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次课(水环境影响评价)
各取样位置上不同深度的水样均不混合。
(4)特殊情况的要求
对设有闸坝受人工控制的河流,其流动状况,在 排洪时期为河流流动;用水时期,如用水量大则类似 河流,用水量小时则类似狭长形水库。这种河流的取 样断面、取样位置、取样点的布设等可参考河流、水 库部分的有关规定酌情处理。
我国的一些河网地区,河水流向、流量经常变化, 水流状态复杂,特别是受潮汐影响的河网,情况更为 复杂。遇到这类河网,应按照各河段的长度比例布设 水质采样、水文测量断面。水质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 设等可参照河流、河口的有关规定。调查时应注意水 质、流向、流量随时间的变化。
(1)应尽量收集现有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足 时,应进行与水质调查同步的水文调查。 (2)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枯水 期进行,必要时,其它时期(丰水期、平水期 或冰封期等)可进行补充调查。
(3)水文测量的内容与拟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 法密切相关。在采用数学模式时应根据所选取用的 预测模式及应输入的参数的需要决定其内容。在采 用物理模型时,水文测量主要应取得足够的制作模 形及模型试验所需的水文要素。 (4)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原则上只 在一个时期内进行。它与水质调查的次数不要求完 全相同,在能准确求得所需水文要素及环境水力学 参数(主要指水体混合输移参数及水质模式参数) 的前提下,尽量精简水文测量的次数和天数。
①当平均水深小于10m时,取样点设在水面下0.5m处, 但此点距底不应小于0.5m。 ②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m时,首先要根据现有资料查明 此湖泊(水库)有无温度分层现象,如无资料可供调查, 则先测水温。在取样位置水面下0.5m处测水温,以下 每隔2m水深测一个水温值,如发现两点间温度变化较 大时,应在这两点间酌量加测几点的水温,目的是找 到斜温层。找到斜温层后,在水面下0.5m及斜温层以 下,距底0.5m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一、基础知识6·1·1地表水(了解):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如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海洋、地表水、地下水6·1·3水污染当量:水污染物当量数等于该污染物的年排放量除以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
(可以理解为污染的贡献值,可能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程度的大小)#当量值指污染物危害越大,当量值越小。
而当量数=排放量/当量值6·1·4安全余量-----考虑到污染负荷和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的不确定性因素,为保障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安全而预留的负荷量。
双顶格:污染物达标排放限值,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双不顶格: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地表水环境安全余量6·1·5污水排放:直接排放、间接排放二、基本程序(重点)6·2·1基本任务确定评价等级(由名录确定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保措施与监测计划---明确结论6·2·2基本要求分类+分级三、评价等级的确定1、影响因素识别●建设阶段、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根据项目建设情况选择)等不同阶段●环境影响类别:污染、水文要素,直排、间排2、评价因子的筛选水污染影响型评价因子●行业排放标准有涉及到的水污染物●车间排放口第一类污染物●水温●面源主要污染物●项目有排放且水质超标的因子水文要素影响型评价因子●水面面积●水量、径流过程●水位、水深●流速、水温●冲淤变化水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考虑因素:●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水环境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3、评价等级的确定水污染影响型:排放方式、废水排放量(要求掌握)上图中的W是当量数,当量值的确定以COD作为参考水文影响型:水温、径流、受影响地表径流四、评价范围的确定一级、二级、三级A●若受纳水体为河流:(掌握河流,其余了解即可)覆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与削减断面等关心断面●湖泊、水库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5、3、1km(一、二、三级)的扇形区域●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按照GB/T19485导则执行涉及水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应该至少扩大到水环境保护目标内受到影响的水域三级B应满足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可行性分析要求涉及地表水有风险的,覆盖环境风险影响范围所及的5、评价时期确定:河流:一级: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至少丰水期和枯水期二级:丰水期和枯水期,至少枯水期三级:至少枯水期(枯水期是水环境各项指标最弱的时候,在枯水期进行评价)6、水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国家水环境保护目标名录(国家已经确定,不是自己判断确定的)确定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在地图上标注各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地理位置,四至范围,并列表相关的信息(坐标、保护对象、要求、相对距离、坐标、高差等)7、评价标准的确定内容不要求记忆五、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范围:覆盖评价范围、无回水,排放口上游调查范围不小于500m、有回水,上游和下游调查长度相等2、调查因子:应不少于评价因子3、调查时期与评价时期一致4、调查内容项目污染源、区域水污染源、水文特征、水环境保护目标5、调查方法资料收集、现场检测、卫星遥感6、调查要求*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确定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及进入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量*区域水污染源调查●已建项目、在建项目、拟建项目(已批复)等污染源●一级评价以收集已有排污数据为主,辅助现场检测●二级评价主要收集已有排污数据,必要时进行补充检测●三级A主要收集污染源数据,无需现场检测●三级B分析仅仅依托设备的可实施性*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优先采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发布的水环境状况信息●一、二级评价,应调查近三年的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数据补充检测河流水质断面监测断面布设(原则)●应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在拟建排放口上应当布置对照断面(应在500m以内),根据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设定控制断面●控制断面可直接采用国家和地方的水质控制断面,也可以布设在调查范围内重点环保目标(如取水口)附近的水域,水文特征突然发生改变处(如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
