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排水难题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治理亟需更加高效、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模仿自然,建立起一个类似于海绵的城市,实现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排放的自然净化,缓解城市排水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问题然而,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技术和制度标准不成熟。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和标准尚不够成熟,导致一些地方建设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合的情况。

比如,在一些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方案不够符合实际情况、设计理念过于空泛等问题。

2. 建设投入与管理成本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在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等方面耗费大量的资金,其中包括城市计划和设计、雨水管理和排放、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加上目前国内海绵城市制度还未建立,公共服务和企业运作不协调,造成建设和运营管理成本过高。

3. 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包括建设渗井、绿地等设施,影响城市生态环境。

如果建设不规范,有可能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三、对策为了解决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加强研发和技术标准制定。

加强相关领域的研发和标准制定,推动相关技术突破,并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这对于保证建设的质量与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建立公共服务与企业运作协调机制。

建立公共服务和企业运作之间的有效协调机制,加快相关单位合作步伐,化解建设困难,同时推广先进的消防设施,提高城市的应急处理、水源保护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能力。

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建设不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要在建设完成后加强管理,开展宣传,鼓励公民参与,助力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

四、结论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技术、制度、经济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与推进。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对策摘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湿地、湖泊和水系逐渐消失,一些大中型城市出现了“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现象,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如何推动“海绵城市”的构建,实现雨水的再生与再利用,使城市成为一个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雨水资源优化;难点对策;1、海绵城市的概述“海绵城市”是指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韧性”的城市。

下雨时,下垫面能够有效地吸收、储存、渗透和浸水。

在需要时,储存的水可以适当地“释放”和利用,能够承受一定的自然灾害并适应环境变化。

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研究投入不足。

此外,每个城市的地理环境不同,公众的意识也不同,这增加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难度。

然而,建设“海绵城市”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我国大城市问题的有效战略,因此,国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

2、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2.1“绿色海绵体”相对稀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些地方由于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长期的生态效益,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特点。

湖泊围垦、湿地侵占和原有水系破坏是造成“绿色海绵体”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其次,由于在城市建设中,大量采用了不渗透的硬质路面,造成了雨水收集时间变短,从而造成了城市海绵体的不足,为城市内涝埋下隐患。

此外,考虑到流经城市的河流的泄洪情况,大部分河流已被硬化和覆盖。

河流两岸能够净化城市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绿色海绵”逐渐消失,自然降低了城市抵御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因此,对自然湖泊、湿地、池塘进行保护,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绿地海绵。

2.2海绵城市建设政策不完善基于“海绵”概念的城市建设才刚刚起步。

2014年,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但是,单纯依靠外部力量是不可能的,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适合当地的“海绵城市”发展策略。

海绵工程难点解决方案

海绵工程难点解决方案

海绵工程难点解决方案一、雨水管理与治理1. 难点:传统城市雨水都是通过排水系统进行处理,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改变这一模式,将雨水纳入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中,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进行雨水管理与治理,这对于城市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解决方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采用多种绿色基础设施进行雨水管理,如雨水花园、雨水湿地、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等。

这些绿色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存,同时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合理布局和配置这些绿色基础设施,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和雨水径流情况,确保其在雨水管理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2. 难点: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管理需要进行综合规划和整体设计,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合作,需要解决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难题。

解决方案:在城市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建立健全的城市雨水管理机制,明确相应的责任部门和主管单位,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作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同合作。

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主导,推动相关部门和单位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理和治理工作。

二、排水系统的优化与改造1. 难点: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着排水管网老化、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压力大等问题,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但涉及到工程技术、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难题。

解决方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排水技术和设备,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

同时,还可以结合绿色基础设施,采用分布式雨水管理和生态工程,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资金投入方面,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化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难点: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统筹考虑排水系统与雨水管理的整体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等方面,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协同配合。

解决方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整合城市规划、水利工程、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不同学科的专业力量,进行雨水管理与排水系统的整体规划。

