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解读
国务院批复同意《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国务 院批 复 同意 《 全 国水 土保 持规 划 ( 2 0 1 5  ̄2 0 3 0年 ) 》
2 0 1 5年 1 O月 1 7日, 经李克强 总理签批 , 国务 院发 布 了 E l 前 印发 的《 关于全 国水 土保持规 划 ( 2 0 1 5 -2 0 3 0年 ) 的批 复》 ( 以下简称《 批 复》 ) , 原 则 同意《 全 国水 土保持 规 划( 2 0 1 5 -2 0 3 0年 ) 》 ( 以下简称 《 规 划》 ) 。《 规 划》 是今后 一个 时期我 国水 土保 持 工 作 的发 展 蓝 图和 重 要 依 据 , 是 贯 彻 落 实 国 家生 态文 明 建设 总体 要 求 的行 动 指 南 。 《 规 划》 要求, 全 国水土流失 防治工作要树 立尊重 自然、 顺应 自然、 保护 自然的 生 态文 明理 念 , 坚持 预 防 为主 、 保护优先 , 全 面规 划 、 因地 制 宜 , 注 重 自然 恢 复 , 突 出综 合 治理 , 强 化监 督 管理 , 创新体制机 制 , 充 分发挥 水土保持 的 生态、 经 济和 社 会 效 益 , 实 现 水 土 资 源 可持 续 利 用 , 为保 护 和 改善 生 态环 境 、 加 快生 态文明建设 、 推 动 经 济 社 会
均 减 少土 壤 流 失量 8亿 t ; 到2 0 3 0年 , 全 国新 增 水 土 流 失 治 理 面积 9 4万 k m , 年 均 减
少土壤 流 失 量 1 5亿 t 。
《 规 划》 综合分析 了水 土流 失 防治现状 和趋 势 , 以全 国水 土保持 区划为基 础 , 以 保 护和合理利 用水土 资源为主线 , 以国家主体功 能 区规 划为重要依据 , 提 出了全 国水 土 保持 工作 的 总体 布 局 和 主 要 任 务 : 一 是 全 面 实施 预 防 保 护 , 促 进 自然修 复 , 扩 大林 草植被覆 盖 , 强化生产建设 活动 和项 目水土保持 管理 , 全 面预 防水 土流 失 , 重点突出 重 要 水 源地 、 重 要 江 河 源 头 区、 水 蚀 风 蚀 交错 区水 土 流 失 预 防 。二 是 在 水 土 流 失 地 区, 开展 以小流域为单元 的山水 田林路 综合 治理 , 加 强坡 耕地 、 侵蚀 沟及 崩 岗的综合 整治 , 重点 突 出西北黄土 高原 区、 东北 黑土 区、 西南岩溶 区等水 土流失相对严 重地 区、 坡耕地相 对集 中区域 , 以及 侵蚀 沟相对 密集 区域 的水 土流 失治理 。三是 建立健 全综 合 监 管体 系 , 强化 水 土保 持 监 督 管 理 , 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 系, 推 进 信 息化 建 设 , 建 立 和 完善 社 会 化服 务 体 系。
水利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意见
水利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16•【文号】•【施行日期】20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水利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意见(2016年)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部直属有关单位:《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业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于2015年12月15日由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
《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在国家层面上由国务院批复的水土保持综合性规划,《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批复要求,全面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宣传贯彻,抓紧推进省级水土保持规划批复工作水土流失是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水土保持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要求“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做出重要部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全方位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规划》实施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对于依法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促进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意义十分重大。
《规划》明确了2015-2030年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各地要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规划》的特殊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持之以恒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规划》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扎实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河南建设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3期扎实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河南建设——《河南省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解读李建顺(河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健全水土保持体制机制,构建“大水保”工作格局,全方位推进新时代河南省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委、省政府于2023年12月27印发了《河南省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河南省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任务,压实了各级各部门责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实施方案》出台的主要背景和意义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水土流失是生态退化的集中反映,不仅影响生态安全,更关系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1952年,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特别强调“必须注意水土保持”。
1957年成立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1982年颁发《水土保持工作条例》。
1991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保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
199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是江河治理、国土整治的根本,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5年国务院批复《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河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1980年9月,恢复了鲁山县、嵩县、陕县、南召县、密县、商城县、济源市7个市、县级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研究站(所),1984年成立水土保持处和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全面恢复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
