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近代史有很大的区别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中国近代史真是一段让人蛋疼的历史,想想觉得,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古国,能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方面全面落后于英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不过俗话说,父债子偿,祖宗干的怂事儿就是我干的怂事儿,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下面就详细说说那段历史。
所有事情的根源都要从文化说起。
中华民族是个相当写意的民族。
明清时代儒释道三家融合的差不多了,那时代的传统文化里,讲究阴阳相生,天道自然什么的。
这种意识层面的东西能解释所有事物,但某个方面来说,它却什么都解释不了。
这就导致了绝大多数文人成为了科学上的白痴。
没办法,那个时候理科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大家都鄙视这个。
那个时候知识分子的六艺是:“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
数排在最后一个不说,那个时候的“数”是什么呢?我都不好意思提,是九九乘法表啊有木有?!并且,那个时候的“数”是为命理或者说宗教服务的。
数之大成者都要么是推算阴阳风水的要么是观星的,总之都神神叨叨的。
如此这般,理科生更落了下乘,就算通过了理科科举,也多数只能做个小衙门的会计什么的。
当然,中国也除了像张衡啊一类的科学家。
为什么人家能混到中央,和最高领导人直接对话?答:人家文章写得好。
这种文人至上的选拔观念不但阻碍了科技的发展也阻碍了军事的进步(后面详谈)。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系统中强化道德,忽视科学技术。
这种文化观念极大地限制了科技的发展。
关于强化道德观念。
听起来像是件好事儿,大家都尊老爱幼、谦和礼让,和谐社会了啊有木有?然而,事实的真相和重点却不是看起来这样。
这还要从那时的道德系统说起。
叫它道德系统倒不如叫它伦理系统。
虽然现在我们一提儒家经典多是强调“松柏后凋”“学而三省”什么的,但是客观地来讲,儒家文化能一直被统治阶级奉为经典最终统治文化界绝不是因为它给了知识分子各种良好品质,而是因为它规定了严格的等级保准,即所谓“三纲五常”。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在同一历史时期内,中外的阶段特征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以两个历史时期为例,分别为古代和近代,来对比中外的阶段特征。
古代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古代时期是指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间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外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政治制度:古代中外的政治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古代时期以中央集权的皇帝制为主,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
而西方古代国家则主要采取城邦制度,如希腊的雅典和罗马共和国,较为注重公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经济发展:古代中外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差异。
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导,注重土地的耕种和农产品的交换。
而西方古代则更加注重商业和贸易,特别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制度和商业网络,促进了经济繁荣。
文化传承:古代中外文化传承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文化重视家族和血缘的延续,强调尊老敬祖和礼仪道德。
而西方古代文化注重理性和个体的发展,以哲学和科学为基础,如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和罗马的法律思想。
社会结构:古代中外社会结构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社会以封建制度为基础,上层统治者享有特权,而下层人民处于较低地位。
而西方古代则相对较为平等,特别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平民阶级,相对平等的社会结构。
近代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近代时期指的是从16世纪开始到20世纪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政治制度:近代中外的政治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统治,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才开始了民主政治的探索。
而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民主政治体制,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共和制。
经济发展:近代中外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侵略,导致国家经济一度衰退。
而西方国家则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推动,向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迈进。
文化传承:近代中外的文化传承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出现了思想的割裂和国粹危机。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与西方近代化起步的差异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垄断资本家推动近代化
开始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
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在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下,资金严重不足
近代中国与西方近代化起步的差异
西方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
发展进程
(1)西方近代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近代化的进程
(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快了西方近代化的进程
(1)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有战略战术方面的原因,抛开这表层次原因,长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生产力低下的小农经济以及自上而下的腐朽之风无疑是这场战败的根本原因。
首先,从地理与文化环境看政治制度的演变。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发展的是一种海洋文明,由于岛屿面积有限使英国人不断探索外面的世界,有一种对自由的向往;而中国作为大陆国家则是一种大河文明,广阔肥沃的中原大地为中央集权提供了条件,所以同样是封建制度,在英国国王与贵族一直有不成文规定来使权利分割,而相应来看与君主相对的相权从诞生之后就遭到不断地削减,最终沦为君权的附庸。
皇帝权利高于一切,历任皇帝还都在加强皇权,没有相应的权力与之抗衡,也就导致了决策的偶然性,一个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必然会出问题,也正是这种权力的诱惑使得历次的起义只会是朝代的更替而没有触及社会制度的改变,中国就在新朝代,盛世,衰败,灭亡之间一次次循环而没有真正得到发展。
相反在英国由于贵族拥有能与国王抗衡的全权力使得国家有了相对稳定而又开放的发展环境,历代违背这一不成文规定的国王像约翰王,查理一世都被推翻,无疑也为后人形成了警示作用,直到最后最终演变为了君主立宪制。
一个国家属于人民,一个属于一个人,正因为如此,在英国决策不可能因一个人而制定,关键决策的合理性让这个国家有了发展的可能。
在中国,皇帝随便一句话就成了法规,闭关锁国,自诩天朝上国,内部却腐朽不堪,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待到晚清政府发起一种自下而上的腐败之风,官僚奢靡浮华只顾享乐怎能赢得战争?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经济方面。
在英国历来重视海上的贸易,甚至为了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伊利莎白一世去承认海盗的合法性,鼓动他们与外敌战斗,在之后不断进行殖民扩张。
当然,我们不能肯定殖民扩张这一行为,但贸易经商无疑在英国是及受推崇的。
相反,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重农抑商,商人是社会的最底层,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力低下,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之时,中国刚完成朝代更替,大清王朝沉溺于大国的美梦之中,对于外来先进技术极其排斥。
1840年中国和英国的国情比较
1840年中国和英国的国情比较1840年中英两国比较作者郑鑫1840年的英国已经开始了近代化,开始从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
而1840年的中国为道光时期,仍然固步自封,沉醉于天朝大国的美梦之中。
下面从三个方面比较1840年中国(清王朝)和英国的国情。