海绵城市建设难点与对策

海绵城市建设难点与对策

海绵城市建设难点与对策一、建设海绵城市存在的难点1.“绿色海绵体”相对稀缺。

其次,导致城市海绵体不足的原因是在市政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硬化不透水性路面,导致径流系数过大,汇水时间缩短,为城市内涝埋下了隐患。

另外,流经城市的河道出于行洪的考虑,大多被硬化,被覆盖,沿河两岸可以净化城市环境和抵抗自然灾害的“绿色海绵体”逐步消失,这就自然降低了城市抵抗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好自然湖泊、湿地和水塘就是对绿色海绵体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2.海绵城市建设政策不完善。

基于建设“海绵城市”的绿色理念,海绵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住建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但“海绵城市”建设不能仅靠拿来主义,还必须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国土资源、城乡建设、规划、水利、绿化、城市管理、防汛应急等多部门参与,因此需政府统一规划协调,出台完善的政策,以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和应用。

同时,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在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审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目标与指标落实。

3.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缺乏认识。

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普遍缺乏认知,城市化建设的前期,人们只顾一味地追求建设速度,舒适性,而忽视了建成区与自然和谐共处。

譬如,大面积的水泥硬化路面、广场的出现,使宝贵的雨水未经利用而付之东流,建设之初缺乏考虑如何将雨水资源无害化再利用。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趋利避害。

让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去想象未来城市会象海绵一样兼收并蓄,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4.资金需求量大。

住建部相关负责人曾公开透露,预计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将达到每平方公里1亿元至1.5亿元。

海绵城市建设中问题和建议

海绵城市建设中问题和建议

海绵城市建设中问题和建议摘要: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着降雨分布不均的现象,城市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代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该理念的在城市建设中的落实可以改变城市积水现象,使城市具备更强的排水、净水能力,既对防涝工作有利,又能涵养水源,用于城市绿化方面,可谓一举多得。

本文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从管理和工程建设两个维度给出了改善海绵城市建设困境的措施,以期给同行帮助。

关键词:海绵城市;问题;建议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地球气候环境变化剧烈,极端天气频发,为了提升城市在遭受强降雨或大旱等极端天气的应对和恢复能力,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弹性存储,海绵城市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城市道路给和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中,要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充分融入其中。

1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1.1解决洪涝问题,补充地下水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几率增加,解决洪涝问题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

城市洪涝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建设中水泥等硬性结构增加,不透水性增强;城市绿地覆盖面积缩小,吸水能力变差。

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后,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在保证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性的基础上,加大城市排水和吸水率,有效解决洪涝灾害造成的威胁,改善城市环境。

建设海绵城市,在降雨频繁阶段,可采用现有的内部蓄水系统将水源引入到周边公园、绿化带及湖泊内,解决洪涝问题。

同时海绵城市还可对排水系统、蓄水系统实行优化调整,加大自然水源利用率,补充因地下水不足带来的威胁,避免地面沉降、塌陷、倒灌等问题的发生。

1.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是借助一系列低影响开发设施来满足城市排水、蓄水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城市景观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的困难误区及推进建议

海绵城市建设的困难误区及推进建议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模式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形 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的格局。
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
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展览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海绵城 市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 知度和参与度。
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
建立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海绵城市 建设的过程和结果监督,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民主化和 科学化。
建设意义与价值
缓解城市内涝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增加城市绿地、 水体等自然下垫面的比例,提高城市 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缓解城市内涝 问题。
促进水资源利用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通过增加绿地、水体等生态空间,改 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 活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实现雨水资源的有 效利用,补充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短 缺问题。
XX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海绵城市建设的困难 误区及推进建议
汇报人:X
20XX-01-14
XX
目录
• 海绵城市概述 • 海绵城市建设困难分析 • 海绵城市建设误区剖析 •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 • 案例分析:成功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分享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城市规划与建设不同步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合作,但目前城市规划 与建设往往不同步,导致海绵城市建设难以有效实施。
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完善
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 指导,给建设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投资与资金筹措不足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参 与程度不够,导致资金筹措困难。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海绵城市”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海绵城市”建设;2014年,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指导。

