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血栓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87b4fb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e.png)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摘要:目的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病机制,研究法医病理学的基本方法。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2023年10月我所尸检案例40例,以猝死者为主,分为两种情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猝死,并对其尸检进行调查,按照不同的猝死原因将其尸检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0例,作为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患者,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43.28岁;观察组20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2.23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采用法医病理学检测,并对比分析比较两组的管壁厚度的测量评估值、患者的心脏前后位置重量以及患者的心室壁厚度。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猝死病例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死亡率和心脏重量上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腹壁脂肪厚度要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患者的动脉壁厚度明显增加,临床上可见明显的心脏肥大及动脉内膜增厚,给法医病理学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猝死;法医病理学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在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基础上,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细胞坏死,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全部心血管疾病的80%以上。
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发心肌梗死患者约50万人,死亡人数超过30万人。
因此,心梗救治刻不容缓[1-3]。
现阶段,临床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预防已取得显著进展,通过法医病理学分析,从而得出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通过比较回顾性分析解剖尸体解剖检测的资料以及临床病理学的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法等,为法医早期诊断和鉴别不明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猝死临床症状提供数据支持以及参考,具体研究如下。
冠心病的心血管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特征
![冠心病的心血管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afeecf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d.png)
冠心病的心血管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特征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主要由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的心血管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特征。
一、心血管病理形态学冠心病的心血管病理形态学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粥样硬化是指在动脉内膜内积聚胆固醇和其他脂质物质,形成斑块,并伴有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的沉积。
长期以来,炎症和免疫反应也被认为是冠心病发展的重要因素。
冠状动脉的闭塞程度和斑块的类型决定了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冠脉斑块主要包括稳定型斑块和不稳定型斑块。
稳定型斑块常见于冠状动脉的中段和远端,其主要特征是斑块内脂质核心包裹在纤维组织中,且斑块较为稳定,不易破裂。
而不稳定型斑块则常见于近心端,其脂质核心容易破裂,并导致血小板聚集、栓子形成和血管炎症反应,最终引起血管闭塞,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
二、病理特征1. 心肌缺血和坏死: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缺氧并最终发生坏死。
心肌坏死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的断裂、核固缩和肌纤维的溶解。
2. 心肌纤维化:当心肌细胞坏死后,纤维组织开始填充坏死区域,形成瘢痕组织,即心肌纤维化。
心肌纤维化不仅导致心肌功能减退,还容易形成心肌扩张和心律失常。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脂质物质、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组成。
斑块可发展为斑块撕裂和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引发心肌梗死。
4. 冠脉血管内膜增厚:由于冠脉内膜的反复受损和修复,导致冠脉血管内膜增厚。
增厚的内膜可以进一步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流受阻。
5. 心肌肥厚和扩张:冠心病还可引起心肌肥厚和扩张,这是机体对心肌缺血的一种代偿反应。
随着疾病的进展,心肌肥厚和扩张会导致心功能不全。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心血管病理形态学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
冠心病的病理特征包括心肌缺血和坏死、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冠脉血管内膜增厚以及心肌肥厚和扩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探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c9daf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a.png)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探讨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隶属心血管疾病范畴,在国际范围内被认定为一种引发心源猝死(SCD)的重要原因,且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体中,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由于部分患者在猝死前无任何症状,家属对患者死因会持怀疑状态,极易引发医疗事故纠纷,在此类案件中,法医病理学鉴定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有助于为事件定性、后续其他处理方式提供详细、充足的数据支撑。