6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存在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突发性的事件或事故,如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爆炸等,对人身安全与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对这种损害的影响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度、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评价工作重点是事故引起厂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预防。
本评价程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的环境风险评价流程框图,见图。
图环境风险评价流程框图评价依据风险调查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附录识别,本项目不涉及附录中的危险物质。
环境风险潜势初判环境风险潜势划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为Ⅰ、Ⅱ、Ⅲ、ⅣⅣ级。
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和工艺系统的危险性及其所在地的环境敏感程度,结合事故情形下环境影响途径,对建设项目潜在环境危害程度进行概化分析,按照表确定环境风险潜势。
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分析建设项目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参见附录确定危险物质的临界量。
定量分析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的比值()和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按附录对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进行判断。
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分析得出,建设项目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不涉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
根据企业厂界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对应的临界量,参照附录计算比值(),计算公式如下:…式中:,,…,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
当<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当≥时,将值划分为:()≤<;()≤<;()≥。
则本项目<则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直接为Ⅰ级。
的分级确定本项目涉及的风险为大气环境风险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按照企业周边人口数进行划分。
按照企业周边公里或米范围内人口数将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划分为类型、类型和类型三种类型,分别以、和表示,见表。
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水质模型
持久性污染物;
河流为非恒定流动;
连续稳定排放;
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要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
4、 河流混合过程段与水质模式选择
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上游河
段。
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
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 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①岸边排放
c(x, q)
ch
H
cpQp
M q x
exp
q 22 4M qx
exp
(2Qh q)2 4M q x
式中:q=Huy
Mq=H2uMy c(x,q)-(x,q)处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mg/L; Mq-累积流量坐标系下的横向混合系数; 适用条件:
弯曲河流、断面形状不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
,
t
0 e t
eQ V K1 t 0
如 t 0
,则 t
1
ln 1
溶解氧模型
dDO dt
Q V
(DO0
DO)
K2
DOs
DO
R
其中
R rA B
(上模型方程没有考虑浮游植物的增氧量和排入湖或库的废水 带入的氧量。)
习题:P101: 3
4-4 水质模型的标定
混合系数估值
经验公式 • 流量恒定、河宽大、水较浅、无河湾的顺直河流:
M y xu
exp(
uy2 4M y x
)
exp
u2B
4M y
y x
2
2、非岸边排放
c(x,
y)
exp
K
x 86400u
c h
江河湖泊水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江河湖泊水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江河湖泊作为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其环境影响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江河湖泊水域环境进行全面评估,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促进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二、背景江河湖泊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核心,其影响因素众多,包括水质、水量、流速、水温等。
