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感染性疾病监测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医院感染性疾病的监测和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订立本制度。
第二章感染性疾病的监测第二条医院将建立感染性疾病监测系统,负责收集、分析和报告感染性疾病的相关信息。
第三条医务人员在发现或怀疑有感染性疾病病例时,应立刻报告给医院感染防备掌控科,并按规定供应相关病例信息和样本。
第四条医院将建立感染性疾病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现感染性疾病病例后的24小时内进行报告,并按规定供应相关信息和资料。
第三章感染性疾病的分类与登记第五条医院将感染性疾病分为职业暴露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三类,并对每类感染疾病进行登记和监测。
第六条医院感染防备掌控科将对感染性疾病病例进行统计和登记,包含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科室、诊断结果等信息,并进行分类登记。
第七条对于医院获得性感染病例,医院将抽查诊断报告、化验结果和手术信息,以确定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
第四章感染性疾病的处理与掌控第八条医院感染管理团队将依据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及时启动和执行相应的处理和掌控措施。
第九条医院将建立感染性疾病的隔离措施,并设立相应的隔离病房,确保患者在隔离状态下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第十条医院将加强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源管理,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医疗废物等进行规范处理,防止感染的传播和扩散。
第十一条医院将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掌控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性疾病的认得和防护意识,确保他们在工作中遵从严格的感染掌控措施。
第十二条医院感染管理团队将定期检查和评估感染性疾病的掌控效果,并依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五章感染性疾病的信息发布第十三条医院将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感染性疾病的相关信息,包含疫情统计、防备措施、传播途径等内容,以提高公众对感染性疾病的认得和防护意识。
第十四条医院感染防备掌控科将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感染性疾病的防备和掌控措施,引导他们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并供应必需的宣教料子。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

医护人员可能面临的职业暴露包括锐器伤、接触患者体液、接触患者血液等。医院应提 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并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
防护意识。
患者安全与保障措施
总结词
保障患者安全是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 的重要任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患 者感染风险。
详细描述
医院应加强患者入院评估、加强患者教育、 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等。对于特殊患者,如 免疫低下、接受侵袭性操作等,应采取更加 严格的防控措施,如单间隔离、限制人员流
详细描述
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一些常见的感染病原体 变得难以治疗,甚至出现无药可治的情况。 医院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耐药菌株的 传播,包括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手卫生 依从性、加强感染监测等。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总结词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多种职业暴露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障他们的安全 。
感染源管理
80%
感染源识别
准确识别和定位感染源,包括患 者、医务人员、探视者等。
100%
隔离措施
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 离、负压隔离等,以减少感染传 播。
80%
清洁消毒
定期对病房、医疗器械、环境等 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卫生。
传播途径管理
接触传播预防
加强手卫生,使用手套、口罩 等防护用品,减少直接接触传 播。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
目
CONTENCT
录
•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概述 •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核心概
念 •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流程 •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具与
技术
目
CONTENCT
录
•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挑战与 解决方案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1.布局流程合理,做到有效分区(三区、两道),三区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两道为: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
2.门诊接诊病人预防控制措施2.1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2接诊呼吸道疾病病人时应戴防护口罩。
2.3疑似传染病,按下列途径管理。
2.3.1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
2.3.2根据传染源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3.3收住感染性疾病科,按传染病要求住院或转院治疗。
3.留观病人预防控制3.1普通病人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3.2病人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传染性疾病但需要抢救或病情危重,暂无法转传染病院的:3.2.1病人安置单人房间,就地隔离一一除特护、医生必要检查、处置外,其他人包括医务人员不得进入。
3.2.2避免转科,并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检查,以防在转送过程中造成感染的播散。
3.2.3病房尽量配备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用品相对固定,各种器械、抢救监护设备、隔离衣等,不得与他人共用。
3.2.4医疗器械消毒处理: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3.2.5病房每日一次紫外线消毒,房间内设施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每日擦拭一次。
3.3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人用过的被单、床单、枕套等必须全部更换,经消毒后再清洗;病人污染的环境必须作终末消毒处理。
4.医务人员的防护4.1医务人员应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口罩等),每诊治一位病人均应洗手或手消毒。
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消毒,严重污染时随时更换消毒。
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鞋套。
4.2医生检查、换药时必须戴手套,离开病房后,严格洗手,并使用手消毒剂。
4.3严格探视制度。
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戴口罩,有条件者根据病种隔离的需要提供隔离服。
4.4非该病区工作人员需进入时,应经该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五篇)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一)感染科门诊管理1、感染科门诊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
2、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做到无交叉。
3、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并限制活动范围,减少医源性传播机会。
4、就诊病人要求戴口罩,家属及陪同者在诊区外等候,如病情需要时,经医生同意可留一人陪同。
(二)感染科门诊空气消毒1、无传染病人时(1)开窗自然通风;(2)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____次,每次____分钟。
2、有传染病人时(1)开窗自然通风;(2)有人情况下:____%过氧化氢喷雾20-40ml/m3,关闭门窗作用____分钟,每天上、下午各消毒____次,然后开窗通风。
(3)无人情况下:①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____次,每次____小时。
②____%过氧乙酸,20-30ml/m3,关闭门窗作用____分钟,然后开窗通风。
(三)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1、地面要湿式拖扫,有疑似病人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每日____次。
