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一)紫藤萝瀑布一、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②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③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二、学习重难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相关资料四、教学内容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慨,文章从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
盛开的藤萝花像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错落有致,阳光下的跳跃闪烁,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感觉。
藤萝不与群芳争胜,它们静静开在春花已谢的时节,踏春的人无意流连,蜂蝶亦不来光顾。
然而,它们仍然盛开着,显示着它们的生命力。
虽然是静静的,但紧靠团结的繁盛给人以生命顽强不息的思考。
五、自学设计(一)整体感悟①精心导入(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
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
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
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
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
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b.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
问题组:a、学习什么内容?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c、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人与自然课时一:人和自然的关系教学目标-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内容- 课文:《人与自然》- 重点词汇:自然、关系、环境、保护- 重点句型: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让学生讨论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2. 阅读课文《人与自然》,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3. 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思考人类应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4. 分组讨论自然环境的保护方法,并展示讨论结果。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醒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身边的一个自然环境,说明它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保护的建议。
教学评价- 学生是否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是否能从多个角度思考自然环境保护问题-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文明、有逻辑的短文第二单元:古代人的生活课时一: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理解古代人的生活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 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教学内容- 课文:《古代人的生活》- 重点词汇:古代、生活方式、不同- 重点句型:古代人的生活与现代生活有很大的不同。
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古代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古代人的生活》,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3. 帮助学生对比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
4. 分组讨论古代文化中有趣的事物,并展示讨论结果。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了解古代文化。
6. 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化,写一篇小作文描述其特点和意义。
教学评价- 学生是否能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 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对比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是否能写出准确、连贯的小作文,描述古代文化的特点和意义...(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教案)教学反思本教案整体设计简洁明了,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对自然和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最新5篇)
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最新5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 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④ 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1、精心导入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 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
例如:a.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下,好吗?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看云识天气3、感知内容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二、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
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
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项为之强、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套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套导学案及教案导学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及其散文: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
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转酝酿()()liáo()亮 hōng()托应和()()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3)晕(4)藏()()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汇总6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二)童趣一、学习目标①背诵、翻译全文。
②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③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二、学习重难点①掌握文言词句,②感悟“物外之趣”。
三、课前准备①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②掌握字词。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①反复朗读,疏通文意。
②理解课文内容。
二、自学设计1、导入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
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
这种想像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
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板书课题。
2、作品、作者简介3、教师导学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
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
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
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4、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
解释词义,疏通文意①默读课文,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果如鹤唳云端。
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024年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和短语,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章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对文章情感色彩的体会和表达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流畅朗读并模仿文章的语气和语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提问讨论: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明确目标:清晰告知学生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的进入学习状态。
2. 课文学习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语速和停顿。
词汇学习:重点讲解文章中的新词汇和短语,通过例句和练习加深理解。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问解答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3. 拓展探究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角色扮演: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创新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课堂总结总结归纳: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点和学习成果。
情感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布置作业: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读后感、仿写等,巩固所学知识。
