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的几个方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学地修改教学设计

试教的过程中,直觉会告诉我们,某个教学环节,出了问题。教学推进到这个地方的,感觉不顺畅、不自然。这个时候,你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究竟出了什么问题,需要如何去解决它。教学设计能力的生长点,往往就在这里。

在试教的过程中,往往是这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在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陆续使用过如下一些方法。

调换。有的教学设计,环节是好的,只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或者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一般来说,教学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如果教学设计中,没有照顾这一原则,将比较困难的教学内容放在前面,就会让学生的思维短路。这个时候,就需要将某个教学环节的位置调换一下。将合适的教学环节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教学过程才会自然流畅。

删除。有的教学环节,是你冥思苦想出来的,甚至自认为是原创,就如同自己辛辛苦苦生出来的孩子一般。我们对于这些设计,往往个特别珍爱。别的环节,可以删可以减,就是这一个不行。可是,事实是无情的,当你在接二连三的尝试中,发现,学生并不感兴趣,或者它就是活生生多出来的一样东西,你就应该痛下决心,将其删除掉。

调整。大部分的教学设计,只要是你经历了苦痛挣扎和独立思考琢磨出来的,应该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只不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小偏差,你舍不得抛弃它。这就如同,一件心爱的

一副,上面出现了一个小洞,你需要巧妙地进行修补。这一种策略,使用的几率比较大。一般来说,调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方式。

拔高。有的环节,学生的参与面特别广,课堂闹闹,学生却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这说明,我们的设计,太浅,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上打转,意义不大。我们需要适度拔高,或拓展知识的宽度,或增加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能静下心来思考,用力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教学设计中,如果你能在别人想到的基础上,微微有所拔高,会令人眼前一亮。例如,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相当重要。有些问题,必须要问,但学生反应不强烈。这就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换一种表达的方式,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解决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同维修一部出了问题的汽车。首要的问题,是认真检修,找出故障,让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整。当然,不排除这样的情况,这部车已经“千疮百孔”,失去了检修的意义,你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丢掉曾经的一切,另起炉灶。上好公开课,有时候需要你大刀阔斧的勇气。

把握好教学基调

在课堂教学中,基调即是教学风格、主要感情,也指层次、节奏和韵律等。

教师在解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广泛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等资料,对文本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有较为准确的理解,进而确立出它的情感底色。

什么样的文本,就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加以呈现。这就如同,在什么样的场合,需要什么样的装饰和布置,穿什么样的衣服一样。合适的,才会和谐,才会匹配。我们在学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时候,一定要把它放在文本情感的大环境下,看看是否恰如其分。

有人说,语文老师要温文尔雅,风趣幽默;有人说,语文老师要眉飞色舞,激情澎湃。到底要呈现什么样的状态,要考虑个人的风格特点,还要考录教学的内容。《十里长街送总理》是忧伤的,是留恋的,幽默会破坏课堂氛围;《新型玻璃》是说明文,情感过足,会让人长鸡皮疙瘩。东施效颦,倒行逆施的做法,要不得。

一堂课,不管你怎么设计,几个基本的环节,还是应该有的。在几个环节中,有一个必须是精心打磨、重点呈现的,感情的制高点,往往就在这里。怎么通过教师的引导,一点一点把学生带到情感的制高点上来,实现师生的“高峰体验”,是需要我们考虑的。即使你是一个“性情中人”,饱满的情感会情不自禁地流泻出来,也应该适度收敛,否则,该暗淡的地方不够暗淡,该明亮的地方不够明亮,缺乏层次感;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就没有了节奏和韵律的变化之美。

一堂好的公开课,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艺术之美,美在变化。公开课设计技巧(十三):关于课堂练笔的三句话

近些年,课堂练笔,成了炙手可热的教学环节。特别是在一些教学比赛中,几乎达到了“无课不练”的境地。这是大家对语文教学规律的重新认识和发掘,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感悟体验之风盛行。课堂上书声琅琅,小手林立。一个个能说会道的孩子,一到动笔,原形毕露:要么老虎吃天——无处下爪;要么思维混乱,漏洞百出。我们的语文课堂,培养了一大批眼高手低,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君子”。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不要指望一个学期8次习作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学习任务分解,将写作活动常态化,读写结合就成为语文教学中,卓有成效的一种做法。

对于课堂上的小练笔,我是持赞成态度的。写作能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多给学生创造勤于动笔、乐于分享的机会。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就应该从小处做起,用一些针对性强的小练笔,扎扎实实练好学生的基本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但是,在众多的教学设计中,练笔设计环节,高低优劣,往往显而易见。对于课堂笑练笔,我将自己的感受,用三句话进行概括。

第一句话:练了,比没有练强。不管怎样,口语表达,是没有书面表达严谨、规范的。课堂上,不让学生动笔,热热闹闹的一堂课过后,学生的收获是非常有限的。甚至过一阶段,学生会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遗忘得一干二净。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就有了对原材料加工、提炼、总结的过程,再加上动笔书写,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了。人们常说,眼过千边,不如手过一遍;相同地,嘴说十句,不如手写一句。

第二句话:练形式,比练内容强。

第三句话,练整体,比练局部强。我们要牢固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文本的整体价值,一定会大于局部价值。对整体结构的仿写,价值往往大于对局部价的模仿。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和构建。

含金量高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读得有味,说得有理,还要写得精彩。如何选择写点,选择什么样的写作话题,将直接决定课堂练笔的成败。需要注意的是,练笔,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设计练笔,究竟谁为了什么?教者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才能提高练笔的针对性。

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