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拓展:中古西欧与中国城市

合集下载

论中世纪东西方城市的差异——以巴黎、长安为例

论中世纪东西方城市的差异——以巴黎、长安为例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8.01论中世纪东西方城市的差异——以巴黎、长安为例金萌萌 王颖杰【摘 要】中世纪东西方封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二者在城市来源、城市居民构成、城市内部环境、城市的地位及作用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本文从这几个方面来论证这些差异对中西方近现代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世纪 城市 巴黎 长安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

城市是有着方便交通环境、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中古时代西欧和中国的城市千差万别。

下面就以西欧的巴黎和中国的长安为例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一、城市来源不同(一)西方城市来源主要有四个途径(1)被破坏的旧城市:中世纪之前西方已经有城市存在,但是由于罗马帝国三世纪危机和蛮族入侵,生产力遭到破坏,工商业衰落,城市萧条。

(2)旧城市复兴:从7世纪开始,在主要贸易通道以及大河流域,一些古罗马的旧城市渐渐复兴。

(3)新兴城市:到11世纪时,不仅罗马时期的古城大批复兴,“在其他地方,特别在德意志内部,兴建着新的城市”。

①西欧城市兴起后,西欧法令规定,凡居住满一年零一天的人就可以成为城市居民,大量农奴逃往城市,这种解放了农奴的途径使得越来越多的农奴自发聚集到城市。

(4)领主新建城市:中世纪西欧,城市大多建立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封地上,所以法文“城市”(Ville)这个字是导源于“乡村领地”(Villa)这个字,他们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新的城市来招揽移民收租金以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

巴黎可以说是沿着塞纳河发展起来的,公元486年苏瓦松战役后定都巴黎,卡佩王朝时期成为当时西方政治文化中心,此后巴黎一直作为法国历代王朝以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首都而存在。

(二)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有两个形成途径(1)最早是以作为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政治中心而出现的。

主要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政权建设而建立或是由军事驻扎地发展演变而来的。

《中古欧洲社会》练习题及答案

《中古欧洲社会》练习题及答案

《中古欧洲社会》练习题及答案初三,即将面临着中考,那么,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要怎样做练习呢?还很困惑的话,那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先做份《中古欧洲社会》练习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中古欧洲社会》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4•重庆大足邮亭中学质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现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A.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C.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D.拜占廷帝国被外族灭亡【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查理•马特改革,他的改革在西欧形成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故选C。

2.在中世纪的西欧,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主毕恭毕敬,而对另一个更大的封建主却敢于出言不逊。

这是由当时西欧实行的什么制度导致( )A.查理•马特改革B.人人平等C.封建等级制度D.封建专制制度【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识记能力。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在查理•马特改革后,逐渐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是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故中古西欧会出现题干中的情景。

【拓展延伸】比较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1)政治上:西欧实行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出现教权与俗权的斗争;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

(2)经济上:西欧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庄园为单位,10世纪后城市兴起,经济比较繁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3)西欧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中国城市规模大。

3.下表中“●”处可填的内容是( )中国(西周) ●先有爵,后有地先有地,后有爵大夫、诸侯都效忠天子小封建主效忠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效忠国王子承父业子和女承父业A.上古希腊B.古代印度C.古代日本D.中古欧洲【解析】选D。

欧洲和中国的城市建筑有何异同?

欧洲和中国的城市建筑有何异同?

欧洲和中国的城市建筑有何异同?城市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城市建筑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欧洲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重要的文明古国,他们在城市建筑方面有哪些异同呢?1.建筑风格欧洲和中国的建筑风格显然是具有明显的区别的。

欧洲的建筑风格主要有古典主义、哥特式、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等,以古典建筑为代表,这种建筑风格注重对对称、平衡、装饰和细节的重视。

而中国的建筑风格则以宫殿建筑、园林建筑、寺庙建筑为主,更加注重意蕴和象征意义,讲究工艺、古朴、高雅、规矩等传统的建筑特征,常常使用木材的重构和雕刻,以及特殊的装饰手法。

2.空间布局欧洲和中国的城市空间布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欧洲城市古老的城区往往是由城墙环绕而成,而城市中心往往是大型的广场或者宫殿建筑,周边则是具有不同历史和文化特点的民居和商业建筑。

而中国的城市空间布局,则以城门、城墙、城楼、街市、园林、住宅和商业建筑等为主,由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大多数城市都以建筑群体为主,形成长街曲巷和乡风民俗的景象。

3.建筑工艺与材料在欧洲和中国,建筑工艺和材料的不同,也是两国建筑之间最为明显的差异之一。

欧洲的建筑工艺和材料使用往往是石材和铁质结构,这种做法具有耐用性和安全性的特点,是古代欧洲城市的常见做法。

而中国古代的城市建筑则主要采用木头和砖瓦构建,在木材的调配和精细的结构相结合的特点中,特别是在雕刻和彩画方面,中国的工艺和技巧都是饱含着浓郁的文化底蕴的。

4.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欧洲和中国的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往往是反映出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

