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正常信用期限分期付款购进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及税会差异分析
【税会实务】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问:最近我公司以月供方式购进了一台小汽车,总价合计160000元,首期付30000元,以后每个月付3000元,请问:我该怎样入账?怎样计提折旧?另外,前两天我公司购进了一台二手电脑3650元,我该怎样入账?还需要计提折旧吗?
答:企业以月供方式(即分期付款)购买小汽车等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应按照总价款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照首期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照余款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以后每个月支付时,按照支付金额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应根据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按照确定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企业购买的二手电脑等,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关,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应作为固定资产;如不是生产、经营的主要设备,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记账实操-分期付款购买资产超过信用期时的账务处理
记账实操-分期付款购买资产超过信用期时的账务处理
No.1
初始计量
分期购买固定资产,已经超出公司正常的信用期间时,实质上是具有融资性质的业务,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现值入账)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
贷:银行存款(立即支付的价款)
长期应付款(应付未付的价款)
No.2
后续计量
支付每期贷款金额时,冲减长期应付款,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后续还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一个分摊进行资本化或者费用化处理,会计分录如下:借:在建工程(资本化)
财务费用(费用化)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备注:
(1)超出正常信用期间是指合同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
通常在三年以上,此时应当以折现值入账作为固定资产的原值;
(2)实际利率法基本公式为:期末本金=期初本金+本期应付利息-本期偿还本金;
(3)每期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为:长期应付款期末本金×实际利率。
分期付款会计核算
分期付款会计核算分期付款会计核算一、分期付款业务所得税核算(一)固定资产暂时性差异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而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外购的固定资产,应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等为计税基矗由此可见,分期付款方式下购买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固定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如果某事项不属于企业合并,且该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该项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计税基础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因为如果确认暂时性差异的影响,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由于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对应科目只能是资产类科目。
即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这样就调整了资产的账面价值,违背了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同时又会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新的暂时性差异,陷入不断循环当中。
所以分期付款方式下,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长期应付款暂时性差异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一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规定,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等于长期应付款账面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账面余额。
按照所得税准则,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金额。
因为长期应付款的确认与偿还不会影响到损益,也不会影响到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金额为零,所以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三)未确认融资费用暂时性差异分析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记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税会实务】分期付款购买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及协调
【税会实务】分期付款购买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及协调企业购买固定资产通常在正常信用条件期限内付款,但也存在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事项,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3年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该类购货合同实质上具有融资租赁性质,购入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而应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
购入固定资产时,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购买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延期付款债务特定风险的利率。
该折现率是实质上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
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符合《借款费用准则》中规定的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其余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以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历史成本计价。
”由此可见,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不按现值计价,不对支付价款折现。
由于上述缘故,会导致超过正常信用条件期限付款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成本小于计税基础。
[例]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大型机器设备,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9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53万元。
合同约定,甲公司于2007~2011年的5年内,每年的12月31日支付210.6万元。
2007年1月1日,甲公司收到该设备并投入安装,发生保险费、装卸费等7000元;2007年12月31日,该设备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共发生安装费5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假定甲公司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决定采用10%作为折现率,不考虑其他因素。
固定资产的税会差异
固定资产的税会差异宜昌市国税局所得税科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得税核算中的一个重点,本章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3、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4、固定资产的期末处置5、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处理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1、固定资产的定义会计上的定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