1989年根据全国第一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显示水土流失面积6.06万平方公里。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重点项目选择原则及任务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重点项目选择原则及任务张新玉;纪强;张超;王治国;孟繁斌【摘要】根据新时期的新要求,结合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成功经验,枟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枠拟定了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水蚀风蚀交错区3个重点预防项目,以及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侵蚀沟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4个重点治理项目. 介绍了重点项目选择原则,阐述了项目基本情况和主要任务,为下阶段规划的贯彻落实提供支撑.【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水土保持;规划;重点项目【作者】张新玉;纪强;张超;王治国;孟繁斌【作者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100053;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以重点工程为依托,集中连片,规模推进,是当前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目前,在重点治理工程的带动下,我国的水土流失治理步入了以大流域规划为指导,以小流域治理为基础,集中连片、以点带面、规模推进的发展轨道,治理速度也进一步加快。
为此,《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在总体布局和重点防治区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已有项目及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拟定了未来15年需要实施的重点项目。
1.1 重点预防项目选择根据全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总体方略、“六带”预防格局、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复核划分情况,充分考虑三级区中以水源涵养、生态维护、水质维护等为主导基础功能的区域,遵循“大预防、小治理”“以重点预防县为主兼顾其他、集中连片和规模预防”的原则,规划拟定重要江河源区、重要水源地和北方水蚀风蚀交错区3个重点预防项目。
在遵循重点预防项目规划总体安排的基础上,重要江河源区水土保持规划范围的选择还遵循了以下原则:①流域面积大于1万km2的重要江河的源头;②对下游水资源和饮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江河源头;③《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划定的江河源区。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16.11.03•【文号】•【施行日期】2016.11.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2012年水利部印发《深化全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实施方案(2012-2015年)》以来,各地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并做好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的重要基础工程,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
2015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明确了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各级水利部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舆论引导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水土保持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明确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十三五”时期,全国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统筹安排,精心策划,创新方式,打造精品,着力宣传水土保持在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新成效、新进展、新经验,充分反映水土保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后附供参考的完整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章节)新修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年7月2日修订公布,2016年7月2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年7月2日修订公布,2016年7月2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年7月2日修改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4)《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环保部,2016年6月12日发布)。
新修订的规范性文件(1)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6]65号);(2)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工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办法》的通知(办水总[2016]132号);(3)《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程验收管理的指导意见》(水保[2016]245号);(4)水利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16]59号);(5)水利部关于强化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16]21号);供参考的完整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章节2.2 编制依据2.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公布,2016年7月2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2日修订公布,2016年7月2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2日修改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颁布,2004年8月28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通过);(7)《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年2月28日发布,2006年1月1日施行);(8)《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环保部,2016年6月12日发布);(9)《吉林省水土保持条例》(2014年3月1日施行)。
金乡县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与探索
金乡县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与探索发布时间:2022-04-02T01:34:19.591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30期作者:张德峰[导读] 简要介绍了山东省金乡县水土保持基本情况,张德峰山东省金乡县水务局山东金乡 272200摘要:简要介绍了山东省金乡县水土保持基本情况,对现状进行评价和需求分析,对下步发展目标进行了规划布局和预防治理探索。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治理。
金乡县属于北方土石山区-华北平原区-黄泛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目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 18.49km2,占土地总面积 2.08%,涉及风力侵蚀与水力侵蚀。
人多地少水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零、散等特点决定了全县水土保持工作的长期性,搞好水土保持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国江北水乡、千亿产业园区、生态旅游胜地、区域中心城市”五大目标的内在要求。
一、基本情况金乡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南部,南四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之西。
地处北纬 34°52′-35°40′,东经116°7′-116°30′ 之间,全县土地总面积 887.67km2。
境内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684.3mm,年平均气温 13.8℃,多年平均风速 3.1m/s;县境之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地面高程在海拔 34- 40m 之间,属黄泛冲积平原;土壤分为褐土、潮土及水稻土 3 个土类,潮土所占比例最大;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果资源比较丰富;河流水系均属平原坡水型河道,多数承接上游客水,有东鱼河、老万福河、新万福河、蔡河 4 条水系。