欧洲人在城市设计中非常注重街道方向和角度,而中国人则注重阳光、风景和应景的气氛,城市建筑一般会伴随着多种文化元素,如宗教、历史、风俗等,否则观感会显得比较单调。

总结综上所述,欧洲和中国的城市建筑有很多不同之处,从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建筑工艺和材料到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其中每一项都反映了当地人对生活、对文化的独特理解和体现。

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起源比较

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起源比较

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起源比较(上)第一节:西方城市的起源分析1)柴尔德的"城市革命"概念2)西方城市的产生及其早期城市设计中的特点一、柴尔德的"城市革命"概念柴尔德根据西亚、埃及和古代欧洲的考古学资料,提出了社会发展史上存在一次"城市革命"。

他提出了城市出现的十项标准:(1)最初的城市较过去任何聚落均为广大,其人口亦较稠密.(2)城市人口的构成和功能与前迥异,包括不从事农业、畜牧、渔捞或采集以取得食物的其它阶层-专门化的工匠、运输工人、商人、官吏与僧侣。

(3)直接生产者必须向神或神权下的国王缴纳赋税,以产生剩余财富的集中。

(4)规模较大的公共建筑不但标志产生与前此村落之异,而且作为社会剩余财富的象征。

(5)僧侣、官吏和军事首长形成统治阶级,从事计划、组织等劳心活动。

下层阶级从事劳力。

(6)财富的经营迫使文字的发明。

(7)文字的发明进一步推动科学的产生-算学、几何学、天文学。

(8)由剩余财富所供养的其它专家从事美术的新活动,其美术的概念化与复杂化构成各城市中心美术之差异。

(9)剩余财富更用于外来商品之输入,造成贸易的发达。

(10)由于原料能够输入,同时受到以居住地位(非亲族地位)为基础的国家的保护,专门化的工匠成为城市政治构成的下层成员。

从西方城市的城市和发展来看,柴尔德的结论无疑是极有价值的。

西方现代都市的组织形式和都市文化均发端于古希腊的"城邦"。

二、西方城市的产生及其早期城市设计中的特点大多数人对"城邦"的认识和了解来源于古希腊。

希腊之成为希腊,自然须追溯到小亚细亚出现希腊城邦的时代。

大约在西元前9世纪,所谓希腊历史的黑暗时代已近结束,希腊人接受了两河文化的影响,包括字母、贸易方式,甚至城邦制度-而在两河流域,从事商业的城邦及原始民主已经存在两千多年了。

所以城邦制度并不产生于古希腊,而一直为我们所不熟悉的,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城邦的产生背景则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

中世纪东西方城市的差异

中世纪东西方城市的差异

中世纪东西方城市的差异城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原始公社的瓦解和阶级国家的出现而产生。

在中世纪,城市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由于历史的原因,东西方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从起源看,东方封建城市是古典城市的继承和发展,这和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有关。

东方国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城市未受到破坏,国家仍独立存在,多数古典城市被保留下来。

拜占廷帝国存在千年之久,由于内部封建因素的增长和斯拉夫人农村公社制相结合,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拜占廷城成为东方古典城市继承和发展的典型。

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也是这样。

如长安、开封、洛阳、郑州、北京,都是从奴隶社会继承下来的城市,它们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所以,东方封建城市起源早,存在时间长。

与之相反,西方封建城市起源很晚,这是由西方历史发展所决定的,4-5世纪,西罗马帝国受到侵略,城市化为一片废墟,8-9世纪时,为了防御诺曼人、阿拉伯人和匈牙利人的侵袭,西欧各地兴建了许多城堡,这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

到了十一世纪,随着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很快,十一世纪的英国有80多座城市,十二世纪发展到100多座。

城市主权的差异也较大,东方封建城市的主权被王权所操纵,这是由东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特点所决定的,因为东方国家一般是土地国有,国王是最高地主,自始至终实行中央集权统治,从中央到地方控制着城市的一切大权。

主要表现在:第一,王权左右城市的布局,决定城市的性质是为本阶级的政治、军事服务,政治、军事性质大于经济性质。

分析中国历代王朝的都城可以看出它体现了王者为贵的思想。

如长安的布局就是这种思想的典范,所以东方封建城市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它完全隶属在王权的统辖之下;第二,王权掌握城市的命运,决定了城市的兴衰。