5. 反馈与评价即时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建设性的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作品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能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基本字词、句意及文化背景。
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理解《〈论语〉十二章》中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过程与技能培养学生通过文言文阅读获取信息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训练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古文中的观点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基本技能。
孔子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汇理解。
孔子哲学思想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孔子像和相关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对孔子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引出《〈论语〉十二章》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十二章》,圈出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分组讨论,相互解答疑惑,整理不懂的问题。
3.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详细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汇含义。
逐章分析《〈论语〉十二章》的内容,讲解孔子的哲学思想。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孔子的思想。
4.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每组就某一章节内容展开讨论,并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并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
5.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包括词汇翻译、句子解释和简答题等。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练习、孔子思想的理解与应用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结合文言文的特点,注重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学问与实力整体感悟课文,品尝课文诙谐风趣的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训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关切动物、酷爱动物的情感;学习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1、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微环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尝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飞禽走兽,鸟兽虫鱼,无一不是大自然的精灵,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无一不是与人类共同生存的挚友。
只有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善待动物,师法自然,从动物身上吸取生存的才智,才能更好地相识四周的一切,更好地相识和完善人类。
今日,就让我们走进奥地利动物行为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学习动物和人类之间的趣事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老师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用一个词概括全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笑谈。
(2)简述文章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在探讨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发生的一些趣事:匍匐在草丛里学母水鸭的叫声,带着一群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在众目睽睽下“我”学大鹦鹉的叫声,把它从遥远的空中唤到自己身边;大鹦鹉“可可”咬扣子、缠毛线的恶作剧。
三、合作探究1、文章写了“我”在探讨动物行为时的一些趣事,谈谈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学生自由畅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读完课文,你是不是也觉得很好笑呢?探讨一下你对这篇文章内容的看法。
(1)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探讨,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名贵身材”,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简单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由此产生喜剧的效果。
(2)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让人生气之余也忍俊不禁。
四、重点赏析如何理解“在探讨高等动物的行为时,经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经常不是动物,而是视察者自己”这句话?明确:科学工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探讨,有时为了真理的探究,经常须要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2024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部编模板
2024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部编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寓意。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写作能力,学会仿写、续写、改写等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寓意。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部分课文内容较深,理解难度较大。
写作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安排第一课:《秋天的怀念》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意境。
2.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5.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
第二课:《济南的冬天》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济南的冬天。
2.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感受济南的冬天之美。
4.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5.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描绘自己家乡的冬天景色。
第三课:《雨的四季》1.导入:通过音乐渲染,引导学生感受雨的美。
2.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雨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4.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5.作业布置:以“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第四课:《济南的春天》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济南的春天。
2.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感受济南的春天之美。
4.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5.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景色。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20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20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学习并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二、教学重点: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三、教学难点: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列表法五、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释题,并朗读课文补充资料:“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二)整体感知:云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如文中所说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试着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是:“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领会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绝对化的,是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如此。
(三)课文研讨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列表:云的种类形状位置天气情况2、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谚语:“云交云,雨淋淋”“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棉花云,雨快临”“天上灰布悬,雨丝定绵绵”“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山戴帽,大雨到”“云吃雾下,雾吃云晴”试着用科学现象解释你所知道的一两句谚语。
(四)、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六、总结课文,延伸探讨:今天需要看云识天气吗?七、布置作业: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3、课文作业本八、教学反思:云和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科学知识是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加以掌握的,但最好的效果是放在具有文学性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纯科学的学习,可在提问的方式上多样化,用文学的形象化充实科学的东西,这样驾驭语文教材的能力会提高的更快,除了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外,也不应忘了对其表达能力的提高。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掌握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短语和句型。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隐喻和象征意义。
