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公共行政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书后材料读后感

公共行政学书后材料读后感一、关于行政效率那点事儿。
书后的材料里有很多关于行政效率的案例和分析,这让我深刻感觉到行政效率就像是一辆汽车的速度表。
如果行政部门是一辆汽车,那行政效率就是决定这辆车能不能在治理的大道上跑得快又稳的关键。
比如说有个案例讲某个城市为了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
一开始,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不畅,就像汽车的各个零件没磨合好,虽然每个部门都在做事,但是交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这就是行政效率低下的表现。
但是后来,通过整合资源,明确各部门职责,好家伙,就像给汽车加了超级润滑油,交通拥堵情况明显好转。
这就告诉我们,提高行政效率不是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而是要像交响乐团一样,每个乐手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演奏什么音符,这样才能奏出和谐高效的乐章。
二、行政伦理像一面镜子。
行政伦理这部分内容在书后的材料里也特别引人深思。
我觉得行政伦理就像一面镜子,行政人员每天都得在这镜子面前照一照自己。
材料里提到了一些因为违背行政伦理而产生的丑闻事件,就像镜子上的污点一样刺眼。
比如说有的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这就完全违背了为公众服务的宗旨。
而那些遵守行政伦理的官员呢,就像镜子里的阳光一样,给公众带来温暖和信任。
这让我想到,行政伦理其实是行政工作的灵魂所在。
一个行政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行政伦理,就算他能力再强,那也是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早晚会跑偏,还可能会撞到无辜的人。
所以,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就像是给行政人员的内心装了一个道德导航仪,时刻提醒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三、民主行政的小确幸。
民主行政在书后的材料里就像一阵清新的风。
它让我看到了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重要性。
就好比大家一起做蛋糕,以前可能是厨师(行政部门)自己决定蛋糕的口味、形状和配料,结果做出来的蛋糕可能只有厨师自己喜欢吃。
但是民主行政就是让吃蛋糕的人(公众)也能参与到做蛋糕的过程中来。
公众可以提出自己想要的口味,比如巧克力味、草莓味,还可以对蛋糕的形状发表意见,是圆形还是方形。
公共行政的合法性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的合法性读书笔记在线求一份关于公共行政管理的读书笔记公共行政管理笔记笔记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公共行政是 -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思想威尔逊和古德诺分别在行政之研究>>与政治与行政>>中主张行政与政治分离美国早期行政学家怀特将公共行政界定为最广义的行政,即一切管理均为行政.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德国的马克思.韦伯科学管理之父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温斯顿.泰勒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则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他提出的五项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美国行政学家古立克提出了七项管理职能行政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怀特(行政学导论>>),魏劳毕(行政学原理>>)和费富纳(行政学>>)完成的巴纳德提出了社会人和非正式组织理论西蒙在1947年发表德行政行为>>提出了有限理性德观点沃尔夫在1948年发表了行政国>>一书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德是梁启超提出五院分立制度的是孙中山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1935年张金鉴德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新公共管理是以效率为中心德改革,它并没有触及官僚制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管理取向(传统管理取向新公共管理取向)政治取向法律取向行政环境具有复杂性,约束性,特殊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其作用表现为(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高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生态学>>里格斯比较公共行政模式>>公共行政生态学>>-干预应该遵循的原则(1) -与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不能互相代替( -作用不能由市场代替市场起作用的领域-不应强制干预)(2) -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3) -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4)发展中国家-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正常的现象-的政治职能有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 -的职能民主职能-的经济职能有(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职能的转变和建设和谐社会一 -管理观念的转变(1) -机构改革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2)要实现从全能-向有限-的观念转变(3)要实现从权威主义向民主行政的转变(4)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从统治方式向管理方式的转变(5)要实现从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的彻底转变因此,必须正确界定 -在社会中的角色,处理好(1)正确处理 -与社会市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等之间的关系(展开)行政体制是指 -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 -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权力划分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 -系统的各级各类 -部门职权的设置行政体制是 -系统的权力,机构和运行的总和具有政治性稳定性系统性滞后性与继承性的特点中央 -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 -职能的划分, -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总称内阁制的代表是英国,还有印度日本泰国新加坡斯里兰卡荷兰比利时德国丹麦加拿大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美国还有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伊朗埃及南非津巴布韦墨西哥巴西危地马拉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半总统制是总统制在法国的变形还有奥地利芬兰冰岛葡萄牙爱尔兰赞比亚坦桑尼亚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并借鉴前苏联的部长会议制与1954年形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领导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协助工作地方 -体制可以分为自治体地方 -(英国)行政体地方 -(德国)民主集中制地方 -(中国)复合制国家倾向于分权单一制国家倾向于集权地方分权制也称多元制和分离制,是指中央-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 -,地方 -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 -的行政体制.