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练习课》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解决练习课》教学反思
数学练习课,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字:练。练习课没有了新授课的那种新鲜感,又多了些枯燥无味,学生十分讨厌上它。不过练习课又在数学课中占了一大比例,上好练习课才能协助学生掌握知识,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喜欢上练习课了?以下是我在《问题解决练习课》在本节课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练习设计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也能够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使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理解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如,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买门票一个游戏:
这样的练习,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掀起了课堂的高潮,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
二、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练习的内容紧扣教学要求。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即时的实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升,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例如,本节课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体会根据问题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解决重合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对直观图有明确的理解;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教学完新授部分后我用课件出示了这样的练习:
三、练习设计有层次性,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教师在设计数学的练习时要考虑到对于每个学生要达成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要使
人人都掌握必需的、适合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但是因为学生生活环境,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他们在智力发展上也存有着差异,所以表现在认知水平上,技能的掌握上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上都存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每节课对学生的练习搞一刀切,布置作业同质同量,其结果是接受水平强的同学已经会做的习题,老师仍然要求做一遍,不但学生觉得无味,而且浪费了他们的智力。而接受水平较弱的同学有的练习题根本不会做,老师还是要求其完成,同样是一种空耗,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有,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所以,我认为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分层递进,使学生牢固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定势。在本节课时,在学生完
成基本练习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
(1)红花比黄花少几朵?
(2)黄花和蓝花相差几朵?
学生根据问题找出数学信息实行列式计算。
(3)你能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提问题,这样的思考题切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有余力的孩子有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功喜悦。
总来说之,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思维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练习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