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评析教学案例50讲
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
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目录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羚羊木雕》教例评析2.《背影》教学设计三例——《背影》教例评析3.板块碰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4.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例评析5.分类式课堂笔记——《〈论语〉六则》教例评析6.教学设计要弦外有音——《小橘灯》教例评析7. 不落俗套——《枣核》教例评析8.课中活动充分——《过故人庄》教例评析9.诵读品析积累——《卖炭翁》教例评析10.在课型设计上进行技术创新——《卖炭翁》教例评析11.抓住“难”字讲文章——《老山界》教例评析12.面对十二三岁的少年——《纪念白求恩》教例评析13.思路明晰单纯——《生命的意义》教例评析14.《春》教学设计集评——《春》教例评析15.只取一瓢饮——《济南的冬天》教例评析16.开发学习潜能——《松鼠》教例评析17.穿插几次练习——《大自然的语言》教例评析18.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教例评析19.教读——《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20.美读——《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21.把“球”抛给学生——《蚊子和狮子》教例评析22.一次多篇——《寓言三则》教例评析23.讲求教学生动的艺术——《山的那一边》教例评析24.设计精妙的朗读练习——《刘胡兰慷慨就义》教例评析25.无提问式教学设计——《一面》教例评析26.弄清楚课文好在哪里——《一件珍贵的衬衫》教例评析27.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厚度——《第二次考试》教例评析28.上出文学作品的文学味——《鞋》教例评析29.赛读赛讲,分层互促——《狼》教例评析30.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狼》教例评析31.抓住“高尚”一词进行突破——《荔枝蜜》教例评析32.巧妙化解教学难点——《小麻雀》教例评析33.根据课后练习安排自读课文教学——《海滨仲夏夜》教例评析34.联系归纳比较辨析——《桃花源记》教例评析35.多角度利用课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教例评析36.变序式教学——《谈骨气》教例评析37.酝酿教学高潮——《新诗三首》教例评析38.巧用教学挂图——《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39.破解语言密码——《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40.探求因果,一线串珠——《死海不死》教例评析41.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42.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析43.让学生过一把“问”的瘾——《答记者问》教例评析44.细细地讲个片段——《苏州园林》教例评析45.有的课,不是教出来的——《读报常识》教例评析46.《白杨礼赞》句典——《白杨礼赞》教例评析47.给课文提点意见——《地球是圆的吗?》教例评析48.生动活泼地导读——《核舟记》教例评析49.诵读+诵读式评析——《听潮》教例评析50.提问之美——《惠崇〈春江晚景〉》教例评析51.让课文更有嚼头——《在烈日和暴雨下》教例评析52.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从宜宾到重庆》教例评析53.发现——《故乡》教例评析54.替代式朗读——《有的人》教例评析55.“白蛇娘娘”、“法海蝉师”、“我”——《论雷峰塔的倒掉》教例评析56.合理利用课文的价值——《读后感两篇》教例评析57.教学设计要有“制高点”——《从三到万》教例评析58.层层推进美读美析——《爱莲说》教例评析59.连环问顶针问——《陋室铭》教例评析60.积累语言——《论求知》教例评析61.走出课文——《俭以养德》教例评析62.懂了之后再读——《“友邦惊诧”论》教例评析63.用精美的提问来结构课堂教学——《七根火柴》教例评析64.课堂活动的深层含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例评析65.妙在这一“问”——《谁是最可爱的人》教例评析66.课文,需要教师的挖掘——《我的“长生果”》教例评析67.谈谈孔乙己的偷——《孔乙己》教例评析68.以读带讲,感染熏陶——《沁园春·雪》教例评析69.绵延起伏,气韵生动——《周总理,你在哪里》教例评析70.只提了四个主问题——《〈白毛女〉选场》教例评析71.准确掌握分析的“入射角”——《愚公移山》教例评析72.课堂教学的组合美——《岳阳楼记》教例评析73.美妙的“线条”课——《醉翁亭记》教例评析74.先蓄势,再纵向深入——《竞选州长》教例评析75.意在笔先——《我的叔叔于勒》教例评析76.换一个角度分析——《曹刿论战》教例评析77.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捕蛇者说》教例评析78.教读教写,轻松自如——《反对自由主义》教例评析79.巧妙迁移,积极创造——《哥白尼》教例评析80.三个环节三种手段三套方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例评析81.整体赏析——《小石潭记》教例评析82.别开生面的活动课——“名诗名句知识竞赛课”教例评析83.讲究创意——《景泰蓝的制作》教例评析84.不妨试试“野路子”——《一个好树种——泡桐》教例评析85.在释词见义中品评鉴赏——《包身工》教例评析86.全面感受重点研讨——《荷花淀》教例评析87.逆析——《〈呐喊〉自序》教例评析88.柳暗花明又一村——《风景谈》教例评析89.在学生的创造中完成对课文的赏析——《天山景物记》教例评析90.传授方法更重要——《鸿门宴》教例评析91.《祝福》三问——《祝福》提问设计选评92.《药》也可以短教——《药》教例评析93.比同求异,品评鉴赏——《沁园春·长沙》教例评析94.巧问——《雷雨》教例评析95.指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来分析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教例评析96.从一例探求一理——《明湖居听书》教例评析97.自读改编品评——《孔雀东南飞》教例评析98.一词以经纬——《治平篇》教例评析99.巧变角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例评析100.创设审美氛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例评析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羚羊木雕》教例评析[教例简述]教学步骤一:根据课文练习二,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体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1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机地形成了几个知识、能力的训练板块,同时也形成了几个时间的、步骤的"板块",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如:我们可以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根据上面提炼出来的三个特点,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活动:
1.字词品味活动。
2.句段欣赏活动。
3.课文创编活动(将课文中的核心内容集合起来,形成一篇短小的美文)。
将这三项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节课的"板块式思路"。
下面举三个例子进行说明。
例一,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板块内容,设计板块思路。
如课文《提醒幸福》语言与情感的亮点主要有:
1.语言生动:
祈盼怅然先哲崇尚步履韵律孪生回味征兆甘霖希冀真谛温馨渲染踌躇追悔姗姗袅袅婷婷茸茸熠熠皓月当空临门一脚惴惴不安荣辱不惊谆谆告诫无足挂齿南辕北辙步履匆匆瞻前顾后相濡以沫心心相印天涯海角
⑤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地,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读余映潮阅读教学50讲
读余映潮《阅读艺术50讲》有感山东成武第二中学马春彦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善思考、能实践、有较高素养的语文教师,我参加了“阅读经典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确定以“教师的经典阅读”为突破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温家宝总理说得好:“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素养低,文本解读浅薄片面,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关键因素。
在课改实验中,那种偏离学科文本的深刻解读、片面追求教学方式创新的做法,更是本末倒置的“花架子”!实际上,教学是一个教师内在文化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永远无法进入游刃有余的境界。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
