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实际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认识它们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等测量工具,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年级《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2. 鼓励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具体的测量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完成。
2. 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组织小组间交流,分享测量成果和经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1. 鼓励学生在课后对测量实验进行反思,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实验提供借鉴。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身能力:
1.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2. 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如何进行精确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包括测量数据的读取、估读以及误差的概念。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误差的来源以及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4. 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刻度尺、秒表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测量任务,如测量课桌的长度、记录同学跑步的时间等。
2.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所学测量知识,让家人了解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增进家校互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长度及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长度及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3.提醒学生做好下一节课的预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奥运会百米赛跑的场景引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
2.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在讲授新知的过程中,不仅讲解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还通过小组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动手实践,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2.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3.掌握用累积法测量物体长度和时间的技巧。
4.能够运用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换算关系。同时,我会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
例如,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在现实生活中,长度和时间测量有哪些应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例如,介绍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以及秒、分钟、小时等时间单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讲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长度及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长度及时间的测量。长度和时间作为基本的物理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时间的基本概念,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长度和时间是如何测量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展示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历史发展,如古代的尺子和沙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4.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如刻度尺、停表等,并讲解其使用方法。
2.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如米、厘米、秒等,并介绍单位换算的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培养其团队精神。
2.教师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测量任务,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观察和指导,确保学Βιβλιοθήκη 能够有效学习。(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测量过程进行反思,如“测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测量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作业小结:布置实际操作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其应用能力和物理素养。
本节课通过以上五个亮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提高物理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4.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测量能力和物理素养。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快速联系到实际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上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上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理解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掌握常用测量工具(如米尺、秒表等)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精确的长度和时间测量。
3.学习物理实验中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如平均值、误差分析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测量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讲解常用测量工具(如米尺、秒表等)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操作技巧。
3.教授物理实验中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如平均值、误差分析等,培养学生处理测量数据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测量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引导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2.强调测量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精确测量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工具的选择、测量方法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测量数据的变化,思考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测量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数据处理与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误差分析和平均值计算等方法,使学生了解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图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活动5.2 :观察刻度尺
观察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1. 量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零刻度线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零刻度线是否磨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重合或平行
学生由下面的插图对比分析,总结出如何放置刻度尺的方法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学生由下图中的三种视线的分析,选择正确的读数方法,总结出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由下图,引导学生读数,总结出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学生练习估读:为了突破难点,对估读进行层层递进式的引导,理解有效数字的含义。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在前面读数的基础之上,强调正确的记录。

活动:练习使用刻度尺
1. 测量课桌的长、宽、高
2. 测物理课本的长、宽
3. 各小组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本上,进行交流,引出误差的概念
4. 误差:正确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

〖引导学生〗
※(1 )误差不可避免
※(2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可减小误差.
〖小结〗
重点小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巩固练习〗
1.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换算过程是(B )
A 、2.5m =2.5m × 100 =250cm
B 、2.5m =2.5 × 100cm = 250cm
C 、2.5m = 2.5m × 100cm = 250cm
2.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 不正确.
3. 三次测得书桌的长度为1.08m ,1.10m 和1.05m ,书桌的测量值应取()
A 、1.077m
B 、1.08m
C 、1.1m
D 、1.10m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多少东西,但实际上内容较多是可以的。

本节课涉及到三个活动,有两个重点内容:一是长度单位换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

单位换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实要想讲透,学生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

另外它是进行复合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今后一系列单位换算的基础。

基于此考虑,我首先从单位台阶入手,要求用科学计数法逐步找到其中规律,然后过度到稍微复杂些的换算。

方法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即意义并用乘法写下来,指出单位换算的原则是等量代换,用特殊记号如颜色的区别让学生慢慢理解其换算过程。

接着马上练习,并请学生板书,当场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测量的含义理解上有些生涩,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强化,而且学生容易简单理解成是测量仅包括长度的测量,另外就是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物质的长度的时候,学生由于之前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的内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讲解,并简单加以应用。

在刻度尺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四个正确,学生对于读正确存在较大的问题,因为教材对于该内容是忽略处理,而教学中又将它明确提出,学生因此在理解上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时间来巩固。

从课后作业看,个别学生依然存在些问题,如单位漏写、错写等。

另外,在时间单位的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