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富论》第一篇的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我所读的这本书是由亚当·斯密所著。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1年到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己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85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1787年他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二、内容概要:
第一章论分工。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社会分工源自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倾向。所谓商品,就是用于交换并可满足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商品交换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二者同时产生,相互促进。结论:如果没有成千上万人的相互帮助与合作,即便是文明社会里普通人,他也无法得到满足其最低生活标准的生活必需品。
第二章分工的起因。分工起因于人性中物品交换的倾向。作者接着给出的解释是人的本性——自私,是分工才使得这种自私的差异有了其用武之地,用不同的产出差异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差异,其中靠的是分工这种劳动差异来实现的。接着亚当斯密又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自己的身份低微而悲伤,因为“分工使得才能的差异比天赋的差异更加重要。一个哲学家也许能讲出很多的道理来,”但面对一大堆砖头时,他显然不比一个专业帮运工能拿到更多的记件工资,所以天生有才必有用。最后我记住的是:人们才能的差异,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从我们自身来讲,是分科才让我有了不同的知识与技能。
第三章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社会分工的程度受市场对商品需求的限制,受市场交换能力大小的影响,而一国内陆市场的范围通常又受限于邻近地区的富裕程度和人口数量。由于水路运输较陆路开拓的市场更为广阔,因而早期分工的变革都始于可通航的海河流域,之后才向内陆延伸。
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和货币的使用。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反之,金钢钻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
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论用劳动表示的商品价格和用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在物物交换已经停止,货币已成为商业上一般媒介的时候,商品就多与货币交换。然而象一切其他商品一样,金银的价值时有变动,本身数量会不断变动的尺度,决不是测定他物数量的正确尺度;同样,自身价值会不断变动的商品,也决不是计量他种商品价值的准确尺度。但是,劳动却当别论。只有本身价值绝不变动的劳动,才是随时随地可用以估量和比较各种商品价值的最后和真实标准。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只有用劳动作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
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商品的价格最终要分为三部分:支付给地主的地租;留给劳动者的劳动工资;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但要注意的是在三种组成部分中,少数商品只有两种,甚至只有一种,例如来自大海的鱼,就不需要给哪个地主交纳地租,但无论哪种商品,却必须要拥有这三部分中的至少一种。而且也要看到利息也是理论中的一种,只属于派生收入,而不算单独的一个部分。
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在每一个社会及其邻近地区,各种用途的劳动的工资以及各种用途的资本的利润,都有一种普通率或平均率。这些普通率或平均率,可称为那地方那时候通行的工资自然率、利润自然率或地祖自然率。一种商品价格,如果不多不少恰恰等于生产、制造这商品乃至运送这商品到市场所使用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资和利润,这商品就可以说是按它的自然价格的价格出售的。这样,自然价格可只说是中心价格。各种意外的事件,固然有时会把商品价格抬高到这中心价格之上,有时会把商品价格强抑到这中心价格以下。可是,尽管有各种障碍使得商品价格不能固定在这恒固的中心,但商品价格时时刻刻都向着这个中心。
第八章论劳动工资。劳动工资必须随国家整体财富的增加而增长,劳动者收入的增长也是国家财富的增加。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都大为增加,劳动者的工资亦随之提高。丰厚的劳动报酬是国民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和自然反应。极度贫困是社会发展停滞的表现,如果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则是社会急速衰退的征兆。
第九章论资本利润。社会财富的增减影响劳动者的工资和资本利润。某一行业内,增加投资,劳动工资则相对提高,但资本利润降低;反之,劳动工资降低,而资本利润却相对上涨。资本利润可以通过货币利息来体现,利息率与利润率成正比,与劳动工资成反比。
第十章论工资和利润随职业性质与资本用途的变化。职业性质产生的不均等。由于劳动者的职业性质差异,从而导致其工资报酬的不均等,同时也影响不同用途的资本利润。资本用途本身应补偿某些职业性质造成的微薄利润,从而抵消其他职业的优厚获利。与各种劳动的货币工资相比,资本的普通利润率都接近同一水平。欧洲政策引起的不均等。由于欧洲政策限制事物的自由发展,从而导致工资与利润的不均等。这比由于职业性质差异导致的不均等更为严重,其主要表现在限制职业竞争者的数额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些措施使得资本用途差异的所有利害呈现非自然的不均等现象。
第十一章论地租。劳动生产力的改良都趋向于直接降低制造品的真实价格,间接提高土地的实际地租。制造品真实价格的降低必然提高原生产物的真实价格。随着土地改良的推进,地主投入在土地上的改良费用通过种植粮食类生产物获得补偿。在土地改良之前,土地的生产物是地租的唯一来源,其价值仅等于它所提供的地租。土地改良之后,虽然某些生产物可以为地主提供地租,但人们对这些生产物的需求并不稳定,这些生产物能否提供地租要受诸多条件的制约。改善交通是一切改善措施中最有实效的。在土地改良的不同阶段,能稳定或不稳定地为地主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之间,其价值比率通常出现不同程序的波动。与前者相比,而后者的价值呈持续增长趋势。尤其是欧洲人在美洲建立殖民地之后,二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