英国:1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发展2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3东印度公司对外殖民扩张掠夺,使英国拥有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加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中国:1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仍处于落后的自给自足封建自然经济体系之下,生产力低下2雍正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3四周强敌环伺,清政府为图自保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
一、生产力英国18世纪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就是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厂的一个飞跃。
这个飞跃之所以能够实现,与手工工场的高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工业革命不可缺少的技术前提。
此外,英国为追求更多的利润,还以满腔的热情来关注生产的发展,从而刺激了机器的发明和新科学技术的使用。
在十七世纪以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棉纺织业发展得尤其迅速。
十八世纪初,运到英国加工的棉花只有一百万磅,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资本家为了追求越来越多的利润,除了增加工人以扩大生产规模外,迫切希望改革生产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
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摸索于1769年瓦特制成第一台蒸汽机,经过多次改进后蒸汽机不仅能够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而且还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很快蒸汽机在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印刷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很快在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业也建立起来,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机器的广泛使用,根本改变了工业的技术面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近现代中西阶段特征对比(以整体史观为视角)
近现代中西阶段特征对比(以整体史观为视角)(1)概括英国崛起的原因。
(10分)(1)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2分)国家长期保持稳定;(2分)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强大;(2分)进行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2分)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的确立。
(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面临的重大国内政治、经济问题,概述各自解决的途径及积极意义。
(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和50年代,美国是如何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的?(4分)(2)①南北分裂(奴隶制存废)问题。
(1分)通过战争,打败南方叛乱诸州,废除黑人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2分)②经济危机问题。
(1分)推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经济的严重破坏,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2分)主导建设:①20年代: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支配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形成了华盛顿体系,与凡尔赛体系—起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2分)②50年代:推行“冷战”政策,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与苏联争霸世界;并一度操纵联合国事务。
(2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是如何探索强国之路的?(8分)(3)近三十年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2分)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2分)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2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分)(4)对大国崛起的认识。
启示:不断完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体制创新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经济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一个国家的崛起应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坚持运用和平的外交政策来处理国际间的事务。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历史长河滚滚而去,即使我们已在当今时代享受历史变革过后的美好成果,但无法逃避的是在任何时期我们都需要直面历史剖析民族问题的精神。
列宁曾说:“谁要是忘记了过去,那就意味着背叛。
”只有坦然总结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未来。
欲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来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同样需要在公正公平的角度进行评判审视。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政治中国: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此时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从明中后期开始,政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时,政府更是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
于是结果便如魏源所言:“以通事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
”英国:1640年的议会上明确提出了政权问题,并且英国人民用武力推翻了查理一世的统治召开,因而被人们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
从1642到1649年,英国内战,斗争从议会推展到全国,议会用暴力否定了“君权神授”,开始明显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
1688年被英国人称为“光荣革命”的历史事件,结束了革命与动荡的岁月,标志着资产阶级的统治确立,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出发点。
小结: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维护了封建统治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在更大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君主对自家江山的地大物博得意忘形固步自封,行使的国家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
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使革命的主观力量尚处于幼年时期,但革命的意义上绝对超过了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中英近代差距
•3、人均国民收入。英 国人均生产总值之346 美元,而这一生产总值 中国是在一个半世纪以 后才达到的。
• 剖析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
• 内部原因:中国,1、由于自然经济结构的牢固, 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外的抑制开放政策, 土地可以买卖等政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像欧 洲资本主义那样茁壮成长,发展相当缓慢,主要依 赖于人力、畜力、水力,始终停留在农民家庭手工 业阶段,资本主义萌芽不能冲破封建经济的地步。
三是满清有国之后,只着眼于“定国安邦”,而国 内外又无强敌劲旅,加之满清落后的军事思想—— “以骑射为本”、“强干弱枝”等,对国民的尚武精 神予以压制,这极大地阻碍了官方与民间的军械发 明与制造,以至清代在武器方面,不仅未有进步, 反而使明代曾一度领先的军火制造业有所倒退,一 些制造方法失传,军事技术与军事思想也只是对古 法的抄袭、发挥而已,大量的兵书被列为禁书。这 种情况与同时代的西方相比,不免暗然失色。
二是当时在东方,中华文明一直是“一枝独秀”, 周边并无值得征服或值得提防的国家与地区,中国 足以使满清这一“区域性政权”满足。而在一统天 下的清代中国境内又严重缺乏军事竞争动力。所以, 作为中国军事的唯一拥有者清朝政府开始固步自封, 闭关自守,坚持落后腐朽的封建军事思想,只图自 得其乐地享受一般太平时日。以荒唐的理由放弃了 与当时渐露强盛端倪的西方列强交流的机会,只顾 妄自尊大。
福 祉 和 前 途 由 皇 帝 一 人 主 宰 ,
国 家 是 兴 是 亡 、 亿 万 人 民 的
