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技术绪论 教案

合集下载

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务科制《农业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植物遗传、变异和植物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农业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植物遗传与育种的一般知识。

3. 了解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的设备,掌握实验室的一般操作技术。

4.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点和培养过程,掌握常用微生物的实用技术。

5.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培养过程,掌握经济植物组织培养的实用技术。

6.了解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能力培养目标1. 能进行植物育种的一般操作。

2. 能使用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设备。

3. 能熟练进行生物技术实验室的一般操作。

4. 能熟练掌握当地1~2种微生物的生产工艺。

5.能熟练掌握当地2~3种经济植物脱毒、优良种苗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

6.初步具有获取、处理和应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新技术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 具有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定义。

2.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方面。

3.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1.农业生物技术概念。

2.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1、农业生物技术内涵。

●教学内容§1.1 农业生物技术的内涵§1.2 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史§1.3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1.4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植物遗传育种技术●教学目标1、理解植物遗传的基本知识;2、掌握植物品种的概念和育种目标;3、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利用;4、掌握引种的理论基础及进行引种分析;5、掌握选择的基本方法、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及性状鉴定技术;6、掌握杂交育种技术;7、掌握杂种优势、配合力、自交系、雄性不育系及自交不亲和系的概念;8、掌握良种繁育的概念、理解品种退化的原因、了解品种审定的程序及掌握良种繁育的程序。

生物技术与农业教案

生物技术与农业教案

一、生物技术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生物技术的定义: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进行生产、研究或技术创新的方法和手段。

2. 生物技术的分类: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等。

3.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改良作物、病虫害防治、繁殖技术等。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生物技术的定义、分类和农业中的应用。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二、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1. 基因工程的概念: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实现特定性状的改变。

2. 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重组、基因转移、基因编辑等。

3.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转基因作物、抗病虫害作物品种、提高产量等。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转基因作物的图片和介绍,引发学生对基因工程在农业中应用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和农业中的应用。

3. 实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具体的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三、细胞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工程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细胞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1. 细胞工程的概念: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生物体的繁殖、改良或生产。

2. 细胞工程的原理: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组织培养、胚胎培养等。

3. 细胞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繁殖技术、突变体的筛选和利用、植物育种等。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图片和介绍,引发学生对细胞工程在农业中应用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细胞工程的概念、原理和农业中的应用。

3. 实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具体的细胞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四、酶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酶工程的概念和原理。

生物技术与农业教案

生物技术与农业教案

一、生物技术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a. 生物技术的定义与分类b.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c.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b.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

4.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阐述生物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 分析:列举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

4) 总结:强调生物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步骤和应用。

理解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及其争议。

2. 教学内容:a.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b. 基因工程技术步骤c.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d. 转基因技术的争议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步骤。

b. 案例分析法:分析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

c. 讨论法:探讨转基因技术的争议。

4.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 讲解:阐述基因工程技术步骤。

3) 分析:列举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

4) 讨论:探讨转基因技术的争议。

三、细胞工程与组织培养1.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技术方法和应用。

理解组织培养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内容:a. 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b. 细胞工程技术方法c. 组织培养在农业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

b. 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培养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

4.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阐述细胞工程技术方法。

3) 分析:列举组织培养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

4) 总结:强调组织培养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酶工程与生物酶制剂1. 教学目标:了解酶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电子教案模板

农业生物技术电子教案模板

第3章农业微生物技术第一节农业微生物概述一、授课章节第一节农业微生物概述。

二、学时安排2学时。

三、教学目标1.掌握微生物定义、特征、分类、命名法则。

2.掌握微生物大小形态。

3.掌握微生物的结构。

4.了解微生物的生活史。

5.熟悉微生物的营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微生物的定义、命名法则。

2.微生物的结构形态。

难点:1.微生物结构。

2.微生物命名法则。

五、教具电化教学设备。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Ⅰ导入本次课主要讲述微生物的基础知识, 包括微生物定义、 命名法则、 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II 新课一、 微生物定义、 分类1.定义微生物是指大量的、 极其多样的、 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一般包括病毒、 亚病毒(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 、 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 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 酵母、 霉菌、 蕈菌等) 、 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

2.微生物的分类★简单分类★六界系统 1969年, 魏塔克, 六界分别是病毒界、 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

