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苏洵《仲兄字文甫说》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洵《仲兄字文甫说》原文及翻译译文《苏洵《仲兄字文甫说》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苏洵《仲兄字文甫说》原文及翻译译文苏洵《仲兄字文甫说》原文及翻译苏洵原文:淘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②。
”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③。
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无为我易之?”淘曰:“唯。
”既而曰:“请以文甫易之,如何?”且兄尝见夫水与风乎?油然而行,渊然而留,浮洄汪洋,满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风实起之。
蓬蓬然而发乎太空,不终日而行乎四方,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
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纡馀委蛇,蜿蜒沦涟,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而如鳞,疾而如驰,徐而如徊,揖让旋辟,相顾而不前,其繁如毅,其乱如雾,纷纭郁扰,百里若一。
汩乎顺流,至乎沧海之滨,滂薄汹涌,号怒相轧,交横绸缪,放乎空虚,掉乎无垠,横流逆折,溃旋倾侧,宛转胶戾,回者如轮,萦者如带,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鹭,跃者如鲤,殊状异态,而风水之极观备矣。
故曰:“风行水上涣。
”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
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
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
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
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
昔者君子之处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成,则天下以为贤;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则天下以为口实。
呜呼!此不可与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
【注】①仲兄:二哥,指苏涣。
苏洵有两个哥哥,长兄名澹,仲兄名涣。
②涣:《周易》中的卦名。
元吉,大福,大吉利。
③群者:指各种险害。
混一:统一。
译文:我读《周易》看到《涣》的六四卦,卦辞说:“能为群物消除祸害,大吉。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伤亡国,清露..篇一:吉林省实验中学_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吉林省实验中学_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_0分钟试卷满分:_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儒家的政治伦理汤一介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没有〝以人为本〞的〝道德理想伦理〞,〝政治伦理〞是无从谈起的.如何〝修身〞?孔子提出要〝修德〞〝讲学〞〝徙义〞〝改过〞,这样才能〝下学上达〞,成为君子,才能使自己有个〝安身立命〞处.如何〝齐家〞?儒家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基本.>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中说:〝父子之道,自然慈孝,本乎天性,则生爱敬之心,是常道也.〞〝爱〞与〝敬〞发乎人之本性,非外力所加,自然如此.费孝通先生对此有一新的解释说:家庭伦理〝孝〞的意义在今天主要应体现在〝尊敬祖先和培养优秀的后代〞上.这就是说:对祖先要尊敬,对后代要担负起精心培养的家庭责任.如何〝治国〞?在中国,如果说〝家庭〞是个小社会,〝国〞则是一个大社会.一般认为,中国前现代是专制的〝人治〞国家,而西方近代则是〝民主〞的〝法治〞国家.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应该说在前现代儒家的理想应是以〝礼法合治〞治国.>曰:〝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意谓〝礼〞是君子为防止超越道德所设立的界限;如果用〝礼〞不能防止道德败坏,那么就要用〝刑〞来制止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行为;如果〝刑〞还有不足之处,则可以用〝法令〞来补充,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可见,〝礼〞〝刑〞〝令〞三者功能不同,但都带有制度性的意义.贾谊>中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这是说,〝礼〞的作用是要在人们犯错之前就加以防范,而〝法〞是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刑法〞的作用易见成效,而〝礼〞的作用难以立竿见影.这说明,〝礼〞要靠道德教化长期养成,〝法〞是一种外力所加的不得不备之举,不遵守〝礼〞的要求,就叫〝出礼〞(或〝越礼〞),〝出礼〞就会〝入刑〞.所以中国儒家认为〝礼〞和〝法〞有着表里相依的关系.>中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礼〞的作用是调节人民心之所求,〝乐〞的作用是表达人民追求和谐相处的要求,〝政〞是要求处理〝政务〞顺民情而能行通,〝刑〞是为了防止人民〝出礼〞而〝入刑〞所设立的.我认为,这也许是儒家〝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所求.如何〝平天下〞?此句应理解为〝如何使天下平〞.此〝平〞或有三义:〝平〞可作〝和平〞解,如尧对舜说〝协和万邦〞,各邦国和平相处;〝平〞也可作〝平等〞解,如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亦可作〝平安〞解,如〝仁者安仁〞〝老者安之〞〝修己以安人〞.〝天下平〞,包括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平〞,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还包括每个人身心内外的〝平安〞〝安宁〞,这样就真正〝天下太平〞了. (摘编自>,有删节)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基础,而〝政治伦理〞的实现也是以〝道德理想伦理〞的实现为基础的.B.作者认为中国在古代并非纯粹的〝人治〞国家,而是采用〝礼法合治〞方略进行治理的国家.其中,〝礼〞与〝法〞有着表里相依的关系.C.〝礼〞要靠道德教化长期养成,它是君子所设立的防止超越道德的界限,其作用是在人们犯错之前加以防范,但其作用难以立竿见影.D.〝刑〞要在〝礼〞不能防止道德败坏时实施,是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旨在制止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行为,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2.下列关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修身,就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正义和真理,改正错误,从而使自己成长为君子,有〝安身立命〞之所.B.齐家,要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根本,对父母既爱且敬,这种〝爱〞和〝敬〞发乎天性,并不是受外力影响才产生的.C.治国,就是要以人为本,防止人们道德败坏,使人知礼.行礼,而处理政事则要顺应民情,使人民和谐相处.D.平天下,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身心安泰,使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使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和平相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中的内容,旨在说明我国古代是以〝礼法合治〞来治国的.其中的礼.刑.令虽功能不同,但都有制度性的意义.B.贾谊>中的话,是为了说明〝礼〞和〝法〞虽然在作用上有易见和难知的不同,但它们相互依存,没有礼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无以行礼.C.文章引用>的〝政以行之,刑以防之〞中两个〝之〞指代内容不相同,前者指民心民情,后者指人民不遵守〝礼〞的行为.D.〝四海之内皆兄弟〞〝仁者安仁〞〝老者安之〞〝修己以安人〞等,主要是为了对〝平〞在传统文化中的意思作解说.