2、桌、椅、窗台、柜、门(把手)、治疗车等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____次。
(四)其他物品的消毒1、每个诊室备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消毒,体温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____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2、呼吸治疗装置使用一次性管道,用后焚烧处理,反复使用的接头等部件能高压的尽量高压灭菌。
3、病人吸氧用一次性湿化瓶、鼻导管等,用后焚烧处理。
4、运送传染病人的平车使用后用____%过氧乙酸喷洒消毒作用____分钟。
5、工作人员使用后的隔离衣等,装入双层污衣袋扎紧袋口,用密闭物品拖运,经高压灭菌→清洗后才能使用。
(五)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1、留观病人床旁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____mg/L含氯消毒液,用做病人呕吐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作用____分钟,倒入厕所。
2、排泄物:尿液:每____份尿液加____mg/L含氯消毒液____份混匀,放置____小时,倒入厕所。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规定流程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与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按照卫生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我县医疗救治体系.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二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三、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四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五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六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颖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七对呼吸道/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同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八我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上级医院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上级医院.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九感染性疾病门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1、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肝病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2、各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3、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4、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具体要求参照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第三章第二十五条;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6、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十感染性疾病病房还应达到以下要求:1、感染性疾病病房的设置应相对独立,与普通病房之间设隔离带,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2、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不同区域之间必设“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单独安置;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5、每一病室设专用隔离衣、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立即清洗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6、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7、保持病室清洁卫生,加强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8、严格陪客、探视制度管理,一般情况下不设陪客、探视.必须留陪时,应由床位医师签署书面“同意”意见.陪客、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等.二、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急诊科、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二根据本院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三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到隔离诊室就诊,已被污染的区域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四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地面湿式清扫,每天2次;诊桌、诊椅、诊查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湿抹1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擦洗和消毒;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应每日清洁,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七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根据规定定期对各类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符合要求.八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厕所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志明显,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九各诊室应配置适合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感染性疾病科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感染性疾病科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和患者,包括院内医务人员、外来专家、志愿者等。
第三条感染性疾病科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管理体系,落实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第四条感染性疾病科医院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本制度的实施。
第二章感染预防控制第五条感染性疾病科医院应当制定并及时更新感染防控技术操作规范,明确医务人员在各个环节的感染预防要求。
第六条医院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感染管理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七条医院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控制知识考核,确保员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医院应当设立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出现的感染事件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三章患者感染管理第九条医院应当落实患者感染风险评估制度,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第十条医院应当加强手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院内部的卫生清洁。
第十一条感染性疾病科医院应当建立患者隔离管理制度,对疑似或已确诊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第四章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正确洗手和使用洗手液、无菌手套等。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不得擅自接触感染物品并传播感染源。
第五章处罚措施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医务人员,医院将依据规定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和法律措施。
第十六条本制度未尽事宜,由感染管理委员会解释。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同时废止以前存在的有关感染管理的规定。
以上为《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主体内容,详细的条款和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制定和完善。
