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
精品资料
《绝句》教学反思
我刚刚上完古诗《绝句》,感觉效果不错。
这首诗同学早已经会背,所以在上的时候,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给同学介绍了绝句这种诗歌体裁,并简洁介绍了杜甫。
然后直接从插图入手,请同学们观看一下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并根据肯定的挨次进行描述。
同学很快找出了雪山白鹭翠柳黄鹂小船,并进行了描述,然后我再让同学说说图上都有哪些较醒目的颜色。
同学说完这些以后,我给大家点出这就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么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个美丽的地方呢,一起来学习。
同学很快就简洁说出了前两句的意思,这时候我就问,黄鹂在叫,白鹭在飞,这说明白什么?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同学说出了有声,我大大的鼓舞了同学,紧接着又问,那么,黄鹂是黄色的,白鹭是白色的,并有青青的翠柳。
蔚蓝的天,这又是什么呢?同学很快说出了有色,理解了诗人描述的有声有色美景。
后两句的描写,同学略感到困难,通过孩子简洁的描述,我给同学对比窗户画框进行了讲解,同学很快理解了含的意思,并且把诗人观看的角度位置都清晰地说了出来,概括时又精确地说出了动态静态描写,我感觉这节课同学上的特别踏实,我自己也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
- 1 -。
杜甫《绝句》精品教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杜甫《绝句》精品教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谢情地背诵全诗。
重、难点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引导一、导入二、初读古诗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四、背诵古诗五、小结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齐读)2、指句读“绝”。
3、指生说记字方法。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师生合作,接读。
5、同桌之间像我们师生合作读那样读。
6、指名一对同桌读。
7、男女生接读。
8、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教师配乐读。
9、指名一名同学来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1、学习第一句诗(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2)出示“黄鹂”剪贴画。
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怎样记信这个“鸣”字(谜语: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扩词:一鸣惊人、鸣叫、电闪雷鸣。
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2、学习第二句诗(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2)出示“白鹭”剪贴画。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
小学语文_古诗二首--绝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配图,了解古诗的内容。
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生字。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作诗时的心情。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朗读诗句。
教学难点1.对于诗人心情的领会。
2.根据诗意,展开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杜甫。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杜甫被誉于“诗圣”,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经典古诗----《绝句》。
相机板书课题。
过渡:绝句既是古诗的题目,又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2.向学生介绍“绝句”体裁。
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每首诗有四句,每句五字称“五言绝句”,每句七字称“七言绝句”。
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就是七言绝句。
过渡:那我们就一起走进《绝句》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朗读音频。
要求:认真聆听,注意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齐读。
评价过渡:读的真好!是啊!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首诗是诗人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有感而发写下的。
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起欣赏这大自然的美?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出示诗句,让学生想象画面,边想象边朗读。
2.出示画面,朗读诗句。
3.一个“鸣”字写出了黄鹂快乐地鸣唱,歌声动听。
一个“上”字写出了白鹭飞得高远。
3.学习“鹂”字和“鹭”这两个形声字。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鹂”和“鹭”字形,理解字理,自主识记。
学习“鸣”字,根据字义识记生字。
鸣:鸟兽或昆虫叫。
4.朗读指导:(1)想象两只可爱的黄鹂在翠柳间愉快的鸣叫,边想象边朗读。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绝句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以其简洁、精炼的语言风格和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而备受推崇。
然而,在绝句的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反思一些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教学方法、学习动机、评价方式和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绝句》教学的反思。
一、准备工作1.1 教师的准备教师在进行《绝句》教学前,首先应该对绝句的特点和形式进行深入了解,熟悉各个时期的绝句代表作品,以便能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此外,教师还应该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绝句的课件、诗集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绝句的魅力。
1.2 学生的准备学生在学习《绝句》之前,应该对绝句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如绝句的定义、结构和常见的修辞手法等。
此外,学生还应该积极阅读和欣赏一些经典的绝句作品,培养对绝句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1.3 教学环境的准备在进行《绝句》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室应该肃静、整洁,以便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和欣赏绝句。
此外,教室中还可以摆放一些与绝句相关的文化艺术品,如绘画、书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2.1 多媒体教学在《绝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绝句作品及其特点。
这样可以生动形象地介绍绝句的历史背景和艺术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预讨论和思量。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绝句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3 课外拓展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绝句相关的活动,如写绝句比赛、诗歌朗诵会等。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绝句的兴趣和参预度,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习动机3.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绝句的创作环境中。
绝句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绝句教学反思优点与缺乏这是绝句教学反思优点与缺乏,是优秀的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绝句教学反思优点与缺乏第1篇本课的优点课堂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完成较好,学生认识了九个生字,并且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诗句的含义,非常直观、形象,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明白诗句意思;教学过程中,读的较为充分〔学生的自读,纠正发音;老师范读;学生打节拍地读;理解诗句后的熟读;感悟诗境后的美读.本课的缺乏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致不高,一堂课下来,答复下列问题的学生局限于几位;对于学生的评价太过单调,没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到位,学生只是读出了诗的节奏,而没有做到有感情地读古诗;感悟诗境时,引导的过于简单,原本设计的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几种事物,进一步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来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丰富色彩,进而感受春景的魅力之处,由于紧张的缘故,也疏忽了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感悟不深刻,没有感受到如此美丽的春景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勃勃生机.虽然课堂留下了遗憾,但是我参与,我幸福.经历了,就是一种幸福,就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感谢评委老师给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时机,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缺乏,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让我的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进步,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做一个更为合格的引导者!