分权制又分为联邦分权制和单一分权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行政区划应该以有效管理为原则.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政治原则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有效管理原则有利于发展原则民族自治原则.行政区划可以分为传统型(依据历史行政区域的建制)发展型(现代大工业的产物)特殊型公共组织(狭义)是指 -部门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一般有权力机构人员规范信息和物质资源等要素构成.公共组织是公共权力的载体,具有政治性社会性服务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的特点.中国行政系统服从中国 -的系统领导和指挥.公共组织的作用(1) -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2) -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3) -是国家-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4)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订者与协调者(5) -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 -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 -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民令听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上级 -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 -很少.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统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监督的组织类型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会晤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行政职位是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公共组织结构方式具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纵向结构是以命令与服从作为准则的,它是行政效率的根本保证.当代公共组织结构的特点之一是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相结合,称为复式结构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主要有人际关系学派创始人梅奥社会人理论非正式组织理论新型领导能力理论切斯特.巴纳德权威接受理论组织平衡理论非正式组织理论,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等社会公平是新公共行政学时期组织理论的核心概念,公平的重点是纠正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分配的不公正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它具有组织性非 -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的特点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1)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2)监督市场;(3)中介作用;(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5)监督 -学习型组织是指组织通过个体学习、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公共行政学书后材料读后感

公共行政学书后材料读后感读了公共行政学书后的材料,就像是在行政学这个大森林里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探险。
一翻开那些材料,首先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各种案例。
就拿那个城市交通规划的案例来说吧,以前我只知道路上车多车少、堵不堵车,看了这个案例才明白,这背后可是有一整套复杂的公共行政决策在起作用呢。
就好像是一场棋局,政府部门这个棋手得考虑车(汽车数量)、马(公共交通发展)、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棋子的布局,一步走错,那交通这盘棋可就乱套了。
我当时就想,那些制定交通规划的人肯定是超级大脑,得把市民出行的习惯、城市的地理结构、经济发展趋势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因素都像拼图一样完美地拼在一起。
还有那个关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材料。
在没有深入了解之前,我以为应对这种事情就只是医生护士的事儿,把病人治好就行了。
但是看了之后才知道,这可远远不是那么简单。
公共行政部门就像是一个超级管家,要协调医疗物资的调配、医院的建设和扩充、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对群众恐慌情绪的安抚。
这就好比是在一艘大船上,突然出现了个漏洞(公共卫生事件),船长(公共行政部门)得指挥船员(各个相关机构和人员)从各个方面来堵住这个漏洞,同时还要让乘客(民众)保持镇定,不能乱了阵脚。
这得需要多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啊!再说说关于社区治理的材料。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住的小区,以前总觉得小区的事儿就是物业管管卫生、修修路灯啥的。
看了材料才发现,社区治理可是一个微型的公共行政体系呢。
从邻里纠纷的调解到社区文化的建设,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公共行政的理念。
就像我们小区组织的垃圾分类活动,这看似是个小事,但背后却是社区居委会和相关部门为了环保目标而进行的积极引导。
他们得想办法让居民们从嫌麻烦到自觉遵守,这其中的沟通、教育和监督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小小的行政改革,只不过舞台是这个小小的社区。
但是总体来说,这些材料让我对公共行政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这是个高高在上、离自己很远的学科,现在才知道它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第八章人事行政一、人事行政概述(一)人事行政的含义1.人事: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理人情人力能做到的事人的意识的对象2.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人事: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发生在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称3.(二)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1.人事行政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居核心和关键地位●首要职能●人——行政的根本,政府的一切行政管理活动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
