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概论

合集下载

国富论-亚当斯密概述

国富论-亚当斯密概述

郑秉文博士对《国富论》作了如下的概括:在“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所构成的自由制度中,国家的三个任务是“提高分工程度,增加资本数量,改善资本用途”,增加国民财富的最好办法就是给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无须ZF进行干预,ZF的义务限于:保护社会,使之不受侵犯;保护社会上的每个人,使之不受侵犯;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设施,任由“看不见的手”支配社会经济,ZF则成为一个守夜人。

个人理解:
国家财富:
无形:科技、文化
有型:矿产自然资源
社会性质:劳动的价值体现,满足需要的程度
增加财富的途径:
提高劳动效率,改进生产模式,分工更细致,充分竞争
国家的责任:
保护国民不受外国欺负,保护国人不受本国人欺负,修建公共事业等。

《国富论》概要

《国富论》概要

《国富论》概要《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国富论》系统论述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增长理论(劳动分工、资本积累、财富分配、自由放任政策),提出并论述了自由贸易理论,政府行动的范围和赋税的基本原则,并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由于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差异,各国在生产同种商品时会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因而形成各自绝对生产成本的差异,也就是各自绝对优势的不同。

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该国在生产某种商品时存在绝对优势。

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

《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

凡事有利有弊,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受到干预,社会会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和社会各层面(气候环境、自然资源、财富分配、社会均衡、健康生命)的扭曲与断裂,生存秩序和生产力发展要求就会催生更稳定的社会结构。

《国富论》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

内容简介国民财富,就是指供给国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国富论》共分五篇,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以及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论述了分工理论、货币理论、分配理论。

增加财富的具体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加强劳动分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增加资本积累,从而增加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人数。

从这些观点出发,该书首先说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国民财富,进而论述分工的原因。

交换是分工的起因,于是就接着分析了交换,认为人类天生就有互通有无的倾向;同时斯密还考察了交换和分工的相互关系。

因为要实现交换,必须得借助货币这个媒介才能顺利实现,所以接着便论述了货币的起源和功能,由于商品和货币之间的交换又引起了价格和价值的问题,于是接下来就阐述了衡量价值的尺度和价格的构成及变动。

国富论篇总结

国富论篇总结

国富论篇总结引言《国富论》是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一部经典著作。

在这本书中,斯密通过对人类经济活动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市场经济和国家财富的重要观点。

本文将对《国富论》这本书进行总结和分析,重点关注斯密对市场经济、劳动分工和国家财富的观点。

市场经济斯密将市场经济视为促进国家财富增长的关键因素。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的自由竞争可以激发企业和个人创造力,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有效配置。

通过自由交换和市场定价机制,市场经济可以实现供求平衡,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斯密还强调了市场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

他认为,当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时,他们往往会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而提高自身生产力和创造力。

这将最终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增长和繁荣。

劳动分工斯密对劳动分工的观点在《国富论》中也被详细阐述。

他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国家财富的增长。

例如,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一种特定的劳动,他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经验积累,提高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技能水平,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

同时,劳动分工还能够促进贸易和市场发展。

不同人才的存在使得各种产品和服务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和生产,进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样的劳动分工也会刺激市场供应的增加,为国家财富的增长提供动力。

国家财富斯密对国家财富的概念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释。

他认为国家财富不仅仅可以通过黄金和银行的储备来衡量,而是应该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为依据。

斯密认为,国家财富是由人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决定的。

人们越富裕,国家的财富也就越大。

斯密强调了工业的重要性。

工业生产可以创造更多的产品和就业机会,进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投资于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国家财富可以不断增加。

此外,斯密还提出了关于资金和利息的理论,指出资本的流动对国家财富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通过对《国富论》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斯密对市场经济、劳动分工和国家财富的理解和观点。

他的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思考。

亚当斯密国富论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国富论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国富论主要内容
《国富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
1. 富国裕民: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主要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依靠分工的发展和市场交换。

2. 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一国财富的多少取决于人民从事劳动的状况。

3. 利己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主要受利己心的支配,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的本性,利己心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4.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基本经济规律:即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

《国富论》对于经济学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

它不仅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学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富论胡志明版巴巴道客

国富论胡志明版巴巴道客

国富论胡志明版巴巴道客国富论:胡志明版巴巴道客一、引言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何实现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强是每个国家领导者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胡志明作为越南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经济理论,即国富论胡志明版巴巴道客。

这个概念囊括了解决国家经济问题的深刻见解和策略,其思想对于我们理解胡志明的执政思路和越南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框架1. 胡志明对国富论的理解胡志明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和繁荣不仅仅取决于资源的丰富与否,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他将国家经济发展比喻为一个巴巴道客的旅程,而巴巴道客则是指胡志明所设想的理想国家经济模式。

2. 巴巴道客的特征巴巴道客的核心概念是人民的力量和智慧,胡志明坚信人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强调,巴巴道客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经济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国家发展的利益应该惠及所有人民,而不仅仅是少数特权阶级。

3. 胡志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胡志明提出的巴巴道客模式,包括了发展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

他认为,这三个领域的发展是国家经济繁荣的基石。

胡志明主张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福利;他也重视工业的发展,认为工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胡志明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满足人民对于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三、巴巴道客之路1. 农业发展:巴巴道客中的第一步胡志明认为,农业是巴巴道客中的第一步。

他鼓励农民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的质量。

他主张建立农民合作社,通过集体化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同时也提升农民的福利水平。

2. 工业发展:巴巴道客的重要支撑胡志明意识到工业发展是国家经济繁荣的关键。

他积极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包括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通过提供投资、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他鼓励国内企业发展,并吸引外国投资者到越南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国富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国富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国富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1. 引言哎呀,说到《国富论》,我们得先从它的作者亚当·斯密说起。

这个家伙可不是随便的人,他是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就像是那种在夜市里卖羊肉串的老大爷,一言不合就能把你拉到美食的巅峰。

亚当在1776年就写下了这本书,揭示了财富和经济的秘密,真是“万里挑一”的好书!2. 经济的分工2.1 分工的重要性首先,亚当·斯密强调了分工的力量。

你想想,如果一个人什么都干,那绝对是个“万事不如一”的局面,效率低得让人想哭。

但是如果把活儿分开,像拼图一样,每个人负责一块,嘿,那可真是“如虎添翼”。

分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简直就是“各司其职”。

2.2 交易的好处接着,斯密还讲到了交易的重要性。

他说,贸易就像是“互通有无”的桥梁。

假如你有苹果,我有香蕉,我们俩一换,皆大欢喜。

更妙的是,这种交换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简直是“买一送一”的好事!经济就像一场游戏,大家一起玩,才能乐在其中。