★三界学说1990年, 伍斯, 细菌域、 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安斯沃斯(Ainsworth,1971)系统分为真菌门和黏菌门, 而真菌门又分为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非细胞生物病毒、亚病毒细胞生物真菌、 单细胞藻类、 原原核生物真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微生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3.微生物的命名法则采用林奈双名法, 此为国际命名法规, 即每一微生物的学名都依属与种而命名, 即属名+种名+( 首次定名人) +现定名人+定名年份。

属名: 拉丁文的名词或作名词的形容词, 前缀大写, 表示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种名: 为拉丁文形容词, 为微生物次要特征, 前缀小写。

出现在分类学文献中的学名, 在上述两部分之后还应加写3项内容, 即首次定名人( 正体字, 用括号括住) 、现名定名人( 正体字) 和现名的定名年份。

第七章生物技术与农业教案

第七章生物技术与农业教案
第七章 生物技术与农业教案
第七章 生物技术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的: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认 识生物技术在培育增产、抗逆、改良动植物品种及 动植物的快速繁殖、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生物技术在植物及动物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生物技术在种植业及养殖业上的应用 课型:理论型+社会调查
第七章 生物技术与农业教案
第七章 生物技术与农业教案 讲授新课(二)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
克隆研究的主要内容: 1)供核细胞的来源和特性 2) 细胞质受体的来源和特性 3)重构胚核质适应机理 4) 克隆技术支持体系研究 5)重构胚胎体内和体外培养技术 6)克隆技术实用化研究 优点: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显示出现的优势主要表 现在:一是生产效率高;二是周期短,成本低;三 是可以决定后代性别。 举例:克隆羊“多莉”
第七章 生物技术与农业教案 讲授新课(二)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
2、生物技术与养殖业 1)动物克隆技术 含义:克隆概念克隆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克隆 (cloning)这个词源于希腊语中clonos,意为twig,即 嫩枝。在生物的分子、细胞、个体三个不同层次上, 克隆有不同的含义。在分子水平上,用分子生物学 技术利用细菌或病毒使原来某一片段DNA形成一群 DNA分子的过程,叫做分子克隆或DNA克隆,而且相 同的分子叫一个克隆。 在生物学中,细胞克隆技术的正规名词为细胞 培养技术,通过细胞培养得到大量的细胞或其代谢 产物。在自然界指人工培育克隆体(DNA分子、微生 物、植物、动物)这一操作过程。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讲授为主,借助多媒体课件及 幻灯片穿插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 调查学生自主调查生物技术在襄樊农业上的应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2学时,社会调查4学时 教学内容:本次课讲授《生物技术概论》-7 生物技 术与农业,包括我国农业状况、生物技术与种植业、 生物技术与养殖业、水稻基因组计划

农业生物技术第章电子教案

农业生物技术第章电子教案

第2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一、授课章节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二、学时安排2学时。

三、教学目标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2.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划分。

3.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4.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五、教具电化教学设备,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Ⅰ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育种的一些知识,今天,请看我给同学们看一样东西(教师拿出试管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植物组织培养。

II新课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由于培养物脱离母株在试管内培养,故又称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植物组织培养由于分类依据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一)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上每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和产生完整植株的能力。

植物的体细胞一旦脱离所在器官或组织的束缚成为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外界条件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而生长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

(二)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三)植物的再生功能四、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一)研究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遗传信息相同(二)试验经济,管理方便,工作效率高(三)培养条件人为控制,可周年连续进行试验或生产(四)生长快,周期短,繁殖率高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一)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二)脱毒及脱毒苗的再繁育(三)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四)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五)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III作业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培养类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哪些特点?3.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4.通过学习,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怎样理解的?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一、授课章节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农业生物技术绪论 教案

农业生物技术绪论 教案

绪论一、授课章节绪论。

二、学时安排2学时。

三、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定义。

2.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方面。

3.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农业生物技术概念。

2.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

难点:农业生物技术内涵。

五、教具电化教学设备。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Ⅰ导入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广泛的应用,那么什么是生物技术呢?它包括哪些方面呢?本次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II新课一、农业生物技术的内涵1.生物技术的内涵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细胞和分子过程来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技术”。

2.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是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农业应用为目的,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的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农业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成为推动世界农业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史农业生物技术这项新兴的高新技术孕育于古老悠久的农业生产技术之中。

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时代,不断驯化选择野生生物进行栽种和饲养,这便是生物学、栽培学、耕作学、饲养学等学科的萌芽。

19世纪中期,法国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先揭示了发酵作用的实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由此奠定了发酵工程的科学基础。