1.感染防控技术操作规范2.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材料3.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操作手册4.患者隔离管理制度5.手卫生制度操作规范6.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指南法律名词解释:1.医务人员:指在感染性疾病科医院从事临床、医技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医院感染性疾病防控制度

医院感染性疾病防掌控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意义为了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健康安全,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医疗科室、护理部门、病房、手术室、门诊部以及其他涉及医疗活动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定义1.感染性疾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在医院内传播的疾病,包含但不限于肺炎、流感、肠道传染病等。
2.医院感染:指在患者入院后,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3.感染管制科室:指特地负责医院感染性疾病防控的科室。
第二章医院感染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第四条病例监测1.各科室负责人应每日统计并记录本科室感染性疾病相关数据,包含确诊病例数、病情严重程度、医院感染发生率等。
2.统计数据应第一时间上报给感染管制科室,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五条疫情报告1.在发现有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各科室负责人应立刻报告感染管制科室,并依照相关要求上报至卫生部门。
2.疫情报告应认真描述患者的病情、传播途径等信息,并搭配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三章感染源管理第六条患者入院检查1.全部患者入院前应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发现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应及时隔离,并通知感染管制科室。
2.入院检查应包含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相关化验等项目,以筛查潜在感染风险。
第七条隔离措施1.对于已确诊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布置单人病房或隔离病区,确保患者与他人之间的有效隔离。
2.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应具备相应的隔离条件和设施,包含负压掌控、独立空调系统、隔离衣物等。
第八条感染源除去1.针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物品、设备等,应采取适当的清洁和消毒措施,确保感染源的彻底除去。
2.出院患者所使用的床单、衣物等应进行高温煮沸或特地的清洗消毒处理。
第四章个人防护与手卫生第九条个人防护1.医护人员在接触或照料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2.个人防护用品应依据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合理选择,并定期更换。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感染性疾病是医疗卫生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传染性强、易复发等特点,对医院环境和医疗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各大医院都建立了相应的感染管理制度,下面就来详细介绍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目的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医院内感染的防治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通过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降低医疗事故风险,提高医院服务水平。
二、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1.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科室,负责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
2.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明确各部门、各人员在感染防控中的职责分工,制定相应的感染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
3.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报告感染事件。
4.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防治培训:定期开展医护人员感染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水平和意识。
5.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建立隔离、消毒、无菌操作等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器械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6.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事件处置:对感染事件进行及时处置,追踪调查感染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7.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质量评估:定期对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结语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医院内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对维护医院内部环境卫生、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各大医院应加强对感染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提高医院内感染防控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是可以通过制度的规范来遏止,医护人员必须时刻牢记安全第一原则,共同努力,共同防范,共同抵制传染病带来的威胁。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一、工作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为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在医院内的传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同时,通过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工作职责1.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和制度,并负责监督工作的执行情况。
2.组织开展医院内感染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感染病例的发生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3.负责医院医疗设施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制定相关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设施和器械的使用安全。
4.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手册,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5.组织开展感染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定期向医务处、质控科汇报工作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6.配合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感染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善后处理,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7.帮助医院各科室制定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制定感染管理实施细则,对各科室进行指导和监督。
8.参与医院大型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组织并指导感染控制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工作要求1.严格落实隔离和消毒制度,定期对有关医疗设施、器械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使用并及时处理有关问题。
2.加强医护人员岗前培训,提高其对感染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掌握操作技能。
3.建立科室感染控制文件和清洁消毒文件,明确相关工作要求和责任分工,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4.开展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感染的发生。
5.定期检查、评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结合新的感染病例和科研成果,及时更新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确保其科学、规范和前瞻性。
