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行知一世 育才一生
历尽艰辛育新人--回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育才学校
重 庆 陶研 文 史
G e N n O e r . 4 . 2 0 1 3 No . 5 2
,
历尽 艰 辛 育新 人
一 一
回忆 人 民教 育家 陶行 知 先 生和 育 才学 校
育才学 校古圣 寺学生
九 三 九 年 , 抗 日战 争 已 进 入 艰 苦 的 相 持 阶 段 ,
了 《 人 民教 育 家 陶 行 知 生 平 》 展 览会 , 回 忆 起 许 多 往 事 ,使 我 更 深 切 怀 念 陶 老 夫 子 ,他 是 我 最 早 的 思 想 启
蒙老师 ,引导我参 加革 命并 找到 了共 产党 ,他 为人 民
1 9 3 6 年 夏 , 他 接 受 世 界 新 教 育 会 议 邀 请 去 英 伦 参 教 育事 业忘 我的献 身精神 ,他 一生追 求真 理对党 忠诚 加 会 议 ,并 受 “ 全 校 会 ”委 托 从 事 国 民 外 交 活 动 , 宣 不 二 的 精 神 , 现 在 仍 然 是 值 得 发 扬 , 值 得 学 习 的 。 中
,
独 奏 等 节 目, 参 加 演 奏 的 同学 中 最 小 的 只 有 l 0 岁 。 演
出 获 得 一 致 好 评 , 陶 先 生 当 时 曾邀 请 了周 恩 来 同 志 、 邓 颖 超 同 志 、 叶 剑 英 同志 等 及 社 会 人 士 及 中 外 记 者 。
办 社会大 学 。我 同时 协助他 组织 民主教 育讲座 ,这 一
时 期 他 在 上 海 一 百 天 日 以继 夜 为 民 主 运 动 和 民 主 教 育 而 奋 斗 。党 的 中 心 工 作 和 他 的 活 动 完 全 一 致 起 来 了 , 事 实 证 明陶 先 生 的 确 是 党 最 亲 近 的朋 友 , 周 总 理 说 他 是 “ 党 外 布 尔 塞 维 克 ” , 这 是 实 事 求 是 的 评 价 。 我 看
陶行知行知一世 育才一生
陶行知行知一世育才一生创办晓庄师范,为农民烧心香1917年,陶行知完成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拒绝校方留学深造的邀请,踏上了回国的轮船。
在归途中,他和同学们说:“我的志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当时,正值国内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
然而,以他一个人的力量,何以能肩负起改造落后农村的重任。
四万万同胞中,百分之八十五生活在农村,七千多万儿童失学。
陶行知想到了“师范教育”,他主张“到民间去”,打算培养一大批和他理想一样、思路一样的教师,还立下宏愿,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
一次,他得到了一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却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
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
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
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
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于人有益,牛马也做可惜,在战乱年代,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成立仅仅三年,便被蒋介石政府封闭。
即使这样,陶行知依旧在坚持其所倡导的乡村教育。
1939年7月20日,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难童中的人才幼苗。
他把行乞兴学的武训作为育才师生的榜样:“一世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令人欣慰的是,育才学校当时聚集了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家,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著名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贻鑫就是育才学校的学生。
陈贻鑫幼年生活在战乱中,被父母送进保育院。
陶行知发现,长了瘌痢头的陈贻鑫具备一定音乐天赋,请来最好的医生将其治愈,并准其进入音乐组学习。
陈贻鑫就此开始了他的音乐人生,成长为首屈一指的一代音乐大师,指挥演出了数十部交响乐、歌剧与舞剧作品,近60年的音乐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指挥家、演奏家,可谓桃李满天下。
陶行知教育名篇最新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最新篇陶行知的故事篇一一说陶行知,在中国的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在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出生,1946年7月25日因患脑溢血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
按此刻的话说,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就英年早逝,憾别人生,的确让人惋惜。
但陶行知的故事,却一向在流传。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十分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
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
”之后,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
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
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
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
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
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
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
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赶走和打跑。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
陶行知简单地了解了一下状况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
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
”之后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
陶行如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
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是两个看似简单,但却是一般的家长和老师都做不到的事情。
陶行知善于用多角度思维从犯错误的孩子和学生身上找出其优点和闪光点。
并且善于用他们身上的用心情感克服和战胜消极情感,充分挖掘其内在诱因,变破坏为创造,变落后为先进。
陶行知的一生.pptx
第32页/共40页