海绵城市建设,能有效缓解资源性缺水、增强城市防洪抗涝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于资源型缺水城市和易内涝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雨水规划一、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统一领导缺乏、部门联动不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需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组织保障、管理及制度保障,需要成立一个高规格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规划目标的统计监测,实施情况的督查、评估与总结;落实国家、市关于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的政策措施,制定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的政策意见,组织实施并检查落实情况;分析研究和协调解决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等。

各职能部门必须按职能职责分工,负责海绵城市具体建设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并在建设过程中密切配合,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程建设。

2、顶层设计不足,统筹推进无序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规划统领推进,建设海绵城市需要配置好空间资源,城市规划具有空间资源配置、综合部署、总体布局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可以相对全面、快捷、高效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在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中应统筹安排城市的水源、规模、生态布局。

一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应创新规划理念与方法,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专题研究。

结合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水系、绿地系统、市政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因地制宜地制定海绵城市开发的实施策略、原则和重点实施区域,并将有关要求和内容纳入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相关专项规划。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文环境问题,如城市内涝、水源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具有调蓄、净化和利用雨水的能力,可以显著改善城市水文状况。

本文旨在研究和讨论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海绵城市建设现状1. 海绵城市概念的引入海绵城市概念源于新加坡的“雨水包容性城市”构想。

近年来,中国各个城市也纷纷引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推动了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制定。

同时,海绵城市建设在实际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与应用。

2. 海绵城市建设成果许多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例如,通过构建可渗透的硬质路面,改善了城市内涝问题;建设雨水花园和湿地公园,提高了城市水体的净化能力;修建雨水收集系统,增加了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等。

这些成果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问题的解决有着积极的效果。

二、海绵城市建设问题1. 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不足许多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没有很好地融入规划和设计过程。

有些地区只是进行了表面的改造,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文环境问题。

此外,一些开发商和设计师在建设中仍然倾向于传统的“排水”模式,忽视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导致了问题的产生。

2. 技术手段的滞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应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如雨水收集系统、地面透水材料等。

然而,目前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还不够普及和成熟。

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支持和专业知识,导致海绵城市建设进展缓慢。

3. 管理与维护的不到位海绵城市需要长期的管理和维护,但是目前在很多地方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投入不足。

一些设施存在着多功能缺失、破损和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此外,由于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不够完善,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三、对策与建议1. 完善政策与规划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制定明确的规划和标准。

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各个城市将海绵城市概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打造适应当地水文环境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导读:当前,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病”也逐渐的涌入到人类的面前,由于城市的变迁和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许多城市近些年来出现了“逢雨必涝,雨后必旱”的严重现象,城市水生态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此,国家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畅想,许多大中城市也纷纷响应,进行了海绵城市项目的申报,但是在建设的进程中会出现诸如“海绵体”不足、社会认知程度低等相关问题。

如何正确的解决好这些相关问题关系到城市生态安全的维护,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技术分析;问题与对策;生态环境我国的城市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城市的面貌正在逐步的革新,城市建设内部隐藏的弊端也逐渐凸显。

在城市开发和建设过程当中对于资源的不当利用,城市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海绵城市理念的兴起正是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的新型产物,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随后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以此为国家顺利建设生态文明的海绵城市提供指导。

一、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关系到城市的生态建设,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每个城市自身自然条件的不同,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一)“绿色海绵体”稀缺现象严重就当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现状来说,都面临着“海绵体”不足的现象。

深究其原因,必然与我国当前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相挂钩。

出于逐利的本性,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加速了土地的地产流向,房地产自身的价格远远高于价值,土地价格哄抬而高。

各种商业用房层出不穷,城市的绿地规划正在逐渐的减少,硬质地面土地的数量正在逐步的增加,可以吸水的绿色海绵体严重稀缺,国内海绵城市的建设缺少了基础性的保障。

(二)相关的法规政策支持不完善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国家近些年来提出的一个比较新颖的理念,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很多城市当前还处在试水的阶段。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在宏观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主体上改善了城市环境,而且海绵城市建设也被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突出政策重点。

本文主要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可行的应对对策入手,分析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海绵城市的生态功能。

首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从2013年到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的业绩不断显现。

