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其中包括了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管和管理,减少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确保人民食品安全。

以下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工作的核心部分,也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食品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质,以及其对健康的风险等级。

评估结果将作为后续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食品安全风险的动态变化。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污染源等因素,同时也涉及到食品安全风险相关的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三、食品安全风险管控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

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措施。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主要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等方面。

例如,对于食品生产环节,通过对原材料的严格筛选和供应商的审核,确保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性。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强对食品加工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在食品销售环节,加强对食品的标签和包装的检查,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

四、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各类食品安全信息,及时预警食品安全风险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风险,相关部门将迅速采取措施,通报并公布相关食品安全信息,保护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五、食品安全风险溯源食品安全风险溯源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环境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环境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环境风险动态管理制度概述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环境风险,旨在通过动态管理,预防和控制环境风险,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管理流程1. 环境风险评估:定期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安全阈值和控制目标。

2. 环境风险监测:建立环境风险监测点位,监测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3. 环境风险预警:对环境风险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件,并及时进行预警。

4. 环境风险应对:一旦发生环境风险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和处置。

5. 环境风险评估:对环境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估,找出问题所在,完善管理制度。

责任制度环境风险管理由公司领导负责,专业人员协助,各部门配合执行。

具体责任分配如下:1. 公司领导:对环境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和监督。

2. 环保专业人员:负责环境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对、评估等工作。

3. 生产经营部门:按照规定执行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4. 各岗位人员: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积极参与环境风险管理工作。

改进措施1. 定期开展环境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技能。

2. 加强对环保科技的研究和引进,提升环保治理水平。

3. 健全环境风险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定期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评估和审核,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结论此环境风险动态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保护公司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维护良好的环境形象,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能培养员工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风险人员动态管理制度

风险人员动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风险人员的管理,确保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被认定为风险人员的动态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领域的风险人员。

第三条风险人员动态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二)实时监控、动态调整原则;(三)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原则。

第二章定义第四条风险人员:指在公司经营活动中,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人员。

第五条风险等级:根据风险人员的潜在风险程度,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个等级。

第三章职责第六条公司各部门职责:(一)人力资源部:负责风险人员的认定、评估、调整及档案管理;(二)财务部:负责对财务风险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三)市场部:负责对市场风险人员进行监控,确保市场活动合规合法;(四)运营部:负责对运营风险人员进行监控,确保公司运营安全;(五)法务部:负责对法律风险人员进行监控,防范法律风险。

第四章风险人员动态管理流程第七条风险人员认定:(一)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部门上报的情况,对疑似风险人员进行初步认定;(二)各部门对疑似风险人员进行调查核实,确认其风险等级;(三)人力资源部将认定结果报公司领导审批。

第八条风险人员监控:(一)各部门根据风险等级,对风险人员进行实时监控;(二)人力资源部定期对各部门监控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三)发现异常情况,各部门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上报人力资源部。

第九条风险人员调整:(一)人力资源部根据监控情况,对风险人员等级进行调整;(二)调整结果报公司领导审批。

第十条风险人员管理措施:(一)对低风险人员,加强日常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二)对中风险人员,加强监控,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三)对高风险人员,实施重点监控,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

第五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风险。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风险动态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应对和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有效、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风险动态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希望对广大企业管理者有所帮助。

二、风险动态管理制度的概念风险动态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风险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它包括风险管理的一系列步骤和程序,旨在帮助企业识别和应对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的稳健经营。

风险动态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政策、组织结构、风险评估方法、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监控和报告、应急预案等。

三、风险动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企业稳健经营:风险动态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确保企业能够稳健经营,避免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

2. 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避免一些潜在的风险,降低经营风险,并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保障企业发展:风险动态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四、风险动态管理制度的基本程序1. 制定风险管理政策:企业应该确定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并将其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体系中。

2. 建立组织结构:企业应该明确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确保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 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适合企业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4.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应该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