3. 自由市场3.1 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斯密提到的“看不见的手”可真有趣。

他认为,市场自有其规律,就像是那些流行歌曲,总有一曲能触动你的小心肝。

在自由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会自发调节供需,形成合理的价格。

这就像是一场舞会,大家都在翩翩起舞,最终会找到最合适的搭档。

3.2 竞争的力量最后,竞争在斯密的理论中可谓是“压轴好戏”。

在自由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像打篮球,谁投篮多谁就赢。

竞争促使企业提高质量,降低价格,让消费者受益。

没有竞争的市场就像是“懒猫晒太阳”,没什么生气,也没啥创新。

所以,竞争不仅是“横刀立马”,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4. 结语总的来说,《国富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智慧,它教会我们如何看待经济,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亚当·斯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我们明白了财富的来源和社会运行的道理。

虽然他的理论是几百年前的,但今天听来依然让人“耳目一新”。

《国富论》全书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

《国富论》全书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

《国富论》全书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

62 推荐《国富论》全书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篇1﹑2章,讲合作分工优点。

斯密举了个制针工厂的例子,把制针这个职业分成大约18种不同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由专门人才从事。

因此,一个10人的小工厂每天能制造48000枚针。

如果他们独立工作,不专门从事一种工序,他们谁都不会每天制造20枚针,也许连一枚都知道不出来。

所以,凡是能采用分工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便能相应地增加劳动生产力。

(《国富论》第八页)第一篇5章,讲的是的劳动价值论。

斯密说,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

因为金和银像其它商品一样,价值是变动的。

任何金银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数量,或所交换到的其它商品数量。

取决于已知金银矿藏的丰富程度或稀缺程度﹒﹒﹒﹒作为衡量尺度,自身价值不断变化的商品,决不能成为其它商品价值的精确尺度。

而同等数量的劳动,在所有时间和地点,可以说和劳动者具有同等价值。

按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和技能熟练程度,他必然总是牺牲相同份额的安逸﹑自由和幸福。

无论他得到回报物品的数量如何,他所支付的价格必然是相同的。

诚然,这种劳动所买到的物品的数量有时多些,有时少些;然而,变动的是这些物品的价值,而不是用来购买它们的老动价值。

在任何地方,稀缺或是耗费许多劳动的物品价格就昂贵,反之则低廉。

因此,只有本身价值绝对不变的劳动,才是最终而真实的标准,一切商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可以用劳动来衡量和比较。

(《国富》26页)第二篇1章,讲的是资产的性质。

斯密认为一个人的资产足够维持他生活几个月或几年,他自然希望用这笔资产中的大部分来获得收入。

保留适当的部分维持生活外,可以将资产划分为两部分:他所希望用来创造收入的部分被称为资本;另一部分被用来消费。

资本又有两种:第一,资本可被用来生产﹑制造或购买产品,然后将产品销售出去,取得利润﹒﹒﹒﹒﹒﹒此种资本被称为流动资本;第二,资本可以被用来改良土地,购买生产用的机器或工具,也就是来购买不需要改变所有者,或不需要再次流通,就可以创造利润的东西。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及其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及其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及其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伟大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本文将探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及它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1. 亚当·斯密简介亚当·斯密是一位苏格兰经济学家兼哲学家,他于1723年出生在英国克兰斯顿镇。

他在罗斯林学院学习哲学,并在牛津大学深造。

后来,他成为了一位名声显赫的教授,担任了伦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职务。

在他一生中,他致力于研究经济学和社会科学,成为了古典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 《国富论》概述《国富论》是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著作,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探究》。

这部著作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提出了许多经济学上的重要观点和理论。

3. 劳动分工与市场经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

他认为,通过劳动分工,人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产出。

他以制钉工厂为例,说明了劳动分工对经济的巨大影响。

此外,亚当·斯密还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体系,认为市场自由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 自由贸易理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还包含了重要的自由贸易理论。

他认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应该是自由和开放的,通过贸易的互惠性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财富的增长。

他反对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政策,主张自由贸易的原则,这一观点对后来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市场价格和价值理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还对市场价格和价值理论进行了研究。

他提出了“用劳动价值论”这一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他还讨论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强调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6. 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劳动分工理论、自由市场观念和自由贸易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国富论》亚当·斯密

《国富论》亚当·斯密

国富论[英]亚当·斯密 ieshy 序论及全书设计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改进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品自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们的顺序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劳动分工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 论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作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所产生的工资与利润的差别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二篇 论财富的性质、蓄积和用途  第一章 论财富的分类  第二章 论货币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借贷资本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发展的自然顺序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古代欧洲农业受到的抑制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与进步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的体系  第一章 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之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进口原本能在本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 论对我国贸易差额构成不利影响的国家的货物施加特别限制  第四章 论出口退税  第五章 论奖励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八章 关于对重商主义学说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学说 第五篇 论君主或联邦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联邦国家的开支  第二章 论社会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三章 论公债 斯密:国富论序论及全书设计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

 这类产物或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对消费者人数,或是有着大的比例,或是有着小的比例,所以一国国民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给情况的好坏,视这一比例的大小而定。

2023年《国富论》读书心得

2023年《国富论》读书心得

2023年《国富论》读书心得2023年《国富论》读书心得1一.亚当·斯密简介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是其经典著作。

其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亚当·斯密的思想集百家之所长。

他的继承者中不乏像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

现代经济学中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也是基于斯密的经典经济学之上的,甚至可以说连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也受到了斯密的影响。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福利经济学也受益于斯密的理论。

森曾不止一次地提到斯密的贡献。

在经济学界,斯密成为著作被引用最广泛的学者之一。

二.《国富论》内容概论《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经济世界,认为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心。

在经济生过中,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人性的一面,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国富论》全书分为五篇,其主要内容如下: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行为的机动主要是在于利己,求的自己的利益。

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

他还认为,利己之心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他相信,个人的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福利。

2.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列举出制造针的例子来说明分工的好处。

经由分工,将整个制造程序“分为十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雇佣技术熟练的好手……我曾看到一家很小的工厂里,一共只雇佣了十几个工人,但每天可以生产48000根针”。

分工的发展以及劳动划分为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作业,这是正在出现的工厂制度的主要结果。

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3.劳动价值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

一个人是贫是富。

就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负担得起和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以及种种娱乐消费品。