根据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集合了许多有效的技术措施,如植被保护技术、水源管理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水利设施节能技术、水利建设智慧化、湿地保护技术等。

技术改造可以帮助降低建设成本,降低建设难度,实现更高效率的海绵城市建设。

其次,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手段不完善,设施设备缺乏,管理经验不足,技术和管理人员不能持续关注,信息技术不发达等。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及其宏观效益,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建设。

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

首先,对投入的资金需要加强监管,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其次,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推广和使用先进的技术,以便提高建设有效性和效率。

此外,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监管和管理机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通过智能化技术来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效率和科学性。

同时,还要加强和落实法律法规,通过发布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活动,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证海绵城市的科学性,实现节能降耗,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发挥海绵城市的生态功能,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的水文循环过程,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广近年来,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

2. 实践案例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如北京、上海、深圳等。

这些城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渗水砖、生态湿地的等多种措施,实现了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1.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和不平衡。

有的地区过度强调人工干预,忽略了自然修复能力;有的地区则缺乏对区域水环境特征的考虑,导致建设效果不佳。

2. 投资与收益问题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短期内难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因此,部分地区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了项目的推进。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压力。

3. 公众参与度低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然而,当前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较低,参与度不高。

这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反馈机制,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未来发展方向1. 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应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明确各项技术指标和要求。

同时,还应加强对区域水环境特征的考虑,确保建设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多元化资金筹措与利用为解决资金问题,应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包括政府投资、企业参与、社会捐赠等。

海绵城市建设需解决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需解决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需解决的问题摘要:本文简要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阐述,着重提出了一些海绵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内涝黑臭水体人工干预容水体量一、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概念就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采用一些具备海绵特性的建筑材料或建设一批类似海绵功能的能吸蓄并能供给水分的城市市政建筑设施,能有效吸纳雨水、储存净化、扩展城市水域面积、湿润土壤,达到绿化环境、湿润气候、打造宜居环境的目的。

有效利用雨季汛期储存水资源,进行城市路面喷洒降温降尘、城市绿化浇灌,减缓城市管理用水压力,增加城市气候环境的湿度,解决城市干热气候难题,为宜居城市建设及汛期城市内涝等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二、海绵城市的存在形式及适用条件建设海绵城市,就是统筹发挥设施的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文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海绵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或规划雨水收集池塘等措施来组织收水、蓄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

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结合城市实际状况,区域面积,河湖分布状况,分城施策。

采取科技手段,既能保证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基本功能,又要实现雨水的缓排,蓄滞净用之事。

充分利用湿地蓄滞之能。

依靠山清、水秀、城净、气候温和、湿度适合的人居环境理念,打造舒适的城市居住指数环境,为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提供源动力。

三、海绵城市工程建设问题解决方案1、解决如何将雨水留住,并且不发生洪涝问题海绵城市就是吸水、蓄水,是解决如何将雨水留住的问题。

采用形式较多样,诸如:利用消防水池或下沉式广场的蓄水功能,连通绿化、路面设施,使雨水能通过渗漏或直排进入,达到蓄水目的。

关于海绵城市推进不够,示范区未完成的整改说明

关于海绵城市推进不够,示范区未完成的整改说明

关于海绵城市推进不够,示范区未完成的整改说明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环保概念。

海绵城市的建设旨在通过合理利用城市自然资源,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提升城市的应急能力及可持续发展水平。

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进展不够,示范区的建设甚至未能按计划完成,这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和挑战。

下面将针对海绵城市建设不足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一、海绵城市建设不足的问题1.缺乏整体规划一些地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着重于单个项目的开展,而忽视了整体城市的海绵化建设。

这样容易导致城市海绵化建设的断点现象,无法实现城市水文循环系统的全面整合,降低海绵城市的整体效益。

2.技术与经验不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水利工程、土地规划、生态环境等方面。

然而,在一些地方,相关技术与经验不足,导致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技术难题和工程质量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资金缺乏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项目初期的土地改造和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巨大的投入。

然而,一些地方由于财政状况不佳,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资金支持不足,导致许多项目进度缓慢或者无法进行下去。