养成性教育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 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 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 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创新与实践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 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 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 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 大到不可思议。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 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 得到真正的教育。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具有强烈的教育改“做革一个精现代神人必须 取得现代的知识,
学会现代的技能,
1、要敢当一流的教育家 感觉现代的问题, 并以现代化的方法
2、要改革考试制度
发挥我们的力量。 时代是继续不断地
前进,我们必得参
3、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加与题现时代代生俱活进里,面才,能
做一个长久的现代
4、强调培养开拓型、创造人性。否人则,才再过几 年又要成为时代的
5、强烈的人民性第2和0页/共广40页 泛性落伍者了。”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具有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 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
1、要敢当一流的教育家
和创造。要“为一大 事来,做一大事去”
。
2、要改革考试制度
《三代》:“行动是 老子。知识是儿子,
(实为师生参加爱国游行示威, 支援南京下关和记洋行工人的 罢工,反对日本军舰停泊下关)
第9页/共40页
陶行知名言大全
2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24、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
25、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2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
27、把公民和读书的精神,化合在一处,以培植其做国民的能力。
28、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29、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
30、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
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
31、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32、大凡小学教员,没有改造社会的精神,便是很枯燥无味的。
33、对于书呆子我是劝他们少读点书,多干点有意义的事,免得呆头呆脑。
3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35、我们对于自然的环境和人为的环境,都该要有理想的安排。
36、乡村教师与未来的乡村教师,心里都应当有一个“理想的社会”。
37、要叫工呆子钱呆子多看些书,把头脑弄得清楚一点,好把世界的事看个明白。
38、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39、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40、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4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42、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
43、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
44、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45、我希望大家把儿童健康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健康之神。
46、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
47、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的事迹
陶行知的事迹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陶行知的一些重要事迹和贡献:
1. 生平背景:
陶行知出生于江苏省,早年留学日本和美国,深受约翰·杜威的教育思想影响。
2. 教育实践:
●他在南京创办了著名的实验学校——“育才学
校”,这是一所实行民主教育和生活教育的新式学
校。
●在育才学校,他实施了许多革新的教育实践,如取
消考试、学生自治等。
3. “生活教育”理念: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他强调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民众教育运动:
他是民众教育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致力于推广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使教育惠及更广泛的群体。
5. 著作与演讲:
陶行知通过大量的著作和演讲,传播他的教育理念。
其中,《我所认识的杜威教育思想》等作品影响深远。
6. 民主教育观:
他倡导教育民主化,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造性思考。
7. 晚年:
晚年,陶行知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并在战争期间继续推动教育改革。
8. 影响与评价:
陶行知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一生致力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他的理念和实践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他
的工作强调了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以及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陶行知教书育人的故事(精选10篇)
陶行知教书育人的故事陶行知教书育人的故事(精选10篇)日本友人斋藤秋男说:“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我是一个日本知识分子,战争使我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不知该怎么生活,该走怎样的路,我从陶先生身上受到了鼓舞,明确了人生的真谛,陶行知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也是各国知识分子的模范,我们都应该学习他。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陶行知教书育人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陶行知教书育人的故事篇11、要金子还是要点金术陶行知对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方法,经常有所指点,最为突出的就是"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也可以说是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最首要、最关键的方法。
在一次育才学校的晨会上,陶校长上汉去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
一天,他让众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立刻石块都变成了黄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块。