遗传学三大规律发明者之一孟德尔,根据8年(1857~1865)的豌豆杂交试验结果,在1866年“植物杂交的试验”论文中阐述了性状遗传是受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控制的,并首次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

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等人用果蝇做了大量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孟德尔的两个遗传规律,并把他假定的遗传因子(即基因)以直线定位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进而创立了基因论。

这样,摩尔根发现的连锁与交换规律和孟德尔的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共称为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典遗传学。

农业生物技术项目3 教学设计

农业生物技术项目3 教学设计

《农业生物技术》教学设计教学项目项目三植物组织培养基础教学任务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与应用概述2.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结构、仪器设备和用具3.消毒与灭菌4.培养基配制课时安排10学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技能)目标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概念。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特点。

3.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4.了解组培企业的工作制度。

5.了解组培企业的生产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

6.了解组培室的基本结构。

7.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各部分的功能及设计要求。

8.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相关设备、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9.了解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10.重点掌握超净工作台、培养基、接种工具的灭菌方法。

11.了解和掌握外植体表面灭菌方法。

12.了解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13.掌握常用培养基的种类及特点。

14.明确培养基母液配制的目的和意义。

1.能利用信息化资源了解植物组培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2.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组培企业调查,了解岗位设置情况。

3.能对现有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进行合理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

4.能规范使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备、用具。

5.能根据具体的培养材料,设计实验,对外植体进行表面灭菌操作。

6.能正确进行培养环境的消毒。

7.能按照配方熟练规范地完成各类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8.能正确进行培养基母液的保存。

9.能根据配方独立进行培养基母液的量取、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

10.会规范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并能正确存放。

教学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原则、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3.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4.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及特点。

5.根据所提供的配方计算各母液用量的方法。

6.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2.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原则、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3.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及药品用量的计算。

生物技术导论教案

生物技术导论教案

生物技术导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与研究领域。

2. 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手段。

3. 认识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4. 理解生物技术的社会伦理与法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生物技术的定义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生物技术的分类2. 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手段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3.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转基因作物植物组织培养农业微生物技术4.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生物制药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与生产5.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生物降解生物修复生物监测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与应用。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技术应用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探讨生物技术的社会伦理与法律问题。

4. 实践操作:进行生物技术相关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生物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技术社会伦理与法律问题的认识。

4.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技术实验操作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技术导论教材。

2. 课件:生物技术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

3. 实验器材:生物技术实验所需仪器与试剂。

4. 网络资源:生物技术相关网站、论文、新闻等资源。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分别为4个学时/周,8周完成。

2. 教学计划:第1-4周: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基本原理与技术手段(第1-2周)、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第3-4周)第5-8周: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生物技术的社会伦理与法律问题(第5-6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第7-8周)七、教学准备1. 教师:具备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

生物技术与农业教案

生物技术与农业教案

一、生物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3. 认识生物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等。

3.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医药、农业、环保、食品等。

4.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转基因作物、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肥料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展示生物技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案例分析法:以转基因作物为例,分析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转基因作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讲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3. 分析:以转基因作物为例,分析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影响。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例,并进行讨论。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物技术定义和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生物技术在农业应用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基因工程与转基因作物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转基因作物的概念和优势。

3. 认识转基因作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基因工程的原理:重组DNA技术、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

2. 转基因作物的概念和优势:抗虫、抗病、抗逆、提高产量等。

3. 转基因作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药使用、提高粮食安全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展示基因工程和转基因作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案例分析法:以转基因抗虫棉为例,分析其优势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转基因抗虫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基因工程和转基因作物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讲解转基因作物的概念和优势。

3. 分析:以转基因抗虫棉为例,分析其优势和影响。

农作物生产技术绪论教案(中职教育).doc

农作物生产技术绪论教案(中职教育).doc

农作物生产技术绪论教案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郭国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一、农作物(一)农作物的概念1、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2、广义概念:指凡是具冇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來分类。

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约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tl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口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0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 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山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1 )农作物生产的对彖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2 )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吊的生产技术。

(3 )农作物生产的空I'可与场所人多是露天的农III,其所涉及的环境在很人程度上受H 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4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1 )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 )农作物牛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农业生物技术1-绪论ppt课件