4.公众意识不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而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对海绵城市概念的认知,导致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相关项目的建设和推进产生了困难。

二、整改建议1.健全规划体系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力度,指导各地区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考虑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推动城市规划的海绵化转型,促进城市空间格局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善。

同时,建立完善的城市水文循环系统规划和调控机制,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

2.提升技术水平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加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力量,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水平。

同时,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相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在工程实际中主要应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

在海绵城市实际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城市系统化难度大、改造难度大、缺乏相关技术规范等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为了更好地总结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思路和解决对策。

1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水的生态循环理念,主要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立足于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等,依托于绿色环保的技术手段来建立起一套完整高效的水循环系统,既要为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也要保障城市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避免在多雨天气状况下出现城市内涝问题;同时还要保障城市水系统的高效循环,使得城市具备良好的储水能力,有效规避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

海绵城市在工程实际中主要应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主要应用形式有: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区、雨水湿地、湿塘、蓄水池、雨水罐、植草沟等。

2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2.1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系统化难度大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水的生态循环的理念,在这个水的生态循环系统中,需要形成循环体系,循环体系越大,海绵城市的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越强。

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零星项目的建设,而是应该贯穿于城镇雨水工程规划到小区建筑的设计建设当中,并且应该系统的规划出建设时序和建设指引,按照建设规划指引及资金安排逐步建成海绵城市。

由于海绵城市循环体系大,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且涉及到城市的现状改造问题,所以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系统化难度大,容易形成仅停留在零星的项目建设上,这也是制约我国海绵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构建城市水循环系统,以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代化城市。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动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这些政策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实施成果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一些城市的雨水积存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1. 认识不足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不足,认为这只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个小部分,未能充分认识到其对于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2. 规划与实施脱节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实际建设效果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3. 技术与资金瓶颈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大量的资金投入,部分地区存在技术水平和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

四、解决策略1. 提高认识,完善政策法规应提高各地对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加强规划与实施的衔接在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实际建设条件和技术水平,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实际建设效果与规划目标相一致。

3. 引进先进技术,拓宽资金来源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五、结论及展望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应继续加强政策支持、提高认识、完善规划与实施、引进先进技术和拓宽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工作,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的水文循环过程,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雨水的自然排放。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的建设逐渐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动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多个城市已经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2. 实践案例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中,许多城市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某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城市内涝和雨水污染,提高了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三、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 规划与实施脱节尽管政策对海绵城市建设给予了支持,但在实际规划与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脱节现象。

一些城市在规划阶段对海绵城市的理念和目标缺乏深入的理解,导致实际建设过程中难以有效实施。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 技术与资金瓶颈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然而,目前一些城市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存在瓶颈。

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成熟的技术体系;另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也制约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进展。

3. 公众参与度不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然而,目前一些城市的公众参与度并不高。

一方面,公众对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意义缺乏了解;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机制。

四、解决措施与建议1. 加强规划与实施的衔接在规划阶段,应深入理解海绵城市的理念和目标,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进展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海绵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海绵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海绵城市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以下是对海绵城市工作情况的汇报:一、工作进展情况。

1.城市规划设计,我们已经完成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初步工作,包括城市绿地规划、雨水收集利用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规划设计方案,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2.基础设施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加大了雨水管网改造的力度,增加了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

同时,我们也在推广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技术,以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

3.宣传推广工作,我们通过举办海绵城市知识讲座、发布宣传手册等方式,积极宣传海绵城市的理念和建设成果,引导市民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资金不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我们在资金筹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大对外合作和引进社会资本的力度。

2.技术支持不足,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很多新的技术和理念,我们在技术支持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合作交流,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3.市民参与度不高,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市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但目前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意识还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参与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和社会资本的参与,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2.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共同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克服困难,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对策及展望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对策及展望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对策及展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所导致的城市水环境问题愈加突出。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地面被水泥和石板覆盖,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也加剧了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目前,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中国国家发展和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全国共有69个市已经启动了海绵城市创建工作,但是真正建成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只有少数。

此外,由于地方政府普遍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很多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到位、技术不成熟、资金缺乏等问题。

