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三萜类化合物

合集下载

第七章 皂苷类 第一节 三萜类

第七章 皂苷类 第一节 三萜类
天然药物化学
第七章
皂苷(saponins):苷类化合物的一种,多数可溶于水,水溶
液振摇后产生似肥皂水溶液样泡沫,故被称为皂苷。
分类: (1)按其苷元结构的不同分: 三萜皂苷: 甾体皂苷: 强心苷:
(2)按性质分:
酸性皂苷:由于三萜皂苷多具有羧基,所以将三萜皂苷又
称为酸性皂苷。
中性皂苷:将甾体皂苷又称为中性皂苷。
21 12 19 1 2 3 4 10 9 5 29 8 30 7 6 11 13 18 14 20 17 16 15 27 22 23 24 25 26
结构特点:
1. 8、10位有两个β -CH3
2. 14位有一个α-CH3 3. 17位有一个β侧链 4. C20构型为R或S
28

二、四环三萜 1、达玛烷型( Dammaranes )
三、五环三萜
(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
29 20 19 21 18 30
3、羽扇豆烷型(Lupanes) 母核:
H
25 1 26
E
22 28
H
27
A H
24 23
H
7
Lupanes
结构特点:E环为五元环,C19位-α-异丙基。末端常有一个双键。
三、五环三萜
(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
(3)根据糖链的多少分
单糖链苷(monodemosides)
双糖链苷(bisdemosides) 三糖链皂苷(tridesmosidic saponins) (4)根据苷是否被降解,分为:
原生苷
次皂苷(prosapogenins)
(5)皂苷中连接的糖:D-glc、D-半乳糖、D-Rha、D-葡萄糖 醛酸等。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H
1 2
H
3
4
23
H
24
三、羽扇豆烷型
30
20
H
21
18 17
29
19
22
28
25
26
H
H H
24
23
环的构型为A/B反,B/C反,C/D反, D/E反式; 反 反式; 环的构型为 反 反 反式 19位异丙基取代 位异丙基取代
四、木栓烷型
29 30 19 27 12 11 13 18 17 22 28 16 8 25 7 6 24 23 26 15 20 21
例子:柴胡【鉴别】 (1)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 例子:柴胡【鉴别】 取本品粉末 ,加水 ,
用力振摇, 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
溶血作用
皂苷的水溶液大多数具有使红细胞破裂的作用,临床症状: 皂苷的水溶液大多数具有使红细胞破裂的作用,临床症状: 将含皂苷成分的水溶液注射进入静脉,产生溶血; 将含皂苷成分的水溶液注射进入静脉,产生溶血;注射进入肌 肉组织,可引起组织坏死;口服则无溶血作用。 肉组织,可引起组织坏死;口服则无溶血作用。 溶血指数: 溶血指数:指皂苷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 的最低浓度。 的最低浓度。如甘草皂苷的溶血指数为 1 :4000。 。 推算样品中皂苷的粗略含量: 推算样品中皂苷的粗略含量:如某药材浸出液的溶血指数为 1 : 1,而对照标准皂苷的溶血指数为 : 100,则药材中皂苷的含 ,而对照标准皂苷的溶血指数为1 , 量为1%。 量为 。
二、色谱检识:TLC、PC 色谱检识: 、
TLC 吸附剂多用硅胶,游离三萜多用亲脂性溶剂展开, 吸附剂多用硅胶,游离三萜多用亲脂性溶剂展开, 皂苷多用含水溶剂展开 RP-TLC:RP-8、RP-18 : 、 多用甲醇-水 乙腈 水展开 多用甲醇 水、乙腈-水展开 酸性皂苷可在展开剂中加甲酸或乙酸以减少拖尾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


5、从水溶液中萃取皂苷类最好用( ) A.氯仿 B.丙酮 C.正丁醇 D.乙醚 E.乙醇
6、皂苷溶血作用的原因及表示方法? 含有皂苷的药物临床应用时应注意 什么?
7、简述皂苷,甾体皂苷及皂苷通性。
问题:如何与皂苷类区别?
胆甾醇沉淀法
粗提物
胆甾醇沉淀,过滤
滤液
溶血实验
沉淀
乙醚回流
有溶血活性
乙醚溶液 树脂、脂肪酸、挥发油等
不溶物
溶血实验
有溶血活性 皂苷
五、沉淀反应(皂苷):加盐
甾体皂苷多呈中性,三萜皂苷多呈酸性。
酸性皂苷+(NH4)2SO4 / Pb(AC)2等 中性盐→↓
中性皂苷+Ba(OH)2 /Pb(OH)Ac等 碱性盐→↓ 缺点:铅盐吸附力强,容易带入杂质,脱铅 时也会带走部分皂苷。
齐墩果酸(保肝、降血糖)
甘草中含有甘草次酸和甘草酸。临床上用于抗炎 和治疗胃溃疡。
COOH
O H
RO
H
COOH
O H
RO
H
本品适用于伴有谷丙转氨酶升高 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29
30 21 22 17 16
20 19 H 12 11 25 2 3 1 4 10 5
H
18
13 9 26 14
附注: (1)并非所有的皂苷都有溶血作用 (2)溶血作用与皂苷分子结构相关 ①有无溶血作用与皂苷元结构有关,苷 元3位有-OH,16位有-OH或C=O时,溶血 指数最高;
②溶血作用的强弱与结合糖多少有关; 单糖链皂苷 > 双糖链酸性皂苷 >双糖 链中性皂苷。
21 20 12 1 2 3 28 4 19 10 5 6 29 11 9 18 8 7 13 14 30

