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脉硬化 、 高血压 、 内分泌疾 患 、 菌毒素 、 细 急性肺梗死 、 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 脏疾 患 等均可 引起 心脏 病而产 生心力 衰竭 的表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 促进疾病早 日康复 。 观察 指 标 及 判 定 标 准。 明 尼 苏 达
“ 力衰竭生活质量 调查表 ” : 2 心 由 O个
讨 论
例, Ⅲ级 3 8例 , Ⅳ级 l 2例。冠心 病心 衰 4 5例 , 高血压 病 心衰 3 O例 , 性肺 源 性 慢 心脏病 心 衰 1 0例 , 他原 因心 衰 3例 。 其
文 化 程 度 : 中 以 下文 化 程 度 2 初 8例 , 中 初 及 以上 文 化 6 O例 。 按 随 机 数 字 法 将 8 8 例 老 年 C F患 者 随 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H
个问题的总和 。
C F并 发症 多 、 H 死亡率 高 , 目前 尚无
治 愈 手 段 。不 断 恶化 的症 状 , 复 发 作 以 反
及沉重 的精 神负担、 经济负担不 同程度影 响疾病 的预后及 生活 质量 , 随着医学模式 的转变 , 医学 已由传统 的以治病为 目的转
统计 学 处 理 : 用 S S 1. 采 P S3 0统 计 软
定 期 抽 血 检 查 肝 功 能 和药 物 浓 度 , 以防 洋
9 2岁 ; . 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 ( Y N—
H : 功 能 I级 1 A) 心 O例 , 功 能 Ⅱ级 2 心 8
出院 3个 月后 随访 的生活质量 比较 ,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 明显高于对照组 , 异 差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见 表 1 P< .5 。
续 护理干预 , 通过心理 干预 , C F患者 使 H 树 立了足 够 的信 心 , 服对 疾 病 的恐 惧 克 感, 从而主动配合治疗 ; 通过运 动干预 , 使 患者掌握正确 的生活运动方式 , 学会 了监 测疾病复发 的指征 ; 通过指导患者正确用 药, 提高 了服药 的依从 性 , 特别 是在 使用 洋地 黄类药物 时 , 让患者知晓该类药物治 疗 和中毒量接 近 , 体差异 大 , 个 易发 生 中 毒 以及 中毒 的表 观 , 患者 更规 范用 药。 使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 . 1 一般资料 : 选择 2 0 1 3年 7月 一 2 0 1 4年 7月在 我科 住院的
慢性 心力衰竭 患者做 为研究 对象 , 所有 入选对 象均 符合 2 0 1 0 年N I C E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 中的心力衰竭诊 断标准 , 同 时排 除合并有严重肝 肾功能不全患者及 存在精神 、 神经 障碍的 患者 , 按 患者入住 院单双号 分为试 验组 4 8例和对 照组 5 2例。
量表 的调查 , 当场收回患者 的自评量表并检查量表 的完整性 和 有效性。本研究共发放 自评量表 2 0 0份 , 回收有效量表 2 0 0份 有 效 回收 率 为 1 0 0 %。 1 . 4 统计学方法 : 研究所得数据输入 E x c e l 2 0 1 3数 据库 , 采用
情绪 , 有效 缓 解 其 孤 独 无 助 感 , 以 良好 的 心理 状 态 接 受 诊 疗 护
2 0 1 3年 7月 一 2 0 1 4年 7月收住我 院的慢性 心力衰竭患 者实施 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干预 , 取得 了 良好效果 , 现将研 究 内容和结
果 报 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慢性心力 衰竭是多数心血 管系统疾 病的终末 阶段 , 我国目 前人 口老龄化 的现 状导致该病 种 的发病 率以及死亡 率都呈 现 出不断升高的趋势 , 对人类健康造成 了极为严重 的危害 u I _ 。慢 性心力衰竭患者 由于具有病程长且 多次 反复 入院治疗 等特点 , 故普遍存在较大 的心理压力 , 这种心理压力所导致 的焦虑 和
吉林 医 学 2 0 1 5年 9月 第 3 6卷 第 1 5期
・
3 42 5・
个性 化 心理 护理 干预在 慢 性 心 力衰竭 住 院 患者 中的应 用研 究
心理护理对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心理护理对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内收治的慢性新功能不全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剩余80例作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经过心理护理方式开展,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负面情绪明显,护理依从性低,采用心理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慢性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心肌损伤,原因包括心肌病、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心肌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导致心室相关功能低下,临床会表现出乏力、呼吸困难,长期的症状会导致患者出现众多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
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心理护理的效果展开研究,相关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内收治的慢性新功能不全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9.24±6.2)岁。
对照组80例,男46例,女34例,患者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9.15±5.9)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男女比例等相关资料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病情监测、饮食护理、生活护理、良好环境营造、并发症护理等。
1.2.2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心理护理,内容如下。
1.2.2.1入院心理护理: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和家属展开及时的交流沟通,在该过程中保持语言的亲切积极,告知其疾病的相关知识,首先保证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随后建立健康档案,采用安慰和鼓励的语言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1. 引言1.1 慢性心力衰竭及其治疗依从性问题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患者常表现为气短、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是维持心脏功能、控制症状,并避免疾病恶化。
治疗依从性问题却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严格控制饮食、规律锻炼等,患者往往存在用药不规范、饮食不合理、锻炼不足等问题,导致疾病控制不佳或加重。
治疗依从性不高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增加了患者再入院的风险,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1.2 心理护理干预的概念和重要性心理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干预措施。
这种干预主要是帮助患者在面对疾病的过程中,调整情绪、缓解压力、促进康复。
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在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情绪问题和心理负担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患者可能因为忧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影响对治疗方案的执行,进而加重病情。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改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1.3 相关研究现状目前,关于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许多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一项由李小林等(2015)进行的研究发现,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明显提高,心功能也得到改善。
张琳等(2018)的研究显示,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家庭支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还有许多研究针对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王芳等(2017)研究了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等多种方法,获得了积极的效果。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从我院选出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照入院的顺序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组一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组二50例为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情况,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实施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干预,有效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效果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病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3],病情严重的患者出现呼吸和循环功能的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从我院选出接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04例,为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我院选出自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组一50例为对照组,组二50例为观察组,本次研究是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实施的,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
