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论文

合集下载

精品人文论文(昆曲)

精品人文论文(昆曲)

让昆曲成为你我生活的伴奏昆曲人文将昆曲从遥远的天边拉近到我的眼前。

说来有些惭愧,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原先竟以为昆曲跟京剧相仿,对她敬而远之。

是昆剧院的艺术家们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让我透过他们感受到了昆曲的深情之美,诙谐之美,悲壮之美与梦幻之美,想象着那些黛瓦粉垣,雕梁画栋,花木扶疏的江南庭院中丝竹之声日夜绵延……是的,昆曲曾如现今的流行歌曲一样风靡全国,把那些个风雅调调带入了生活,带进了千万人心中。

多少人感动于杜丽娘的梦中真情,多少人感慨着万代江山的瞬间破灭,又有多少人,在昆曲中寻寻觅觅,觅觅寻寻着自己的影子,发出同病相连的慨叹。

昆曲是生活的缩影,是社会的缩影,更是历史的缩影,没有过多的词句,简单却深刻着,如江南流动的小溪,清澈得让人舒畅。

郭晨子说:“昆曲,是今生看到的前世。

一段段前尘往事,明明素未谋面而却偏偏以似曾相识,梦里熟悉得真切。

”我想,昆曲之所以有着矛盾的统一,皆来自它的虚幻朦胧吧。

她能将世故与天真融合得近乎完美,无愧于“百戏之祖”了。

有人说昆曲由诗写成,如香草美人,未免让人为其前景产生“高处不胜寒”的担忧。

对于生活节奏快速的现代人来说,要真正将自己融入戏中,恐怕不是件轻易就能做到的事。

这或许就是昆曲为高雅所付出的“代价”吧——真正懂得如何欣赏昆曲的人还不多。

然而使十四节昆曲课让我学到了不少昆曲知识,半只脚踏进了欣赏昆曲的门槛,也让我了解了昆曲的生存现状。

昆曲的现状应该是让我们每个江南人都感到痛心的吧。

但失望中也同样蕴藏着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在昆曲身上很是贴切了。

昆曲由兴转衰,又由死复生,令我们多少感到欣慰。

起码现在,我们还可以对自己说一句:还好,昆曲是有希望的潜力股!当今社会还是需要昆曲的,她可以平衡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息。

当然,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更多地继承和发展她,在保留传统的前提下创新昆曲。

但在这里我想陈述的观点是:我们不应为了让她适应社会发展,让她走市场化道路而去改变她,迎合需求,这是万万不可的!昆曲就是昆曲,相反,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从观众身上找挽救昆曲的途径,即提高观众的文化修养。

昆曲论文范文

昆曲论文范文

昆曲论文范文昆曲魅力之兴落摘要:昆曲,又称盛世元音。

昆山腔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话剧,于元末明初时形成,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典表演艺术。

关键词:昆曲历史舞台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

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

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而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曲特点:主要表现在剧本、音乐、表演三个方面:l、剧本:昆曲剧本采用了宋、元时代的杂剧传奇的结构方式,每出大戏分很多折子,每折戏自成单元,都有一个贯串在总的情节上相对完整的小段情节,它的许多单折戏可以独立演出。

在文学语言上,它继承了古代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的优点和长处,采用了长短句的方法,使每句参差错落、疏密相间,把汉语的音乐性发挥得非常充分,通过字调、韵律、句法结构,产生一种刚柔、长短轻重和谐的艺术效果,京剧则采用七言诗歌发展而来的七字句、十字句,每句唱的字数都是固定的。

2、音乐:中国的戏曲音乐大致分成两种结构形式,即曲牌体和板腔体。

昆曲音乐呈曲牌体结构形式,有一千多个曲牌,昆曲的每出戏就是演唱其中的北曲、南曲或南北曲全套的曲子,它的唱腔婉转细腻、吐字讲究,有四声、尖团之分,而京剧音乐是板腔体结构,它分为西皮二簧等几个板式。

昆曲艺术论文

昆曲艺术论文

昆曲艺术论文昆曲艺术论文昆曲艺术论文【1】摘要昆曲作为一种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昆曲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这门美轮美奂的戏曲艺术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瑰宝,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传承,本论题正是出于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珍爱,将对昆曲的传播,产生,及历史沿革予以探讨,希其能让读者更深刻了解昆曲这一艺术界的国宝,让美传承下去,以致千秋万代。

关键词昆曲传播昆曲产生历史变迁艺术性一、昆曲传播1956年,浙江昆剧团改编的大型昆曲《十五贯》进京演出,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此,《人民ri报》专门发表了一篇关于《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说起》的社论,充分肯定昆曲的艺术价值,周恩来,毛泽东等也特别关注。

此后,全国许多地方相继恢复了昆曲剧团,一大批表演艺术家重又回到昆曲表演舞台,昆曲重新得到人们的认识。

2000年,在文化部直接领导下,江苏省昆山市等单位成功举办了“中国昆剧艺术节”。

期间,各地昆剧院,团纷纷组织艺人“回娘家”交流演出。

百位老艺术家和昆曲爱好者共度百年盛事,昆曲艺术进一步得到重视。

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1年,在古镇周庄兴建昆曲博物馆和古戏台,用来展现昆曲漫长六百年历史,如今的周庄每天安排为过往游人免费表演昆曲,使其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2002年10月,昆山举行纪念昆曲入选文化遗产周年活动,爱川纪子发言说;“昆山创建了昆曲博物馆,并在古镇周庄每天为成千游人安排昆曲演出,对昆曲保护和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随后,由江苏省苏州市政府投资,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与江苏电视总台专题部联合制作,历时近两年,成功摄制讲述中国昆曲历史与艺术成就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共八集)在央视播出,对昆曲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起到很好推动作用。