国富论简介200字

国富论简介200字

国富论简介200字
国富论是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的一本经济学著作,是现代
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这本书分为五卷,阐述了亚当·斯密对市
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国富论的核心思想是市场自由主义,主张市场的竞争和分工能带来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概念,认为市场
经济通过个体之间的自利行为实现了整体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他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私有财产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应该放弃过多的干预和管制,而是提供公共物品和维护法律秩序,以保障市场运作的公正和有效。

此外,国富论还详细阐述了分工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提出了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亚当·斯密强调工商
业的重要性,认为创造财富的不仅仅是农业,而是通过分工和专业化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国富论的理论和观点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它强调了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和自发性,对于解释市场现象和推动经济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国富论讲解

国富论讲解

国富论讲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品,是现代经济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本书首次系统阐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规律,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之作。

下面我们来深入探讨《国富论》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一、劳动价值论《国富论》首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生产的唯一原因,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这一理论清晰地揭示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自由市场经济斯密认为,自由市场是经济体系的最佳形式,通过竞争和供求关系,市场可以自我调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不应干预市场,而应该保障产权和维护市场秩序。

三、专业分工斯密强调专业分工的重要性,认为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整体生产和财富。

他引用了著名的“针的例子”,说明了分工如何使得每个人的劳动变得更为高效。

四、商品流通斯密认为,市场经济中商品的流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通过商品交易,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和供给自由选择商品,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五、金融系统在《国富论》中,斯密对金融系统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金融体系可以促进资本的流动,支持企业的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率。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成为了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石之一。

他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至关重要。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我们仍然可以从《国富论》中找到很多启示和借鉴。

第二篇示例:《国富论》是著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的一部经济学著作,它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这部著作首次发表于1776年,通过详尽的分析和理论论证,揭示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富创造机理和经济发展规律,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自由市场理论”和“分工理论”等多个重要概念,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了他的经济学体系。

国富论

国富论

第一篇: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是分工,通过分工,劳动更加熟练,有技巧和判断力。

经过分工制,相应的增加劳动生产力。

各种行业各自分工,一个国家的产业和劳动力的增进程度也是极高的。

亚当斯密的结论是制造业更发达的国家,会更富裕。

因为富国的农业的劳动生产力不一定比穷国的劳动生产力大得多。

通过分工,劳动者完成的工作量更加大。

原因是:1、技巧提高、减少工作转换所消耗的时间3、机械的发明分工能够让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大增,那所有的人能够获得的产量能够充分供给,所以整个社会各阶层都普遍富裕。

第二章:分工的原由亚当斯密认为,如果能够刺激别人的利己心,告诉他,给他作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

这样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了。

就是交易的一句话“请给我所要的东西吧,这里也有你所要的东西”。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双赢。

亚当斯密的启示是:分工,扩大的劳动生产力,并且取得双赢结果。

第三章:论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因是交换能力。

分工的程度,也是要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受到市场广狭的限制。

过于小的市场,生产劳动力过剩,那他们生产出来多余的东西无法交换出去,也就无法换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过。

亚当斯密提到有些业务,即使最普通的业务,也只能在大都市经营。

亚当斯密提及了水运比陆运开拓了广大的多的市场,所以产业的分工经过改良,自然而然的分布在沿海沿河一带,这种分工也慢慢的普及到内地,亚当斯密还比较了水运和陆运的费用,很明显,水运的性价比远超于陆运。

他举了从伦敦到加尔各答的路程为例子。

亚当斯密在本章中提到市场的大小,也就是市场的消费能力和吸收力的问题。

扩大市场。

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经过确立之后,一切人都需要依赖交换而生活。

所以分工确立后,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来说也成为了商业社会。

亚当斯密对货币的价值进行阐述: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水有使用价值却难以有购买交换别的物品。

国富论简介200字

国富论简介200字

国富论简介200字国富论是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著作,是经济学领域里的经典之作。

该书详细地讨论了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如何使一个国家富裕起来。

国富论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分工的重要性。

斯密认为,通过分工和专业化,每个人可以更加高效地生产,从而提高整体的生产能力。

这种分工不仅仅限于个人之间,也可以扩展到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通过国际贸易,国家可以利用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售自己擅长生产的商品,进而增加国家的财富。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斯密认为,市场是自发的,可以自动调节供求关系,并且通过竞争推动经济增长。

他提倡自由放任,主张政府不应过多干预经济,而应让市场自由地运作。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经济增长的原因。

斯密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会带来投资和创业机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斯密着重强调了财富的重要性,财富的积累可以促使个人和国家发扬创新精神,从而推动经济的进步。

第四部分主要讨论了经济政策的问题。

斯密主张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开放市场,鼓励自由贸易。

此外,他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建议,如减少政府干预,限制政府开支,以及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等。

第五部分主要讨论了政府的作用。

斯密认为政府应该扮演一种保护者和仲裁者的角色,为市场提供公正的法治环境,并且制定适当的法律和规则来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权益。

总体来说,国富论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政策建议,为后来的经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斯密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推动经济增长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部著作的发表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诞生,对于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富论总结