从徒弟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
道人对徒弟说:"每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吃用的吧!"徒弟们都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有的要选一块颜色最黄的,有的要拣一块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块最大最大的,大家东翻西找忙个不停。
这时却有一个徒弟,他没有去拿金块,只是呆呆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紧盯着师傅点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
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你最喜爱的一块金子呢?"这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一用就完,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
"讲到这里,陶校长突然不讲了。
学生们急于要知道故事的结局,都催促他:"校长,你讲下去呀!""快点讲下去呀!"陶校长不再讲故事,却一转话题,进行了一番评述,他说: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
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师和书本传给你们的现成知识,这些知识虽好,但仅仅是世界上人武部知识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
陶行知、行知中学简介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的一生竭尽全力,奉献教育,他用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学说。
陶行知的一生是为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做出不朽贡献的光辉一生,陶行知的崇高师德和奉献精神,堪称“万世师表”,永远是人民教师学习的楷模。
1、少年时代的陶行知(1891——1917)陶行知原名文浚,1891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黄山市的歙县黄潭源村。
家境清贫,其父给幼小的儿子取名文浚,意思是希望他长大后有所作为。
1896年,陶文浚刚满六岁,由场村蒙童馆先生文秀才免费收为弟子,由于聪明好学,曾在三刻钟内熟读和背诵《左传》43行,在学习上显露惊人的聪明。
1906年,陶文浚,因崇一学堂英籍校长唐俊贤喜其聪明勤劳准予免费吸收他为崇一学堂第十七个学生。
年轻的陶文浚从小热爱祖国,座位上及寝室墙壁上均写上了“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出力。
”1908年,因学习成绩优异,他提前一年毕业于崇一学堂。
于当年考上了杭州广济医学堂学医。
1909年,受崇一学堂唐俊贤校长的资助,他考上了南京金陵大学预科汇文书院成美馆学习(成美馆即今日南京金陵中学的前身)。
1910年,他转入金陵大学文学系,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出类拔萃,并组织爱国演讲,举办爱国捐献,热心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1年,武昌爆发辛亥革命前夕,正值暑假,陶文浚回县参加辛亥革命地文起义。
1914年,陶文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
毕业论文《共和精义》发表在《金陵光》学报上,其中提出了教育兴国的主张。
当年,陶文浚受人资助,考上了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
1915年获该校政治硕士学位。
1915年秋,陶文浚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受杜威教授、孟禄教授等的指导,这给回国的陶行知为祖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大众教育的普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陶行知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陶行知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 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 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 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人民网评)
陶行知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景星学社社员
01 人物生平
03 人物评价 05 后世纪念
目录
02 主要贡献 04 轶事典故
基本信息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 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景星学社社员。
谢谢观看
主要贡献
主要贡献
陶行知像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 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穿于陶行知教育思想 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 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于上海逝世,享年55岁。
陶行知的爱国事迹五篇精选
陶行知的爱国事迹五篇精选虽然我没有听过陶行知爷爷的声音,但他的那句名言在我心中无声胜有声,让我受益良多。
今天作者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陶行知的爱国事迹,接下来随着作者一起来看看吧!陶行知的爱国事迹1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先模,多少教师是踩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陶行知先生可谓是每个老师的老师,在老师的金玉良言中,我读懂了应该怎样做老师。
首先是服务精神,“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
金钱主义,最是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
”教师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
教师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
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买得来。
教师的服务精神是建立在自觉、自愿、自动的基础之上。
金钱是买不到,别人也强迫不了的。
金钱主义是教师的大敌。
陶行知先生一直都警示教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从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言论中我深刻感悟到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得的舒适和安逸,作为教师就要努力淡薄名利,淡化物欲,以平平常常的心态上班,踏踏实实的心态干事。
“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这是我学到的第二句话,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我认为教师是一个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
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