2004年11月,北京保利剧院全本《长生殿》公演,经过大胆改革后的戏装一时成为人们的焦点。

5000字论文(昆曲)

5000字论文(昆曲)

5000字论文(昆曲)篇一:昆曲赏析论文昆曲赏析论文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旅游管理学号:20211403039姓名:孙玉莹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有全国影响的剧种之一,有关它的研究、资料和论述,浩如烟海,202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种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昆曲以全票荣列榜首,由此确认了我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价值,它有着独特渊厚的美学传统和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 使其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

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

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从?明-天启??清-康熙?末年,这一百余年,昆曲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

?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这句话就是当时昆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真实写照。

就是说当时家家户户都爱听、爱唱昆曲。

所谓?收拾起?就是昆曲《千钟戮〃惨赌》中逃窜在外的建文帝所唱?倾杯玉芙蓉?第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

?户户[不提防]?中的?不提防?则是《长生殿》传奇的乐工李龟年所唱?弹词?一折中的?一枝花?曲牌第一句?不提防余年值乱离?,讲述的是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昆山腔融北曲、弋阳腔、海盐腔等声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加工,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

它的音乐被后来京剧以及许多地方剧种,如川剧、湘剧、广东粤剧、桂剧、汉剧、婺剧等吸收消化,更有甚者一些剧种干脆原封不动地搬演昆曲剧目。

当然它们的语言,都带着浓郁的乡音,这是地方剧种的最大的特点。

昆曲论文

昆曲论文

《昆曲鉴赏》论文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在这八周的课程中,老师让我们看过了几部戏曲,每一部给我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班昭》这部讲述汉代才女班昭编纂《汉书》的不凡经历,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集才气与一身的女人,还展示了班昭和二位师兄马续、曹寿之间的感情与事业上的纠葛。

演绎了面对兄死、夫亡、友散和大火烧毁大量书稿的困扰艰辛,班昭的奋斗、失望和重振,使人物形象趋于丰满。

对于《班昭》这部戏曲,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只有它的剧情,其中的演员的表演令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听老师介绍说,其中的演员在出演这部戏曲是都已经四、五十岁,其中更有甚者,已经达到六十岁。

虽然演员的实际年龄都很大,但他们都表现的非常的好,表现的他们都还处于最青春、最羞涩的年纪。

还有一个演员即使是扮演的傻姑的角色,也演得很到位。

然后是它的内容,该部戏曲演绎了才女班昭的一生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

班昭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班昭的哥哥班固负责编纂《汉书》,不料,就在快要完成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继续前进。

好在班昭还在班固活着的时候就参予了全书的纂写工作,后来又得到汉和帝的恩准,可以到东观藏书阁参考典籍,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在班昭四十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汉书。

之后的内容我们没有来得及看,不过,听老师说,班昭的夫婿最终在宫里成了太后的“男宠”,在这一方面来说,也体现了班昭的悲惨。

昆曲的传播策略论文

昆曲的传播策略论文
参加国际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等,展示昆曲的魅力。 加强与国外昆曲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昆曲的国际化发展。
举办国际昆曲论坛、研讨会等,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传播策略的评估与调整
01
评估: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方式,对传播策 略的效果进行评估。
02
评估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受众反馈、社会影响等 。
03
分析评估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 意见。
研究结论总结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昆曲在传播过 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传播渠道有限 、受众群体狭窄、缺乏创新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 元化,昆曲的传播和传承面临诸多挑 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针 对性的传播策略,以期推动昆曲的传 承与发展。
对昆曲传播策略的建议与展望
拓展传播渠道
创新传播内容
加强跨文化传播
培养专业人才
展望未来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 ,如传统戏曲演出、网 络直播、短视频等,以 扩大受众群体。
结合时代背景和受众需 求,创作具有时代感和 吸引力的昆曲作品,提 高受众的接受度和兴趣 。
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海外演出等方式,推 动昆曲走向世界,提高 其国际影响力。
昆曲的传播途径与受众群体
传播途径
昆曲主要通过演出、录音录像、书籍 、网络等途径传播。其中,演出是最 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专业剧团和民 间社团的演出,将昆曲呈现给观众。
受众群体
昆曲的受众群体主要包括戏曲爱好者 、文化艺术工作者和研究者,以及一 些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普通民众。
昆曲传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02
昆曲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昆曲论文

昆曲论文

水磨一曲,风流宛在————我的昆曲印象关于昆曲的前世今生,已经有不少人做过深入的研究,了解昆曲甚浅的我也不好再说什么。

在这里,我只能谈一谈自己对昆曲的感性认识,说一说自己对昆曲的独特印象。

我从小接触到的传统戏剧种类是越剧。

在我的家乡,一个江南小镇上,经常可以看到临水而建的戏台。

当你徜徉在古镇的青石板路或是石拱桥上时,偶尔可以瞥见在水边的戏台上有越剧戏班在演出。

悠扬的丝竹声中,水袖微扬,粉面半遮。

这既是江南小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我对越剧表演的一份重要记忆。

真正接触到昆曲,是在初中的历史与社会课上,当老师讲到非物质遗产时,给我们播放了青春版《牡丹亭》的一小段,虽然仅仅是一小段,但是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那是一种传统文艺所特有的吸引力和冲击力。