增值税上的定义: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
(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1条)所得税法上的定义: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所得税法税法实施条例57条)从三者的定义中可以发现,税收与会计之间关于固定资产确认的差异正在逐渐减小,原来那个2000元的标准现在作废,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对使用寿命的确认不同,会计以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为标准,税法以超过12个月为标准。
为什么有些企业购买了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也不纳入固定资产核算?2、固定资产的特征:(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经营管理而持有。
将其于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分开,强调持有的目的性。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分开,固定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
(3)、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
将它于无形资产分开3、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1)、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2)、成本能够可靠计量4、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在这有个关键词:“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也就是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以前发生的同固定资产有关的支出全部都是其成本。
这同税法的规定不一致:税法规定的是“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M公司2013年2月开始建造一幢办公楼,工程于2014年8月7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0月1日验收合格,12月1日正式入驻启用,工程竣工决算于2015年2月1日完成,办公楼的建造成本为3000万元。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差异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差异为了更快的与国际会计接轨,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我国于2001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颁布了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准则不断的修订。
同时,我国于2007 年3 月16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同日胡锦涛主席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 号,自2008 年1月1日起施行。
新的会计准则和新的税法都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在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上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会计核算的目的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反应,,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而税法则是以课税为目的,要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
同时它也发挥一些调节经济、促进公平竞争的作用,还要为方便征收管理考虑。
这就不得不产生差异,下文我们就简单的探讨一下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具体的差异以及为了企业的经利益我们该如何合理的减少我们的纳税成本。
一、差异原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产生了差异,对于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我们有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目标不同会计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也就是说,会计核算的目标在于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税务部门只是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一小部分。
而税法则是以课税为目的,要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
同时它也发挥一些调节经济、促进公平竞争的作用,还要为方便征收管理考虑。
(二)原则不同。
目的不同导致了二者遵循的原则有很大差异。
1、会计核算原则与所得税税前扣除的5条确认原则相比,虽然都规定了配比原则和相关原则,但其所指的内容却不尽相同。
固定资产原值和计税基础差异及纳税调整【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固定资产原值和计税基础差异及纳税调整【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一、外购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对比外购固定资产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见下表:会计准则规定税法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八条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一)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外购固定资产差异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外购固定资产的原值与计税基础是不存在差异的,但是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则存在差异。
(一)外购固定资产票据的问题税务上对于外购货物发生的支出必须强调要有合法的发票或票据,否则即便是实际支出了也不能作为计税基础。
而会计上则没有强调发票的问题。
(二)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问题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固定资产采购款时,会计上会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先确认并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然后在付款期内分摊计入“财务费用”。
而税务上则不需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划出一部分,仍然是按照合同约定价款及发票金额确认计税基础。
二者在原值与计税基础方面有明显的差异,直接导致后期折旧计算与税前扣除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二、案例实务及所得税申报表填报【案例】甲公司2014年12月向乙公司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了一台机器用于生产,乙公司负责包安装、调试,调试合格后于12月31日移交给甲公司投入使用。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 的会计处理
汾 西矿 业 集 团公 司水 泥 厂 降 波 【 摘 要 】由于会计准则和 所得税 法的 目 标取向不 同, 分期付 款购买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规 定之 间必然产生差异。文章以具
体 案例 就 分 期 付 款 购 买 固定 资 产 的会 计 处理 进 行 分 析 。
超过正 常信 用条件 延期支 付 , 如分 期付款 方式 购买 固定资 产 , 实 质上具 有融 资性质 的 ,固定 资产 的成 本 以购 买价 款 的现值 为基 础确定 。实际 支付的价款 与购买价 款的现值之 间的差额 , 除按照 《 企业会 计准 则第 1 7号—— 借款 费用》 予资本 化 的以外 , 应 其余 部 分应 当在信 用期 间内计入 当期 损益。 具体 来讲 , 固定资产 购买价 款的现值 , 当按 照各期 支付 的 应 价 款选择恰 当 的折现率进 行折现 后的金 额加 以确 定。各 期实 际 支 付的价款 之和 与其现值 之 间的差额 ,在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态 之 前符 合《 业会 计准 则 第 1 号—— 借款 费 用》 企 7 中规定 的资本 化 条件的 , 当通过 在建工程 计入 固定资产 威本 , 余部分 应 当 应 其 在信 用期 间内采用实 际利率 法进行 摊销 , 认 为财务 费用 , 确 计入