金乡县总人口 67.29 万,辖 9 个镇,4 个街道,1 个省级开发区和 2 个市级开发区,659 个村(居)民委员会。
人口密度 758人/km2,人均耕地 1.39 亩/人。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年)》和《山东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年)》中,金乡县属于北方土石山区-华北平原区 -黄泛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不属于国家级、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通过对金乡县 2017 年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空间叠置分析,截止到 2017 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 18.49km2,占土地面积 2.08%。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分级初探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分级初探白建宏【摘要】水利部2016年组织编制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专项规划(2016—203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也已启动实施.为便于侵蚀沟综合治理模式和投资标准的确定,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普查数据和《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估及防治技术》课题调查数据为依据,对侵蚀沟的长度、宽度、深度、面积等参数进行相关性综合分析后,选择面积作为分级指标,将东北黑土区发展型侵蚀沟按照大型(占地面积≥1.4 hm2)、中型(占地面积0.3~1.4 hm2)、小型(占地面积≤0.3 hm2)进行了分级.【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侵蚀沟;分级;占地面积;长度;宽度;深度;东北黑土区【作者】白建宏【作者单位】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处,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东北黑土区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北部,涉及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109万km2,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能源、木材、煤炭、冶金、钢材生产基地。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对国家粮食、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侵蚀沟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的集中表现。
侵蚀沟发展不仅吞噬耕地,降低土地生产力,影响机耕作业,还诱发山洪地质灾害,损毁城乡基础设施,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经过多年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单位面积投资标准低,且治理措施主要集中在坡面上,因此侵蚀沟治理相对薄弱。
侵蚀沟治理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关键内容,也是保护耕地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侵蚀沟综合治理成为水土流失攻坚克难的突破口。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数量为29.57万条,其中亟待治理的发展型侵蚀沟为26.22万条,占总数的88.67%。
国务院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国函〔2015〕160号
国务院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正文:----------------------------------------------------------------------------------------------------------------------------------------------------国务院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国函〔2015〕1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水利部《关于报请审批〈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请示》(水规计〔2015〕59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注重自然恢复,突出综合治理,强化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三、通过《规划》实施,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2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8亿吨;到2030年,建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4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5亿吨。
四、要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全面实施预防保护,重点加强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预防,充分发挥自然修复作用;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加强重点区域、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流失治理。
五、要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关于水土保持规划的相关问题思考
关于水土保持规划的相关问题思考作者:高增清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0期摘要:本文针对关于水土保持规划的相关问题思考,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水土保持含义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土保持规划问题的来源,并提出提升了水土保持效果的措施。
分析结果表明,从工程、农业、林草三个方面同时入手,可大幅度提升水土保持的效果,提升我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对我国水土保持规划事业长久健康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水土保持规划;工程措施;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引言:水土保持规划是防止水土流失而采取的预防及治理措施,目前,很多人对水土保持规划概念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更深层次含义及作用。
基于此,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相关问题的思考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
1、水土保持的含义及作用自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年)》出台以后,水土保持就开始和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其本身所具有的含义也在不断扩产。
水土保持规划的主要内容,已经不再单单指水土资源的流失,也就加入了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绿化美化环境等多项内容。
水土保持规划是一项具有综合治理性质的工作,要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通过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等先进的手段,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促使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友好共处【1】。
因此,水土保持规划既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也是提升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对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水土保持规划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治理区域是自然生态环境,降低土壤被侵蚀的模数,提升林草面积和区域空气质量。