回家之后,我立刻上网寻找这部作品的完整版本,一点一点地看,终于全部看完了。

虽然那时我的文学水平十分有限,许多唱词都不甚了然,但是那柔美而圆润的唱词,淡雅而不失庄重的色调,和恰到好处的音乐与舞蹈,都让我有一种“触电般”的感觉,和以前那些乡间小越剧班给我带来的感觉有点相似,却又有了质的飞跃。

从此,我开始了解和关注昆曲,开始欣赏与感悟昆曲之美。

昆曲的美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譬如独登高山,在山脚下看到的是盛放的野花和潺潺的溪流(恰似昆曲淡雅精致的布局,衣饰,化妆,给人以直接的美感),及达山腰,山脚的风景依稀可见,但已然成为背景与陪衬,此时接触到的,是悦耳的鸟鸣和脚踏在山间石路上的声响,在空谷间回荡(好比是昆曲轻柔婉转,流丽悠渺的唱腔),比至山巅,一片开阔,举头红日,回首白云,天地间的壮美于此汇集,一种直抒胸臆的登临感油然而生,又让人生出无限感慨(正如经典昆曲那直入人心的美学冲击和咂摸不尽的深丰意蕴)。

它能够洗净你一天的疲惫和一身的铅华,让你漫步于古典美学的殿堂,慢慢走,欣赏呵。

初听昆曲,我觉得它和越剧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不觉得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是随着我欣赏的层层深入,我发现它和越剧的区别越来越大,以至于大相径庭。

昆曲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

昆曲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

昆曲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昆曲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昆曲艺术赏析论文范文一:昆曲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演绎历史传奇,传颂人间佳话,凝聚文化精髓,承载千古情意。

昆曲,用它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传承着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神韵风采。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明末清初,昆曲发展为全国性剧种,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昆曲作为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可称为戏曲艺术中的珍品佳酿,百花园中的一枝独秀。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史的悠久,对南北曲唱腔优点的吸取,各地文化语言的融合,造就了昆曲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吟词唱诗话情意昆腔唱词极具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字斟句酌,字字珠玑,韵调优美,含情蕴意。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

它所使用的曲牌不计其数,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

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词本为唱而生,字数、平仄、韵调、对仗,处处讲究,只是当世人多作古典文学作品来赏读,但亲耳听其谐调而唱时,才能感到真正的韵味之所在。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游园》中的这段唱词是我最喜欢的,看似描绘园中景,实有幽愁怨情生,全然是古典诗词的一贯作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意含蓄不外露,颇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

大学毕业论文-—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

大学毕业论文-—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所在院系: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专业名称:音乐学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姓名:刘萍学号:20080007054答辩日期:2011年6月指导教师:刘正维教授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本人严格遵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试行)》,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武汉音乐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文作者完全了解武汉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武汉音乐学院有权保留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武汉音乐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绪论---------------------------------------------------------------------------------------- (3)第一章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与审美属性----------------------------------- (12)第一节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 (12)第二节昆曲的审美属性----------------------------------------------------------- (14)第二章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剖析--------------------------------------(1 6)第一节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旋律剖析------------------------------------- (17)第二节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调式剖析-------------------------------------- (30)第三节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腔式剖析-------------------------------------- (36)第四节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结构剖析-------------------------------------- (40)第三章昆曲唱腔研究的现实意义--------------------------------------------------------(42)第一节昆曲唱腔的历史成就---------------------------------------------------------(42)第二节昆曲唱腔研究的现实意义---------------------------------------------------(4 4)结论------------------------------------------------------------------------------------------------(4 6)参考文献--------------------------------------------------------------------------------------------(4 7)后记------------------------------------------------------------------------------------------------(5 1)中文摘要:昆曲是中国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优秀剧种,昆曲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声腔艺术之一。

戏曲论文2000字

戏曲论文2000字

一直以来,对戏剧之中的昆曲情有独钟。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目前但凡稍有名气的京剧大师,没有不会昆曲的,该剧也被誉为“百戏之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

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昆曲的念白也很有特点,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跟随着演员的一动一停,一颦一笑,感觉那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在这如此纷杂的城市中,心似乎有了一点点宁静。

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历史像一堆灰烬,但灰烬的深处很可能还有余温。

我们的任务不是翻扒已经冷却的灰烬,而是将我们的手伸进灰烬去触摸那个余温。

欣赏国学,要有闲又心静的时候慢慢品味...游园惊梦是牡丹亭最有名的一段,以前只看过剧本,辞藻缱绻华美,令人流连。

这次看的是视频,才发现昆曲的美,不仅仅美在辞藻,更美在唱腔表演。

醉扶归和皂罗袍,杜丽娘和春香好像照镜子的表演很有意思,摆手移步轻轻缓缓,却惟妙惟肖。

在好姐姐那一阕,贴白旦唱,又恰是春色关不住,又恰是年少寂寥心。

昆曲的唱腔,一开始只觉得咿咿呀呀没有曲调,多听一会儿才知道宛转绵长。

就好像梅花三弄里面,有同样的曲谱往复三次,或幽远沉静,或轻快明亮。

小女生顾影自怜,说,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不过相爱总要一波三折的,人生也是一样。