针对猝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本文从法医学角度分析其病理特点并作出体会,希望所得结果可以为为医务人员和法律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猝死;法医病理学研究引言心脏主要负责心脏泵血,保证全身各个器官血液供应。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叫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中的主要猝死类型,近年来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属于自然死亡情况,在各种条件下均有可能发生,常见病例如在睡眠、工作、就医、争执中等,多数患者在猝死前存在一定征兆,但因症状较轻或不了解容易被忽视,导致错过最佳的救治时机。
目前国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有较长时间的研究,但由于病例样本差异过大,因此很难得到统一标准,对此可通过法医病理学分析,从而得出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一、法医病理学鉴定流程1.1制备石蜡切片在左心室心肌内侧缘局部取一处心肌组织为心脏缺血性中风的组织切片标本;心肌缺血右心室外侧心肌组织;首先,使用高度平衡矿物盐溶液将组织块反复加热清洗,然后将其放置在已稀释的甲醛固定液中,连续24h,以保持其状态,然后使用加热过的梯度高压乙醇进行脱水,最后使用超临界二甲苯溶液作透明浸蜡,待完全冷冻变成固态后放在石蜡切片机上制成4μM厚切片。
1.2染色1.2.1HE染色将脱蜡后的切片置于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100%、95%、90%、85%、75%,顺序由高到低)中各30s,水洗1min后放入HE缓冲溶液中,5-10min再次进行水洗,并使用1%盐酸酒精鉴定20s,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85%、90%、95%、100%,顺序从低至高)各浸泡2min后完成染色,随后放入HE染色持续30分钟,将切片以0.5%甲醇洗涤,并且使用适当的中性树胶进行封固。
冠心病猝死100例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观察
![冠心病猝死100例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7e97d2a2af90242a895e5ea.png)
刑事技术2006年第1期到嫌疑人生殖器的作用,容易造成周围组织的损伤;舟状窝位于会阴联合处,呈凹状,幼女被强奸时该部位易受到损伤。
在检验95例被奸幼女案件中,舟状窝出现损伤69例。
舟状窝损伤的特征是:纵行皮肤粘膜裂创(炎症性病变不可能形成裂创),长约0 3~0 6cm,深达皮下,新鲜的裂创处常有淡红色液体渗出。
应当注意的是会阴部毛细血管丰富,表浅的皮肤粘膜损伤容易愈合,所以,案发后应尽早进行伤情检验。
舟状窝皮肤粘膜裂伤与受害人年龄及发育状况有关,受害人年龄愈小,且身体瘦小的幼女被强奸时,往往伴有舟状窝皮肤粘膜裂伤;另一方面,幼女在被强奸时,有的罪犯用手抠、摸幼女外阴,检验时可以看到外阴其他部位及舟状窝处皮肤粘膜有指甲形成的痕迹。
本文95例奸幼案中,有3例被强奸幼女会阴联合撕裂,其中1例会阴联合至肛门组织撕裂;这类案件,往往在犯罪嫌疑人龟头及裤衩上沾有受害人的血迹,应及时提取龟头擦拭物及嫌疑人裤衩进行血型、DNA检验,为认定犯罪提供有力证据。
在奸幼案中,幼女外阴未见任何损伤的本文共11例,占总数的11 5%。
此类情况多见于幼女外阴损伤较轻并因各种原因延误检验时机所致。
若幼女外阴未见任何损伤,并不能排除幼女不被强奸,应检验受害幼女的衣物、嫌疑人的衣物、有条件的地方应提取受害人外阴部擦拭物、嫌疑人龟头擦拭物、嫌疑人指甲进行脱落细胞的DNA检验。
参考文献:[1] 郭景元.实用法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版,1980.384.收稿日期:2004 09 13冠心病猝死100例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观察李 飞1,赵江元2,梁立军1,时承发2 (1.辽宁省凤城市公安局法医室,118100; 2.辽宁省丹东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118000)关键词: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中图分类号:DF795 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 3650(2006)01 0057 021 案例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猝死均为1982~2003年,丹东地区法医对456例死因不明的尸体进行解剖时,提取脏器检材,经法医病理学检验,确系因冠心病死亡的案例中随机选择的100例进行观察,其中,男86例(86%),女14例(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探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140a4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5.png)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探究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
方法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尸检者60例为对象,视为B组,选取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尸检者60例为对象,视为A组,均实施法医病理学诊断,对比诊断结果。
结果 B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心脏重量、左心室心室壁厚度、右心室心室壁厚度均高于A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者表现为心脏肥大,法医病理学诊断可为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血管壁发生了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动脉血管腔狭窄、闭塞,进而造成心肌局部的缺血、缺氧,以致坏死的心脏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心肌的缺血、缺氧导致地心前区疼痛,如压榨痛、发作性心绞痛等,以及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出现大量坏死,使得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血管性疾病,其发生和多种致病因素有关,比如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导致因冠心病死亡的患者也随之升高,造成了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加重[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者主要通过尸体解剖、调查等方法,实施法医病理学分析,明确死亡原因。
本文将以120例试验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尸检者60例为对象,视为B组,选取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尸检者60例为对象,视为A组。
研究时间是2020年1月-2021年1月。
A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是43-78岁,平均值为(68.27±4.86)岁。
