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泰山日出》优秀教案及赏析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泰山日出》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泰山日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泰山日出的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景物、感受自然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泰山日出的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抽象的描写,如“一线微光”“金光四射”等。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景物、感受自然美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美文——《泰山日出》。
2.课文朗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表现出文章的美感。
3.内容感知同学们,请简要介绍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泰山日出的特点。
4.分析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5.课堂讨论同学们,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对泰山日出如此赞美?请大家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6.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泰山日出》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感受到了作者对泰山日出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泰山日出》,请大家简要回顾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美点欣赏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
3.写作方法探讨同学们,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写作方法的?请大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作者的写作特点。
4.观察自然景物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曾经观察到的日出、日落等自然景观,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5.小组讨论同学们,结合我们所学,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观察自然景物,感受自然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到了文章的美,还学会了如何观察自然景物,感受自然美。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泰山日出》,谁能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2.拓展阅读请同学们阅读《黄山日出》等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对比分析作者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八年级语文《泰山日出》教案
八年级语文《泰山日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绘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感情,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泰山日出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谈谈对泰山的了解,引导同学们回顾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
2.引导同学们关注泰山日出这一自然景观,激发兴趣。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根据课后问题,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醒同学们在写作中注意运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2.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细节描写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三、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描绘日出景色的文字。
2.教师对同学们的写作进行指导,提供修改意见。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醒同学们在写作中注意运用。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2.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
三、课外阅读1.请同学们阅读《泰山日出》的原文,感受原文与课文的不同。
2.教师对同学们的阅读进行指导,提供阅读策略。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提醒同学们在写作中注意运用。
《泰山日出》徐志摩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泰山日出》徐志摩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泰山日出》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徐志摩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能够领悟到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色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1. 《泰山日出》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 徐志摩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教学难点:1. 对泰山日出景象的描绘和感悟。
2. 对徐志摩诗意写作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泰山日出》的文本。
2. 徐志摩的生平介绍资料。
3. 泰山日出景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1. 预习《泰山日出》的文本。
2. 了解徐志摩的生平。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泰山日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泰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对《泰山日出》的兴趣。
二、文本理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泰山日出》,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学生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解析文本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三、写作手法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徐志摩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学生分享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第二课时:四、背诵和默写(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泰山日出》的背诵。
2. 学生进行默写练习。
五、创作练习(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以泰山日出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3. 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3. 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背诵、默写和创作练习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徐志摩其他诗歌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徐志摩的诗歌风格和写作特色。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泰山日出相关景点的实地考察,加深对泰山日出景象的理解和感悟。
八年级语文上《泰山日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泰山日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3.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泰山日出》。
2. 相关背景资料:泰山日出的图片、视频等。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泰山日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简要介绍泰山日出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泰山日出景象。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写作手法。