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最小为61岁,最大为82岁,平均年龄(65.1±3.4)岁,心功能Ⅱ级为10例,Ⅲ级为29例,Ⅳ级11例,基本病因心脏病患者有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有10例,冠心病26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最小为62岁,最大为82岁,平均年龄(65.3±3.7)岁,心功能Ⅱ级为9例,Ⅲ级为25例,Ⅳ级16例,基本病因心脏病患者有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有14例,冠心病20例,对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有:(1)在心理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措施,针对情绪比较抑郁的患者,护士应增加与患者沟通的次数,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帮助患者建立对治疗的信心。
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分析
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分析【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会对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心理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持续心理护理能够对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有效干预。
本文旨在分析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认为,持续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对提高患者的康复程度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望未来,有必要深入探讨心理护理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心理护理服务。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功能、生活质量、心理护理、持续、干预效果、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心力衰竭概述、心力衰竭患者、影响、作用、持续心理护理、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重要性和必要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心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这种病症通常与各种心血管疾病有关,如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炎等。
心力衰竭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造成疲倦、短气、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脏是身体的重要器官,其功能对人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当心力衰竭发生时,患者的心脏功能会明显下降,无法充分满足身体的需求,导致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的供血不足。
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持续心理护理更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心脏功能恢复的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通过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心理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我们旨在揭示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积极影响。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探讨
306• 临床护理 •1.3.2 SAS 评分[5]。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 )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比较,SAS 评分低于50分为正常,在50~59分之间焦虑程度为轻度,在60~69分则为中度,高于70分则为重度。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应用SPSS20.0,计量资料应用(x -±s )表示,通过t 检测,计数应用(%)表示,通过χ2检测,以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两组患者焦虑及疼痛情况的对比: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VAS 评分以及SAS 评分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 =6.283、10.051,P =0.000、0.000),见表1。
3 讨 论外科手术具有应激性,可能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在手术室的各项工作中,护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一方面要满足患者的自身需求以及医疗需求,另一方面还要为手术过程中相关医师的工作服务[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已经不能对患者的各种需求进行良好满足。
全程无缝隙护理以患者的满意度和需求为工作的核心,使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够达到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方面的满足[7]。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VAS 评分以及SAS 评分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手术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进行加强,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水平及患者的疼痛程度。
同时,全程无缝隙护理还注重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因此患者的焦虑情况也有明显改善。
另外,该护理模式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这一结论已得到证实,该模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表1 两组患者焦虑及疼痛情况的对比(分,x -±s )组别例数V AS 评分SAS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32 6.31±1.01 2.02±0.3454.15±4.3741.05±3.18对照组32 6.27±1.13 2.57±0.3655.28±4.2949.27±3.36t -0.149 6.283 1.04410.051P-0.8820.0000.3010.000综上所述,通过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科研课题论文: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64843 临床医学论文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78例慢性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
对照组对患者行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评分值与出院后1年随访结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及生存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OI:10.14163/ki.11-5547/r.20xx年升高,其中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群体[1]。
慢性心衰具有病程长、个体差异大、临床表现各异等特点,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对临床护理工作要求较高[2]。
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注意事项,利于患者康复。
本研究选取78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8例慢性心衰患者依据欧洲心脏协会诊断标准确诊入院,排除合并其他心脏类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免疫性综合征患者[3]。
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2.26±3.14)岁。
原发性疾病:风湿性心脏病19例,冠心病25例,原发性高血压23例,心肌病11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护理。