建 皇 权 下 , 社 会 安 定 与 否 、
阶 级 意 志 的 专 制 统 治 , 在 封
是 以 皇 帝 为 偶 象 、 体 现 地 主
一 的 封 建 地 主 阶 级 皇 权 , 这
近纲论文-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近纲论文-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炮火强行打开了中国大门,迫使中国开始了一段屈辱的近代史。
这一切似乎都不可思议,中国在18世纪前的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成就的文明古国竟然会慢慢走向半殖民半封建的苦难之中。
而英国这样一个长期被视为处在“文明世界”边缘的岛国在17世纪居然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逐渐成为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历史总是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也许会给我们揭示一些中国落后的原因。
一、经济对比: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主要财富。
但是土地的分配是极度不公平的:占人口少数的地主拥有最大限度的土地;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却只有少量的土地。
在这种分配的模式下,农民被迫与地主结成租佃关系,在分散的土地上进行辛勤工作,形成了小农经济。
土地的分散限制了小农的视野,活动和发展。
因此,小农经济形成了以下特点:以一家一户的个体农民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同时也是自我消费单位;周而复始的简单再生产;以家庭手工业附属于农业。
三者构成了自然经济的内涵和本色,这就是支撑整个社会的基本经济构造。
这样子的自然经济体制备受统治者青睐,主要在于它的稳定性,方便统治者管理与收税。
农民只要有地可种,就会乖乖的服从统治,而一旦饿肚子了,农民起义就会爆发,而他们造反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主,这也是中国专制制度得以长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商人这一阶层就不受统治者喜爱了,他们东奔西走,难于管理与限制。
因此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来打压他们。
清朝统治者为了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冲击根本的小农经济,同时又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地大物博”,因此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这样夜郎自大的行为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英国在中世纪时实行的是庄园制度,这一制度和中国小农经济有所类似,但它不限制商业贸易。
近代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通过世界近代史中西阶段特征的比较,目的是有效解决明清时期中西科技发展的比较、明末清初民主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中国的衰落与西方的优势开始形成的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等问题。
一、14至18世纪6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形态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世界面貌变化上,人类由相对隔绝逐渐走向联合;从文明发展的进程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而中国处于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国际
关系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扩张,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形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科技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各种科学门类体系基本建立,科技与生产力紧密结合。
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教育。
国际
关系 资本主义各国加紧殖民扩张,到20世纪初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一部分。
文化
科技 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产生近代实验科学
国际 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进行了原始积累,并开拓了市场;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关系
中国
政治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 理学占居统治地位;出现早期民主思想,传统儒学受到批判。
中西方近代史比较
专题学习价值
近 代 社 会 的 现 代 化 进 程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英美法德)
现 代 化 进 程 近 代 西 方 社 会 的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殖 民扩张与工业革命) 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宗教改革、启蒙运 动与近代以来的科技)
民族运动:1840—1900列强 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侵 华日军与抗日斗争
2)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分析呈现这一特征 的主要原因。
特征:资本主义经济最终战胜自然经济并确立了对 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机器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 工生产,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原因: 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通过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工业革 命和世 界市场 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和作用
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思考:1500年以来,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 体发展,其主线是近代化,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 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据此回答:
(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于17世纪 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试用欧美这一时期经济方面 的变化予以概括说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手工工场)确立、发展; 工业革命开始。
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 (3分)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的主要思想主张 哪些?(6分)
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实的幸2分) 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宗救,否定教皇代表的宗教权 威。(2分) 启蒙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自由、平 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真理。(2分)
打开资 本主义 时代大 门
②16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逐渐演变成资产阶级
中考 中外近代化进程比较
中外近代化历程的比较:(1)近代化开始的社会背景不同:①西方近代化是在本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的前提下开始的。
②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逐步加紧侵略的情况下逐步开始的。
(2)近代化的过程不同:西方近代化的基本过程:①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④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精神——制度——器物)中国近代化变革:外国侵略之下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器物——制度——精神)(3)领导阶级和目的不同:①西方的近代化无论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还是工业革命。
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