●由精干、高效、廉洁、优化的公务员队制定和实施法规政策。
●中心——“因事择人,因人任用,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2.人事行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的、合理的人事行政能有效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已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人事行政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通过公务员的录用、考核、任用、工资保险福利等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务员的植物升降、任免,交流制度,调整结合关系使处于最适应状态通过培训制度更新补充知识结构,适应科技发展态势,加强建设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和人事行政体制的科学化和法制化确保经济市场化目标的早日实现人事行政的科学化和法制化为政治民主化的实现开辟了有效地途径✧通过法定程序经过录用考试成为公务员的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揭发的权利✧监督权(三)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1.公平竞争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2.功绩制原则●以功绩(工作实绩和标准)作为考核、评价的标准来实施晋升3.依法管理原则●通过立法程序来规范,用法律手段去报人事行政管理的实施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二、人事行政制度的历史沿革(一)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制度的历史演变1.发生阶段贤能制禅让制(以贤能为标准,通过让贤方式来产生首领继承人)世卿世袭制(以宗法血亲关系为特征)父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为主,弟继承为辅)2. 发展阶段● 废除封国制和官吏世袭制君主集权制 ● 废除封亲制立功进仕,招聘 ● 考核制度● 废除食封制和世禄制俸禄制 ● 设立官学和私学● 皇帝直接任免的“三公九卿”● 察举(举荐,乡举里选) ● 征僻● 九品中正制3. 成熟阶段(二) 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常科 (每年礼部定期举行) 制科(皇帝不定期下诏举行)秀才 明经 俊士 进士 明法秀才科进士科科举制度童试初级考试生员资格 乡试省一级考试,三年一次举人会试中央一级考试,礼部主持,三年一次贡士 殿试最高一级考试,皇帝亲自主持,一甲二甲三分之一进士出身三甲余者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进士及第 探花秦汉1.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分类:政务官*任期有限*随政府的进退而进退事务官(文官)*考试产生*去留不受政府更迭影响*择优录用*长期任职常任文官2.西方公务员的范围划分●小范围:中央政府系统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事务官例子:英国,英联邦成员国家●中范围:政府行政机关中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事务官和政务官例子: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泰国●大范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关的公职人员、国会除议员外的工作人员,审判官,检查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例子:法国,日本3.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两种主要模式●英美模式:英国:恩赐官爵制两党制度现代文官制度(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美国:以功绩制取代分赃制;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公务员为职业官员,不犯错误,不得解雇;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在政党政治中必须保持中立;依法成立公务员委员会,负责联邦公务员的统一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读《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有感一、作者介绍本书作者——尼古拉斯·亨利,一位著名的公共行政学家,专长于公共政策分析与公共管理研究。
他先后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校区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享利教授著书十余本,发表论文几十篇共论文获得过《美国公共行政评论》颁发的埃德文·O·斯坦恩奖。
他曾就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新默默西哥大学、佐治亚大学以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他所领导的佐治亚南部大学曾被CNN专题报道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颗新星,而他本人也步入了佐治亚州100位当代最有影响人物的行列。
二、主要观点及结构分析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公共行政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共行政的学科发展范式、公共组织、公共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政府间关系以及行政伦理等。
这本书分为4篇。
第一篇讲的是公共行政的范式变迁,既讨论公共行政的思想史。
“学科发展历史的回顾是重要的,因为公共刑侦人员怎样看待他们自己,以及他们在民主政体中的适当行为领域,通常属于学术殿堂所形成的观点,而不宜在权力的回廊里所形成的”。
此外这本书是从美国人的视角探究公共行政的研究与实践,焦点是美国文化背景下的公共行政。
作者提出“定向”(locus)和“焦点”(focus)为公共行政的特征。
“定向”(locus)指改学科领域设置在“哪里”。
公共行政的一般定向是在政府官僚体制,但是也有特殊情况。
“焦点”(focus)是指该学科领域专门研究的“什么”。
本学科的很多焦点随着公共行政范式的变迁而改变。
“范式1:政治/行政两分法(1900—1926)”时期(弗兰克·古德诺和伦纳德·D·怀特)强调“定向”,即公共行政学的学科领域应该设置在哪里的问题。
(公共行政应当以政府官僚制度为中心;任何政府都存在政治与行政两个领域;)“政治不应该侵入行政;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导致科学性研究;公共行政能够成为‘价值中立’的科学;公共行政学的使命是经济性和效率性。
公共行政学经典读书笔记之七

公共行政学经典读书笔记之七为谁掌舵,划桨的,还是坐船的?---- 新公共管理理论读书笔记20世纪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打着“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旗号在西方国家内掀起,这场行政改革运动后来被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其所依据的公共行政学理论被称为“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现实与理论背景1、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日益凸现的内在理论缺陷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它与先前的政府管理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建立在两个全新的理论基础之上:一个是由伍德罗·威尔逊提出并由古德诺系统化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另一个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