又不过无论再凄凉的人生,也总会有喜剧收场,这便是中国人,也总算给微小的你我加点勇气。

春天到了,看到姹紫嫣红了吗?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看完牡丹亭游园惊梦这段昆曲,我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牡丹亭中的丽娘一举手一抬足的优美婉转...说不出的细腻动人..那柔雅的唱腔中的藏不住的寂寞哀伤...真的很吸引人...昆曲有种庄生梦蝶的灵幻之美。

昆曲论文

昆曲论文

保护与弘扬昆曲文化08020246 李腾摘要:昆曲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和弘扬昆曲文化是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重点讲述作者对于保护与弘扬昆曲文化的一些看法,探索出拯救民族瑰宝的新途径。

关键词:戏曲之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通过这学期昆曲鉴赏课的学习,我初步领悟到“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魅力。

昆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保护和弘扬这一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代,昆曲淹没在流行音乐的大海之中。

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复兴昆曲,弘扬传统文化。

昆曲被称为“戏曲之母”,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经典,有高尚的艺术观赏性。

对于如何保护昆曲,大概分为两种观点:1、较多的人主张昆曲要原汁原味保护、保存起来,认为唯一的任务是挖掘、抢救、继承、保存、整理,不让遗产丢失,不让昆曲灭绝。

昆曲不需革新和创新,因为她已达到应有的高峰,具有不朽的价值。

古典昆曲现代化、变高雅昆曲通俗化,结果是只能损害甚至毁灭昆曲,会使昆曲面目全非,使昆曲真正价值丧失殆尽;2、有部分人则认为昆曲应该现代化,通俗化。

由于历史原因及自身原因,昆曲观众越来越少,“雅”得连雅人也看不懂读不懂。

如果昆曲一成不变,就只能作为文物保护保存下来,使其纯粹化地保留,即使挖掘了,抢救了许多传统剧目,因为是遗产,只能原封不动成为和起到国粹文物保护作用,或是“克隆”下一代。

我的观点是:昆曲就是在不断与时俱进中发展起来的。

固守不变只会使昆曲丧失活力,反而不利于昆曲的保护。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她是一种有思想有艺术性的产品。

在新的时代和形势下,应当以其为根再长新芽,再多新花,再结新果才是继承的目的。

任何事物和文化都是“与时俱进”的。

昆曲从昆腔起,到昆曲而后清时昆曲是不断创新和成熟的过程,今天昆曲一些优秀“传统节目”正是前人的“新作”,是那个时代的“当代题材”,在今天人们观赏起来必然感到有很大距离。

昆曲期末论文

昆曲期末论文

昆曲演唱艺术的魅力之我见——《经典昆曲欣赏》期末论文【摘要】昆曲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它有着独特深厚的美学传统和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使其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文从文本、唱腔和身段着手,结合一些著名的昆曲剧目中的细节具体分析,浅谈自己对昆曲魅力所在的个人见解。

【关键词】昆曲文本唱腔身段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至今已经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了。

昆曲是中国现存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最能体现民族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剧种。

它集诗词、散文、小说、戏剧于一身,熔文学、歌唱、舞蹈、杂技、美术于一炉,有着较深的文化意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

昆曲是优美的。

美在哪里?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叶朗在北大课堂的一次演讲中曾指出,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就是意象,意象是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

艺术作品如何表现它的美?艺术作品在社会上为什么有特殊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具有的意象,其艺术意蕴的宽泛性、多义性,某种不确定性和无限性,美感和丰富性。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写过几个字“美不自美,因人而彰”1。

“彰”就是照亮的意思,美的东西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美的,而是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照亮它。

这八个字大抵有两层意思。

一是艺术作品必须有欣赏者的阅读、感受、领悟、体验才能显示出来;二是艺术依靠人的意识,那么不同的欣赏者,或者同一欣赏者不同时期的体验、领悟也就是不一样的,所“彰”的东西也有所区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艺术的美又是具有无限性的、永无止境地生成和更新的过程。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昆曲也是如此。

而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研究,从一开始对昆曲的懵懂无知,只是凭着一些粗糙的印象和直觉去感受,到现在掌握了一些昆曲的基础知识,对昆曲鉴赏也有了自己粗浅的见解和感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浅谈一下昆曲演唱艺术之美的感受。

昆曲演唱艺术之“文”——文本的遣词造句1叶朗,2010年春,《属于我们的《牡丹亭》》。

昆曲鉴赏

昆曲鉴赏

《昆曲鉴赏》期末论文——我眼中昆曲的何去何从电信1208班王达120900815转眼间,七周已经过去了,我们可能不希望结束昆曲鉴赏课,但还是步入了尾声。

作为一名纯理科生,丝毫没有艺术基础的我在课程开始时连什么是戏曲都不了解,到现在主动去欣赏戏曲进校园活动,我明白,可能我并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但是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戏曲,并且去努力更加了解昆曲,爱上了我们国家的这块瑰宝。

谈到戏曲发展,我们应该现了解昆曲是什么,现在昆曲发展的怎么样。

昆曲是发源于公元14世纪中国元朝末期江苏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是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汉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

