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网业协同全方位助力5G分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网业协同全方位助力5G分流

作者:韩斌杰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2022年第03期

关键词:NSNSA分流比协同优化驻留

1引言

随着5G用户规模愈发扩大,在NSA向SA演进的过程中,网络面临语音感知劣、上行速率差等严峻挑战[1],加之终端与网络匹配度差及终端节电策略,导致5G网络驻留差、5G网络分流比低。如何快速提高5G网络的价值、提升5G网络的分流比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背景及意义

5G是第五代通信技术,是4G的延伸[2]。其最大的变化在于服务对象从过去人与人的通信转变为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

5G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5G通过高带宽提升普通用户的上网体验;另一方面,5G拥有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等特性,可以赋能各个行业,且垂直行业将成为运营商新的收入增长点。在4G向5G过渡期间,在提速降费的大背景下,由于流量收入受用户规模驱动的力量逐渐变弱、受价格的影响逐渐增强,因此流量经营需重点关注用户的流量需求。

提升5G驻留比/分流比是贯穿市场、规划、运维的全局性组织协同工作[3]。在5G快速发展的2021年,4G用户和流量分流成为限制5G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升5G分流比不但关系到运营商的收入增长点,而且对提升用户满意度有决定性作用。同时,针对5G分流比提升中基于广深竞对和市区网络5G倒流情况进行分析,对明确网络拓扑结构发展和5G网络广覆盖发展的建设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5G分流面临挑战

5G分流在网络能力、网市协同、感知提升方面仍存在较大挑战[4]。

3.1网络能力

(1)广深覆盖问题:农村室分规模不足,抑制了5G分流

受限于5G网络建设节奏,当前5G网络主要分布在市区及县城热点,广大农村仅有零星覆盖;在4G时代,农村场景站点数和4G流量均远高于市区,但当前农村场景5/4G站点比仅

5.15%,农村5G分流比仅7.75%;5G覆盖不足,制约了5G分流的提升。与此同时,受限于5G 频段高、室分部署慢等因素,深度覆盖也严重不足;从高倒流场景来看,高层和底层居民区的高倒流问题突出(占比近40%),与5G深度覆盖不足有直接联系。

(2)网络效益问题:在4/5G低效益小区中4G高流量仍有一定规模

4/5G小区运行考虑“效益优先”。当前,全省共计2207个低效益小区,排除冬奥、高铁、高速场景后,这部分4/5G低效益小区需优先整治。在4/5G同覆盖区域,4G单站流量仍高于全网4G平均单站流量,更需5G分流;4/5G同覆盖4G高流量场景的平均5G分流比为19%,低于27%的共覆盖分流比,5G分流潜力更大。

(3)终端驻留问题:部分TOP终端驻留比较差,终端私有参数影响分流

终端5G驻留能力差异大:在TOP10终端中,OPPO、苹果、vivo等终端的SA时长驻留比相对较低,拉低了SA时长驻留比;终端特殊机制影响驻留比因素:部分终端私有节电措施影响用户的SA时长驻留比,如OPPOReno3终端的前期SA时长驻留比稳定在52%左右,而推送关闭节电措施新版本后的SA时长驻留比可提升至70%左右。

3.2 网市协同

(1)市场营销:5G终端渗透率、登网率、登网DOU发展缓慢

市场营销需加强:在5G分流中,与市场营销相关性较强的关键指标、全国排名均较为靠后。

(2)SA登网率:SA流量激发、分流能力显著,但SA升级完成比例不高

SA分流能力是NSA用户的1.9倍,且NSA用户登网率增长对流量激发并不明显,因此登网率的提升应聚焦于SA登网率;已推送SA版本但未升级SA版本的用户有370万,占比约48%,需通过市场营销让NSA向SA快速迁转。

3.3 用户感知

(1)5G边缘感知差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在制定4/5G互操作策略时已考虑按照边缘体验优于4G为标准[5],但实际网络复杂、部分场景现场实测-112dBm已存在感知劣化问题,后续需进一步面向场景精准施策。

(2)终端与网络协同问题影响用户感知

现网终端导致感知劣化问题较多。从终端维度分析,摩托罗拉、vivo等品牌的注册成功率低、一加、锤子等终端业务的掉线率低;在主流品牌终端中,vivo的多款产品感知质差。

4 5G分流提升措施及成效

4.1網市协同———终端和业务推广

“机/网/套”精准匹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5G客户的使用感知和价值。针对4/5G客户进行细分场景支撑市网协同,落地5G价值建网、5G精准营销、5G体验保障和客户行为引导四个动作,可以保障网络质量、市场发展和客户感知全面领先。而加强终端数据分析,可以引导用户打开5G软开关;线上、线下多重手段结合,可以引导用户用网;推广优惠机型与套餐,可以引导用户换机、换卡。

4.2规划建设———基于倒流分析

规划原则:将所有倒流流量大于50GB的非NR共站基站作为此次NR规划的点位,再结合现网NR基站并剔除超高、超低、超低、超近基站,可以对站址进行最优拓扑规划;将室分高倒流(大于15GB)4G室分基站作为此次NR室分规划的点位。

规划目标:将高倒流基站全部纳入5G站点规划且达到拓扑结构最优化。

4.3网络调优———居民区分流提升

随着用户增加,室内深度覆盖不足会影响5G用户的感知和分流比指标。居民区5G流量占全网5G总流量的46%,而4G流量占共站4G总流量的48%,整体流量占比最高,属于加强分流首要场景。通过调整天馈和权值,以提升用户感知,则可以使网络效益最大化。

4.3.1“六维”场景识别法

通过小区工参属性和4/5G共扇区信息,可以计算同扇区5G分流比指标;以基站工程参数(基站天线挂高、方位角、下倾角和覆盖居民区的环境参数)为参考:根据楼体高度、楼体宽度,可以输出场景标识;根据场景特点匹配场景标识。

4.3.2天馈调整“三步”走法

第一步,确保天线正打方向为居民楼楼体中心;第二步,根据天线挂高、楼高制定倾角方案,结合楼体距离进行微调;第三步:在机械方位角、下倾角调整的基础上,结合覆盖居民区的楼体宽度、楼高、基站到楼体距离,梳理典型场景及调整方案。

4.3.3优化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