建构在这两大理论基础上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政治与行政是可以分开的,在“二分”的情况下,公共行政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执行既定政策或达成既定目标。
有关政治、政策的问题,属于政治学范畴,政治不要干扰行政,行政是科学的问题,可以也应该保持价值中立,而以追求经济和效率为目标。
公务员应保持政治中立,他们的任务仅仅是忠实和有效地执行被政治官员制定的政策。
据此,便可以建立一套科学的、最佳的行政管理原则。
公共员系统依据这些组织原则运作,剔除任何个人感情因素,像驴一样受赏罚的支配,行政管理便可以达到高度的“理性化”,政府管理也就可以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
其实,早在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形成后不久,其赖以立足的二大理论基础就遭到了包括政治学行为主义和人际关系学派的激烈批判。
行政学者罗伯特·达尔和沃尔多都曾指出,威尔逊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传统行政模式的不切实际之处就在于,政治与行政必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不含任何价值判断的公共行政只是一个神话而已。
行政学者彼得斯也指出:“行政管理与政策并非呈现出互不相关的离散现象,而是相互关联的。
无论是通过主观方式还是通过客观方式,行政体系的属性都会影响到政治体系的政策产出。
公共行政的合法性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共行政的合法性读书笔记篇一:《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读后感读一本书,领会作者的意图,掌握文中的主旨固然重要,但是,对于研究者而言,能否从一本好书中掌握好的学习研究方法往往更为重要。
而《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则是这样一种能让我们掌握到另一种研究方法和研究立场的好书。
正如作者所言,该书所要讨论的主题是公共行政的理论话语;它关注的焦点是公共行政作为民主治理的一部分的合法性问题;它的目的是要帮助加强这种对话的自我意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要帮助加强进行对话的人们的自我意识。
我想,读完本书之后,主要的收获则在于对以下两个问题的认识:一、话语分析1952年,Zelligharris写了一篇题为“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的论文,刊登在Language杂志上。
此后,DiscourseAnalysis这个术语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一批研究者相继步入这个领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在语话分析者看来,传统的语法分析已受到挑战。
话语分析者在传统语法分析中,加进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变异、言语行为、会话、独白、篇章结构、交际活动、认知和语境等等新的概念。
“话语分析”这个术语下面,存在着各种具体的互有差别的话语分析路径。
但大体上这些话语分析路径所彼此分享的共同点、也是它们同其他类型的分析路径之根本不同,就在于它们全力关注的是“话语”,而并非直接来讨论——或赞同或批评——作者们通过其话语所表述的“内容”(“观点”、“见解”或“主张”??)。
人们说话、表达、谈论、写作,就产生了各种书面的和非书面的(比如口头的、多媒体的[如电视上的访谈]等等)话语。
然而,人们往往关注于说和写的内容,却忽视说和写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话语产生的过程及其语境,后者不但影响了说和写的内容,而且也牵涉到了“未说的”/“不能说的”(the“unsaid”/the“unspeakable”)、“未写的”(the“unwritten”)、乃至“未见的”(the“unseen”)。
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笔记因为这是第一次看弗雷德里克森的书,因此也不知道他以前的思想是什么,代表着怎么的立场。
初看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印象是美国国情,接着第二印象是多名学者思想的拼拼凑凑,最后从书中作者的看法中发现作者的思想挺独特的,可是写的不多。
接下来,就讲讲我看完《公共行政的精神》这本书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吧。
一、公共、政治与治理(一)如何界定公共的内涵作者认为公共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能力。
我个人理解的公共是一种空间维度,它要创造的是这样的一个空间,即经济、效率、公平、正义、道德、伦理等等并存而且高度发展,也就类似于虚拟的“桃花源”。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公共即指国有的,也是公民共有的财产,当代的公共指集体所有,虽说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对词义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总的来说,可以确定的是公共不是指个人,公共不固定。
公共代表的是一群集体为人民谋利,又代表着所得的是集体的。
在我看来,仅有这些还不够,这些概念太宽泛太模糊了,要怎样做呢,达到怎样的度呢,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我觉得公共要做的最要的事情是为自身谋利,为他人谋利,当然前提肯定是合理合法的事情了。
(二)政治与治理有时候我常在想,治理治理,治到头为什么也好像是白忙活一场?民意民意,到底政府部门有没有听取民意,听的又是什么样的民意呢?以前老师常说,现在的官员考核标准不适当,以考核为考察官员晋升标准会导致官员的腐败,不能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我们也看到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发展,到底要怎样治理国家呢?用什么方式?在人行道安装信号灯,当人行道上有人时,信号灯会闪耀,汽车就可以由此作出判断,信号灯可以帮助其避免意外;让低收入的老年人以优惠的价格享受公共服务,这些比政府部门每年用于维护公路所花费的费用要少得多了,为什么政府部门宁愿重复工程而不有所创新呢?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但是承担责任,按部就班不会有所损失,可是一有所变动就有可能殃及自身及家人,中国人或者该说是公务员队伍普遍害怕改变,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因为不希望有所变动才进政府部门,完成自身任务轻松拿钱有什么不好的。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篇1公共行政学: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我近期阅读了一本名为《公共行政学》的著作,该书由多位知名学者共同撰写,旨在探讨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入了解了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性质、历史发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公共行政学是一门关注公共组织、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的研究,旨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们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公共行政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如公共利益、公共服务、公民参与等,同时揭示了这些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书中提到的“治理理论”印象深刻。