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_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孔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问学,号博洽.举进士,南省考官吕夏卿,称其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白主司,擢第一.调..余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请谒.转运使在杭,召与议事,事已,驰归,不诣府.人问之,曰:〝吾于府无事也.〞再转台州推官.熙宁初,翰林学士范镇以制举荐,对策九千余言,力论王安石所建理财.训兵之法为非是.安石怒,启神宗,御批罢归故官.韩维.陈荐.孙永皆力言文仲不当黜,五上章,不听.范镇又言:〝文仲草茅疏远,不识忌讳.且以直言求之,而又罪之,恐为圣明之累.〞亦不听.苏颂叹曰:〝方朝廷求贤如饥渴,有如此人而不见录,岂其论太高而难合邪,言太激而取怨邪?〞吴充为相,欲置之馆阁,又有忌之者,仅得国子直讲.学者方用王氏经义进取,文..仲不习其书,换为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军.时征西夏,众数十万皆道境上,久不解,.边人厌苦.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元佑初,哲宗召为秘书省校书郎,进礼部员外郎.有言:〝皇族唯杨.荆二王得称皇叔,余宜各系其祖,若唐人称诸王孙之比.〞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广敦睦之义,不应疏间骨肉.〞议遂寝.迁起居舍人,擢左谏议大夫.三年,同知贡举.文仲先有寒疾,及是,昼夜不废职.同院以其形瘵,劝之先出,..或居别寝.谢曰:〝居官则任其责,敢以疾自便乎!〞于是疾益甚,还家而卒,年五十一.士大夫哭之皆失声.苏轼拊其柩曰:〝世方嘉软熟而恶峥嵘,求劲直如吾经父者,今无有矣!〞诏厚恤其家,命弟平仲为江东转运判官,视其葬.(节选自>)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B.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C.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D.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策论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宋金科举曾用以取士.这里是指孔文仲殿试时的文章.B.馆阁是北宋以后掌管图书.编修国史之官署.宋沿唐制,置〝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C.〝贡〞指〝贡士〞,〝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举〞指乡举里选.贡举是指古时地方官府要向帝王荐举人才,后来泛指科举考试.D.军,在这里并不是指军队,而是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文仲因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深得翰林学士范镇赏识,熙宁初,范镇以制举荐,终因得罪王安石而不得重用.B.翰林学士范镇赏识孔文仲的才能,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出身贫贱锋芒毕露的弱点.C.孔文仲在担任国子直讲时,当时学者都研习王氏经义以求仕途,唯独他不学习,结果被贬为保德军通判.D.朝廷为准备与西夏交战,征集数十万丁夫赴边境,孔文仲慷慨陈词,指出兴师动众必然扰民耗材.有不利调度等弊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_分)⑴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广敦睦之义,不应疏间骨肉.〞议遂寝.译文: ⑵谢曰:〝居官则任其责,敢以疾自便乎!〞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_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临江仙鹿虔扆②①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篇二:吉林省实验中学_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Word版含答案吉林省实验中学_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_0分钟试卷满分:_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儒家的政治伦理汤一介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没有〝以人为本〞的〝道德理想伦理〞,〝政治伦理〞是无从谈起的.如何〝修身〞?孔子提出要〝修德〞〝讲学〞〝徙义〞〝改过〞,这样才能〝下学上达〞,成为君子,才能使自己有个〝安身立命〞处.如何〝齐家〞?儒家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基本.>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中说:〝父子之道,自然慈孝,本乎天性,则生爱敬之心,是常道也.〞〝爱〞与〝敬〞发乎人之本性,非外力所加,自然如此.费孝通先生对此有一新的解释说:家庭伦理〝孝〞的意义在今天主要应体现在〝尊敬祖先和培养优秀的后代〞上.这就是说:对祖先要尊敬,对后代要担负起精心培养的家庭责任.如何〝治国〞?在中国,如果说〝家庭〞是个小社会,〝国〞则是一个大社会.一般认为,中国前现代是专制的〝人治〞国家,而西方近代则是〝民主〞的〝法治〞国家.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应该说在前现代儒家的理想应是以〝礼法合治〞治国.>曰:〝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意谓〝礼〞是君子为防止超越道德所设立的界限;如果用〝礼〞不能防止道德败坏,那么就要用〝刑〞来制止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行为;如果〝刑〞还有不足之处,则可以用〝法令〞来补充,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可见,〝礼〞〝刑〞〝令〞三者功能不同,但都带有制度性的意义.贾谊政事疏>>中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这是说,〝礼〞的作用是要在人们犯错之前就加以防范,而〝法〞是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刑法〞的作用易见成效,而〝礼〞的作用难以立竿见影.这说明,〝礼〞要靠道德教化长期养成,〝法〞是一种外力所加的不得不备之举,不遵守〝礼〞的要求,就叫〝出礼〞(或〝越礼〞),〝出礼〞就会〝入刑〞.所以中国儒家认为〝礼〞和〝法〞有着表里相依的关系.>中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礼〞的作用是调节人民心之所求,〝乐〞的作用是表达人民追求和谐相处的要求,〝政〞是要求处理〝政务〞顺民情而能行通,〝刑〞是为了防止人民〝出礼〞而〝入刑〞所设立的.我认为,这也许是儒家〝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所求.如何〝平天下〞?此句应理解为〝如何使天下平〞.此〝平〞或有三义:〝平〞可作〝和平〞解,如尧对舜说〝协和万邦〞,各邦国和平相处;〝平〞也可作〝平等〞解,如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亦可作〝平安〞解,如〝仁者安仁〞〝老者安之〞〝修己以安人〞.〝天下平〞,包括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平〞,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还包括每个人身心内外的〝平安〞〝安宁〞,这样就真正〝天下太平〞了. (摘编自>,有删节)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基础,而〝政治伦理〞的实现也是以〝道德理想伦理〞的实现为基础的.B.作者认为中国在古代并非纯粹的〝人治〞国家,而是采用〝礼法合治〞方略进行治理的国家.其中,〝礼〞与〝法〞有着表里相依的关系.C.〝礼〞要靠道德教化长期养成,它是君子所设立的防止超越道德的界限,其作用是在人们犯错之前加以防范,但其作用难以立竿见影.D.〝刑〞要在〝礼〞不能防止道德败坏时实施,是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旨在制止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行为,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2.下列关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修身,就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正义和真理,改正错误,从而使自己成长为君子,有〝安身立命〞之所.B.齐家,要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根本,对父母既爱且敬,这种〝爱〞和〝敬〞发乎天性,并不是受外力影响才产生的.C.