这些因素的变动将直接影响湖泊的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因此,江河湖泊水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三、评价范围本评价报告将涵盖以下方面的评估:1. 水资源状况:对水源及水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水源地水质评估、水量调查和水资源利用情况等。
2. 水域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
3. 水生态功能:对水域的自净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水污染物的处理和降解能力等。
4. 水域生态安全:评估水域的环境风险,包括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人为活动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四、评价方法本报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水泽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水质监测和模型模拟分析等。
1. 实地调查:对江河湖泊的地理和地貌特征进行调查,获取相关基础信息。
2. 资料收集: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和水资源利用情况,包括气象数据、水质数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等。
3. 水质监测: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采样和监测,以评估水质状况和潜在污染源。
4. 模型模拟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对江河湖泊水域的水生态系统进行模拟,预测其环境变化和生态风险。
五、评价结果1. 水资源状况评估结果:经调查发现,目标水域的水质状况良好,水量充足,有良好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
2. 水域生态系统评估结果:目标水域的生态系统保持较好状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多种植物和动物物种。
3. 水生态功能评估结果:目标水域的自净能力较强,污染物排放对其影响较小,水生态系统能够自我修复,具备较高的生态功能。
4. 水域生态安全评估结果:目标水域的环境风险相对较低,人为活动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得到一定控制和管理。
6 水环评案例题
x ) ux
0.04 exp( 0.2 1000 ) 86400 0.6
0.04 mg
/L
⑶当不考虑污染物衰减(即k=0)时的解。
C C0 0.04mg / L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某一河段,河水流量Qh =6.0m3/s,河流BOD5浓度Ch =6.16mg/L,河面宽B=50.0m,平 均水深h=1.2m,河水平均流速ux =0.1m/s,水力坡度I=0.9 ‰。河流某一断面处有一岸 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流量Qp=19440m3/d,污染物BOD5浓度 Cp =81.4mg/L,河流的BOD衰减系数k 1=0.3/d,试计算混合过程段(污染带)长度。 如果忽略污染物质在该段内的弥散和沿程河流水量的变化,在距完全混合断面10km 的下游某断面处,污水中的BOD5浓度是多少?
质等。
第二类污染物
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时对其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符合一
定要求。
如:pH 、色度、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挥发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等. 所以,总格、总镍不一定达标,氰化物、总铜、COD和氨氮一定达标。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条河流可简化为一维均匀的流态。设初始断面的苯酚浓度40μg/L,纵向扩 散系数Ex=2.5m2/s,衰减系数k =0.2d-1,河流断面平均流速ux=0.6m/s。试 求以下三种条件下在下游1000m处的苯酚浓度: ⑴一般的解析解; ⑵忽视弥散作用时的解; ⑶当不考虑污染物衰减(即k=0)时的解。 【解】: ⑴一般的解析解: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答3】简要说明选用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及其原因。 SS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COD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模式; BOD5应用S-P模式。 一般而言,以下地点应选为预测点: ①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 ②环境现状监测点; 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 ④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及水文站附近等。 对于虽在预测范围以外,但估计有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用水地 点,也应设立预测点 当需要预测河流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时,应在该段河流中布设若 干预测点。
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引言。
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二、评价对象及评价方法。
本次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为某某地区的水系,评价方法采用了定点观测、采样分析、水质模拟等多种手段,以全面了解水环境的现状和可能的影响。
三、水环境现状评价。
经过对某某地区水系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水体中存在着各种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
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四、水环境可能影响评价。
根据现有的数据和模拟结果,我们发现某某地区的水环境可能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
随着工业排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可能进一步上升,水质指标可能会继续恶化,从而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更大的影响。