第七章_三萜及其苷类-3

第七章_三萜及其苷类-3

二、分类(四环三萜、五环三萜) ㈠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1.达玛烷型(dammarane)
2.羊毛脂烷型(lanostane)
3.甘遂烷型(tirucallane)
4.环阿屯烷型(cycloartane)
5.葫芦烷型(cucurbitane)
6.楝烷型(meliacane)
酶解 单糖链皂苷 (具有溶血作用)
②一些有溶血作用的三萜酯皂苷→E环上脂键被水 解→生成物仍是皂苷(无溶血作用)
三、理化性质
㈤沉淀反应
皂苷/水 + 金属盐类 → 沉淀
(金属盐类——铅盐、钡盐、铜盐等)
*利用此性质进行提取和分离 三萜皂苷/水 + 中性盐类 → 沉淀
(酸性皂苷) (硫酸铵、醋酸铅等) 甾体皂苷/水 + 碱性盐类 → 沉淀
( squalene )通过不同方式环合形成三萜类化合
物。这样就沟通了三萜与其他萜类之间的生源关 系。
一、概述 ㈣生物合成
焦磷酸金合欢酯(倍半萜)
OP OP
尾-尾缩合
(30个碳) 鲨烯 不同方式环合 三萜化合物
本章内容
一、概述

二、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五、结构测定
二、分类 多数三萜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也有少数 为链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如:
30 29 29 30
H
25 26 28
H H
COOH
H H
24 23
27
HO
乌苏烷
乌苏酸(熊果酸)
二、分类 ㈡五环三萜(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3.羽扇豆烷型(lupane)
结构特点:E环为五元碳环,19位有异丙基以α -构型

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

二、结构与分类
4、环菠萝蜜烷型
β构型
21
22
24 25 26
12 18 20
23
11 19
H
1317 16 14
27
2 1 10 9 8
15
α构型
35
30
4
67
H
Cycloartanes
29 28
二、结构与分类
从中药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中分离到的
黄芪苷 I :
24
二、结构与分类
二)单环三萜 菊科蓍属植物-----蓍醇A
HO
蓍醇A
二、结构与分类
三)双环三萜
从海洋生物Asteropus sp. 中分离得到 pouoside A-E是一类具有双环骨架的三萜乳糖苷类。
OR4
OH
OO
OH
OR3
OAc
R1 O
OR2
二、结构与分类
四)三环三萜 蕨类植物、楝科植物等。
常见的糖有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 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另外还有D夫糖、D-鸡纳糖、D-芹糖、乙酰基和乙酰氨基糖等,多 数苷为吡喃型糖,但也有呋喃型糖。
有些苷元或糖上还有酰基等。这些糖多以低聚糖形式与 苷元成苷,成苷位置多为3位或与28位羧基成酯皂苷 (ester saponins),另外也有与16、21、23、29位等羟 基成苷的。
第七章 三萜类化合物
一、概述 二、结构与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五、鉴别
一、 概述
一、概述
多数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 的萜类化合物,根据“异戊二烯法则”,多数三 萜被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三十个碳)缩合而成 的,该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有的以游离形式存在

第七章 三萜类化合物

第七章 三萜类化合物

H
29 28
TiruEcuaplhlanaenes
二、结构与分类
从藤桔属植物Paramignya monophylla
的果实分离得到:
CH3
24
20
OH
17
3
O
H
7
H
3-oxotirucalla-7,24-dine-23-ol
二、结构与分类
3、达玛烷型
R或S
构型
β构型
21
22
24 25 26
20
二、结构与分类
从雪胆属植物Hemsleya amabilis中
分离得到的 雪胆甲素
O OH
HO 2
18
O 9 11 H
20
H
23
OH
16
25
OAc
3
HO
5 19 6
Cucurbitacin Ia
二、结构与分类
6、原萜烷型
S构
α构型