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②中国的近代化中出现的新思潮以及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维新变法运动及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领导,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4)中外近代化的阻力不同:①西方近代化的阻力主要是本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经济,所以近代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以实现民主政治;反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工业革命,实现生产力的飞跃;反对封建思想,提出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的资产阶级新思想。
②中国近代化的阻力不仅有本国的封建势力,而且还有外国侵略势力,所以中国实现民主化、工业化的前提是首先要推翻外国的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
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不同
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不同
西方近代化的基本过程:首先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随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特别是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思想前提),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这样就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政治保障)。
此后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又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引发了工业革命。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一没有充分经济基础,(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成为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后经济上开始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没有彻底的思想解放,思想自由作为前提,三没有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戊戌变法失败;辛亥革命不彻底,且革命果实被篡夺)。
近代对中西方的不同意义
近代对中西方的不同意义一、相同点:1、本质一样:所谓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2、手段有相似:都采用两种方法,即改革和革命。
二、不同点:1、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变革是自发的,由生产力发展后自然而然产生了改革社会制度的需要。
而中国的改革是外力推动的。
中国由外国入侵导致社会危机,促使统治者进行改革。
2、而西方国家近代化变革中主要是自下而上的革命,如英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乃至美国的独立战争都是如此,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
革命之后重建新的社会制度。
中国在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近代化,主要是由统治者(清政府)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从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然后才有限地接受外国的社会制度。
3、西方的近代化有各种因素促进。
而中国的近代化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发展艰难。
4、西方的近代化是政治,经济,思想交织进行,思想为首。
中国的近代化是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逐层递进,思想最末。
5、西方近代化是一重任务,即反封建,实现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化是双重任务,既要近代化(反封建,实现资本主义),又有实现国家独立。
三、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主要特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是曾国藩、李鸿章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三局一厂":最早的是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3.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中英近代化的差异英语作文
中英近代化的差异英语作文标题,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nd Britain。
Modernization is a process that has transformed societies worldwide, but the paths taken by different countries can vary significantly. China and Britain, as two major players in the modern world,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in recent centuries, yet their experiences of modernization have been distinct in many ways. This essay will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nd Britain, focusing on key aspects such as industrialization,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First and foremos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shap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both China and Britain, albeit in contrasting ways. In Brita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gan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marked by the mechanization of textile production and thesubsequent expansion of factory-based industries. This led to significant economic growth, urban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Britain's emergence as the world's first industrialized nation.In contrast, China's experience of industrialization occurred much later and followed a different trajectory. While China had a long histor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it did not undergoindustrialization on a large scale until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The process was further interrupted by periods of political instability, such as the Opium Wars and the subsequent Qing dynasty's decline. It was not until the mid-20th centur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hat China embarked on a concerted effort to industrialize through centralized planning and state-l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Moreover,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Britain during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diverged significantly. Britain's modernization was accompanied bythe evolution of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political rights. The Magna Carta of 1215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constitutional governance, and subsequent reforms, such as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of 1688 and the Reform Acts of the 19th century, further extende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representation.In contrast, China's moderniz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a different political trajectory, marked by periods of authoritarian rule and revolutionary upheaval. The decline