【 关键词 】分期付款方式; 购 买固定资产 ; 会计处理
企业购买 固定资产通 常在正 常信 用条件期限内付款 , 也会 但 发生超过正常信 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 ,且在合 同中规 定的付 款期限比较长 , 过了正常信用条件 , 超 如采用分期付款 方式 购 买固定资产。由于会 计准则和所得税 法的 目 标取 向不同 , 期付 分 款 购买固定资产的会计 处理和所 得税规定 之间必然 产生 了差异 。 为此 , 企业不仅要正确进行会计处理 , 还要按 照新企 业所得税法 的
分期付款取得固定资产的财税差异分析
乐税智库文档财税文集策划 乐税网分期付款取得固定资产的财税差异分析【标 签】分期付款,固定资产,财税差异分析【业务主题】企业所得税【来 源】新会计准则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税会差异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外购固定资产的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是一致的。
但对于"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税法对于固定资产的计税成本的确定并无特殊规定,因此,会计确认的入账成本大于税法确认的计税基础,导致每期计提的折旧不一致,每期需要做纳税调减;并且对于会计每期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也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例:2008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特大型设备。
合同中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
该设备价款总计900万元,在2008年至2017年的10年内,每年支付90万元,每年的付款日期为12月31日。
2008年1月1日,设备运抵并开始安装,发生运杂费和相关税费合计30086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2009年12月31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97670.6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假设折现率为10%): 1、购买价款的现值为:900000×(P/A,10%,10)=5530140(元) 借:在建工程 5530140 未确认融资费用 3469860 贷:长期应付款 9000000 2、支付运杂费和相关税费 借:在建工程 300860 贷:银行存款 300860 3、2008年12月31日,根据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应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为553014元,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探讨
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探讨随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有些业务的会计处理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收入准则”)中,对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业务核算就有如下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但该类业务涉及增值税时,收入准则并未对其账务处理作出规定,仅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以下简称“指南”)中对“长期应收款”科目予以讲解时提出:“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此处的“相应”该如何理解,实务中又该如何操作没有进行具体阐述。
与此同时作为购买方的债务人,随之也就会产生“长期应付款”债务。
正如指南中对“长期应付款”科目予以讲解时所述:“长期应付款,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款项等”,而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付款购买的资产,就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应支付的价款总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
在这一科目的介绍中,甚至连上述“相应”两字提也未提。
作为企业会计准则的讲解,不可能细致到对所有业务的所有可能性的处理,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是:实务中发生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业务时,购销双方进行账务处理没有依据。
一、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现状对上述增值税的处理,下面通过实际举例分别予以具体分析。
[例]20×5年1月1日,乙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向甲公司购入一套大型设备(为方便起见,假定不需安装),合同约定的购入价格为2000万元(含增值税),分5年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支付。
在现购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购买价为1600万元(含增值税)。
4.2014会计押题,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应该按照折现值入账(请动笔跟着算一下,不难)
【固定资产入账】第一,外购第二,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
第三,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三年以上)时,应当以折现值入账。
【例1】比如我想买一台生产设备A方案,一次性支付300万B方案,分三年支付,每年支付100万问,哪种方案更划算?第一,很明显,B方案是更划算的方案,对我是更有利的,即对于我来说,B方案让我付出的代价更小了。
第二,而进一步思考,同样都支付了300万,为什么B方案会更划算呢?对于A方案,生产设备的入账价值,就是300万而对于B方案,生产设备的入账价值,肯定是小于300万的,那么对于此时此刻真正的负担是多少呢?即折现到今天,考虑的是,站在今天来看,未来三年,每年支付100万,相当于在今天支出多少钱?我们假设利率是10%,我们假设三年的年金现值系数(P/A,10%,3)=2.7那么B方案,相当于此时此刻支付2.7X100万=270万(账面价值,就是此时此刻为了得到资产而付出的代价),因此,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就是270万另外,未来一共要支付300万,确认长期应付款300万,第三,两者之前的差额30万(300-270),实际上就是利息(相当于本金是270,未来要一共要偿还本利和300,本金和本利和之间的差额30,就是利息),确认未确认融资费用(只是名字奇怪一点,实质就是利息)B方案会计分录:②借:固定资产270(折现值入账)③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30万①贷:长期应付款300【例2,计算题】甲公司于2008年初购入一台生产用设备,总价款为1000万元,分三次付款,2008年末支付400万元,2009年末支付300万元,2010年末支付300万元。
税法规定,增值税在约定的付款时间按约定的付款额计算缴纳。
假定资本市场利率为10%,无其他相关税费。
解析:①首先计算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折现)该设备的入账成本=400÷(1+10%)+300÷(1+10%)2+300÷(1+10%)3=836.96(万元);②2008年初购入该设备时:②借:固定资产836.96③未确认融资费用163.04①贷:长期应付款1000。
购买固定资产价款超过正常信用延期支付
购买固定资产价款超过正常信⽤延期⽀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借:固定资产/在建⼯程 未确认融资费⽤(差额) 贷:长期应付款在以后期间,实付款和现值差额,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固定资产成本;其他计⼊财务费⽤。
【例题】当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条件延期⽀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则该资产成本确定的基础应是( )。
A.实际⽀付的价款B.该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流量现值C.购买价款加上相关税费D.购买价款的现值【答案】D【解析】如果购⼊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条件延期⽀付价款(如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则应按所购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科⽬或“在建⼯程”科⽬。
⼀、实际利率法的概念与要求某些⾦就理论⽽⾔,实际利率法是与直线法相对应的⼀种利息计算⽅法,其产⽣的原因主要是在⼀定的经济环境下,就理论⽽⾔,实际利率法是与直线法相对应的⼀种利息计算⽅法,其产⽣的原因主要是在⼀定的经济环境下,某些⾦不同所导致的利息调整额的摊销。