(3)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泰山日出的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写作练习:(1)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眼中的日出”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写作技巧的掌握。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修改并完善课堂写作练习作品。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泰山日出》教案及反思
泰山日出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泰山日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学习如何在山顶观赏日出的最佳时间和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内容•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泰山的日出时间和位置;•观赏泰山日出的最佳策略。
3.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呈现一张泰山壮丽日出的图片,并引发学生对泰山日出的兴趣。
步骤二:了解泰山•学生观看由导游讲解的泰山介绍视频,了解泰山的地理位置、高度和特点。
步骤三:泰山日出时间和位置1.学生观看泰山日出的时间和位置介绍视频。
2.老师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讨论泰山日出的最佳观赏时间和位置。
3.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与全班分享。
步骤四:观赏泰山日出的最佳策略1.学生参考材料,了解泰山日出时的气温、风向、云量等因素对观赏体验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观赏泰山日出的最佳策略,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策略。
步骤五:实地考察计划1.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制定实地考察泰山日出的计划。
2.学生分组,安排各组的任务和角色,例如负责时间安排、食品准备、装备准备等。
步骤六:实地考察•学生按照实地考察计划,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泰山进行日出观赏。
4.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实地考察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参与和贡献的程度进行自我评价。
二、反思本次教案设计以泰山日出为主题,旨在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学习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学生对泰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也了解了泰山日出的最佳时间和位置,并制定了观赏泰山日出的最佳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们分享。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组织了自己的思路,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本次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时间有限,不能进行实地考察,限制了学生对泰山日出的真实体验。
八年级语文上《泰山日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泰山日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泰山日出》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对泰山日出的描绘方法和表达技巧。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泰山日出》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泰山的重要性和日出景观的壮丽。
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2 课文解读: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泰山日出的描绘和感受。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欣赏文中的艺术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展示泰山的日出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日出的印象和感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文中的描绘和情感。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3.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课文。
第四章:写作练习4.1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泰山日出》的描绘,写一段关于自己观察到的日出景观的描写。
4.2 指导与批改: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和示例,帮助他们掌握写作技巧。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强调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为学生提供复习和巩固的机会。
5.2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写,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参加户外活动,亲身体验自然景观的美丽,提高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评估学生对课文《泰山日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泰山日出》教案(5篇范例)
《泰山日出》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泰山日出》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整体感知课文。
2.精研课文,理解、体验作者于字里行间浸透的一种给人以新的、生机的神秘的美的享受。
学习重点:本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
学习难点:如何使读者体会出对旭日光明的描写是表达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
导学过程:一、明确目标。
二、课前热身。
1、创作背景(课文的背景资料,至关重要,一定要认真阅读。
)本文选自《巴黎的鳞爪》。
作为东方文学的泰斗,泰戈尔不仅有“天竺圣人”之誉,还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世界性诗人。
在他一九二四年来华访问前夕,“泰戈尔热”已来势汹涌。
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个卓越的比喻。
这是何等倾心的盼望、何等热烈的迎候,何等辉煌的莅临!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象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
2.关于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曾赴美、英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他从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
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
3、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饱饫()无餍()醒豁()厚毳()雾霭()溟濛()飒飒()祈祷()层累()蜿蜒()驰骋()涛澜()四隅()浮礁()海句力士()无垠()横亘()消翳()(3)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课文已经自然划分成三部分,概括三部分的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泰山日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泰山日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泰山日出》。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泰山日出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泰山的日出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对日出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和背诵: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运用。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肯定和鼓励。
3.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泰山日出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文朗读、背诵和写作。