B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是41-79岁,平均值是(67.82±4.52)岁。
冠心病患者的心脏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
![冠心病患者的心脏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b119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8.png)
冠心病患者的心脏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病理学特征对于准确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患者心脏的病理学特征以及用于诊断冠心病的常见方法。
一、冠心病患者心脏的病理学特征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该病理过程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高胆固醇饮食、高血压、糖尿病、抽烟和家族遗传等。
在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内膜会产生炎症反应,导致胆固醇和钙的沉积。
这些沉积物逐渐形成斑块,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
冠心病患者心脏的病理学特征还包括心肌细胞的肥大和变性。
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细胞会发生代谢异常,导致其增大和功能下降。
此外,心脏的病理学变化还包括纤维化以及心肌组织的坏死和修复过程。
二、冠心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与体征冠心病患者常常表现为胸痛或不稳定心绞痛。
胸痛通常发作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可伴随胸闷、气短等症状。
体格检查中,可发现心脏听诊时的杂音、心律不齐等异常。
2.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通过此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此外,冠状动脉造影还可以用于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和球囊扩张等。
3. 心电图心电图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通过分析心电图上的ST段、T波和QRS波等特征,可以推测冠状动脉供血是否不足,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等。
然而,心电图对于冠心病早期病变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在一些病例中可能无法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4.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和心血管风险因素。
其中,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肌红蛋白(Myo)是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其浓度的升高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此外,血脂检测可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帮助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5. 应激试验应激试验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在负荷状态下的心血管功能。
76例冠心病猝死临床病理分析
![76例冠心病猝死临床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0e859602768e9951e738ed.png)
76例冠心病猝死临床病理分析标签:冠心病;猝死;临床;病理分析突然死亡者称为猝死。
有的认为在出现症状后“立即”死亡者,也有的认为在“1小时”或“24小时之内”。
多数认为猝死是指出现症状或体征后立即或在24小时以内死亡者。
由于心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故称为冠心病猝死。
本文收集了院外突然死亡,经病理证实为冠心病猝死76例,集合临床和尸检结果及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本组资料为院外突然死亡经病理证实为冠心病的病例。
心脏标本除常规检查外,分别取室间隔,右室,乳头肌及冠状动脉(冠状动脉主要分支10-14块或对各大分支起始至远端,每隔0.4cm作横切面取材)。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按常规4级分法。
2、观察结果2.1性别与年龄:本组76例中,男性62例,女性14例。
男女之比为4.4:1。
年龄自22岁至69岁,41岁以上者52例,女性14例,其中60岁以上占10例,40岁以下者24例,无女性病例。
2.2职业分布:干部22例,工人9例,农民6例,厨师6例,无职业4例,不详29例。
2.3诱因:本组76例中死前有诱因者43例。
其中过劳15例,饮酒9例,饱餐8例,精神因素6例,体位突变3例,大便2例。
以过劳居多。
2.4死前症状:有症状者31例,其中典型心绞痛9例,上腹痛6例,抽搐7例,呕吐4例,气短3例,头晕2例,症状不明显者45例。
2.5发病至猝死时间即刻24例,3小时以内16例,6小时以内15例,12小时内14例,24小时以内7例。
其中夜间死亡者32例,占42.1%。
其中27例为睡死。
2.6猝死地点:家中27例,单位18例,娱乐场所13例,餐桌9例,赌场9例。
2.7既往史:肥胖14例,心率异常12例,高血脂8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3例,吸烟者10例,不明者23例。
2.8病理所见。
心脏400克以上者36例,左室肥厚者39例次。
急性心肌梗死24例,其中11例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
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左状动脉口Ⅱ级狭窄10例,左主干Ⅲ级狭窄9例,前降支Ⅲ级狭窄23例,前降支Ⅱ级狭窄+左旋支Ⅲ级狭窄12例,左旋支Ⅱ级狭窄+右冠状动脉Ⅱ级狭窄4例,右冠状动脉Ⅲ级狭窄3例。
法医学角度分析冠心病猝死时心脏病理变化
![法医学角度分析冠心病猝死时心脏病理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f40b2db81c758f5f61f67c2.png)
法医学角度分析冠心病猝死时心脏病理变化作者:彭海峰高明明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8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使交感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不合理的饮食、酗酒、抽烟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猝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法医鉴定人员受理此类鉴定也随之增多。
我们要在掌握冠心病猝死时心脏病理变化的基础上,谨慎做出鉴定结论。
本文作者在多年实践工作基础上,对冠心病猝死病例的心脏病理变化进行了粗浅的研究总结。