根融资产或⾦融负债的实际发⾏价格与其本⾝的账⾯价格(名义价格、票⾯价格)融资产或⾦融负债的实际发⾏价格与其本⾝的账⾯价格(名义价格、票⾯价格)不同所导致的利息调整额的摊销。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融⼯具确认和计量》第⼗四条的规定,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融资产或⾦融负债(含⼀组⾦融资产或⾦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或利息费⽤的⽅法。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运⽤实际利率法的根本⽬的,是为了⽐直线法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融资产或⾦融负债在各会计期末的摊余成本以及各会计期间的实际利息收⼊或利息费⽤,以提⾼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实际利率法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实际利率,只有明确了实际利率,才能据以计算⾦融资产或⾦融负债在各期的实际利息收⼊或利息费⽤,进⽽再与当期的应计利息⽐较确定当期利息调整额的摊销额,最后确定⾦融资产或⾦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会计干货之超过正常信用期限分期付款购进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及税会差异分析
会计实务-超过正常信用期限分期付款购进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及税会差异分析固定资产准则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一般理解,所谓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付款,是指付款期限在一年以上。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固定资产入账时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间内按照实际利率计算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
在实务中,对于分期付款可能存在两种情况:1、知道购买价款的现值,即知道现款购买的价格,但是不知道实际利率;2、不知道购买价款的现值,但是知道销售方的融资利率。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其账务处理及税会差异分析:一、知道固定资产现值的情况【案例1】甲公司想购置一台电子检测设备,但是资金不足,乙公司愿意通过分期付款销售给甲公司希望的设备。
双方约定:乙公司设备不含税价1000万元,价税合计1170万元;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前支付170万元,2017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元,2018年12月31日支付300万元,2019年12月31日支付300万元;乙方在收到首笔货款后开具全部增值税专用发票。
假定该设备市场现款销售价格为936万元(含税价)。
假定甲乙双方已经于2016年12月31日办妥相关手续,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毕可以使用(无另外安装费)。
假定该设备税务折旧最低年限5年,会计折旧年限也是5年并采用平均年限法(预计净残值为0)。
1、会计处理:分析:该案例中,知道实际支付价款和购买价款现值,但是不知道实际利率。
未确认融资费用=1170/1.17-936/1.17=200万元因此,2016年12月31日购进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借:固定资产800万元(936/1.17)未确认融资费用200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万元贷:长期应付款-乙公司1000万元银行存款170万元在信用期间,需要按照实际利率计算应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可以借助Excel进行计算。
【税会实务】分期付款购进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与协调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税会实务】分期付款购进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与协调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用、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对于特定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还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如核电站废料的处置等。
企业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与所购固定资产相关的增值税款,应当冲减固定资产的成本。
对成本的计量时又要求按取得固定资产的不同方式所发生的实际成本计量。
具体外购固定资产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工: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会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通常用在建工程科目进行费用成本归集,最终结转到固定资产科目上。
3.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成本。
4.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3年以上,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以延期支付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货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作者:降波来源:《会计之友》2010年第21期【摘要】由于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目标取向不同,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规定之间必然产生差异。
文章以具体案例就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分期付款方式; 购买固定资产; 会计处理企业购买固定资产通常在正常信用条件期限内付款,但也会发生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
由于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目标取向不同,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规定之间必然产生了差异。
为此,企业不仅要正确进行会计处理,还要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以准确计算缴纳所得税。
本文以具体案例对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深入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对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会计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三章第八条规定,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如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其余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具体来讲,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之和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中规定的资本化条件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其余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的税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
会计实务:分期付款购进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与协调
分期付款购进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与协调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用、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对于特定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还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如核电站废料的处置等。
企业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与所购固定资产相关的增值税款,应当冲减固定资产的成本。
对成本的计量时又要求按取得固定资产的不同方式所发生的实际成本计量。
具体外购固定资产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工: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通常用在建工程科目进行费用成本归集,最终结转到固定资产科目上。
