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进气道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原理。
件(如排气门)热负荷低。
重叠角过大,气门易碰活塞, 使得活塞上气门凹坑过深,破坏
了进气涡流和燃烧,同时加重增
压器的负担。
排气迟闭
排气提前
四冲程发动机配气相位
一般柴油机为20~50 °CA,增压柴油机为80 °~50 °CA 。
3)重叠角对汽油机的影响: 大多数汽油机吸入的新鲜工质是可燃混合气,过大重叠
塞下行时气门具有较大的流通截
面积(一般提前角为10°~
40°CA)。 2)进气门迟闭: 充分利用气
进气门开
流惯性继续充气(一般迟闭角为
40°~ 70°CA)。
迟闭角
进气门提前与迟闭
3)迟闭角的选择: (1)转速升高,气流惯性大, 迟闭角也应增大;
进气提前
排气迟闭
(2)迟闭角不宜过大,否则
低速时部分新鲜工质会被压出气 缸,不仅影响发动机动力性,柴 油机还会因此起动困难。
门升程,实现快速开与闭。
4)改善气道动力性:光滑壁面、圆弧过度、并使气门 升起后远离壁面。 5)高速柴油机采用较小的S/D。
2、进气终了气体温度 Ta : Ta 越大,气体密度越小,
充量系数也越小(增压发动机进气中冷)。
3、残余废气系数γ: 残余废气越多,充量系数也就越小; 同时,废气越多,还会使燃烧恶化,降低发动机的经济性和 排放性。 排气系统阻力越大、排气终了压力也越大,残余废气 量也就越多。但是,适当量的残余废气可以改善发动机的 排放性能。 4、压缩比 c: 压缩比大,余隙相对容积减少,废气残余 量就减少,充量增大。 5、合适的配气相位
二、废气残余系数γ:
定义: 进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残余废气质量与进入气缸 的新鲜空气质量之比。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进气道)shangzai
三、 超音速进气道
斜激波原理
利 利用斜激波,减小气流沿激波法方向的速 度分量,从而降低了激波强度。
三、 超音速进气道
超音速进气道
Ma来流 =2.0
Ma需求=0.55
三、 超音速进气道
超音速进气道的工作原理:
合理的组织激波把超音速气流降低到亚音速; 再通过扩张型管道,使得流速进一步降低
出口总压 p1* * 进口总压 p0
冲压比(掌握)
* * p0 出口总压 p1 k 1 in (1 Ma2 ) k 1 远前方来流静压 p0 p0 2 k
流量系数(了解)
VA0 A0 实际空气流量 通过捕获面积的空气流 量 VA01 A01
一、进气道概述
5、性能参数 (11km)
远前方 进气道出口 性能参数
总压 34521 静压 22632
Ma 0.8
34176 28007
0.54
0.99
in 1.51
0.898
总压 176939 158892 静压 22632 Ma 2.0 144918 0.54
in 7.02
进口面 进口速度 喉道Ma 积m2 m/s 1.944 877.8 1.000 0.8080 589.3 1.000 0.6249 472.2 1.000 0.5352 354.4 1.000
喉道面 积m2 0.4407 0.4780 0.4999 0.5195
喉道速 度m/s 440.7 360.4 331.3 306.0
三、 超音速进气道
2.0 1.0 0.8 1.5 0.6 1.0
q(
0.4 0.2 0.0 0.0
0.5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 进气门从开启到关闭的进 气持续角也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可变气门正时(VVT )
Pe
Tτq
优点:根据实现机构的不同,采用VVT技术可以使得发动机的 低速转矩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膨胀损失
从排气门提前开启到下止点这一时期,由于提前 排气造成了缸内压力下降,使膨胀功减少.