国富论总结

国富论——小知识点第一篇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生产物给各个阶层的顺序第一章分工1、凡是能分工的工艺,分了工就相应的增强劳动生产力;2、就农业方面来说,富国的劳动生产力,未必都比贫国大得多,至少不像制造业那样有大的差距;3、分了工就相应的增强劳动生产力原因劳动者因为专业而掌握了技巧免除了有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带来的时间损失随着简化和所见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一个人能够做原来许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4、相比较而言,人类的注意力如果集中于单一事物上,会比分散在许多事物上更容易发现达到目标的更简易;更便捷的方法;5、分工的出现,在政治清明的国家里,就连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也普遍富裕;第二章分工的起源1、正因为契约、交换和买卖实现了我们所需要的大部分帮助,所以才产生了分工的倾向;2、人类天赋才能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成年人在其所从事的不同职位上所表现出来得非常不同的才能,与其说是分工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3、交换倾向的出现,使得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产生了极其显着的有用差异;4、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的一般倾向,使得人们把各种才能所产生的不同产物积聚成一个共同资源;第三章市场大小会限制分工1、由于分工起源与交换,所以限制分工的大小是交换能力的大小;——-市场的广乏限制了分工的大小2、水运开拓的市场,比陆运开拓的市场要广大得多;所以一直以来,各种产业的分工改良都沿海,沿河一带开始;第四章货币的起源和效用1、了解一般等价物2、价值含义:一个是物品的效用——使用价值;一个是交换价值第五章商品的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1、衡量贫富水平的尺度,变成了一个人能够支配劳动的多少,也就是它能够购买的劳动的多少;因此,衡量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就是劳动;2、劳动作为第一性价格,最初可以用来购买一切货物和财富,劳动的价值,等于一占有财富并愿用以交换它物的人,用它来购买或者支配的劳动量;3、一个人物品的交换价值与其可供人们支配的劳动量相等;4、劳动可以衡量商品的交换价值,不能衡量商品的价值;5、对于劳动者来说,无论何时何地,等量的劳动有等量的价值;精力和熟练程度差不多的劳动者,其劳动所牺牲的安乐,自由与幸福,必然是等量的,他所付出的劳动代价,决定了他所购买的货物量;6、劳动的价格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名义价格;劳动的真实价格就是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劳动等量;劳动的名义价格就是一定数量的货币,不一定与劳动等量;只有真实价格才能决定劳动者的贫富,劳动报酬的高低;7、从世纪角度来看,银价变动有时会很大,谷物适合做价值尺度,从年代角度来看,银价变动较小,白银市合作价值尺度;第六章商品的价格组成1、组成商品价格:地租,劳动工资,利润2、资本的利润取决于所投资本价值的大小,而不是由监督指挥这种劳动的数量,强度与技巧决定的;第七章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1、如果有一种商品它的售价刚好等于他被生产、制造乃至运往市场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按自然水平支付的全部工资、地租和利润,那么他就是按自然价格;出售的;2、商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卖它的实际价格;3、决定市场价格的因素货品的缺乏程度竞争者的富有和奢侈程度4、市价变动只会影响工资和利润,不会影响地租;决定市价变动因素:市场商品量或劳动量影响工资和利润的程度;5、商品市价一般大于自然价格原因:特殊的意外事故——消息获取的先达性天然因素——土壤和位置的优良特殊的政策——垄断6、劳动与资本的用途不同决定了货币工资与货币利润的不同;第八章工资1、劳动生产物市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者是劳动的自然工资;2、雇主对靠工资生活的劳动者的需求,必定会随着他垫付的劳动工资的增加而增加;3、一国对靠工资生活的劳动者的需求,取决于该国的收入和资本是否增加;4、收入和资本是国民财富;国民财富增加时对靠工资生活的劳动者的需求增加,反之减小;5、决定劳动工资增高的原因不是现有国民财富有多庞大,而是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6、居民人数的增加是一国繁荣的明显标识;7、无论一个国家有多富有,只要它在长时期内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他的工资都不会很高;8、商品生产受制于商品需求,类似的,人口生产也受制于人口需求;9、国民财富增加时,劳动者就能够得到充足的劳动报酬,从而使人口增加;10、支配劳动价格的因素:一是劳动需求而是生活比需品和便利品的价格第九章资本和利润1、资本增加提高了劳动工资,降低了雇主的利润,原因在于竞争;2、影响利润的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动竞争者的多寡顾客的购买欲望商品在运输或者储存过程中遭遇意外事故的多少3、一国市场一般利息率的变动必然会影响该国资本的一般利润正比例;4、政府强行抑制利息率目的在于减低公债利息率;5、利润减少代表商业繁荣;6、高利润比高工资更能抬高生产物的价格;工资增高对商品价格抬高起的作用就像单利对债务积累所起的作用一样,利润;;;;就像复利;;;第十章劳动与资本对工资和利润的影响劳动与资本的用途不同决定了货币工资与货币利润的不同;一、有职业性质造成的不平衡业务的难易、污洁、尊卑不同,决定了劳动工资的不同学习的难易、学费不同,决定了劳动工资的不同各种职业的安定性不同,决定了劳动工资的不同如果一种工作不但不安定,还艰苦、不愉快、不清洁,那么即使这种工作再普通,其工资也可能因为这些不好的状况而升高,甚至超过熟练技工的工资;无论任何行业,资本的普通利润都不受资本的普通用途是否固定的影响,其决定因素是经营者而不是行业;职业责任的大小,决定了劳动工资的不同获取职业资格可能性不同,决定了劳动工资的不同2、收益的稳定性或多或少会影响各种资本用途的普通利润率;3、都市里小商品零售价非常便宜,小于市镇及农村,因为规模大,投资大;4、要是某地由劳动和资本的不同用途造成的利害平衡除了要求该地市场是自由的,还要具备的条件它们必须是该地人所周知的且确立很久的它们必须出于自然状态他们必须是使用者唯一或者主要的用途二、由政策造成的不平衡1、由政策造成的不平衡主要是限制某些专业的竞争人数重要手段——同业组合,拥有排外的特权加大某些职业的竞争程度奖励措施不给劳动或者资本自由活动的空间由于学徒法限制、劳动不能自由的从同一个地方的某个职业流向另一职业,而由于同业组合的排外特权,劳动不能自由的从同一行业流向别的地方;2、一旦劳动不能自由流动,资本的自由流动也会受到影响,因为某一行业所能使用的劳动量,决定了该行业所能流动的资本;3、投资在