关键词:冠心病;猝死;病理变化一、冠心病的概念和特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英文缩写CHD)指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促使冠状动脉血管官腔狭窄甚至是堵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心脏病,也可称为缺血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冠心病猝死是心源性猝死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据统计,约占心源性猝死的52%。
冠心病猝死在法医病理实践中较为常见,其中大部分冠心病猝死的发病特点:①短时间内死亡,一般小于两小时;②无明显症状、体征,一般首次发病不能及时救治即猝死;③猝死者常伴有高危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等。
二、冠心病猝死时冠状动脉的病理变化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尤其是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冠状动脉近侧段靠近心室,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
其次,冠状动脉血管树由于心脏的形状而有多数方向改变,因而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
据统计病变的总检出率、狭窄检出率和平均级别均以前降支最高,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粥样斑块的分布规律是左心侧重于右心侧、大支重于小支、近端重于远端及分支口处较重。
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相融合。
在动脉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位于靠心肌侧,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
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
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研究
![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de776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6.png)
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研究发布时间:2022-06-30T06:27:32.81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0期作者:曹海莹[导读] 分析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
曹海莹庆安县公安局 152400【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70例冠心病猝死患者,时间2021年03月-2022年03月,另选取同期70例非冠心病猝死者作为对照,获取到冠状动脉狭窄病灶,将其视为标本,利用显微镜展开观察。
结果 70例患者的心脏重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Ⅰ级狭窄有14例,Ⅱ级狭窄有28例,Ⅲ级狭窄有20例,Ⅳ级狭窄有8例;70例患者中有6例心冠状动脉狭窄为Ⅰ级,有44例为Ⅱ-Ⅲ级,有20例为Ⅳ级;70例患者均呈现出心肌断裂。
结论冠心病猝死和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以高于Ⅱ级最为多发。
【关键词】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狭窄程度[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orensic pathomorphology of small coronary artery in sudden death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th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rom March 2021 to March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70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th of n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The lesions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were obtained and regarded as specimens for observation under the microscope. Results the heart weight of 70 patient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cluding 14 cases of grade I stenosis, 28 cases of grade II stenosis, 20 cases of grade III stenosis and 8 cases of grade IV stenosis; Among the 70 patients, 6 cases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were grade I, 44 cases were grade II - III and 20 cases were grade IV; All 70 patients showed myocardial rupture. Conclusi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dden death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he degree of small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key words 】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udden death; Small coronary artery; Forensic medicine; Pathomorphology; Degree of stenosis 冠心病属于多发心血管疾病之一,通过长期研究显示,临床引发该病的独立风险因素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等,也是致使该病发生率显著提升的一项重要因素【1】。
冠心病并发冠状动脉血栓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分析
![冠心病并发冠状动脉血栓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83292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8.png)