农业生物技术1-绪论ppt课件
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蓝 图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 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对含义的认识
工程技术手段是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 (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新技术。 改造生物体是指获得优良品质的动物、植物或微 生物品系; 生物原料则指生物体的某一部分或生物生长过程 所能利用的物质。 生产所需产品包括粮食、医药、食品、化工原料、 能源、金属等各种产品; 达到某种目的则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环境污染的检测和治理等。
2018/11/4
7
课程体系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现代农业细胞工程 第三章 现代农业基因工程 第四章 现代农业微生物工程 第五章 分子标记技术及 其在植物改良上的应用 第六章 农业生物反应器 第七章 生物技术专利 第八章 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 第九章 生物技术安全性评价
2018/11/4
8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参考杂志
1、《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3、《生物工程学报》
4、《生物技术》 5、《生物技术通报》 6、《生物技术通讯》
2018/11/4
5
其他参考来源
1、CCTV-4《探索发现》 2、CCTV-7《科学世界》
3、CCTV-7《星火科技》
4、CCTV-7《科技苑》 5、CCTV-10《科普系列》 6、CCTV-10《走进科学》
2018/11/4
6
课程目的
生物技术→21世纪的支柱产业→→ 推动世界农业 跨越式发展。 多视角展示,系统、科学、通俗地讲述: 成就、发展状况、应用前景、存在问题以 及解决的思路和途径等。 授课目的: 能够对现代生物技术在世界农业领域中的 应用和发展,具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 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认识农业科 技的素质和能力。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教案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教案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教案第一节:引言农业生物技术,作为现代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产量、改善环境状况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本教案将介绍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关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农业领域中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第二节:背景知识农业生物技术是指在农业领域中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来改良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的品质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基因编辑、基因改良、繁殖技术和生物农药等多个方面。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抗病能力、适应环境变化、提高产量和营养价值等,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节: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2. 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常见应用方法及其效果;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四节: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按照以下顺序分别介绍农业生物技术的常见应用及相关教学活动:1. 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作物基因进行修改,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作物基因编辑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2. 基因改良技术对农产品品质的改善:通过基因改良技术对农产品的含量和营养价值进行提高。

-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基因改良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展示实验报告。

3. 繁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不同的繁殖技术在种植、养殖和繁育中的应用,如离体培养、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 教学活动:学生设计并进行一个繁殖技术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与同学分享。

4. 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介绍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如昆虫杀菌剂和微生物农药等。

-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农药制备实验,观察并比较不同生物农药的杀虫效果。

第五节: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农业生物技术的学习成果,本教案将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实验报告评估:针对每个教学活动,学生需要提交一份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农业生物技术精品课件

农业生物技术精品课件

农业生物技术精品课件农业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改进农作物、养殖动物和微生物等农业生产要素的技术。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生物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产品质量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广大农业从业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知识,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制作一套精品课件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1 农业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农业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农作物、养殖动物和微生物等进行改良的一种技术。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播种育种和分蘖繁殖,到现代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等先进技术。

1.2 农业生物技术的分类农业生物技术可以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大类。

传统生物技术包括选择育种、组织培养、杂交育种等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则包括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等技术。

1.3 农业生物技术的作用和意义农业生物技术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抗病虫性和产量;改进品质、增加营养价值;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等,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应用2.1 农业生物技术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通过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作物抗病虫、抗逆性提高、产量增加、品质改进等目标,挖掘潜在基因资源,研发新品种,应用广泛。

2.2 农业生物技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克隆技术等手段,可以改良畜禽遗传基因,提高繁殖力、生长速度、肉质品质等,实现畜禽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2.3 农业生物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提高微生物代谢效率,加速有机物降解、有害物质去除,生产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选择。

第三部分:发展趋势和挑战3.1 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物技术将向着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为我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和解决更多农业生产难题。

《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导学案

《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导学案

《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导学案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导学案一、引言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通过对农业生产中的有机体、分子和基因进行研究和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作物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的技术体系。

本导学案旨在介绍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原理和发展前景。

二、常见农业生物技术应用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之一,通过修改和重组生物体的基因,实现对农作物的改良和优化。

常见的基因工程应用包括抗虫害、抗病害基因的导入,提高产量和耐逆性基因的插入等。

例如,将Bt基因导入到作物中,使其具备抗虫害的能力;通过克隆和转移抗病毒基因,提高农作物的抗性,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

2. 细胞培养与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或动物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繁殖的技术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可以实现种子无性繁殖、病毒和病原体的检测和去除、植物突变体的选育等。

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植物繁殖的速度,缩短育种周期,为作物的选育和种子繁殖提供更多可能性。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基因组,使得目标基因的特定个体突变或标记,进而实现对基因组的精确修饰。