“恭德慎行,为世师范”。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年,我带领学生去秋游,在旅游途中我把自己零食的包装袋及垃圾都收在自己的手中,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把垃圾提在手里准备随时扔进垃圾筒,没想到这一切都被学生看在眼里。
回到学校后,在学生的日记中我看到好多学生都对这件事情深有感触,对他们的教育意义远远高出平时在课堂中的喋喋不休。
作为教师,遇事应以道德规范为准绳,合乎规范的事就做,违背规范的事不干,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做学生表率。
还要努力做到“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按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形象。
陶行知爱的教育故事
陶行知爱的教育故事陶行知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爱的教育故事,供大家分享。
陶行知爱的教育故事一人才、大才和天才育才学校招收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战灾流浪儿童,他们虽然离开了故乡、失去了爹娘,但是他们都是一群天真活泼、富有聪明才智的孩子,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爱演戏、有的善唱歌、有的喜爱科研、有的乐于写作。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夺了这些孩子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陶行知把他们招收进育才学校后,在"因材施教"和"爱"的教育下,经过了一二年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的才华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音乐组的孩子非但善弹奏、能演唱、会作曲,还能经常为老百姓表演或到大剧院去举行音乐会;戏剧组、舞蹈组的孩子,非但能演戏、跳舞,而且还能自编、自导、自演,用精彩的戏剧与舞蹈反映出抗日的形势;绘画组的孩子们竟能在重庆城市里举办儿童抗敌画展,多么了不起呀!周恩来同志称赞这些孩子们说:"一代胜似一代。
"冯玉祥将军为这些孩子的成长鼓掌。
但是,也有那么一些因循守旧、自己不愿进行教育改革的"学者"们,却在那里阴阳怪气地非议陶行知,说什么:"陶行知丢掉了普及教育来搞'天才教育'了。
"陶行知并没有因为这些非议而动摇了他"为今天培育抗日的人才,为明天培育建国的人才"的决心。
他一心为国育才,因此他理直气壮地对这些"非议者"给予了答复,他说:“我不是办天才教育,我办的是人才教育。
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才能、爱好,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加以定向培养,进行因材施教。
这些‘人'才在正确指导下经过‘一'番努力,就转化成‘大才'(‘人'字上加一横就成‘大'字)。
简述陶行知生平的作文
简述陶行知生平的作文
陶行知,那可是教育界的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他出生在 1891 年,从小就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
长大后,他去了美国留学,学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
学成回国后,陶行知那叫一个干劲十足!他坚决反对那种死板的、只知道
死读书的教育方式。
他觉得教育不能只在教室里,得和生活结合起来,要让孩
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做中学。
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到处奔走。
不管条件多艰苦,他都不怕。
他
亲自创办学校,和学生们一起劳动、一起学习。
陶行知的教育方法特别有趣,他不是那种板着脸说教的老师。
他会带着孩
子们去大自然里观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他还鼓励孩子们要有创造力,不要被传统的观念束缚住手脚。
在他的努力下,很多孩子都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也明白了知识的真正用途。
可惜的是,陶行知先生在 1946 年就去世了。
但他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一直影响着后来的教育工作者,让大家知道,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又多么有意义的
事情!
陶行知的一生,就是为了教育事业拼命奋斗的一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
学习!。
陶行知的事例素材
陶行知的事例素材
陶行知是我国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关于陶行知事例素材的例子:
1. "四块糖的故事":有一天,陶行知看见一个男生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生,立刻制止了他,并要求他在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这个男生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
但陶行知并没有责备他,而是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然后给他四块糖,分别代表尊重、理解和宽容。
2. "行是知之始":陶行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他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灼见,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3. "育才学校":陶行知创办了育才学校,并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口号。
这所学校实行"实践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陶行知:知行合一,一世“真人”
12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
——萧伯纳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大学读书时,受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影响,改“陶文浚”为“陶知行”。
后在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知和行的关系是“行是知之始”,又改“陶知行”为“陶行知”。
俗话说,人如其名,陶先生两次改名,即是践行其“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之理念,他自己就是一位“真人”!拒绝特权生1917年秋,陶行知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时,主管新生招考,一政府高官在其子落榜后,就给他打电话,遭拒后又派秘书前来求情。
得知来意,他便告诉对方:“敝校招生,一向按成绩录取,否则,就失去了准绳。
今年没考取,只要好好读书,明年还是可以再考的。
”看到陶行知毫不松口,秘书就以名利引诱:“陶先生年轻有为,又有留洋学历,只要在这件事上给个面子,今后一定能平步青云。
”说罢,又递上一张银票:“这是我家先生一点小意思,希望陶先生笑纳。
”见此,他哈哈大笑道:“我背一首苏东坡的诗给你听吧:‘治学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
’请你回复你的先生,恕行知不能从命。
”最终,也没有通融这个特权生。
《论语·述而》有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特权阶层给予的名利诱惑,或因惧怕对方淫威,或为满足自己私欲,有些人便照单全收,将规章制度抛于脑后;这与陶先生的坚持做人原则、坚守招生规则相比,真可谓是天差地别。