不同用途上的劳动和资本,会产生不同的工资率和利润率的比例;而且这一比例,几乎不会受到社会的贫富、进步状况的影响,也不会因为公共福利的变动而变被动;第十一章地租1、地租概念:租地人按照土地的实际情况支付给地主的最高代价2、工资和利润决定了价格的高低,而地租则有价格决定;3、分类: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一般指农作物,无论土地的生产数量有多少,只要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地租就会不同;此外,无论肥沃与否,其地租都会因为土地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较大的改良费用能够提供较大的地租,较大的耕作费用能提供较大的资本利润,从而合理补偿了较大费用的利息或者报酬;有条件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一般指衣服,住宅材料等;1与一国人口成比例的,不是该国供应衣服和住宅材料的水平,而是该国供应食物的水平2每一个人的食欲都会因为胃的狭小容量所限而有满足的时候,可是,人们对住宅,衣服,家具及应用品的欲求,却没有止境;3对于煤矿所有者来说,决定煤矿价值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煤矿的产出力,而是煤矿的位置;金属矿山的价值则多数取决于产出力;金属价格的大部分,都有劳动和利润组成;4如果生产食物的土地产出力增加,该土地的价值就会增加,并且促进人口增加,同时也给其他土地的生产物开辟了新市场,从而是这些土地也跟着增值;上述两种土地生产物相对价值的变动——有条件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会不断增长,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变化不大;衡量白银及其他商品的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劳动,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一个或者一类商品;支配一国劳动的真实报酬的,不是该国的实际贫富程度,而是该国的进步程度;本章总结:1、金银价值的高昂只能证明世界银矿的贫瘠,绝对说明不了该国的贫乏与野蛮2、社会状况的改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抬高土地的真实地租,是地主的财富增加到可以支配更多他人的劳动或者劳动生产物的水平;社会真实财富以及有用劳动量的增加,都可以间接的提高土地的真实地租;3、价格的三部分代表了三阶级人民的收入:第一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随社会一般利益的增加而增加;第二阶级的利益——靠工资的,劳动工资涨到最高水平是,劳动需求和所雇劳动量也会增加第三阶级——靠利润为生的雇主,他们利润在富国低,贫国高;4、一般商人的利益,无疑就是扩大市场,缩小竞争;第二篇论资本的流通、累计和作用第一章资材的划分1、从事物的本性上讲,必须在分工之前完成资材的蓄积;2、资材一般分为两部分——希望从中取得收入的部分叫做资本,用以消费的部分,叫做生活资料;3、资本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收入或利润,它有两种使用方法:第一,生产、制造、购买物品——流动资本;第二,改良土地,购买有用机器和工具——固定资本4、一国或者一个社会的总资财,分为三个各有特殊作用的部分第一部分留作消费的第二部分用作固定资本的,这部分就算不经流通或更换主人,也能提供收入或利润,有四类:1所有有助于节省劳动的便利机器和工具2所有能提供利润的建筑物3土地4全部国民所掌握的有用才能第三部分用作流动资本的,这部分资本提供收入的方式,流通并更换主人;1货币2食品3用来制作衣服、家具和房屋的材料4已经制成成品但尚未分配给消费者的物品5、固定资本都是从流通资本转变而来的,并需要流通资本的不断补充;6、固定、流通资本的目的一致——使留作消费的资财,在不至匮乏的基础上增加;第二章维持国民资本的货币1、决定地主实际财富的因素,不是总地租的多少,而是纯地租的多少;2、决定国民真实财富的因素,不是总收入有多少,而是纯收入的多少;3.花费在固定资本上的费用,只要适当,就一定能够很快的得到高利润;4、真正能够归在收入之列的,是货物而不是货物借以流通的工具;只有减掉货币全部价值后,剩下的货币和货物,才能归入社会总收入或纯收入之内;5、社会流动资本能够增加劳动量;6、出于银行自身利益的考虑,商人营业所需的流动资本,根本不能大部分从银行借贷,因为,商人的流动资本虽然能够以货币的形式不断流入,但流动资本流出以后,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回,根本不可能是银行资本在短期内保持收回和贷出的平衡;7、一一国的产业,会因为慎重的银行活动而增加,但是,增加一国产业的方法,与其说是增加国内资本,不如说是使原本无用的大部分资本都变得有用,并使原本不生利的大部分资本,都变的能够生利;8、国内货物流通的两种方式:商人与商人、商人与消费者的流通;流通与商人之间货物的价值绝对低于流通与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的流通;9、虽然所有消费者全年所购买货物的价值,至少应该与商人购买货物的价值相等,但消费者每年花费在购买这些货物上的货币量却小得多;因为,货币在商人与消费者的之间的流通次数,要比它在商人与商人之间的流通次数多得多;10、无论在任何场合,决定金银和其他货物的价值比例的因素,都不是国内通用纸币的性质和数量,而是当时金银矿藏的肥瘠程度;第三章资本积累与生产和非生产劳动的关系1、加在物品上可以增加物品价值的劳动,称为生产性劳动;加在物品上但不能增加物品价值的劳动,称为非生产性劳动——例如,仆人的劳动,君主和官吏;2、不包括土地天然产物在内的的土地年产物,都是生产性劳动的结果;3、非生产性劳动者和不劳动者都要靠收入生存,这类收入包括两类:一开始即被指定为利润和地租的产物用于支付资本和工资的年产物4、无论在什么地方,地租和利润都是非生产性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而它们也是最容易节省的;5、无论是土地的天然产物还是土地的劳动产物,在刚生产出来就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补偿资本另一部分则是以地租或利润形式出现的收入两部分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生产者和不生产者的比例,并会随着国家的贫富程度而产生差异;6、一国勤劳者与懒惰者的比例,似乎是有资本和收入的比例决定的,资本占优势,人民勤劳,反之,懒惰;7、国内流通的消费品分为:一是本国提地和劳动的直接生产物而使用本国生产物购买的物品它的价值,会随着国内生产物价值的减少而减少,最终导致国内货币量流通的减少;8、增加一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方法一是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量——必然先增加维持生产性劳动者的资金增强劳动者的生产力——增加一些能够缩减劳动的便利机械和工具,或者改良原有机械和工具,或者使工作分配更加适当9、个人消费一般用处:一部分会被用来购买立时享有的物品——这类物品,一旦被消费就不能再次使用一部分会被用来购买耐久的物品——这类物品,可以储存起来供以后使用,或者是增进以后消费的效用10、在耐久物品上花费资财,有利于积蓄有价商品,从而有助于私人养成节俭的习惯,最终可以增进