5. 进行风险监控和报告: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跟踪风险,对风险状况进行不断监测,及时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层报告风险情况。

风险动态跟踪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跟踪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跟踪管理制度一、前言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及时有效地识别和管理风险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风险动态跟踪管理制度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各类风险的动态变化,有效应对,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风险抵御能力。

二、制度目的1. 确保企业对各类风险的有效监控和管理;2. 提高企业风险应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3. 促进企业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三、风险动态跟踪管理制度内容1. 风险识别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研和分析可能带来的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法规风险等。

2. 风险评估对于识别出的各类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风险可能的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和损失规模,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3. 风险分类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类管理,确定各类风险的管控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

4. 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定期对各类风险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控、分析,及时了解风险的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影响。

5. 风险应对对于发现的各类风险,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明确风险应对的责任、时限和措施,确保风险应对的及时有效。

6. 风险报告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对各类风险的监控、应对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并上报相关领导。

7. 风险评估和改进定期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评估和改进,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

四、风险动态跟踪管理制度的运行流程1. 风险识别和评估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

2. 风险监控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定期对各类风险进行动态监控,采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及时了解风险的相关变化情况。

3. 风险应对对于可能带来重大影响的风险,制定应对措施,明确责任,确保应对措施的及时有效。

4. 风险报告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定期向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上报风险管理的工作情况,及时通报重大风险情况。

安全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原则1. 领导重视原则: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2. 防范预防原则:企业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经营管理活动,在日常生产中要注重预防,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

3. 严格管理原则:对于安全事故隐患必须进行全面排查,对违章作业行为要严肃处理,对于严重危害安全的事故隐患,要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4. 全员参与原则:安全生产是全体员工的责任,要求每位员工都要认真履行本岗位管理职责,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

五、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程序1. 风险评估: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企业内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分级。

2.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安全风险进行分级,按照风险等级轻重缓急进行划分。

3. 制定应对措施:对于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4. 监控和检查:对制定的应对措施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5. 风险动态调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和变化,安全风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安全风险分级进行动态调整。

六、责任分工1. 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排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4. 监管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七、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的重点1. 对于高风险的事故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风险隐患动态管理制度

风险隐患动态管理制度

风险隐患动态管理制度一、前言在当今社会,风险隐患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以避免面临各种风险与隐患,若能及时发现、评估、控制和处置这些风险隐患,就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建立健全风险隐患动态管理制度,对企业管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风险隐患管理的重要性1.风险隐患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保障。

风险隐患可能导致生产事故、质量问题、经济损失等问题,甚至危及企业经营的存续。

2.风险隐患管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保障员工的安全、保护环境等是企业应尽的责任。

3.风险隐患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有效管理风险隐患,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风险隐患动态管理制度的建立1.组建专门的风险隐患管理团队,负责企业风险隐患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建立风险隐患管理制度和风险隐患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3.制定风险隐患管理方案,包括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

4.建立风险隐患信息收集、登记、报告、统计和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隐患。

五、风险隐患管理的具体做法1. 风险评估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生产安全风险、质量管理风险、金融风险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隐患排查定期对企业生产运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隐患、环境隐患等进行排查,及时整改和消除。

3. 事故应急处理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应急事件进行预案设计,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

4. 培训教育加强员工的风险隐患意识和安全生产观念,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

5. 技术改造根据风险隐患排查的结果,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六、风险隐患管理的效果评估1.建立风险隐患管理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风险隐患管理的各项措施和工作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

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

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一、概述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是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下,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研判和管理的一种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

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环境变化频繁的背景下,必须建立健全的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及时捕捉风险动态变化,有效应对危机事件,确保企业安全、稳定运行。

二、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一)风险的识别和评估1.建立风险识别机制。

通过市场调研、竞争分析、内部审核等途径,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培养和教育,促使全员参与风险识别。

2.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确定风险的性质、范围和级别,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风险的分析和研判1.定期开展风险研判。