CRISPR/Cas9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可以用于农作物品种改良、抗病害育种等方面。

例如,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实现农作物中有害基因的剪切和修复,达到遗传纯化和基因改良的目的。

4. 遗传标记技术遗传标记技术是通过发现并利用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在无需进行繁琐的表型观测的情况下,进行作物遗传背景分析和育种选择的一种方法。

通过遗传标记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遗传纯度和效率,辅助育种工作。

例如,利用分子标记筛选和辅助选择,可加快作物产量、质量和抗性等重要性状的改良。

三、农业生物技术的前景与挑战1. 可持续农业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通过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和抗逆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壤和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生物教学大纲

农业生物教学大纲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教案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农业生物技术英文名称:AgriculturalBio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5学分:2适用对象: 农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考核方式:<测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各占70%,20%,10%)先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二、课程简介“生物技术概论”是农科类的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主要有“英语、专业英语、植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

本学科综合上述学科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通过讲述“现代事物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简史”、“生物项目各项技术”、“基因克隆、转化、调空及其表达”、以及在“农业、环境、健康和能源”方面的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事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生物技术各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为今后开展生物技术相关研究和学习提供基础。

Biotechnology is a rapidly-developing 21st century technology 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that has already made an impact on commercial and non-commercial aspects of human life, such as stem cell research, cloning, pharmaceuticals, food and agriculture, bioenerge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course, appropriate for novices in the biology fields and also for engineering and genetic students, covers all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se modern topics. In addi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the standard topics, such as ce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genetic principles (mapping, DNA, etc>, protein structure, plant and animal cell cultures, and applications, the course includes up-to-date discussions of modern topics, e.g., medical advances, quality control, stem cell technology, genetic manipulation, patents, bioethics.三、课程性质与教案目的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现代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高新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授课章节绪论。

二、学时安排2学时。

三、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定义。

2.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方面。

3.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农业生物技术概念。

2.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

难点:农业生物技术内涵。

五、教具电化教学设备。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Ⅰ导入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广泛的应用,那么什么是生物技术呢?它包括哪些方面呢?本次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II新课一、农业生物技术的内涵1.生物技术的内涵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细胞和分子过程来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技术”。

2.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是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农业应用为目的,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的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农业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成为推动世界农业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史农业生物技术这项新兴的高新技术孕育于古老悠久的农业生产技术之中。

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时代,不断驯化选择野生生物进行栽种和饲养,这便是生物学、栽培学、耕作学、饲养学等学科的萌芽。

19世纪中期,法国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先揭示了发酵作用的实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由此奠定了发酵工程的科学基础。

遗传学三大规律发明者之一孟德尔,根据8年(1857~1865)的豌豆杂交试验结果,在1866年“植物杂交的试验”论文中阐述了性状遗传是受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控制的,并首次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

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等人用果蝇做了大量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孟德尔的两个遗传规律,并把他假定的遗传因子(即基因)以直线定位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进而创立了基因论。

这样,摩尔根发现的连锁与交换规律和孟德尔的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共称为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典遗传学。

1944年阿委瑞等人用生物化学方法证实了染色体上的重要组成部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953年沃森(Watson )和克里克(Crick )通过X 射线衍射分析研究,提出了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而明确了基因是DNA 分子上的一个区段,从而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

1973年,转基因的技术问题被解决。

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物,至今已有35科120多种植物转基因获得成功。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Haberlandt )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为多种细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胞组成的观点,以及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并首次发表了植物离体细胞培养实验的报告。

自哈伯兰特的实验之后,直到1934年美国的怀特(White)由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并反复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继代培养,使根的离体培养实验获得了真正的成功,并在以后28年间培养了1600代。

这之后,怀特又以小麦根尖为材料,研究了光、温度、通气条件、pH、培养基组成等各种培养条件对生长的影响,并于1937年建立了第一个组织培养的综合培养基,该培养基后来被定名为White培养基。

怀特于1943年发表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专著,使植物组织培养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技术。

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的发现不但引起了医药界的革命,使不少过去难以医治的传染病能有效地控制,而且也将传统的厌氧发酵技术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深层通气搅拌培养,包括菌种的分离、选育、发酵器设计、空气净化、发酵条件以及产品分离、提纯等技术。

人们可以利用这套技术大规模生产人类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

可以认为,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是奠定农业生物技术理论的阶段,而70年代以来,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才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了实用阶段。