社会资本和国民财富;第四章贷出取息的资财1、取息的贷款,大都是以纸币或者金银这两种货币形式借出的,但借款人想要从借出人那里得到的其实并不是货币而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能够购买的货物;2、借款其实就是出借人向借款人出让自己一部分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使用权,任由借款人在支付本金和利息的前提下随意使用;3、资财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贷出生息资财的增加,贷出生息资财的增加,必然导致利息的降低;4、利息降低原因分析:物价会随物品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一国资本的增加使得投资利润减少维持生产性劳动资金的增加,使得市场对生产性劳动的需求量逐渐增加5、当一国的商品靠白银流通,而且商品数量为增加时,银的增加只会是银价降低,这时,虽然各种货品的名义价值都会增加,真实价值却没有变化;6、一国的法律,不能将国内某一时期的利息率降到一般市场利息率之下;市场的普通利息率决定了土地的普通市场价格;第五章资本的用途1、资本的用途共有四种:获取社会每年要使用和消费的原生产物——农矿渔业者制造适用于使用和消费的原生产物——制造者将多余的原生产物或者制成品运至缺乏它们的地方——批发商为适应临时需求而将一部分原生产物或者制成品分成更小的部分——零售商2、制造者的资本直接推动的生产性劳动量,比批发商的等量资本所起的作用大多;农业家的资本对生产性劳动量的推动作用最大;农业资本,是各种资本用途中最有利于社会的一种投资;3、制造者的资本应该留在国内,这样能在较大程度上推动本国的生产性劳动量,增加本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价值;4、一国在农业、工业、批发业上的投资比例,决定了该国同一资本在国内所推动的劳动量的多寡,以及对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价值增值的大小;5、运输贸易代表着国民财富,它是国民财富增加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原因;6、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是私人利润;第三篇论不同国家资本发展的不同第一章财富的自然蓄积1、都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通商,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商业;2、农村剩余产物的市场范围,取决于都市居民的人数及其收入;3、从事物的本性上比较,生活资料必然会比便利品和奢侈品优先生产;所以生活资料产业,也必然比便利品和奢侈品产业具有优先权;4、只要是在人为制度不扰乱事物自然发展趋势的社会里,乡村耕作和改良事业发展的结果,会导致都市财富和规模随着乡村耕作和改良事业的发展比例而增长;5、从事物发展的自然趋势来看,进步社会都是现在农业上投入大部分资本,然后在工业上投资,最后才考虑投资于国外贸易;第二章欧洲农业在罗马帝国崩溃后曾受到抑制1、土地的大小,决定了地产是否安全、居民有无保障;所以,分拆地产的行为,是对地产的破坏;2、一国最能改良土地的阶级就是小地主,其次是富农和大富农;第三章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发展1、欧洲各重要都市居民以宪章形式体现权利:可以不经领主同意,自由嫁女某人死后,他的财务可有儿孙继承而不是领主可以通过遗嘱来处理自己的遗产3、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大国,就一定有自己的制造业——指产品适于远销的精制造业;4、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适于远销的精制造业就会产生:国内商人和企业家,义无反顾的把资本投资在仿效外国某种制造业上;它所采用的材料,大部分也来自外国家用品制造业或者粗制造业得到了逐步改良5、制造业的推广和改良,是与农业的发展同步进行的,而农业发展,又是国外贸易和制造业这一国外贸易的直接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四章城市工商业会促进农村的发展1、城市工商业会促进农村的发展:为农村生产物提供市场都市居民经常购买那些未被开垦的土地自从工商业发达后,农村居民就减少了与邻居的战争,也逐渐脱离了对政府的依附2、事实上,对于欧洲来说,是城市工商业促进了大部分农村的开发与发展,而不是农村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城市工商业的出现——这种发展违背了自然趋势;3、通过工商业所获得的资本一般是没有保障性的资产,只有将其转化为对土地进行开发和改良的资本,其安全性才能得到保障;4、商人不属于某个特定的国家,只有在资本以建筑物或者土地永久改良物形式在某国固定下来,它才属于该国;5、以商业为唯一来源的财富,受战争和政治上的一般变革的影响比较大,很容易耗竭;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第一章重商主义内在机制斯密批判1、商人对禁止金银运输反感原因:在商人们看来,虽然购买外国货物需要输出金银,但国内金银量未必会因此减少——货物外运,引进金银商人们认为,这种禁令根本阻止不了金银的输出;2、倡导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会按照人们的购买力和使用程度,提供相应数量的金银从而使商品流通可以实现;3、货币以货物为中心,而货物却不一定以货币为中心;4、人们会需求货币,并不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而是因为货币能换的他们所需的物品;5、决定一国有多少铸币的因素,是国内借助币流通的商品的价值;当商品价值增加时,商品流通所需的货币量也增加,这时,一部分商品会运到国外,换取当地的金银铸币;6、一国储藏的金银分为三种:流通的货币供私人使用的金银器国库货币7、货币的流通量和流动方向,取决于本国境内流通的商品量;金银块的流通量和流动方向,取决于各商业大国之间流通的商品量;货币和金银块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交换提供便利,只是货币只是在同一国家的不同个人之间流通,而金银块则是在不同国家不同个人之间流通的;8、通常情况下,对外战争的破坏性越大,制造业越繁荣,这样,制造业随着国家繁荣而兴衰;——特定时期9、只要一个地方有了国外贸易,他就可以从中得到两种利益一是当地剩余的土地和劳动年产物有了市场当地所需的其他外国物品也有了供应10、重商主义倡导的扭转贸易逆差的手段:1限制输入:——措施:征收高额关税,绝对禁止凡是本国也能生产的货物,一律限制其输入出现了不利于本国贸易的逆差2奖励输出:退税:第一,在国内制造品输出时,退还其以前缴纳的全部或者部分关税或者国产税;第二,输出已经纳税的外国商品时,退还其以前缴纳的全部或者部分关税或者国产税奖励金:奖励一些新型产业或者其他特殊行业通商条约殖民地——————亚当斯密从这方面措施逐一批判第二章限制本国也能生产的货物1、引入了绝对优势理论2、引入了看不见的手理论第三章限制那些使国家陷入贸易逆差的外国货物1、从汇兑角度来说:各国造币厂的标准,并不能经常用作判断各国通货价值的依据;决定一国铸币和他国通用铸币的相对价值的因素,是实际含有的纯银量;造币费并不都是由政府支付的,有的国家由私人支付;造币费由私人支付的国家,银块拥有者,得向造币厂支付铸造费,有时还得向政府支付若干费用;。

