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历史选修1(课件+讲义)第1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2)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 第1讲 精品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 第1讲 精品

•北魏孝文帝改革
• 1.改革背景 • (1)有利条件 黄河流域 • ①北魏统一____________,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 局面。 • ②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宗主督护 • (2)社会动荡 民族歧视 • ①____________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 ②鲜卑贵族实行____________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 ③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选考部分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
2 3
目 标 定 位
考 点 梳 理 真 题 研 析
4
提 能 演 练
目 标 定 位
明确考向
考 纲 要 求 商鞅变法
把握主线
王安石 本讲主要讲述了中国 变法 古代历史上的商鞅变 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和王安石变法三次重 (1)了 要改革。从类型上看: 解王安 商鞅变法是实现社会 石变法 转型的改革;北魏孝 的历史 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 背景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
户籍
地主经济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求 富
__________、 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
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促进
统一度量衡
措 内容县制 影响 施 普遍推行______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加 强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 集 制订秦律 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 世卿世禄 权 强统治 奖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 励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 军队的战斗力,确立了新兴地 一夫一妻 军 除“____________ 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 制” 功 大了统治基础 思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1)根据史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2)史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有何特点与作用? 提示:(1)贵族独占政权;贵族控制所有土地。 (2)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特点:财产与政治权利相结合。作用:打破了贵 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促进了工商业的 发展。
对应训练 1. 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是( ) 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统治 B.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 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农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平民 和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这有利于削弱贵族专权,从而有利于雅典民主政 治的建设。 答案:B
雅典工商业发展与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关系 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反过来,梭伦改革、民 主政治的建立又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并较早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工商业的 发展又形成了雅典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推动了梭伦改革的进程。 2.梭伦改革制定了有利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措施。而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促使雅典 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推动了工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而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又反过来进一步推 动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轻装步兵和水手(只带棍棒)
(3) 影 响 : 打 破 了 贵 族 依 据 _血__缘__门__第___ 的 世 袭 特 权 垄 断 政 权 的 局 面 , 为 _工__商__业__奴__隶__主__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2019-2020年新一线突破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一讲义:单元检测(六)及答案

2019-2020年新一线突破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一讲义:单元检测(六)及答案

单元检测(六)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马木路克原意是“奴隶侍卫军”,13世纪中叶以后,成为统治埃及社会的封建军事集团。

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A.马木路克是由埃及贵族转化而来B.马木路克对维护埃及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C.16世纪马木路克实际统治了埃及D.19世纪初马木路克从埃及历史舞台消失答案 D解析马木路克是由埃及奴隶转化而来,他们之间经常互相攻伐,导致社会动荡;18世纪末,马木路克架空帕夏,实际上统治了埃及;1811年,马木路克被彻底铲除。

2.在工业革命大潮直接有力地冲击之下,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进行了彻底改造,能体现这一改造的措施是()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盗匪C.坚决打击马木路克割据势力D.创办第一批近代工厂答案 D解析对社会生产方式进行改造属于经济改革的内容,A、B、C属于政治改革的措施,排除。

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 “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

”上述材料说明阿里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A.改革很大程度上服务于军事需要B.强制征兵,引起人民的不满C.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D.发动对外战争,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答案 A解析从材料中产品的去处、利润、管理者等可以看出生产主要是为军事服务而不是走向市场,这样的生产和经营必然不能维持长久。

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把军事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B.镇压马木路克的叛乱C.平息广大人民的反抗D.防备奥斯曼帝国进攻答案 A解析阿里推行经济改革是在政权稳定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这时马木路克的势力已经被消灭;广大人民从阿里改革中得到了实惠,也非常拥护阿里改革;此时的埃及已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因此,B、C、D三项的叙述都不符合史实。

5.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遏制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B.整顿了埃及的社会秩序C.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D.促进埃及的近代化进程答案 D解析阿里改革引进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人才,促进了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埃及的社会面貌,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一讲义:单元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一讲义:单元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单元检测(三)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北魏实行了()A.编户制度B.汉化政策C.宗主督护制度D.民族歧视政策答案C解析在完成统一后,北魏统治者在地方上建立了宗主督护制,出任宗主的多是地方豪强。

这样,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使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苦不堪言.2.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这一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A.民族的融合B.分裂走向统一C.中央集权加强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这一信息即可判断答案为A;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 3.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