生物技术作物、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名特优新植物的组培快繁、食用菌生产等迅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显示出极好的发展前景。

三、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1.生物技术作物生物技术作物是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引入其他生物或物种的基因而培育出来的作物,这种作物也叫基因改性作物或基因重组作物。

生物技术作物最初实现商品化是在1996年,全球的种植面积仅为170万hm2。

而2008年,生物技术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25亿hm2,种植的国家有25个。

截至2008年,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到8亿hm2,距首次4亿hm2大关仅用时3年,而突破4亿hm2大关用了整整10年。

2008年,我国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达380万hm2,在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超过100万hm2的8个国家中排名第6。

前三位分别是美国(6 250万hm2)、阿根廷(2 100万hm2)和巴西(1 580万hm2)。

中国种植的生物技术作物包括棉花、番茄、杨树、牵牛花、抗病毒木瓜和甜椒。

2.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如以虫治虫,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

生物农药具有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生物农药主要品种有Bt杀虫剂、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病毒类农药、真菌类农药、植物生长调节类农药,大宗产品仍以井冈霉素和Bt为主。

在2001年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中,天然植物源杀虫剂菊酯、年产6 000 t“武大绿洲”系列生物病毒杀虫剂、真菌生防制剂、复合微生物活菌制剂和年产5 000 t的寡聚糖生物农药5个生物农药项目获得批准。

2002年又批准年产3 000 t“安徽奥绿”系列生物病毒杀虫剂、年产1×104 t宁南霉素、线虫生防制剂和年产3×104 t固体发酵Bt等生物农药项目。

2004年登记的生物农药活性成分品种为140种,占我国农药总有效成分品种的15%;产品411个,占注册登记农药产品的8%;制剂年产量(12~13)×104 t,约占农药总产量的12%;年产值约3亿美元,占农药总产值的10%左右;使用面积约0.3亿多公顷。

目前,每年新研制成功和登记注册的生物农药品种以4%的速度递增。

3.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是人工培养某些有益的土壤微生物而制成,有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细菌肥和钾细菌肥等,它们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善植物营养,刺激植物生长或抑制有害病菌在土中活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以提高作物产量。

由于其本身的生产成本低、用量少、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开发和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生产微生物肥料的工厂超过300家。

微生物肥料的年生产总量达到400多万吨。

按我国每年仅大豆、花生两种豆科作物播种面积约1 100万hm2、一般国家使用根瘤菌肥料(接种剂类型)占播种豆科根瘤菌面积30%~50%计算,每年应有330~550万hm2的面积需要应用,年使用豆科根瘤菌剂至少应为26 500~80 000t,但实际我国花生、大豆生产中菌剂应用面积不足总播种面积的0.1%,应用缺口很大。

其次,我国目前化肥实际用量达1.2亿吨以上,而微生物肥料年产仅百万吨(接种剂型仅占10%左右),年产量仅为化肥的1/300,如果微生物肥料的产量达到化肥用量的3%左右,则可大幅度减少化肥用量,取得降低农民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随着优良菌种的不断选育、生产工艺进一步完善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及应用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4.食用菌食用菌是指真菌中人类能够食用的那部分种类的统称。

据统计,我国目前食用菌的生产已经由1978年的5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1 600多万吨,年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总产的70%以上,居世界首位。

200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出口创汇11.2亿美元,在国内农业产值的排序中,食用菌仅次于粮、蔬、油、棉、果,居第六位,成为农业中一项新兴产业。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目前全国食用菌产值超千万元人民币的县达到500多个,亿元以上的达100多个。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指在离体条件下,把植物的一小部分组织或器官,如一个茎尖、一小块叶或一小段茎,接种于玻璃容器里的培养基上,使它们重新形成植株的一种方法。

组培快繁的商业性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兰花工业,80年代已被认为是能够带来全球经济效益的产业。

全世界组培苗的年产量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每年的产量超过数十亿株,美国Wyford国际公司、印度American Hybird Seeds种子公司等每年的产量达到数千万株。

由于组培苗越来越多地被生产者所接受,导致了组培新公司的诞生就像他们繁殖的植株数量一样以指数级增长。

据估计,全球植物组培苗的贸易额约占生物技术产业年交易总额的10%,约150亿美元,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

四、学习本课程的任务和目标1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校内或有关生产单位集中强化训练农作物或园艺植物育种技术、优良品种组培快繁技术、农业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

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III作业1.简述农业生物技术的内涵。

2.简述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