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阅读:《“当代李清照”——沈祖棻》《程千帆评传》

合集下载

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学大师饶宗颐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心目中的大师”,法国汉学家说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

事实上,饶宗颐既非学院派,也非西洋派,而是一位受家庭浓厚的文化熏陶、自学成材的大学者。

当其他孩子都步入学堂读书的时候,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宁愿独自一人躲进藏书楼自学。

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

虽未获得正式学校文凭,也未曾留学海外,但后来却在海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任教,精通英、法、日等六国语言,还熟知古代梵文、楔形文、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皆得益于他的自学能力。

1949年,饶宗颐移居香港。

从1952年开始,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16年,在英国人的统治之下,中国的学者没有地位。

但他对身外浮名并不看重,在学术的天地里,自得其乐,满世界留下了脚印。

要考证甲骨文,他就出现在日本;想要研究敦煌学,他便去了法国;要研究梵文,他就去印度。

饶宗颐的研究几乎涵盖国学的所有领域,很难把他归到哪一家,他曾幽默地说,“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

学者称其“业精六学、才备九能”,他则以“天地大观入吾眼,文章浩气起太初”这样气势磅礴的对联,来表现其开阔的視野和博大的胸襟。

季羡林曾评价他最善于发现问题,绝不固步自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东西。

饶宗颐对国外的考古发掘以及研究成果信息灵通,研究视野无限开阔。

他的习惯是每一个问题都要穷追到底,40多岁学习梵文,60岁以后学同样有“天书”之称的希腊楔形文字,这些都是为了能直接读懂最原始的经典,找到最原始的材料和证据。

不少人将饶宗颐与王国维、陈寅恪相比,认为他们在治学上既博且深,在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但王、陈二人皆没有饶宗颐在艺术上的成就。

饶宗颐精通古琴,善于诗赋,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

有人评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炼,他在技法上已经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他的性情与人生观,也圆通无碍地融在画中,使其画作成为了传说中极其罕见的学者画。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建筑的希望梁思成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

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遠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

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

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已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

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

正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他们的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过来,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敬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种艺术。

这可说是中国建筑术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国式建筑根本鄙视。

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

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们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了。

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

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統,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

安徽省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

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责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

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费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

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

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研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

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

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教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

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吾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

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

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

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

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

你知道当代有个李清照吗?

你知道当代有个李清照吗?

你知道当代有个李清照吗?当代李清照——沈祖棻丁启阵人皆有厚古薄今的价值观念,推崇千百年前的古人,是一件较为容易的事情,而给予当代人物以崇高的评价,除非是其生前友好、写追悼词,一般人、通常情况下都难以做到。

生活于南北宋之际的女词人李清照(1084—1156),她的知名度一点儿不亚于文学史上那些一流的男性文学家;而现代的一位女词人,她虽然在公众间的知名度远没有李清照那么高,但论才情学识、诗词造诣,跟李清照相比,可谓旗鼓相当。

她的名字叫沈祖棻。

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别署紫曼,笔名绛燕,祖籍浙江海盐,出生于江苏苏州。

1934、1936年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和金陵大学国学特别研究班。

1942年以后,历任金陵大学、华西大学、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武汉大学等校教职,讲授诗词格律等课程。

1976年退休,次年在武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

李清照因为家庭环境,从小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沈祖棻则接受过完整的现代文化教育,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的教育;李清照跟她的丈夫赵明诚有过琴瑟和谐的生活,沈祖棻跟她的丈夫著名文学史家程千帆先生,更有过前后长达四十年的志同道合、互为知音、相濡以沫的婚姻;李清照曾经因战乱而遭受颠沛流离之苦楚,沈祖棻也饱受过长期政治运动造成的困厄。

可见,两人的人生经历和文化修养颇有相似相当之处。

在文学创作和学术趣味上,两人也颇为相似。

李清照以词名家,诗写得也很好,因为受丈夫赵明诚的影响,对金石学也颇有研究,此外,她兴趣所至,还曾研究博弈之学。

沈祖棻也是一位兴趣广泛的文学家、学者,她的文学创作包括短篇小说、格律诗、新诗、散文、随笔,当然写得最好的还是词。

沈祖棻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古代词和词人的研究,其中宋词赏析文字,深入浅出,能道出词中真味,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