绝句教学反思优点与缺乏第2篇一、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给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时机.探究前,在不经意间给了学生自己理解古诗的方法的指导;在探究中,我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之后;探究取得成果后,我大力表扬,使学生体验到了征服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快乐.由此激起了他们下一轮征服的勇气,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根底.二、缺乏之处一节课的时间,处理的过于仓促,有些词语学生们理解不是很透彻.时间紧张,对文章读得不够细,感情不够充分.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种前松后紧的感觉.三、改良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1、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与现实不太一样.首先让学生怀着浓浓的兴趣投人到学习中去.2、在学习课文时,把起,进行比拟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3、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根底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应尽量防止就词解词的做法,要表达从整体人手的原则.4、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防止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绝句』教学反思3我刚刚上完古诗『绝句』,感觉效果不错.这首诗学生早已经会背,所以在上的时候,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绝句这种诗歌体裁,并简单介绍了杜甫.然后直接从插图入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列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学生很快找出了雪山白鹭翠柳黄鹂小船,并进行了描述,然后我再让学生说说图上都有哪些较醒目的颜色.学生说完这些以后,我给大家点出这就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么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个漂亮的地方呢,一起来学习.学生很快就简单说出了前两句的意思,这时候我就问,黄鹂在叫,白鹭在飞,这说明了什么?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学生说出了有声,我大大的鼓励了学生,紧接着又问,那么,黄鹂是黄色的,白鹭是白色的,并有青青的翠柳.蔚蓝的天,这又是什么呢?学生很快说出了有色,理解了诗人描述的有声有色美景.后两句的描写,学生略感到困难,通过孩子简单的描述,我给学生对照窗户画框进行了讲解,学生很快理解了含的意思,并且把诗人观察的角度位置都清楚地说了出来,概括时又准确地说出了动态静态描写,我感觉这节课学生上的非常踏实,我自己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绝句教学反思优点与缺乏第3篇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一、色彩美.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二、结构美.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说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三、意境美.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但是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拟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突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绝句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以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对《绝句》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了解绝句的起源和特点1.1 绝句的起源:绝句起源于唐代,是一种四行诗,每行五、七个字,共十六个字。
1.2 绝句的特点:绝句以简炼、精确的语言表达情感,往往通过意象和比喻来传递思想和感受。
1.3 绝句的形式:绝句的形式固定,但内容可以多样化,既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也可以反映社会的现象和问题。
二、培养学生对绝句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1 创设情境:通过介绍绝句的背景和历史,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增加他们对绝句的好奇心。
2.2 分析诗句:引导学生子细阅读绝句,分析其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匡助他们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2.3 比较鉴赏: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诗人的绝句作品,分析其风格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引导学生创作绝句3.1 摹仿练习:让学生摹仿经典绝句的形式和风格,创作自己的绝句作品,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2 主题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如自然、爱情、友谊等,引导他们用绝句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3 互相分享: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绝句作品,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拓展绝句的教学内容4.1 绝句与其他诗体的比较:引导学生比较绝句与其他诗体,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特点。
4.2 绝句与现代诗歌的联系:引导学生分析现代诗歌中的绝句元素,如简洁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匡助他们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4.3 绝句的演变和传承:介绍绝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了解绝句的演变和传承,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五、评价绝句教学的效果5.1 学生的反馈:采集学生对绝句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于绝句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以及对于教学方法的评价。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反思1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反思1
语文教学中的写景诗可谓比比皆是。
诗人多通过景物描写,展现美好风光,或借景生情,或情蕴景中……因亲临其境,故诗人之情能自心而发,深得景中之妙处。
而作为读者的学生则置身其外,由于年代久远所造成的距离,以及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局限,很难引发共鸣。
悟性不够,生活经验不能迁移,联想不及的小读者们,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领其皮毛,真是浪费了一首首好诗文,很是可惜。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诗。
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
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引导学生抓诗中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再结合语言训练,展开画面,使学生体会到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
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用简笔画出窗框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
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没有来得及引导学生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
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杜甫《绝句》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杜甫《绝句》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教学第二首古诗《绝句》教学目标: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
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
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
青天:蓝色的天空。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
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
“千秋”指好多年。
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
“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
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引言概述:《绝句》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短小精悍的诗歌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学生写作绝句,引导他们理解和欣赏绝句的魅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绝句》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绝句》时,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绝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写作绝句的方法和技巧、理解绝句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等。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1.2 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如初中生可以通过学习《绝句》来提高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高中生则可以通过深入研读名家绝句来拓展文学视野和提高文学素养。