3.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理解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景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泰山日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泰山日出》。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作者通过描绘泰山日出景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2)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泰山日出》。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通过描绘泰山日出景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泰山日出》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泰山日出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字典、词典等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泰山日出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泰山日出吗?谁来说说对泰山日出的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泰山日出的美丽景象。
(2)学生通过字典、词典等参考资料,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赏识自然景观(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泰山日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观,交流欣赏心得。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描绘泰山日出景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泰山日出》。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欣赏自然景观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泰山日出视频和图片,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优质教学实录:《泰山日出》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优质教学实录:《泰山日出》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泰山日出》是一篇著名的鲁迅文学作品,作为八年级必修的教材,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们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了解现代史的重要素材。
由于本篇教材的主题比较严肃,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打破枯燥的语言,才能将教学引向深刻的历史思考。
既然我们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特点。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普遍特点,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同时,我还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这样才能让教学真正接地气、有效传递知识。
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目标:(1)鼓励学生思考《泰山日出》的主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意识;(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对于复杂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认同;(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
我们需要对《泰山日出》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和深入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人民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艰辛历程。
另外,我们还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本。
四、教学设计1.导入部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会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关泰山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泰山的地理、文化和历史背景;并通过提出一些历史和文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
2.讲解部分在讲解部分,我会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泰山日出》,重点讲解文本中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内涵及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篇著名的文学作品。
八年级语文《泰山日出》教案
八年级语文《泰山日出》教案八年级语文《泰山日出》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并理解“饱饫、无餍、飒飒”等字词。
2、初步了解作者,明确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泰山日出的特点。
4、理解作者写泰山日出的用意所在。
教学重点:作者用诗话般的语言对泰山日出的精彩描绘。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特定背景下的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刚刚追随作家刘白羽的笔触,领略了了一次高空看日出的壮观,那奇异的色彩变换,给我们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你想过到泰山看日出吗?那会是一番怎样的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脚步一同去泰山观看吧。
(板书课题)二、指导学生阅读《目标与检测》上的作者介绍,了解作者。
三、引导学生明确本文要掌握的字音、词义。
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勾画描写泰山日出的具体语句,并有感情的.朗读,熟读。
五、播放泰山日出的多媒体画面,要求学生边看边用课文中的语句加以解说,感知作者诗话般的语言,完成本文的教学重点。
六、点拨分析作者描写的方法。
(明确:一是注意色彩变换;二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进行细致描摹;三是合理的想象。
举例略。
)七、讲解写作背景,突破难点。
1、介绍写作背景知识,作者和泰戈尔的关系;2、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3、指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的对“巨人”的描绘,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之情即就是对泰戈尔来华访问的颂词、欢迎辞。
4、明确“泰山日出”的喻义;八、比较探究:同样是写日出景象,刘白羽和徐志摩所表达的主旨有和不同?写法上呢?九、课堂检测略。
《泰山日出》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详解
《泰山日出》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详解:《泰山日出》是八年级必修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动人的文章,内容讲述的是一只落单的猴子在泰山日出时寻找家园的故事。
本文则是对《泰山日出》教学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请大家仔细阅读。
一、教学目的1、了解泰山的地理概况及其意义;2、理解猴子行为的原因及其意义;3、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对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地理概况及其意义;2、理解猴子行为的原因及其意义;3、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对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理解泰山的地理概况及其意义;2、理解猴子行为的原因及其意义;3、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对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PPT进行讲解,介绍泰山的地理背景及其地理意义,以及猴子行为的原因及其意义。
2、阅读法:让学生阅读文本,并将文本进行难点分析,加深学习者对故的理解。
3、交际法:学生通过问答,交流对泰山日出和猴子行为的理解,增强语言交流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利用PPT,将泰山山脉的位置、高度以及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泰山山脉的重要地位。