β构型
二、结构与分类 7、楝烷型
由26个C原子组成
9
H8 H
H
29 20
H H
H
30
21 22
COOH
H
HO
H
CH2OH
23-Hydroxybetulinic acid
二、结构与分类
21
4、木栓烷型
20
22
11 12
19 E 17
18
30 29
21 A
10 B 9
C 14 8
13 D 15 16
19 20 21 27
3
4
6 5
7
12
18
22

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

一、 概述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溶血 抗肿瘤 抗炎 抗菌
抗病毒
降低胆固醇 杀软体动物 抗生育
一、 概述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合成路线:

O PP +Fra bibliotekO PP

焦磷酸金合欢酯
焦磷酸金合欢酯
鲨烯
不同的环化方式
不同的三萜类化合物
第七章 三萜类化合物
一、概述
二、结构与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五、鉴别
2、大戟烷型( Euphane )
3、达玛烷型( Dammaranes )
4、环菠萝蜜烷型( Cycloartanes )环阿屯烷型 5、葫芦素烷型 (Cucurbitanes) 6、楝烷型(Meliacanes)
二、结构与分类
1、羊毛脂烷型
21
R构型
22 20 17 14 30 23 16 15 27 24 25 26
三萜皂苷在豆科、五加科、葫芦科、毛莨科、
石竹科、伞形科、鼠李科、报春花科等植物分布 较多。
一、 概述
三萜皂苷 三萜皂苷元(triterpene sapogenins)和糖组成的,常见 的苷元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 常见的糖有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 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另外还有D夫糖、D-鸡纳糖、D-芹糖、乙酰基和乙酰氨基糖等,多 数苷为吡喃型糖,但也有呋喃型糖。 有些苷元或糖上还有酰基等。这些糖多以低聚糖形式与 苷元成苷,成苷位置多为3位或与28位羧基成酯皂苷 (ester saponins),另外也有与16、21、23、29位等羟 基成苷的。 根据糖链的多少,可分单糖链苷(monodemosides)双 糖链苷(bisdemosides)、三糖链皂苷(tridesmosidic saponins)。当原生苷由于水解或酶解,部分糖被降解 时,所生成的苷叫次皂苷(prosapogenins)。

主管中药师 基础知识 中药化学第七单元 三萜类化合物

主管中药师 基础知识 中药化学第七单元 三萜类化合物

中药化学——第七单元三萜类化合物一、分类与结构特点多数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基本母核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其结构根据异戊二烯定则可视为六个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成。

它们以游离形式或者以与糖结合成苷或成酯的形式存在。

引申知识点——三萜皂苷三萜皂苷的苷元又称皂苷元,常见的皂苷元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一)四环三萜(二)五环三萜二、理化性质(一)性状(1)游离三萜类化合物大多有完好的结晶少数为晶体,但三萜皂苷大多为无色或白色无定形粉末。

(2)皂苷多味苦,且对人体黏膜有强烈刺激性。

(甘草皂苷例外)(二)溶解性游离三萜:不溶于水。

三萜皂苷: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稀醇、热甲醇和热乙醇中。

皂苷在含水丁醇或戊醇中溶解度较好,常将正丁醇作为提取分离皂苷的溶剂。

皂苷有助溶性,可促进其他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

(三)发泡性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这是由于皂苷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作用。

(四)颜色反应(五)水解反应1.酸水解(难得到真正的苷元)2.乙酰解3.Smith降解(条件比较温和,可获得真正的皂苷元)4.酶水解5.糖醛酸苷键的裂解6.酯苷键的水解(六)溶血反应皂苷的水溶液大多能破坏红细胞而有溶血作用。

溶血指数(表征溶血作用强弱):是指在一定条件(等渗、缓冲溶液及恒温)下能使同一动物来源的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血的最低浓度。

人参总皂苷没有溶血现象,但经分离后,B型和C型人参皂苷具有显著的溶血作用,而A型人参皂苷则有抗溶血作用。

三、提取与分离(一)提取1.醇类溶剂提取法甲醇或乙醇提→回收醇,水分散→乙醚或氯仿萃(除脂)→水液用水饱和正丁醇萃→粗总皂苷2.酸水解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皂苷元)3.碱水提取法(提取含羧基皂苷)(二)分离1.分段沉淀法2.色谱分离法四、实例(一)人参1.化学成分与结构类型2.理化性质(了解)人参总皂苷在7%盐酸的稀乙醇溶液中加热水解,得到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