阿拉伯国家七世纪时定都大马士革,麦地那地位则下降,阿拔斯王朝时定都于巴格达,大马士革地位下降,巴格达发展起来。

古代中西方城比较-精品文档

古代中西方城比较-精品文档

古代中西方城市比较[ 提要 ] 古代的中国与欧洲虽然都是商品经济繁荣、交通运输发达的区域,但是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冲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而古代中国的城市却加强了封建统治的地位。

本文试图从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制度和城市的主体等三个方面对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和唐宋之前的中国城市进行对比,尝试运用制度变迁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前者是封建体制外的产物,而后者是封建体制内的产物,并且会导向不同的社会形态。

本文受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编号:ZZGCD1502)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启动项目( 2015-37 )资助原标题:古代中西方城市的比较一一基于制度层面的分析收录日期: 2016年 11 月 16 日中国与西欧的古代城市虽然都是经济繁荣的区域,但是其成因、内部制度以及人口规模和主体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反映出中国与西欧在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各自的制度特征。

与此相关的研究也很多,复旦大学的赵建民教授曾经从中国与西欧封建城市的区别中寻找中西封建社会解体缓速的主要原因,并分别从中西城市建立的目的、与封建统治的关系、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刘景华比较了封建时代中西城市产生的过程,二者在“城市”的概念内涵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城市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会等民众组织,从而得出西欧中世纪城市能蓄积起冲击封建政治体系的力量,而中国封建城市更多意义上是在封建政治体系中起着堡垒作用。

李培、习亚哲从城市人口特征与地域分布、农业和商品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城市内部规则演变等角度对西欧圭寸建型城市与中国圭寸建型城市进行比较研究,并概括两者的类别特征。

张南、周伊将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城市和古典希腊城市作比较,从城市的兴起,城市的功能以及城市的历史地位方面讨论了二者的不同。

近年来,关于古代中西方城市的研究比较多,运用丰富的史料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析,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史料学的分析方法占绝大多数,通过对史实的描述总结,从而得出结论;但是经济学的理论利用较少,没能将理论经济学与经济史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西方城比较-文档资料

中西方城比较-文档资料

中西方城市比较城市(city)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在东西方文明的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作文明的共有的标志, 处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西方城市则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 由此也决定了整个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

本文试图从城市的概念入手, 通过对东西方城市的起源及其特点的比较分析, 从一个侧面去揭示东西城市文明发展的不同途径。

一、城市的概念和起源中国是城市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 “城”和“市”是两个概念。

“城”是指有防御性围墙的地方, 能扼守交通要冲的军事据点和军事要塞, “市”则是商品交换之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里的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城”里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市”作为日常的贸易场所才在城内或城郊出现。

在中国, “城”的政治涵义往往覆盖了“市”的经济涵义, 因为城市的建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城市的建立主要基于统治者的政治、军事目的。

中世纪西欧城市则是在经历了五六个世纪的断裂期后重新出现的。

从11世纪开始, 兴起的城市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古典城市的复兴, 另一类是新兴的城市。

其中以后者占据主要地位。

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具体起源,史学界众说纷纭, 从这些不同的观点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城市的起源是多元化的。

由于生产的发展, 从事工商业的人们聚居在一起,中世纪城市便因此自下而上的广泛兴起。

在西欧大部分地区, 一个地方能否成长为城市,关键要看该地发展工商业的条件和工商业者的选择意愿。

二、中西城市特点的比较东西方城市含义及其起源背景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两者不同的特点:1、从城市的结构功能上说, 中国城市的兴废和布局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政治意图, 西方城市的布局和功能主要取决于经济因素的制约, 从而形成了东西方城市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由于中国自秦汉以来便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作为政治需要的产物,城市的兴与废、盛或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统治者的意志。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城市规划。

而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则是其中的两个典型代表。

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的发展背景和文化底蕴,但在城市规划方面,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本文将对这两种规划进行比较研究。

一、背景和特点1.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发展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主要出现在中世纪欧洲地区。

在这一时期,城市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繁荣迅速崛起,推动了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

在城市规划方面,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以保护城市安全为基本要素,因此建造了城墙和城堡,同时也注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道路交通的便利性。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于公元前200年的秦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不同在于其强调传统文化和哲学,因此,中国城市规划通常以城市中心和城市围合的形式为设计重点,并且注重规划中的未来发展性。

二、城市布局和结构1.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特点是城市经常被包围在城墙之内,城墙有助于保护城市不受入侵。

城墙内的布局通常采用徽型或者方格状布局,城墙内的重点在于街道的宽度和几何形态。

由于城市通常是从城市中心向四周扩展,因此,城市中心通常是繁华的商业区,周围是住宅区和工业区。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通常以圆形或者四方形的形式为设计布局,城中心是关键的设计元素。

相对于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注重城市中心和外围空间的结合性,城市的四条主要街道首尾相连、交汇于城中心,形成了城市的“气脉”和“骨骼”。