四、工作措施1.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组织建设,确保其工作的高效性和权威性。
2.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工作档案,记录重大感染事件的处理情况和效果,作为工作总结和改进的依据。
3.加强科室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合力,共同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中的一个科室,负责管理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为了保障医院内的感染控制和预防工作,通常会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
1. 感染控制委员会和团队:医院通常会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和相应的团队负责制定感染控制政策、评估感染风险,制定感染管理措施,并监督和支持各部门的感染控制工作。
2. 感染预防和控制政策:医院会制定一系列感染预防和控制政策,包括手卫生政策、封闭隔离政策、药物使用政策、环境清洁政策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3. 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医院会安排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包括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手卫生的培训、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培训等,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能力。
4. 报告和监测制度:医院设立感染报告和监测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感染病例,进行病情监测和统计,以及对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传染源,以做出必要的控制措施。
5. 感染控制巡回检查:医院进行感染控制巡回检查,评估各科室和病区的感染控制工作符合制度和规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感染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6. 感染病例处置制度:医院制定感染病例的处置制度,包括感染病例的隔离、治疗和追踪等,以减少感染病例对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传播风险。
7. 感染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医院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医疗设备的消毒和清洁、患者感染预防和控制等,以保证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总之,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主要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础。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一、概述: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是指专门治疗传染病、感染病和其他传播途径感染性疾病的医院。
因此,感染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流程,以确保医院的感染管理得到科学、规范、有效的实施。
二、管理制度制定医院应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感染防控方案、明确各职能部门分工、制定预防性药物使用的规定、制定发生感染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等相关规定。
三、岗位职责划分将医院的感染管理划分成不同的职能,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以便工作配合、有序进行。
1、医院领导应明确治理感染病例与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建立指挥部和专门小组,进行感染病例协同治理与疫情信息统计,决策感染防控工作。
2、人力资源部门应当确保了解医师、护士、实习生等各职能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否定期接受感染管理培训。
3、感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感染管理队伍,负责医院感染病例的管理、防制工作,与指挥部,各科室的管理人员密切协调合作。
4、科室管理人员应当负责各自科室的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落实相应的感染防控措施,促进各职能部门交互合作。
5、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感染防控标准操作,严格执行卫生消毒操作,及时进行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传染。
6、护理人员应当负责患者手卫生和常规消毒操作,负责痰液、尿液等样本送检采集,并严格执行防护规范,注意个人卫生。
四、药物使用管理1、推广科学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不当使用,避免致病细菌的耐药性。
2、筛查慢病患者,保证合理的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
3、规范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指南与规范,对医院用药进行监督,减少药物滥用。
五、环境管理1、医院所有房间进行卫生消毒打扫、日常清洁保持,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及药品。
2、无菌操作室和手术室设备要求符合标准,配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药品。
3、医疗垃圾采取分级收集,统一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4、患者医疗器械个人专用,医疗器械应按照操作规范行使日常消毒。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描施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描施感染性疾病科设置于相对独立区域,分区明确,设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标识明确,通风良好。
配备有非手触式水龙头、清洁剂、干手物品等手卫生设施。
三、隔离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或隔离的非传染病患者,除确诊为同种病原体感染之外,应单间隔离;疑似与确诊患者应分室安置。
四、地面、物体表面保持清洁、干燥,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分区使用。
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五、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六、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呕吐物的消毒:加入漂白粉,使有效氯含量达到10000mg/L,搅拌后作用大于2小时。
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七、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均应先洗手再行进卫生手消毒八、各类管道尽量使用一次性的九、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专人专用,每周清洁与消毒;非专人专用平车、轮椅等使用后,应当一用一消毒。
十、患者出院、转院、死亡后,根据《隔离患者终末消毒制度》进行终末消毒。
十一、所有垃圾均视为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应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锐器应放置锐器盒,并及时密封、运送。
十二、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防护措施。
十三、突发重大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届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三篇)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负责感染性疾病防控和治疗的专业科室,承担医院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
第三条感染性疾病科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工作,制定有关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等制度和规定。
第四条感染性疾病科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第五条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服务对象包括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者以及其他需要做相关检查和治疗的人员。
第六条感染性疾病科与其他科室协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感染性疾病防控措施。
第七条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章岗位职责第八条感染性疾病科的主任负责感染性疾病科的整体工作。
第九条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生负责患者的诊治工作,制定诊疗方案和治疗计划。
第十条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负责病区的护理工作,包括病房清洁、床单更换、患者生活护理等工作。