李清照现存的著作,除了五十余首词,十余首诗,还有文章《金石录后序》和三篇关于博弈的文章。

沈祖棻一生著作,行世的有《涉江诗词集》、《微波辞》、《唐人七绝诗笺释》、《唐宋词赏析》、《诵诗偶记》等。

安徽省泾县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泾县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泾县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 湖泊/泊位拌和/绊子澄澈/澄清事实B . 曲折/戏曲挑唆/轻佻暴涨/头昏脑涨C . 调和/附和上溯/搠倒系恋/系着围裙D . 模样/模具遨游/熬夜结账/成群结队2.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电影本是一种世界语言,如今______一种世界产业;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印度的角色、美国的资本,结合台湾的场景,始能成就这一部国际级的佳作,可谓______。

反观“立委”要求废金马奖的口水风波,套用一句鲁迅的话,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心态,非但不足成事,反而会使台湾更显______。

金马奖没问题,有问题的是______的“立委”!A . 应是水桶当喇叭——大吹委琐墨守成规B . 还是二更棒子打两下——没错萎缩故步自封C . 更是厕所里传消息——丑闻萎谢抱残守缺D . 便是二八娇妻一岁郞——荒唐萎靡亦步亦趋3. (2分) (2015高二上·福建期中)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朗朗当晚的演奏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他的手下,键盘是活的,音乐是活的,和乐队的配合更是琴瑟和谐。

B . 午觉睡姿不当会导致视力下降、手臂酸痛、面瘫等多种疾病,特别是趴着睡觉会压迫眼球,造成眼压过高,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更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

C . 2014年新年伊始,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打出一道写有“严肃考试纪律,违纪处分当日下达,全国包邮(比你先到家)”的横幅。

很多本想作弊的同学看了这个标语都洗心革面,放弃了作弊的想法,临时抱佛脚去了。

D . 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新)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新)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一张,总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所有试题均应按题号把答案涂、写在答题卡(卷)相应的位置上,超出答题框或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2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

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旋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做一体看待的。

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

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

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

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

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性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

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有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冤枉的故事,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

顺义区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顺义区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顺义区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茂名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20世纪以后,不仅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只不过,这个变化是渐进的、漫长的,而且是一个很不平衡的复杂过程。

远不像今人常常下意识地认为的那样,可以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

不独过去中国发展的历史是如此,整个世界的历史,包括当下世界各国社会政治的现状,其实也是如此。

对此,我们或许可以用黑格尔关于人之成为人,必须经过从“自在”进到“自为”的转变的说法来试做解读。

②基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的观点,黑格尔指出:同样是人,生物意义上的人与社会意义上的人是不同的人。

“胎儿自在地是人,但并非自为地是人;只有作为有教养的理性,它才是自为的人”。

按黑格尔的观点,人只有形成了有教养的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自己自在地所是的那个东西”。

否则,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为自我而存在的生物意义上的人,而无法成为一个对自己和对他人有用的社会的人。

③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对马克思认识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

凡读过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作为一种阶级力量,必须要从“自在”进到“自为”的成长过程的论述的读者,很容易看出马克思就是借助于黑格尔的这一对人的认识的解读,把它延用到了自已对阶级成长的问题的判断上去了。

同样地,我们应该也可以用这样一种观点来看待一个民族从古代向现代,特别是一个落后民族中的普罗大众成长为具有现代意识的个体国民的演进过程。

④用最直白的话来讲,古代社会条件下民族的存在,充其量只是自在意义上的民族,只有在现代国际关系条件下,一个自在的民族才可能在与他者的相互碰撞及交往中逐渐形成一个自为的民族,确立自己的民族地位、国家属性及其国际社会政治的平等参与意识。

⑤不难想象,这样一种转变不仅是长期的,还必须建立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基础之上,因而其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会是严重不平衡的和不一致的。

110年前出生的她,以满腹诗词才华活成了“当代李清照”

110年前出生的她,以满腹诗词才华活成了“当代李清照”

110年前出生的她,以满腹诗词才华活成了“当代李清照”沈祖棻她与夫婿程千帆并称“当代李清照赵明诚”;她被朱光潜称赞为“易安之后见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叶嘉莹在演讲里评价她是集大成的女性作者……这位文坛江南才女、知名爱国词人,正是沈祖棻。