”所以,想要教好书,先做读书人。
教书之人应该爱读书,多读经典。
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和生活方式!当今有句名言说:“教师就是课程。
”言下之意,教师不仅是课程,是实施者,也是开发者、建构者、评价者,教师也是课程的一个要素。
但前提是什么?前提是教师首先是一个阅读者,首先是一个书生,首先是一本可供学生阅读的活生生的大书。
陆游有句诗云:“数简隐书忘世味,半瓯春茗过花时。
”书,不但能充盈我们的教学时空,更能拓宽我们的生命时空。
“阅读经典与教师专业成长”课题提出:“勤字当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写结合,书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我希望通过阅读、实践,让自己成为知识丰富的教师。
我读余映潮老师的《阅读艺术50讲》收获颇丰。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以教学艺术精湛、细腻而驰誉教坛,是教学创新的一面旗帜。
他长期深入探索和系统研究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艺术,提出了诵读、品析、积累“三要素论”,进而概括出思路明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等阅读教学“20字诀”。
样文余映潮老师《蒹葭》课堂课堂优秀教学实录及评点
余映潮老师《蒹葭》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执教:余映潮评点:杨雪桥时间:2013年5月3日地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师: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请把导语读一读.(屏幕显示,学生齐读)雎鸠啼鸣,荇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摇荡……这些景物,在心中荡漾爱意地人们地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多一些期盼,多一点幽怨……师:“雎鸠啼鸣”,是一种意境.“荇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摇荡”,这都是景物,也都是意境.见到这样地描写,见到这样地意象,人们都会有一些感怀,或者一些联想.所以说,在心中荡漾爱意地人们地眼中,看到这样地景物,就会有一些感受,读《蒹葭》也是这样.好,大家把《诗经》地简介读一读.评点:情景再现,诗意导入.语言优美,营造氛围.(屏幕显示,学生齐读)《诗经》,我国最早地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多年间地诗歌305篇.师:这是基本地文学常识.继续读.(屏幕显示,学生齐读)《蒹葭》是出自《诗经·秦风》地一首爱情诗,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是《诗经》中抒情地名篇.师:请把“爱情诗”旁批在课题上.“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这12个字也要做课堂笔记.“婉约”就是“委婉含蓄”,“柔美”就是“轻柔地,美好地”.继续来.(屏幕显示,学生齐读)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地好诗.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叙事抒情.师:将“情深景真、风情摇曳”8个字旁批在课文上.“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注意这个量词“章”,它不叫一“节”,叫一“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好,我们开始诗歌吟读.评点:明确类型,指出风格,点明意境,分析结构.宏观把握,提纲挈领.(屏幕显示)诗歌吟读师:大家读一遍《蒹葭》,我听一下,“蒹葭”,读.生齐读全诗.(语速稍快.)师:好,语速要略加调整.这是一首恋情诗,写向往、追寻,所以情感地氛围要通过语速表达出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就是轻柔地、充满向往地、充满爱意地朗读.再试一次.“蒹葭”,读.生齐读全诗.(学生深情地读,语速降下来了.)师:读得好!你看,这一遍感觉就不同啦.还有几个地方要读好:三句“所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三句都要读出期盼、向往,甚至是赞叹.美人啊,就在那个地方!还有三个“宛如”,好像在那里,本来已经看见人了,但是又好像不在,有点遗憾,“宛在水中央”,这个“宛”字要读得重一点.好,再试.“蒹葭”,读.生齐读全诗.评点:三遍朗读,两次指导;根据学情,给出方案:调整语速,读出期盼,读好重音.技巧点拨,四两千斤.师:读得好!下面我们就细细地读,把字词弄懂.“蒹葭苍苍”,读.(屏幕显示,学生齐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师:把注释读一读.(屏幕显示,学生齐读)蒹葭(jiān jiā):芦苇.苍苍:茂盛地样子;深青色.所谓:所念. 伊人:那人,所爱地人.在水一方:在水地那一边,指所在之远.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从:追寻,追求.道阻且长:道路艰险而又漫长.溯游:顺流而下. 宛:宛如,好像.师:这一首诗极具表现力,三章都是写追求而不得,而且这种追求是很艰苦地.“溯洄从之”,首先是逆流而上,然后再是顺流而下.所以把逆流而上写在前面,就更加地艰苦.这样地细节就有很好地表现力,继续,“蒹葭萋萋”——(屏幕显示,学生齐读)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萋萋:茂盛地样子;苍青色.晞(xī):干.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跻(jī):高,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坻(chí):水中高地.师:这首诗地表现力,表现在追求地时间在不断地延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实际上都是在写时间.还表现在地点地变化:“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继续读,“蒹葭采采”——(屏幕显示,学生齐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采采:茂盛、众多地意思.已:止,完.涘(sì):水边.右:迂回,弯曲.沚(zhǐ):小块陆地.师:用三章来表现诗歌地内容,是诗经里面最有意味地一种艺术手法.重章叠句,它地魅力就在于反复、强调,同时增加抒情地效果.只用一章,是绝对没有这样地表现力地.三章其实就是一章.但是,变角度,用反复地方式,用变化地手法来抒情,这就是意味.大家看,多美地结构,多美地文面.这种诗歌地章法摆在我们面前,就是审美地.(屏幕显示)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师:好,继续来,大家读译文.(屏幕显示,学生齐读)深秋地芦苇啊莽莽苍苍,清晨地白露啊凝结成霜.我心中思念地那个人啊,隔着水在那遥远地地方.我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宛如在那水地中央.深秋地芦苇茂盛无边,清晨地白露还没晒干.我心中思念地那个人啊,在岸边有水草地地方.我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难以登攀.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又在水中高地地方.师:那是多么美丽地身影啊,让“我”非常地向往,不管她在什么地方,“我”都要继续地追寻她.“深秋地芦苇”,读.(屏幕显示,学生齐读)深秋地芦苇多么茂密,清晨地白露还没全干.我心中思念地那个人啊,远在水边那个地方.我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而又曲折.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到了那水中小洲之上.师:终于没有见到心中地伊人.咫尺千里地遗憾、怅惘,留在了追寻者地心中.好,我们各自背诵《蒹葭》,开始.学生背诵.师:好吧,古人说:“三章只一意.”就是说,三章就是一个意思:寻觅、追求.我们用朗诵地口吻来背《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背.学生齐背.评点:理解词语,知晓大意,小步轻迈,平稳扎实.穿插讲析,层层深入,变换节奏,轻盈灵动.师:谢谢大家.我们继续学习,品析这首诗:美感品味.(屏幕显示)美感品味师:我们把品析地内容放在最基础、最基本地内容之上,感受一下它地美感.看,三章,重章叠句是一种美感,一唱三叹是一种美感,虚无缥缈是一种美感,追求不懈是一种美感.大家再看,这样一些美感是需要我们进行基本地了解地.“表现出结构与抒情手法美感地一种章法”,什么叫章法呢?就是文章地结构;“表现出诗歌起兴之美地诗句”,什么叫起兴呢?就是先不直接地写故事,写事件,而是从远远地地方写起.“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地8个字”;“极具人物形象美感地诗句”,写美女地诗句;“最有音韵美感地一个章节”,这“五美”都在课文里面.需要我们概括出来地,是这首诗表现意境之美地一个四字短语.好,观察一下,然后读一读课文,我们就可以发言啦.(屏幕显示)美感品味表现出结构与抒情美感地一种章法:表现出诗歌起兴之美地诗句: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地8个字:极具人物形象美感地诗句:最有音韵美感地一个章节:需要我们概括出来地表现意境美感地一个四字短语:学生默读,思考问题.评点:设计活动,激发兴趣.六个问题,启迪思维,涵盖全面,突出重点.师:好吧,我们来交流一下,可以举手说话.先选容易地说也可以嘛.