简述《国富论》主要内容

简述《国富论》主要内容

简述《国富论》主要内容【摘要】《国富论》是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主要探讨了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亚当·斯密的思想背景受启蒙运动影响,强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其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市场竞争的重要性,认为自由市场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

财富积累与经济发展部分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财富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路径。

国富的来源与规律部分提出了国家财富的组成和增长规律。

总结来看,《国富论》的核心观点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分工、市场竞争和财富积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些理论对后世经济学和政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富论》、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市场经济理论、财富积累、经济发展、国富的来源、国富的规律、核心观点、影响、现实意义。

1. 引言1.1 简述《国富论》主要内容《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巨著,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本书主要探讨了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规律,阐述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对财富积累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国富论》强调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自我调整能力,认为通过追求个人利益,整个社会会实现最大的利益。

劳动分工理论指出,分工与交换是经济增长的动力,通过分工,劳动生产力得以提高,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斯密强调了财富的积累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投资和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他还提出了国富的来源与规律,指出财富的增长取决于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国富论》强调市场经济的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强调劳动分工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对经济学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正文2.1 亚当·斯密及其思想背景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著名的苏格兰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国富论》的框架与基本内容

《国富论》的框架与基本内容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由五章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组成, 组成,讨论的主题是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第二个积 极因素--资本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资本的性质 极因素--资本的性质、积累和用途。他先从储备 中划分出资本, 中划分出资本,指出资本由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构 随后又分析了资本的作用和资本积累的条件, 成,随后又分析了资本的作用和资本积累的条件, 叙述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别,以及资本的 叙述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别, 各种形态,即借贷资本、 各种形态,即借贷资本、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区 别。斯密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不断积累资本与合理利 用资本的极端重要性。 用资本的极端重要性。 前两篇几乎包括了斯密的整个政治经济学原理。 前两篇几乎包括了斯密的整个政治经济学原理。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 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 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 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看一看一个文明和繁荣的国家中最普通的工匠或 日工的生活物品,你就会知道, 日工的生活物品,你就会知道,为了使他们能享受 这种生活用品, 这种生活用品,那些行业中的人必须提供自己生产 的一部分,虽然是一小部分, 的一部分,虽然是一小部分,但这样的人却多得数 不胜数。 白天工人穿的毛外套, 不胜数。如,白天工人穿的毛外套,尽管看起来很 粗糙,却是大量工人联合劳动的产品。牧羊人、 粗糙,却是大量工人联合劳动的产品。牧羊人、选 毛人、梳毛人、染工、梳理工、纺工、织工、蒸工、 毛人、梳毛人、染工、梳理工、纺工、织工、蒸工、 缝纫工和许多其他工人,为了完成这件日用产品, 缝纫工和许多其他工人,为了完成这件日用产品, 必须联合起他们的不同手艺。 必须联合起他们的不同手艺。”

国富论简介及主要内容

国富论简介及主要内容

国富论简介及主要内容
《国富论》是亚当·斯密所著的一部经济学著作,也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著作在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研究。

《国富论》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劳动分工的理论: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通过劳动分工,每个人都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并通过交换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

2. 自由市场的理论:斯密主张市场应该自由竞争,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的运行。

他认为,自由市场可以自我调节,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

3. 货币理论:斯密认为,货币的本质在于它的购买力,而不是它的原材料。

他还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即商品的价值应该由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

4. 经济增长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他还提出了“无限制生产”的理念,即只要有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持,生产就可以不断扩大。

总之,《国富论》是一部经典的经济学著作,它的理论思想对现代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国富论概论

国富论概论

国富论概论杨斐然2012.07.30概论第一卷,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力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分配的原则第二卷,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的性质第三卷,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原因第四卷,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第五卷,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第一卷论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及生产物分配给各阶层人民的顺序第一章论劳动分工对财富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1论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者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它不仅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劳动者之间进行流程转换的时间损失,而且还增进其专业技能。

尤其是进入大机器生产以后,日益精细的劳动分工加速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使国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1.2论劳动分工的起源劳动分工起源于人类互通有无、互相交易的倾向,这种倾向为人类所特有。

但是,劳动分工并非人类智慧的结果,因为人们交换的目的是出于利己,而非利人。

这种交换为满足个体需求而存在,它最终导致了职业的划分和社会财富的显著增长。

1.3论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社会分工的程度受市场对商品需求的限制,受市场交换能力大小的影响,而一国内陆市场的范围通常又受限于临近地区的富裕程度和人口数量。

由于水路运输较陆路开拓的市场更为广阔,因而早期分工的变革都始于可通航的海河流域,之后才向内陆延伸。

第二章论货币和商品的价格2.1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货币生产于人类早期互通有无的交换过程之中,是所有商业交换的媒介,其最初的功能就是价值尺度,并随商品交换参与流通。

货币与商品之间进行交换所遵循的法则决定了商品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使用价值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而交换价值表示对其他货物的购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富论概论杨斐然2012.07.30概论第一卷,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力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分配的原则第二卷,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的性质第三卷,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原因第四卷,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第五卷,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第一卷论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及生产物分配给各阶层人民的顺序第一章论劳动分工对财富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1论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者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它不仅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劳动者之间进行流程转换的时间损失,而且还增进其专业技能。

尤其是进入大机器生产以后,日益精细的劳动分工加速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使国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1.2论劳动分工的起源劳动分工起源于人类互通有无、互相交易的倾向,这种倾向为人类所特有。

但是,劳动分工并非人类智慧的结果,因为人们交换的目的是出于利己,而非利人。

这种交换为满足个体需求而存在,它最终导致了职业的划分和社会财富的显著增长。

1.3论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社会分工的程度受市场对商品需求的限制,受市场交换能力大小的影响,而一国内陆市场的范围通常又受限于临近地区的富裕程度和人口数量。

由于水路运输较陆路开拓的市场更为广阔,因而早期分工的变革都始于可通航的海河流域,之后才向内陆延伸。

第二章论货币和商品的价格2.1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货币生产于人类早期互通有无的交换过程之中,是所有商业交换的媒介,其最初的功能就是价值尺度,并随商品交换参与流通。

货币与商品之间进行交换所遵循的法则决定了商品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使用价值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而交换价值表示对其他货物的购买力。

2.2论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包括其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以及用劳动或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商品的真实价格就是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和便礼品,其名义价格就是一定数量的货币。

劳动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比较不同商品的价值,它是衡量商品真实价值的唯一尺度。

2.3论商品价格的组成以原生产物为主的商品,其价格取决于劳动者的工资、利润和地租。

而由原材料经加工而成的商品,其价格取决于原材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的工资和雇主利润,后两者是商品中的增值部分。

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既可作为劳动者的工资,又可作为投资者的利润。

2.4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商品的价格与其制造原料、劳动报酬及其投资成本的利润总额维持一定比率。

如果其出售价格恰好等于利润总额与其运输到市场的消耗费用之和,则此价格即为自然价格。

而市场价格是指商品的实际出售价格,市场价格通常围绕自然价格波动。

第三章论劳动工资与资本利润3.1论劳动工资劳动工资必须随国家整体财富的增加而增长,劳动者收入的增长也是国家财富的增加。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都大为增加,劳动者的工资亦随之提高。

反之,国家财富没有增长,劳动力需求就不可能增长。

3.2论资本利润社会财富的增减影响劳动者的工资和资本利润。

某一行业内,增加投资,劳动工资则相对提高,但资本利润降低;反之,劳动工资降低,而资本利润却相对上涨。

资本利润可以通过货币利息来体现,利息率与利润率成正比,与劳动工资成反比。

第四章论工资和利润随职业性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4.1职业性质产生的不均等由于劳动者职业性质的差异,从而导致其工资报酬的不均等,同时也影响不同用途的资本利润。

资本用途本身应补偿某些职业性质造成的微薄利润,从而抵消其他职业的优厚获利。

与各种劳动的货币工资相比,资本的普通利润率都接近同一水平。

4.2欧洲政策引起的不均等由于欧洲政策限制事物的自由发展,从而导致工资与利润的不均等,这比由于职业性质差异导致的不均等更为严重,其主要表现在限制职业竞争者的数额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这些措施使得资本用途差异的所有厉害呈现非自然的不均等现象。