三、城市建筑和装饰1.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建筑和装饰以石头、砖块和木材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也较为保守,少有创新。

建筑通常采用豁口状窗户、尖拱形拱顶和简单的装饰设计。

此外,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建筑多为教堂和城堡等宗教和军事建筑,建筑性质较为单一。

中世纪欧洲与同时期中国城市之比较

中世纪欧洲与同时期中国城市之比较

中世纪欧洲与同时期中国城市之比较李少杰【摘要】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世纪欧洲与同时期的中国城市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者有着很大的独特性,其城市经历了坎坷起伏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中国城市的发展则更加稳定,规模也更大,保持着稳定向上的发展态势.为了找到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因为,本文从两者的政治、交通与商业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正是在这些方面状况的截然不同,最终导致了两地城市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11)004【总页数】4页(P485-488)【关键词】中世纪;欧洲;中国;城市状况【作者】李少杰【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13;K928.5多年以来,欧洲的中世纪一直被众多的学者看为“黑暗时代”而被否定,认为它一无是处。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至少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摇篮这一思想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

这样,对中世纪欧州城市的再认识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与此同时,中国学者对于同时期本国古代城市的研究也蓬勃展开。

但对城市的研究毕竟是一个刚刚才发展起来的论题,它还有许多未涉及的领域 [1]。

在探索中,大家把思考的角度多集中在单独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与同时期中国古代的城市,对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却是微乎其微。

本文正是在这个被人们有所忽视的比较研究领域里所作的有益尝试。

本文选取的比较研究对象是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同时期的中国城市。

在进行比较之前,有必要了解两者的历史背景。

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本文把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中间的这段历史称之为中世纪。

在这近1 000年的历史中,由于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统治,致使封建割据所带来的频繁战争严重地影响了欧州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研究者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西罗马帝国面临着接踵而至的战争使它最终走向灭亡。

封建时代中国与西方城市的比较

封建时代中国与西方城市的比较

封建时代中国与西方城市的比较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城市的发展又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城市出现大约已经有5000多年,一般认为,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

而就封建社会时期来说,封建城市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从东西方的城市对比来看,两者封建城市的起源、内部社会构成、外部社会关系又有着显著的不同。

这些都是因其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历史社会演变乃至地理形态的不同而导致的。

本文仅就中西封建城市的产生、内部构成等几方面异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中国由“城”生“市”,欧洲由“市”圈“城”中国封建城市形成于奴隶制全盛时期的西周,而大批兴起于奴隶制即将崩溃的东周时期,在那时,封建城市已经在经济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这些可以从战国时期的古城一般都有墙垣和街道来证明。

到了战国中期,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

……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①就充分说明了与周朝相比,战国时中国城市数量大增,迎来了封建城市发展的高峰期。

可以认为,我国的封建城市不是封建社会形成后才开始出现的,而是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而出现的。

就中国封建城市的产生途径和发展过程来看,对中国封建城市产生起决定作用的是统治阶级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我认为,其经历了由“城”生“市”,以“城”为主的过程。

在上古中国,早期所谓的“城”就是为防御和保卫而建造的防御设施,逐渐变成了用石块建筑的城墙和塔楼。

“天子之城千雉,高七雉;公侯百雉,高五雉;子男五雉,高三雉。

”“天子之城高九切,公侯七侧,子男三侧。

”②可见“城”是贵族们四面筑墙,用来防卫的军事政治据点,并且因贵族的等级,“城”也有着不同的规模③。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少数民族的骚扰,统治者也会在一些险要地方筑城,但这些也是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到了秦汉时期,封建城市的大批出现则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有关。