第二步:阅读文本学生进行第一遍阅读,将自己的理解写下来,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再次进行阅读,并且逐步理解泰山日出及猴子行为的原因等具体细节。
第三步:重点分析为学生讲述泰山的地理特征和猴子行为的原因。
通过这一步骤,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和重要意义。
第四步:语言交流让学生彼此交流,分享自己对泰山和猴子行为的理解,加强交流能力。
第五步:教学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程度提供适宜的帮助。
六、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对泰山日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猴子行为的原因和意义;3、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设计,本文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但是同时也存在让学生关注课程的重要难点和学生个体差异的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改进。
《泰山日出》初中语文教案
《泰山日出》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泰山日出》。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文中提炼观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泰山日出》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的解释。
2. 理解作者对泰山日出的赞美之情。
3. 学会从文中提炼观点,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泰山日出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泰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文中提炼观点,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描写手法。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背诵和描写手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泰山日出》。
2.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泰山日出的美景。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泰山日出与其他自然景观的异同。
5.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八年级语文《泰山日出》优秀教案及赏析
初中八年级语文《泰山日出》优秀教案及赏析《泰山日出》通过诗话的语言,神奇的想象,将个人的内心灵思和对风景的体验幻作祝祷的巨人,热情的赞颂了他对东方文明的热爱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八年级语文《泰山日出》优秀教案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教学目标1.增加比较阅读的份量,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性格影响下表达的观看日出的不同感受。
2.体会在特定历史时期,作者如何借写日出来抒发对社会光明的强烈渴望。
3.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
难点:如何使读者体会出对旭日光明的描写是表达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一)分组:告诉大家今天的学习要分组,以便进行一些合作探究。
然后将全班按照每组4-6人进行划分,强弱男女搭配。
各组都为自己的组起个名字。
(二)引入:我们作个小组竞赛:大家会背哪些跟太阳有关的诗文?--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三)问:都是琅琅上口,生动难忘的佳句啊!同一颗太阳,能引发人这么多不同的观感,为什么?--时间、地点、环境、心情不同,作者不同,就带来千变万化的诗情画意。
问:记得有一篇外国作家的小说,写一名逃犯,在逃亡途中,看落日,“太阳像一只巨大的独眼”,为什么?--逃犯心情紧张,害怕被发现,这种心情影响到他对落日的感受。
(四)好,等一会儿要考验大家一下,你会体悟多少作者的心情。
我们今天将学习徐志摩的文章《泰山日出》。
我先介绍一下。
解题、作者和背景(见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略)(要交待徐是浪漫主义诗人。
)(五)现在大家仔细阅读《泰山日出》。
《泰山日出》教案
《泰山日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描述泰山日出的美景;(2)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描述泰山日出的美景;(2)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1)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自然景观;(2)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泰山日出的图片和相关资料;(2)准备相关词汇和句式供学生参考。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泰山日出的基本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泰山日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泰山日出的了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教师讲解泰山日出的美景,学生跟随讲解进行观察和描述;(2)学生分组讨论,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对泰山日出的赞美之情;(3)教师提供相关词汇和句式供学生参考,并进行写作实践。
3.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赞美自然景观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赞美之情;2. 选择一张最美的自然景观图片,用文字描述其美景,下周上课时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中,用文字描述自然景观的美景。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
《泰山日出》徐志摩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泰山日出》徐志摩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泰山日出》的基本内容,体会徐志摩的写作风格。
2. 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泰山日出》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徐志摩的写作风格。
2. 学会描绘和表达自然景观。
二、教学准备教材:《泰山日出》徐志摩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资源:相关泰山日出的图片、视频资料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学作品,了解作者徐志摩。
2. 展示泰山日出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句问题。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泰山日出》的基本内容,分析徐志摩的写作风格。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泰山日出的赞美之情。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绘一幅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景观。
2. 学生互相展示并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泰山日出》的基本情节。
2. 提问学生对徐志摩写作风格的理解和体会。
二、深入探讨(20分钟)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创作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自然景观的体验,创作一篇以“我所喜爱的自然景观”为主题的短文。
2. 学生互相展示并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课文理解和创作方面的进步。
八年级上册语文《泰山日出》名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泰山日出》。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课文解析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泰山日出》。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
(3)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泰山的日出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课文解析:(1)教师对课文进行解析,讲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泰山日出》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泰山日出》。