这一理论强调了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合作关系,提倡通过合作、协商和伙伴关系来解决问题,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这一理论在当前的公共服务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政府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政策科学”这一概念,它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跨学科方法,旨在通过对政策过程的理解来制定有效的政策。
这种研究方法在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政策环境,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政策。
总的来说,《公共行政学》是一本内容丰富、观点独特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入了解了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性质和重要理论,对公共服务的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也意识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那些对公共行政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将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篇2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公共管理者和公共政策领域的学科,旨在提高政府效率、效能和公民满意度。
*旨在介绍我对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认识、个人观点以及可能的改进方案。
一、对公共行政学的认识公共行政学是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涵盖了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公共事务。
该学科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第一篇:《公共行政学英文经典》《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阅读了这本英语书籍,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第1课和第xx 课,前者因为作者不仅是一位美国总统,有着优美的文笔,而且还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的先河;后者是因为《重塑政府》一书对于中国目前的国情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一文,第一次将行政管理从政治学研究中剥离,可谓行政管理的开山之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他指出行政学的研究目标在于两点:一是政府能够做什么;二是政府怎样有效率地做。
行政学受到重视首先是在以法国和德国为主的欧洲大陆,他们试着促进政府的合理化、亲民化来避免群众推翻自己,从而建立新的民主主义政权。
这种以国王为权力中心建立起来的有效率的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政府的新形态,同时由于权力集中这一优势,也便于开展有效率的政府工作。
而英美,尤其是美国,其政府形态是三权分立,互相监督,政府对数以万计的民众负责,权力分散于各个投票的民众,因此在促进政府效率这一块,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这一困难,威尔逊分析美国的实际情况,认为文官改革是基础措施之一,威尔逊说“建立民主制度,必须对文职人员进行竞争性考试”。
其次要区别宪法问题和行政管理问题,宪法问题更具有自由性,是对宏观理念的研究,行政问题是研究政府执行中的具体细节。
最后要建立安全有效的行政监督——公众舆论。
最后一部分,威尔逊提出了研究行政学最恰当的方法是,将不同政治形态的行政机构加以对比研究,以客观的角度分析美国行政管理的优势和劣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自身所用。
本文就以下四个方面,以个人感悟为主对《行政学研究》一文展开讨论。
一、主要内容文章主要从行政学研究的主要目标、行政学研究的历史、特殊困难、行政的实质、行政管理中的任务和行政学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来阐述行政学这个新的学科。
威尔逊二、写作顺序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由浅入深,从行政学的历史开始,逐渐深入到行政学的实质及其困难,进而针对困难提出解决策略,最后纵观整个行政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
比较公共行政读书笔记

比较公共行政读书笔记比较公共行政读书笔记【篇一:比较公共行政读书笔记】对比较公共行政的认知——读《比较公共行政》有感通过对比较公共行政这本书的阅读和学习,使我对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有了新的认知,由原来的分块式理解到现在的整体分析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了公共行政学这本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重要理论,让我懂得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去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公共行政学的异同,拓宽了我的视野,培养了我在现实中对各国行政体制分析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我对公共行政学理论知识的甄别和应用能力。
这本书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起源、发展、变革进行了微观要素方面不同层次的分析,并从宏观方面进行了横向、纵向的比较,以现代民族国家的政府官僚机构作为比较研究的对主要象,全面的比较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系统,对这两大类国家中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分类研究的方法进行列举说明。
第一章中对“什么是公共行政”到“什么是比较公共行政”两大理论及其运动的发展过程和比较公共行政现代行政管理中的不可或缺性进行阐述。
第二章从作为焦点的官僚制入手把不同国家的政府官僚制度作为比较研究的工具,总体分析了公共行政系统的背景、环境及运行模式,以及比较政治研究与比较公共行政研究二者的联系。
第三章主要对在比较政治研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术语进行规范化的概念叙述和分析,如现代化,发展,变革进行展开叙述。
第四章从历史和世界文明起源发展的顺序对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溯源进行概述,以不同时期的世界文化,经济中心及其代表事件为研究对象,形象的展示了古代世界到现代民族国家的演变历程。
第五章对发达国家的两种特性的行政制度分别举例研究,根据“变异”行政体制和“古典”行政制度中官僚机构与其外部政治体系中其他机构的工作关系进行划分。
前者代表性的国家有,美国、日本。
后者代表性的国家有,法国、德国。
第六章通过第五章的学习,具体对行政制度的变异形式进行分析,并对不同背景下产生的国家的行政体制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改革的原因,对以后的行政体制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启示。
公共行政学经典读书笔记之六

公共行政学经典读书笔记之六后现代主义及其对公共行政学的审视------后现代公共行政学理论学习笔记自21世纪7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成为西方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
试图对后现代主义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似乎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后现代主义并非是一个具有统一理论基础的思想流派,各种冠之以“后现代”名下的理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歧异性和多样性。