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①均田制②迁都洛阳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A4.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促进民族交融B.“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激化民族矛盾C.“班赐冠服"——废除鲜卑文化D.“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削弱国家对人民的控制答案A解析“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就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促进了民族融合,故A正确.5.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

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

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

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吏治清明B.粮食产量增加C.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D.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本题共涉及了孝文帝的两项改革措施:俸禄制和均田制,A仅是俸禄制的作用,B、C仅是均田制的作用,故排除。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历史选修1(课件+讲义)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2)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历史选修1(课件+讲义)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2)
解析 根据材料一中图片及文字注解,归纳总结即可。
1234
(2)材料二、三反映的两次重要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 答案 均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增强和政治的进步。
解析 结合材料二、三可知,两次改革都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1234
返回
本课结束

知识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的奴隶制度的衰落和新的封建制度的确立, 其中,春秋时期重点表现为前者,而战国时期则更多地表现为后者。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
1.主要特征:春秋时期的改革,整体上看,主要是针对 经济基础 方面进行,没能 触及上层建筑。 2.典型代表——管仲改革 (1)背景:春秋时期,私田数量大增,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向国家纳税, 导致各诸侯国收入日益减少。 (2)时间:春秋前期, 齐桓公 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3)内容:实行“ 相地而衰征 ”:即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4)实质: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5)作用:增加了国家的 赋税 收入;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3.战国时期变法的影响 (1)对当时: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 宗法贵族 的统治秩序,使 新兴地主阶层 的
地位得以强化。 (2)对帝国: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 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史论要旨
(1)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2)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 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 (3)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限制贵族特权,二是逐步承认土 地私有。
知识 图示
返回

深化探究
主题 春秋时期改革与战国时期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史料一 春秋前期,管仲相齐,提出“①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按土地优劣分等次 征税。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公羊传》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 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史料二 魏国的变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废除贵族的官爵世袭制度,按 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兴修水利;实行“②平籴法”平衡粮价;制 定《法经》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史料解读 ①意思是说,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 ②“籴”读dí,意即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1__第1单元 梭伦改革第2课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1__第1单元 梭伦改革第2课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目标导航] 1.掌握梭伦改革中除旧布新的措施。

(重点)2.分析雅典工商业发展与梭伦民主政治改革的关系。

(重点)3.探究梭伦改革成功的原因。

(难点)一、颁布“解负令”1.内容(1)颁布“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被卖到外邦作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

(2)废除“六一汉”制度: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

(3)颁布土地法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4)制定“遗嘱法”: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

2.影响(1)贵族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

(2)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扩大了公民的基础。

(3)并未废除奴隶制,使雅典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思维点拨颁布“解负令”的背景是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激化;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1.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提高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

2.标准: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的改革。

3.内容:把雅典所有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

(1)进步性①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②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2)局限性:未实现公民间真正的平等。

重点精讲财产等级制以财产多寡取代门第世袭,是历史的进步;但是财产的不平等决定了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对于该制度的认识主要应看到其进步性,即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建立“四百人会议”1.目的:进一步打破贵族的专权。

2.权力机构改革3.其他:废除了许多严刑峻法,制定了一些新法律。

思维点拨1.梭伦创设了两个新的国家机构——“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公民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

2.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的民主化改革使雅典的政体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过渡,其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是:(1)形式上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2)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拥有广泛的职权;(3)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2020高考历史人教新一线学案课件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20高考历史人教新一线学案课件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改革内容 均田制
均田令 三长
俸禄
封建
3.改革评价 (1)性质:孝文帝改革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2)历史作用 ①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 日趋活跃。 ②加速了北方各族__封__建___化__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 ③促进了北方_民__族__大__融__合__,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 了基础。
(3)内容相对集中。从考查内容看,绝大多数试题集中在中 对古代中国影响较大,或特色比较明显的改革进行考查。仅有 现代的改革事件。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
(4)分值固定为15分。 3.本部分的备考建议 (1)注意通过教材的几次改革总结改革的规律。 (2)把规律熟练应用于无教材知识依托的改革问题中。
[问题探究5]如何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提 示 : (1) 这 一 政 策 的 具 体 措 施 表 现 为 均 田 制 、 移 风 易 俗 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 发展了汉族文化。 (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 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共 献。 (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 角度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 (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 族的封建化过程。
_封__建__经__济__,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③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_割__据__混__战__。 ④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_百__家__争__鸣__,其中法家学说成为
武器。
(2)具体原因 ①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_富__国__强__兵_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___秦__孝__公__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④___商__鞅____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历史选修一第一节ppt