准确把握课文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生平,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2. 预习检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他们对新课的初步理解和认识。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释疑。
3.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通过小组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深入理解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语言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小组讨论、提问、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5.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和评价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多样化的课堂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以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体会、联想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识字正音。
2、完成课后第二题,提前查意思。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
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
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二、作家作品1、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71岁才补为贡生。
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2、《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
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
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三、识字正音并朗读1、联系课后第二题,识字正音并解释难懂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断句。
4、全班齐读。
四、翻译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一课散步○教学目标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感知课文内容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
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教版七年级语⽂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七年级语⽂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开学第⼀课(七年级)开场⽩:同学们,⼤家好,在⾦秋的九⽉看到⽕热的你们,我由衷感到⾼兴和激动。
今天是新学期第⼀节课,我有个习惯,第⼀节课我喜欢随意聊聊。
我想,⼤家最关⼼的就是我这个新⽼师是⼀个什么样的⽼师,那我就先⾃报家门了。
⼀:⾃我介绍(略)⼆:澄清语⽂的概念提问:同学们,我们从⼩学就开始学习语⽂知识了,那门⼤家谁能说说,语⽂是什么,语⽂到底要学习什么?流⾏的⼏种说法:1.语⾔和⽂学2.听说读写3.叶圣陶:⼝语和书⾯语⾼中语⽂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学欣赏能⼒和写作能⼒。
能阅读浅易的⽂⾔⽂。
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三:如何学好语⽂古⼈讲⼈的修为时,主张“仁义礼智信”,我这个话题,可以⽤“缘趣意信⽅”来概括。
缘.中国有句俗话“⼗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
通常,⼈们喜欢⽤蜡烛来⽐喻教师,燃烧⾃⼰照亮了别⼈。
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始⼲”,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我更喜欢把教师职业⽐成撑船的⽔⼿,三年⼀调头,送⾛⼀批学⽣就送⾛⼀批渡客。
⽼师,学⽣,⽔⼿,渡客,这就是缘分。
这就是⽼师今天讲的第⼀⽅⾯:惜缘。
[接下来和学⽣聊了⾃⼰⼀些故事]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体验和发掘语⽂的乐趣。
这⾥我随便谈谈。
意。
指学习语⽂的意义。
作为基础语⾔⼯具,掌握好语⽂这门⼯具有⾮⽐寻常的意义,⾸先是交际需要语⽂,更重要的是语⽂可以提升⼈格魅⼒。
信。
指学好语⽂的信念。
(略)⽅。
指学好语⽂的⽅法。
⾸先,我要求同学们有民主的观念。
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师⽣之间是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
要敢于发⾔,说出你的理解。
其次,⼤家要有钻研精神。
四、具体要求:(⼀)、我们的⽬的争取做“五⼀居⼠”(1)⼀⼿好字(2)⼀张能⾔会道的嘴(3)⼀肚⼦名篇佳作(4)⼀笔好⽂章(5)⼀颗永远纯真善良的⼼(⼆)、我们的⾏囊:(1)相信⾃⼰,勇敢⾯对(2)养成习惯,重在坚持(3)注重⽅法,培养能⼒(三)、新学期准备:(1)积累(背、默、抄、记)(2)顿悟(悟性、思考、灵感)(3)创造(写作、读书)(4)让优秀成为⼀种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作业不过关,重写)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积极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上课积极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课⽂批注、做笔记的习惯记笔记、随笔的习惯修改作⽂的习惯沉着冷静、积极应考的习惯让优秀的习惯帮助我们成为优秀的⼈!五、⽼师建议:课内:⾸先,做好课⽂的预习:1.粗读课⽂⼀遍,利⽤注释或⼯具书读准字⾳,写在书上。
2024年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
2024年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本单元中的生字词、文学常识和古诗文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流利朗读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的主旨和意境,并能初步进行简单的古诗文鉴赏。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所蕴含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
古诗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解释和翻译。
难点: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学生对于古诗文鉴赏的初步尝试和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背景音乐,营造课堂氛围。
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关于古诗文的一些基础知识,如诗人、朝代等,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 新课讲解生字词教学:详细讲解新课中的生字词,包括读音、意思和用法。
课文内容分析:逐句分析古诗文的内容,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并探讨古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文学常识介绍:介绍诗人、朝代等文学常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
3. 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文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方式,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加强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
角色扮演:选取几位学生扮演诗人,表达古诗文的情感和意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 课堂练习朗读练习:学生齐声朗读古诗文,注意语音语调。
翻译练习:学生尝试将古诗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
鉴赏练习:学生选择一首古诗文进行简单的鉴赏,并分享鉴赏结果。
5. 课堂总结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鉴赏古诗文,培养对古诗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单元的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提问、讨论、角色扮演、朗读和翻译等。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67页,Word版)
初语七上教案执教者: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法,品析文章关键字词、语句,体会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握文章中景物特征,表达阅读感悟;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注意诵读时语调的轻重缓急,准确流利地朗读文章;3.通过诵读、批注,体会作者对美丽神奇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圈点批注”,能够品析文章关键字词、语句,感受文章的画面美,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遣词造句之妙,学习文章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技巧;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诵读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反复诵读,使学生对文章的文辞美、画面美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理解;2.圈点批注,让学生在诵读理解之后,通过对关键字词、语句进行批注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分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探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说到“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说“雨”是天使的眼泪,是文人墨客的宠儿。