中世纪欧洲与同时期中国城市之比较

中世纪欧洲与同时期中国城市之比较
在欧洲相对温和的地中海气候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给欧洲带来了舒适的天气广阔的欧洲平原以及三大半岛又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居身之所多瑙河莱茵河以及意大利境内的波河又给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必要的生产生活用水
河南 理工 大学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第 1 卷 ,第 4期 ,2 1 1 0 0年 1 0月
为 “ 暗时 代 ” 而 被 否 定 ,认 为 它 一 无 是 处 。但 黑 随着 时代 的进 步 ,至少 中世 纪欧 洲城 市 的发 展是 西 方 资本主 义 的摇 篮 这 一 思 想 已经 被 大 众 广 泛 接受 。
这 样 ,对 中 世 纪 欧 州 城 市 的 再 认 识 也 就 成 了 一 个 重 要 研 究 方 向 。 与 此 同 时 , 中 国 学 者 对 于 同 时 期 本 国
在 单 独 研 究 欧 洲 中 世 纪 的 城 市 与 同时 期 中 国古 代 的
Absr c : Th spa rd s o e st e d f r n e ewe n t e c n iinso i e n me iv lEur p n ta t i pe ic v r h i e e c s b t e h o d to fct s i d e a f i o ead Ch n . Th om e ’Sc n iinswee v r p cfc b c us he ntt r ug ahe o h a d b m p ia e f r r o d to r e y s e i e a e t y we h o h a r t r rug n u i y d v l p n a o r e,whi h atr d v l p d mo e tb y a r al t b g e sz s a h a e e eo me tlc u s l t e lte e eo e r sa l nd g e ty wih ig r ie t t e s m e tm e T n u her a o sfrt e dismia iis hea t o o a e h ifr nc si h i o iis i . o f d o tt e s n o h s i lrt ,t u h rc mp r st e d fe e e n t erp lt , i e c tafc nd bu i e s r s c iey,a o cu e h tt e e d fee c s fn ly l d t h i e e tde e o r fis a sn s e pe t l v nd c n l d st a h s i r n e al e o t e df r n v l— f i f p n o re t e h iis i de a r p n h n . i g c u s sbewe n t e cte n me iv lEu o e a d c i a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培优训练(含答案)

第九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 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

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教会学校的出现B.私立学校的出现C.大学的兴起D.课程设置的改革3.11世纪前后,一批西欧城市逐渐兴起。

以下对这些城市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江海口岸或交通要道B.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工商业发达C.城市居民的主体为手工业者和商人D.是一个封闭保守、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4.曾于1112年发动起义,打败了国王军队并取得了自治地位的法国城市是( )A.巴黎B.凡尔赛C.里昂D.琅城5.中世纪晚期,德意志、英国、法国等国城市大幅度增加。

这些发展迅速的新兴城市( ) A.和封建领主已毫无关系B.完全摆脱国王取得自治C.仍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6.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

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7.“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市民在政治上是自由人②市民享有财产权③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④自治城市拥有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

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9.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西欧与中国古代城市的不同特点(原创)

西欧与中国古代城市的不同特点(原创)

11、西欧与中国城市(一)不同特点:城市起源不同。

(1)西欧中古城市是在10至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

其特点是①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在封建制完成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②阶级前提和政治基础: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

西欧城市多产生于水陆交通要道、商业转手处以及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居民感到手工业不足的农业区。

③安全方面:城市还产生于大领主、大主教、修道院所在地以及军事堡垒附近。

新的居留地虽然不大,但它却给封建的自给自足的闭塞经济打开了缺口。

国内市场开始建立起来,导致了封建经济瓦解。

(2)中国:原来的上层建筑没有遭到彻底摧毁而是经过一定的改造(改革)实现的。

奴隶制时期的旧城市,在进入封建制后基本继承下来,在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下,随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大量分封,到战国时期,城市大量增加而且较前繁荣了。

就城市种类来分,因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作为前提条件形成的经济中心城市,在中国史籍记载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日益增长。

新兴起的市镇尤其在江南的苏、杭、淞、嘉、湖地区发展较快,萌发了资本主义幼芽。

清的闭关政策给资本主义萌芽以严厉的打击,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更是雪上加霜。

但从整体上讲中国城市主要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秦实行的郡县制)而建立的,城市虽然也多建于水陆交通要道、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等地区,类似于西欧,但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

一个是自然形成的,一个主要是以统治者的需要采取命令建立的(当然也有自然成分),中国城市自秦汉以后,以京城、省城(郡、道……)、府城、州县等依次而定,星罗棋布。

(边防有专门军事城镇、卫所)城市内,既有府第衙门差从仆役,又有工商业者,兼有西欧中古城市的旧堡与新城的内容。

但在城市里,府衙是首脑、中心,工商业则是附属产物。

历代帝王为强化统治和供享用往往采取迁豪富、徙百工以充京都。

(3)综上所述,西欧城市的发展规律,是由手工业、商业的聚居地,逐渐发展扩大而成为新的经济、政治中心。

宋代城市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区别高考主观题

宋代城市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区别高考主观题

题目:宋代城市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区别1. 引言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城市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

宋代我国和西欧在城市发展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区别,探究这些差异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两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还能够为当代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在宋代我国,城市发展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宋代城市以京师为中心,形成了“一京二十四府”的省级行政格局,同时又盛行“州县制”城市体系,城市规模相对较小而密集,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网络。

宋代的城市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具有独特的园林美学和人文精神。

宋代商业繁荣,城市内外贸易活跃,市井文化兴盛,城市在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宋代城市因其独特的行政格局、建筑风格和经济文化特点而备受瞩目。

3. 西欧城市发展的特点相较于宋代我国,西欧城市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西欧城市以封建城邦为基础,发展出了一系列独立的城市国家,城市之间形成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城市规模相对较大,城市内部贵族与平民阶层的矛盾日益尖锐。