1. 2. 1 对照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行健康教育。
耐心向患者讲述长期用药目的,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一对一”向患者细致讲述长期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
定期开展心衰知识讲座,使患者家属了解心衰病发诱因,常见症状、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知识,使患者注意坚持长期治疗、合理用药、改变不良习惯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4]。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
效果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并且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1.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治疗的认知。
通过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使用药物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重要性,增强治疗依从性。
2. 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和抑郁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治疗依从性。
3. 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护理干预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对治疗的主动参与度和治疗依从性。
1. 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2. 提高生活质量的满意度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心理支持、心理咨询等方式,提高患者对生活的满意度,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3. 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和支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
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摘要】目的分析为慢性心衰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4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2例,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用个性化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参照组低;观察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比参照组少,有差异(P<0.05)。
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可调节好患者的情绪,防止情绪反复波动,对病情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减少不良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慢性心衰;心肌[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sonal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1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32 cases, routine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and 32 cases, personal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ersonal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adjust the patients' mood, prevent the repeated fluctuation of mood, and caus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condition, so as to reduce the adverse situation, 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Key words] personal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myocardium慢性心衰会降低心肌收缩能力,增加血液排出阻力,从而降低动静脉顺畅程度,使患者出现乏力、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论文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均有提高,与护理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2.1 生活护理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方法;休息的方式和时间需根据心功能情况安排,遵循以下原则。
心功能ⅰ级患者: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必须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心功能ⅱ级患者: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强调下午多休息,可不影响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
心功能ⅲ级患者: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每天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
心功能ⅳ级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生活由他人照顾,待病情好转后活动量逐渐增加。
患者病房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冬天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整洁,防止褥疮发生。
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者做下肢自主活动或下床行走,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勿用力,便秘者给予缓泻剂。
1.2.2 病情观察①若患者出现劳力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乏力、尿量减少等症状时。
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②正确记录患者24小时液体出入量、定时测量体重,以观察患者出入液量是否平衡及水肿的消长情况。
③注意观察感染征象: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肺瘀血而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抵抗力下降。
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感染又可诱发心力衰竭。
在病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咳嗽、咳痰、呼吸音的变化,及时发现肺部感染。
④定时监测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特别对使用强利尿剂者,应观察有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本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间接受诊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80例,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80例通过护理干预,只有7例患者出现再次衰竭,复发率8.75%;对照组70例中,37例患者出现再次衰竭,复发率3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患者意愿将患者安置在安静的小房间,使外界的干扰尽量减少。
病房中的硬件设施尽量齐全,配备电视能够调节患者的日常生活,环境舒适、幽雅、通风良好,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1.2.2加强健康教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综合性的治疗,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因为治疗效果和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了解、配合程度和主动参与意识密切相关。
医护人员可将心力衰竭的病因、发展以及预后,治疗的主要方法,加重心力衰竭的因素和日常预防保健方法制成宣传卡送给患者及家属,或者以宣传单的形式印发各种与心力衰竭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料,通过尽量多的途径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
1.2.3心理护理因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常年卧床,很容易出现累赘感,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再加上对死亡的惧怕和日常的焦虑,易产生悲观心理[3]。
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体贴,在生活中给予帮助。