治国,就是要以人为本,防止人们道德败坏,使人知礼.行礼,而处理政事则要顺应民情,使人民和谐相处.D.平天下,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身心安泰,使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使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和平相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中的内容,旨在说明我国古代是以〝礼法合治〞来治国的.其中的礼.刑.令虽功能不同,但都有制度性的意义.B.贾谊>中的话,是为了说明〝礼〞和〝法〞虽然在作用上有易见和难知的不同,但它们相互依存,没有礼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无以行礼.C.文章引用>的〝政以行之,刑以防之〞中两个〝之〞指代内容不相同,前者指民心民情,后者指人民不遵守〝礼〞的行为.D.〝四海之内皆兄弟〞〝仁者安仁〞〝老者安之〞〝修己以安人〞等,主要是为了对〝平〞在传统文化中的意思作解说.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_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孔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问学,号博洽.举进士,南省考官吕夏卿,称其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白主司,擢第一.调..余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请谒.转运使在杭,召与议事,事已,驰归,不诣府.人问之,曰:〝吾于府无事也.〞再转台州推官.熙宁初,翰林学士范镇以制举荐,对策九千余言,力论王安石所建理财.训兵之法为非是.安石怒,启神宗,御批罢归故官.韩维.陈荐.孙永皆力言文仲不当黜,五上章,不听.范镇又言:〝文仲草茅疏远,不识忌讳.且以直言求之,而又罪之,恐为圣明之累.〞亦不听.苏颂叹曰:〝方朝廷求贤如饥渴,有如此人而不见录,岂其论太高而难合邪,言太激而取怨邪?〞吴充为相,欲置之馆阁,又有忌之者,仅得国子直讲.学者方用王氏经义进取,文..仲不习其书,换为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军.时征西夏,众数十万皆道境上,久不解,.边人厌苦.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元佑初,哲宗召为秘书省校书郎,进礼部员外郎.有言:〝皇族唯杨.荆二王得称皇叔,余宜各系其祖,若唐人称诸王孙之比.〞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广敦睦之义,不应疏间骨肉.〞议遂寝.迁起居舍人,擢左谏议大夫.三年,同知贡举.文仲先有寒疾,及是,昼夜不废职.同院以其形瘵,劝之先出,..或居别寝.谢曰:〝居官则任其责,敢以疾自便乎!〞于是疾益甚,还家而卒,年五十一.士大夫哭之皆失声.苏轼拊其柩曰:〝世方嘉软熟而恶峥嵘,求劲直如吾经父者,今无有矣!〞诏厚恤其家,命弟平仲为江东转运判官,视其葬.(节选自>)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B.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C.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D.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策论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宋金科举曾用以取士.这里是指孔文仲殿试时的文章.B.馆阁是北宋以后掌管图书.编修国史之官署.宋沿唐制,置〝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C.〝贡〞指〝贡士〞,〝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举〞指乡举里选.贡举是指古时地方官府要向帝王荐举人才,后来泛指科举考试.D.军,在这里并不是指军队,而是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文仲因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深得翰林学士范镇赏识,熙宁初,范镇以制举荐,终因得罪王安石而不得重用.B.翰林学士范镇赏识孔文仲的才能,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出身贫贱锋芒毕露的弱点.C.孔文仲在担任国子直讲时,当时学者都研习王氏经义以求仕途,唯独他不学习,结果被贬为保德军通判.D.朝廷为准备与西夏交战,征集数十万丁夫赴边境,孔文仲慷慨陈词,指出兴师动众必然扰民耗材.有不利调度等弊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_分)⑴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广敦睦之义,不应疏间骨肉.〞议遂寝.译文: ⑵谢曰:〝居官则任其责,敢以疾自便乎!〞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_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临江仙鹿虔扆②①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篇三:冲刺高考最后一卷冲刺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_0分,考试时间_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城市文明是一个多维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和打量,会呈现不同的维度:在建筑学视野里,一个文明城市首先是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和功能完善的城市;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文明城市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竞争力和总体实力强盛的城市;在美学界域内,一个文明城市就是各种建筑错落有致.各色景观靓丽怡人的城市;在政治学视角下,一个文明城市就是权力依法运作.治理秩序井然的城市;在伦理学架构中,一个文明城市就是市民讲信修睦.礼让包容的城市;在社会学框架里,一个文明城市就是社会矛盾较少.社会关系和谐的城市.②由于城市是人的集居地,人的现代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根本载体,所以,城市文明究其本质是市民高超素养的充分彰显,是市民现代素质的集中体现.市民现代素质是指与现代生产力.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观念.道德素质.社会心理素质以及其他职业素质及其进步提高的过程.在我国,市民现代素质不仅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市民作为信仰.道德和法律等的载体和实践者,最终还决定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联系和动态的角度看,市民现代素质不仅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历史积淀,而且成为城市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杠杆和依托.③当前,市民现代素质问题之所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凸显出来,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从根本上讲是由城市现代生产力的迅猛演进和城市经济社会体制转轨变型所引发的.城市现代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经验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臻显要,科技知识渗透于生产要素和营销过程,物化成第一生产力.而现代管理知识与经验则成为凝聚整合生产力要素.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性因素,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素质越来越决定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生产,需要相应地建立起一整套现代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则,所有这一切都对城市中的人的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提高城市人的综合素质与高度集中统一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格格不入的,只有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为实现人的素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创造客观条件.