历史选修一第一节ppt
总结词
古代的经济状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详细描述
古代的经济状况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这些经济活动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古代的经济状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短缺、生产 效率低下和贸易不平衡等。
国际关系演变
从殖民主义到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政治格局的重组和权力中 心的转移。
民族国家崛起
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 形成,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维护。
社会运动与政治参与
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参与的 扩大,社会运动和抗议活动的 兴起。
现代的经济趋势
工业革命的扩展
从欧洲到全球的工业化进程,技术革新和生产力 的提高。
民主化进程
政治权力逐渐从贵族手中 转移到平民手中,民主政 治逐渐发展。
近代的工业革命
工业技术的革新
蒸汽机、电动机等新技术 的应用,推动了工业生产 的飞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 程,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关系的变化
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关系 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逐渐成为主导。
宗教极端主义的兴起和冲突, 宗教宽容与理解的倡导。
媒体与信息传播
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 全球化,信息泛滥和隐私保护 的挑战。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艺术创新与科技发展的相互影 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影
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历史选修一

CONTENCT

• 引言 • 古代历史 • 中世纪历史 • 近代历史 • 现代历史
01
引言
课程简介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历史选修1(课件+讲义)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6)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历史选修1(课件+讲义)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6)

第7课忽必烈改制[目标导航] 1.忽必烈改制的主要举措。

(重点) 2.忽必烈改制取得的成就及其历史影响。

(难点)一、历史背景1.立志变通创新(1)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即位诏》成为其立志变通创新的改革宣言。

(2)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表明了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推进改革的决心。

2.“汉法”与“旧俗”之争(1)旧俗表现:屠杀政策、世袭制、改耕为牧。

(2)结果: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确立“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

(3)试验:邢州地区成功实践。

历史认识“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蒙古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斗争,是落后的蒙古旧俗与较为先进的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较量。

易错提醒忽必烈曾推崇汉法,但是,推行汉法的方针一开始就是不彻底的。

他在完成统治重心的转变中,大体上仿照中原王朝以往的做法建立了一套典章制度以后,迅速向保守的方面转化。

他们对推行汉法的工作采取消极态度,拒绝改变一些蒙古族原有的落后制度,改革并不彻底。

二、主要措施1.政治方面(1)中央①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②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2)地方①设置行中书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辖。

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

③选派赛典赤·赡思丁治理开发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原和西南民族的联系。

④在全国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2.经济方面三、历史意义1.对经济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全面复苏。

2.对政治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管理,促进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

3.对多民族国家发展: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思维点拨(1)忽必烈改制一方面肯定了先进的封建文明,另一方面又不损害蒙古贵族的利益,保持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历史选修1(课件+讲义)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7)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历史选修1(课件+讲义)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7)

1234
2.俺答汗主动与明朝言和修好,其主要原因在于 A.迎合当时边疆与内地经济依赖关系的需要
√B.俺答汗看到发动掠夺战争不如与明朝通好贸易更为有利
C.为了促进双方人民的交流 D.明朝疆域进一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 解析 俺答汗时期,发动的掠夺战争无法取胜,经济上又迫切需要换取农耕区的产品。
1234
返回

达标检测
1.《明史·张居正传》载:“又为……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
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达到这种效果是因为张居正采取了
A.严肃纲纪
B.设立驿站制度
√C.创设颁行考成法
D.控制内阁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看出,由于张居正改革吏治,提高了行政效率,保证了新法 的通畅。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考成法的效果。
3.他是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使
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也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
“宰相之杰”。在其改革措施中整顿吏治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以法理政 C.强化君主专制
√B.确保政令畅通
D.杜绝贪污腐败
解析 张居正认为“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结合张居正改革之前令不行,禁不止, 吏治混乱的现状可知,其目的主要是确保政令畅通。
1234
(1)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主要标准。 答案 目的:整顿吏治。 主要标准:“安静宜民”(不扰民,不乱政)。
解析 目的由材料中第一句话可得出;主要标准结合材料中“‘安静宜民者’为上” 来回答。
(2)归纳“考成法”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特点:标准、职责明确;注重实绩;逐级考核,随事考成。 作用:加强了监察,整肃了吏治;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保证了政令畅通。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历史选修1(课件+讲义)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5)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历史选修1(课件+讲义)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5)

