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之命运交响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谢志艳20120423125 经管系12级财务管理班摘要:贝多芬是用心来写整个世界的,亦用音乐来演绎整个世界。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悲凉、寂寞的。世界上有了音乐才多姿多彩。在我们悲凉、寂寞时,能从中的到一种安慰、一种力量。

关键词:《交响曲》、赏析。

一、作品与作者的背景介绍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八岁时的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担任了风琴师尼福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尼福学习音乐。尼福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列,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尼福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尼福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列里等人学习。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他,贝多芬发现自己的耳朵变聋了。贝多芬热爱练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事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令人心碎的通苦。贝多芬的心无时不充满热情,可是他的热情是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不解风情的她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朱列塔·圭恰迪尔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和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

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贝多芬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二、作品分析

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创作于1804-1808,1804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公演,这是一部充满活力,又“热望未来”的作品,被国人称为“命运交响曲”,仅仅是因为贝多芬在乐谱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部交响曲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最早是从1803年开始有意写作这部作品的。那么这部作品的主旨是什么?贝多芬创作他的意图又在哪里呢?那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好在,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他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尔后,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大家也许会误解,当时是不是因为贝多芬的耳疾有所改善,他才重新鼓起了生存下去的勇气?其实并非是这样,从作曲家自己写的许多日记、信件中可以看出,贝多芬的耳聋是逐渐加重的,其间并非单纯的听力减退,而且还会伴随着严重的杂音干扰,让他苦不堪言。所以贝多芬对自己重拾信心完全是其精神上的胜利,来自于对“命运的挑战”。所以在自己对生命有了重新认识之后,作曲家企图用一部大型的交响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歌颂这一自我斗争的主题。自此《命运交响曲》的主题渐露雏形。《命运》的第一乐章是在《第四交响曲》创作以前就已经写好的,后面三个乐章则是在1807-1808年之间完成的。第五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四个乐章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它们不仅是顺理成章的,而且还被那个著名的“命运主题”贾成一体。贝多芬所说的“命运”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天命”或“天数”,这个命运是指人生的苦难和种种不幸。而人应该战胜苦难,主宰自己的生活,达到人类光明的理想。所以,他在给阿芒达牧师的信中说过那句名句:“我决心扫除一切障碍……我将扼住命运的喉咙。”

《命运交响曲》,他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做能代表贝多芬伊苏风格的作品。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个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乐章: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的动机,这一

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司仪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有没得第二主题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之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

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的。妇幼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是这个主题富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第三乐章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大提琴的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确实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帮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子下,自由的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爱增大,音响在曾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奏鸣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的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于是,辉煌、明亮的大衣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与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钢琴魔王”李斯特将贝多芬的所有交

响曲都改编成了钢琴独奏,下面就是他改编的《第五交响曲》钢琴独奏版。

三、欣赏作品的感受

贝多芬是用心来写整个世界的,亦用音乐来演绎整个世界。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悲凉、寂寞的。世界上有了音乐才多姿多彩。在我们悲凉、寂寞时,能从中的到一种安慰、一种力量。贝多芬的一生也不是一马平川、畅通无阻的,命运与生活对他也不是宠爱有加,一次不幸他的双耳失聪,对于一个习惯用音乐来表达感情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是出乎所欲人意料的是,贝多芬并没有倒下,相反的,他站的比任何人都稳健、都坚强,他毅然向命运宣战,挑战感官与智慧的极限,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开创出一个只能让世人敬仰而难以超越的音乐高峰,留给世人一个以无限美的听觉感受的音乐国度,正如一曲荡气回肠的《命运交响曲》所昭示的那样,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战胜命运的不公平。《命运交响曲》表达贝多芬对生命的刚毅、挑战、坚强、不屈服于命运。告诉我们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平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长相依,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我们要勇于追求理想,勇于挑战命运的长征。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亚欧自己的生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