西欧的城市建筑以石头和砖瓦为主,建筑风格浑厚古朴,具有封建主义的荣耀和权力象征。

西欧的城市商业以海洋和陆地贸易为主,城市成为了商业和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政治和军事的据点。

西欧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封建体系、建筑风格和商业文化而备受瞩目。

4. 宋代城市与西欧城市的比较与启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宋代城市与西欧城市在行政格局、建筑风格、商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宋代城市注重自然环境和人文精神的理念,在商业文化和城市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欧城市的商业发达和政治稳定的经验,从而为当代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5. 结语通过对宋代城市与西欧城市发展的比较,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还能够为当代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唐圣贤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

唐圣贤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

建制度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2)政治方面: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加速
了国家的统一。 (3)思想文化方面: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 摇篮,各种大学纷纷建立,城市文学也逐步产 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中古西欧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不同
1、城市起源不同。(中古西欧的城市都是以经济的发展 自然而形成的,而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以国家的政治 需要而认为建立起来的。) 2 城市的结构不同。(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城市。基本上是 消费城市 ) 3、城市的作用不同。(中古西欧城市是经济中心,而古 代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西欧中古城市,它是商品生产 的基地、被压迫农奴反封建斗争的堡垒、世俗文化的发 祥地、文艺复兴的摇篮。中国的城市这个作用不明显) 4、城市的规模不同。 5、城市的建筑风格不同。(西欧建设城池为了商业,宗教, 城市中心一般是教堂,建筑方式多种多样。中国建城为 了防御敌人,建筑方式严格按照周礼,一成不变。) 6、城市管理不同。(中国古代的城市没有自治权,而西 欧的城市则有自治权;)
自学归纳 封建社会时期,西欧 庄园和城市分别有什么 特点?
庄园: 1、封建庄园是西欧中古社会农村基本的经济和 社会组织。 2、典型的封建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 3、封建庄园有不同类型的土地。(领主自营地、 农奴份地) 4、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5、封建庄园内领主和农奴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农奴没有人生自由。 6、剥削方式主要是劳役地租。 7、封建庄园是领主的天堂,封建主对其领 地上 的农奴拥有行政和司法权力,这也是中 世纪 西欧封建制度的一大特点。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中世纪庄园
生产资料:土地主要分为: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 生产力发展水平:土地实行春播、秋播、休耕的轮作 制;使用风磨、水磨等自然力为动力的简单机械; 牛、马等牲畜可能用于耕作。 经济方式:图中有菜园,饲养牛、马、羊等家畜,远 处有森林,有人打猎,可以推测,庄园是实行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经济实体。 阶级关系:领主的城堡和农民的茅舍形成鲜明对比。 城堡和教堂是庄园的中心,国王、世俗贵族、教会 贵族和都是庄园领主,对农民实行世俗的和精神的 双重统治。农奴依附领主。 衰落:14世纪后因生产力发展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 庄园开始衰落。

西欧与中国城市的比较

西欧与中国城市的比较

一、西欧与中国城市的不同特点1、城市起源不同。

西欧中古城市是在10至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

其特点之一是在完成了封建制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成为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

特点之二,西欧城市“不是从过去历史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

”〔①〕这是西欧城市产生的阶级前提和政治基础。

西欧城市多产生于水陆交通要道、商业转手处以及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居民感到手工业不足的农业区。

如法国巴黎以及北部的佛兰德尔、不拉奔;德国的科伦、吕伯克、柏林;英国的曼彻斯特、约克、伦敦;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另外从安全方面着想,城市还产生于大领主、大主教、修道院所在地以及军事堡垒附近。

新城堡的建立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开始只是作为手工业、商业的居留地。

例如佛兰德尔的布鲁日城,该地原是佛兰德尔伯爵领地,962年后伯爵鲍尔文(铁臂)在利斯小河的转变处建造了一所城堡,在它的外面不久兴起了一个由小贩、手艺人和酒肆店员住着的新堡或“郊区”,新城堡开始用木栏栅围起来,以后又从数里以外的一个古罗马城市的废墟上运来石头砌成石头城堡。

新堡是一个新兴的工商业聚居地,旧城堡是封建领主的宅第。

西欧新兴的城市,如汉堡、纽伦堡、斯特拉斯堡等带“堡”(Bourg)的字根,以及圣日耳曼、圣德尼圣波耳等带“圣”字(san,s aint)的字根,多反映了当时该城堡起源于旧的军事堡垒或教会修道院附近。