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

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百年昆曲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戏曲诞生以来,能做二百多年的舞台霸主,又具有四百多年艺术生命力的剧种,迄今为止,只有昆剧了。

所以,昆曲又被称为“百戏之祖”,不仅因为她在现存的二三百个剧种中最为年长,还因为许多剧种,如川剧、京剧、秦腔、越剧等都接受过她的哺育。

比如,京剧的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也是在昆曲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戏曲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演出的身段、程序、伴奏乐队的编制等等,都是在昆曲的发展中得到完善和成熟的。

武汉大学昆曲赏析论文

武汉大学昆曲赏析论文

百戏之师话昆训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经过历代剧作家,演剧家的创造和积累,昆曲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昆曲剧作继承了中国悠久的是个和文学传统,文辞优美而丰富多彩;音乐委婉清丽,能过表现深刻细腻的感情;行当分工精细,表演规范而细致入微。

昆曲精熟严谨,有程式规范的载歌载舞,还有高度韵律化和柔婉的唱作并举。

历史的变迁擦不去她曼妙的身影,时光的流逝带不去她绝佳的艺术魅力。

以前的我少于接触,如今的我感其风情。

有人这样形容昆曲:“昆曲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惊世骇俗,她雅致,恬淡,即便是像《长生殿》这样的宫廷大戏,也会不知不觉早早流露出苍凉末世之感。

她没有木棉的赤瓣玲珑,比水仙少几分萧然清冷,较丁香多几分端庄素雅,又不及玉兰冰肌柔弱。

它更像一株空谷幽兰,在了无人迹的峡谷中,茕然一身散发幽香,只静静的等待着相隔数百年的知音,踏着晨露而来,欣喜地因她的美流下热泪。

”昆曲之美,美的沉默,沉默到一般人难以发现;昆曲之美,美的张扬,张扬到一经发现便让人奋不顾身。

在课堂上观赏了《玉簪记·琴挑》,唱腔绝美,可堪绕梁三日不绝。

“伤秋宋玉赋西风”,潘郎感的是“伤秋”只得“赋西风”,求的是心灵的伴侣;“叹长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温”,妙常叹的是道家约束,无法表明心迹。

这折是一出典型的唱、念、做并重的“生旦戏”,演员的表演能根据人的心理变化讲求层次和分寸,通过“做”和“唱”加以表现和渲染。

曲词优美,曲调淡雅委婉,沉静悠闲。

之后忍不住在课余时间观看了《玉簪记·问病》和《玉簪记·偷诗》,潘必正“心事难提泪满腮”,“心头去复来”的相思之情,陈妙常“静时偏又思动,抱怨俗念难禁,强将经卷压凡心,怎奈凡心更盛”的纠结之苦,生动有层次的缓通心曲,清纯曼妙的青春特质,小儿女情状的浓郁凸显,时而使人会心一笑,时而让人思绪万千。

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向来被公认为世界上的三种古老戏剧文化,其中只有戏曲跨越了古代、近代、现代,至今仍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而古希腊悲喜剧与印度梵剧早已不复存在。

昆曲传播策略分析论文

昆曲传播策略分析论文

《昆曲传播策略分析论文》xx年xx月xx日•引言•昆曲历史与文化概述•昆曲传播现状分析•昆曲传播策略优化建议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录01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昆曲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重要性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昆曲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昆曲传播的受众群体和渠道提出昆曲传播策略的优化建议研究目的与方法引言部分简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方法。

受众与渠道分析对昆曲的受众群体和传播渠道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相关研究综述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昆曲传播研究现状。

昆曲传播策略优化建议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为昆曲的传播提供参考。

昆曲传播现状分析对昆曲的传播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存在的问题。

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与框架02昆曲历史与文化概述1昆曲的起源与发展23昆曲起源于元末明初,发源于苏州昆山一带。

明万历年间,昆曲传入北京,成为“官腔”,并逐渐风靡全国。

清代中叶以后,昆曲逐渐衰落,但仍有一定传承。

昆曲的艺术特点昆曲的音乐以曲牌体为主,兼有南北曲之长。

昆曲的唱腔优美动听,注重声音的控制和运用。

昆曲的表演注重细节,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

03昆曲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昆曲的文化价值01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02昆曲对于研究中国戏曲史、音乐史、文学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03昆曲传播现状分析以舞台表演、录像等形式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

昆曲传播渠道分析传统媒体传播以视频网站、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等渠道进行传播。

互联网传播通过专业剧团和民间剧团的演出进行传播。

演出传播社会阶层以文化阶层较高的群体为主,但逐渐向社会各阶层扩散。

年龄层次以中老年为主,但逐渐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地域分布以城市居民为主,但逐渐向农村地区扩散。

昆曲受众群体分析昆曲的传承和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部分剧目失传和技艺流失的问题。

昆曲的传播策略研究论文

昆曲的传播策略研究论文

昆曲的传播策略研究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愈加重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昆曲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更是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然而,如何更好地传播昆曲,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这项文化遗产,一直是古典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昆曲传播的策略,旨在实现昆曲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一、昆曲的特点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和剧本构思。

昆曲以其的“高超的音乐技巧、华丽的武术跳跃、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文雅深刻的感情世界”被人们誉为“中国艺术的珍宝”。

二、昆曲的传播现状随着现代娱乐业的发展,昆曲受到了空前的冲击,面临着传承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国能唱良好昆曲的人不到500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低龄演员几乎没有。