of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19th century was follow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ut political instability persisted, culminating in the Chinese Civil War and the vic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n 1949. Under Communist rule, China underwent radical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one-party stat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ist policies aimed at restructuring society and the economy.Furthermore,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brought about by modernization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In Britain, industrialization led to profoundchanges in social structure, with the emergence of a capitalist economy characterized by wage labor, urbanization, and class stratification. While this brought about economic opportunities for some, it also led tosocial inequality, labor exploitation, and urban squalor, sparking movements for social reform and workers' rights.In China, the impact of modernization on society was similarly profound but took on a different form. The Communist Party's revolutionary agenda aimed to eradicate traditional social hierarchies and create a classless society based on socialist principles. This involved the collectivization of agriculture, the n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y, and the promotion of gender equality and education. While these policies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social change and improved living standards for many, they also resulted in upheaval, political repression, and social engineering on a massive scale.In conclusion, the modernization experiences of China and Britain have been shaped by unique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social factors, leading to distincttrajectories of development. While both countries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transformations in recent centuries, the paths they have taken have been marked b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industrialization,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By examining these differences, we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ies of modernization and its impact on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
鸦片战争前中国同英国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存在着哪些差距
鸦片战争前中国同英国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存在着哪些差距?到19世纪60年代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
变化中进步的主流是什么?
(1)中英相比:
第一,政治上,英国在17世纪就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清朝统治衰落,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
第二,经济上,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中国仍处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清政府财政困难,入不敷出。
第三,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掌握着海上霸权,积极对外殖民扩张;而中国清王朝军队装备陈旧,操练不勤,纪委松弛。
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虚骄自大。
(2)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第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二,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走向解体,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同时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第四,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中国的封建闭关状态,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面对现实,掀起一股向以西方为榜样的思潮。
第五,掀起了以借鉴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3)进步的主流:以西方为榜样。
世界近代史两阶段中外对比
17-18 世纪
18世纪 中期 19世纪 中期
19世纪 60-70 年代
19世纪 70年代 —20 世纪初
工业 革命
资产阶级 第二次工业 革命和垄断 革命 和改革 资本主义形成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 和发展的历史。
主题一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基本特征 14-18世纪,封建制度衰落、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 资 找寻重大历 主要线索
综合与创新:
生产力发展都受到阻碍,需变革 相同:发生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阻 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结果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Leabharlann 革命和改革 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比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巩固适应了 生产力发展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不同: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进程曲折多变, 多采用 暴力方式;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 命和改革比较顺利,采用革命或改革的方式。
主要线索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主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7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巩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世界资本主义发展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19世纪下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19191945年两战之间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力时代二战后至今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信息时代1416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生产力发展角度一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综合与创新