第十一条感染性疾病科的实验室技术人员负责感染性疾病的检测和诊断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二条感染性疾病科的药师负责患者用药指导和药品管理工作。
第三章诊疗流程第十三条患者到达感染性疾病科后,应按照相应流程进行登记和评估。
第十四条患者的诊疗流程应包括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治疗方案制定和治疗执行等过程。
第十五条感染性疾病科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管理制度,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第十六条感染性疾病科应定期召开病例讨论会,共同研究和解决诊疗难题。
第四章预防控制第十七条感染性疾病科应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对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第十八条感染性疾病科应加强手卫生和消毒措施,提供相应的手卫生教育和培训。
第十九条感染性疾病科应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
第二十条感染性疾病科应建立隔离规程,对感染患者进行适当的隔离管理。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感染性疾病科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是确保医院内患者和工作人员免受疾病感染的重要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规定和要求。
一、感染风险评估与监测1. 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医院感染病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感染控制重点和目标。
2. 各科室必须配备专职感染管理人员,负责监测和报告感染病例和相关数据。
3. 每周进行感染指标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传播风险。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1.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和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的规定,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2. 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消毒灭菌、区域隔离、床单衣物更换等。
3. 患者的隔离与防护必须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确保患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三、医务人员培训与教育:1. 新员工必须接受感染管理的培训,并掌握手卫生、个人防护和清洁消毒等基本知识。
2. 定期组织感染管理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和感染控制能力。
3. 进行定期知识考核,加强医务人员对感染管理的重视和理解。
四、患者及家属教育:1. 科室必须制定患者及家属教育计划,包括感染预防措施、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2. 提供患者及家属阅读材料和宣传资料,增强他们对感染管理的认识与重视。
3. 定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答疑惑,提醒和督促他们合理用药和定期随访。
五、环境清洁和消毒:1. 卫生服务部门负责医院内部环境的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
2. 对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加强消毒和通风措施,确保无菌环境。
3. 检查和监督医务人员的清洁操作,确保操作台、设备和床位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六、感染病例报告及处理:1. 感染病例必须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与控制措施,防止感染的进一步传播。
2. 相关部门负责对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 定期召开感染管理会议,对感染病例的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内的一个重要科室,负责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为确保科室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需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感染性疾病科常见的规章制度:
1. 感染防控制度:包括医院感染控制指南、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隔离和预防措施等,旨在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2. 病例管理制度:包括患者接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操作规范,确保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3.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涉及感染性疾病科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等方面,保障废物的安全处理,防止感染传播。
4. 感染性疾病科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职责分工、职业防护、洗手和消毒等方面的规定,确保人员操作的规范和个人防护的落实。
5. 设备管理制度: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内各类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清洁消毒等管理规定,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减少患者的交叉感染风险。
6. 会议和培训制度:包括定期召开科室会议,进行病例讨论、学术交流和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7. 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各类感染爆发、暴发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科室能够迅速响应和应对,有效控制病情。
上述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保证科室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一、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管理,防止感染性疾病的院内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区域划分明确,各区域相对独立,人流、物流符合功能需求与医院感染控制要求.2、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发热门诊与肠道门诊的患者通道应分开设置。
医务人员通过医务人员专用通道进出。
3、明确三区分布与功能。
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值班室、更衣室、专用卫生间与库房等;潜在污染区为治疗室、办公室等;污染区为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挂号收费处、检查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污物存放间等。
4、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与医务人员工作区域分别设置独立的专用卫生间。
5、在诊室、处置室、治疗室以及缓冲区等应配置方便、有效的手卫生设施与相关用品,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纸等。
6、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加强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7、须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
如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鞋套、防护面罩、防渗透围裙及胶鞋等.8、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以便及时采取消毒措施。
9、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医疗废物处置,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执行《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10、确诊或临床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专用单间隔离观察室。
11、工作人员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医院感染相关操作。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宣教.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为规范我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的清洁与消毒隔离工作,有效的防止交叉感染.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医院感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感染性疾病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 成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感染性疾病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设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感染性疾病管理工作。