这一数字足以骇人听闻。

李铁夫院士曾多次呼吁要重视昆曲的传承,他认为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昆曲研究中心,推进昆曲技艺的传承和推广,是当前昆曲保护工作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三、昆曲传播的策略(1)政策扶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昆曲的文化地位和知名度。

通过建立昆曲学校、提高昆曲表演者的收入待遇、增加政府和社会层面的资金投入,让昆曲在更广泛的人群和市场中得到更多关注和认可。

(2)文化创新在推广昆曲时,可以采用一些新型的表演方式和场地,例如拍摄微电影、推出小型音乐会等,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并让昆曲走进生活。

同时,也可以将昆曲尝试和当今的一些流行元素进行融合创新,接受年轻观众的审美和口味需求。

(3)组织演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面向公众的昆曲表演活动,使得那些没有接触过昆曲的人也能够了解昆曲这一人类文化的珍品。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昆曲会演,例如昆曲夜话、爱心昆曲之夜等,可让更多观众了解和接触这一艺术形式。

(4)推广昆曲教育昆曲传承需要注重教育。

政府可以建设各地的昆曲学校,并进行师资培训和课程设置的规范化,还可以配合社会力量,制作多种形式、介质的昆曲教育资料,丰富昆曲教学资源。

昆曲传播策略分析论文

昆曲传播策略分析论文

昆曲传播策略分析论文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昆曲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多元化,昆曲的影响力和传播面临着挑战。

因此,本文将结合昆曲的现状分析和市场需求,提出昆曲传播的策略分析,以期促进昆曲的传承与发展。

一、现状分析1.昆曲市场萎缩,观众年龄层偏高近年来,昆曲市场逐渐萎缩,观众年龄层偏高的状况越发明显。

一方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影视、音乐、网络等各种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年轻一代的文化消费需求也逐渐多元化。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产品的失地,也增加了年轻人接触和了解昆曲的难度。

另一方面,由于昆曲表演的要求较高,年轻人学习昆曲的成本也较高,导致能够从事昆曲演出的人越来越少。

2.昆曲文化价值与表演水平不匹配昆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其追求的价值和精神内涵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深刻的价值。

然而,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限制,昆曲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与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有一定的差异。

此外,受到人才流失和传承困难的影响,昆曲表演水平的整体水平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这给昆曲的传播和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昆曲传播策略分析1.创新表现方式,提升昆曲受众群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需求逐渐多元化。

为了扩大昆曲的受众群体,需要加强宣传,提升昆曲的认知度,同时也要创新表现方式,让年轻人更好的接受昆曲。

例如,可以采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通过发布精品昆曲配合优质宣传片,吸引更多人关注昆曲表演,增加展演活动受众。

另外,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多探索合作经验,推出各种题材特色的演出和活动,扩大昆曲受众群体。

2.提升昆曲表演水平,塑造昆曲文化形象昆曲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是昆曲舞台艺术优秀的品质之一。

为了提升昆曲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必须注重表演技巧和形式因素。

例如,在演出过程中,可以在创建美学氛围,加强表演技巧,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可以采取博物馆和演出展示相结合的形式,让观众通过互动和交流的方式,更好的了解昆曲将文化演绎给新一代年轻人,形成昆曲文化的形象和品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有全国影响的剧种之一,有关它的研究、资料和论述,浩如烟海,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种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昆曲以全票荣列榜首,由此确认了我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价值。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已被称为“昆剧”。

“昆山腔”产生于元末明初(十四世纪中叶)江苏昆山一带,时间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清曲、小唱。

到明嘉靖、嘉庆年间(1522——1572)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甫对昆山腔加以改革,使其更加委婉细腻,流利悠远,人称“水磨腔”。

在此之后音乐家、戏剧家梁辰鱼按昆山腔的特点,创作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

因此也扩大了昆腔的影响。

一些文学人士争用昆腔新声撰写传奇,昆山腔一时名声大噪,到明万历年间昆腔已从“吴中”扩展到江浙各地进而扩展到全国,形成了全国性的剧种,当时称为“官腔”。

从“明-天启”至“清-康熙”末年(1621——1722)这一百余年,昆曲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

“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这句话就是当时昆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真实写照。

就是说当时家家户户都爱听、爱唱昆曲。

所谓“收拾起”就是昆曲《千钟戮·惨赌》中逃窜在外的建文帝所唱“倾杯玉芙蓉”第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

“户户[不提防]”中的“不提防”则是《长生殿》传奇的乐工李龟年所唱“弹词”一折中的“一枝花”曲牌第一句“不提防余年值乱离”,讲述的是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

昆山腔融北曲、弋阳腔、海盐腔等声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加工,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

它的音乐被后来京剧以及许多地方剧种,如川剧、湘剧、广东粤剧、桂剧、汉剧、婺剧等吸收消化,更有甚者一些剧种干脆原封不动地搬演昆曲剧目。

当然它们的语言,都带着浓郁的乡音,这是地方剧种的最大的特点。

由于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而有“百戏之母”的美誉。

昆曲的北套昆曲的剧本主要以传奇的形式出现。

如著名的《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以及《荆》、《刘》、《拜》、《杀》,即《荆钗记》、《白兔恰贰ⅰ栋菰录恰贰ⅰ渡惫芳恰返鹊炔皇っ毒佟U庑┐嬗尚矶唷罢邸弊槌桑⑺氖鄣轿濉⒘鄄坏取?由这些折子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每折戏的剧情及音乐自成一个完整的片段,每折戏除念白外包括许多支曲子,每支曲子前面冠以一个曲牌名称,这些曲牌就是昆曲的唱腔。