五、风险评估及对策建议。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对水环境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评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包括加强工业和农业排放的管理,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力度,加强水体的监测和保护工作等。
六、结论。
通过本次水环境影响评价,我们认识到某某地区水环境面临较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看到了改善的希望。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和有效的措施,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水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七、致谢。
在本次评价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八、参考文献。
1. XXX. 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国家环保部, 2015.2. XXX.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 2018.以上就是本次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感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
环境影响评价第四版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第四版答案
1、“十五”期间6个主要污染控制指标:烟尘、SO、氨氮、COD工业粉尘、工业固体废弃物。
2、环境分类:(1)大气环境、(2)水环境、(3)土壤环境、(4)生态环境。
3、环境容量:指对一定地区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4、环境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与区域性、(2)变动性与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
5、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除污染影响外主要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而导致其质量下降,包括结构恶化和功能降低。
6、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7、环境影响的类别(按来源):
(1)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同时同地
(2)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推迟较远
(3)累积影响
8、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1)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
(2)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
(3)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含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含哪些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建设项目或政策规划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和预测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优化资源利用,并在实施项目或政策时减少负面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 项目概况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部分是项目概况,包括项目的名称、性质、规模、工期、位置等基本信息的描述。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读者对即将评价的项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影响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评价还包括对评价范围的界定。
在这一部分,需要明确评价的范围,包括评价对环境的影响,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噪声等,同时还需要考虑评价的时空尺度。
3. 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进行环境基线调查,以确定项目实施前的环境状况。
这包括对环境因素如气象、水文、地质等的调查和数据收集,以及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环境污染状况等的评估。
基线调查的结果将用于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4. 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以定量或定性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等。
通过明确的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5. 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还需要对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这包括评估项目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6.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提出适当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以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这包括规定环境管理机构和责任、监测指标和频率、数据处理和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7. 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还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这包括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项目是否应该继续实施。
8. 环境影响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成果是环境影响报告。
该报告包括前述所有内容的详细描述和评估结果,同时还需提出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
第6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物与河水完全混合所需距离