“到了十一世纪末期,‘堡民’(Bourgperson)不复意味着一个城堡的兵士或仆从,而意味着市民了”〔②〕。

至于兴起于河川渡口的城市,在名称上也有反映,如法兰克福(Frankford ,法兰克人的渡口)、牛津(oxford,牛的渡口)等。

这些新兴的或在旧的废墟上复苏重建的城市,规模并不大,一般只有几百人以至二、三千人,上万人的城市已很稀有,14世纪的英国伦敦,这个一国的经济、政治、军事中心也只有4万居民。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西城市规划设计之比较分析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中西方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

本文从文化方面比较了中西古代规划思想和当代城市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形态比较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儒家礼制规划思想图2 中国传统四合院图1 明代北京城复原图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轮廓(图1)。

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

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

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

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二合、三合、四合院(图2)等),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

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

2、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始终。

西方和中国城市发展的区别

西方和中国城市发展的区别

西方和中国城市发展的区别中国历代城市始终不是自由发展成的,而是根据封建礼法,由封建统治阶级有目的、有计划地兴建的。

他们建城,就是建立他们的统治中心,为自己建立一个军事堡垒。

就是说古代中国城市的兴起,主要是由于政治和军事的原因而兴建和发展。

但到了近代中西通商以后,也有主要由工商业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比如上海、天津、广州、泉州、厦门、宁波、营口等沿海城市,就主要是因中西通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兴起的近代工业,对城市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此时的民族工商业主要是受*** 的控制程度比较深,基本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当时的近代工业以官办为主,采取封建式的官僚管制方式,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对个别的民间企业,也采取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形式,当时的民间工商业,要想谋求一定的发展空间,只能是采取投靠洋行以寻求国外势力的保护,没有其他的出路,这也就是当时买办资本何以发展起来的原因。

就是说,在我国古代,城市的兴起主要是由于政治和军事的原因,在近代中西同上以后,也有因为商业贸易的原因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

欧洲封建时代城市的兴建却沿着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发展轨道在发展。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是适应着人们经济生活的需要,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所以这些城市后来都逐渐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控制,而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自制的和自由的城市。

每一个城市都各自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各自有其自制的行政和司法机构,甚至有自己的防卫力量,各自铸造自己的货币,各自规定自己的度量衡。

市民对封建领主没有任何人参衣服关系,不受领主的控制和剥削。

这样,便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一种不受封建领主羁绊的特权市民。

这些市民们在争取城市自制和本身自由的斗争中,不得不自行组织和团结起来,以扩大自己的力量,从而形成了行会制度,每个市民都按照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自制在一个行会中。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练习题(含答案)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手工业者逃离封建庄园B.商人在港口、交通要道等聚集C.西欧生产力的提高D.封建主各领地的不相属2.取得自治权,产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到来准备了条件,并被誉为欧洲“中世纪之花”的是( )A.法兰克王国采邑改革 B.丕平献土C.法兰克王国建立 D.西欧城市兴起3、城市居民争取自治的常用手段是()A.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B.协商解决C.通过法律解决D.委曲求全4.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

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5.曾于1112年发动起义,打败了国王军队的法国城市是( )A.巴黎 B.凡尔赛C.里昂 D.琅城6.“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

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是( )A.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B.已不受国王管辖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D.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7.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是中国2019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

回眸世界历史,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过程中形成了市民阶级,它分化出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的( )A.大封建主 B.小封建主C.资产阶级 D.奴隶主阶级8大学是在公元多少世纪,西欧社会产生的特殊的教育机构?( )A.十一世纪 B.十二世纪C.十三世纪 D.十四世纪9.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A.基督教的兴起牛B.大学的兴起C.庄园的出现D.城市的兴起10.如图是中世纪兴起的牛津大学,其最初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传播宗教的需要B .为宣传无神论需要C .摆脱教会对教育控制D .欧洲城市复兴的推动11、在中世纪,从事文化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获得下列哪一机构的特别许可( )A .教会B .行会C .国王D .大学学校12.世纪欧洲大学自治地位主要体现不包括( )A .免赋税特权B .司法特权C .教育自主权D .言论自由权二、非选择题13.列举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拓展:中古西欧与中国城市
一、西欧与中国城市的不同特点
1、城市起源不同。

西欧城市的发展规律,是由手工业、商业的聚居地,逐渐发展扩大而成为新的经济、政治中心。

中国城市则由政治、军事中心,逐渐发展扩大而成为新的政治、经济中心。

2、城市的结构不同。

西欧中古城市一开始主要由庄园中逃亡的农奴、手工业者作为主要居民,此外还有逃亡农奴经营的行商小贩、酒肆店铺等,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城市。