自然吸气
增压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推出功损失
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的强制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
自然吸气
增压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排气损失
膨胀损失和推出损失二者之和。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所以 n pr c (影响较小)
4、排气终了温度 Tr
Tr c
,是粗略的。还有许多因 素未予考虑。如:压力升高比,绝热指数k,热传输和过 量空气系数等。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三节 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
排气提前角
定义
排气门在膨胀冲程到达下止 点前的某一曲轴转角位置提前 开启的角度。
作用
排气阀升程
增加排气流通面积(时面值or角面值), 减少排气冲程所消耗的活塞推出功。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排气门迟闭角 定义 排气门在上止点后关闭的角度。 作用
1,避免因排气流动截面积过早减小而造成的排气阻力的 增加,使缸内的残余废气量增加。
(2)负荷 汽油机:负荷 节气门开度 (质调节)
pa pa c
柴油机:负荷 循环供油量 (量调节)(与 pa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排气门迟闭使 >1,使新鲜充量扫出气缸,从而使 c 降低。 解决措施:合理选择排气相位角,使新鲜充量既能利用气流惯性多充入气缸, 又不至于随废气扫出气缸。 5. 压缩比
c
有所增加。
压缩比增加,余隙容积减小,残余废气量减少,因此充量系数 6. 进气状态
进气温度和压力一般对充量系数
c
影响不大。
p
二、排气损失
' 从排气门提前打开( pb 点),直到进气行程开始,
' pb W
Y
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前循环功的损失称为排气
损失。它分为自由排气损失和强制排气损失。
p0
X
V
自由排气损失(W ):因排气门提前打开,引起膨胀功的减少而产生的热量损失。 强制排气损失( Y ):活塞将废气推出所消耗的功。 减少排气损失的措施:1)当排气门截面小,发动机转速高时,应加大排气提前角; 2)减小排气系统阻力及排气门处流动损失; 3)排气消声系统的结构和布置形式; 三、进气损失(X ) 进气过程中,因进气管及进气门对气流形成的阻力而消耗的功,称为进气损失。 减少进气损失的措施:1)加大进气门的流通截面积;2)正确设计进气管流道; 3)降低活塞平均速度;4)合理调整配气定时。
降低排气系统流通阻力,可减少残余废气系数,也可减少泵气功。 可采取的措施有: • 将排气道的一部分做成扩压形,可降低缸内与排气管内之间压力差;
提高充量系数;
• 避免排气管内截面突变、急转弯和凸台; • 选择良好的排气支管流形; • 尽可能降低消声器的流通阻力。
四、合理选择进、排气相位角
合理选择进、排气相位角,可以获得较好的充气效果,特别是在高转速时, 适当推迟进气门关闭时间,可以利用高速气流的惯性来增加气缸充气量。 采取措施: 利用气门可变正时技术,优化气门正时,可提高充量系数。
第二章进气道
第章
轴流式压气机叶片的高度由第一级到最后一级是如何变化的?由高变低
压气机叶片与盘的连接方式有哪些,哪种方式最常用?销钉式,燕尾形,枞树形,燕尾形最常用
名词解释:压气机增压比,压气机功,压气机效率,压气机功率,压气机基元级,压气机流量系数,压气机流量特性。压气机基元级:用与轴同心的、半径分别为压气机平均半径 r 和,r+ dr 的两个圆柱面,与级的叶片环相截,则得出某级的环形叶栅,这两个圆柱面内,厚度为 dr 的环形叶栅叫做环形基元级。
涡轮落压比,涡轮效率
涡轮机匣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外层受力,内层不受力,只作为气流通道,变形均匀,
涡轮部件常见的故障形式?裂纹
涡喷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沿径向分布有什么规律?在径向上:靠近涡轮叶片叶尖和叶根处的温度应低一些,而在距叶尖大约三分之一处温度最高
稳定的点火源一般在燃烧室的哪个区域?回流边界附近
什么是回流边界、余气系数?回流边界:火焰筒内气流轴向速度为零的地方余气系数:进入燃烧室的空气流量与进入燃烧室的燃油流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之比
第五章
涡轮的基本组成?转子与静子
涡轮叶片的榫头一般采用哪种形式,有什么优缺点?
涡轮叶尖间隙控制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控制。减小损失,提高效率,保证发动机安全工作,对机匣进行冷却,采用主动控制技术
涡轮导向器叶片的功用,安装特点,主要的损害形式?
涡轮盘与轴的连接方式有哪些?不可拆式和可拆式
为什么发动机停车前需要进行冷车?防止机匣冷却过快而与转子叶片卡死