当完全混合距离x无实测数据时,可参考下表 确定。从表中查取所需完全混合所需时间,与河 水实际流速的乘积为完全混合距离。
BOD-DO耦合模型
Streeter-Phelps模型 简称S-P模型,描述一维河流中BOD和DO消
长变化规律的模型。
建立S-P模型有以下基本假设:
▪ 河流中的BOD衰减和DO复氧都是一级反应; ▪ 反应速率是恒定的; ▪ 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衰减引起的,而溶解氧的
污水进入河流之后,可将其推流迁移划分为 三个阶段:垂向混合阶段(Z方向上)、横向混合 阶段(Y方向上)、纵向混合阶段(X方向上)。
推流迁移 污染物与河水的混合过程
分散稀释 指污染物在水流中通过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 弥散作用分散开来,得到稀释。
转化和运移 指污染物在悬浮颗粒上的吸附或解吸、污染物 颗粒的凝并、沉淀和再悬浮。
水质数学模型
▪ 河流水质模型是描述水体中污染物随时间和空间
迁移转化规律的数学方程。
▪ 在运用水质模型时,常假设河段内无支流,在预
测时期内水力条件是稳态的,且只在起点有污染 物排入。
▪ 水质模型种类很多。
按时间分类
▪ 稳态模型:描述水体中组分浓度不随时间变化的
水质模型;
▪ 动态模型:描述水体中组分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水
v=34km/d,水温T=15℃,K1=0.94d-1, K2=1.82d-1。河段始端排放废水Q1=6×104m3/d, BOD5为450mg/L,溶解氧为1.0mg/L,上游河水 BOD5为20mg/L,溶解氧为7.21mg/L。求该河段 x=10km处河水的BOD5和氧亏值。
解:河段始端混合河水的BOD5和DO为
一维稳态模型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划分是根据一定的依据进行的,这些依据主要包括:地区发展的水平、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环境压力等级、地方政府行政职责和责任分工等。
以下为具体参考内容:1. 地区发展水平:地区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时,要考虑到该地区的工业结构、农业生产水平、城市化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地区的评价等级进行划分。
2. 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也是划分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地表水的水质指标、污染物浓度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或者恶化情况,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
3. 环境压力等级:地表水环境受到的压力是进行等级划分的重要参考依据。
环境压力主要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通过对这些压力源的排放情况进行测算和评估,可以判断出地表水环境受到的压力大小,并据此划分不同等级。
4. 地方政府行政职责和责任分工:地方政府在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中有不同的行政职责和责任分工。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地方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水环境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负责监测、评估和保护地表水环境。
因此,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责和责任分工也是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划分是基于地区发展水平、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环境压力等级、地方政府行政职责和责任分工等方面的依据进行的。
通过对这些依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等级划分,为地表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垂线上取样水深的确定
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 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 水面下0.5m处,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水样的对待 二、三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 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 一个水样。其它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 样。 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 样。
感潮河段、河口水文调查
应根据评价等级与河流的规模决定,除与河流调 查内容相同外,还应重点调查与潮水(感潮)有关的 数据资料,包括:感潮河段的范围,涨潮、落潮及平
潮时的水位、水深、流向、流速及其分布、横断面、
水面坡度以及潮间隙、潮差和历时等。如采用数学模 式预测时,具体调查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及河流规模 决定。
——取样断面
布设在评价河段上的断面应包括对照断面、消减 断面和控制断面。 对照断面:应设在评价河段上游的一端(排污口上游 100~500m处)、基本不受建设项目排水影响的位置, 以掌握评价河段的背景水质情况; 消减断面:应设在排污口下游污染物浓度变化比较显 著的完全混合段,以了解河流中污染物的稀释、净化 和衰减情况; 控制断面:应设在评价河段的末端或评价河段内有控 制意义的位置,诸如支流汇入、建设项目以外的其他 废水排放口、工农业用水取水点、地球化学异常的水 土流失区、水工构筑物和水文站所在位置等。
小型湖泊、水库
①当平均水深小于是10m时,水面下0.5m,并距底不 小于0.5m处设一取样点; ②当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m时,水面下0.5m处和水深 10m,并距底不小于0.5m处各设一取样点。
(3)水样的对待 小型湖泊、水库
如水深小于10m时,每个取样位置取一个水样; 如水深大于等于10m时则一般只取一个混合样,在上 下层水质差距较大时,可不进行混合。
环境影响评价第6章-地面水
当水生生物保护对地面水环境要求较高时(如珍贵 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应简要分 析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时一般可采用 类比调查法或专业判断法。
第三节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五、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
1、预测范围