1.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在教学《绝句》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灵活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有所收获和进步。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2.1 选取经典的绝句作品在教学《绝句》时,教师应该选取一些经典的绝句作品进行讲解和解读,让学生通过欣赏名家作品来感受绝句的魅力和韵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除了学习名家绝句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绝句创作,让他们通过实际动手写作来理解绝句的写作技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3 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学《绝句》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写作绝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和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3.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绝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来呈现绝句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来理解和欣赏绝句的艺术魅力。
3.2 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绝句》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每课)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目录课文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
这个环节在备课中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诗歌大意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有难度,缺少了学习的兴趣。
低段诗歌教学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到情感朗读中来,我设计的动态画面孩子们很喜欢,但是没能利用好。
在孩子们看到画面时,首先应让孩子们先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然后再让学生们说说看到这些美景的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古诗,情感朗读指导相信效果会更好。
2找春天根据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媒体的直观的演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运用“创设情景,感染气氛,情景朗读”让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情景有所思考,并对春天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一边导看一边导思。
利用多媒体资源刺激了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欲望。
3开满鲜花的小路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但是这个童话故事中出现的角色比较多(一共有9个角色:长颈鹿大叔、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故事情节上下两个部分课时跨度比较大(收到奇怪的包裹——到春天才发现这是美好的礼物),故事上下两部分的情节衔接过度不是很清晰,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有一定的难度。
4邓小平爷爷植树“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
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
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
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
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
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
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
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
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
《绝句》教学设计(汇编15篇)
《绝句》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绝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之作。
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本节课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让学生学习了本诗的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含”的妙用,了解诗的对子对照格式。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心情。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领悟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古诗的学习方法很多,本节课我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那就是: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
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初读古诗——让学生根据本课认读的生字读准古诗正音。
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指导书写——写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变化”、写好左中右结构的“柳”。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又要让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你们愿意去吗?不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大诗人及他的大作[课件出示杜甫简介,绝句简介](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古诗——让学生根据本课认读的生字读准古诗正音。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绝句》一课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从这首诗中可以领略到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以及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唐朝社会的风貌。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一、课堂导入需加强在开始讲解《绝句》时,我过于直接地引入了话题,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应该运用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文化背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述杜甫的生平事迹或者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教学方法单一在教授《绝句》时,我主要采用了解释和朗读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但过于单调,缺乏创新。
我应该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展示、图片、视频等,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诗歌的意境,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强调自己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思考。
我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让他们朗读诗歌、分享自己的感悟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知识拓展不够深入在讲解《绝句》时,我对于杜甫的创作风格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只是做了简单的介绍,没有进行深入的拓展和挖掘。
我应该进一步介绍杜甫的诗歌风格以及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创作环境和思想内涵。
五、课堂互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没有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我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六、评价方式需多样化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我主要采用了传统的考试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但过于单一,缺乏全面性。
我应该尝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这样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包括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的掌握等。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7古诗两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7古诗两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材分析: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
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一)初读1、自由练读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3、齐读(二)理解诗句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
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