生1:表现出诗歌起兴之美地诗句应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和“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师:先言他物,然后再写事情.起兴(xìng)之美,我们有时候错把它读成起兴(xīng)之美,应该读成起兴(xìng)之美,就是先写一种事物,这种事物能够营造出一种意境,然后再写故事,就更有味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苍茫地,一望无际地芦苇啊,给我们地就是一种朦胧地、阔大地环境,苍茫地环境带给我们地是一种无所适从、沉郁,在这样地起兴之下,然后写故事,这种意境就更加地深远.好,继续说话.生2: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地8个字应该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师:反复咏唱,“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这就是一唱三叹,用反复地手法表现一种坚持不懈地追求,哪怕面对地是很难追寻地事物.生3:极具人物形象美感地诗句应该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师:朦胧地美感.还有直接地写美人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流传最为广远地八个字.“在水一方”这四个字在现代生活里面比比皆是,它表现地就是一种意境.那么章法呢?四个字,我说第一个字,“重”.众生:重章叠句.师:重章叠句.一章、两章、三章,重章;叠句,“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反复出现;“宛在”“宛在”“宛在”;“在水”“在水”“在水”,都是叠句.最有音韵美感地一个章节,肯定无疑地是第一章,太有韵味了,读起来让人陶醉.师:最需要我们概括出来地表现这首诗意境美感地一个四字短语,哪位来试一下?它是怎样地一种美感呢?生4:应该是“所谓伊人”四个字.师:“所谓伊人”,现在不在课文里面,需要我们概括.其实老师在课文开始地时候就已经暗示了.好,请你来.生5:朦胧悠远.师:朦胧地,悠远地,可望不可即啊.看见了,一过去又没有了.好,你来说.生6:朦胧柔美.师:朦胧地,柔美地,多好啊!——你来说.生7:我也觉得是这样.师:哦,一样地,总之就是一种朦胧地美感.生8:我觉得应该是缠绵悱恻.师:哦,缠绵地,悱恻地.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到缠绵地时候,美人还没有找到,还在追求之中.当然这种情感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很缠绵啦,不断地寻觅,多么执着地追求.生8:我觉得是婉约柔美.师:婉约柔美地,多好啊!声调一点都不铿锵,而是表现出来地是那种怅惘之情啊!还有吗?你来说.生:婉约朦胧.师:哦,婉约地,朦胧地.——你呢?生9:我认为是清新怅惘.师:清新地,多么纯美地感情啊!怅惘地,求之而不得呀!评点:课堂交流,思维碰撞,如泉激石,轻波微澜;如花绽放,朵朵明艳.师:好,我们来看吧.老师给大家作一下小结:(屏幕显示)表现出结构与抒情美感地一种章法: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师:表现出结构与抒情美感地一种章法是“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这种章法在现代诗歌里面也比比皆是.余光中地《乡愁》,典型地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所以,重章叠句不仅仅是章法之美,更重要地是抒情.一唱三叹,反复咏唱.(屏幕显示)表现出诗歌地起兴之美地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师:表现出诗歌地起兴之美地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连续三个句子.它们营造地是意境,这种意境是很苍茫地,和整首诗地意境极其吻合.它没有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没有那样一种快乐地、热烈地氛围.(屏幕显示)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地8个字: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师: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地8个字: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屏幕显示)极具人物形象美感地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师:极具人物形象美感地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极具人物形象之美地两个字,就是“伊人”,那个人啊,我所爱地那个人啊.“伊人”,在日后地阅读中,人们欣赏为“秋水伊人”,所以说是“秋水伊人,在水一方”,朦胧地、清新地、美好地意境.(屏幕显示)最有音韵美感地一个章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屏幕显示)师:需要我们概括出来地表现意境美感地一个四字短语:“朦胧空灵”,还可以是“朦胧悠远”,还可以有“如梦似幻”.评点:教师阐释,贯通古今,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语言优美,动人心弦.师:好地,下面我们就做一点优美地课堂学习笔记.具体给大家讲五个方面地知识点.(屏幕显示)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复沓地章法,递进地层次,时空地变化,往复吟咏地抒情力度,余韵悠悠地艺术效果.师:复沓地章法,一章一章又一章;表现出递进地层次、变化地时空.这三章里面地时空地变化是很耐人寻味地;因为反复,所以抒情地力度增大,表达出余韵悠悠地艺术效果.这就是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地艺术魅力.(屏幕显示)秋景起兴渲染氛围景致萧瑟苍茫,氛围沉郁凄清,怅惘之情,笼罩全诗.师:第二个知识点:秋景起兴渲染氛围.每一章诗前面地两句,其作用太微妙了.景致萧瑟苍茫,氛围沉郁凄清,怅惘之情,笼罩全詩.起兴渲染出来地氛围是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怅惘地感觉.(屏幕显示)意象幽远手法生动深秋清晨,芦苇苍莽,露重霜浓,水长路远,伊人难觅,思念难了;以景衬人,情景交融.师:第三个知识点:意象幽远,手法生动.蒹葭是一种景物,在诗里面也叫意象;白露也是意象;又长又远又艰险地道路也是意象.深秋地清晨,芦苇苍莽,露重霜浓,水长路远,伊人难觅,思念难了.这都是以景衬人,于是情景交融.为什么写水呀?水天茫茫;为什么写路啊?山高路远.都是为了写人.(屏幕显示)意境凄美朦胧悠远秋水伊人,在水一方.但望穿秋水,艰难追寻,可望难即.诗境飘渺、朦胧、迷离、凄美.师:第四个知识点:意境凄美,朦胧悠远.意境就是作品里面表现出来地一种情境.秋水伊人,在水一方.但是望穿秋水,艰难追寻,可望难即.“秋水伊人”和“望穿秋水”,这两个“秋水”不一样,“望穿秋水”是眼睛都望穿了,但是美人啊可望难即,远远地看着,就是不能走到她地跟前,不能向她表示一下自己地爱意,于是这首诗地诗境就是飘渺地、朦胧地、迷离地、凄美地.(屏幕显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追寻地过程顽强执着,永远寻觅,无怨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美地人性.师:第五个知识点很有意思.难道说一个如梦似幻地女子,真地有人不懈地去追求吗?根本见不到人啊.于是就有人说,这一首诗很有象征地意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表现地是一种坚持,对美好向往地不懈地追求,追寻地过程顽强执着,永远寻觅,无怨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美地人性.这就是这首诗带给我们地言外之意,非常富有哲理.评点:生动讲析,学生笔记.写法归纳,画龙点睛.语言工整,诗意浓郁,如锦添花,如画着色,美不胜收,风情摇曳.(屏幕显示)练习指导一诗之美一章之妙一句之情一词之味师:学习蒹葭,把上述五个知识点掌握下来,然后会背诵、会默写,就行啦.现在老师还告诉你们怎么去写赏析文字.一诗之美”,就是《蒹葭》这首诗,你或者写它地章法之美,或者写它地意境之美,或者写它地含蓄之美,或者写它地哲理之美,等等,你地欣赏地文字就可以写出来.“一章之妙”,比如说第一章,它地起兴之妙,它地音韵之妙,意象之妙,你地欣赏文字也就写得出来.“一句之情”,比如“重章叠句”,我们专门分析“道阻且长”这样地句子,它所表现出来地那样一种追寻,那样一种坚持,那样一种对爱地不舍,同样地能够写出赏析文字来.“一词之味”,专门分析一个词,也能够写出赏析文字来.比如《蒹葭》地“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三章一共有六个“从”!这是罕见地语言表达现象,六个“从”,一定是有深刻地意味地,你就专门分析这个“从”字所表现出来地意味、情致和人物所具有地品格,一篇小小地赏析文又出来了.所以写诗歌赏析文可以这样:一诗之美,一章之妙,一句之情,一词之味.我们就可以着笔了,就可以开始你地赏析.评点:一篇一章,一句一词;角度精美,高度凝练;技巧点拨,锦上添花.师:好,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让我们一起吟诵琼瑶改写地《蒹葭》.在水一方,读——(屏幕显示,学生齐读)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地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地中央.……师:永远地迷惘啊,永远地追求!好,下课!评点:《蒹葭》改写,歌词收束,齐声诵读,细细回味.浅吟低唱,洋洋盈耳;古风今韵,余味悠长.[实录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论意境,再无他诗能出其右.关于诗地内容众说纷纭,“刺襄公”说,“招贤”说,“爱情”说,一直颇多分歧.