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 程段和上游河段。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 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 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 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混合过程段是指排放口下 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段。上游河段是排放口 上游的河段。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 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 表水水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朴充 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 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集中式生活 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表水水 质特点和环境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集中式生 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选择确定的特 定项目作为基本项目的补充指标。
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 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
某建设项目B每年直接排Hg 5kg ,废水排放量 650000 m3/d ;
某建设项目B每年直接排Hg 5kg ,废水排放量 100 m3/d ;
6万吨年差别化纤维素纤维技改项目万吨年差别化纤维素纤维技改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6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6.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本次评价委托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对本项目评价区内地表水环境进行了监测。
6.1.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6.1.1.1 监测布点拟建项目生产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由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光大水务(博兴)有限公司。
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废水排至支脉河。
为了解支脉河水质情况,与本项目有关的特征污染物情况,在光大水务(博兴)有限公司排污口上游100m处设置1处对照断面,并在下游支脉河上设置3处控制断面,具体布点情况及各点的监测项目见表6.1-1和图4.1-1。
表6.1-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一览表6.1.1.2 监测项目及方法根据本项目的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本次监测项目有:pH、COD、BOD5、氨氮、溶解氧、悬浮物、硫化物、氯化物、氰化物、硫酸盐、挥发酚、总磷、全盐量、砷、汞、锌、六价铬、粪大肠菌群等共18项。
同步测量河宽、河深、流速、流量(水位)等水文参数。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进行采样及分析,详见表6.1-2。
表6.1-2 地表水监测与分析方法6.1.1.3 监测时间和频次现状监测于2016年3月18~3月19日进行。
连续监测2天,上、下午各采样一次。
6.1.1.4 监测结果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6.1-3。
6-3 表6.1-3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一览表(mg/L )6.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1.2.1 评价因子与标准由于氰化物、挥发酚、汞、六价铬、硫化物均未检出,因此本次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因子为pH 、溶解氧、COD Cr 、BOD 5、氨氮、总磷、悬浮物、硫酸盐、氯化物、全盐量、砷、锌、粪大肠菌群等13项。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Ⅴ类和表2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项目标准限值来对本次地表监测水质进行评价,SS 、全盐量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中旱作类指标。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主导风向是指2~3个连 续风向角风频之和 ≥30%,其下风向即为 污染几率最大的方位
g n 16 f n
fn c
n 1
gn—n方位的风频; c—统计资料中静风总次数;
fn—统计资料中吹n方位风的次数; n为方位,共16个方位。
风向玫瑰图:用16方位风频联结而成的图
污染系数
污染系数
风向频率 该风向平均风速
精度不高,不宜用 于微观环境状况的 调查,受资料判读 和分析技术的制约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 1.大气污染源
按污染源的几何高度,可分为高架源、地面源 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可分为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
按污染源的排放时间,可分为连续源、瞬时源、间隙源
按污染源的排放形式,可分为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改扩建后削减量,按上述三个量 计算最终排放量 ④ 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⑤ 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行统计 ⑥ 对于颗粒物污染源,还应调查其密度及粒径分布
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在上述内容中可适当从简;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 查③、⑤、⑥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ESE WSW
ESE WSW
ESE WSWESE WSWFra bibliotekESE
SW
SE
SSW
SSE
S
静风频率:22.5%
SW
SE
SSW
SSE
S
静风频率:26.3%
SW
SE
SSW
SSE
S
静风频率:17.0%
SW
SE
SSW
SSE
水环境评价概述
中图分类号 :V 1 . T 2 34
文献标识 码 : A
1 水 环境及 水 环境 现状