作为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沈祖棻非但工于诗词创作,亦精通理论,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造诣深厚,对中国格律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着重要影响。

沈祖棻先后任教于成都金陵大学、江苏师范学院、武汉大学,于学术研究卓有成绩,撰有《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均为相关领域名著,至今仍受读者喜爱。

复旦大学教授傅杰追忆说:“我没见过沈先生,只借她的诗句做了程千帆先生回忆文的标题与题记,更向多届学生力荐过《唐人七绝诗浅释》与《宋词赏析》等著作。

”1936年玄武湖畔,沈祖棻与程千帆第一次合影有学者谈到,沈祖棻与李清照确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曾在战乱中饱尝颠沛流离;都出生于诗书世家;都有着与丈夫志趣相投的佳话;都有非凡的诗词才华……而她的才华,在1932年仅23岁时就崭露头角,当时她以一阕《浣溪纱》,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传递得浓密婉转——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

鼓鼙声里思悠悠。

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

有斜阳处有春愁。

这令中央大学文学院长汪东拍案叫绝,令沈祖棻由此赢得“沈斜阳”别号。

1977年,沈祖棻与程千帆合影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李圣华谈到:“江南文化是沈祖棻丰沛创作的土壤,从多重维度滋养了这位女词人。

”对于自幼生长于姑苏城的沈祖棻,家乡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市列珠玑,菱歌泛夜的良辰美景,给她留下了深刻记忆。

无论是“生小住江南,横塘春水蓝”(《菩萨蛮》),还是“家近吴门饮马桥,远山如黛水如膏”(《浣溪沙》),水秀山明、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在她的创作中镌刻着鲜明印记。

《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内页从她的创作脉络中不难发现,为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沈祖棻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海珠玑,唐音永存2017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五,我的导师霍松林先生逝世了,他逝世的消息一下子震动了学界,震动了艺坛。

先生走过了人生的第97个春秋,他的一生平淡而又非凡。

他曾说:“我这一辈子很简单,就是围绕文学,做了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情。

”霍先生12岁以前是在父亲教诲下苦读、苦学的。

父亲先教霍松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然后循序渐进,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古文观止》《千家诗》等。

那些经过反复背诵、后来逐渐弄懂了的东西,涉及文史哲等许多方面,这就在不知不觉之中给他培育了广泛的学习兴趣。

1945年7月,霍松林考入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先生评价霍先生这段学习时说:“时胡小石、卢冀野、罗根泽各以一专雄长盘敦,松林俱承其教而受其益。

于诗尤得髓于汪方湖,于词则传法乳陈匪石。

”在大师级教授的熏陶下,他在文学的海洋中恣意畅游,对音韵学、训诂学、诗学、词学、曲学以及文学理论批评史等刻苦钻研,而且逐渐“由博返约”,形成了研究中国诗史或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的想法。

霍先生教书生涯长为70多年。

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辞世,他在陕西师范大学执教半个世纪。

在文学院的文汇楼大厅,先生题写的“扬葩振藻,绣虎雕龙”八个大字寄寓着他对人才培养的热切期望。

20世纪50年代初,教书首先从编写教材入手,当时,霍先生接手文艺学,无教材、无参考资料,但他克服困难,从头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至1953年秋,几经补充修改,先生完成了26万字的《文艺学概论》,就这样,我国便有了最早的一部新型文艺理论教材。

霍先生被教育界同仁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

2014年,鉴于他几十年来为学校发展与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先生被授予“陕西师范大学杰出贡献奖”,奖励100万元人民币,他随即拿出奖金设立了“霍松林国学奖学金”,奖掖后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新版

学习资料专题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7月13日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第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平和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图象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仰韶型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

那各种形态的鱼,那奔驰的狗,那爬行的蜥蜴,那拙笨的鸟和蛙,特别是那陶盆里的人面含鱼的形象,它们虽明显具有巫术礼仪的图腾性质,其具体含义已不可知,但从这些形象本身所直接传达出来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却可以清晰地使人感到:这里还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仰韶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

