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的毕业考试,分为考试科和考查科,考试科分A,B,C,D四档,C及其以上为及格的,会考全部通过可以领高中毕业证书并参加高考,高中肄业,有资格参加高考。会考的试题一般不是很难,通过率当然也很高,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的都能一次性通过的,真过不了的还有一次补考机会。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经济常识

第一课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一、商品

(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价值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形态不同。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3)性质不同。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4)主体不同。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统一)

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

(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商品货币纸币

区别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金、银纸

产生时间先后最后

本质价值一般等价物货币符号

是否有价值有有无

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

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

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

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注意:

(1)等价交换并不是存在于每一个场合,而从整体上,从商品交换的本质上说的。

(2)价格波动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价格波动是以价值为中心的,从较长时间看,商品平均价格还是与价值相一致的,即仍然是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熟悉和不理解,还望回到课本上来)

重点知识综合:

货币、价格、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财政政策

1.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包含三因素,要熟悉 )

2、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①商品的价值(成正比)②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反比)③国家的宏观调控④供求关系⑤消费者的购买力⑥新鲜商品的新程度(商品的使用价值)⑦纸币的发行量

3.物价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并非都因通货膨胀引起

(1)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纸币发行量过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第二,纸币流通周转速度加快。(在某一特定的时期,由于担心涨价,人们把手中的货币尽快出手抢购,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2)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有:除了通货膨胀外还有

第一,商品供不应求;第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政策性调价,理顺价格关系)引起纸币发行量增加;第三,投资和消费需求过热;第四,价格管理松弛,出现乱收费、乱涨价;第五,因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量增大。

(3)通货膨胀的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4)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使价格信息失真,搞乱社会经济,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极大。

(5)对策: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D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4.通货紧缩

(1)含义:通货紧缩是指由商品和劳务总需求小于部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与通货膨胀现象正好相反。

(2) 原因:

第一,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是主要原因,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第二,长时间、大范围的价格下降,造成了企业经营困难,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使就业率下降,居民的收入降低。第三,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消费需求持续不振,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第五,国外经济危机影响导致国际需求增长乏力,且与国内需求不足相重叠。

(3)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4)危害:第一,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第二,强化居民的“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第三,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

(5)对策:第一,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投资,增加货币的供应量;第二,鼓励消费,加快货币周转速度;第三,发行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第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社会消费,减少产品的积压。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联系与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