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召集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近期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研判,提出应对建议。

2.建立风险溯源机制。

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和教训,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风险的控制和应对1.建立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研判意见,以及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2.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风险,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组织架构、信息沟通、资源调配等,确保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应对和处置。

(四)风险的监控和反馈1.建立风险监控体系。

通过建立信息系统、监控指标体系等手段,实时监控风险的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建立风险反馈机制。

鼓励员工积极反馈风险信息和意见建议,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不断改进和完善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

三、动态风险研判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评估1.建立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控制和应对、风险监控和反馈等方面,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及时有效地排查治理事故隐患,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按严重程度将隐患分为A、B、C三级: A级为特大隐患,指随时可能造成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而且事故征兆比较明显,已经危及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隐患; B级为重大隐患,指随时可能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C级为一般隐患,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导致一般性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

第二章排查、评估及报告第三条企业成立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由负责人、安全员以及相关人员组成。

第四条企业应结合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每周组织集中排查治理一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每月组织集中排查治理一次。

第五条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综合监管,每季度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抽查。

第六条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应当立即排除,因生产技术、工艺、设计、环境等原因难以立即排除的,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对于无法采取措施的隐患,应做出暂停局部、全部停产或停止使用的强制决定。

第七条难以立即排除的重大隐患,由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估,并编制重大隐患评估报告书。

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隐患的类别、等级、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对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第八条经评估小组进行评估属于A级的,由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治理方案;属于B、C级的,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治理期限和目标;2、治理措施;3、责任机构和人员、经费和物资保障;4、应急救援预案。

第九条属于B、C级的治理方案,自发现隐患之日起15日内由相关部门和人员报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审查;企业将A级评估报告书报上级有关部门。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是指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可能存在的危害食品安全因素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应对的过程。

第三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五条食品安全风险识别主要包括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工艺、食品储运条件等方面。

第六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应当依据科学数据和资料,采用风险评估模型,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工艺、食品储运条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估。

第七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风险评估结果应当作为制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策略和措施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风险控制与监测第八条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风险消除、风险减缓、风险转移和风险替代等。

第九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第十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主要包括食品中污染物、有害因素、食品添加剂等指标。

品安全风险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第四章风险预警与应对第十二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制度,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

第十三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收到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后,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食品安全风险扩大。

重大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管理制度1.项目部应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对工程进行事先分析和策划,凡存在一定危险程度的施工,均应列入动态危险源管理,并制定有关安全监控措施。

2.所指重大危险源工程是在项目部“三合一”危险源调查分析基础上,重点监控的工程,主要指:(1)5m(含5m)以上深基坑开挖或支护与降水。

(2)大型机械设备安、拆。

(3)起重吊装工程。

(4)大体积模板支撑(连续排架面积100㎡以上,同时跨度10m(含10m)以上、层高8m(含8m)以上)(5)脚手架(40m以上落地式脚手架、吊篮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等)(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以及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

(7)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等施工作业。

3.经调查确认的重大危险源,要在工地大门口内醒目处悬挂“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措施牌”进行公告,在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悬挂“重大危险源每周识别、监督告知牌”。

(1)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措施牌:内容应明确本工程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类型、影响程度、存在时效、控制措施、责任人等有关内容。

(2)重大危险源每周识别、监督告知牌:内容应明确当周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类型、作业部位、责任人等有关内容。

4.项目部安全员对本项目的重大危险源调查识别后及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请表》,及时报上一级生产安全管理部门,直属单位对申报情况进行初审,并到现场进行核对,提出初审意见,经复核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统一归并到公司安全环保科备案。

5.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程必须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上级安全管理部门备案,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与工具,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在重大危险源监控时效阶段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6.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和日常巡检制度,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动态变化情况。

对查出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对暂时不能排除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要立即报告上级管理部门。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风险,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是指企业对生产活动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进行系统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应对的过程。