据闻一多《说鱼》,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

但闻一多最早也只说到《诗经》《周易》。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进一步追溯到这些仰韶彩陶呢?像仰韶期彩陶屡见的多种鱼纹和含鱼人面,它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社会在发展,陶器造型和纹样也在继续变化。

和全世界各民族完全一致,占据新时器时代陶器纹饰走廊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漩涡纹、三角形、锯齿纹种种。

其实,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地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

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即是说,在后世看来似乎只是“美观”、“装饰”而并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年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即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的。

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纹样,在原始人们的感受却远不只是均衡对称的形式快感,而具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

长春市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长春市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长春市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袅娜(nuó)独处(chǔ)熨(yùn)帖蓊(wěng)蓊郁郁B . 落蕊(ruǐ)幽僻(bì)狼藉(jí)急不暇(xiá)择C . 倩(qiàn)影涸(hé)辙细腻(nì)一椽(chuán)破屋D . 点缀(zhuì)酣(hān)眠猗(qí)郁揠(yà)苗助长2. (2分)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迷迷糊糊凝碧波痕朗照B . 隐隐约约幽僻袅娜空隙C . 蓊蓊郁郁寂寞稀疏羞涩D . 没精打睬丰姿酣眠倩影3.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有事情要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推脱;有责任要他负责,他总是找理由推托。

B . 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C . 国家加大了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加大了对违法事件的惩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检测措施,不断加强舆论监督,长此以往,日趋严重的安全问题将会得到有效遏制。

D . 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4. (2分) (2016高二上·邹平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从今天(17日)起至20日,我国黄淮及其以南地区将正出现今年以来最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的过程雨量可超过100毫米。

B .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一方面要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要迈出改革创新的步伐,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高考语文中“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及解析

新高考语文中“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及解析

新高考语文中“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及解析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对于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来说,当年他选择留学的胆量,丝毫也不下于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个年代留洋充满风险。

中国与欧美等国家隔着太平洋、大西洋,坐上船从启程到抵达,途中经过无边无际的海域,需要大半年时间。

更何况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完全陌生的西洋国家,然后忍受遥遥无期的隔洋相望、鱼雁传书,这对于从来没有出过家门的传统中国父母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容闳出身于穷苦人家,十三岁时,家居澳门。

当时,澳门是来粤贸易各国商人的共同居留地,华洋杂居。

在澳门,他在马利逊学校读书,受教于美国传教士布朗。

当时他们班上只有6个学生。

后来由于家人和自己健康的考虑要提前回美国,布朗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想带几个跟他学习多年的学生回国,继续完成学业。

布朗说完,要求愿意跟他去美国的孩子站起来。

当时班上只有3个学生站起来,而容闳是其中的第一人。

容闳的母亲起初并不同意,经过容闳的劝说才勉强答应。

布朗为此特地为准备随他去美国的学生找了资助人,这些资助人不仅负担学生留洋的全部费用,还承担了他们留洋期间学生家庭两年的生活费用。

因此,容闳获得了赴美学习的机会。

容闳初到美国,进了马萨诸塞州孟松城的孟松学校。

“那时美国的生活、膳宿都非常便宜。

贫困的学生都有很好的机会找点工作做,以解决学费问题。

我记得当时的食宿费,包括燃料、灯和洗涤在内,每人每星期仅1元2角5分美金。

”容闳从孟松学校完成学业后,获得的资助就此结束。

他放弃了去苏格兰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同时又可以继续获得资助的机会,坚执地要留在美国进入耶鲁大学学习。

有教授建议他申请一份贫困生救助金,但条件是学成后必须做传教士。

容闳不愿意为此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去做传教士,并以此换取获得救助金的机会。

为此,他的大学生活很艰苦,最后是通过当地妇女协会的帮助,才获得了生活的救助。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