④现代城市文明程度取决于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素质.不难见到现代城市人中那种具有文化而独缺少〝文明〞的人,这类人一切时髦的东西都追逐过,一切〝新〞的时尚也了然于心,然而却似乎丢掉了作为现代人的根本,即生命中最朴素.最简单的元素,因而丧失了心性.公正.理想的人不能称之为现代城市人,甚至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选自刘金祥>)1.下列关于〝市民现代素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市民现代素质之所以是城市文明的根本载体,是因为城市文明是市民现代素质的充分彰显和集中体现.B.市民现代素质只要与现代生产力.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就能成为城市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杠杆和依托.C.作为道德.法律等载体和实践者的市民,能决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D.市民现代素质问题成为当前全社会的热点话题,与城市生产力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体制转型有很大关系.。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译文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译文1、《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译文《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孔稚珪原文: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
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
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
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钮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
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
道帙长摈,法筵久埋。
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
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
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
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
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
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
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
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
智若禹之行水赋第三段赏析【北宋】孔平仲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智若禹之行水赋 第三段
北宋 孔平仲
作品赏析
•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 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 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 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 言天下万物之情性,当顺其故则利之也。改戾其性则失其利矣。若 以杞柳为桮桊,非杞柳之性也。恶人欲用智而妄穿凿,不顺物之性 而改道以养之。禹之用智,决江疏河,因水之性,因地之宜,引之 就下,行其空虚无事之处。如用智者,不妄改作,作事循理,若禹 行水于无事之处,则为大智也。
作品赏析
• 孟子说:“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 也。”(《孟子·离娄下》)。
• 朱熹解曰:“天下之理,本皆顺利。小智之人务为穿凿,所以失之。禹之行水 则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未尝以私智穿凿而有所事,是以水得其润下之性而不 为害也”。
• 孟子在此再次肯定了“利”的正当性和基础性,同时也强调了小智、大智之别: 一意为私而钻营的“小智”不免有失,若顺于义的“大智”则可令各得其所。 如禹行水的大智是什么呢?它肯定不是逆人的正常利益而为。
• 朱熹将性规定为“人物所得以生之理”,而将故释为“已然之迹”。按照朱熹 的观点,理属于形而上,是“若无形而难知”,但可以在具体事物中表现出来, “然其发见之已然,则必有迹而易见”,所以天下之人根据性的“已然之迹” 就可以了解到性,就象从星辰的“已然之迹”,就可以知其运行规律一样。朱 熹的这个解释是建立在他“理”“气”、“未发”“已发”的理学观念之上, 更多的是一种哲学再创造,它与孟子思想存在着一定距离,是学界公认的事实。
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 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 华东师大版(2021年整理)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华东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华东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华东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 今义:年长的人。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 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 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 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实际;今义:见闻,感情.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
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 今义:没有能力,不可以。
王慎中《朱碧潭诗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慎中《朱碧潭诗序》原文及翻译译文1、王慎中《朱碧潭诗序》原文及翻译译文王慎中《朱碧潭诗序》原文及翻译王慎中原文: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
登匡庐①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
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
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其诗不行于时。
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
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②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
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③,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
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
吏人至门,强君入谒。
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
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
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
守独出访之。
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
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
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
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
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
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