3. 各科室设立感染性疾病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性疾病的管理工作。
三、感染性疾病监测与报告1. 医院应建立感染性疾病监测体系,对感染性疾病进行监测、分析和报告。
2. 医务人员发现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应立即报告科室感染性疾病管理小组,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医院感染性疾病管理办公室。
3. 医院感染性疾病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按规定程序上报相关部门。
四、感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1. 医院应加强感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病意识。
2. 医院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诊疗操作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3. 医院应加强消毒隔离工作,确保消毒设施、消毒剂、消毒方法符合规定要求。
4. 医院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规定。
5. 医院应加强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其安全、有效。
6. 医院应加强感染性疾病的隔离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五、感染性疾病治疗与护理1. 医务人员应掌握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2.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医务人员应加强患者的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监督检查与考核1. 医院感染性疾病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全院感染性疾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医院感染性疾病管理办公室定期对科室感染性疾病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病区布局合理,门诊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
严格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做到无交叉。
二、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并限制活动范围,减少医源性传播机
会。
三、每日开窗自然通风,并对空气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四、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地面要湿式拖扫,其他物表、诊疗设备等常规消毒灭菌后,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五、工作人员使用后的隔离衣装入双层污衣袋扎紧袋口,集中处置。
六、感染性疾病科所有垃圾均为医疗废物,必须用黄色垃圾袋收集。
七、病人出院、转院后,对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终末消毒。
八、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的着装应遵守隔离规范的要求。
九、病人近距离操作时戴护目镜,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时,要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十、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马上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
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
二、布局与流程
(一)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
(二)功能区域划分: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
(三)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
(四)设置独立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隔离观察室、处置室、抢救室等,受场地限制,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
(五)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发热患者隔离观察室外应设立缓冲间,肠道门诊隔离室外设立缓冲间,为进出人员提供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场地与手卫生设施,同时阻隔与其他区域的空气直接对流。
(六)发热门诊内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诊疗室。
(七)各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三、物资与设施配备
(一)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设施、每诊室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二)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需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
(三)各门诊人员出入口、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
(四)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
四、医务人员管理
(一)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组成。
医护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及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以及消毒隔离等。
(二)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首诊医生负责传染病报告、登记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
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五)医务人员必要时接种相关的有效疫苗。
(六)职业暴露防护: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发生职业暴露。
意外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进行暴露后的相关处置工作。
五、消毒隔离管理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二)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
室内保持自然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天2次,室内桌、椅、门把手等物品每日用
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地面用
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拖擦。
污染时随时用1000—2000gm/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拖把、抹布须专用。
用过的可复用医疗器具等及时送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
(三)病人呕吐物及排泄物:稀薄的呕吐物及排泄物,用2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均放置2h。
无粪的尿液用1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ml混匀放置2h。
成形粪便可用5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后倒入厕所。
盛呕吐物或排泄物的容器:用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四)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并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
医务人员根据工作时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五)感染性疾病科内的化验室应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管理。
(六)清洁用具标识清楚,按不同用途分开放置与使用,不得混用。
每天使用前后用1000mg/L 有效氯浸泡消毒,清洗后悬挂晾干。
(七)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隔离衣等放在黄色塑料袋内,双层结扎,注明“隔离”及数量。
(八)医疗垃圾按本院《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进行分类收集,由专职人员存放到医疗垃圾暂存点集中处理。
六、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监测
(一)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
(二)监测超标项目及时查找原因,并落实整改措施,重新监测至合格。
(三)各项监测结果认真记录、存档,定期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