这位比肩李清照的近代女词人,叶嘉莹称她是词的集大成者下图这本书,是笔者今年年初在家乡老屋一个尘封的箱子里找到的。

书取出来的时候,扬起的灰尘在穿过窗子的斜照的阳光里浮动。

江苏古籍出版社《沈祖棻诗词集》书脊已经被虫蠹得有点斑驳,所幸内页完整,竖排的繁体字竟然清晰如新,泛黄的封面有斑斑尘渍,上面以宋体印着六个字:沈祖棻诗词集。

二十一年前买的这本书,在几次辗转流离中遗失了,却不料意外地在这里觅到。

我是幸运的,因为这本书一共印了5000册,早已绝版。

它在岁月里静静地尘封了十多年,终于重见天日,这令我不禁想到沈祖棻先生在武汉大学那段艰困的岁月里,潜心学问、肩负重担而隐忍不屈的坚韧精神,也想到程千帆先生在沈先生离世后,为妻子遗作的整理出版而殚精竭虑、奔波劳碌的苦心。

书香如旧,只是封面的尘渍已经擦不去,一点点斑驳的灰色,就像苏州三月沥沥的雨天,青石小巷里那斑驳的灰砖墙一样。

一、生小住江南,横塘春水蓝1909年初春,沈祖棻出生于苏州大石头巷。

她祖上原籍海盐,居苏州已有几代,祖父沈守谦精于书法,与吴昌硕、朱孝臧有来往,父亲经营米店,也有田出租,沈家虽非大富之家,但也算得上家境殷实。

沈父很注重女儿的教育,自小便请老师为沈祖棻教授英语、国语、算术、刺绣,爱好文艺又具有文学天赋的沈祖棻开始在文学的海洋里尽情地吸收着营养。

苏州人文气息浓厚,学风甚盛,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雅的古典园林令沈祖棻受到高格调的艺术薰陶,她越来越对文学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学席卷全国,热爱文学的沈祖棻也开始尝试着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她的创作以新诗和短篇小说为主。

沈祖棻出生地,苏州大石头巷其时的少女沈祖棻,既有着传统女性细腻的感情触觉,又有着新时代女性对感情的热烈释放,这些特质在她的爱情诗里表现得尤其动人。

如《泛舟行》:像一缕少妇的辽远恋情今夜的湖水是太柔腻了我们的桨放得更慢,更轻藏我们的船在荷叶底下让你停了桨,轻轻地说着只有我才听得懂的话水波会留下我们的影子十四夜的月亮是够亮的照着我的羞涩,你的放肆憧憬、甜蜜、温柔、羞涩,朦胧含蓄中又带着热烈,恋爱中的小情侣的心态刻画得如此精妙入微、温馨动人。

高二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达标提高题学能测试试题

高二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达标提高题学能测试试题

高二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达标提高题学能测试试题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吴晗的文章和诗吴晗早慧,有“神童”的美誉。

一个证明,是他六岁就写出一首《无题》——厨中无菜市上有,饮酒何必杏花村。

人人谓我读好书,吾谓耕者比我高。

文采之外,末句里表达的对农事内涵、平民本色的体认与尊重,为不少成人所不及。

他后来成为学界一流的历史学家、内战时曾与闻一多齐名的民主斗士,其来有自。

本是书生,遭遇放不下书桌的时代,为争取继续读书、写书、教书的机会,只有走出书房,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希望合力制止内乱。

内乱一日不除,就一日看不成书。

时代如此,正派、有骨气的文人实在难有更好的选择。

1946年12月4日,吴晗写信给黄裳说:“写文章是愿意的,困难的是别人不把你当作可以写文章的人,被安排做太多自己才力所不愿作的事,于是一方面疲精劳神做牛马,吃力不讨好;一方面又颇想偷闲动动笔墨,成天要接见许多生疏然而是热诚可爱的面孔,说太多自己也记不起来的话;有时还得被牵上讲台,被挤上游行队伍前排,如此如此,就永远写不出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能读自己该读的书,然而,又能怨谁,只怪自己是生在如此一个时代。

”当时是黄裳写信约稿,吴晗遇到了知音,有了写文章的机会,自然高兴。

他表示情愿写《旧史新谈》,写短文章,几百字就是一小篇。

每天写半个小时,每个月写一两万字。

他很快就写出了四篇,寄给了黄裳。

大苦闷中,有了些小快乐。

小快乐抵消不了大苦闷。

吴晗写给郑振铎的信中曾有一句:“世界整个变了,我们也已经变了。

”当时的吴晗,用不少精力参与《民主》周刊,学术渐远,政治日近,乃至置身其中,奋力其间,欲罢不能。

”1947年6月30日,吴晗写信给黄裳说:“我极喜欢你的趣味情调,二十年前我们相熟,你的现在也许就是我的过去。

那时代,我还喜欢写旧律呢。

现在都是梦了,想一想,成天是政治,说的,看的,写的,谈的,连做梦都是,就是剁烂了也分析不出一丝丝趣味,情调澈头澈尾的俗。

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 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2022年辽宁省辽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年辽宁省辽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年辽宁省辽阳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