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
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
呜呼,可谓穷矣!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
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
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
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
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
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
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④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注]:①匡庐:即山西庐山;②涴:污,弄脏;③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④孤:古同“辜”,辜负。
湛江市重点中学2024年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湛江市重点中学2024年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语文试题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从小,家父一入秋总是要买几盆菊花回来,,。
,,,。
,又不知蜜蜂是怎么知道这里有菊花的消息的,各种蜜蜂都来了。
那种热闹是秋季最后的热闹,菊花一谢,蜜蜂也就不见了。
①花农种出来的千头菊②特别是那种开花很多的千头菊③一米多大的花冠上全是小朵小朵开或尚未开的菊花④让人有说不出的好感⑤这样的一盆菊花放在院子里,不知消息如何传出⑥花冠极其平整A.②③④①⑥⑤B.②④①⑥③⑤C.④③①②⑥⑤D.④⑥⑤①③②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大讷①,字敬叔。
县人周恭肃王元俨②之十世孙也。
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
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
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
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
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
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
庭县多山畬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至烦。
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
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
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
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
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之瑞安。
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
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
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乡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揖拜..有容,观者叹悦。
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
三阶平则风雨时赋第六段赏析【北宋】孔文仲骈体文
作者简介
• 孔文仲(1038-1088年),字经父,今峡江县罗田 镇西江村人。孔子四十七代孙,属于“临江派”。
• 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进士,调余杭尉,转台州 推官。神宗熙宁初年,力言新法不便,罢归故官。 王安石罢相后,召为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召为 秘书省校书郎。官至中书舍人。其弟孔武仲、孔平 仲皆有文闻,合称“三孔”,黄庭坚称:“二苏联 璧,三孔分鼎”之誉。元祐三年(1088年),举行 贡举,还家而卒。《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 《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东方朔进谏曰:“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 变。”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 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上阶上星为男主, 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元士,下星为 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祗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 三阶不平,则五神乏祀,日有食之,水润不浸,稼穑不成,冬雷夏霜,百姓不 宁,故治道倾。天子行暴令,好兴甲兵。修宫榭,广苑囿,则上阶为之奄奄疏 阔也。’以孝武皆有此事,故朔为陈之。”
上灿髙躔,既色齐而光大,俯呈休騐,俾根着之滋丰。 灵台齐政兮,知精祲之祥。
……………………………………………………… ………………………………………………………
古人以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因以“台阶 平”指天下太平。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之二:“伏愿陶铸华夷, 黄河带而泰山礪;弥纶造 化,玉衡正而台阶平。”参阅《史记·天官书》、《汉书·东方朔传》 颜师古注。三阶为星名,共六 颗,分上、中、下三阶。古代星象家认为三阶平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征候。
国学 骈体文
三阶平则风雨时赋 第六段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德行第一1.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⑥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仲举: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
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
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è):官署。
⑧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
式,同"“轼”,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
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
闾:里巷的门。
「译文」仲举(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仲举说:“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2.周子居①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
已复:竟然。
「译文」周子居(周乘)经常说:“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3.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e】③;诣【yi】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
”「注释」①郭林宗:郭太,字林宗,东汉末年太学生领袖。
②造:拜访。
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末年贤人。
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比喻停留的时间短暂。
轨:车辙。
鸾:鸾铃,此指马车。
轭:套在牲口脖子上的器具。
④弥日:整日。
信宿:连住两夜。
“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出处、解释及赏析
“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出处、解释及赏析名句: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出自:宋代孔平仲的《和经父寄张缋二首》解释:凭仗斩马孤剑想把奸佞之徒一扫而光,岂肯因太行艰险能摧车轮而回避不前!原文:《和经父寄张缋二首》孔平仲解纵枭鸱啄凤凰,天心似此亦难详。