冠心病并发冠状动脉血栓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分析吴雨虹;张蓓蕾;程丛林【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发冠状动脉血栓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2月间本中心鉴定为冠心病并发冠状动脉血栓猝死患者100例案件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存在血栓患者,对照组为无血栓患者,通过对两组进行解剖,分析其病理学特征.结果两组患者中男性比例均高于女性比例,观察组中<42岁的患者比例高于≥42岁的患者,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低于对照组,两组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季节的死亡人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心脏超重方面,观察组患者比例人数低于对照组,在血管重度狭窄方面,观察组患者比例人数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及冠脉的部位除左主干在观察组中患者的比例较高以外(P<0.05),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和左旋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合并血栓的出现以及无血栓出现而导致的冠心病猝死情况中,患者都表现为男性并且在冠脉病变的位置、疾病的诱发以及导致死亡的因素方面都十分相似,并且在观察组中表明患者的年龄都较为年轻、病变情况和心脏质量较低等,在尸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冠状动脉需要进行多处取材,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相关的法医学问题.【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8(024)030【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血栓;猝死;法医病理学特点;分析【作者】吴雨虹;张蓓蕾;程丛林【作者单位】福建正泰司法鉴定中心,福建厦门 361009;福建正泰司法鉴定中心,福建厦门 361009;福建正泰司法鉴定中心,福建厦门 361009【正文语种】中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经常又将其称之为冠心病或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造成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重要因素,在北美受到冠心病影响而造成死亡的人数能够达到受到心脏病影响而造成死亡人数的75%~90%,在此之中出现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只有25%~40%,有一些患者由于病变的程度较轻但是死亡的速度较快,这说明可能出现了冠状动脉血栓的情况[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分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acdd0d76eeaeaad0f3302a.png)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分析目的:分析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中发生心脏破裂时的法医学检验鉴定方法。
方法: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中发生心脏破裂的法医学检验鉴定的患者1例,总结其病因、病理改变情况。
结果:死者系冠心病的基础上,由于外伤及情绪激动等使冠心病发作,终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考虑心脏破裂为抢救时胸外按压心脏而形成。
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中发生心脏破裂的法医学检验鉴定时应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就医经过,综合外伤史、病史、治疗抢救经过、尸体检验、病理检验等全面判断,防止因主观或片面的第一反应,造成错误鉴定。
标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猝死鉴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粥样硬化累及冠状动脉所引起的心脏疾病,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肌硬化,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发生猝死最常见的疾病。
部分冠心病猝死患者平时可无任何征兆或无明显异常感觉而突发死亡;或在劳动、打闹等之后发生猝死,也有在就医期间死亡的案例。
有时,外伤、疾病及治疗措施等多重因素,极易造成错误认识,导致错误鉴定。
对此类案例进行分析,具有很大的法医学意义。
1 案例某男,61岁,有冠心病、高血压史,某日与他人发生纠纷并厮打摔倒,右颧部小块状表皮挫伤,右眼睑皮下出血,自述胸闷,入院检查,未发现骨折及其他异常,未做治疗返家。
当晚约11时许,再次感觉身体不适,其家人拨打120,医务人员到达其家后,随即做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持续抢救约40分钟无效,宣布死亡。
尸检左侧胸部3、4、5、6前肋于锁骨中线处可见骨折伴周围肌肉出血,左侧胸后壁第5、6、7、8、9肋间可见肌肉出血;心包膜、双肺与胸壁广泛粘连,心包腔内可见大量积血及凝血块;心脏外形较大,左心室后壁、左、右心房后壁、部分右心室后壁见7.0cm×8.0cm淤血区,其中见2-3cm不规则裂口两个,创壁不整齐,创口周围伴心肌组织挫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狭窄程度Ⅳ级,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血栓形成,中、下段管腔完全阻塞。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病理变化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病理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a4425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c.png)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病理变化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了解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病理变化,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病理变化,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冠状动脉供应心肌的血液,使心肌细胞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功能。
冠心病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
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包括:1.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特征是动脉壁内脂质沉积和纤维增生。
由于脂质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血管腔逐渐狭窄,并可能形成血栓。
这导致供血不足,使心肌缺氧、缺血。
2.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冠心病患者常伴有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表现为血管收缩和扩张功能障碍。
正常情况下,内皮细胞合成一系列血管舒张物质,如一氧化氮(NO),有助于调节血管张力。
而在冠心病患者中,内皮功能受损,NO合成减少,导致血管收缩,加重狭窄。
3. 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亢进,易于活化和聚集,形成血小板聚集物质和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这进一步限制冠状动脉的血流,加重心肌缺血和坏死的程度。