此外,还能有效缓解山丘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促使当地农业、林业、畜牧业持续发展,提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
2、水土保持规划问题发生的根源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土壤侵蚀的危害性,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后附供参考的完整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章节)新修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年7月2日修订公布,2016年7月2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年7月2日修订公布,2016年7月2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年7月2日修改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4)《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环保部,2016年6月12日发布)。
新修订的规范性文件(1)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6]65号);(2)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工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办法》的通知(办水总[2016]132号);(3)《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程验收管理的指导意见》(水保[2016]245号);(4)水利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16]59号);(5)水利部关于强化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16]21号);供参考的完整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章节2.2 编制依据2.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公布,2016年7月2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2日修订公布,2016年7月2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2日修改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颁布,2004年8月28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通过);(7)《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年2月28日发布,2006年1月1日施行);(8)《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环保部,2016年6月12日发布);(9)《吉林省水土保持条例》(2014年3月1日施行)。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1
PM2.5 来源 广泛
约50%来自燃煤、机动车、扬尘、 生物质燃烧等直接排放的一次细 颗粒物 约5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 发性有机物等气态污染物,经过 复杂化学反应在大气中形成的二 次细颗粒物
京津冀为例,燃煤30%、工业源25%、机动车18%、 扬尘17%、生活源10%.
中国拟于2016年实施《空气质量准则》
“ 低 调 ” 的 臭 氧
出现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 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超环境承载力 • 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趋明显:京津冀单位面积污染物排
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 • 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凸显: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机动车对
PM2.5的贡献率达到20-25% • 车用油品质量滞后,含硫量偏高 • 受地面静稳天气控制,不利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累积。
• 2015年6月14日:安徽巢湖大片蓝 藻集聚
• 2015年6月15日:广东练江水污染
• 2015年6月17:河水被污染 安 徽池州千亩田变荒地,化工园污 染灌溉水源
• 2015年6月30日:四川广元水库 污染强降雨,洪水夹杂着场镇上 的一些垃圾流入附近的尖岭水库, 而被污染。造成水库近万斤鱼一 夜间死亡。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
田鸿雁
中国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十八大报告: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
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 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2015.1.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 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律
导致龙江河镉污染 • 2013年山西长治苯胺泄露事故引发河流污染 • 2014年,甘肃兰州石化管道泄漏导致饮用水苯严
水土保持动态监管分析系统的功能与实践
Function and practice of dynamic supervision system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ANG Rui1 , XIN Huarong2, GUO Xianjie3, YOU Yinghua4, LE Feng2, WU Fang1 , ZHOU Zuyu3
Co. Ltd. , 310004, Hangzhou, China; 4. Jiangsu Water Disasters Defense Control Command Center, 210029, Nanjing, China)
Abstract: [ Background ] The business requirements of dynamic supervis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usually include three aspects: dynamic monitoring of regional soil and water loss, informatization supervision of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fine management of main projects. Due to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and purposes, the in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results with different requirements are difficult to share, which brings difficulties to the unified supervision of water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business requirements of local government's dynamic supervis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business logic and supervision experie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tation of Jiangsu Provincial Soil and water
第8章:水土保持规划_2017
地 质 地 貌
土 壤
植 被
气 候
水 文 水 资 源
生 物 资 源
其 他 资 源
14
1. 自然因素调查
(1) 地质地貌: 规划区内主要地质,主要地形分区等,叙述各区的位置 、面积、主 要特点(海拔、相对高差、地面坡度、沟壑密度)等。 (2)土壤条件: 土壤的地带性分布特点,项目区土壤的类型以及地表主要物质组成。
通过规划确定各项治理措施的具体配置、具体要求和实
施,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综合性强,涉及农、林、牧、水等各行各业,
工作量大而面宽,又具有艰苦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水土保
持各项工作中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同时又有互相矛盾的 一面,如何协调和解决这些矛盾,必须通过规划来实现。
9
5. 水土保持规划的依据
18
3. 水土流失调查
水土流失 现状调查