天然药物化学第7章 三萜及其苷类 Triterpenoids

天然药物化学第7章 三萜及其苷类 Triterpenoids

20
22
24
26 25 27
17
1
15
HO
29
5 28
环阿尔廷型(cycloartane)
21 18 11 1 3
20
22
24
26 25 27
17
H
5 9 19
H
13 14 15
HO
29
7
30
H
28
葫芦烷型(cucurbitane)
23
20 18 19 11
O 21
17 30 9 7 13
1 3
OH
O
CH3 C O OH
OH
OH
CH3 C O OH
KOH EtOH
H O
+
H OH R3O CH2R1
H+
HO CH2R1
CH2OH OH
H+/CH3OH
H O +
CH3O H CH2OH OH
CH3OH
H OH R3O CH2R1
R3O CH2R1
H
+
硫酸
HO R3O COOH H CH2 O COOR1
HO HO
H
COOH
H
COOH
(OH )
Cl -
HCl
HO R3O COOH H CH2 O COOR1 +
HO HO COOH
H
COOH
H
H
H+ CH2Cl H H COOH COOH
CH2OH
HOLeabharlann HO HO COOHHO HO
COOH
HO -
HO
COOH H+ COOH

天然药物化学课件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天然药物化学课件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泡剂。 7
第一节 概述
3、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三萜是由鲨烯(squalene)经过不同的途径环合而
成,鲨烯是由倍半萜金合欢醇(farnesol)的焦磷酸 酯尾尾缩合而成。
8
farnesol
OPP OPP
squalene
OH
OH
HO
squalene
-hydroxyhopane
HO
HO
lanosterol
e、葫芦烷(cucurbitane )
特点:5β-H、8β-H、10α-H,9位连有β-CH3,其 余与羊毛甾烷一样。
22
24
21 20
26
18
23
25
12
27
1
H
11 9
C
H
17 13 D
14
15
2 A
3 4
10 19 8
B
30 7
H
29 28
cucurbitane
29
第二节 分类
从雪胆属植物的根中分离得到的一些成分
三萜类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分配色谱,如各种 中低压反相柱色谱、高压液相色谱(HPLC)等。
三萜皂苷类结构研究中的苷键裂解,三萜类化合物 的MS及NMR谱的特征。
3
[基本要求]
掌握 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的结构特征,分类;三萜 类化合物MS及NMR谱的特征
熟悉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4
内容
9
5
29
28
21
22
20
13 17
18 14 15
24
26
25
27
30 7
dammarane
11 19 1

第七章三萜类化合物

第七章三萜类化合物
O H
RO
H
甘草次酸 甘草酸 乌拉尔甘草皂苷A 乌拉尔甘草皂苷B 黄甘草皂苷
R H β-D-gluA2-α-D-gluAβ-D-gluA2-β-D-gluAβ-D-gluA3-β-D-gluAβ-D-gluA4-β-D-gluA-
甘草酸 (Glycyrrhizic acid) 分子式及分子量:C42H62O16 ; 822.92 药理作用:甘草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抑制毛细血 管通透性,减轻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可以降低高血压病人的 血清胆甾醇。 甘草次酸 (Glycyrrhetinic acid) 分子式及分子量:C30H46O4 ; 470.64 药理作用:甘草次酸具有抗菌、抗肿瘤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 作用,可制成抗炎抗过敏制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气 喘、过敏性及职业性皮炎、眼耳鼻喉科炎症及溃疡等。
20 22 23 17 16 15 24 8 4 19 10 5 29 9 18 13 14 30
26
H
8 7
H
6
H
羊毛脂甾烷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四环三萜主要有以下类型。
1、羊毛脂甾烷型 (Lanostanes)
2、大戟烷型 (euphane)
3、达玛烷型 (Dammaranes)
本章内容
一、概述
二、结构与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与分离 五、结构测定
第一节
子。


三萜 (triterpenes):多数通式为 (C5H8)6,基本母核含30个碳原
三萜皂苷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由三萜与糖而成的一类苷类化合物。多数可溶于水,且水溶
液振摇后产生似肥皂水溶液样泡沫,结构中多有羧基,故又

第七章-三萜类化合物(中药化学)

第七章-三萜类化合物(中药化学)
H 羊毛甾醇
第三节 四环三萜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很多,多数三萜 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少数为链状、单 环、双环和三环三萜。近几十年还发现了 许多由于氧化、环裂解、甲基转位、重排 及降解等而产生的结构复杂的高度氧化的 新骨架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在生源 上可视为由鲨烯变为甾体的中间体,大多 数结构和甾醇很相似,亦具有环戊烷骈多 氢菲的四环甾核。在4、4、14位上比甾醇 多三个甲基,也有认为是植物甾醇的三甲 基衍生物。存在于自然界较多的四环三萜 或其皂苷苷元主要有达玛烷、羊毛脂烷、 甘遂烷、环阿屯烷(环阿尔廷烷)、葫芦 烷、楝烷型三萜类。
( d a m m a r a n e)
人参中的人参皂苷(ginsenosides):
HO
HO
20
H
H
17 13
14
10 H 8
HO HR
20S 原人参二醇R=H 20S 原人参三醇R=-OH
H
HO HO
20
H
H
13 17
14
10
8
H
HO
HR
20R 原人参二醇R=H 20R 原人参三醇R=-OH
由20(S)-原人参二醇衍生的皂苷:
RO
HO
20
HH
17
13
ginsenoside
2
glc glc O
14
10 H 8
H
20(s)-protopanaxadiol
Ra1 Ra2 Rb1 Rb2 Rc Rd Rg1
R
-glc-6-ara(p)-4-xyl -glc-6-ara(f)-2-xyl -glc-6-glc -glc-6-ara(p) -glc-6-ara(f) -glc -H(20R)