各个专业对着“后现代”这头大象,自说自话:IT业把它称为数字化,哲学界把它称为本质直观,心理学把它概括为行为体验,伦理界称它为自我认同,人类学称它为社会资本,物理学将它概括为负熵,化学说它是复杂和混沌,生物学说它是基因重组……,好象大家在谈论不同的事,其实,“后现代”只有一个,不同专业的概括,反映的都只是这同一件事的不同方面。
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最难剖析其内容,也最难概括其特征的社会思潮,是众多的经常处于冲突之中的思潮、态度、倾向的混合体。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兴起,最为直接的原因在于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
尽管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之相伴的却是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给社会带来了在物质利益方面的巨大进步和发展,以至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产生了片面、夸张的看法,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社会的所有问题。
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副作用的认识的加深,对科技理性的怀疑渐成思想界的思考主题。
另外,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也来自于社会的变化。
20世纪下半叶,美国率先进入“后工业社会”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以制造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转向以服务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取代企业主成为支柱。
旧的等级制度岌岌可危,大众文化成为文化进程的主旋律,昔日现代理念对精英文化的倚重受到挑战,大众文化逐渐取代精英文化。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计算机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多媒体和虚拟技术打破了真实和虚幻的界限,人工智能的设想挑战人类的中心地位。
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笔记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笔记篇1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笔记背景介绍:《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作者是德国公共行政学家威尔特海特。
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是德国行政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之作,同时也是我的入行启蒙书。
该书主张,一个好的公共行政不仅应当具有操作性和技术性,而且更应当有精神和伦理性质。
这本书的观点深深影响了我对公共行政的理解和认识。
深入分析:《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公共行政的精神:一是公共利益的精神,二是平等和公正的精神,三是法治的精神。
这三个精神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公共行政行为的基本准则。
首先,公共利益的精神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观。
作者认为,公共行政的行为应当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公共行政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操作,更是价值观的体现。
其次,平等和公正的精神是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
作者认为,公共行政的行为应当平等对待所有公民,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公共行政的行为应当公正,不能因为个人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
这让我认识到,公共行政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操作,更是伦理的体现。
最后,法治的精神是公共行政的基本保障。
作者认为,公共行政的行为应当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不能超越法律的约束。
同时,公共行政的行为应当遵循法治的原则和精神,不能违背法律的规范。
这让我认识到,公共行政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操作,更是法治的体现。
对比与参照:相比于其他公共行政学著作,《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探讨。
它不仅仅关注公共行政的技术性和操作性,更关注公共行政的伦理性和精神性。
这种关注点与我的个人经历和认识非常契合。
我曾经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负责市场营销工作。
我深刻认识到,市场营销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操作,更是价值观的体现。
我曾经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牺牲了长期利益,结果导致了企业声誉的损失。
这个教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技术性的操作不能代替价值观的引导。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公共行政学)】政府发展与文化建设——读《改革政府》有感前些日子,我去参加了杭州文博会,我虽作为一个学生却也“认真投入”并在文博会推出的创意集市里摆了个小摊子展示并卖小小的创意产品,这更是让我深刻的体验了一把文化的力量。
本届杭州文博会以“创意城市、休闲生活”为主题,以“一主二副”会场规模办展,参展商数量近1500家,杭州文博会参观人数达到40万人次。
其中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设六个主题展馆、二十余个展区,开展三十多项论坛赛事和活动。
杭州文博会期间,还举办了第二届杭州创意生活节,在全市范围设立活动点和体验点。
此次文博会在品质上有新突破,大力弘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精神,坚持细节为主,认真总结、听取各方面意见,精心组织,优化服务,完善政策。
并积极邀请多加企业、机构特别是品牌企业、品牌机构参与文博会,聚集更多的名企、名社、名家、名人、名品,进一步提升了文博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在参与文博会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市民的热情以及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了解欲望与购买欲望,这更使得此次文博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促进了杭州文创产业发展,促进其经济转型升级。
这次体验给我带来很多思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软实力对于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并试图从软实力的角度思考国家战略。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我国学者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软实力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认为文化是贯穿软实力的经纬,是维系软实力的灵魂。