简述压气机基元级增压原理。当空气流过工作叶轮叶栅通道时,由于高速旋转的叶片对空气作功, 使气流的绝对速度增大,同时由于两个相邻叶片间的通道是扩张形的,则使气流的相对速度降低,相对运动动能转变为压力位能,使气流的压力和温度上升。当气流流过整流器叶栅通道后,由于整流器中两个相邻叶片间的通道也是扩张形的,使气流的绝对速度降低,绝对运动动能转变为压力位能和内能,使气流压力进一步提高,温度也继续上升。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本章重点:换气过程的特点及其评价指标;提高换气效果的措施。
本章难点:充气效率的定义;可变技术发动机排出废气、充入新鲜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全过程叫做换气过程。
没有换气过程,发动机无法持续运转。
每循环进入气缸的空气量或可燃混合气量是决定发动机动力输出大小的因素。
所以,换气过程是发动机工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重要环节。
合理组织换气过程,保证吸入尽可能多的新鲜充量,以获得尽可能高的输出功率和扭矩;尽量减少换气损失,以降低机械损失,提高发动机经济性;保证进气后在缸内所形成的气体运动,能满足组织快速燃烧的要求,以提高热效率。
η是评价发动机换气过程完善程度和决定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充气效率ν2.1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换气过程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从排气门开启直到进气门关闭的整个时期,大约占410~480℃A(曲轴转角)。
一般将换气过程分为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和气门重叠四个阶段。
图1-2-1为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p-V图。
1)自由排气阶段图1-2-1中从排气门早开点b′到晚关点r′,约240~260℃A的b′bdrr′段为排气过程。
排气门开启初期,缸内压力p远大于排气管压力p r,此时,图1-2-1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p-V图尽管活塞还在下行,缸内压力也在不断下降,但是压差(p-p r)已足以使废气自由留出,而不必依靠活塞推出。
这一阶段为自由排气阶段。
自由排气阶段大约在下止点后10~30℃A结束。
自由排气阶段虽然时间不长,且气门开启流通面积也较小,但因流速很高,排出废气量达60%以上。
2)强制排气阶段自由排气阶段结束后,缸内压力大大降低,必须依靠上行活塞强制推出。
因为气门流通面积减小,排气不畅,在排气后期到上止点,缸内压力略有上升。
3)进气过程图1-2-1中从排气门早开点d到晚关点a′,约220~265℃A的drr′aa′段为进气过程。
M5第二章 进气道和轴流式、离心式压气机试题及答案
M5第二章进气道和轴流式、离心式压气机试题及答案1单选亚音速气流流经收敛型管道时,压力() [单选题]A、减少(正确答案)B、增加C、保持不变D、与温度成反比2单选亚音速气流在光滑扩张形管道内流动时,气流参数的变化规律是( ) [单选题]A、速度下降,压力升高(正确答案)B、速度下降,压力下降C、速度上升,压力下降D、速度上升,压力升高3单选超音速进气道可分为()三种类型 [单选题]A、离心式、轴流式和混合式B、直流式、回流式和折流式C、离心式、气动式和冲击式D、外压式、内压式和混合式(正确答案)4单选进气道的冲压比是() [单选题]A、进气道出口处的总压与来流总压之比B、进气道出口处的总压与来流静压之比(正确答案)C、进气道进口处的总压与来流总压之比D、进气道进口处的总压与来流静压之比5单选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的大小反映了() 的大小 [单选题]A、流动损失(正确答案)B、压力变化C、气流速度变化D、流场均匀程度6单选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是() [单选题]A、进气道出口处的总压与来流静压之比值B、进气道进口处的总压与来流总压之比值C、进气道出口处的总压与来流总压之比值(正确答案)D、进气道进口处的总压与来流静压之比值7单选外压式超音速进气道是通过()将超音速气流变为亚音速气流的 [单选题]A、管内扩散增压原理B、冲压原理C、一道或多道斜激波再加上一道正激波(正确答案)D、摩擦降速原理8单选涡扇发动机进气道的防冰通常采用: [单选题]A、压气机引气防冰(正确答案)B、发动机滑油防冰C、电加热防冰D、发动机排气防冰9单选亚音速进气道是一个()的管道 [单选题]A、扩张形(正确答案)B、收敛形C、先收敛后扩张形D、圆柱形10单选影响进气道冲压比的因素有() [单选题]A、飞行速度,大气温度和流动损失(正确答案)B、大气压力,进口面积和喷气速度C、单位推力,压气机和涡轮的级数D、大气密度,涡轮出口与进口温度11单选涡喷发动机的防冰部位有() [单选题]A、进气整流罩,前整流锥和压气机的进气导向器(正确答案)B、进气整流罩和压气机静子C、前整流锥和压气机转子D、压气机和尾喷管12单选涡喷发动机进口整流罩防冰常常通过: [单选题]A、压气机引气(正确答案)B、热滑油C、电热元件D、复合材料13单选 ()可作为发动机进口热防冰的热源 [单选题]A、压气机引气(正确答案)B、燃气C、热滑油D、低压涡轮叶片冷却气14单选涡桨发动机进气道采用哪种防冰方式() [单选题]A、电加温防冰(正确答案)B、热空气防冰C、防冰液防冰D、热滑油防冰15单选燃气涡轮发动机所采用的压气机可分为()两种类型 [单选题]A、离心式和轴流式(正确答案)B、冲压式和反力式C、回流式和折流式D、吸气式和增压式16单选发动机压气机的喘振裕度是指() [单选题]A、起飞线和工作线的距离B、爬升线和工作线的距离C、巡航线和工作线的距离D、喘振线和工作线的距离(正确答案)17单选 ( )不属于轴流式压气机的叶型损失 [单选题]A、摩擦损失B、分离损失C、激波损失D、倒流损失(正确答案)18单选单转子燃气涡轮发动机中的轴流式压气机叶片的长度从第一级到最后一级是() [单选题]A、逐级增大的B、逐级减小的(正确答案)C、逐级不变的D、逐级先增大后变小的19单选当压气机的实际流量系数大于流量系数的设计值时,空气流过工作叶轮时,会在叶片的( )处发生气流分离 [单选题]A、叶盆(正确答案)B、叶背C、叶根D、叶尖单选改变轴流式压气机基元级的叶轮进口处的绝对速度大小可以改变 [单选题]A、叶轮进口处的相对速度方向(正确答案)B、叶轮出口处的牵连速度大小C、叶轮进口处的牵连速度方向D、叶轮进口处的周向速度大小21单选改变轴流式压气机基元级的叶轮进口处的牵连速度大小可以改变 [单选题]A、叶轮进口处的相对速度方向(正确答案)B、叶轮出口处的绝对速度大小C、叶轮进口处的绝对速度方向D、叶轮进口处的周向速度方向22单选可调静子叶片是指调哪里的叶片? [单选题]A、风扇叶片B、低压压气机静子叶片C、涡轮静子叶片D、高压压气机进口和前几级静子叶片(正确答案)23单选空气流过压气机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方向是( ) [单选题]A、向前的(正确答案)B、向后的C、向上的D、向下的单选空气流过压气机整流环(即静子叶片)时, 气流的( ) [单选题]A、速度增加,压力下降B、速度增加,压力增加C、速度下降,压力增加(正确答案)D、速度下降,压力下降25单选控制轴流式压气机增压比的主要因素是() [单选题]A、压气机的级数(正确答案)B、压气机进口压力C、压气机进口温度D、压气机的型式26单选燃气涡轮发动机里,压气机叶片脏能导致( ) [单选题]A、转速低B、排气温度低C、转速高D、排气温度高(正确答案)27单选燃气涡轮发动机在()阶段不易发生喘振 [单选题]A、启动B、加速C、减速D、巡航(正确答案)28单选燃气涡轮发动机中压气机的功用是() [单选题]A、增大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B、压缩空气,提高空气的压力(正确答案)C、增大进入发动机的空气容积D、降低进入燃烧室的空气温度29单选若轴流式压气机转速不变,进口气流速度减小,则:轴流式压气机第一级 [单选题]A、流量系数增大,攻角减小B、流量系数减小,攻角增大(正确答案)C、流量系数增大,攻角增大D、流量系数减小,攻角减小30单选使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实际热效率达到最大时的增压比称为()增压比 [单选题]A、最有效B、最佳C、最经济(正确答案)D、最适宜31单选使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循环功达到最大时的增压比称为()增压比 [单选题]A、最有效B、最佳(正确答案)C、最经济D、最适宜32单选压气机喘振表现是 [单选题]A、气流出现高频率 ,低振幅的振荡B、压气机叶栅失去扩压能力C、气流沿压气机轴线方向发生低频率, 高振幅的振荡(正确答案)D、只有参数摆动,听不到任何声音33单选压气机喘振的探测,目前是依据()来判断 [单选题]A、压气机出口压力的下降率或转子的减速率(正确答案)B、涡轮出口温度C、发动机转速D、油门杆位置34单选压气机喘振裕度是指: [单选题]A、喘振线的位置B、工作线的位置C、效率线的位置D、工作线与喘振线的距离(正确答案)35单选压气机的气体载荷推转子 [单选题]A、向前(正确答案)B、向后C、顺时针旋转D、逆时针旋转36单选压气机发生喘振可依据什么判断() [单选题]A、EGT上升B、参数摆动C、压气机出口压力的下降率或转速下降率(正确答案)D、发动机声音异常37单选压气机防喘原理是: [单选题]A、在非设计状态下保持合适的速度三角形(正确答案)B、在设计状态下保持合适的速度三角形C、保持不变的气动参数D、保持压气机几何形状不变38单选压气机工作叶片连接到轮盘上的最佳方法是( ) [单选题]A、焊接B、挤压配合C、枞树型榫头D、燕尾型榫头(正确答案)39单选压气机速度三角形的绝对速度的切向分量叫做: [单选题]A、预旋量(正确答案)B、偏转量C、轴向分量D、径向分量40单选压气机旋转失速时,失速区的变化规律是( ) [单选题]A、与压气机转速同向且比压气机转速快B、与压气机转速同向且比压气机转速慢(正确答案)C、与压气机转速反向且比压气机转速慢D、与压气机转速反向且比压气机转速快41单选压气机转子的盘轴连接型式分为() [单选题]A、销钉式和花键式B、挤压式和热压式C、松动式和紧固式D、可拆卸式和不可拆卸式(正确答案)42单选压气机转子和涡轮转子是通过()连接的 [单选题]A、联轴器(正确答案)B、旋流器C、导向器D、整流器43单选在压气机进口总温和总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压气机的增压比和效率随压气机转速和流过压气机空气流量的变化规律叫压气机的()特性 [单选题]A、转速B、流量(正确答案)C、速度D、高度44单选在轴流式压气机基元级内气流参数的变化是: [单选题]A、在叶轮内绝对速度增大,相对速度增大,压力和温度升高;在整流器内绝对速度减小,压力和温度升高B、在叶轮内绝对速度增大,相对速度增大,压力和温度下降;在整流器内绝对速度减小,压力和温度升高C、在叶轮内绝对速度增大,相对速度减小,压力和温度下降;在整流器内绝对速度减小,压力和温度升高D、在叶轮内绝对速度增大,相对速度减小,压力和温度升高;在整流器内绝对速度减小,压力和温度升高(正确答案)45单选轴流式基元级的进口速度三角形中的叶轮进口处空气绝对速度的切向分速度代表 [单选题]A、压气机空气流量大小B、压气机转速大小C、压气机轮缘功大小D、叶轮进口处空气预旋大小(正确答案)46单选轴流式基元级的进口速度三角形中的叶轮进口处空气绝对速度的轴向分速度代表 [单选题]A、压气机空气流量大小(正确答案)B、压气机转速大小C、压气机轮缘功大小D、叶轮进口处空气预旋大小47单选轴流式基元级的进口速度三角形中的叶轮圆周速度代表 [单选题]A、压气机空气流量大小B、压气机转速大小(正确答案)C、压气机空气进气速度的大小D、叶轮进口处空气预旋大小48单选轴流式压气机喘振时,发动机的() [单选题]A、振动减小B、振动加大 CEGT下降 DEPR增高(正确答案)49单选轴流式压气机喘振是一种发生在轴线方向上( )性质的振荡现象。
第二章 涡轮增压器和中冷器
2 . 3 涡轮增压器
2.3.3 轴承的润滑和冷却
2 . 3 涡轮增压器
2.3.4 涡轮增压器的密封与隔热
2 . 4 中冷器
作用:降低增压后的空气温度、密度增加,进气量增多;降低柴油机 热负荷;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降低排放。 2.4.1 中冷器的冷却方式 (一)水冷式 (1)用柴油机冷却系的冷却水冷却 (2)用独立的冷却水冷却 (二)分冷式 (1)用柴油机曲轴驱动风扇 (2)用压缩空气涡轮驱动风扇
2 . 1 离心式压气机
(2)导风轮入口速度三角形分析: ①流量等于设计流量,相对速度的气 流角等于叶片入口的构造角,不产生 气流分离。 ②流量大于设计流量,气流撞击叶片 背部,腹部产生气流分离,被压服在 较小区域,不喘振。 ③流量小于设计流量,气流撞击叶片 的腹部,背部产生气流分离,背风面 分离被扩散,发生喘振。
2 . 1 离心式压气机
(四)压气机涡壳 (1)作用:收集从扩压器出来的 空气,并将其引导到发动机进气 管; (2)效率:实际转化量与定熵转 化量之比; (3)分类:变截面涡壳、等截面 涡壳;
2 . 1 离心式压气机
2.1.2 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一)压气机中空气状态的变化 (1)进气道:压力降、速度升、温度降; (2)压气机叶轮:压力升、速度升、温度 升; (3)扩压器:压力升、速度降、温度升; (4)压气机涡壳:压力升、速度降、温度 升;
2 . 4 中冷器
计算步骤校核方法 (一)原始数据准备 (二)传热系数计算 (1)中冷器的换热量:
Q = qmbc p b (Tb − Ts )
Tw2 Q = Tw1 + c pw qmw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2
式中: F —活塞面积;Cm —活塞平均速度; D、d —活塞直径和气门头部直径。
进气马赫数 M 与气门 大小、形状、升程规律、 气门开关时间等有关。 增大气门直径可扩大气 流通过断面积,提高充 量系数。 根据一系列试验可 知,在正常的配气定时 条件下,当 M 超过一定 数值时,大约在0.5左右, 充量系数急剧下降,如 图3-10所示。因此在可能 条件下应控制 在最高转 速时不超过一定数值。 以达到提高充量系数的 目的。
五、谐振进气与可变进气歧管 谐振进气和可变进气歧管,都是利用进 气管的动态效应来提高充量系数。 具体措施: 1、适当调整进气管长度、直径等进气系统 参数。 2、可变长度进气歧管。 3、双通道可变进气歧管。
利用进气管的动态效应来提高充量系数
发动机在换气过程中, 由于间断进气而引起进 气管内发生压力波动, 这种现象称为进气管的 动态效应。分析其原因 ,可归纳为惯性效应和 波动效应两类。影响进 气管动态效应的结构因 素是进气管长度、直径 和形状。 利用进气管的动态 效应,可以有效地提高 高转速时充量系数和改 善扭矩特性。
二、排气损失
• 定义 : 从排气门提前开启,
直到进气行程开始、缸内 压力到达大气压力之前 , 所损失的循环功。
• 构成:
a. 自由排气损失 W : 由
于排气门提前打开而引起 的膨胀功的减少。
b. 强制排气损失 Y : 活
塞上行强制推出废气所消 耗的功。
•排气损失
排气提前角 W,Y 。综合 效果, 要求(Y+W), 故(W+Y) 有一个最佳值(W+Y)min 。
三、降低排气系统的流动阻力 降低排气系统流通阻力,使气缸内废气 压力下降,减少泵气功。 将排气道的一部分做成扩压形,降低了 气缸内与排气管内的压力差,降低了气缸内 废气压力,降低泵气功。 选择良好的排气支管的流型,避免排气 道内截面突变、急转弯和凸台,有助于降低 整个流通阻力。 在满足必要的消声效果要求下,降低消 声器的流通阻力。
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1、自由排气阶段
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压力的这个时 期称为自由排气阶段。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在 活塞到下止点时才打开排气门,则在气门开启的初期,开 度极小,废气不能通畅流出,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在活 塞向上回行时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 功。所以有必要在活塞到达下止点之前打开排气门,从排 气门开始打开到下止点这段曲轴转角称为排气提前角。一 般排气提前角为如30°~80°曲轴转角。