古人写下了很多关于雨的诗歌,春雨温柔润物无声,杜甫写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千古名句;夏雨热烈动人心魄,苏轼写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传世佳作……雨在古人笔下被写得如此多情,这般美丽,那在当代诗人的眼中,它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领略“雨”的魅力。
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春雨润物图、夏雨临湖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雨”的多情与美丽,激发学生对“雨”和大自然的认知兴趣,同时激起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目录:一、第一单元教案二、第二单元教案三、第三单元教案四、第四单元教案五、第五单元教案一、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古代诗歌四首》2. 语法知识: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语法知识。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语法知识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找相关资料。
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古诗十九首》、《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2. 语法知识: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语法知识。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语法知识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找相关资料。
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教案教学进度表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六个单元,内容上分三大板块: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第一单元: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幻想世界。
新课文开发力度大,课文质兼美,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跃动着生活的脉搏又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化,可读性强,适合学生学习。
课后练习设计新颖灵巧,富于启发性,既注重激活学生思维,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写作要求能同单元学习要求结合,并能重视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有特色,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密切语文同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视野;同时注意跟单元学习的内在联系,设计具体,可操作,能从适应时代需要、体现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选取古代诗文,且难易度和背诵量均较为适当。
附录的知识短文写得简明扼要。
总之,为适应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册教材能面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切实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开发性的特征。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有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
同一主题的课文内容,可以融会贯通。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短文两篇》,从小事物写起,引出对生命的思考。
《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
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争取开个好头。
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未知领域,据以确定探究什么,怎样引导学生探究,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探究之后,还要回顾探究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着说和写,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教学要有示范,要有指导,要多让学生自己练读,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根据新生入学的情境,以“自我介绍”为主题,设计了多种活动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新型的教学活动,不像单纯的口语交际、单纯的写作训练那样简单,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教师要满腔热情,组织好这种学习活动。
1--2.《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合案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③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复述课文内容,体味人生的哲理。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
《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一下这首诗歌,从诗中找出答案。
二、板书课题。
三、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
(过渡)《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
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
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
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并且边听边思考问题。
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a、诗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b、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2)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3)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想到山的那边,而且是“常伏在窗口痴想”?为什么去爬山?为什么又说自己的想望是“幻想”?(4)“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5)山那边的青山,为什么“铁青着脸”?(6)“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改用议论语言,怎么说?(7)“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一座座山顶为什么诱惑着我?“我”为什么失望?心灵为什么是枯干的?海潮漫湿枯干的心灵又是什么意思?(8)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教师配乐朗读或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回答,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可让全班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加深印象,也为进一步赏析诗歌作准备。
精读品味(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的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之处,品读这些诗句,就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获得思想启迪。
①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预留思考题,学生思考: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不同的语句谈感受,体会到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信念;并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②朗读指导教师指导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教师小结]诗人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
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
但是,怎样翻无数座山,却是不容易的事情。
那么,怎样翻过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是教师和学生下节课共同探究的问题。
五、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內容: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生活哲理。
与《在山的那边》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一、导人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
)《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
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默读文章(过渡)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还要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默读完课文,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告诉学生复述的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学法指导]a.默读要求(时间、内容)b.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可小组交流,也可大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
三、合作探究(过渡)以上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
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教师抛出问题组:a.“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b.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体验反思(过渡)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教师提出问题:a.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学生拿出准备的练笔,可小组交流,也可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鼓励)。
四、[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