1234
返回
本课结束
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 (1)“ 省兵 ”措施: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 (2)强兵措施: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3)作用:节省了 军费开支 ,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
措施 科举制度
选官制度 学校教育
内容
作用
改革考试内容,以 经义策论 考试取
史论要旨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一方面是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另外也有着与大官 僚大地主争夺政治、经济权益,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深刻目的。
知识 图示
返回

深化探究
主题一 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史料一 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 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①奸宄固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 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 省养兵财费。 史料二 以②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 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史料三 苟不可以为③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 无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冗费 的“三冗”问题。 (2)表现 ①冗官:北宋增设大量 官僚机构 ,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结果造成官员数 量的大大增加,形成“冗官”的局面。 ②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 农民起义 ,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 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③冗费: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 辽 和 西夏 的战争耗费及高额 赔款,形成“冗费”。
史料解读 ①指违法作乱的事情。 ②指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法。 ③体现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维护地方治安,逐步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军队纪律的改进和战斗 力的提高,并节省军费开支。 (2)据史料二,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提示 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历史选修1(课件+讲义)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5)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历史选修1(课件+讲义)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5)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目标导航] 1.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重点) 2.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教训。

(难点)一、历史背景1.“三冗”问题(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问题。

(2)表现①冗官: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结果造成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形成“冗官”的局面。

②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③冗费: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形成“冗费”。

2.“积贫积弱”局面(1)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权调动军队,导致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局面。

3.庆历新政: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出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但是新政遭到官僚贵族们的激烈反对而宣告夭折。

4.个人因素: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

思维点拨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其影响(1)原因: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③改革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④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⑤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并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

二、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1)方针:“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

(2)措施①青苗法: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到夏秋两季收成之后,农民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根据每家每户的贫富程度,贷款有不同的最高限额。

2019-2020年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六+第1课+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及答案

2019-2020年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六+第1课+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及答案

[课标要求]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第1课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目标导航] 1.了解埃及出现内忧外患的原因和表现。

(重点) 2.认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难点)一、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1.内忧(1)奥斯曼帝国的统治①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将其变为一个行省。

②实权掌握在封建统治集团马木鲁克手中。

(2)马木鲁克的暴政①政治:内部争权夺利,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②经济:掌握包税权,随意向农民征收租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欧洲几个世纪。

③外交:奉行闭关政策;排斥西方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

2.外患(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埃及成为英法的争夺对象。

(2)概况①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占领开罗。

②1801年,英国配合土耳其军队攻入埃及。

概念辨析(1)包税制政府不直接按规定税率向纳税人征税,而是采取招标承包方式,将某一种捐税把要征收的税款数额,包给富商、私商,由承包人运用官府授给的征税权,自行确定征收办法,向纳税人征税。

(2)英法对埃及的侵略一方面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也打破了埃及的闭关状态。

这就是近代西方殖民侵略的双重性。

二、乱世中的穆罕默德·阿里1.背景(1)法国殖民者被驱逐以后,奥斯曼帝国和马木鲁克势力卷土重来,英国也加紧了殖民渗透。

(2)埃及人民面临着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马木鲁克封建统治的两大任务。

2.崛起(1)在同法军作战中,阿里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和政治领导才能,很快成为阿尔巴尼亚军团驻埃及土军中一位举足轻重的实权派人物。