(共9分,每小题3分)建筑审美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

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

建筑的形成、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

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严肃……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是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

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样式、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这些感受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的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

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整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

因此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个定义也是困难的。

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

鹤岗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鹤岗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卷

鹤岗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6高二上·雅安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落到实处,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是抓落实的关键,必须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努力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

B .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C . 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 . 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2. (2分)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剧组全体成员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B . 富士康“十连跳”事件警示我们:一个企业如果只是以获取利润为发展目标,而忽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需求,员工就会产生落寞、抑郁的情绪,容易走向极端。

C . 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并且在流行期他们应尽可能少去公共场所。

D . 2011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局势的动荡,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

3. (2分)(2017·河北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公厕中设置“人脸识别厕纸机”,①_________从经济的层面看,这一做法也未必可持续,未必具有可推广价值。

添置一台“人脸识别厕纸机”的投入不小,②_________它能节省多少厕纸,③_________是个大疑问,若算经济账,这做可能很不划算。

[高中语文]高二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高二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7分)1. (2分) (2017高三上·济南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②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

④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年轻人相遇相识在深圳;10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⑤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法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⑥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域附近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消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A . ①⑤⑥B . ③⑤⑥C . ②④⑥D . ①③④2. (2分)(2019·浙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B . 近年来,《战狼Ⅱ》《流浪地球》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C . 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 . 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3. (3分)(2017·清新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传记阅读:《当代李清照——沈祖棻》《程千帆评传》当代李清照——沈祖棻一提到沈祖棻,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要在她的名字前冠以当代李清照的称号。

吴宓曾盛赞沈祖棻:棻词殊佳,宓所识女中第一。

沈祖棻1909年生于苏州一个保留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

家庭的文化熏陶使她自幼就对文学显露出强烈的爱好和天赋。

1932年,这个年仅23岁的大学生,愤然执笔,以一阕《浣溪纱》,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传递得浓密婉,令中央大学文学院长汪东拍案叫绝,更令沈祖棻由此赢得沈斜阳别号——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

鼓鼙声里思悠悠。

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

有斜阳处有春愁。

1934年,沈祖棻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1937年与小她四岁的金陵大学同学程千帆在安徽屯溪结婚,那是南京被日机疯狂轰炸后他们的匆忙避难之地。

抗战期间,他俩辗在成都、乐山等地的几所大学任教。

1942年,沈祖棻在金陵大学授课时,物色了一些有造诣的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她还将四位学生的诗词结集成《风雨同声集》出版。

正是月里山河连夜缺的动荡岁月,这师生用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

沈祖棻是著名词人和评论家,然而,无论创作还是研究,她的一生都备受干扰:年轻时便遭逢战乱,飘摇动荡的岁月里,读书人的三尺书桌岂能安宁?38岁时剖腹产女,庸医将一块手术巾遗留在她腹内,此后几年备受折磨;她与程千帆夫妻情深,却聚少离多。

1956年,沈祖棻从南京来到武汉,与任中文系主任的丈夫共同执教于武汉大学,孰料时隔不久,程千帆就被打成右派。

他蒙冤和被遣送乡下劳动的近20年中,一家三代的生活多靠沈祖棻操持、负担。

除了八口曾为巧妇炊的繁琐艰难,作为右派家属,更要吞咽无尽的冷眼、歧视;夫妻俩城乡两隔,惟有书信往还,她那首读来辛酸的七律,题为《千帆沙洋来书,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难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叹,感赋》。

好容易盼得到文革结束,沈祖棻却于1977年不幸死于车祸。

那个悲伤欲绝的苦夏,程千帆挥泪、挥汗整理亡妻遗稿。

这是一对患难夫妻与文字知音最后的对话,也是他对沈祖棻最体贴、周全的纪念吧。

词在而人亡,让她的作品存世并传扬,成为程千帆最大的心愿。

他整理、出版了她的大量遗作,包括她最负盛名、滋养了无数读者的古诗词鉴赏文字《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