一折戏中不同的曲牌组成一套,即所谓“套曲”,这些“套曲”有其一定的组合传统和规律。

下面介绍八套北曲。

北曲没有引子,因此第一支曲牌代表了引子。

如“醉花阴”一套分别由“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四门子”、“水仙子”、“煞尾”组成。

“喜迁莺”是该套的主曲,但“水仙子”最具特色。

它把每句词的第一个字重复三遍,我们把它称为“叠”字。

北曲“一枝花”一套,分别由“一枝花”、“梁州第七”、“牧羊关”、“四块玉”、“骂玉郎”、“乌夜啼”、“煞尾”等组成,“梁州第七”为主曲。

北曲“新水令”一套分别由“新水令”、“驻马听”、“折桂令”、“雁儿落”、“沽美酒”、“收江南”、“搅筝琶”、“胡十八”、“庆东原”、“煞尾”等曲牌联套,其中“折桂令”为主曲。

北曲“粉蝶儿”一套分别由“粉蝶儿”、“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醉春风”、“迎仙客”、“快活三”、“红绣鞋”、“十二月”、“朝天子”、“煞尾”等曲牌联套组成,其中“石榴花”为主要曲牌。

北曲“端正好”一套分别由“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叨叨令”、“小梁州”、“倘秀才”、“白鹤子”、“灵寿仗”、“煞尾”等曲牌联套组成,主要曲牌为“滚绣球”。

如《刺虎》中费贞娥所唱一支便是。

但在《哭像》中唐明皇所唱的主曲则为“叨叨令”和“快活三”。

北曲“点绛唇”一套分别由“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哪吒令”、“寄生草”、“鹊踏枝”、“煞尾”等去曲牌联套组成,其中“油葫芦”为主要曲牌。

如《四声猿骂曹》中祢衡所唱“油葫芦”接“天下乐”曲牌便是该剧的主要唱段。

北曲“集贤宾”一套分别由“集贤宾”、“逍遥乐”、“梧叶儿”、“上京马”、“醋葫芦”、“后庭花”“金菊香”、“浪里来”、“煞尾”等曲牌联套组成,如《西游记·认子》、《长生殿·酒楼》都用此联套演唱,但主要曲牌“集贤宾”,《认子》是散板而《酒楼》唱三眼一板。

北曲”斗鹌鹑”一套分别由“斗鹌鹑”、“紫花儿序”、“柳营曲、“小沙门”、“调笑令”、“金蕉叶”、“麻郎儿”、“鬼三台”、“圣药王”、“天净沙”、“秃厮儿”、“煞尾”等曲牌联套组成,《艳云亭·痴诉》中女主角箫惜芬遭迫害假装疯癫,寻到算命盲人,寻求庇护,唱一曲[斗鹌鹑]如诉如起,非常感人。

除此之外,元杂剧《风雨象生货郎旦》张三姑所唱[九转货郎儿]和《长生殿·弹词》中老生李龟年所唱[九转货郎儿]是两套基本相同的北曲,分别称“女弹”和“男弹”。

这两套曲子都是前面借用了[一枝花]和[梁州第七]两支曲牌后,将[货郎儿]曲牌演变成九支曲子再加上尾声统称为[九转货郎儿]。

从一转到九转曲调优美动人,调式交替丰富,慢曲、急曲错落有致,相映成辉,是昆曲北曲曲牌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昆曲的南套南曲联套由散板的引子、上板的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过曲的数量因戏而异,如《牡丹亭·游园》就是由引子“绕地游”接过曲“步步娇”、“醉扶扫”、“皂罗袍”、“好姐姐”和“尾声”六支曲子组成。

“惊梦”则由“山坡羊”、“山桃红”“出对子”、“画眉序”、“滴溜子”、“鲍老催”、“五般宜”、“山桃红”、“棉搭絮”、“尾声”等十支曲牌组成。

南曲联套组合的形成比北曲更要灵活多变,但原则上必须保持乐调的气氛与剧情的发展相协调。

南套组合多样,如《玉簪记·琴挑》共八支曲子,前四支都是“懒画眉”,后四支都是“朝元歌”,这在北套中是没有的。

在南套中,剧中人有独唱、对唱、同唱、众齐唱,而北套则由主角一人独唱到底。

南套有引子,一般都是演员干唱,不带伴奏,如《烂柯山·痴梦》崔氏上场所唱[胡捣练]。

还以《痴梦》为例,崔氏做梦,梦见她逼休的丈夫朱买臣作了会稽太守,而且派人送来凤冠霞帔,此时崔氏所唱[渔灯儿]接[锦上花]就是南套的独唱接众齐唱,南套[尾声]都是三句十二板,而北曲“煞尾”很自由。

南北合套昆曲中很多剧目采用了南北合套的形式演唱,这样风格即统一又多样,表现力更强。

南北合套的剧目一般主角唱北曲,配角唱南曲。

如《石秀探庄》中石秀先唱北曲[新水令],下来杨林唱南曲[步步娇],石秀再唱北曲[折桂令],下面由钟离老人唱南曲[江儿水],石秀再唱北曲[得胜令],下面祝小三唱南曲[园林好],石秀唱北曲[沽美酒]。