二、冠心病的病理变化1. 心肌缺血: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供血不足,心肌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长期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2.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后果之一。
当冠状动脉发生部分或完全闭塞时,供血中断,心肌细胞大量坏死。
心肌梗死可导致心肌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3. 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当心肌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缺氧,产生一种剧痛感觉。
心绞痛通常为一过性发作,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症状。
4. 心肌纤维化:长期心肌缺血和坏死后,心肌组织会出现纤维化。
纤维组织取代了坏死的心肌细胞,导致心脏肌肉变硬和收缩功能减退,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
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分析
![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55cd6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1.png)
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分析【摘要】目的: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容易导致成年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已经成为危及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法医病理学是作为伤亡类案件鉴定主要技术方法,其最终的结果对于案件诉讼起到了非常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探析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
方法:此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研究对象为在我所进行法医病理形态学检验的53例冠心病猝死患者,分析受检者的心脏重量,计算其增加幅度,小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心肌断裂出现例数。
结果:53例冠心病猝死患者的心脏重量均有所增加,都存在冠状动脉狭窄,且均表现为心肌断裂,而另53例非冠心病猝死患者在冠状动脉及非冠心病心肌观察,无明显改变,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冠心病猝死发病深受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影响,与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以高于Ⅱ级最为多发。
【关键词】法医病理形态学;冠心病猝死;小冠状动脉当前,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导致人们的身体各项机能都有所降低,致使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急性特点,因此很容易出现猝死现象【1-2】。
近些年来,人们寿命延长,生活压力加大,猝死发生率与日俱增,分析致病因素,同时进行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能够明确死因,解除患者疑虑,因此实施法医鉴定意义重大【3】。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研究对象为在我所进行法医病理形态学检验的53例冠心病猝死患者,且法医病理学鉴定证实为心源性冠心病猝死,将其纳为研究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同期53例非冠心病猝死患者作为参照,分为参照组,所有受检者均病历资料完整,所选标本均采用福尔马林进行预先处理,心脏切片标本完整,排除病例自杀以及外力或中毒等死因,受检者在指标间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36例冠心病患者猝死特点及病理改变分析
![136例冠心病患者猝死特点及病理改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7620e1102de2bd96058855.png)
2 O . 6
时 间 0 n
1 ~ 3月 4 ~ 6月 7 ~ 9月 l 0 ~l 2月
O 4 2
盯 幻
鹅 M
3 9 . 8 1 4 . 0
2 O . 6
2 . 1 患 者性 别 、年龄 及猝 死时 间分布 :见 表 1 。
2 . 2 猝 死 的诱 因 :本组 冠 心病 患 者猝 死 的 诱 因 最 常见 的为精神 心理 因素 ( 愤 怒 ,紧 张 ,精 神 、情 感
表 3 冠 状 动 脉 各 支 Ⅲ级 以 上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检 出情 况
2 结 果
时 点
0 0 :0 1 ~ 6 :O0 0 6 :0 1 ~ 1 2:O 0 1 5 4 4
们 钆 勰
鸽
钉 弘
1 2 :0 1 ~ 1 8:O O l 8 i 0 1 ~ 2 4:0 0
2 5 1 4
2 . 4 粥 样硬 化斑 块检 出情 况 :1 3 6 例 尸检 时均 发 现 Ⅲ级 以上粥样 硬 化斑块 ( 表3 ) 。
因 素
年 龄
3 O岁
1 . 5 1 1 . 0 2 9 . 4
3 7 . 5
死最 常见 的疾 病 。 因此 本 文 就 福 州 市 近 2 0年 来 法 医病 理检 验 的 1 3 6例冠 心病 猝 死 病例 进 行 分 析 ,讨 论 其猝 死规 律 、病 理 改变及 死 亡 机 制 ,以便有 效 防 治 和增 加尸 检检 出率 。
应激 等 ) ,有 3 6例 ( 2 6 . 5 ) ;其 次 为 外 伤 ,1 5例
冠心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探讨
![冠心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37ec55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1.png)
添加 标题
共同推动法医病理学发展:通过跨学科合作 与交流,可以促进法医病理学的发展,提高 诊断和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添加 标题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进行科研和技术 创新,探索新的诊断方法和手段,提高法医 病理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添加 标题
普及法医病理学知识:加强公众对法医病理 学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对法医学的信任 和支持
04
冠心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
病理形态学特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 心脏肥大:由于长期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脏代偿性肥大 心脏瓣膜病变:由于长期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脏瓣膜功能异常
病理生理学变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猝 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推动法医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的结合:利用医学影像学技术,为冠心病猝死鉴定提供更 加直观和准确的证据。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我国法医病理学在冠心病猝 死鉴定中的水平。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法医病理学发展