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得者折腰犹下列,失之垂翅合南翔。
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
半通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未得开。
鸾凤托巢虽枳棘,神仙定籍已蓬莱。
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
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
译文:放任纵容恶鸟鸱枭去啄伤高贵的凤凰,天心竟然想这样做叫人难以审察端详。
凭仗斩马孤剑想把奸佞之徒一扫而光,岂肯因太行艰险能摧车轮而回避不前!得势小人尽管折腰权贵也不过是小官,你虽暂时失势垂下羽翼终能展翅高翔。
倒不如永远地辞别这污浊的仕途,我们一同逍遥物外一起终老他方。
官职半通是万里挑一的人才,有满腹经纶卷蓄着未能展开。
鸾凤托巢只是暂时栖身枳棘,神仙谪降毕竟已落籍于蓬莱。
像漆室女倚柱而歌忠心耿耿,莫学卞和哭在荆山涕泪哀哀。
世事本来倚伏万变岂能有定,塞翁失马祸福相倚还能归来。
注释:经父:作者大哥孔文仲(公元1038-1088年),字经父,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进士。
曾任台州推官。
神宗熙宁初,以范镇荐应制举,对策力言王安石新法不便,罢归故官。
张缋(huì):人不详,一本作“张绩”,文仲兄弟友人,生平事迹不详,是一位才识兼美之士。
文仲曾屡寄之以诗。
解纵句:引申《庄子·秋水》“鸱得腐鼠”而“吓”“鹓雏”之意,以“枭鸱”得“解纵”、“凤凰”被剥“啄”比喻小人逞凶、君子遭害。
鸱(chī):猫头鹰的一种。
得者句:那些得意之徒卑躬屈膝,仍然官职低微。
折腰,弯腰。
下列:犹下僚。
长揖尘埃:告别尘世。
长揖,一种行礼。
逍遥:自由自在地往来。
物外:尘世之外。
半通句:是说张缋虽然官职低微,但才学出众。
半通:犹半印。
汉制,丞相、列侯至令丞,都用正方形的大印,小官如管仓库、园林的,却只能是大官印的一半大,成长方形。
临江“三孔”
临江“三孔”临江“三孔”_“三孔”的济世人生宋苏颂撰《中书舍人孔公墓志铭》云:“远矣孔氏,四十八世,曲阜旧封,褒成是继。
旁支屡迁,或越或冀。
新淦之族,源同流异,是生紫微,凤举鸿仪。
父子昆弟,出逢圣时,高文大策,陈当世之宜。
嘉谟谠议,为天子所知。
”“至是,公又以文名振场屋,二季武仲平仲相继举太学试,南京皆取甲等。
故当时语文学高第者,以公家为甲族焉。
”文仲、武仲、平仲三人于北宋一朝声势大盛,号为“三孔”。
《宋史·孔文仲弟武仲平仲列传》(卷三四四)云:“孔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
”关于其籍贯,学术界的争论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宋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代编纂的《新喻县志》等称“三孔”为临江新喻人,明清的《临江府志》说他们是临江峡江人,清代《江西通志》和《民国江西通志稿》又称他们为临江军新淦人。
唐圭璋先生《全宋词》收录平仲传世的唯一词作《千秋岁》,将作者定为清江人。
如此四说并存,又没有特别确凿的证据,使得很多人都对“三孔”的籍贯莫衷一是。
按照北宋时期的行政区划来讲,当时的临江军辖清江、新喻、新淦三县,明代改军为府,嘉靖五年析新淦地置峡江县至今,故明清两代临江府辖以上四县。
对于新喻、峡江、新淦、清江的不同说法,无论“三孔”的籍贯属于临江府治下的哪个县,“三孔”为临江人,历代皆无异说,因此我们可以毫无疑义地称他们为“临江三孔”。
“初,文仲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他们主要活动于北宋熙宁、元丰、元祐、绍圣时期。
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黄庭坚有诗赞三孔:“二苏上联璧,三孔立分鼎。
”(《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诗》)“三孔”与“二苏”并提,可见在当时“三孔”享有与苏氏兄弟同样崇高的声誉。
著名诗人苏辙亦有诗云:“时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其一)可见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三兄弟在北宋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孔文仲()孔文仲,字经父,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生。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与杨德祖书三国·魏-曹植植白: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
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
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
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
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
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
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
吾亦不能忘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
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其淑媛;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
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
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呰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
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
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茞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
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江上孔武仲翻译
江上孔武仲翻译
江上
宋代·孔武仲
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
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
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
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译文】
万里长江上一叶扁舟,游子的心萧条索然已经惊动了秋天。
山脚下的寺笼罩在在一片晚霞中,落日的余晖照在水面上倒映出山寺的楼。
远远望去,浅滩上突然闪动着点点金光,是鲤鱼在跳跃;而那一点点雪白色,则是栖身滩上的白色鸥鸟了。
少年的悲壮之志为寥廓的江天所激发,不忍心在澜沧江下钓鱼钩,做个垂钓者。
【作者简介】
孔武仲,字常父,临江新余(今江西新余)人。
孔子四十七代孙,属于“临江派”。
自幼聪慧好学,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甲科第六,授谷城主簿,历官齐州儒学教授、国子直讲。
为湘潭县令时,"县出金矿,财货饶溢"。
哲宗元祐年间,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
后拜为中书舍人。
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
绍圣三年(1096年),被免职,定居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专心著作。
约卒於哲宗绍圣未年,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并称"三孔"。
著有《书说》13卷、《诗说》20 卷、《论语说》10卷、《金华讲义》13卷、《孔氏奏议》3卷、《芍药园序》及《孔氏杂说》等。
中国古代八大名赋(原文、译文):千古名篇,值得赏鉴
中国古代八大名赋(原文、译文):千古名篇,值得赏鉴1、风赋宋玉作者简介:宋玉,又名子渊,湖北宜城人(也有称归州人的)。
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
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
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
曾事楚顷襄王。
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
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