(2)在复杂的形势下,阿里削弱了马木鲁克势力,控制了埃及的统治实权。

(3)1805年,阿里被推举为埃及总督,被授予帕夏封号。

(4)1807年阿里号召人民组织志愿军抵抗侵略,迫使英军撤出了埃及。

思维点拨马木鲁克势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最重要的国内背景,代表着改革前埃及内部落后的封建经济基础。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1_专题8 明治维新 _ 第1课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1_专题8 明治维新 _ 第1课
提示
(2)史料二中被纪念的美国将军是哪位?史料中的“悲剧”和“屈服”指什么?以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日本人纪念这位美国将军的原因。 提示 将军:佩里。“悲剧”和“屈服”:指遭受侵略,被迫打开国门,签订《日 美亲善条约》之后又与英、俄、荷、法签订类似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原因:这位美 国将军在客观上把近代工业文明带到日本,促使日本跟上近代化步伐。
(3)经济上: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和幕府统治。同时,西方殖民
国家的入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思想上: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统治,要
求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5)统治集团内部:幕府统治使广大人民包括中下级武士生活日益贫困,日本社会各
界不满幕府统治,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幕府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答案
易错提醒
日本幕府锁国政策与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而清朝主要是由于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而实施的,日 本主要是为防止外部侵略。
概念阐释
“黑船事件”是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黑船事件” 后,日本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而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部分 先进的日本人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个世界的差距,他们开始向西 方学习,要求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1234
答案 返回
本课结束
1234
材料二 鸟羽、伏见之战
1234
(1)材料一中倒幕战争开始后,日本历史上出现了什么事件? 答案 “大政奉还”。 (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倒幕派发起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 根本原因:“大政奉还”后,幕府仍控制着国家政权。目的:打垮幕府,真 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武装倒幕取胜的原因。 答案 倒幕派力量强大;天皇的支持。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历史选修1 全册单元检测+模块综合检测 (3)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历史选修1 全册单元检测+模块综合检测 (3)

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克里木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此后,俄国通过改革()A.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君主立宪制C.解决了农民暴力反抗的问题D.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答案 D解析“克里木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放农奴,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因而推动了工业化。

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故D项正确。

2.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B.推广改良农具,鼓励农民广泛种植经济作物C.实行土地和赋税制度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开凿苏伊士运河,便利农产品出口答案 D3.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了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 C4.史学界认为,日本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这里的“不成熟”主要是指明治维新前的日本()A.资本主义尚不发达B.未产生资本主义因素C.封建统治仍很牢固D.已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答案 A解析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所谓的条件不成熟应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有关。

本题应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排除C、D。

明治维新前夕的日本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已经得到了一些发展,但尚不发达,故A正确,B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5.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C.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D.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答案 A解析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创办近代工业,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不是客观影响,排除B;清政府同列强的贷款主要用于甲午战争赔偿,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仅是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排除C、D。

2019-2020年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九+第1课+酝酿中的变革及答案

2019-2020年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九+第1课+酝酿中的变革及答案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3.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4.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第1课酝酿中的变革[目标导航] 1.了解甲午战后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危害。

(重点) 2.了解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应对措施及结果。

(重点) 3.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难点) 4.了解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主张及活动;理解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重点)一、大势所趋1.国际形势(1)在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在政治上:英美等国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3)整体趋势: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2.国内形势(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①《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②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①原因: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②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思维点拨(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内地;与此同时,英、法、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也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经济力量的增长,不仅要求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建立一个符合自己阶级利益的政权,在中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二、新思想的演进1.开眼看世界:面对列强的侵略,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迈出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2.洋务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口号的指引下,试图通过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挽救危机。

2019-2020年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三+第1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及答案

2019-2020年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三+第1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及答案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1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目标导航] 1.理解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背景。

(难点) 2.理解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政治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措施。

(难点)一、智者的选择(改革背景)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439年,北魏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

2.北魏统治的危机(1)阶级矛盾激化:北魏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官吏的贪污和搜刮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随时强迫百姓服役当兵,甚至任意杀戮,从而激起各族民众的暴动。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拓跋贵族与汉族地主之间常常发生矛盾。

思维点拨北魏前期的经济、政治改革,本质上是落后的制度与中原先进生产力的矛盾、民族压迫政策与民族融合趋势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北魏统治者不得不正视的现实,迫使他们进行改革以摆脱危机。

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1.制度改革重点精讲(1)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

政府分配的是大量无主荒地。

(2)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是国家掌握着大量无主土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但是,均田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孝文帝前期改革创建的各种新制度都以均田制为中心,有力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后来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2.迁都洛阳(1)原因①在鲜卑贵族集中的旧都平城,孝文帝推行的改革遭遇了保守势力的非难和抵制。

②平城地区产粮有限,经常发生水旱疾疫之灾,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

③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是当时中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2)迁都:493年,孝文帝以讨伐南朝为名,迁都洛阳。