添加 标题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法医学需要与医学、 生物学、化学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共同研 究冠心病猝死的病因、病理和预防措施
定义与发病机制
冠心病猝死的定义 发病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肌缺血等 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病理学特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心脏疾病相鉴别,如心肌炎、心包炎等
病理检查的意义:为冠心病猝死 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预 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分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f4c67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c.png)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
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患者尸检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取30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患者尸检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均为其实施法医病理学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患者的心脏心脏重量、左心室心室壁厚度、右心室心室壁厚度以及管腔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相关法医病理学研究,能够更好反映患者死亡的原因,有着一定的法律价值,意义重大。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猝死;法医病理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猝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影响因素主要为过度劳累、抽烟、大量饮酒、纠纷争吵等,均可导致患者出现猝死的情况,其中与人争吵所致猝死会涉及法律问题[1]。
随着法医鉴定基础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使得患者的死亡病因可更好明确,且可进一步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猝死机制,为解决法律问题奠定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患者尸检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取30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患者尸检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
研究组(n=30),年龄28-78岁,均值(47.55±5.22)岁,男18例,女12例。
对照组(n=30),年龄26-77岁,均值(49.62±4.98)岁,男19例,女11例。
两组基本资料相比,P>0.05。
冠心病猝死患者的法医病理形态学分析
![冠心病猝死患者的法医病理形态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cd113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6.png)
冠心病猝死患者的法医病理形态学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猝死患者的病理学特点以及法医病理形态学,为减少及预测冠心病猝死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择选2019年3月-2021年5月间我院因冠心病猝死的60例患者法医实体检验案例资料,分别对冠心病猝死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患病时间(猝死时间、发病季节)以及诱因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60例患者中,以男性猝死患者较多,占比81.66%(49/60),猝死高峰年龄段为35-67岁之间,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如农民、建筑工在猝死几率上显著高于市民、干部以及其他职业;发病后5h内死亡率远高于其他时间段,春季较其他季节猝死人数更高;在冠心病猝死的病因及诱因上,由左旋支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者达到37例,占总数的61.66%,由左前降支并右冠脉狭窄者达到93.33%(56/60),可见左前降支狭窄累及右冠脉最为常见;结果发现,60例冠心病猝死患者中,存在脑底动脉粥样硬化达到32例,占比53.33%,存在脾动脉及肾小球动脉硬化或纤维化样变达到44例,占比73.33%,同时患心肌梗死的患者有40例,占比66.66%,左心室扩张19例,占比31.66%;通过研究患者病发诱因发现,因争执、冲突而引发冠心病猝死的病例共有31例,占比51.66%,为诱发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原因,其中男性远高于女性,20例患者于平静状态发病并死亡,以男性多于女性,余下9例患者皆为医疗过程中死亡;结论:因冠心病猝死的病例中,以35-67岁的中年男性居多,农村户口的患者猝死率更高,其中争执、冲突是诱发猝死的主要原因,且该类患者多具有高血压病变特点。
【关键词】冠心病;猝死;病理学分析冠心病猝死是心源性猝死中的主要猝死类型,1990-2017年间,我国因冠心病而猝死的病例人数直接增加111.7万,增幅超过184.0%。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冠心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冠心病猝死属于自然死亡情况,在各种条件下均有可能发生,常见病例如在睡眠、工作、就医、争执中等,多数患者在猝死前存在一定征兆,但因症状较轻或不了解容易被忽视,导致错过最佳的救治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 两组 都 以 男性 为主 . 在季 节和 时 间节律分 布 、 因构 成上 差异 无统 计 学意 义 , 血 栓形 成组 中年 诱 但
龄 < 0岁发 病 率 更 高 : 栓 形 成 组 的 心 脏 质 量 和 冠 脉 狭 窄 程 度 低 于无 血 栓 形 成 组 , 两 组 冠 脉 粥样 硬 化 累 4 血 而
Pa h l g c l Ch r c e itc f S dde a h Ca s d by t o o i a a a t rs is o u n De t u e Co o r Th o bo i r na y rm ss
Z A i - e A G Ln -u 2 A G Y -i, A , A h a —i g A G Z e— un H 0 Xa f l oi Y N i y n g ,Y N uj 3B Ij 4 F N S un l n  ̄ e a W N h n Y a |
(. 1 西安 交 通 大 学 医学 院 法 医 学 系 , 西 西安 7 0 6 ;2 三 原 县 公 安 局 , 西 成 阳 7 30 ;3 石 泉 县 陕 10 1 . 陕 1 80 .