为了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引导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建立健全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评估机制。

其次,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培养专业人才。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展望未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们要加强政府引导和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公众参与度,共同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

通过不断努力,我相信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海绵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城市建设经过数年的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享受城市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生态水平。

近年来,随着降水的增多,城市内涝愈发严重,我国城市不得不面对水灾,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们要建设海绵城市,缓解城市的内涝,提升城市的生存环境。

但海绵城市建设毕竟才刚刚起步,人们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还不够了解,因此,在建设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应对对策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我国的城市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海绵城市的内涵和作用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是指城市在面对环境的变化和大量雨水所带来的自然灾害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城市的地面径流丰富时,地面能通过吸水、渗水、净水把这些水资源合理有效的储存起来,当城市水资源缺乏时,能把水资源释放出来,加以利用,满足城市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既缓解了城市的内涝,又有效保障了水资源的供给,合理有效地使城市的生态发展得以平衡。

我们建设海绵城市的作用主要有几点:第一,缓解了城市的内涝问题,海绵城市最初建设的理念是解决城市降水过多的问题为出发点,我们要改变单纯靠市政排水管道和泵站排水的现状,要更好地依靠城市生态系统存储,排放降水,合理利用人为调节和生态调节两方面来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

第二,形成良好的水循环系统,保持城市的水土,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的内涝,也能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水质恶化的问题,为城市建立良好的水循环系统。

第三,改善城市的绿化和自然景观,在建设海绵城市时,要对道路及居住的小区道路进行合理分割,加大绿地的使用面积,在道路上采用透水式铺装的办法,增加城市内部的水循环系统。

此外,海绵城市的建设也会增加湿地、公园的建设,为城市增添美丽的自然景观。

2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2.1绿色海绵体的数量很少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开发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不舍得在土地上开发公共绿地,建设园林景观,这就使得楼房越来越多,而绿化园林几乎没有,街区沥青路蔓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如果城市在多雨季节,就会发生内涝,没有可以吸收多余水分的绿色植被,导致海绵城市中最基本的渗水功能得不到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的几个问题
1、海绵城市建设及其进展
从2015年起,海绵城市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我们经常在各种地方听到。

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正式提出,我们城市过度硬化,需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4年10月份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技术指南。

2015年初,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发布了关于中央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海绵城市试点的通知。

2015年10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办发75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2016年的中发6号文件和国发8号文件也都分别强调了海绵城市建设问题。

国办发75号文件是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

在这个国办文件里面,第一次明确提出什么是海绵城市,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2016年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4月22日已经公布,除了国家试点外,目前我们看到湖南、山东等很多省份,从省级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本地海绵城市的建设。

2、海绵城市概念理解及建设内容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中,把黑臭水体整治(水环境)、城市内涝(水安全)等问题都放进去了。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需要回到我们的国情上来。

我们的海绵城市不能仅仅搞一些花花草草,做点儿雨水收集。

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要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起来。

目标导向很好理解,就是要在新建区域全面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建设。

问题导向就是要对老城区进行仔细分析,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内涝问题,黑臭水体整治等。

我们经常讲的海绵城市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广义的海绵城市,一个是狭义的。

国办发75号文件,里面说的海绵城市是广义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说的也很清楚了,原话是:我们希望以海绵城市为契机,统筹解决当前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等方面的问题。

措施上,包括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等等。

从2015年起所有新区都要按照海绵城市来做,老城区要以问题为导向。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城市内涝的问题、水体黑臭、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水生态破坏,河道过度硬化等问题。

狭义的海绵城市说的是源头控制,说我们要让70%左右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对于分流制的排水系统,源头减排有利于治理初期雨水的污染,对于合流制排水系统,源头减排主要用于减缓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

3、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国办文件里面说,要按照PPP的模式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文件里边提到,要鼓励有实力的科研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制造企业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组建具备综合业务能力的企业集团或联合体,采用总承包等方式统筹组织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工作。

去年建设部和国开行、建设部和农行分别发了关于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文件。

最近济南、镇江、迁安等地海绵城市都在采用PPP项目。

这种PPP项目未来可能会快速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