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

2021/4/9
16
第七节 含皂苷的中药实例
一、人参 二、甘草 三、柴胡2021/4/917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9
18
2021/4/9
11
二、化学性质
1.颜色反应 2.沉淀反应 3.皂苷的水解 三、溶血作用
皂苷的水溶液大多能破坏红细胞而有溶血 作用,若将其水溶液注射进入静脉中,毒 性极大,低浓度就能产生溶血作用,因此 皂苷通常又称为皂毒类(sapotoxins)
2021/4/9
12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一、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 1.醇类溶剂提取法 2.酸水解有机溶剂萃取法 3.碱水提取法 二、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 1.分段沉淀法 2.胆甾醇沉淀法
2021/4/9
13
3.色谱分离法 (1) 吸附柱色谱法 (2) 分配柱色谱法 (3) 高效液相色谱法 (4) 大孔树脂柱色谱 (5) 凝胶色谱法
三萜生物碱)
2.按碳环的数目分类: (1)链状三萜(较少) (2)单环三萜(较少) (3)双环三萜(较少) (4)三环三萜(较少)
2021/4/9
3
(5)四环三萜(较多)
羊毛脂甾烷型 茯苓酸
大戟烷型 大戟醇
达玛烷型 酸枣仁皂苷 人参皂苷
葫芦素烷型 雪胆甲素及乙素
原萜烷型
泽泻萜醇A、B
楝烷型
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或者与糖结
合成苷或酯的形式存在。游离三萜化合物不溶于水,易 于有机溶剂。三萜苷类易于水,其水溶液剧烈振摇时能 产生大量、持久 的肥皂样泡沫,故称为三萜皂苷。另 外,三萜皂苷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称为酸性皂苷。
2021/4/9
2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天然药物化学讲稿: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天然药物化学讲稿: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第十章三萜及其苷类目的要求:1.掌握三萜及其苷类的结构类型、性质、检识反应和提取分离方法;2.了解三萜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和波谱特征提要;3.了解结构测定方法,熟悉三萜极其苷类的生物活性;第一节概述一、概述三萜同前面讲的单、二萜一样是由M V A衍生而来,由30个碳原子组成,根据“异戊二烯规则”,多数三萜类化合物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他们有的游离存在于植物体,有的则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三萜与糖结合成的苷叫三萜皂苷,皂苷可溶于水,其水溶液振摇后可产生胶体溶液,并且有持久性肥皂水溶液样的泡沫故名三萜皂苷。

经典的皂苷从化学角度讲是一类由螺甾烷与其生源相似的甾类化合物衍生的低聚糖苷以及三萜化合物的低聚糖苷。

二、研究概况:三萜及其苷类,作为一类天然产物,100多年前就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因其结构复杂,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都很困难,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由于分离纯化及结构测定方法的进展,使一些复杂三萜类的分离、结构鉴定能较为顺利的进行,发现了不少新的化合物,同时又由于三萜类的生理生化活性的多样性,如人参皂苷能促进R N 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柴胡皂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明显的抗炎作用,并能减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七叶皂苷有明显的抗渗出,抗炎,抗淤血作用,能恢复毛细血管正常渗透性,提高毛细血管张力,控制炎症,改善循环,对脑外伤及心血管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三、分布三萜及其苷类,广泛分布与植物界,单子叶,双子叶植物中均有分布,尤以薯蓣科,百合科,石竹科,五加科,豆科,七叶树科,远志科,桔梗科,玄参科等植物中分布最普遍,含量也较高,许多常见的中药如人参,甘草,柴胡,黄芪,桔梗,川楝皮,泽泻,穿山龙,山药等中均含皂苷。

从真菌灵芝中也曾分离出许多的三萜成分,有些动物体中也有三萜类化合物,如从羊毛脂中分离出羊毛脂醇,从鲨肝脏中分离出鲨烯,另外海洋生物如海参,海星,软珊瑚中也分离出各种类型的三萜化合物。

