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_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
旬阳县蜀河中学 杨勇
教材资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准确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对数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猜想、得出规律、再进行证明,体会化归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探索、研究、体会、感受对数运算性质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对数运算性质及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对数运算性质的探究及证明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填空:(1)如果N a b =(a >0且a ≠1),那么b 叫做_____________,记作
___________。(2)______
log
=N
a
a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N
a
N
a
=log
2.请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个别口答,集体评价] (1)8134=(2)6426= (3)10=a (4)a a =1
注:上述活动中教师应关注:1)指数→对数,幂→真数; 2)式(3)(4)的转换条件,强调“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3)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01log
=a
1log
=a a
3.求下列各式的值(口答,要求用“∵____,∴_____,即_____”的形式表述) (1)9log 3(2)125
1
log
5
(3)1000
lg (4)29
log
5
5
4.怎样计算)39(log 5
2
3⨯?
点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数的运算性质(板书课题)
二、诱导尝试,探究新知
1. 示演操作,形成假设
问题1:填出课本P80表3-7中各组数的值,并从数据中分析等量关系,猜想对数的运算性质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填表并猜想结论,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困生的表现。 (2)检查尝试情况:1)提问:你们探获的结论是什么?谁愿意将所探获的结论展示一下?2)由一名学生口头汇报,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修正、完善,形成以下板书 如果 a > 0,a ≠ 1,M > 0, N > 0 有:
)
()()(3R)
M(n nlog M log 2N
log M log N M log 1N
log M log (MN)log a n
a a a a a a a ∈=-=+= 2. 验证假设,获得定论
(1)设问:以上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仅用特例验证能说明其一般性吗? (2)师引导证明(1)如下
设a log M=p, a log N=q
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得:M=p a ,N=q a
∴ MN= p a q a =q p a + ∴a log MN=p+q , 即证得a log MN=a log M + a log N
注:(2)(3)的证明可让学生模仿(1)的证明自己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而(2)的证明也可用(1)的证明来证
N M N N N
M
N
M
a
a
a
a
a
a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
这种方法使用到拆分技巧,化简为加,常会用到
(3)师:以上三个式子经过证明是正确的,可以作为对数的运算性质加以运用,你们能用语言描述这三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吗?
学生口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在等式左右两边适当位置板书积.——..和;商...——..差;幂...—.—.积.。教师在此应特别强调:1)性质运用的条件;2.)语言叙述,加强理解 如(1)“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同一底数各因数对数的和.”;3)性质推广 要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三、变式反馈,强化认识
题组一:用z y x a
a
a
log
,log
,log
表示下列各式(口答)
(1)4
log
-x
a
;(2))(log 2
xyz a ;(3)yz
x
a
2
log
;(4)z
y x
a
2
log
题组二: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举一反例 (1)N M MN lg lg )lg(∙= (2)N
M N
M lg lg lg
=
(3)N M N M lg lg )lg(∙=+ (4)N
M N M lg lg )lg(=
-
(可以M=1000 , N=100为例, 验证以上四式均不成立,以上也是学生极易犯得错误,应加以强调)
题组三:求下列各式的值
(1)2ln -e (2)lg 5100, (3)3log
2.1log
4
.04
.0-,
(4)lg 25+lg 4, (5)8
1
log
8log
7
7
+,(6)4log 1log
5
.05
.0-,
(7)2
log (74×52),(8))39(log 5
2
3⨯ 处理:提四名学生板演。其余依照座次,将同桌学生分成A 、B 两组,A 组学生完成单
号,B 组学生完成双号,交换检查,集体评价,教师着重关注:(1)规范书写格式;(2)正确运用性质。
题组四:计算
(1)lg14-2lg
3
7+lg7-lg18 (2)
9
lg 243lg (3)
2
.1lg 10
lg
38lg 27lg -+
说明:题(1)可采取讲练结合.教师可先按照正用性质的思路引导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或用课件展示,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其它解法,(2)(3)采用分组练习。
(1)解法一:lg14-2lg
3
7+lg7-lg18
=lg(2×7)-2(lg7-lg3)+lg7-lg(23×2) =lg2+lg7-2lg7+2lg3+lg7-2lg3-lg2=0
解法二: lg14-2lg
3
7+lg7-lg18=lg14-lg 2
)3
7
(+lg7-lg18
=lg
01lg 18
)37
(7142
==⨯⨯
评述:此题体现了对数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运算性质的逆用常被学生所忽视.
2
5
3
lg 23lg 53
lg 3lg 9
lg 243lg )
2(2
5=
=
=
10
23lg
)10lg(32lg )3lg(2
.1lg 10
lg
38lg 27lg )
3(2
2
1
3
21
3
⨯=+=
-+
2
3
1
2lg 23lg )12lg 23(lg 2
3=
-+-+=
强调:此题体现对数运算性质的综合运用,应注意掌握变形技巧,如(3)题各部分变形要化到最简形式,同时注意分子、分母的联系.(2)题要避免错用对数运算性质.
课外思考:怎样运用计算器计算15log 2?
四、全课小结,细化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