第三条企业应当树立安全风险管理全员参与、预防为主、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确保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明确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方法和措施。

第二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风险识别制度,对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有害因素进行系统识别和归类,建立危险源数据库。

第六条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安全风险评估,采用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风险评估法等方法,对识别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第七条企业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高风险区域和环节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组织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第三章安全风险控制与监测第八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控制制度,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通过现场检查、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

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警制度,对监测到的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安全风险应对与改进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应对制度,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预测和分析,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改进制度,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剖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五章组织管理与保障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确保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管理,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公司的整体安全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所有岗位及全体员工。

三、组织机构1.成立安全风险动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2.各部门设立安全风险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的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

四、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内容1.风险识别(1)各部门应定期对岗位、设备、设施等进行安全风险识别,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2)员工应主动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2.风险评估(1)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2)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风险控制(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措施:a.风险等级为一、二级的,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b.风险等级为三级的,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c.风险等级为四级的,加强日常巡查,确保安全。

(2)对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定期进行效果评估,确保措施有效。

4.信息报送(1)各部门应将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情况及时报送安全风险动态管理领导小组。

(2)安全风险动态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部门报送的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安全风险动态管理要求1.各部门、各岗位应高度重视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切实履行职责。

2.员工应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

3.安全风险动态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4.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本制度由公司安全风险动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安全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岗位,涉及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风险。

第三条安全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依法管理,规范操作;3. 分级管控,动态调整;4. 信息公开,责任到人。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动态监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第五条安全风险动态监控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公司安全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2. 审批安全风险等级划分和管控措施;3. 组织开展安全风险动态监控;4. 负责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5. 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各部门应设立安全风险监控员,负责本部门安全风险的日常监控和管理。

第七条安全风险监控员职责:1. 负责本部门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分级;2. 制定本部门安全风险管控措施;3. 组织实施安全风险管控措施;4. 定期向上级报告安全风险情况;5. 参与安全风险动态监控活动。

第三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八条安全风险识别:1. 各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识别,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工艺流程、操作规程、人为因素等方面;2. 安全风险识别应覆盖公司所有活动场所。

第九条安全风险评估:1. 安全风险评估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 安全风险评估应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和风险的可控性。

第十条安全风险等级划分:1.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安全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Ⅰ级(重大风险)、Ⅱ级(较大风险)、Ⅲ级(一般风险)、Ⅳ级(低风险);2. 各部门应按照安全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第四章安全风险管控与措施第十一条安全风险管控措施:1. Ⅰ级、Ⅱ级风险应采取立即控制措施,包括停工、隔离、限制人员进入等;2. Ⅲ级、Ⅳ级风险应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巡检、维护保养、操作培训等。

操作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操作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操作风险动态管理制度介绍操作风险动态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内部操作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员、流程、系统或外部因素导致的错误、失误、失灵或失误判等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操作风险,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防范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通过实施操作风险动态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并提高经营效率。

管理流程操作风险动态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流程:1. 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进行系统性识别与评估,确定关键风险点和潜在风险。

2. 风险监控与预警:建立监控机制,定期监测关键风险点的发生情况,并设定预警指标和阈值,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操作风险。

3. 风险控制与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监控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行动计划,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4. 风险回顾与改进:定期对已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原因和教训,并及时修订改进操作风险管理制度。

职责和权限为确保操作风险动态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高层管理人员应负责制定并落实操作风险管理的整体政策和战略,对重大操作风险事件进行决策和授权。

- 风险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操作风险管理的详细规章制度和操作指南,组织实施风险评估、监控和控制工作,并及时报告风险情况和处理结果。

- 各部门和岗位责任人应按照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的要求,落实相关工作任务,及时报告和应对潜在的操作风险。

评估和改进为了不断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效能,应定期对操作风险动态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 领导层应定期评估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 风险管理部门应立足于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的设计和运营,并定期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改进情况。