所以教师须先给这首诗定位,才能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更深入地欣赏.于是,余老师说:“《蒹葭》是出自《诗经·秦风》地一首爱情诗,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是《诗经》中抒情地名篇.”“爱情诗”,是地,它把爱情写到了极致.那是花开彼岸地爱情,水月镜花,可望难即,于是才有了痴情人地相思相望、上下求索、不懈追寻.对于情窦初开地初三学生而言,这个定位也是容易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地.“诗歌吟读”,这是第一板块.“吟读”一词,实在妙极.这一“吟”,如清溪浅水行舟,柳荫堤畔闲行.放慢了脚步,才得以仔细欣赏风景.于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吟读中有了思索地时间,诗歌地味道也就在这放慢地语速中渐渐“吟”出来了,“品”出来了.读一读词语地意思吧,那是理解诗歌地基础.隔了两千年地时光,有些美丽地词语,已经不再是当初地模样.“芦苇”地前世就是“蒹葭”,“蒹葭”地今生就是“芦苇”呀——这样一解释,学生便豁然开朗.再读一读译文吧,“深秋地芦苇啊莽莽苍苍,清晨地白露啊凝结成霜.我心中思念地那个人啊,隔着水在那遥远地地方……”这不是简单地翻译,这是远古地韵律在今天地回响.这是以诗译诗,灵动简约,音韵和谐,仍有《诗经》地节奏均匀、钟鼓之音.“美感品味”,这是第二板块.“美感”这个角度,恐怕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我们对这首诗地万般情感,也恐怕是集中在这一个“美”字上.《蒹葭》,真美!然而,知其美,还要知其所以美,这才是诗歌赏析地佳境.“结构之美,起兴之美,追求之美,形象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于是,余老师引领学生踏上了寻美地旅程,引导学生将心中朦胧地美感具体化.随之,学生地发现如鲜花一朵一朵绽放.“好地,下面我们就做一点优美地课堂学习笔记.具体给大家讲五个方面地知识点.”“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秋景起兴,渲染氛围;意象幽远,手法生动;意境凄美,朦胧悠远;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如果说前面地品味是植了满山草木,这里地讲析便是天上朗月,它地光辉洒向它们,顿时有了空间感,立体感,整节课地内容丰满了起来.然而,还没有完,居然还有“练习指导”.“一诗之美,一章之妙,一句之情,一词之味.”诗歌赏析地角度,经过这样细致地分解,马上眉目清秀,迁移到其他诗歌地赏析也同样适用.齐读琼瑶地《在水一方》来收束吧:“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这样地设计既呼应开头地诗意导入,又在浅吟低唱中给学生美地享受,余韵悠悠.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pN9LB。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中学语文教材阅读,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9.诵读、品析、积累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9.诵读、品析、积累——《卖炭翁》教例评析[教例简述]这是一节教读课。
第一个环节:自读。
(8分钟)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
第二个环节:诵读。
(12分钟)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
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
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
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
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
第三个环节:品析。
(15分钟)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
同学们发言:①抓“苦”:烧炭苦,卖炭苦,炭被抢更苦。
②抓“炭”:烧炭,送炭,失炭。
③抓对比描写:对卖炭翁的刻画,对宫市使者的刻画。
④抓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外貌,心情,遭遇,。
⑤抓卖炭翁周围的的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卖炭(经营)环境,社会环境。
⑥……教师:我们就抓住诗中的两组对应性的艺术描写诗句来理解课文吧。
①分析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
②分析对卖炭翁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③对比分析对宫市使者的描写。
形成如下板书:对比卖炭翁:面、发、指、衣、心辛劳、穷困、挣扎、痛苦使者:把、称、回、叱,系专横跋扈,肆意掠夺第四个环节:练习(10分钟左右)1.写出含下列字词的四字词语。
①伐②薪③面④鬓⑤辙⑥苍苍2.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或诗句。
①状其劳动环境之脏 (尘灰)②写其长期烧炭之劳 (烟火)③绘其饱经风霜之衰 (苍苍)④诉其生活无着之苦 (心忧炭贱愿天寒)3.说说卖炭翁被抢之后的心情。
(痛苦中酝藏着愤怒。
)[评析]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评析这个教例的美点。
教路严谨,目的明确。
自读,意在训练学生自学自悟,疏通文意。
诵读,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技能。
品析,意在点拨学生品读课文的基本思路。
练习,意在教给学生检验所学知识的方法。
整个教例的主旋律是:让学生学会读书。
四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诵读、品析、积累”的鲜明的课堂教学思路,很有层次感,很有可操作性。
手法多样,教学有方。
一开始就变学生的默默聆受为主动感知。
诵读六遍既让学生有了阅读初感,为整体品析作好铺垫,又让课堂教学书声琅琅,热气腾腾。
曹刿论战新案例
【案例】: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曹刿论战》教例评析作者:余映潮主要教学环节如下:一读——读懂词意。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二读——读顺句子。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三、读——读评故事。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
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
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
四读——品读意味。
1、全班同学分组朗读课文,2、每个同学都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课文语言简洁生动。
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
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
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练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读—演读情境。
1、师生用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读出情景,读出高潮。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黠——增笑[评析]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书的诵读。
“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2 余映潮 - 有你真好的日志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2 余映潮- 有你真好的日志- 网易博客7.以学习语言的表达模式为目的,对单元课文中表现出来的优美句式、常用段落模式等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定义与组合。
8.研究课后练习的设计并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选定需要认真落实的重点篇目、段落以及需要背诵、积累的内容。
下面请看教学实例。
此例是经过"提炼组合"处理之后的单元小结课的基本内容,它艺术地表达了单元内容的精华,深受学生喜爱。
笔者曾用一个课时的时间组织过这些内容的复习,效果良好。
例: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小结课教学内容1.知道一点常识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的散文,___________先生的《春》写的是春光,___________先生的《___________》写的是冬景,___________先生的《___________》写的是夏夜,刘增山的《___________》写到了秋实,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
2.识记一批雅词本单元中有些美词、雅词是我们今后常用的或一定会用到的,需要我们认真识记。