沈祖棻填词的方向不是吟风弄月或仅诉一己悲欢,而是侧重于寄托国家兴亡之感,所谓乱世死生何足道,汉家兴废总难忘。

如果说,李清照早年还有众多词作,记录了优裕日子里的闲情雅趣,沈祖棻则是从年轻起就不得不直面悲惨了:日寇肆虐,苍生蒙难,将士喋血……那些人间愁苦或壮怀激烈,不能不涌入她的笔端。

从1932年到1949年,她填词500多首,其中400多首创作于抗战时,好些词让人读来愁入肝肠或热泪盈眶。

1944年8月的衡阳之战,守城战士喊着来生见的豪言,与日寇殊死拼搏。

沈祖棻闻讯,写下悲歌慷慨的《一萼红》,被词坛称为千古一叹。

抗战结束后的时局凋敝,民生多艰,沈祖棻在词里也多有反映并痛加针砭。

最为难得的是,无论写乱世儿女的流亡之痛、相思之苦,还是伤心无限斜阳,有限江山,她都绝无标语口号式的直露浅白,或辞胜于情的矫揉造作。

那些急管繁弦,被调度得细密婉丽,既情动于衷,又有深湛的学养支撑,发声吐字遂珠圆玉润、余韵悠长。

沈祖棻1976年6月的日记写道:与早早(外孙女)折夹竹桃二小枝,野花草三茎,松枝二小枝,插瓶。

灯光下美好有致。

不要忘了,那正是文革末期,大地还笼罩着瘴气,她也行至晚年,又饱经摧折,而情致依然细腻婉约。

读来不由得心生感叹:虽然沈祖棻绝无寻常闺阁诗人的小女儿口吻,但那几茎野草、闲花、树枝多么能透露信息,对女诗人来说,最理想、最相宜的场景,真应该是携一卷诗书,寻芳归来,再从容把玩案上清供。

人人都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这言之凿凿的公理,不知是由多少代诗人的悲剧性人生堆砌和淬炼而成。

假如李清照、沈祖棻们有幸一直安享太平安闲岁月,比如,早上慵懒醒来,闲看帘外绿肥红瘦;或行舟至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那么,诗词写得清浅、纤柔些又何妨呢?所谓的诗家之幸,不要也罢。

相关链接沈祖棻,字子苾,笔名绛燕、苏珂。

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著名教授。

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

有当代李清照美誉。

与夫——著名文学教授程千帆合称程沈,曾被师友赞为昔时赵李今程沈。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沈祖棻没有李清照早年那种优裕时光,她的词作不在吟咏风月,而多表达国家兴亡之感,关心国政,针砭时弊。

B.沈祖棻一生饱经坎坷,尤其是1956年丈夫被打成右派后,夫妻二人经历了近20年的分离,期间,她饱尝生活的艰辛和无尽的深重的折磨。

C.23岁时,沈祖棻以一阕《浣溪沙》一鸣惊人,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汪东对词作浓密婉的忧患之情拍案叫绝,并由此送她别号沈斜阳。

D.国家不幸诗家幸,假如沈祖棻一生安享太平安闲的岁月,那么,这种缺少悲剧经历淬炼的人生一定只会孕育出清浅、纤柔之作。

E.沈祖棻晚年那篇有关插瓶的日记,不但情致细腻婉约,诗人气质展露无遗,更重要的是其中隐隐寄托了她心中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2)作为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沈祖棻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6分)(3)沈祖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4)沈祖棻有当代李清照的美誉,你认为沈、李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1)AE(答A给2分,答E给3分,答B给1分)B项无尽的深重的折磨于文无据;C项并由此送她别号不正确;D项说法绝对化。

(2)九一八事变后,她以一阕《浣溪沙》,表达了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

抗战期间,她成立正声诗社,用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

抗战期间,面对日寇肆虐、苍生蒙难、将士喋血,她以大量诗饲表达人间愁苦或壮怀激烈,针对衡阳之战,她创作了悲歌慷慨的词坛称为千古一叹的《-萼红》。

抗战胜利后,她针砭时事,反映时局凋敝,感叹民生多艰。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3)沈祖棻有担当,有爱国责任感。