根据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况、焦虑程度和不同性格等诸多因素准确的进行评估,通过观察和交谈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的变化,应用劝导、鼓励、启发、支持、暗示和解释等方式,在患者情绪不稳定时给予及时耐心的劝导和鼓励。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衰患者展开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落实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住院次数少于A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下,改善了慢性心衰负面情绪,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发病频率,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慢性心衰;生活质量慢性心衰作为心内科常见疾病,该病多是因患者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导致。
患者因心肌受到损伤,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异常,心脏排血量难以满足身体需求,患者身体功能因此受损,并出现心律失常等症状[1]。
因疾病困扰,患者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存在不同程度障碍,需要实施合理治疗。
该病目前并无特异性治疗方式,主要采取保守治疗,但疾病病情漫长,容易反复发作,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问题,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需要实施有效护理。
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A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61-82岁,平均(71.54±6.84)岁,病程1-12年,平均(6.52±1.11)年,心功能分级:Ⅲ级21例,Ⅳ级17例;B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2-82岁,平均(72.03±6.95)岁,病程1-13年,平均(7.01±1.22)年,心功能分级:Ⅲ级22例,Ⅳ级16例。
两组相比,P>0.05,可比。
纳入标准:(1)患者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2)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晰,无沟通障碍;(3)患者无先天性心脏病;(4)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和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治疗依从性是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1.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包括病因、病情进展、治疗方案和预后等方面的信息。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因此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可以促进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复发和加重。
2. 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和勇气,提高生活质量。
3.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变和生活方式调整。
1. 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种种困扰和不适,提高其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可以学会积极应对疾病,树立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享受生活,保持身心健康。
2. 促进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面临社会支持不足和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促进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建议和措施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医院和社区可以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其家属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对心理护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摘要】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教育、认知行为疗法等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
心理护理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本文分析了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其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估,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作用机制、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身体器官供血不足。
CHF患者常伴有疲乏、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对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CHF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为医护人员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通过对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我们旨在深入了解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证据,从而推动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机制,我们希望能够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效果分析慢性心衰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除了身体上的疾病症状外,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的干预措施和方法。
一、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身体症状、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
身体症状方面,慢性心衰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疲劳、浮肿等症状,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心理状态方面,慢性心衰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社会环境方面,慢性心衰患者可能由于疾病影响而失去工作能力或社交活动能力,导致社会支持不足,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是指根据慢性心衰患者的个体特点和需要,针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帮助。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供患者情绪支持、心理疏导、行为干预等方面的帮助,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提高其生活质量。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
三、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包括情绪支持、心理疏导、行为干预等。
情绪支持方面,护士可以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增强积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疏导方面,护士可以采用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困扰,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
行为干预方面,护士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指导、生活事件干预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
这些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慢性心衰患者改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观察【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8名慢性心衰患者,分为参照组(28名)和个性组(30名)。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个性组行个性化心理护理。
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
结果个性组心功能水平较参照组有理想改善。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个性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有显著提升。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及心功能水平。
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慢性心衰;生活质量;心功能慢性心衰患者主要接受药物治疗,但是患者的病情较为漫长,且容易反复发作,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受到进一步的摧残,这时患者容易出现治疗依从性下降的现象,并且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1]。
本文结合我院接治的部分患者,分组开展不同方法护理,比对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8名慢性心衰患者,分为参照组(28名)和个性组(30名)。