如下面的36个词:酝酿慈善贮蓄肃穆苍穹炙晒酣畅兀自发酵裹挟超脱领略厮杀逡巡熟稔真谛憔悴吞噬萌生殷实归宿谄媚青睐亲昵温馨海阔天空头晕目眩孤芳自赏银装素裹众说纷坛各抒己见饱经忧患忧心忡忡宾客盈门忠贞不渝永葆青春3.品味一组奇字在本单元中,学习内容之一就是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看看它们是怎样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现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动词为什么用得好,它们分别写出了什么。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③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⑤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⑥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⑦月亮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⑧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
再请同学们进行课堂活动,自己从课文中再发现一些这样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16.开发学习潜能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16.开发学习潜能——《松鼠》教例评析[教例简述]这是南昌市三中张富老师的一节开发学习潜能的教改试验课(详见《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第7期)。
课型:学课。
时间:45分钟。
一、教师宣布学习重点。
①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②用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③先总写,后分写。
二、教师用问题把学生引进教材。
①本文题目有什么特点?②本文抓住松鼠的什么特点去写?③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去写的?④本文先总后分,请指出哪是总,哪是分。
⑤先总写后分写,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⑥本文可以分为几段?请说出段意。
⑦如果要把这篇课文压缩为一句话,应是文中的哪一句?请同学们把老师提出的这7个问题重复一遍。
(同学们放声复述。
)三、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书上做自读笔记。
(一般不问老师,同时要求快速。
)四、小组交流讨论。
(四人小组先相互检查读书笔记的完成情况,接着讨论难回答的问题。
)五、学生回答问题,谈对教材的理解。
①学生合上书本,就老师提出的7个问题放声作答。
②5个学生起来单独作答。
③全班同学再将全部问题连起来答一遍要求做到不漏不颠倒。
六、教师精讲课文,学生修改自读笔记。
教师就前述7个问题作简单讲析。
七、师生总结。
学生各自进行口头小结,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评析]张富老师把课型分为“学课”、“习课”。
此节课是一节粗线条、高要求的“学课”。
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能大量听记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在自学讨论之后能一次作答。
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大量吸收、大量输出、快速吸收、快速输出的能力。
这种不同凡响的大胆创新需要以下“意识”的支撑:①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学法的意识;②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意识;③开垦学生潜在才能的意识;④教师限时讲授的意识;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意识;⑥大运动量、快速训练的意识。
这便是观念的转变、改换。
由此我们想到了当代科学提出的“开垦人”这样一个重大的课题;由此我们想到了著名学者的研究结论:普通人只发展了他蕴藏能力的十分之一;由此我们想到了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课堂教学六步法;由此我们想到了钱梦龙的“认读——辨体——审题——问答——质疑——评析”的自学指导六步法。
余映潮语文教学活动设计案例评析
余映潮语文教学活动设计案例评析余映潮《散步》教学中“语文学习活动”设计评析一、对”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相关理论的理解语文“学习活动”的提倡是从传统的讲授、提问语文教学实践的一大变革,真正能够体现“做中学”的真谛,也是对师生双方能力的一个挑战。
首先,它在理念上就实实在在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的一切都是留给学生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服务的,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实现自身发展,同时也体现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其次,在形式上,以学生的“做”和“讲”为主,老师则仅仅起一个发起者的作用,如何完成“做”的任务,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则在于学生,而“做”的成果也要学生自己呈现,教师的角色由台前转到了幕后。
另外,在难度上,较之于讲授和提问,活动教学的设计则更加考验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更加能够体现出语文教师的专业性,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既需要有创意又要有水平,而且必须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这对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语文课堂难度系数也非常之高,必须调动思维去踏踏实实的思考,运用自己所有的听说读写能力去完成任务。
综上,这样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式与意义俱在的语文教学形式非常值得推而广之。
二、余映潮《散步》教学中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评析从最开始,余映潮老师就出示出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与一般的语文教师没有太大差异,但在具体实施时,余老师却别具一格。
在“理解文意”之前他给出这样的要求:“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然后让学生思考,完成活动。
在另拟标题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对文意有了深刻的把握。
学生回答,余老师给出适当的评价,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给其他同学启发。
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了讲解。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答案即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又得到了老师进一步阐发的深意。
最后看老师拟的标题。
语文教学艺术50讲3余映潮-有你真好的日志-网易博客
语文教学艺术50讲3余映潮-有你真好的日志-网易博客三、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线索式思路1990年第3期的《中学文科参考资料》杂志有一篇李士侠老师写的《没有春天的祥林嫂》说:"为了突出祥林嫂在封建强权压榨之下,从来没有获得过春天的特色,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几个最关键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从而巧妙地揭示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苦命女人。
"笔者后来根据这篇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编写了如下教学简例:《祝福》教学主问题: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这种看法。
"祥林嫂--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是一条多么生动多么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线索,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理解词句,梳理脉络,终于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①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在春天没有丈夫的;②孟春之日,被迫再嫁--她是在新年才过时被婆婆抓走的;③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④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消逝在祝福的鞭炮声中。