2. 与泰山日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4. 小组讨论指南和学习任务单。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欣赏:展示其他描写日出或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如《庐山谣》、《早发白帝城》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欣赏,分析不同作品的艺术特色。
《泰山日出》徐志摩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泰山日出》徐志摩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泰山日出》的基本内容,体会徐志摩的文学风格。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泰山日出》的基本内容,体会徐志摩的文学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徐志摩的文学风格。
2.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泰山日出》。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体会徐志摩的文学风格。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徐志摩的文学风格。
4. 赏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赏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作业布置2. 写一篇关于《泰山日出》的读后感,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徐志摩的文学风格是否有所理解,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五、课后拓展1. 学生可以阅读徐志摩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他的文学风格。
2. 学生可以欣赏其他描写自然美景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2. 情景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泰山日出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泰山日出》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泰山日出》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泰山日出》的基本内容,感受日出时泰山的壮丽景象。
掌握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向往之情。
运用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环保意识。
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出时泰山的壮丽景象。
学习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感受散文的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泰山日出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些图片的感受。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日出景象,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霞光万丈”、“瑰丽的奇观”等,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泰山日出的描绘。
3.学习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泰山日出的景象。
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描写方法,仿写一段描绘日出景象的短文。
4.合作讨论你认为泰山日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
5.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看到过的大自然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
布置作业:写一篇描绘日出景象的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写方法。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向往之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八年级语文上《泰山日出》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泰山日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特点。
1.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2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1.2学习课文的表现手法和修辞特点。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2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泰山日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1.2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日出吗?谁能描述一下日出的美景?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引导讨论。
3.课堂讲解3.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3.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3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和哲理。
4.合作探究4.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课文中的某一段落进行深入分析。
5.课堂练习5.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选择题等。
5.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中的某一段落。
6.课后作业6.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描绘日出的短文。
6.2收集其他描写日出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3.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泰山日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日出吗?谁能描述一下日出的美景?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八年级语文《泰山日出》优秀教案及赏析《泰山日出》通过诗话的语言,神奇的想象,将个人的内心灵思和对风景的体验幻作祝祷的巨人,热情的赞颂了他对东方文明的热爱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八年级语文《泰山日出》优秀教案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教学目标1.增加比较阅读的份量,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性格影响下表达的观看日出的不同感受。
2.体会在特定历史时期,作者如何借写日出来抒发对社会光明的强烈渴望。
3.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
难点:如何使读者体会出对旭日光明的描写是表达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一)分组:告诉大家今天的学习要分组,以便进行一些合作探究。
然后将全班按照每组4-6人进行划分,强弱男女搭配。
各组都为自己的组起个名字。
(二)引入:我们作个小组竞赛:大家会背哪些跟太阳有关的诗文?--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三)问:都是琅琅上口,生动难忘的佳句啊!同一颗太阳,能引发人这么多不同的观感,为什么?--时间、地点、环境、心情不同,作者不同,就带来千变万化的诗情画意。
问:记得有一篇外国作家的小说,写一名逃犯,在逃亡途中,看落日,“太阳像一只巨大的独眼”,为什么?--逃犯心情紧张,害怕被发现,这种心情影响到他对落日的感受。
(四)好,等一会儿要考验大家一下,你会体悟多少作者的心情。
我们今天将学习徐志摩的文章《泰山日出》。
我先介绍一下。
解题、作者和背景(见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略)(要交待徐是浪漫主义诗人。
)(五)现在大家仔细阅读《泰山日出》。
(六)阅读之后,梳理字词。
解释下列词语,完成加点的字的注音写字。
饱饫无餍醒豁消翳厚毳长绒溟濛飒飒蜿蜒(七)分组讨论:1.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
2.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3.练习二,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谈谈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4.练习三,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
第二课时(一)开场白:上节课我们各组都已按照所给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就进入表述阶段,看看哪个组说得好、说得精彩!各组同学自己给自己编好序号,1、2、3、4、5、6。