(3)影响:迁都洛阳是孝文帝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革除旧俗的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思维拓展孝文帝迁都,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

2019-2020年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三+第2课+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及答案

2019-2020年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三+第2课+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及答案

第2课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目标导航] 1.了解孝文帝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重点) 2.理解孝文帝改革在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中的作用。

(重点) 3.认识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

(难点)一、农业生产的发展1.表现(1)均田制的推行,吏治的改善,农民负担的调整,都有利于农民进行生产。

(2)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派遣工匠赴全国各地,指导修建水利工程。

(3)犁和牛耕已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也得到推广。

2.影响:北魏的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政府的收入大大增加。

二、繁盛的洛阳1.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新修建洛阳城和宫殿,促进了洛阳商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建设,洛阳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和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

2.洛阳的工商业兴盛,市场繁荣,政府专门为中亚和大秦国等外国商人设立四通市。

3.一些富商大贾周游天下或远走异域,使得南北互市、中外贸易不绝。

洛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商业城市。

思维点拨孝文帝迁都后洛阳在北魏时的状况和地位当时的洛阳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最大的商业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商业都市,还是都城建筑艺术的典范,国内外物资集散交流中心,民族融合的集中体现。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1.表现(1)魏晋时期,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迁居中原,各族人民长期通婚杂居,相互融合,胡汉差别逐渐消除。

(2)汉语作为“正音”被确定下来,中原的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

(3)南迁的北方游牧部落也把他们的优秀文明成果带到中原,并与中原文化融合后,也成了中原地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错提醒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度统治模式的转化;民族融合也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全丧失,而是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到汉族文化之中,如服饰、风俗、饮食等。

2.影响(1)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改革,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2)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19-2020年新一线突破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一讲义:第一单元+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及答案

2019-2020年新一线突破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一讲义:第一单元+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及答案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目标导航] 1.了解梭伦改革后,雅典民主政治继续发展的概况。

(重点)2.理解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奠基作用。

(重点)3.分析梭伦改革的局限性。

(难点)4.探究梭伦改革的特点、原因与评价。

(难点)一、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1.梭伦出走(1)原因①客观原因:梭伦改革没有消除贵族与平民的根本矛盾,梭伦成为矛盾的焦点。

下层平民因重新分配土地以及广泛参政议政的愿望未能充分实现,也有许多抱怨。

②主观原因:梭伦拒绝在雅典建立僭主政治。

(2)概况:梭伦离开雅典,到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漫游。

2.僭主政治的建立(1)背景:梭伦出走后,雅典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①“平原派”企图恢复旧秩序。

②“山地派”不满足梭伦的改革措施,要求进一步推行改革。

③“海岸派”继续拥护梭伦的新政策,但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消除纷争。

(2)建立: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建立了个人独裁的僭主政治。

(3)措施:打击贵族势力,提高平民的经济地位,发展工商业。

易错提醒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并不意味着旧秩序的复辟。

他事实上保护了梭伦改革的成果,以独裁的形式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进程。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1.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1)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雅典成为古希腊最繁荣的城邦。

(2)政治上: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①“解负令”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②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③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设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等机构,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归纳总结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而经济的繁荣发展要求深化改革,并为进一步改革提供了经济条件。

2.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1)形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目标导航] 1.梭伦改革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改革的特点、影响和启示。

(重点) 2.全面认识梭伦改革所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

(难点)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1.确立:约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的君主制土崩瓦解,雅典的贵族政治确立。

概念阐释贵族政治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集体决策,少数服从多数;但掌握权力的只限于少数贵族,平民无权参与。

所以贵族制是介于君主制和民主制之间的一种政治制度,为向民主制过渡奠定了基础。

2.内容(1)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

(2)战神山议事会是雅典贵族的议会,通过集体决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治理国家。

3.评价(1)进步性①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

②为国家权力的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性。

(2)局限性①贵族政治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的运作。

②由于缺少民众的监督和有效制约,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

二、梭伦改革1.背景: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公元前594年,梭伦临危受命,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2.内容易错提醒正确认识财产等级制财产等级制是以财产多寡取代门第的世袭,是历史的进步;但是财产的不平等决定了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对于该制度的认识主要应看到其进步性,即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影响(1)进步性①经济:土地又回到平民手中;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有利于获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②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局限性①梭伦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