第七章三萜及其皂苷

第七章三萜及其皂苷
主要按苷元的碳环的骨架来分类。
无环三萜 单环三萜 双环三萜 三环三萜 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25 1
29 20 30
19
21
22 26
28
27
24 23
例:无环三萜
鲨烯(squalene)
二环三萜:
COOH
HOOC
榔色酸(lansic acid)
三环三萜:
OH
龙涎香醇(ambrin)
蓝刺头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30 7
6
29 28
葫芦烷 cucurbitane
26 27
从雪胆属植物Hemsleya amabilis中分离得到的 雪胆甲素:
HO 2
3
HO
O OH
18
O 9 11 H
20
H
23
OH
16
25
OAc
5 19 6
Cucurbitacin Ia
六、楝烷(meliacane)型
母体结构:由原萜烷碳正离子II经基团移位形成。与甘遂
楝烷 meliacane
从楝科植物Azadirachta indica中分离得到:
O
OMe
O
H
O
O
H
OCMe
O
1α -methoxy-1,2-dihydroepoxyazadione
楝科植物
第四节 五 环 三 萜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一、齐墩果烷(oleanane)型
结构特点:
①环:A/B、B/C、C/D互为反式构型, D/E互为顺式构型。
Chemistry of Natural Medicines

第七章三萜类化合物

第七章三萜类化合物
第七章
三萜及其皂苷
Chapter 7 Triterpenoids & it’s
saponins
本章内容
一、概述 二、结构与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与分离 五、结构测定
第一节 概 述
三萜 (triterpenes):多数通式为 (C5H8)6,基本母核含30个碳原 子。
三萜皂苷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21 20 22
24
26
12 18
23 17
25 27
H 11
13
1 19
9
14
16 15
2
10
3
5 4
H
28 29 H 6
8 30
7
羊毛脂甾烷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四环三萜主要有以下类型。
1、羊毛脂甾烷型 (Lanostanes) 2、大戟烷型 (euphane) 3、达玛烷型 (Dammaranes) 4、葫芦烷型 (Cucurbitanes) 5、原萜烷型 (protostane) 6、楝烷型 (Meliacanes) 7、环菠萝蜜烷型 (cycloartane) 8、甘遂烷型 (Tirucallanes)
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均有分布,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 生源途径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从生源来看,是由鲨烯 (squalene) 通过不同的环化方式转变而来的,而鲨烯是由焦磷酸金合欢酯 (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 尾尾缩合生成。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膜荚黄芪,具有补气,强壮之功效。从其中 分离鉴定的皂苷有近20个,多数皂苷的苷元 为环黄芪醇,少数为黄芪醇。环黄芪醇在黄 芪中与糖结合成单糖链、双糖链或三糖链皂 苷的形式而存在。 黄芪苷Ⅶ (astragaloside Ⅶ) 则是自然界发现 的第一个三糖链三萜苷。