城市的布局,一般中心是广场,是手工拥、商品交易集会之处。

组织上是按照传统的“农村公社”民主形式组织起来的,各个行业又逐渐组织起自己的同业行会。

西欧出现了二个经济中心——庄园和城市,即农业经济中心和商业经济中心,二者互相依存又向不同方向发展。

中国的城市却很庞杂,但总起来讲,达官、贵族、差役、仆从为主体,工商业者处于附属地位。

消费大于生产,商业超过手工业,基本上是消费城市。

城市布局,一般以行政长官的衙署为全城的中心,各种府第鳞次栉比,城关往往发展成为工、商业区。

城市富商大贾,多与有权势者相结托,有的买得官爵,有的广治田宅,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

来自农村里的手工业者、行商小贩,
到达城市后,长期没有代表自己利益的组织,又由于人少力单,显得特别软弱无力
3、城市的作用不同。

西欧中古城市,它是商品生产的基地、被压迫农奴反封建斗争的堡垒、世俗文化的发祥地、文艺复兴的摇篮。

城市又与王权结成联盟促进国家的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中国的城市,在中古以来它始终是各级统治者的中心,是一个消费的中心。

中国城市既然完全为统治者所控制,它们对于城市工商业的政策则就以本身的利害为转移了,城市工商业的命运则时舛时兴。

二、中西城市不同特点形成的原因
1、西欧与中国土地所有制形态不同。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有其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西欧土地是由国王赐封给领主的,土地是封建领主的世袭领地,按照长子继承制(或遗嘱继承人)的办法承袭下来的。

各级领主对自己领地上的土地经营方式采取庄园制,土地不能买卖。

中国的土地制度,虽然名义上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实际上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初期,有过一段领主土地制,但为时短暂。

战国秦商鞅变法“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从此很快过渡到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虽然也有过荫封、皇庄,但比重不大。

另外
在历代也有限田、度田、王田、占田、均田、公田等制度的实施,但效果不佳,为时也是短暂的。

在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土地变化较频繁,那里不仅有大地主,而且还有中、小地主和一定数量的自耕农。

2、西欧与中国的阶级结构不同。

在封建社会,封建主剥削压迫农民造成阶级对立和矛盾这是共同的,但又有各自的特点。

西欧通过采邑分封、特恩制,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割据一方,俨然似一个独立王国,中央集权制出现的较晚,领主们相互纷争比较突出。

领主管辖下的农民被严格束缚在土地上,世代相因没有人身迁徙自由,处于农奴地位,并随着封建领主的封建割据的形成而日益恶化。

他们又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利用领主间相互矛盾而逃离,开创新的活动场所,逐渐形成城市。

城市成为农奴解放栖身之所、农奴制的对立物。

到封建社会后期,新兴的市民阶级,也就是资产阶级茁壮成长起来。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不久,很快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又由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统治阶级自隋唐以来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吏,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可以上升到公卿贵族地位上来。

另外在土地继承上又是分户析产,统治阶级不象西欧那样日益分化瓦解,相反是在不断地充实强化,使他们得以布成罗网,从中央到地方联合一气共同统治剥削广大农民。

破产农民一般不
愿背井离乡,即令进入城市,也是从一个罗网进入另一罗网,得不到真正的解放。

中国农村经济长期难以得到城市商品经济的助力,发展缓慢,手工业与农业结合比较牢固,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难以形成。

3、西欧与中国政治结构不同。

虽然都是地主阶段专政,但形式和内容都有所不同。

西欧随着社会发展,王权与市民曾结成政治联盟,在十三、十四世纪英、法出现了等级君主制,直到“王权以奴役和掠夺报答了它的盟友为止”【20】,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就爆发了。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存在城市与王权联盟,中古时期也根本没有形成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虽然有过前仆后继的大规模起义,但因农民的分散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极端落后性,这些起义都毫无例外的失败了。

4、宗教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西欧基督教会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支柱,教权往往大于王权,教权与王权之争相互削弱,西欧城市往往在它们的矛盾的裂缝中产生、发展。

十字军东侵从11到13世纪延续了好几百年,给波及到的东西方人民带来一场浩劫。

在这场动乱剧变中,大部分封建骑士消失了,部分农奴乘势逃到了城市。

十字军东侵又使西欧封建主变得更加贪婪奢侈,从而对城市日益依赖,剥削方式转为货币地租,又收取大量赎金,让交起赎金的农奴获得自由,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制的瓦解。

加上西欧在罗马帝国时代就有了繁荣的
商业城市,各地区与国家间曾有过四通八达的商路,当生产复苏后有利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复兴和发展。

中国的宗教是皇权的附属物。

中国的土地辽阔,四邻封闭,有了天灾人祸,农民往往逃到边远的宽乡,披荆斩棘,重建家园。

他们对于城市没有多大兴趣,因为城市是反动的中心,他们视为畏途,又因为城市是消费的中心,他们难以久居。

对城市他们不象西欧那样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