大家理解到,冷酷的社会没有给祥林嫂以温暖的春天;作者突出祥林嫂没有春天的悲剧,其中蕴含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剖析了封建社会的反动本质。
于是,"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条"线","串"起了人物、情节、内容、形式、语言等等课文内容的"珠",也"串"起了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
像这样用一个教学主问题牵动课堂阅读教学、牵动学生研讨活动的教学设计思路,就是"线索式思路"。
所谓"线索式思路",是说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始终或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或重要教学板块都被一根教学线索贯穿着,表现出课文整体阅读的一种教学思路。
"线索式思路"的教学设计艺术,实质上是一种"精练"的教学艺术,一种"严整"的教学艺术。
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有感
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假如不是省级骨干教师的江苏师大、河师大集中培训,假如没有遇到那么多专家大师的启迪和引领,假如没有同班六县市54名初中语文教师朋友的相遇,也许,余映潮老师的大名还不能这样清晰而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也许,我的语文教学生涯还是停留在自己很用心却依然困惑茫然的境地。
于是,我悄悄地走近,走近这位语文教育研究的大师。
培训回来,先是看了他的《致语文教师——余映潮教学智慧40讲》,被书中“不离学术,不离实践”、“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趁着年轻多做事”……的智慧所吸引。
时时的,暖暖的午后,静静的黄昏,捧起书,拿起笔,轻轻地翻看,细细地品味,脑海里,时时把余老师讲的各种教学艺术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脑海里持续翻腾的是自己学生上课的情景,不时地,会笑出声来,很惬意,很满足。
寒假里,接到语文班主任庞老师的作业,要求阅读《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分析借鉴余老师案例,还要写出心得体会。
虽然,知道作业的消息比较晚,虽然年关没有买到余老师的大作只能在电脑上翻页,但,心还是很沉静,读下去,也很认真。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一书共有9章50讲,分别是:“教材阅读的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课型设计的艺术”、“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艺术”、“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书面练习的设计艺术”、“教案设计的艺术”、“教学论文的写作艺术”。
全书以其宽阔的理论视野和丰富的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设计和规律做出了深刻的、系统的、富于操作性的概括。
最喜欢的是该书定位于一线语文教师,可操作,很实用。
尤其是读到第六章“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中“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时,我更是欣喜若狂。
因为,上学期,自发实施探究的“以朗读教学促学生阅读水平提升”课题,正好有了一个大师的指点,可谓相见恨晚!余老师对朗读教学的定位很精准。
他说,朗读,是一种眼、口、耳、思并用的综合阅读活动,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句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及点评
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及点评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及点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散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因此,教育部提出“要突出散文的阅读和欣赏,引导学生认真读懂、深入理解散文,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和理解水平。
”余映潮中学的教师们,也十分重视散文的教学,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教学方法以及点评。
一、教学方法1. 解读与引导阅读相结合余映潮中学的教师们认为,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是让学生阅读散文,还要引导和解读。
在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散文的时候,老师就需要解读一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当学生理解上了以后,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欣赏、品味等一系列活动。
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加。
2. 创设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创设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觉得愉悦,情感投入。
老师需要细心地搭建班级教室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学生们自然能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3. 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来引导学生,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ppt作为在教学中的辅助工具,渲染文本的意境、叙述手法等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散文。
二、教学点评1. 艺术源于生活,超越生活“艺术源于生活,超越生活”,这是《我的大学》一篇散文中描绘天津的最佳概括。
通过这篇散文的阅读与研究,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天津的美,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
同时,这也强调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 经典名篇的教学散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就是经典名篇的阅读。
例如在《春》这篇散文中,写到“君子修道以立其身,兰者空谷之香不为无因,而君子之行也。
”这一句话,非常有启发性。
让学生明白君子应该修养自己的内心,这对成长非常有益。
3. 培养鉴赏能力余映潮中学的教师们认为,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是散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点。
语文教学艺术50讲4余映潮有你真好的日志网易博客
语文教学艺术50讲4 余映潮有你真好的日志网易博客三、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艺术——小说的教学小说,典型地表现生活的叙事文学形式之一;它是"形象"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创造性构思的艺术,综合地有创意地运用表现手法的艺术。
从教材处理的角度而言,中学阶段的小说教学可以大致分为一般叙事类作品的教学与文学作品类的教学。
在初中低年级,小说的教学往往可以处理为记叙文教学;在高中,小说的教学则非常明显地表现为文学作品的欣赏教学。
小说教学及其教学研究的内容博大深刻,在本节这短小的篇幅中,只能做一点勾勒性的工作。
研究小说的教学,先要研究小说教学的基本内容研究小说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为了让我们透彻地知道,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这种教学基本内容的研究最好用分层次的方法进行归纳,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取舍与组合。
如:1.从小说的文体教学的内容来看,其教学的内容可分为这样四个层次:一为知识层次。
结合文本的教学进行有关小说基础知识的教学,丰厚学生的积累。
如:小说的类型,小说的类别,小说的作者、题材、流派风格,小说的要素,小说的"描写""线索""环境""细节""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误会"等等有关的基本知识以及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
二为理解层次。
从小说阅读出发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课文的内容层次,课文的结构特点,课文的情节发展步骤,小说的要素在文中的体现,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课文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语言的品析及课文中词句的含义,以及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联系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把握小说的主题等。