国难之时,并未置身世外,她与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用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

沈祖棻坚毅不挠。

她年轻时便遭逢战乱,岁月飘摇动荡。

人生晚景的后20年中,与丈夫生离两地,她操持、负担一家三代的生活,还承受了无尽的冷眼、歧视。

沈祖棻富有情趣。

虽行至晚年,又饱经摧折,但日记中所表达的情致依然细腻婉约,格调高雅,情趣盎然。

(每点2分)。

(4)沈李二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二人的人生经历和诗词创作均有相似之处。

两人同出书香门第,早年即接受浓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

沈祖棻出生于有着浓厚文化的地主家庭,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家庭文化氛围都对她们二人的成长产生了影响。

(2分)两人与丈夫有志趣相投、尽情酬唱的佳话。

李清照与丈夫志同道合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沈祖菜与程千帆共同执教,研究诗词文学,并且她们都与丈夫有过诗词酬唱。

(2分)两人都曾在战乱中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作品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用她的诗作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沈祖棻也同样经历了日寇侵袭山河破碎的苦难,她的诗作也寄托了国家兴亡之感。

(2贫)两人都有非凡的诗词才华。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词作,为后人称道;沈祖棻也有大量词作存世,并因诗词理论著作富有盛名。

(2分)(每点2分,共8分)程千帆评传莫砺锋1913年9月21日,程先生生于长沙清福巷本宅。

当时的程家清贫,但富有文学传统。

一家数代皆有诗人,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

程先生在十多岁时曾在其伯父君硕先生所办的私塾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

君硕先生不用《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俗学作教材,而是要求学生直接读经典著作如《礼记》、《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资治通鉴》。

他在讲授时则文辞义理并重,而且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文章以及日记与学习心得,并练习书法。

而对于日后将成为专治古代文史的专家来说,这种艰苦、繁重而且乏味的学习却是非常有益甚至是必须的。

如果说程先生在有恒斋中的学习仅仅是打好基础的话,那么他进入金陵大学后就真正跃入学术的海洋了。

在金大的四年中,他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

程先生真正做到了益多师、博采众长,在经学、史学、目录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他在晚年还深情地回忆说:诸位老师各有专长,已使我耳濡目染,枵腹日充;而因求知心切,又曾向不在金大任教,或虽任教而不曾讲授某项课程的先生们请教。

才气横溢的程先生赢得了正在金陵大学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的著名才女沈祖棻的青睐,堪称天作之合的这对夫妇,在以后的四十年中不但在诗词写作中有琴瑟唱和之乐,而且在学术上互收切磋之益。

他与沈祖棻把自己的十多篇论文结成集子出版,取名为《古典诗歌论丛》。

她在此书后记中指出:当初我们之所以写这一类的文章,并用这样一些方式来研究古代作家与作品,在这些论文中,他尝试着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并且企图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是因为在过去的古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感到,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那就是,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

应该说,这种方法是贯穿他一生学术工作的精髓,是他对古代文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程先生认为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他所作的研究都带有实证的性质,从来不发凿空高论。

例如写于1944年的《韩诗〈李花赠张十一署〉篇发微》,对韩诗中向称难解的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唯见李二句从光学的角度进行了探索,从而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

正因为怀着解决难题的明确目的,程先生的研究成果就不是凭着一时灵感的妙手偶得,而是深思熟虑、厚积薄发的坚实结论。

程先生对陈寅恪注意到附丽于科举的行卷风习与唐人小说的关系而未及深入的问题深入研究。

时隔三十余年后,写成了专著《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对这个问题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对一个问题思考、研究长达30年,孜孜不倦,沉研深思,终于求得比较圆满的解决,并且只写成一本言简意赅的小册子。

而正因为程先生的学术研究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因而他以一篇篇的论文,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把学术推向前进。

他认为从事古代文史的研究,一定要有通识。

他还主张研究者应注意各种文体及其关系,而不宜局限于某一种样式,认为古代文学批评和古代文学这两类研究之间不应存在鸿沟,不应视之为两个各不相关的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