第七章-三萜及其皂苷教学内容

第七章-三萜及其皂苷教学内容

2)乙酰基质子的δ值在1.82-2.07。
对于绝大多数齐墩果烷型和乌苏烷型三萜, 当-COOCH3位于C28位时,其甲酯的δ值小 于3.795,否则就大于3.795。这一规律常用 于推定齐墩果烷和乌苏烷母核中C28位的羧 基。
大多数三萜化合物C3上有羟基或其它含氧基团, 此时,C3质子的信号多为dd峰。以3-乙酰氧基取 代的三萜衍生物为例,C3-H为竖键(α-H,β-Oac)时, 其δ值在4.00-4.75之间,最大偶合常数为12Hz左右; C3-H若为横键(β-H,α-OAc),δ值在5.00-5.48之 间,最大偶合常数约为8Hz,二者均为宽峰。
▪ 抗肿瘤活性 如乌苏酸。 ▪ 抗菌和抗病毒活性 如齐墩果酸、甘草次酸等。 ▪ 降低胆固醇作用 如甘草酸。 ▪ 杀软体动物活性 ▪ 抗生育作用 ▪ 其他如溶血活性等。
小结: 第一节 概述 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的定义,了解三萜类化合
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及存在形式。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了解环状三萜的一般生物合成途径。 第三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环三萜 掌握四环三萜的结构分类,每种类型的主要结
AcO
3
δ3-H:4.00-4H .75,J=12Hz
H
3
δ3-H:5.00-5.48,O J=A 8Hcz
3)三萜中甲基的信号一般出现在δ0.50-1.20之间, 以吡啶为溶剂时,可以得到分辨较好的单峰。
对于齐墩果烷型和乌苏烷型的三萜,其最高场甲 基的δ值与C28的取代基有关。当C28为COOCH3时 最高场甲基的δ值小于0.775,反之则大于0.775。
3. 羟基取代位置及取向的确定
羟基取代可引起α-碳向低场移34~50,β-碳 向低场移2~10,而γ-碳则高场移0~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功效,其中含有地榆皂苷B, E,是乌苏酸的苷。
地榆皂苷B R=H 地榆皂苷E R=3-Ac-glc
3. 羽扇豆烷 (lupane) 型 羽扇豆烷型与齐墩果烷型不同点是C21 与C19连成五元环E环,且D/E环的构型为反式。同时,在E环 的19位有-构型的异丙基取代,并有△20(29)双键。
H H R
3. 达玛烷 (dammarane) 型
结构特点是A/B、B/C、C/D环均为反式,在8位和10位有-构型 的角甲基,13位连有-H,17位的侧链为-构型,C20构型为R或 S。
人参皂苷 (gensenosides)
OH H
OR 2
对抗溶血 20(S)-protopanaxadiol R1=H
熊果酸(Ursolic acid)
来源于木犀科植物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Ait.) 叶中,熊果酸 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属三萜类化合物。具有镇静、抗炎、 抗菌、抗糖尿病、抗溃疡、降低血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乌苏酸 (熊果酸)
中药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具有凉血止血
理化性质
苷元:多有较好结晶,能溶于石油醚、苯、乙醚等有机溶剂,
而不溶于水; 苷:极性加大,不易结晶,可溶于水,几不溶或难溶于低极性 有机溶剂,含水丁醇或戊醇对皂苷的溶解度较好。
2、气味 多数具有苦而辛辣味,吸入鼻内能引起喷嚏。某些皂苷内服, 能刺激,产生反射性粘液腺分泌,而用于祛痰止咳。 3、吸湿性 4、表面活性作用 振摇产生泡沫(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且不因加热而消失 (区分蛋白质) 应用:清洁剂、乳化剂 表面活性与分子内部亲水性和亲脂性结构的比例相关,只有当 二者比例相当,才能较好地发挥出这种表面活性。若亲水性强 于亲脂性或相反,就不呈现这种活性。
习称齐墩果) 的叶中分得。
COOH
HO
齐墩果酸具有抗炎、镇静、防肿瘤等 作用,是治疗急性黄胆性肝炎和慢性 迁延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该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有的以游离形式存在,如青 叶胆、女贞子、白花蛇舌草、柿蒂、连翘;但大多数以与糖结 合成苷的形式存在,如人参、三七、紫菀、柴胡、八月札、木 通、牛膝、楤木等。 含齐墩果酸的植物很多,但含量超过10%的很少,从刺五 加、龙牙葱木中提取齐墩果酸,得率都超过10%,纯度在95% 以上,是很好的植物资源。
坏死组织的修复。此外,本品尚有纠正蛋白质代谢障碍的作用。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口干、腹泻、上腹部不适等反应。个别患者出现血 小板轻度减少,停药后可恢复。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0毫克,每日3次 【剂 型】片剂 【生产企业】青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株州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青 岛黄海制药厂 浙江省浙南制药厂 仙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制药厂 东药沈阳克达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第四制药厂 宁夏制药厂 江西制药有 限责任公司 河北东风制药厂 甘肃省酒泉制药厂 重庆制药七厂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根据三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体(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结构和性质。 一般根据碳环的有无和多少进行分类。多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少数为链 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
第三节 四环三萜
四环三萜类在中药中分布很广。它们大部分具有环戊烷骈多氢 菲的基本母核;母核的17位上有一个由8个碳原子组成的侧链; 在母核上一般有 5 个甲基,即4位有偕二甲基、 10位和14位各有 一个甲基、另一个甲基常连接在13位或8位上。
21 12 11 1 2 3 28 4 19 10 5 29 9 18 13 14 30 20 22 23 17 16 15 24 25 27 26
H
8 7
H
6
H
羊毛脂甾烷
羊毛脂醇 (lanosterol) 是羊毛脂的主要成分,它也存在 于大戟属植物 Euphorbia balsamifera 的乳液中。
从柴胡中分离得到100多个三 萜皂苷
柴胡:清热解毒,抗菌消炎
柴胡皂苷a 16-OH 柴胡皂苷d 16-OH
抗炎作用
2. 乌苏烷 (ursane) 型 又称-香树脂烷 (-amyrane) 型或熊果烷 型。其分子结构与齐墩果烷型不同之处是E环上两个甲基位置不 同,即在C19位和C20位上分别各有一个甲基。 乌苏酸 (ursolic acid) 又称熊果酸,是代表化合物。
从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中分离得到23-羟基白桦 酸。
29 20 30
H H H H HO H CH2OH
21 22
COOH
23-Hydroxybetulinic acid
本章内容
一、概述 二、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五、结构测定
第三节
一、物理性质 1、性状及溶解度
1. 抗炎作用: Anderso 和 Tillman 最早注意到甘 草次酸在结构上同氢化可的松类似, 就把它用于各种皮肤病的治疗中,通 过许多临床试验,确证了甘草次酸的 抗炎有效性。由此开始,广大医学界 进行了一系列药理研究,发现此类衍 生物中许多都具有抗炎活性。Zakirov 研究发现:3-氨基-11-脱氧甘草次酸对 各类动物的无菌性关节炎表现出明显 的抗炎活性。 Toyoshima 等制备出 11脱氧甘草次酸顺丁烯二酸酯及其盐, 作为抗炎剂,亦作为抗溃疡剂和免疫 调节剂,口服或局部治疗,均取得较 好疗效。
Glc
2
Glc O R1
R1 Ra1 H Ra2 H Rb1 H Rb2 H Rc H
R2 -glc-(6-1)-ara(p)-(4-1)-xyl -glc-(6-1)-ara(f)-(2-1)-xyl -glc-(6-1)-glc -glc-(6-1)-ara(p) -glc-(6-1)-ara(f)
齐墩果烷
分子中还可能有其他取代基存在。一般在C3位有羟基,而且多
为-型,也有-型,如-乳香酸 (-boswellic acid)。若有双键,
则多在C12 位或C11位;若有羰基,则多在C11位;若有羧基,则 多在C28、C30或C24位上。
H
H HO H COOH -乳香酸
齐墩果酸 (oleanolopaea,
4、葫芦烷型 (Cucurbitanes)
5、原萜烷型 (protostane) 6、楝烷型 (Meliacanes) 7、环菠萝蜜烷型 (cycloartane) 8、甘遂烷型 (Tirucallanes)
1. 羊毛脂甾烷型 (lanostane) 亦叫羊毛脂烷,其结构特点是A/B环、B/C环和C/D环都是 反式,C20为R构型,侧链的构型分别为10、13、14、17。
中枢神经 抑制、安 定
溶血
20(S)-protopanaxatriol R1 Re Rg1 Rf O-glc-(2-1)-glc O-glc R2 –H (20S) -glc
O-glc-(2-1)-rha –glc
Rd
H
-glc
Rg3 H –H (20R)
中枢神经兴 奋抗疲劳
注意:强酸水解中次生产物的生成
20 22 23 17 16 15 24 25 27
21 12 11 1 2 3 28 4 19 10 5 29 9 18 13 14 30
26
H
8 7
H
6
H
羊毛脂甾烷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四环三萜主要有以下类型。
1、羊毛脂甾烷型 (Lanostanes)
2、大戟烷型 (euphane)
3、达玛烷型 (Dammaranes)
膜荚黄芪,具有补气,强壮之功效。从其中 分离鉴定的皂苷有近 20个,多数皂苷的苷元 为环黄芪醇,少数为黄芪醇。环黄芪醇在黄 芪中与糖结合成单糖链、双糖链或三糖链皂 苷的形式而存在。 黄芪苷Ⅶ (astragaloside Ⅶ) 则是自然界发现 的第一个三糖链三萜苷。
环黄芪醇 黄芪苷Ⅰ 黄芪苷V 黄芪苷Ⅶ
第七章
三萜及其皂苷 Chapter 7 Triterpenoids & it’s saponins
本章内容
一、概述
二、结构与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与分离 五、结构测定
第一节
子。