软实力之所以关乎民族兴衰、国家强弱、人民贫富,主要取决于其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大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已经让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一个国家的地位、未来和它的思想文化发展是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也到了必须要大力发展文化的时候。
当前我们的创意产业发展还不够。
从人类发展的新角度上说,中国作为一个有5000多年历史的多民族文化大国,它的文化对于人类新文化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笔记第一篇:《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笔记公共精神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学院 10行政管理刘洁波 2010104027何谓“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就是指在公共生活中,涉及公共事务的治理与公共利益的分配,公共管理者与公民在公共行政领域内所形成的信念、价值、和习惯。
公共行政是公共精神的表达方式。
公共行政需要一种内在精神的支撑,这就是公共精神,这是一种“对于公共服务的召唤以及有效管理公共组织的一种深厚的、持久的承诺”。
在西方社会,公共精神萌发于古典时期的希腊。
希腊城邦里生活的公民们近乎直接民主式的治理公共事务,以及他们对于公共生活当中公平、正义、理性、节制等公共精神的追求,对于生活在现在社会当中的人来说,似乎是永远也无法企及的。
我们现在对于一些产生于近代的问题的讨论其实在我们重温古希腊圣贤们那富有洞见性的思想之时,总不免会产生这样的怀疑: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在被提出之前,早已被他们处理过了,并且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已经超越问题本身,永远的留在了人类政治思想进化的基因当中。
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功利主义哲学取代了古典希腊人的公共观,开始支配着公共行政的思想和实践。
古希腊人对于公共精神的理解强调公平、公正与节制,强调个人的价值需要在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当中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而近代启蒙以来,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高度发达,众多经济理论被引入到政治生活中来。
公共选择理论在经济领域诞生后,便被迅速引入政治领域,特别是被更多的用来解释人们集体的政治行为。
公共选择理论把功利主义的逻辑和市场规则引入公共行政。
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的、理性的成本收益计算成为了解释公共精神与集体行动的理论模型,古典公共精神的内涵受到了挑战。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毕竟在本质上不同于古典希腊时期的城邦国家,使古典公共精神得以生根发芽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现代性和随之而来的病症已经深入到公民公共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浮躁麻木的社会心态让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精神无处得以体现,人们不禁要反思:公共精神在现代社会已经丧失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什么是公共行政学德怀特沃尔多读书笔记

什么是公共行政学德怀特沃尔多读书笔记什么是公共行政学,德怀特,沃尔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怎么写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
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
我急需一篇《公共行政学》读后感,跪求啊《公共行政学》读后感: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
“科技与管理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研究对象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别正在于它特殊的研究对象-行政。
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
具体来说,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体对象是行政机关,在我国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客体对象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我国行政管理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和方法。
该学科密切关注理论发展和我国行政发展的实践,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分析研究我国行政管理,特别是中国行政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
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行政理论和实践经验,但不套用西方的理论模式和价值观念,努力反映行政学的发展,广泛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建构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研究内容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交叉科学,研究内容十分丰富。
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笔记公共行政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政府管理、公共事务执行以及公共资源分配等方方面面。
公共行政精神是公共行政活动中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它对于公共行政的运作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公共行政的精神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读书笔记。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公共行政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公共权益保障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上。
公共服务是公共行政的基本宗旨之一,它要求政府部门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公共行政需要坚持科学决策、公正执法、廉洁奉公的原则,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共权益的保护。
同时,公共行政还需要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加强社会福利的建设,打破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公共行政的精神体现在行政组织的规范运作、行政人员的良好素质和公共参与的推动上。
行政组织是公共行政的实施主体,其规范运作是保障公共行政有效进行的基础条件。
行政人员是公共行政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共事务的办理效果和公众对政府的评价。
因此,公共行政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行政人员队伍,加强他们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