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
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品简介:《风赋》,战国时代宋玉所做词赋。
《风赋》通过雄风与雌风的论证与比较。
说明自然界任何物象都是存在阴阳俩面性的。
阳风是暖人的,阴风是伤人的。
风的冷暖是针对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而决定的。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安生始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扬熛怒。
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抵花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
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故其风中人,状直憯憯惏栗,清凉增欷。
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
宋史孔文仲传文言文翻译
孔文仲,字文叔,鲁国曲阜人也。
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卒于仁宗庆历五年,享年六十有四。
文仲幼而聪颖,好学不倦,博极群书,尤善属文。
及长,以文采出众,名噪一时。
文仲初仕为大理寺评事,迁秘书省正字。
时值仁宗皇帝亲政,知其才,擢为翰林学士。
文仲以文翰见称,屡进言规谏,甚得皇帝信任。
然文仲性情刚直,不阿谀奉承,故不得时人之所好。
庆历五年,文仲以疾乞归,仁宗皇帝赐金帛,遣使者慰问。
文仲归乡后,杜门谢客,专志于学问,所著《周易正义》一书,深得学者推崇。
文仲又好议论时政,每有新作,必广为流传,一时名士争相传阅。
文仲平生交友,不以势利为重,而以道德相尚。
与范仲淹、富弼等交好,共论天下大事,切磋学问。
文仲与范仲淹尤为莫逆之交,两人志同道合,共商国是,人称“范文正孔文仲”。
文仲虽居乡里,然心系国事。
每闻朝廷有政事得失,必上书言事,力主正道。
仁宗皇帝闻其言,常叹曰:“孔文仲真忠臣也!”文仲尝上疏言:“今朝廷政事,有轻视民瘼者,有纵容奸邪者,有专务虚名者,有耽于宴乐者。
愿陛下察之,以安百姓。
”仁宗皇帝深以为然,遂命文仲为礼部尚书,以正朝纲。
文仲在位,廉洁自守,不谋私利。
尝有富商欲以重金贿赂文仲,文仲正色拒之,曰:“吾为朝廷大臣,岂可贪财坏法?”遂辞去。
其廉洁之风,一时传为佳话。
文仲晚年,尤好《易经》。
尝曰:“《易经》者,宇宙之理,万物之情,吾欲究其奥妙,以悟人生。
”遂穷究《易经》之理,著《易说》一书,为后世学者所传颂。
庆历五年,文仲疾终,仁宗皇帝为之辍朝三日,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文仲之丧,天下痛悼,士民奔走送葬,哭声震野。
文仲虽逝,其精神风骨,永存于世。
文仲一生,以文才著称,以德行见重。
其学问广博,议论时政,多有见地。
虽居高位,犹能保持廉洁,不以权势谋私。
真乃一代贤臣,后世楷模也。
译文:孔文仲,字文叔,鲁国曲阜人。
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卒于仁宗庆历五年,享年六十四岁。
孔文仲自幼聪颖,好学不倦,博通群书,尤其擅长写作。
长大后,凭借文采出众,名声一时大噪。
孔镛,字韶文,长洲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孔镛,字韶文,长洲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孔镛,字韶文,长洲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孔镛,字韶文,长洲人。
范文正公文集文言文翻译
范文正公文集文言文翻译在中国古代,文言文是一种古老而又典雅的语言形式,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
范文正公(约公元前45年-公元前6年)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范文正公文集是范文正公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文言文作品。
下面将为大家翻译一篇范文正公文集中的文言文,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种古老而又美丽的语言形式。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翻译:Spring river tides connect with the sea, and the bright moon rises with the tides on the sea.The waves follow for thousands of miles, where in the spring river is there no bright moon!The river flows around the fragrant fields, and the moonlight on the flower woods is like hail.The empty air flows frost without notice, and the white sand on the shore cannot be seen.The river and sky are free of any dust, and the bright moon shines alone in the empty sky.Who was the first to see the moon by the river? When did the moon first shine on people?Generations come and go endlessly, and the river moon looks the same year after year.No one knows who the river moon awaits, only the long river sending flowing water.在这首《春江花月夜》中,范文正公以优美的文言文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戏呈孔毅父》原文及翻译赏析
《戏呈孔毅父》原文及翻译赏析《戏呈孔毅父》原文及翻译赏析【必备】译文像我这等靠执笔过活的人,生来就没有封侯拜相的命了,那位孔方兄早向我发出了绝交的文书。
我以笔墨谋生,博取利禄,钻研不息的,但没有经邦治世的功用。
我纵有“经天纬地”的才华,文章也被人视为无益于世,跟网上缀着的露珠又有何两样。
朝廷下诏将我召入京城,却随意封我一个校书郎、著作郎这样位卑言轻的职务,我也只能登上车问候别人身体怎么样了。
突然想到与你同在江西之时,同宿僧寺,同桌而餐,虽清贫但无穷。
做这贫苦清寒的官,还不如你我在梦中随那南飞的秋雁,回到东湖,过那自由悠闲的归隐啊。
注释⑴孔毅父:即,字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治平二年进士。
好友。
⑵管城子:即毛笔。
⑶食肉相:即封侯之相。
据《·班超传》记载,看相的人曾说班超“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侯相也”,后来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果然封侯。
⑷孔方兄:即钱。
古时的铜钱中有方孔,故有此称,语出鲁褒《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暗含鄙视与嘲笑之意。
⑸绝交书:有《与巨源绝交书》。
这里借指与钱财无缘。
⑹经世:治理社会。
⑺丝窠[kē]:这里指蜘蛛网。
⑻校书:即校书郎,旧章校勘书籍。
⑼著作:即著作郎,旧掌编撰国史。
⑽诏除:朝廷下令拜官授职。
⑾问何如:近来身体怎么样。
⑿东湖:在江西南昌市东南。
开头两句就写得很别致。
的《毛颖传》将毛笔拟人化,为之立传,还说它受封为管城子。
作者不明说自己靠着一支笔杆子立身处世,既升不了宫,也发不了财,而是精心选择了四个本无关联的典故,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到一起,构成了新颖奇特的联想。
笔既然称“子”,就可以食肉封侯;钱既然称“兄”,也就能够写绝交书。
他将自己无望的牢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非但不显得生硬,还产生了谐谑幽默的情趣。
三四句承上作进一步阐述,将自己未能博取功名富贵的原因归咎于文章无益于世,表面看来是自责,实际上以反语暗指文章不为世人赏识,在中寓有自负的意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孔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
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问学,号博洽。
举进士,南省考官吕夏卿,称其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白主司,擢第一。
调余杭尉。
恬介自守,不事请谒。
转运使在杭,召与议事,事已,驰归,不诣府。
人问之,曰:“吾于府无事也。
”再转台州推官。
熙宁初,翰林学士范镇以制举荐,对策九千余言,力论王安石所建理财、训兵之法为非是。
安石怒,启神宗,御批罢归故官。
韩维、陈荐、孙永皆力言文仲不当黜,五上章,不听。
范镇又言:“文仲草茅疏远,不识忌讳。
且以直言求之,而又罪之,恐为圣明之累。
”亦不听。
苏颂叹曰:“方朝廷求贤如饥渴,有如此人而不见录,岂其论太高而难合邪,言太激而取怨邪?”