3、进气过程
为了保证活塞下行时,进气门开启面积足够大,使新 鲜充量顺利流人气缸,进气门在上止点前就开始打开。进 气门提前开启角一般为上止点前0°~40°曲轴转角。
为了充分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进气门也须在下止点 后关闭,从而实现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进 气门迟闭角一般为下止点后40°~70°曲轴转角。
二、排气损失(二)
如图2—4所示,随着排气提前 角的增大,自由排气损失面积W增 加,而此时强制排气损失面积Y应 减小。因而最有利的排气提前角应 使面积(W+Y)之和为最小。当排气 门截面小,发动机转速高时,按曲 轴转角计算的实际超临界排气时期 延长,为减少排气损失,应适当加 大排气提前角。
减小排气系统阻力及排气门处 流动损失是降低排气损失的主要办 法。
可变进气只管
当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发 动机电子控制单元5发出指 令,转换阀控制装置4关闭 转换阀3,这时空气经空气 滤清器1和节气门2沿着细 长的进气支管流进气缸。 弯曲细长的进气支管提高 了进气速度,气流的动能 增大,使进气量增多。当 发动机转速增高时,转换 阀开启,空气通过空气滤 清器和节气门直接进入粗 短的进气支管。粗短的进 气支管进气阻力小,也使 进气量增多。
双通道可变进气支管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三.可变进气管
动画
第六节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废气涡轮增压
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 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 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 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 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 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 入气缸。
Vc Vh
Vr
Vc
考虑进、排气门 迟闭角的影响
将 p 代入
RT
得到
1
1
Ts ps
(
pa Ta
pr Tr
)
引入残余废气系数γ,则:
Ts 1 ps
pa Ta
1
1
二、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
1.进气终了压力pa
无疑pa增加Ts,ηpva增加1 pa=ps-1△pps Ta 1
p sv2 2
进气门早开:增大了进气行程开始时气门的开启高度,减小进 气阻力,增加进气量。
进气门晚关:延长了进气时间,在大气压和气体惯性力的作用 下,增加进气量。
排气门早开:借助气缸内的高压自行排气,大大减小了排气阻 力,使排气干净。
排气门晚关:延长了排气时间,在废气压力和废气惯性力的作 用下,使排气干净。
进气门早开 排气门晚关
第三节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减少进气系统的阻力
一.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1.进气马赫数Ma
进气马赫数Ma:进气门处的气流平均速度Vm与该处音速a之比。
Ma
Vm a
mVm f FCm
Vm
F f
Cm
m
D 2 d
Cm
m
Ma
Vm a
D
2
d
1
m
Cm a
Ma
Vm a
D
2
d
1
m
Cm a
第二章__发动机的换气过程(2)
2.3.3 工况对充气效率v的影响
2、负荷
对柴油机,负荷调节方式为“质调节”,没 有节气门,负荷变化与节流损失关系不大, pa 基 本不变,在不考虑负荷增加引起Ta升高的前提下, 充气效率v 也不变。 但是,实际上,所有发动机都会因为负荷增 加使得Ta升高,导致充气效率v下降。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减少进、排气系统阻力
2.4 减少进、排气系统阻力 2.4.1 减小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4) 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改善气门处几何形状,如气门头部形状,
气门头部到杆身的过渡曲线,气门座处曲线以 及结合部的平滑等,减少气流的脱离,防止或 减少流动中出现涡流,都可以提高充气效率, 减小换气损失。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四行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2.3 四行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2.3.1 充气效率的定义