1 1 水 环 境 的 含 义 . 水体是水集 中的场所 , 又称为水 域。按水体 所处 的位置 可把 它分为三类 : 面水水体 、 地 地下水 水体 、 海洋 。这 三种水 体之 间可
1 水污染评价 指数。水 污染指数 大致可分 为三种类 型 :. ) a 以 影 响 。 4 评价建设项 目的环境影 响 , 出水环 境污染防治措施 与建 ) 提
级 型或评价 型 ;. C 以绝对污染强度 出现 的概率 构造的统计型 。
议 。对减缓环境影 响的措 施和 策略 的建议 一般 包括 污染 消减 措
摸 作为 拟建项 目环境影响预测 的基础 。 污染 的物质很多。在 日常的水环境评 价工作 中 , 是通过 水质 的 调查 , 清水环境现状 , 都 2 建设项 目的工程分 析 。了解 拟建 项 目与水环 境有 关 的各 ) 评价来 完成 的。
弄清楚该项 目排 入水体 的污 染源数 目、 排放 的水 量及 排 水 环境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 : 针对 不同水域 进行 , 如对 湖泊 、 种情况 , 水库 、 河段 的水质 评价 , 也包 括对 污染 源评 价 和河道行 洪 能力评 放污染物 的种类 和浓度 等。
水 环 境 评 价 概 述
郑
摘
琳
要: 简要 介 绍 了水 环 境 的 含 义 及 目前 国 内水 环境 污 染 现 状 , 别 阐述 了水 环 境 质 量 现 状 评 价 的 目的 及 工 作 内容 、 分 具
体方法等 , 并针 对建设项 目水环境影响评价 目的、 程序等作 了具体说 明, 以指导 实践 , 有效保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一、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庆元县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庆元县内大小溪流纵横交错,往西流流入闽江的松源溪和竹口溪,集雨面积102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7.36立方米/秒,是该县最主要的两条支流。
庆元县环境监测站自建站以来就对两条支流7个断面水质按国家规范开展监测,根据98至2002年监测结果,该县地表水水质均符合各类功能区标准。
监测结果见附表6-1和6-2。
但是从我们现场踏看可知,在今年极枯水期(50年一遇)时,城区河道的水质有明显污染,部分河段水质发黑发臭,说明水环境容量不容乐观。
2、兰溪桥水库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为了准确了解项目建设区域内地面水水质状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兰溪桥水库出口、水库库区、西演村下等三个断面进行水质现状监测,采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标准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85),对建设区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6-3。
由表可知,各参数都能达到(GB3838-2002)中Ⅱ类水标准。
二、水环境影响分析
1、上游水体对水质的影响
由于兰溪桥水库为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范围为:松源溪周墩桥头,自来水水泵房上游1000m(洋心桥以下段),下游200m(林业车队以上段)为水源一级保护区,洋心桥上游至西演桥为水源二级保护区。
引水工程投入运行供水,饮用水水源延长至兰溪桥水库大坝上游,至新桥段为一级水源保护区;新桥上游至洋心村下游,整个库区为二级水源保护区。
据调查,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没有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沿岸无直接和间接排放生活污水,二级保护区沿岸有直接向水体排放生活污水600人左右,人均生活污水量按150L计,COD Cr按400mg/L计,则向水体排放污染物COD Cr
为36kg/d,对水体只有轻微甚至无影响。
建设项目建成后,只要水源保护区内不布置产生废水污染的工业项目,水源的水质就能得到保证。
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的污染增加有限,不会对水源水质造成明显影响。
2、富营养化分析
水库富营养化是由于点面污染源流入水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积累增加,导致水体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降低溶解氧浓度,透明度下降,从而恶化水质,加速水库老化的一种现象。
总氮、总磷的含量指标是评价水库富营养化水平的主要依据。
按水利部城市供水水库水质调查评价中《水库富营养化状况氮、磷总量标准》(表6-4)判断,兰溪桥水库水质为中营养化状况。
建设地磷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经预测分析,建设区域总磷增加量小于该水域磷容量,是环境所能承受的。
表6-4 水库营养化状况氮、磷含量标准mg/L 污染物营养状况总氮总磷
贫-中0.2-0.4 0.005-0.04
中0.3-0.5 0.01-0.03
中-富0.5-1.5 0.03-0.1
富>1.5 >0.1 兰溪桥水库0.43 <0.025
3、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
建设项目位于县城上游,最终纳污水体为松源溪,故应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即COD Cr<100mg/L,SS<70mg/L。
本项目污水主要为制水工艺中沉淀池的排污水、滤池反冲洗水以及生活污水。
由于两类水的性质不同,故对两股废水分别进行预处理。
对于工艺废水,从类比调查结果来看,COD Cr已基本达标,但SS超过标准,因此必须对需作进一步处理去除SS,具体处理工艺见图6-1。
经过预处理后回用的工艺废水占总工艺废水量的90%,其余废水达标排放,这一污染物排放量对下游的水质影响较小,不会改变水体功能。
对于生活污水,从类比调查结果来看,主要为CODcr 、SS ,因此必须对需作进一步处理使CODcr 、SS 达标,具体处理工艺见图6-2。
若CODcr 、SS
处理后达标,这一污染物排放量对下游的水质影响较小,不会改变水体功能。
本工程的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排水去向主要为附近农田和松源溪。
由于本项目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也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一类标准(水作)的要求。
此外,由于本工程年需水总量为1607万t ,这部分水量直接被引走,造成坝址下游径流减少,但是由于发电尾水仍流入下游河道,因此,对坝址下游河道影响不大。
在极枯水期(50年一遇),为保证饮用水造成坝址下游基本无生态用水,将使松源溪的自然径流量大大减少,而生活污水产生量不变,造成了稀释能力的下降,水质恶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极枯水期是短暂的,一般一个月左右,此时应加强排污控制,严格达标排放。
另外,松源溪为溪流型水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表6-3 水质现状监测评价结果表单位:mg/L(PH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