水土流失 危害调查
水土流失 成因调查
侵蚀类型 侵蚀强度
对当地 对下游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19
3. 水土流失调查
(1)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强度、潜在危险程度。相应的侵蚀模数,并据此 推算调查区的年均侵蚀总量。 (2)水土流失危害: 对当地危害:降低土壤肥力、破坏地面完整、当地人民生活贫困、社会 经济落后。 对下游危害:加剧洪涝灾害、淤塞水库、塘坝农田、淤塞河道湖泊港口。 (3)水土流失成因: 自然因素:地形、降水、土壤、植被的影响 人为因素:开矿、修路、开荒、滥牧、滥伐的影响
33
综合性原理
土地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素影响的统一体。
在分析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的要求时,一定要全面地考虑 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全面分析的方法。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前言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水土流失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尚有294.91万km2,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0.7%,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成立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1年5月正式启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
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咨询、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本次规划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规划分析了我国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系统总结水土保持经验和成效,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要依据,拟定我国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总体部署,明确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布局和对策措施,为维护良好生态、促进江河治理、保障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本次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系统开展的国家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
规划基础数据来源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等工作成果,国家和地方已公布的经济社会统计年鉴,相关批复规划成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解读近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这是我国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部规划是我国首部获得批复的国家级水土保持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
为了大家能够较好地了解规划,现就规划的主要内容做一解读。
解读一: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侵蚀严重。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294.9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
土壤侵蚀模数大于2500吨/(年?平方公里)的中度及以上面积占到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3%,侵蚀强度远高于土壤容许流失量。
同时,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人口规模、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公路、铁路、矿山、城镇等大规模建设导致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仍十分突出。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全局性的和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其危害集中表现在:一是导致土地退化、削弱生态系统调节功能、加剧生态恶化,威胁生态安全;二是水土流失导致植物与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加剧干旱灾害,同时径流携带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进入水体,加剧面源污染,威胁饮水安全;三是水土流失搬运大量泥沙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威胁防洪安全;四是导致耕地数量减少、耕层变薄、质量下降、生产能力降低,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五是恶化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解读二: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取得的主要成效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把水土保持放在山区发展的生命线、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的战略高度,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目前,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已达到107万平方公里,累计综合治理小流域7万多条,实施封育保护80多万平方公里。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累计有38万个生产建设项目制定并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土壤侵蚀强度降低。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由2000年的356万平方公里下降到2011年的294.91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7%;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19%。
二是治理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截至2013年,全国共修筑梯田1800余万公顷,建成淤地坝5.84万座,累计增产粮食3000多亿公斤。
近十年来,治理区人均纯收入普遍比未治理区高出30%~50%,约有1.5亿群众直接受益。
三是林草植被覆盖逐步增加,生态环境明显趋好。
通过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多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努力,我国林草植被面积大幅增加。
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植被覆盖率普遍增加了10%~30%。
四是蓄水保土能力不断提高,减沙拦沙效果日趋明显。
据统计,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一期工程年均减少进入丹江口水库泥沙达2000万吨以上。
五是水源涵养能力日益增强,水源地保护初显成效。
到2013年全国累计建成清洁小流域1000多条,有效维护了水源地水质。
解读三:规划出台的背景与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面对严峻的形势,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明确要求“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等一系列的新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
今后十五年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关键时期,亟需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水土保持规划,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支撑和保障。