反映进气过程的完善程度。每循环进入一定气缸 的充气量多,发动机的功率和转矩大,动力性好。 充气效率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质量与进气 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质量的比值:
- 1 ps Ta 1 +
Ts pa 1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四行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2.3 四行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2.3.2 充气效率v的表达式
式中
Vc + Vs' Vc + Vs ;
mr vVs r s
进气门迟闭影响系数; 残余废气系数 压缩比
pa、 Ta 进气终了时气体压力和温度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减少进、排气系统阻力
2.4 减少进、排气系统阻力 2.4.1 减小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受结构限制,单纯增大进气门的直径很难 进一步减小换气损失,提高充气效率v 。 2) 多气门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 1,max p ∗ 1,min ∗ p1
—进气道出口气流总压的最大值 —进气道出口气流总压的最小值 —进气道出口气流总压的平均值
9
冲压比π 冲压比πi
进气道出口处的总压与远前方气流静压的比值 * p1 表达式 π i* = p0 冲压比越大, 冲压比越大, 表示空气在压气机前的冲压压缩程度越大 根据气体动力学总、 根据气体动力学总、静压以及马赫数与因速之间关系
γ − 1 V γ −1 γ −1 γ −1 π = σ i 1 + Ma = σ i 1 + 2 2 γRT0
∗ i 2
γ
γ
影响参数
流动损失、 流动损失、飞行速度和大气温度
10
影响参数分析
流动损失
当大气温度和飞行速度一定时, 流动损失大, 总压恢复系数小, 当大气温度和飞行速度一定时, 流动损失大, 总压恢复系数小, 则冲压比减小; 则冲压比减小; 另外由于流动损失大, 使压气机进口的空气压力低, 另外由于流动损失大, 使压气机进口的空气压力低, 还会引起 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减小
1
进气道
发动机在试车台上试车
2
进气道的功用
在各种状态下, 将足够量的空气, 以最小的流动损失, 在各种状态下, 将足够量的空气, 以最小的流动损失, 顺利地 引入压气机, 引入压气机,并在压气机进口形成均匀的流场以避免压气机 叶片的振动和压气机失速; 叶片的振动和压气机失速; 当压气机进口处的气流马赫数小于飞行马赫数时, 当压气机进口处的气流马赫数小于飞行马赫数时, 通过冲压 压缩空气, 提高空气的压力。 压缩空气, 提高空气的压力。
* p0
6
流动损失
唇口损失
由于气流在唇口突然改变流动方向和撞击壳体而引起的 有时气流还会离体 通常采用圆头较厚的唇口,使气流不易离体。 通常采用圆头较厚的唇口,使气流不易离体。
内部流动损失
粘性摩擦损失
由于进气道内壁面与气流之间的摩擦力所引起的 内壁面应做得尽可能的光滑, 内壁面应做得尽可能的光滑, 以减小摩擦损失
* p0 定义: 定义: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是是进气道出口处气流的总 压与来流总压之比 总压恢复系数小于1 进气道总压降低) 总压恢复系数小于1(进气道总压降低) 总压恢复系数大,说明流动损失小;总压恢复系数小, 总压恢复系数大,说明流动损失小;总压恢复系数小, 说明流动损失小。 说明流动损失小。 飞行中亚音速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通常为0.94-0.98。 飞行中亚音速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通常为0.94-0.98。
大气密度ρ越高, 大气密度ρ越高, 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越多 大气密度受大气温度和飞行高度H 大气密度受大气温度和飞行高度H的影响 大气温度越高空气密度越低。 大气温度越高空气密度越低。 飞行高度越高空气密度也越低 飞行速度V越大, 飞行速度V越大, 则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也越多 压气机转速n越高, 压气机转速n越高, 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越多 压气机的转速n 压气机的转速n将影响压气机进口处气流参数及进气道前方气流 的流动状况,也会影响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 的流动状况,
定义: 定义:
进气道远前方截面的面积A 与进气道唇口处的面积A 进气道远前方截面的面积A0与进气道唇口处的面积A01 又叫捕捉面积)的比值为流量系数, 用符号φ (又叫捕捉面积)的比值为流量系数, 用符号φi表示 表达式 A0 q( Ma01 )
φi =
A01 = q( Ma)