②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雅典人民手中。

思维点拨梭伦改革的“革命性”与“中庸式”:“革命性”主要表现为触及土地占有关系和打破贵族专权;“中庸式”主要表现为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又确认财产等级制度和保护贵族特权。

知识点拨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的民主化改革使雅典的政体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过渡,其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是:(1)形式上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2)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拥有广泛的职权;(3)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三、克里斯提尼改革1.背景(1)梭伦改革后,雅典公民分裂为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平原派、海岸派、山地派。

(2)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担任首席执政官,采取与平民合作的态度进行改革。

2.内容(1)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

(2)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

(3)创立“陶片放逐法”,有效地防止了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

3.影响: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体制。

历史认识“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人在民主探索中的成功创举。

它对于捍卫民主政体和平民利益、反对民主之敌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但它毕竟是一种原始的、粗糙的民主制度,其投票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投票公民群体素质、个人好恶的影响,有时判决的结果也不公正、不理智,与现代民主、法治理念有很大不同。

四、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伯里克利改革)1.内容(1)取消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政府发放津贴。

(2)职官选举多采用抽签或举手表决的方式。

(3)战神山议事会仅保留审判谋杀案和渎神案的职能。

(4)公民大会及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

2.影响:使雅典的文化事业高度发达,国力鼎盛,赢得希腊各邦的仰慕。

史论要旨(1)梭伦改革以财产等级取代血缘等级进行权利分配,实质上维护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利益。

(2)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民主政治高度繁荣。

(3)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不利于中央集权政治的出现,是形成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因。

知识图示主题一梭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史料一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①六一汉(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而全国土地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史料二梭伦的等级改革[史料解读]①梭伦改革前的雅典曾一度盛行租佃制,这种租佃制下的佃农,即是由拥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破产后转化而来。

因为他们“必须将土地收成的1/6交给地主”,故名“六一汉”。

②③表明梭伦改革中确立财产等级制的目的是打破贵族世袭特权,其依据是财产的多少。

[问题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前雅典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平民因债务奴隶制而处境悲惨。

颁布“解负令”。

解除了雅典平民最沉重的负担,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限制了土地兼并;巩固了城邦体制,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史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哪一方面的内容?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使部分平民尤其是工商业奴隶主阶层获得了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机会,扩大了民主的基础,也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1)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扫荡了氏族制度的残余,调整了自由民内部的关系,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地位。

(2)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梭伦改革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很快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

(3)梭伦的价值观及其创立的公民行使职权的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有重要意义。

①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扩大了享有权利的公民范围。

②渗透在梭伦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主题二梭伦改革的特点史料一梭伦以①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法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平息富人的不满。

根据这一制度,富人(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

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史料二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

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

……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②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史料解读]①体现了梭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保障平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②指“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是怎样“解救贫困者”,又是怎样使“富人(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的。

提示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财产的多少分享政治权利。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

提示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特权。

梭伦改革的特点(1)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从措施上看: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

(3)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

(4)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1.下列对雅典贵族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战神山议事会是雅典贵族的议会②最高行政长官为执政官③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④维护了平民的利益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贵族政治维护贵族的利益,贵族利用权力侵犯平民的利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

2.梭伦在诗中写道:“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它反映的政治理念是()A.中庸原则B.节制思想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平均主义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反映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

3.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克里斯提尼改革建立地域选区体制,伯里克利时期成年男性公民几乎可以担任一切公职,这三场改革都()A.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扩大了雅典人的政治权力C.提高了平民参政议政的水平D.动摇了雅典旧贵族的势力答案 A解析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使新兴工商业者成为第一、二等级以参与政权;克里斯提尼改革建立地域选区体制,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使广大公民能平等参与政权;伯里克利时期成年男性公民几乎可以担任一切公职,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因而三场改革均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A项正确。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并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

答案(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危机: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受阻。

(2)措施: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建立“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

解析第(1)问“弊端”主要依据材料中“奴隶地位”“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等信息分析作答。

“危机”主要从矛盾的激化引发的社会动荡和阻碍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2)问“措施”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作答,经济措施给雅典公民以经济保障,政治措施则有助于确保和维护公民的政治地位、政治权益;“原因”从各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的角度分析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