- 各部门和岗位责任人应在实施过程中反馈问题和建议,积极参与制度改进。

高风险人员动态管理制度

高风险人员动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高风险人员的管理,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被认定为高风险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在押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有精神障碍人员等。

第三条高风险人员动态管理制度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动态监控、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公安机关是高风险人员动态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高风险人员的动态监控工作。

第五条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高风险人员的管理工作。

具体包括:(一)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落实社区矫正措施。

(二)民政部门负责对有精神障碍人员进行救助,协助落实监护责任。

(三)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对吸毒人员进行戒毒治疗和康复。

(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对刑释解教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

第三章管理措施第六条高风险人员信息登记(一)公安机关负责对高风险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犯罪记录、健康状况等。

(二)相关部门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高风险人员的相关信息。

第七条高风险人员动态监控(一)公安机关通过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等方式,对高风险人员进行动态监控。

(二)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对高风险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访、谈话,了解其生活、工作和思想状况。

第八条高风险人员分级管理(一)根据高风险人员的犯罪记录、社会危害性、再犯罪可能性等因素,将其分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等级。

(二)对不同等级的高风险人员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如社区戒毒、社区矫正、限制活动范围等。

第九条高风险人员帮教措施(一)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部门应共同开展帮教工作,帮助高风险人员回归社会。

(二)对有劳动能力的高风险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帮助其就业。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条公安机关定期对高风险人员动态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单位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采取各种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 全面管理,责任到人。

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3. 动态监控,持续改进。

建立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对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采取措施,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水平。

三、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内容1. 安全风险识别(1)各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识别工作,全面排查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风险。

(2)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应进行分类、分级,明确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2. 安全风险评估(1)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应对措施。

(2)评估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经相关部门审核后,报单位领导审批。

3. 安全风险控制(1)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明确责任人、实施时间、完成标准等。

(2)采取技术、管理、培训等多种手段,降低安全风险。

4. 安全风险监控(1)建立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安全风险进行跟踪、检查。

(2)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新风险,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5. 安全风险预警(1)当安全风险达到预警级别时,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2)预警信息应包括风险等级、预警措施、应急联系人等。

四、安全风险动态管理责任1. 单位领导对本单位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负总责。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3. 员工对本岗位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五、奖惩措施1. 对在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因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1、为进一步加强公司风险监控管理,有效的对风险的发展
与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监控工具,特制定本制度。

2、风险动态监管的目的:加强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除担保风险,保证资产安全。

3、风险监管的任务:建立风险监控机制,提升风险状况的
复核、鉴别、监测和预控水平;通过预警功能和适时监控功能,
预防各类风险的发生,消除潜在风险的不利影响,以及在风险发生之后尽可能的降低公司损失,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经营。

4、风险动态监管的内容:包括风险的规划、识别、估计、评价。

5、风险监管由安全部负责组织实施。

6、风险监管人员应定期的对公司内部的重大风险进行动态分析,注意重大风险的变化趋势。

7、风险动态监管的人员职责:安全部主要负责对风险的定期分析,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相关人员对各类风险的辨识评价。

同时每月对重大风险进行动态分析,并详细记录。

以及制定重大风险可控措施和动态监控计划,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风险辨识纳入动态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纳入动态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纳入动态管理制度1.引言风险辨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发展。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发展的不断推进,风险也会不断变化和演变,因此需要将风险辨识纳入动态管理制度,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挑战。

2.风险辨识的重要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发现和应对这些风险,就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倒闭。

因此,风险辨识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只有及时发现风险,才能制定有效的风险管控策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3.风险辨识的意义通过风险辨识,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的风险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风险,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同时,通过不断的风险辨识,可以使企业高度敏锐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并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另外,风险辨识也可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水平,降低决策的盲目性和风险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稳定的保障。

4.风险辨识纳入动态管理的必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变化和增多。

这些风险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变化。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动态的风险辨识机制,不断地对内外部环境进行调研和分析,及时发现风险并做好应对。