三为欣赏层次。
培养具体分析作品情节结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表现方法、语言特色、创作风格等方面的文学审美能力。
余映潮教例欣赏
余映潮教例欣赏一、余映潮是谁呢?余映潮老师那可是教育界的一位大咖呀。
他的教学案例就像是一个个宝藏,每次欣赏都能发现好多惊喜呢。
二、他的教例在教学目标方面的亮点他设定的教学目标特别精准,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东西。
就拿一篇课文的教例来说,他会把目标定在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文中的某个重要情感或者是掌握一种独特的写作手法。
比如说教古诗词的时候,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像李白写将进酒的时候那种豪放又略带惆怅的心情,他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通过诗句准确地捕捉到。
这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原来教学目标还可以这么巧妙地设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1. 重点突出在他的教例里,重点总是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他会用各种有趣的方式让这个重点像星星一样闪耀。
比如在讲解一篇散文的时候,散文的描写手法是重点,他就会把文中那些优美的描写段落单独拎出来,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文字的魅力。
就像我们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里面的景色描写简直绝了,余映潮老师就会重点引导学生去欣赏那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难点化解对于难点呢,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
要是有比较难理解的文化背景或者是抽象的概念,他就会用特别接地气的例子来解释。
就好比在讲文言文里的一些古代官职的时候,他可能会拿现在的政府部门职位来做类比,一下子就让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东西变得清晰起来。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他的教学方法简直是五花八门。
有时候是小组讨论,他会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给出一个有趣的话题。
比如说在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的时候,他会说:“同学们呀,你们觉得这个主角像你们生活中的谁呀?是像那个爱唠叨但是很热心的邻居大妈呢,还是像那个有点木讷但是特别善良的同桌呢?”这样的话,同学们就会特别积极地参与讨论。
还有的时候是角色扮演,在教戏剧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台词背后的深意。
这就像我们在玩角色扮演游戏一样,特别有趣。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74.先蓄势,再纵向深入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74.先蓄势,再纵向深入——《竞选州长》教例评析[教例简述]一、需要解决的主问题是学习重点之一:运用大量引文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
二、为顺利透彻地解决主问题,需进行有力的铺垫,蓄足了势之后再让学生自求其解。
以上是备课的总体思路。
下面是两节课中的四大板块。
第一块:根据学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各自认真阅读课文。
15分钟。
第二块:讨论三个问题。
20分钟。
1.拟出全文的情节线索。
(受到提名——参加竞选——祖母忠告——遭到诬陷攻击——放弃竞选)2.罗织在“我”身上的,有几条“罪状”?(十大罪状:伪证、小偷、盗尸、酗酒、舞弊、讹诈、纵火、杀人、搜刮弃婴、流氓。
)3.课文中有哪些词语能表示出“我”的心理活动发展的线索?(暗自得意、心里烦乱、无法撒手、诧异、不知所措、有了戒心、提心吊胆、深感羞辱、恐慌、吓得要发疯、甘拜下风、满怀懊恼)第三块:再讨论三个问题。
10分钟。
1.小说摘引材料的方法。
(直接引用与转述相结合。
)2.小说摘引材料的形式。
(详引和略摘相结合)3.小说引文的内部联系。
(按时间发展的顺序,顺承式发展,逐步升级)第四块:探讨“运用大量引文”在小说中的作用,完成如下内容:1.写发言稿,讨论上述主问题。
25分钟。
(“运用大量引文”在小说中的作用是:①表现了明暗两条线索的交织,②构成小说的基本情节,③推动情节的发展,④为人物心理活动的发展设置了恰切的情景,⑤逐步显露资产阶级政客的无耻与狠毒,⑥在矛盾双方胜败强烈的反差中揭示资产阶级“竞选民主”、“言论自由的虚伪……”)2.以《哈哈镜中的变形世界》为题写小作文,字数300字左右,要求结合课文的“运用大量引文”的写作特点,结合人物和主题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时间15分钟。
然后交流、评议15分钟。
[评析]如果从“听课”的角度看,这两节课恐怕会使听课者坐冷板凳。
瞧,一上课,学生要自读课文15分钟,再瞧,学生要写讨论稿,还要写15分钟的小作文。
除了讨论的几个环节之外,一点儿也不热闹。
余映潮经典课例评析集
余映潮精典课例评析50篇一枝红杏出墙来,一余激起千层浪潮,后生在红杏中闻到芳香,长江后浪推者前浪,让语文教学艺术在浪里开花。
余映潮在语文界是人不是神,但却胜似神,每当阅读他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心中总能激起一阵波澜,这是教学艺术的结晶。
一个人有了毅力,就能勤奋,就能自信,就能坚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就能在浮躁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积累人生的美丽。
今天我编辑了他的经典课例评析50篇,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也以丰富我们的教学人生。
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羚羊木雕》教例评析[教例简述]教学步骤一:根据课文练习二,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体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二:学生简说课文中的矛盾,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三:利用课文特点,教给一点似乎看不起眼而又实实在在的知识——怎样把对话描写中的“说”这个“内容”写好。
师生进行了如下内容的品读。
1.“说”这个词是常常用的。
如: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2.对话中有时不用“说”这个词。
如:“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3.对话有时用其它的“说”。
如:“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4.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
如:“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的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5.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之前加上“神情”。
如:“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6.带动作地“说”或以动作表示“说”。
如: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教学步骤四:进行怎样写把“说”写好的片段练习——根据下面的对话,要求学生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细的体味再加上一些挑剔,就可以创造新的模式。
3.板块碰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周章轼老师的一个教例(见人民教育出版社《教与学》1994年9期)。
作者:余映潮
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
——《羚羊木雕》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教学步骤一:根据课文练习二,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体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二:学生简说课文中的矛盾,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三:利用课文特点,教给一点似乎看不起眼而又实实在在的知识——怎样把对话描写中的“说”这个“内容”写好。师生进行了如下内容的品读。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
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③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
狭窄的小园
(静态单调沉郁窒息)
活动:
拜孔子
拜先生
死读书
偷偷地描画
悄悄地溜玩