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三、体会诗情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引言概述:《绝句》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其简练、精炼的语言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学生写绝句,引导他们领会其中的艺术魅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绝句》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绝句》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2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制定目标,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1.3 分层次设定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可以分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2.1 确定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
2.2 注重经典案例:在教学《绝句》时,要选取一些经典的《绝句》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其特点和魅力。
2.3 引导学生创作:除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绝句的创作,培养其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3.1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教学《绝句》时,可以结合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绝句》的写作技巧。
3.2 创设情境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素材等方式,引导学生产生写绝句的灵感,激发其写作兴趣。
3.3 鼓励学生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表扬学生的优秀作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的方法4.1 多元化评价方式:在教学《绝句》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书面作业、口头表达、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引导学生自评: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4.3 定期反馈:定期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进步。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5.1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可以通过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绝句》教学的反馈和评价。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以四句诗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绝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
1.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绝句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1.2 学生能够准确运用绝句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1.3 学生能够通过绝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方法:
2.1 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经典绝句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2 分析绝句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摹仿创作;
2.3 组织学生进行绝句创作比赛,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生反馈:
3.1 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绝句作品,对绝句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2 学生通过摹仿创作,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学生通过绝句创作比赛,增强了对绝句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了创作潜力。
四、教学反思:
4.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绝句的艺术价值;
4.2 教师应灵便运用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3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通过对《绝句》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和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惟独通过深入理解和体验,学生才干真正掌握绝句的精髓,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绝句创作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古诗二首《绝句》部编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绝句》。我发现,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们对春天的美好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诗词创作中来。然而,我也注意到,对于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学生们还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在讲解《春晓》和《村居》这两首诗时,我使用了图片和情景模拟,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句的意境。这种方法似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但我感到,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实际体验和情感引导,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词。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绝句的基本形式、韵律特点和它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尝试了自己创作诗词。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如果对绝句的学习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生字词的掌握: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生字词,如“晓”、“莺”、“拂”、“堤”等,并理解其在诗句中的用法。
2.教学难点
-诗句意境的体会:学生往往难以体会诗句背后的深层意境,如《春晓》中“夜来风雨声”所隐含的自然变化与诗人情感。教师需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或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
-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小学生普遍缺乏对古诗词韵律的感知,不知道如何断句和抑扬顿挫地朗作的尝试:仿写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所学的诗词元素进行创造性表达。教师应提供框架或提示,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创作。
-生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单独记忆生字词时没有问题,但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时会出现混淆。教师需设计练习,如填空、造句等,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并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诗词朗读技巧的掌握,同时针对生字词的运用和诗词创作的难点,采取分层教学、小组合作、个别指导等多样化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教学反思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
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
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
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
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
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
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
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
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
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
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
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
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
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
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
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然后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
刚研读文本时,没发现有什么空白点,但随着研读的深入,发现文本的空白点还是有的,如第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里就含有说话训练点,这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不就是在歌颂美好的春天吗?于是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后我设计了学生想像说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飞来飞去,跳来跳去,嘴里不停地鸣叫着,好像在说——。
课后,听课老师向我提了条非常好的建议:在背诵这个环节中,如果让学生跟着情境背诵,把原来的配音去掉,那这个意境就更美了。
是啊,如果把这个课件的利用率再如果一步,效果会更好。
真是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