同时,动态的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及时调整战略和方针,保持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5.建立动态管理的具体措施要将风险辨识纳入动态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

这包括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负责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辨识和分析,以及提出应对措施。

其次,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另外,还需要建立定期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对风险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起草:王豫批准:王烈版本:V1.0 颁布日期:2017.09.01修订/日期: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确保风险识别的及时性,可控性,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动态管理活动。

3.职责3.1 负责人3.1.1 公司法人是本单位风险动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担任安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风险动态管理的组织工作;3.1.2 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控制管理措施,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3.1.3 负责各级风险的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价更新。

3.2 生产部生产部是公司风险评价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管部门,负责监管各直线单位风险动态更新的有效性。

3.3 员工所有员工应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和动态更新,了解掌握最新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4.管理要求4.1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基层负责人、安全工程师和有经验的员工担任。

4.2 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根据国家政策、周边环境、安全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情况对企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风险分类分级、确定企业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及关键岗位,绘制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并上传至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同时编制管控手册、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并实施,制作公告栏、告知卡,配备并保证救援设施,组织进行应急演练。

4.3 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应随时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内容:4.3.1 从国家或当地政府公告中获得与该企业有关的国家或当地政策的变化情况;4.3.2 从地方安监、消防、环保等部门检查情况中获取相关信息;4.3.3 定期视察周边环境,至少每半年视察一次。

4.3.4 本企业使用的工艺、设备、设施的变化情况。

4.3.5 本企业人员管理的变化情况。

4.3.6 公司使用的安全标准的修订情况。

以上所列6条信息,其中一条信息发生了变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应根据其变化情况、结合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确保风险识别的及时性,可控性,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动态管理活动。

3.职责
3.1 负责人
3.1.1 公司法人是本单位风险动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担任安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风险动态管理的组织工作;
3.1.2 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控制管理措施,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
3.1.3 负责各级风险的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价更新。

3.2 生产部
生产部是公司风险评价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管部门,负责监管各直线单位风险动态更新的有效性。

3.3 员工
所有员工应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和动态更新,了解掌握最新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4.管理要求
4.1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基层负责人、安全工程师和有经验的员工担任。

4.2 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根据国家政策、周边环境、安全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情况对企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风险分类分级、确定企业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及关键岗位,绘制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并上传至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同时编制管控手册、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并实施,制作公告栏、告知卡,配备并保证救援设施,组织进行应急演练。

4.3 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应随时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4.3.1 从国家或当地政府公告中获得与该企业有关的国家或当地政策的变化情况;
4.3.2 从地方安监、消防、环保等部门检查情况中获取相关信息;
4.3.3 定期视察周边环境,至少每半年视察一次。

4.3.4 本企业使用的工艺、设备、设施的变化情况。

4.3.5 本企业人员管理的变化情况。

4.3.6 公司使用的安全标准的修订情况。

以上所列6条信息,其中一条信息发生了变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应根据其变化情况、结合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

4.4 若收集的信息发生的变化对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
和评估结果不产生影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继续收集相关信息。

4.5 若收集的信息发生的变化对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产生影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应根据影响结果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类、风险分级、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并重新上传至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完善管控手册、企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公告栏、告知卡、救援设施等。

5.修订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生产部负责修订,修订期限原则不超过三年。

6.附件
安全风险管理动态机制流程图。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机制流程图
成立安全风险动态管
理机构
对安全风险不产生影

完善相关措

安全风险管控
措施
风险分类、分级
风险等级分布
电子图
企业标准
上传至全
省安全生产信息
系统
操作规程、作业
规程
公告栏、告知卡
应急救援设施
国家政

周边环

设备、
设施
人员管

安全标

气候
任命安全风险辨识评
估人员
辨识、评估安全风险,并按要求采
取措施
信息收

收集的信息未发生变化
收集的信息发
生变化
重新辨识、评估安全
风险
对安全风险产生
影响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