虽说追名逐利是人之本能,但恪守道义更是人之必须,如果多一些陶先生这样的勇于拒绝,自然能让社会变得风清气正。
抱病返校1927年2月初,冯玉祥以“给学校盖栋房子”为条件,请陶行知赴开封帮忙制订河南省教育规划。
由于初建的晓庄师范定于3月1日开学,事情堆积如山,本不想去的陶行知想到冯玉祥曾帮过自己,再加之还能给学校赢得一栋房子,他就请全校教工进行表决,结果教工们虽然同意,却要求他3月1日前必须返校,不能耽误首次开学典礼讲话。
他答应后就即刻启程,经过近十天辗转跋涉,16日晚才到达开封。
从陶氏家族中走出来的陶行知
左和平/文从陶氏家族中走出来的陶行知006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文浚,安徽歙县黄潭源村人。
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综观陶行知的一生,特别是他的青少年成长时期,接受优秀的地域文化即新安文化(徽州文化)教育和陶氏家族文化教育,极为重要,为他后来读金陵大学、出美留学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这里想说的是,陶行知之所以被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为伟大的教育家,按照“少年強,则国強,少年智,则国智”的说法,与他少年时接受良好的宗法祖训教育极为密切,不可或缺。
安徽陶行知纪念馆学陶厅展出的《陶氏族谱》,记载了始祖(一世)国宁公至世昌公(十六世)繁衍后代的纪纲历史,“大明正德五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分支迁居江南徽歙之西曰古溪后移下黄潭源”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朝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陶家由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迁居徽州歙县西乡古溪村,后移下黄潭源村。
据歙县陶行知研究会92岁老人汪麦浪先生的调查,他在2004年撰写的《关于陶老夫子家谱的几点解读》中,这样叙述陶家“国宁与明子系父子关系,明正德五年(1510年)明子公由绍兴府会稽县来徽州采办石料,染病病故歙县城西新桥头,因此举家定居歙县城西(新桥侧)古溪村。
明子殁后葬下黄潭源墓坦(即今陶氏祖墓之处,土名十八亩坟地)。
”古溪和黄潭源两自然村为上下隔壁邻村,相距里把。
相传公元1714-1778年间,陶家又从古溪村迁居黄潭源,成为新安陶氏聚集点(即俗称陶家巷),陶氏始徽,在古溪村凡204年有余。
“后移下黄潭源”,至陶行知出生时已历时133年,繁衍五代。
粗略算来,打开《陶氏族谱》一看,只见繁衍后代的纪世辈份的清晰记载,却没有看到我们想象的这里面应该有的家训和祖训之类的章节內容。
也就是说,徽州《族谱》不一定都有单列的祖训或家训章节内容。
但我们发现《陶氏族谱》中的“序”写得极好,喻族谱为国史,文辞优美、豪放大气,读后从中受益匪浅。
陶行知的感人事迹
为一大事来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
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因此,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1923年,他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
他把《平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
他活动的经费多数都是自己写书得的稿费。
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
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
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
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
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1927年,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
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园”,继续推行中华普及教育运动。
1939年7月,中国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陶行知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为难童创办育才学校,在普修课外,为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开设音乐、戏剧、绘画、文学、社会、自然、舞蹈等课,培育人才。
这个学校办得有声有色,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专门人才。
当时政治形势紧张,经济非常困难,为了把学校办下去,陶行知经常要为募集资金四处奔波,自己的生活也非常艰苦。
盛夏的一天,学生高缨听说书店到了一些好书,想去看看。
可是自己不认识路,就想请陶行知陪他一起去。
他来到先生窗前,那情景使他吃了一惊:先生打着赤膊,脸上、身上流淌着汗水,正在伏案疾书。
高缨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来意告诉先生,没想到陶行知很快地回答:“现在不成。
陶行知的三十句教育名言
陶行知教育名言30句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墨辨》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
亲知是亲自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
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能够归纳为这个类。
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
现在一般学校里所重视的知识,仅仅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概知识,亲知是几乎被完全挥于门外。
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从闻知那里推想出来的罢了。
▲陶行知手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资料图2教育是立国之本。
中小学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必须使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实地实验,方能免入歧路。
3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文化钥匙要使学生得到最重要的四把:一是国文;二是外国语;三是数学;四是科学方法—治学治事之科学方法。
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能够自动的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8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能够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水平。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
9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 1929年春,为发展江苏北部乡村小学教育,陶行知派晓庄师范学生李友梅等到淮安创办新安小学。
陶行知
7.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 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பைடு நூலகம்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四颗糖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