再举一例《雷峰塔·水斗》、《长生殿、絮阁》两折,它们的曲牌结构基本相同,分别由主角白娘子和杨贵妃先唱[醉花阴],下面配角法海和高力士唱南曲[画眉序];主角白娘子和杨贵妃接唱[喜迁莺],配角法海、唐明皇再唱南曲[画眉序];主角白娘子、杨贵妃唱北曲[出队子],配角法海、唐明皇唱南曲[滴溜子];主角白娘子、杨贵妃唱北曲[刮地风];配角法海、唐明皇唱南曲[滴滴金];主角白娘子、杨贵妃唱北曲[四门子];法海、唐明皇则唱南曲[鲍老催];主角白娘子、杨贵妃唱北曲[水仙子],最后有点不同的就是《水斗》中[水仙子]的结尾是由众水族齐唱的[二犯江儿水],是为开打做准备,而《絮阁》还是由唐明皇唱南曲[双声子],最后杨、李二人对唱[煞尾]。

以上就是南北合套的典型表现形式。

昆曲除了南曲和北曲还有部分“时剧”。

时剧形成的年代较晚,它的唱词和曲调相对更通俗一些,观众最熟悉的要属《思凡》这一出,它和《夜奔》一样都是独角戏,载歌载舞,俗称“一场干”,很要演员功力。

因此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一说。

《思凡》中最后一支曲子是[风吹荷叶煞],它是急曲流水板4分之1的节奏,这支曲子就是脍炙人口的京剧曲牌[夜深沉]的原素材,唱词中有“夜深沉、独自卧、起来时、独自坐、有谁人孤凄似我”,请注意这几句唱词的旋律,这几句就是京胡曲牌[夜深沉]开始几句的原型,其名称[夜深沉]三字也是来自[风吹荷叶煞]中“夜深沉”这句唱词。

昆曲和京剧中还常上演一些吹腔戏。

如《奇双会》、《武松打店》、《蜈蚣岭》、《古城会》等等。

严格说来这些戏不属于昆曲,因为它们的唱词和曲调都是上下句,又有过门与昆曲格律相去甚远,但由于用曲笛伴奏,因此也列为京昆常演剧目。

《小放牛》是民歌,也因用曲笛伴奏,久而久之也成了京昆的剧目。

昆曲的传统是厚重的,需要专家、从业人员、曲友不懈的努力研究图坛校坛械哪康氖欠⒄埂R敫鲜贝牟椒ィ谙执壑谥衅占埃鸵业郊坛泻头⒄沟淖罴哑鹾系恪<床还治薏患埃匆3掷デ旧硖赜械姆缑玻忠⒄钩鲂拢肥凳歉鼋夏训幕疤狻?新中国刚成立之时,昆曲处在了最低谷,一出《十五贯》救活了昆曲这个古老的剧种。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全国纷纷成立了专业昆曲演出团体,目前全国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湖南彬州及浙江温州,都有专业的昆曲剧团,此外,大陆许多城市及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国外华人地区也有众多的昆剧业余团体,相信昆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述及非物质遗产后,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难唱的昆曲“依字行腔”是中国戏曲唱腔的最大特征之一,昆曲除了以前所讲“罕腔”和“豁腔”外,还有很多细节的润腔方式,如“带腔”、“撮腔”、“垫腔”、“迭腔”、“揉腔”、“擞腔”、“顿挫腔”、“橄榄腔”等等,有人不禁感叹,“这昆曲真是难唱呀”。

是的,昆曲难唱这是业内、外人士的共识,原因很多。

首先昆曲没有过门,一唱到底,因此对演员的呼吸(即所谓的“气口”)要求甚严;其次,昆曲剧目都是载歌载舞,对身段要求很严,大家知道边唱边舞是很吃力的事情,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很高的。

另外昆曲的曲词非常典雅,有的甚至达到艰深晦涩的地步,因此对演员的古典文学基础要求也很高。

很多昆曲的曲牌音域很宽,曲牌达到了两个八度,甚至更宽。

如《长生殿·弹词》老生李龟年所唱[货郎儿二转],其音域是由C调的低音1到高音2,两个八度零一个音。

《西厢记·佳期》红娘所唱的[十二红]则由E调的低音3到高音5,两个八度零两个音。

昆曲中音域达到二个八度的曲牌很多,如《牡丹亭-惊梦》的[山坡羊]、《琵琶记·赏荷的[桂枝香]、《白蛇传·断桥》的[金络棠]、《长生殿-闻铃》的[武陵花]、《长生殿·絮阁》的[喜迁莺]、《千钟戮·惨赌》的[倾杯玉芙蓉]、《玉簪记·问病》的[山坡羊]、《邯郸梦-扫花》的[赏花时]、《牡丹亭·惊梦》的[山桃红]、《荆钗记·见娘》的[江儿水]、《单刀会-刀会》的[驻马听]、《水浒记·活捉》的[梁州新郎]、《跃鲤记·芦林》的[降黄龙]、《浣纱记·寄子》的[胜如花]、《焚香记·阳告》的[朝天子]、《西楼记·玩笺》的[二郎神]、《玉簪记·秋江》的[小桃红]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