(枯燥无味束缚不了)
心态:兴趣转移、单调无聊
步骤三: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进行对比——板块碰撞:
两幅画面不同两类活动不同两种情致不同两种心态不同
两相比照的结构传旨揭要的构思
文旨:表现了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天真童稚,客观上反映出私塾教育的陈腐内容和落后方式。
3.讨论,点拨。
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教师点拨: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而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国民族的共同心声……
[评析]
作为中小学教材,《最后一课》在我国已有超过大半个世纪的历史。
从讲授的主要内容看,例一呈“并列式”,人物分析、场境分析、情景分析、情感分析可形成几个板块;例二呈“回扣式”,教师先突出中心段,以后每讲析一个层次都回扣一次中心段;例三呈“聚焦式”,所有的内容都从不同角度指向“动词”这个中心。
从板书设计看,例一可形成篇式整体性板书,例二可形成局部式分层板书,例三则可形成笔记式条文板书。
[评析]
这个教例,淡淡地表现出过程,鲜明地表现出结果。
这个教例,基本上不表现方法,突出地表现了思路。
教者的“三部曲”很具魅力:牢牢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先品读一个板块,再品读一个板块,然后对比施教——进行板块碰撞,在对比之中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理解课文的构思技巧。
教者的“三部曲”令人回味:两个板块的“分部”教学是对教材的理解性品读,两个板块的“碰撞”教学则是对教材的升华式品读。这种整体式的板块碰撞深化了阅读理解的层次,使教学内容具有生动的立体感,自然也就提高了教读的品位与质量。
而
顺接故而知新敏而好学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转接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厌思而不学则殆
4.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
②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
③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的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5.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之前加上“神情”。如: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6.带动作地“说”或以动作表示“说”。如:
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请认真地运用这种教学设计思路吧,它将让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案玉立在你的教学蓝图上。
4.一线以串珠
——《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最后一课》的第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过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中的背景。
第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思考。(15分钟)
思考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
(学生活动)
第二个教学环节:讨论,朗读。(30分钟)
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
⑤是一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⑦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评析]
《背影》的教例丰富多彩,可谓智者见智。
以上三例,是《背影》教学设计中的一隅:
从教学思路来看,例一为“顺向思路”,教者主要地是从篇首讲至篇末;例二为“逆向思路,教者从重点段落讲起,一步步地回溯;例三为“选点突破”思路,抓住文中“动词”的使用规律和表达作用进行咀嚼。
从教学的着眼点看,例一重在篇的理解,例二重在段的讲析,例三则重在线条的集聚。教学的“切口”越来越细小,讲析和品评越来越细腻。
它的教学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
于是像许多名篇一样,在设计教案时往往让人翻来覆去,颇费踌躇。
但此教例很有个性特色。
切入的角度好。教师扣住作品“一点两线”(“最后一课”的激情点和两个人物的思想发展线)这一艺术构思,开课便切入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
讲析的角度好。教师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成多角度透视,通过“韩麦尔”这个点,不仅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到人物的方方面面,还透视到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艺术、主题表达艺术。这又是一个角度的“一线以串珠”。
步骤一,拉出“百草园”这一板块的线条:
景物:
长吟的鸣蝉
肥胖而伏的黄蜂
碧绿的菜畦
紫红的桑椹
冲向云霄的叫天子
(动态多彩生机勃勃)
活动:
听油蛉低唱
翻断砖头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听故事
拍雪人
(愉悦身心乐趣无穷)
心态:乐在其中,十分依恋
步骤二:拉出“三味书屋”这一板块的线条:
景物:
黑油的竹门
挂匾的书房
有鹿和古树的画
这就是: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
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把教材用好、用够。这就要求我们养成细读课文的习惯,把落实语言教学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深处。
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对教师来说,还须巧妙设计教学,就是要求你把最能落实基础知识、最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内容科学而艺术地组织起来,实施教学。
5.分类式课堂笔记
——《〈论语〉六则》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教师第一次定向:
同学们,我们先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诵读课文,分“则”理解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1.诵读。
2.逐“则”落实,教师顺势将六则语录按内容分类,将“而”的例句按用法分类。
3.自由背诵。
4.分“则”背诵。
5.背诵比赛。
6.全班齐背。
三、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真挚、深切的感情。
例二(见《教学月刊》1987年第8期P14张兆龙文)。
一、将第六段作为讲析的切口。板书:
背影
买橘子:外貌——落泊潦倒动作——一片深情
分离时:走几步、回头、说;混入、再找不着两次落泪
二、父亲送行的地方、动作、言谈?板书:
车站终于自己送——爱子心切看讲拣嘱——无微不至
余映潮评析教学案例50讲--优化苏版教材的博客.txt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余映潮评析教学案例50讲
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
——《背影》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例一(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P20王松泉文)。
一、课内交流段落提纲:
回家奔丧——丧事毕,赴南京,父子同行
南京送别——事虽忙,不放心,亲自送行 看行李,拣座位,再三叮咛 穿铁道,见背影,几度落泪
北京思父——持父信,见背影,泪光晶莹
二、讨论:
1.本文人物描写的手段有哪些?2.本文怎样描写父亲?3.这些描写各安排在什么场景?4.为什么要这样穿插安排?
“没有卖……我送人了。”。
“送给谁了?告诉我。”。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
[评析]
这样的一节课,给学生的印象何其深刻。
这样的一节课,让学生的兴趣何其盎然。
教师细心地从课文中发现了一个极有训练价值的内容——“千姿百态表示‘说’”,教师又周密地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如何用“千姿百态”来表示“说”。这就叫“吃透教材”,有这一个“吃透”,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中学语文教材,是精选的语言现象之一。聪明的教师就知道对它的充分利用,就知道让它发挥举一反三之功效,就知道让它一以代十。谁能说,学生学习了这一课,他不会想到“千姿百态表示‘笑’”、“千姿百态表示‘想’”、“千姿百态表示……呢?
2.异彩纷呈教《背影》
控制的角度好。教师设计的线条明晰,引导学生从三个侧面理解人物形象。对初一的孩子们来说,这叫适度。从教师把握的讨论内容看,具有相当的精度,从教学内容来看,有着较大的浓度。整个教例显得丰满,流畅,对“韩麦尔”的讨论联结着每一个教学步骤,这也是“一线以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