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 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 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 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 你。”男生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
结语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 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 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 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 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 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 代巨人”。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陶行知教育思想(一)
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
1、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 2、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 3、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 4、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
众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接着,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左手按住鸡
的头,逼它吃米。鸡直叫不吃。陶行知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肯吃。接着,陶行知轻轻 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便从容地低下头 吃起米来。 这时,陶行知说话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 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米”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 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因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 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 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陶行知讲完,把公鸡装进皮包,又向大家鞠了一躬,说:“我的话讲完
陶行知光辉的一生读后感
陶行知光辉的一生读后感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陶行知:教育的先驱,人生的导师读完关于陶行知先生光辉一生的书籍,我深感震撼,他的教育理念、人生追求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行知一世育才一生
创办晓庄师范,为农民烧心香
1917年,陶行知完成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拒绝校方留学深造的邀请,踏上了回国的轮船。
在归途中,他和同学们说:“我的志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当时,正值国内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
然而,以他一个人的力量,何以能肩负起改造落后农村的重任。
四万万同胞中,百分之八十五生活在农村,七千多万儿童失学。
陶行知想到了“师范教育”,他主张“到民间去”,打算培养一大批和他理想一样、思路一样的教师,还立下宏愿,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
一次,他得到了一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却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
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
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
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
薄之力去帮助他们。
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可惜,在战乱年代,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成立仅仅三年,便被蒋介石政府封闭。
即使这样,陶行知依旧在坚持其所倡导的乡村教育。
1939年7月20日,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难童中的人才幼苗。
他把行乞兴学的武训作为育才师生的榜样:“一世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
令人欣慰的是,育才学校当时聚集了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家,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著名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贻鑫就是育才学校的学生。
陈贻鑫幼年生活在战乱中,被父母送进保育院。
陶行知发现,长了瘌痢头的陈贻鑫具备一定音乐天赋,请来最好的医生将其治愈,并准其进入音乐组学习。
陈贻鑫就此开始了他的音乐人生,成长为首屈一指的一代音乐大师,指挥演出了数十部交响乐、歌剧与舞剧作品,近60年的音乐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指挥家、演奏家,可谓桃李满天下。
如今,这位年过八旬的老教授谈到当年在育才学校的成长,以及陶行知四处为学生们寻求衣食的故事,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感到旧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是不可
能创造人民幸福的,因此不仅要提倡新教育,还要建立新的教育理论,要教民众做主人,教育人服侍农人和工人,而不教人吃别人。
陶行知明确提出:“一切所教所学所探讨,为的都是人民的幸福。
”
经历了生活的万千磨砺,陶行知终成医治人心的教育巨匠。
1946年正值中年的陶行知终于累倒了,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也践行了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条。
陶行知曾说:“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从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田,穿衣不种棉,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
”仅有记住尚且不够,或许正如陶行知当初改名的原因,先有行动才可以。
如今,不知由“大城市”的“重点师范大学”培养起来的“师范生”能否像陶行知那样,深切地爱着养育自己的土地与同胞。
无论怎样,都希望他们的表现能让人觉得,世上仍有陶行知,因为中国的“国情”依然需要陶行知。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教育史研究》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