为此,2011年5月,按照水土保持法有关要求,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启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历经4年,分为区划、规划和审查报批3个阶段,中央、省、市、县四级都参与了规划编制工作。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咨询、由多名院士领衔的技术咨询专家组严格把关,并广泛征求吸纳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后,最终形成规划文本报请国务院批准实施。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系统开展的国家级水土保持综合性规划。
规划基础工作扎实,形成的调研、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报告达30余册500多万字,成果相当丰硕。
规划的实施不仅是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对于加快水土流失防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解读四: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注重自然恢复,突出综合治理,强化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规划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为重点,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重视生态自然修复。
二是坚持整体部署,统筹兼顾。
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整体部署,统筹兼顾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开发与保护、重点与一般、水土保持与相关行业。
三是坚持分区防治,合理布局。
在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和途径,科学合理布局。
四是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充分考虑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需求,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分期分步实施。
五是坚持制度创新,加强监管。
创新体制,完善制度,强化监管,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六是坚持科技支撑,注重效益。
强化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示范推广,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效益。
解读五:规划过程中着重考虑的若干问题本次规划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土保持的新要求。
在制定水土保持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方面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着力促进生态实现良性循环。
二是注重贯彻水土保持法的相关规定。
规划开展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针对预防、治理、监管等方面要求进行了制度、项目和能力建设规划,有效细化了水土保持法的规定,随着规划的实施,也将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法的贯彻落实。
三是注重反映水土保持实践的新成果和新经验。
规划充分借鉴总结近年来水土保持在理念、思路、机制、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吸收融入到水土保持总体方略、区域布局、技术途径等规划内容之中。
四是注重运用最新普查成果和数据,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
规划基础数据采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等最新普查和统计成果,确保数据的权威性、时效性和准确性;规划构建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协作平台,各级在同一平台上充分参与规划,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规划成果的协调性。
五是注重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
规划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的需求,确定了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区水土保持功能,重点解决在维护和提高农田防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水质维护等水土保持功能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
六是注重同国家有关规划相协调。
规划遵循《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国土空间布局要求,与《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相衔接,并与有关部门规划中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保护建设、保护性耕作推广、土地整治、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相关水土保持内容进行了协调,保证了规划间生态建设与保护目标任务的一致性。
解读六:规划总体思路与布局规划总体思路是:紧密围绕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要求,在系统分析我国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核心,因地制宜,分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布局,以预防、治理和综合监管为驱动,以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为主要范围,以重点治理项目为龙头,全面布置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各项工作,以达到保护和建设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综合农业生产能力,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减少进入江河湖库泥沙,维护饮用水安全,减轻风沙灾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针对我国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状况差异显著的特点,按照水土保持法“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的方针,规划首次开展了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将我国全部陆域(不含港澳台地区)划分为8个一级区、40个二级区、115个三级区。
各一级区水土保持的布局是:东北黑土区重点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黑土资源,治理漫川漫岗区的坡耕地和侵蚀沟,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实施农林镶嵌区退耕还林还草和农田防护,强化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重要水源地的预防和监督管理。
北方风沙区重点是以预防为主,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保护和修复山地森林植被,防治草场退化、土地风蚀与沙化。
综合防治农牧交错地带水土流失,建立绿洲防风固沙体系,加强能源矿产开发的监督管理。
北方土石山区重点是保护和建设山地森林草原植被,提高河流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维护京津冀等城市群的重要水源地安全。
同时,加强山丘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微丘岗地、平原沙土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
西北黄土高原区重点是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以梯田和淤地坝为核心的拦沙减沙体系,保障黄河下游安全。
同时,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大面积生态自然修复,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保护和建设林草植被,防风固沙,控制沙漠南移。
南方红壤区重点是加强山丘区坡耕地改造及坡面水系工程配套,控制林下水土流失,实施侵蚀劣地和崩岗治理。
保护和建设森林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推动城市周边地区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维护长江、珠江三角洲等重要城市群的人居环境。
西南紫色土区重点是加强以坡耕地改造及坡面水系工程配套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