参照组中15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52至86岁,平均(68.6±5.7)岁,病程1至13年,平均(7.4±0.6)年;个性组中16名男性,14名女性,年龄53至87岁,平均(69.2±5.4)岁,病程1至13年,平均(7.8±0.4)年。
参照组和个性组的患者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价值。
1.2方法1.2.1参照组行常规护理。
1.2.2个性组行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为患者安排病房,并介绍医院的环境,加深患者对住院环境的了解和熟悉,随后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②护患关系。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对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影响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对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剖析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本科接诊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病患的病历资料,并将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成两组:A组36例实施护理干预,B组36例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
观察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比较SDS与SAS评分等指标。
结果:A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SDS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明显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积极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患进行施护,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价值;生活质量;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266-02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连年升高,其中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群体也是越来越庞大,使得人们的生存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有报道称[1],慢性心力衰竭乃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果,可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再住院率。
对此,我们需加强对本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力度,以帮助其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降低死亡率。
本文旨在研究慢性心力衰竭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2例入选病患都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接诊时间: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
以不同的护理方式为分组依据,将72例入选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n=36)。
A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为54~83岁,平均(71.3±2.6)岁;病程为1~12年,平均(6.8±0.7)年。
B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为53~84岁,平均(71.5±2.8)岁;病程为1~13年,平均(7.0±0.9)年。
比较两组的病程和文化水平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促进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促进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计86例。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每组各43例。
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情况。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干预,可以使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心理护理;慢性心衰;应用效果慢性心力衰竭(Chor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循环内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见[1]。
患者心脏出现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等情况,导致其心脏静脉血淤积、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各种心脏疾病,最终形成心力衰竭[2]。
该疾病患者在临床中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2]。
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死亡。
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在基本对症治疗基础上,需要采用合理护理方式进行干预。
本次研究中以8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衰患者。
将入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个性化心理护理)。
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1.62±8.24)岁。
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64-84岁,平均年龄(71.76±8.19)岁。
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可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一、慢性心衰的影响和相关研究
慢性心衰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感到气短、乏力、心慌等不适症状,从而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临床研究显示,慢性心衰患
者的心理状态也严重不稳定,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时有发生。
早期的研究表明,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常常受到身体症状的影响,因此,对症治
疗是慢性心衰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身体症状并不是唯一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心理因素也同样重要,而且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自我管理
能力。
因此,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成为慢性心衰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是针对慢性心衰患者个体差异和心理特征进行的护理干预。
这种
方法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有以下方面:
1、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主要侧重于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护士和心理医生的指
导和培训,患者能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症状,如提高药物依从性、改变饮食习惯、增强身
体锻炼等。
另外,通过教育患者情绪管理的方法,使患者的情绪稳定和积极。
这些都提高
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2、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慢性心衰患者往往有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
者解决这些问题。
护理人员通过心理诊断和评估,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治疗,包
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他们的压力。
3、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主要体现在改善身体症状和
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运用心理干预方法后能够很好地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
高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三、结论
慢性心衰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
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慢性心衰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
在实践中要积极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手段,全面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