此外,公共行政还需要积极推动公众参与,让公众可以参与决策、监督政府行为,实现公共行政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在我的读书笔记中,我发现公共行政的精神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政府过度干预的问题。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经济,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其次是政府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
一些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低下,办事效率慢、效果不佳,给公众带来了诸多不便。
此外,行政腐败问题也是公共行政面临的一大挑战,它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而且侵蚀了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观。
为了更好地践行公共行政的精神,我认为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公共行政书籍读后感1

公共管理、公共行政一直以来似乎被大家当作同一概念,那么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去看公共行政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公共行政也在不断变化,政治、法律方面的力量和因素不断地在影响和干预公共行政,使公共行政已不再是从前简单的“积木式”的架构,而是变得越来越复杂,那些单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去看现代公共行政的方法,在现在看来似乎显得“薄弱”了,似乎很难对现代公共行政这一概念研究透彻。
这是我阅读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五版)这本书之后的感受,它使我领略到从三个不同途径研究公共行政魅力,使我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公共行政。
这本书是美国学者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德博拉•戈德曼•罗森布鲁姆等人所著(David H.Rosenbloom Robert S.Kravchuk Deborah Goldman Rosenbloom),中国人民大学张成福教授校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四个部分,十三章。
扉页上是这样简介该书的:“本书是美国行政学标准教材,它从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描述、阐述和分析公共行政,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全面理解公共行政的分析框架,内容涉及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管理的职能、公共组织、公共人事管理、公共预算、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行政与民主宪政以及公共行政的未来等。
在公共行政理论和典范竞存的今天,本书不论在内容、概念、方法以及写作风格上,都不失为一本经典著作。
”也正如它写在扉页上的简介一样,“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全面理解公共行政的分析框架”,写作内容、风格方面主要是内容详实,案例丰富,能够符合常人的阅读习惯,尤其要提的是翻译的很好,的确不愧是大师(张成福)校译的,阅读起来比较顺,跟中文原著可比,不会出现译本常出现的“拗口”难读的情况,所以“不失为一本经典著作”。
第一部分主题是“导论:定义、概念和环境”,包含三章内容,第一章,公共行政的学科与实务的意涵:不同观点下的思考;第二章,美国行政国家:发展与政治环境;第三章,联邦制与府际关系:美国行政国家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比较公共行政》有感通过对《比较公共行政》([美] 费勒尔·海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这本书的阅读和学习,我对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有了新的认知,由原来的分块式理解到现在的整体分析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了公共行政学这本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重要理论,让我懂得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去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公共行政学的异同,拓宽了我的视野,培养了我在现实中对各国行政体制分析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我对公共行政学理论知识的甄别和应用能力。
《比较公共行政》一书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起源、发展、变革进行了微观要素方面不同层次的分析,并从宏观方面进行了横向、纵向的比较,以现代民族国家的政府官僚机构作为比较研究的对主要象,全面的比较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系统,对这两大类国家中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分类研究的方法进行列举说明。
第一章中对“什么是公共行政”到“什么是比较公共行政”两大理论及其运动的发展过程和比较公共行政现代行政管理中的不可或缺性进行阐述。
第二章从作为焦点的官僚制入手把不同国家的政府官僚制度作为比较研究的工具,总体分析了公共行政系统的背景、环境及运行模式,以及比较政治研究与比较公共行政研究二者的联系。
第三章主要对在比较政治研究发展过程中产
生的术语进行规范化的概念叙述和分析,如现代化,发展,变革进行展开叙述。
第四章从历史和世界文明起源发展的顺序对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溯源进行概述,以不同时期的世界文化,经济中心及其代表事件为研究对象,形象的展示了古代世界到现代民族国家的演变历程。
第五章对发达国家的两种特性的行政制度分别举例研究,根据“变异”行政体制和“古典”行政制度中官僚机构与其外部政治体系中其他机构的工作关系进行划分。
前者代表性的国家有,美国、日本。
后者代表性的国家有,法国、德国。
第六章通过第五章的学习,具体对行政制度的变异形式进行分析,并对不同背景下产生的国家的行政体制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改革的原因,对以后的行政体制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启示。
第七章对发展一次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从而引出了欠发达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过程及特征,通过对不同发展中国家行政体制的研究划分了官僚主导型和政党主导型两大类。
第八章研究的是属于官僚主导型政体特性的国家,根据其衍生出的小类型列举了世界各大洲中具有代表性国家的例子,让我们对官僚主导型有了形象的认识。
第九章对欠发达国家政体的另一种类型——政党主导型政体进行分析,根据其中细分出的三种类型通过具体国家政体进行说明。
第十章,通过对前几章系统的学习,第十章把前面提出的不同官僚机构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整体的,一般性的系统的整理总结,整理出它们的
相似特征。
总结,比较公共行政通过对20多个国家的行政组织、高级官僚、行政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清晰地阐述了不断变化中的全球政治情景及其自身理论的新发展,使我清楚的了解了比较公共行政对当今民族国家的影响,也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政体的不同。
对当今世界影响深入的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以及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与“变异”的行政制度相结合的与我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中国有了更加新的,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