侵华史 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付诸于尝试与实践 抗争史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doc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政治方面: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经过48年激烈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为英国建立世界工商业霸权的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于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经过一系列政治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确立君主立宪制而宣告结束,但在当时并未制定出一部完整的宪法。
以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和法令,使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起来。
君主立宪政体和国会制度的确立,使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能够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里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而英国政府为了满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要求,也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自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在英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到了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统治时期。
清军入关后,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平定了南明政权和广大汉族人民群众的抗清斗争,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努力,政治统一形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乾隆统治后期,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国家政权机构趋于腐败,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连续不断,清王朝开始由盛而衰。
经济方面:从16世纪末开始,英国建立了许多从事掠夺的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有1579年建立的东陆公司、1588年建立的非洲公司和1600年建立的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完全垄断了英国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
英国的海外贸易还具有很强烈的海盗掠夺的性质,各个海外贸易公司的据点,同时也进行海盗掠夺。
英国还在亚洲、非洲以及北美、西印度群岛等地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掠夺当地人民的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近代史有很大的差距
1.英国是17世纪开始的,中国是19世界开始的
2.方式不一样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是因为鸦片战争而“被近代”的
3.开始时对本国的意义不同
英国走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反封建努力,起到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
也使一些封建专制的国家陷入害怕和担忧。
但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毕竟是不彻底革命,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彻底铲除封建主义毒瘤。
但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中国开始后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17 世纪中期至20 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发展,直至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
我国史学界一般以17 世纪中叶的英国革命作为英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革命的前提条件至少要追溯到前一个世纪。
16 世纪,都铎王朝的两位杰出君主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确立和维护了英格兰王国的统一和独立。
经济中的资本主义因素,因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成为最强大的社会阶层。
进入17 世纪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同入主英国的原苏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冲突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被西方学者称作“大叛乱”的革命。
英国革命在外表上是一场宗教战争(“清教徒革命”),其实质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其结果是建立起新型的贵族政治和君主立宪制。
在革命期间,英国征服了爱尔兰,并控制了苏格兰。
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国会合并,实现了政治统一和境内贸易自由。
1800 年,不列颠联合王国正式合并爱尔兰。
但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从未停止。
1688 年光荣革命后,英国享受着长期的国内和平,社会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
对外,经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合称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战胜了主要对手——法国,获得并巩固了海上霸权。
市场需求的扩大引起了工业技术乃至产业结构的革命。
这场工业革命在形式上是渐进的,从18 世纪60 年代到19 世纪30、40 年代前后历经近一个世纪,但就其本质和后果而言,乃是历史大飞跃。
它使英国首先步入工业化社会。
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两个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了。
早在18 世纪下半期,工业资产阶级就掀起了以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
从19 世纪30 年代起,他们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并借助工人阶级的支持,节节战胜土地贵族,通过一系列改革,如1832年、1867 年和1884 年扩大选举权的国会改革以及文官制度改革等,消除了上层建筑中腐朽过时的部分,最终在20 世纪初使英国建立起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充满了苦难,遭到工业资本剥夺的手工工人奋起斗争,从毁坏机器的卢德运动发展到声势浩大的争取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
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在斗争中形成。
工业革命完成后,合法斗争成为工人运动的基本特征。
工会运动和工联主义在19 世
纪中后期占了支配地位。
此后,社会改良主义有决定性的影响。
19 世纪中、后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国家,有“世界工厂”之称。
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曾因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而受到打击,一度踟蹰不前,但在工业革命后,获得了更大的动力。
英国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向全球扩张,建立了最大的殖民帝国。
在欧洲国际舞台上,英国凭借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霸权,长期采取“光荣孤立”政策,不与任何大国结成持久的、有约束的同盟,而是竭力维持、利用和操纵欧陆国家间的均势。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英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开始出现相对衰落的迹象。
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
美国和德国的工业生产都超过了英国。
由于在商业、殖民地和海上都遇到激烈的竞争,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法、俄结成协约国,最终被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对世界文明有极其重大的贡献。
17 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型,革命后形成的政治制度成为各国竞相效仿的楷模。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人类从此开始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飞跃。
几个世纪里,英国产生了璨若群星的文化名人,如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哲学家培根、霍布斯、洛克,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马尔萨斯,文学家拜伦、狄更斯,社会主义思想家欧文等。
英语逐渐成为国际交往的通用语言,对世界文化的交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