φi代表进气道流通能力的大小。即流过进气道的实际流量 代表进气道流通能力的大小。 与捕捉流量(最大可能空气流量)的比值。 与捕捉流量(最大可能空气流量)的比值。
13
流量系数φ 流量系数φi
几何一定的进气道, 几何一定的进气道, 其进口流动模型取决于发动机 的工作状态和飞行马赫数 根据流量连续方程有
K
∗ p0
T
∗ 0
A0 q (Ma ) = K
p1∗ T
∗ 1
A1q (Ma1 )
* * 从0截面到01截面的流动是定熵绝能过程,有 p 0 = p 01 T0* = T01 截面到01截面的流动是定熵绝能过程,有 *
14
流量系数φ 流量系数φi 的变化规律
当在地面工作时: 当在地面工作时: V=0 Ma= Ma= 0, A0=∞, φi=∞
表明气流从前面各方进入进气道
当Ma01>Ma0时, 唇口处气流 马赫数大于飞行马赫数, 马赫数大于飞行马赫数,气流 在管外应加速, 在管外应加速, 亚音速气流要 加速, 流道形状必须收敛, 加速, 流道形状必须收敛, 所 以A0>A01, φi>1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进气道分类
亚音速进气道
主要用于民用航空发动机 大多采用扩张形的亚音速进气道
超音速进气道
可分为内压式、外压式和混合式三种 可分为内压式、
3
亚音速进气道
组成
壳体和前整流锥
站位分析
0-0截面
进气道前气流未受扰动处 的截面
01-01截面 01-01截面
进气道的进口
亚音速进气道
1-1截面
进气道的出口
σi =
8
出口流场的崎变指数
进气道出口流场不均匀对发动机的稳定工作有很大 影响, 会使压气机喘振和燃烧室熄火, 影响, 气流流场应均匀。 描写流场均匀度的参数是畸变指数。 描写流场均匀度的参数是畸变指数。
D=
* * p1,max − p1,min * p1
气流分离损失
由气流附面层离体而产生的, 由气流附面层离体而产生的, 当通道内扩张度过大时就容易产生 因而它取决于通道内气流的压力梯度和通道的扩张角
7
气流流过进气道外壁面时, 气流流过进气道外壁面时, 也存在粘性摩擦损失和 分离损失 为了减小流动损失, 在维修过程中特别注意不要损 为了减小流动损失, 在维修过程中特别注意不要损 坏进气道的形面, 坏进气道的形面, 保持壁面的光滑 * 总压恢复系数 p1
在对流层内, 随着飞行高度H的增高, 大气温度下降, 在对流层内, 随着飞行高度H的增高, 大气温度下降, 所以冲 压比上升; 压比上升; 在同温层内, 由于大气温度不再随高度而变化, 在同温层内, 由于大气温度不再随高度而变化, 这时进气道的 冲压比也就不随高度而变化,保持常数。 冲压比也就不随高度而变化,保持常数。
第二章 进气道
定义
狭义:飞机或发动机短舱进口到压气机进口的一段 狭义: 管道(对于涡喷发动机) 管道(对于涡喷发动机)
短舱进口到风扇进口(对于涡扇发动机) 短舱进口到风扇进口(对于涡扇发动机)
广义:指进气系统,除了上述管道之外,还包括防 广义:指进气系统,除了上述管道之外, 喘装置、附面层吸除装置、自动控制装置、 喘装置、附面层吸除装置、自动控制装置、防止外 来物进入的防护装置等 本课程中所指的一般为进气系统
冲压比随飞行速度的变化
12
大气温度T 大气温度T0
当飞行速度和流动损失一定时, 大气温度越高, 当飞行速度和流动损失一定时, 大气温度越高, 冲压 比越低。 比越低。 由于大气温度是随着飞行高度而变化的, 所以, 由于大气温度是随着飞行高度而变化的, 所以,当飞 行速度和流动损失一定时, 随着飞行高度的变化, 行速度和流动损失一定时, 随着飞行高度的变化, 冲 压比变化规律: 压比变化规律:
进气道进口流动模型(流线谱 进气道进口流动模型 流线谱) 流线谱
15
当Ma01=Ma0时, 气流 速度在管外保持不变, 速度在管外保持不变, 所以A 所以A0=A01, φi=1 当Ma01<Ma0时, 气流 在管外应减速, 在管外应减速, 亚音速 气流要减速, 气流要减速, 流道形状 必须扩张, 所以A 必须扩张, 所以A0< A01, φi<1
进气道进口流动模型(流线谱 进气道进口流动模型 流线谱) 流线谱
16
4
通道形状
进气道前( 进气道前(0-0与01-01间)是一段扩张 01-01间 形的管道 前整流锥后的管道稍有收敛
进气道内参数变化规律
扩张段
速度V下降,压力P和温度T升高, 速度V下降,压力P和温度T升高,也 就是空气受到压缩。 就是空气受到压缩。由于空气本身速 度降低而受到的压缩叫做冲压压缩。 度降低而受到的压缩叫做冲压压缩。
11
飞行速度V 飞行速度V:
当大气温度和流动损失一 定时, 飞行速度越大, 定时, 飞行速度越大, 则冲 压比越高。 压比越高。 在没有流动损失的情况下, 在没有流动损失的情况下, 进气道的冲压比随飞行速 度的变化规律
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大, 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大, 冲 压比变大 而且飞行速度越大, 而且飞行速度越大,冲压 比增加的越快。 比增加的越快。
收敛断
气流速度稍有上升, 气流速度稍有上升, 压力和温度稍有 下降, 下降, 这样可以使气流比较均匀地流 入压气机保证压气机的正常工作。 入压气机保证压气机的正常工作。
进气道内进行的能量交换
动能转变为压力位能和热能
气流参数沿流程的变化
5
性能参数
空气流量
计算公式 qm ,a = ρVA = K A0 q( Ma ) 影响因素 T0* 大气密度ρ 大气密度ρ, 飞行速度V 和压气机的转速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