第五章论地租5.1论能够持续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劳动生产力改良都趋向于直接降低制造品的真实价格,间接提高土地的实际地租。

制造品真实价格的降低必然提高原生产物的真实价格。

随着土地改良的推进,地主投入在土地上的改良费用通过种植粮食类生产物获得补偿。

5.2论不能固定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在土地改良之前,土地的生产物是地租的唯一来源,其价值仅等于它所提供的地租。

土地改良之后,虽然某些生产物可以为地主提供地租,但人们对这些生产物的需求并不稳定,这些生产物能否提供地租要受诸多条件制约。

5.3论两类不同生产物价值比例的变化在土地改良的不同阶段,能稳定或不稳定地为地主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之间,其价值比率通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与前者相比,后者的价值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尤其是欧洲人在美洲建立殖民地之后,二者价值比率的波动更为剧烈。

5.4改良进程对三种原生产物的不同影响土地的原生产物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无法靠劳动实现增加,但其真实价格可随财富的增加而增长;第二种能根据需要有所增加,但其真实价格上升有限;第三种虽然能通过劳动实现增加,但效果有限,其真实价格随增加这类产物所取得的实效而定。

第二卷论财富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第一章论财富1.1论财富的划分个人及社会的全部财富分为三部分:消费财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消费财富不产生利润;固定资本不经流通或易主就能产生利润;流动资本只有通过流动或易主才产生利润。

固定资本需要流动资本不断供给,没有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无法生产利润。

1.2论作为社会总财富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货币是资本中极具价值的部分,但不是社会收入。

社会收入的获得依赖于货币流通,而非货币本身。

银行发行的纸币总量超过社会所需的金银币数额,则将造成国内铸币匮乏,而这一切都归因于社会不切实际的过度经营。

第二章论资本积累与贷出利息2.1论资本积累及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如果某种支出方式能积累有价商品和节俭私人支出,那么这种支出便是用于维持生产性劳动者,而不是非生产性劳动者,故而更有利于国家财富的增长。

战争消耗的社会资本可视为对非生产性劳动的投资,虽然它导致社会财富缩减,但可刺激投资。

2.2论资财的贷出取息贷出取息的资本可用作投资,也可直接消费。

前者可创造价值和利润,而后者则侵蚀原有资本。

债务人不但要为资财的使用支付报酬,而且要对债权人所冒的风险支付费用,即利息。

资财的法定利息率应足以维持担保者为此支付的价格。

2.3论资本的各种用途劳动和土地年产物增加的价值因资本用途的差异而不同。

资本通常有四种途径,每种用途对其他三种的存在都必不可少。

生产性劳动者按资本的用途使用资本,其劳动价值可以体现在劳动产品上,它在劳动产品价值上的体现便是消费品价格的提高。

第三卷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第一章论财富的自然增长与罗马帝国崩溃后的经济状态1.1论财富的自然增长农村先于城市发展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需求所致。

农村是城市工商业的原材料基地,城市的全部财富和生活资料都来源于农村。

在土地尚未完全改良之前,城市的增设货号飞绝不能超过农村土地所能支持的最大限度,否则社会财富难以持续增长。

1.2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欧洲发生的重大变化始于日耳曼民族和赛西亚民族对罗马帝国的侵扰,入侵者对原住居民的掠夺和迫害中断了城乡间的贸易。

即便是时局稳定之后,欧洲的农业政策依然损害着农民的利益,没有人愿意对土地进行改良,农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1.3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罗马帝国崩溃后,君主对城市居民征收人头税,并以赋税的形式固定下来。

同时,以纳此税为条件的其他各种赋税也随之形成。

对君主缴纳固定税费的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市民即为自由市民或自由商人。

自由城市和自由商人推动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论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2.1论工商业城市在促进农业改良中的作用工商业城市是农村原生产物的消费市场,城市的工商业化为农村土地改良提供了动力,使得社会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如果社会政治秩序趋于安定,政府管理便十分高效,人民的安全和自由就得以充分保障,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2.2论城市工商化革命商人和领主是促进欧洲工商化革命进程的两个主要阶层。

他们对这种革命的促成并没有预见性,而是利润驱动下的偶然性所致。

国家通过对农业改良而实现的富裕比较持久,除因外敌入侵可能导致衰弱外,这种进步几乎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四卷论政治经济学体系第一章论重商主义1.1论重商主义的原理重商主义认为,政府应让本国商人在外国市场上享有特权;同时又限制外国商人向国内输入本国能生产的商品,以保护国内商业的正常发展。

它主张奖励新兴的制造业和特殊工业,通过增加对外输出量来提高国内的金银储备量,从而积累国家财富。

1.2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以高额关税限制国外商品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内货物对本国市场的独占。

但以法律的形式禁止牲畜及谷物的输入,实际上等于规定了一国的人口与产业永远不能超过本国土地原生产物所能维持的最大限度,这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

1.3论对于贸易逆差国货物输入的异常限制晚期的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应向国外输出货币,以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力,不过必须谨守特定的原则,即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小于出售本国商品所获得的总额,以保证有更多的货币流回本国。

这就是对贸易逆差国的货物输入的异常限制。

1.4对重商主义所作的结论鼓励输出和抑制输入时重商主义者主张的两大富国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赚取贸易差额促使国家富裕。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只有消费者的利益得到维护时,生产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但重商主义却将生产视为最终目的。

1.5论重农主义主张的财富来源重农主义认为,农业是国家财富的唯一来源。

过度重视城市产业而忽视对农业的投入,将阻碍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但是若以限制制造业及对外贸易来发展农业,不仅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还会间接妨碍农业的发展,从而抑制国家财富的增长。

第二章论退税制度与奖励金制度2.1论退税所谓退税,是指向国外输出商品时,政府向制造商退还其缴纳的全部或部分产业税。

设立退税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

重商主义认为,退税制度并不违背经济规律,不会破坏社会劳动的自然分配。

2.2论奖励金制度重商主义主张通过贸易差额富国。

即通过对国内商品实行奖励金制度等措施,激励本国商人和制造业者以更为低廉的价格出售货物,从而取得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增大其输出量,扩大贸易逆差,实现长期富国的目的。

2.3论奖励金制度下的谷物贸易和谷物条例从社会整体利益考虑,不应禁止制造者兼营零售业,或强迫农场主兼营谷物商业,法律应让人民自发维护自身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