3.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成本。
4.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3年以上,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以延期支付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货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例]甲公司2010年1月1日从乙公司购入一套中央空调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该设备已收到。
购货合同约定,空调设备的总价款为500万元,分3年支付,2010年12月31日支付250万元,2011年12月31日支付150万元,2012年12月31日支付100万元。
假设甲公司每年会计利润均为100万元,所得税率25%,3年期银行借款年利率为6%。
该设备预计使用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无其他调整项目。
甲公司从乙公司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具有融资性质。
假设税法允许的折旧年限最低为5年。
一、法规依据1.会计准则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最终定稿]
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最终定稿]第一篇: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一、固定资产的界定与确认《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是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
在税务处理上,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纳税年度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1.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第一,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不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分期付款取得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浅析
分期付款取得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浅析作者:丁海平,冯洪涛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6期摘要:本文对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进行分析,对新会计准则规定不明确的地方提出了笔者自己的看法,并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两种摊销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比较。
关键词:分期付款;未确认融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其账务处理为:购买固定资产时,按分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借记“固定资产”或者“在建工程”,按分期付款额之和贷记“长期应付款”,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
笔者认为,在计算分期付款额的现值时,应当采用恰当的折现率,宜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上是因为晚付款而需要承担的利息,但是因为在取得固定资产时还没有实际发生,因此暂时计入此过渡性账户,等到实际确认时,再转入“财务费用”,所以未确认融资费用应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下面以具体的实例进行说明。
例:红光企业2008年1月1日购进一台不需安装的大型设备,价款总计2000万,款项分四年付清,每年12月31日付款500万,假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10%,为了简化核算,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费用;摊销现在我们可以理解成购入一台价值是1584?郾94万元的固定资产,由于延期付款而将要产生利息415?郾06万元。
所以,在未来四年的每年年末,都要做出还款和确认利息费用(或者说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分录。
(2)分期付款时,每年末付款的分录如下:为了准确起见,我们可以倒挤出最后一年的财务费用,为:其他年末按各自的金额做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经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对分期付款额500万的理解是不同的。
第一种直接计算法下,是将第一年的500万还款额全部看做还的是本金,不包括利息,将产生的利息累计到下一期的本金中进行归还。
按揭购入固定资产相关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按揭购入固定资产相关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一、企业按揭购入固定资产的一般会计处理企业按揭贷款是一种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用于向供货商购置所需固定资产并分期归还本息的贷款方式。
按揭购入固定资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购入固定资产后,一般不需连续发生大的支出即可投入使用,如按揭购入汽车或带装修的办公用房;另一类是购入固定资产后不能立刻投入使用,如按揭购入不带装修的办公用房,需按办公要求装修后方可使用。
企业按揭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一)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借款费用应当停止资本化。
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依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详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断:l.固定资产的实体建筑(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已经完成;2.所购建的固定资产与设计要求或合同要求相符或者基本相符,即使有个别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的地方,也不影响正常使用;3.连续发生在所购建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几乎不再发生。
据此可得出以下结论:1.按揭购入后即可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分期支付的按揭利息在投入使用前应计入当期损益,不予资本化;按揭购入后不能立刻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分期支付的按揭利息在投入使用前应予资本化,投入使用后则应计入当期损益。
2.对于按揭购入后即可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不考虑按揭利息时购买该项固定资产应支付给销售方的全部价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
超过正常信用期限分期付款购进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及税
会差异分析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一般理解,所谓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付款,是指付款期限在一年以上。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固定资产入账时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间内按照实际利率计算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
在实务中,对于分期付款可能存在两种情况:1、知道购买价款的现值,即知道现款购买的价格,但是不知道实际利率;2、不知道购买价款的现值,但是知道销售方的融资利率。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其账务处理及税会差异分析:
一、知道固定资产现值的情况
【案例1】甲公司想购置一台电子检测设备,但是资金不足,乙公司愿意通过分期付款销售给甲公司希望的设备。
双方约定:乙公司设备不含税价1000万元,价税合计1170万元;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前支付170万元,2017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元,2018年12月31日支付300万元,2019年12月31日支付300万元;乙方在收到首笔货款后开具全部增值税专用发票。
假定该设备市场现款销售价格为936万元(含税价)。
假定甲乙双方已经于2016年12月31日办妥相关手续,设备已经安装调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