吴充为相,欲置之馆阁,又有忌之者,仅得国子直讲。
学者方用王氏经义进取,文仲不习其书,换为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军。
时征西夏,众数十万皆道境上,久不解,边人厌苦。
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元佑初,哲宗召为秘书省校书郎,进礼部员外郎。
有言:“皇族唯杨、荆二王得称皇叔,余宜各系其祖,若唐人称诸王孙之比。
”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广敦睦之义,不应疏间骨肉。
”议遂寝。
迁起居舍人,擢左谏议大夫。
三年,同知贡举。
文仲先有寒疾,及是,昼夜不废职。
同院以其形瘵,劝之先出,或居别寝。
谢曰:“居官则任其责,敢以疾自便乎!”于是疾益甚,还家而卒,年五十一。
士大夫哭之皆失声。
苏轼拊其柩曰:“世方嘉软熟而恶峥嵘,求劲直如吾经父者,今无有矣!”诏厚恤其家,命弟平仲为江东转运判官,视其葬。
(节选自《宋史》)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B.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C.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D.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策论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宋金科举曾用以取士。
这里是指孔文仲殿试时的文章。
B.馆阁是北宋以后掌管图书、编修国史之官署。
宋沿唐制,置“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
C.“贡”指“贡士”,“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
”“举”指乡举里选。
贡举是指古时地方官府要向帝王荐举人才,后来泛指科举考试。
D.军,在这里并不是指军队,而是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
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文仲因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深得翰林学士范镇赏识,熙宁初,范镇以制举荐,终因得罪王安石而不得重用。
B.翰林学士范镇赏识孔文仲的才能,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出身贫贱锋芒毕露的弱点。
C.孔文仲在担任国子直讲时,当时学者都研习王氏经义以求仕途,唯独他不学习,结果被贬为保德军通判。
D.朝廷为准备与西夏交战,征集数十万丁夫赴边境,孔文仲慷慨陈词,指出兴师动众必然扰民耗材、有不利调度等弊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广敦睦之义,不应疏间骨肉。
”议遂寝。
⑵谢曰:“居官则任其责,敢以疾自便乎!”
参考答案
4.B
5.A
6.D
7.
⑴(孔文仲)推辞说:“做官就要担当自己的责任,怎敢因为小病而放任自己呢!”(“谢”“任”“敢”“以”各1分,大意1分)
⑵孔文仲说:“皇上刚刚登基,应该弘扬亲善和睦的大义,不应该疏远离间骨肉亲情。
”建议最终没被采纳。
(“广”“敦睦之义”“疏间”“寝”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孔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
性情洁身自好,很少言笑。
年青时刻苦问学,号称广博洽闻。
考中进士,南省考官吕夏卿,称赞他的词赋清澹秀丽,策论深博,文章气势类似荀卿、扬雄,建议主管部门,拔为第一。
调任余杭县尉。
恬静正直自守,不事请托求见。
转运使在杭州,召他参与议事,议事完毕后,马上回县,不去州府。
有人问他,他说“:我在州府没事。
”又转任台州推官。
熙宁初年,翰林学士范镇以制举荐举他,应对策论九千余言,力论王安石所建立的理财、训兵之法为不对,宋敏求列他为特等。
王安石发怒,告诉神宗,御批罢归原官。
齐恢、孙固封还御批,韩维、陈荐、孙永都极力上言孔文仲不应黜退,五次上奏章,没有得到同意。
范镇又说:“孔文仲低贱疏远,不知忌讳。
而且以直言求之,却又怪罪他,恐怕为圣明之累。
”也不听从。
苏颂叹息说“:朝廷正求贤才如饥渴,有这样的人才而不被录用,岂不是议论太高远而难以符合邪
佞,言词太偏激而取怨吗?”
吴充为宰相,想要把孔文仲安排在馆阁,又有人嫉妒,仅得国子直讲。
求学的人正用王氏经义上进,孔文仲不研习王氏书,换为三班主簿,出任保德军通判。
当时征伐西夏,几十万人都到边境上,很久不解散,边地人厌倦困苦,孔文仲陈述三不便说:“大部队没有出动,而丁夫预先集中;河东雇民夫,劳民伤财;各路出兵,首尾不相应。
虞、夏、商、周的强盛,未尝没有外侮,但怀柔制御的要旨,不在彼而在此。
”
元祐初年,哲宗召用孔文仲为秘书省校书郎,升礼部员外郎。
有人说:“皇族只有杨、荆二王能称皇叔,其余应各系其祖宗,好像唐代人称诸王孙之比。
”孔文仲说“:皇帝刚即位,应广敦厚和睦之义,不应疏远离间骨肉。
”议论于是平息。
升任起居舍人,提拔为左谏议大夫。
元祐三年(1088),孔文仲同知贡院。
孔文仲先患寒病,到这时,日夜不废职责。
同事以其身体病弱,劝他先出去,或者住在其他寝室。
孔文仲感谢说“:居官则任其职责,不敢因病自便!”于是病愈加沉重,回家而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士大夫都哭之失声。
苏轼拍着他的灵柩说“:现在正嘉许懦弱而厌恶深邃,寻求像我孔经父这样刚直的人,现在没有了!”诏令优厚抚恤孔家,任命他的弟弟孔平仲为江东转运判官,办理孔文仲的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