(二)第一个问题: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
(念每组的序号,被念到序号的同学就发言。
按答的水平打分。
)注意:这是一个开放题,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那些能产生特别的表达效果的词语,或采用了某种修辞来增加表达效果的句子。
如: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
“劲烈”一般与“寒风”搭配,这里用来形容晓寒,使人生动地感受到凌晨的十分的寒意。
“醒豁”本意是指意思表达得明显,文中与“睡眼”搭配,传神地写出了“我”尚有朦胧睡意的行状。
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以“神驹”形容太阳从东而来,光辉灿烂不可阻遏的样子,极有力量与速度。
“热奋”,中文本无这个词,这是根据字意临时造词,但读者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是热烈、兴奋义,促进读者体验到光华无比的太阳强劲地前行的样子。
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
本句采用比喻,以“雀屏”形容云霞的形态之美,以“金”饰霞,形容云霞的光彩之美。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比喻云彩的色调光影的,极尽华丽与堂皇,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浪漫和唯美主义请调。
(三)问: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明确:不是集中笔力描绘日出的壮丽图景,而是重在写自己的期盼、激动、幻想。
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
发生了奇异的幻想--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大……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的悲喜交互的热泪……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形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四)问: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有什么关键词能提示我们?关键词:巨人睡意唤醒东方光明复活这是用了象征的写法,象征东方巨人的觉醒。
再考虑写作时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光明”“复活”等都是象征五四精神。
这里的欢乐,狂欢般的,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
(五)下面大家的发言是抢答式了,哪个组答得多,答得好,就能赢。
问: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自圆其说即可)徐志摩写云海的句子是:①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
②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的兽形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的馒形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在……海涅、姚鼐的见练习二。
(六)问: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
(开放)(七)作业:①完成课后“词句品味和积累”各题。
②朗读并背诵“巨人的手……在热奋地驰骋”。
附:板书设计:泰山日出生字词:探究讨论:饱饫无餍醒豁消翳厚毳溟濛飒飒蜿蜒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整体感知课文。
2、精研课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词采的华灿以及作者诗化灵动的文辞。
3、理解、体验作者于字里行间浸透的一种给人以新的、生机的神秘的美的享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文章的精彩词句,比较刘白羽的《泰山日出》。
2、难点:文章所浸透的诗化的灵动的美。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日出的景观是壮美的,许多人会赞美它,描绘它,形容它,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该怎样下笔,心头一片茫然。
徐志摩的这篇散文只选取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却在它的妙笔生花下,整个日出景象被描绘得绚烂多彩,变幻无穷,使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2、课前预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3、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饱饫(yù)无餍(yàn)醒豁(huò)厚毳(cuì)雾霭(ǎi)溟濛(míng)飒飒(sà)祈祷(qídǎo)层累(lěi)蜿蜒(wānyán)驰骋(chíchěng)涛澜(lán)四隅(yú)浮礁(jiāo)海句力士(gōu)无垠(yín)横亘(gèn)消翳(yì)4、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5、释题:选自《巴黎的鳞爪》。
作为东方文学的泰斗,泰戈尔不仅有“天竺圣人”之誉,还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世界性诗人。
在他一九二四年来华访问前夕,“泰戈尔热”已来势汹涌。
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个卓越的比喻。
这是何等倾心的盼望、何等热烈的迎候,何等辉煌的莅临!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象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
6、再次品读课文,学生齐读。
7、互动学习:互动1:同样是描写日出,试比较刘白羽与徐志摩所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句子,指出两人所描写的最生动之处。
明确:刘白羽:见课本第4页。
好处1:太阳本来是有固定形状的,刘却以液态(沸腾)来形容,显得特别新颖,刘白羽式的创造。
好处2:刘白羽选择了一系列富于动感和力度的动词来表现日出的强大力量(矗起、闪、抛溅、上冲、迸射、冲破、飞跃等)动感力度较强的词表现日出一刹那的巨大气势和力量,极其雄壮、瑰丽、真的是气象万千。
好处3:“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这里夹杂了作者独特的感受,晨光与黑夜的交替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的交替,这里作者联想到的是新中国的瑰丽景象,同时双关。
徐志摩:见课本第10页。
好处:传神地刻画了对日出的企盼、渴望,对初升之时跳动状的精微感受,似乎感受到作者在呼唤,在催促,在目不转睛地注视,在协助太阳完成这一伟大的诞生。
说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精采描写,比较三者之间的精妙所在。
屠格涅夫:见课本第2页。
好处:此比喻句把对耀眼亮色(光线)的敏锐,精致的感受描写了出来(色彩描绘的很精致);另外在情绪上将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自然巧妙契合,光柱的跳跃,旭日初升的清丽,清晨的宁静化作了“肃穆的欢悦”。
传神,精致。
互动2:认真品读全文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完全写日出的景象,它其实是表现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哪些描写表现了这种渴望?明确:见课本第9第10页①②③④⑤⑥在文中光明是双关语,既指日出的光明,也指社会的光明。
光明(即东方)在文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字里行间洋溢的热烈情感,使人感到这一不仅仅是自然意义的光明。
作者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并不消极颓废,而是积极地呼唤迎接光明的到来。
文章中如“光明”“复活”“海句力士”等等都是在表现“五四”精神。
作者夸张的欢乐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
文章中的悲喜交互,也表明光明来之不易,它经历了漫长黑夜的沉睡(痛苦、屈辱的等待)冲破了重重的障碍,也得以觉醒,这艰难的获得让作者悲喜交互。
互动3:作者除了对日出进行了精彩的描写,还着重写了日出前的云海,结合“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说说几位作家对云海描写的精妙之处。
明确:见课本第8、9、11页海涅:比作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露出的干的土壤。
姚鼐:比作数十立的樗蒲。
徐志摩:日出前:绵羊(温顺、恬静)日出后:兽形波澜(灵动、活泼、生机无限)互动4: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除了以情动人外,文章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言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细品味文中节奏感强,意蕴丰富的句子。
明确:见课后题“词语品味积累”。
文章语言:1)新颖的搭配(生动、传神)2)根据字义临时造词(新鲜、典雅)互动5:比较刘白羽和徐志摩写法的异同.明确:刘白羽:把景象写透了,才激动起来,慢慢诱导读者激动,避免读者跟不上趟而无动于衷(层层烘托、步步蓄势,在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奇景)徐志摩:很善于调动读者情绪和作者同步发展,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