三萜 (triterpenes):多数通式为 (C5H8)6,基本母核含30个碳原
三萜皂苷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由三萜与糖而成的一类苷类化合物。多数可溶于水,且水溶
液振摇后产生似肥皂水溶液样泡沫,结构中多有羧基,故又
称酸性皂苷。 三萜皂苷(Triterpenoid Saponins) 甾体皂苷(Steroidal Saponins)
皂苷 (Saponins)
分布 三萜及其苷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菌类、蕨类、单子叶、双子 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均有分布,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 生源途径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从生源来看,是由鲨烯 (squalene) 通过不同的环化方式转变而来的,而鲨烯是由焦磷酸金合欢酯 (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 尾尾缩合生成。
OR 2 OH H
OH OH
O
H H+
H+ 煮沸
20(S)-protopanaxadiol 20(S)-protopanaxatriol
OH OH H
异构化
O
H+
Panaxadiol panaxatriol
7. 环菠萝蜜烷 (cycloartane) 型 成三元环。
又称环阿屯烷型。其基本碳架
与羊毛脂甾烷很相似,差别仅在于10位上的甲基与9位脱氢形
HO
H
羽扇豆醇 R=CH3 白桦醇 R=CH2OH 白桦酸 R=COOH
白桦脂醇 (betulin) 存在于中 草药酸枣仁、桦树皮、棍栏 树皮、槐花等中。 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 存 在于酸枣仁、桦树皮、柿蒂、 天门冬、石榴树皮及叶、睡 菜叶等中。 羽 扇 豆 醇 (lupeol) 存 在 于 羽 扇豆种皮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