公 安局 , 西 安 康 7 5 0 陕 2 2 0;4 绥 德 县 公 安 局 , 西 榆 林 7 8 0 ) . 陕 1 0 0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冠 心 病 合 并 冠 状 动 脉 血 栓 形 成 导 致猝 死 的 法 医 学特 征 。 方 法 收 集 9 6例 因 冠 心 病 而 猝 死 的 案 例 . 将 其 分 为 血 栓 形 成 组 与 无 血 栓 形 成 组 . 发 病 时 间 、 因、 理 特 征 等 方 面 进 行 分 析 。 并 对 诱 病
T tme n e,id cin n ah lgc l e tr s f c r n r a e ie s r a ay e he i o s t n u t a d p too ia fau e o o o a o y r r d s a e wee n lz d.Re u t T ty s ls wo
2 a y a Pu l S c rt Bu e u Xi y n 7 3 0 , Chn .S n u n bi e ui c y ra , n a a g 1 8 0 ia;3 hqu P b i S c rt Bu e u An a g .S i a n ul c e ui y r a , k n
4 5 0 ,C ia 4 S ie P bi S c ry B ra ,Y l 1 0 0 hn ) 2 2 0 hn , . ud u l e ui ue u ui 7 8 0 ,C ia " c t n
A s at bt c :0bet e T x l e m dc —ea c a c rt s o u d n da asd b ooay hat r jc v o ep r ei lgl hr t ii fsd e et cue y crnr er i o o a e sc h
( . e ate to oes cec,Mei lC l g,X ’n J o n n e i ,X ’n 70 6 ,C ia D p r n f F rni S i e m c n dc o ee ia i t g U i r t ia 10 1 hn ; a l ao v sy
及 的 支数 ( ) 累及 长 度 及 合 并 心 梗 等 指 标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血 栓 形 成 组 有 低 于 无 血 栓 形 成 组 的 ≥2 、 但 趋势 结 论 两 组 人 群 都 以 男性 为主 且 发 病 诱 因 、 脉 病 变 部 位 及 致 死 机 制 相 似 , 血 栓 形 成 组 的 发 病 年 冠 但 龄 较 轻 . 脏 的 病 变程 度 较低 . 医学 解剖 中 当认 真 鉴 别 心 法 关 键 词 : 法 医病 理 学 ; 死 , 猝 心脏 ; 状 动 脉 硬 化 ; 状 动 脉 血 栓 形 成 冠 冠 中 图分 类 号 :D 7 51 F9 . 文 献标 志码 :A d i 0 9 9 .s. 0 — 692 1 . . 9 o :1. 6  ̄i n1 4 5 1 . 1 6 0 3 s 0 0 00 文 章 编 号 :10 — 69 2 1 )6 0 3 — 4 0 4 5 1 (0 10 — 4 4 0
・
4 4・ 3
J u n l fF r n i Me ii e D ce e e , 1 , o6 2 1 1 2
.
案 例 分 析 .
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血栓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征
赵 晓杰 , 凌 云 2杨 玉 洁 3白 杰 , 杨 y 樊栓 良 , 王振 原
d s a e o bn d wi o o a tr mb ss ie s c m ie t c rn r h o o i.M e ho Ni ey i c s s o u d n d ah a s d y c r n r h y t ds n t—sx a e f s d e e t c u e b oo a y h a ie s r c le td n ii e n o t r u : t rm b s p st e n t o u n g tv go p . e r d s a e wee ol ce a d d vd d i t wo g o ps h o u o iv a d hrmb s e aie r u s 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