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介绍及毒副作用预防.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NSA及CCSA量效曲线
中关村的标志 高科技的象征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方式及药物分类 ——对生物大分子作用分类
1.影响核酸(DNA及RNA)生物合成的药物:MTX、5-FU、 6-MP、Ara-C、健则等。 2.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烷化剂 CTX,铂类 PDD、抗生素 MMC、BLM,喜树碱类等。 3. 嵌入DNA中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放线菌类、蒽环类药物。 4.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干扰微管蛋白形成药物 VCR、 NVB、TAX等。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及处理
▲过敏反应:紫杉醇等药物可致严重过敏反应,用药 前需进行抗过敏预处理。
▲呼吸系统: 长期用BLM可发生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
化。注意累计剂量。 ▲神经系统 生物碱类药物对周围神经有明显的毒副作 用。营养神经药物。 ▲皮肤及附属器反应 脱发、色素沉着和皮疹。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抗肿瘤药物的新作用靶点
微管: VCR、NVB能抑制微管聚合,而紫杉醇能促进微管聚 合抑制其解聚。 DNA拓扑异构酶: 喜树碱类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I;VP-16 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II。 细胞分化:维甲酸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癌转移;血管抑制素和内皮抑制素。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如Herceptin。 细胞调亡:三氧化二砷诱导细胞调亡治疗白血病。 抗药性:减少P-糖蛋白表达,逆转多药耐药性(MDR)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及处理
▲消化系统反应: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常见有PDD、5-FU、抗生素、烷化剂等。胃复安、 5—HT拮抗剂处理,腹泻给与易蒙停等缓泻剂。 ▲肝脏损害 SGPT升高,如CBP等。明显SGPT升高(大
于正常值的1.5倍),应推迟化疗,保肝治疗。 ▲泌尿系损害 PDD是最易引起肾脏损害的药物;而CTX 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水化、利尿、应用尿路保护剂。 ▲心脏毒性 以ADM最为常见,与剂量有关。注意心电图 变化。
1.恒速静脉滴注:血药浓度恒定 2.多次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有波动
抗肿瘤药物的合并用药原则
• 从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考虑 一般来说不同作用原理的 药物合用,能对肿瘤细胞形成多个生化损伤,可增强疗效 并减少耐药性。
• 根据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规律 分析不同肿瘤细胞增殖的 时相特点,再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选择性及时相选择性, 设计组合出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案。实体瘤G0期细胞较多, 一般先使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 从抗瘤谱考虑 胃肠道肿瘤宜用5-FU;
抗肿瘤药物的合并用药原则
• 从药物毒性考虑 减少重叠毒性,保持在患者可耐受范围 内,给药强调个体化。
• 给药方法 尽量采取大剂量间隙给药方法,以利肝肾功能 及血象恢复。
• 合用非抗癌药 1 减少药物毒性,以保证抗癌药剂量足够。如IFO合用 Mesna。 2 加强抗癌药疗效,而不增加毒性。如化疗增敏剂 CF能 增加5-FU与腺甘酸合成酶的结合加强疗效。
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
• 半衰期:指某一药物血药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体现体内药物消 除的快慢,是确定给药间隔和速度的重要参考。
• 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其中溶解体液的容积。脂溶性药物较水溶性药 物分布容积大。
• 清除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机体将多少容积血液中的药物清除干净。反 应肝、肾的清除能力。
• 曲线下面积(AUC):随时间变化血药浓度曲线下总面积。以动物模型 推测人的耐受剂量,进行一期临床试验的依据。
抗肿瘤药物的体内代谢特点
• 吸收情况不一 • 组织分布特异性不够 • 代谢与排泄较快
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房室模型
一室模型
二室模型
抗肿瘤药代动力学特点
• 一级消除的速率过程
抗肿瘤药代动力学特点
• 一级分布和消除的速率过程
抗肿瘤药代动力学特点
• 零级速率过程受饱和能力限制的速率过程 • 连续多次给药的速率过程
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史
• 1942年氮芥被成功地应用于淋巴瘤的治疗。其后又陆续合 成了塞替哌、CTX、5-FU等。
• 50-60年代BLM、VCR、MMC等。 • 70年代顺铂的发现及应用大大提高了疗效,具有里程碑的
意义。 • 80-90年代 紫杉醇研制成功并大规模推向临床。其后拓扑
替康、CPT-11、健则及草酸铂等陆续上市。 • 治疗模式由单药、姑息治疗向多药联合、根治性治疗转变。
WHO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
• CR 可见的病灶完全消失,超过一个月。 • PR 肿块缩小50%以上,时间不少于4周。 • NC 肿块缩小不及50%,或增大未超过25%. • PD 一个或多个病灶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及处理
▲局部刺激 作用 常见的有组织红肿、疼痛和静脉炎。 刺激性较强的有ADM、THP、EPI、MMC、NVB 等。锁穿给药可避免外渗;如出现外渗可冰袋制动、 硫酸镁、肝素软膏外用。 ▲血液学毒性 骨髓抑制是多数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 应,表现为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可继发感 染、出血,危及生命,应积极预防、及时处理。抗感 染、隔离,应用G—CSF、TPO,输注血小板等。
0度 1度 2度
3度
4度
血液学
HGB (g/L)
wk.baidu.com
>110 95~109 80~94 65~79
<65
WBC (×109/L) >4.0 3~3.9 2.0~2.9 1.0~1.9 <1.0
NEU (×109/L) >2.0 1.5~1.9 1.0~1.4 0.5~0.9 <0.5
CCSA CCNSA
抗肿瘤药物介绍及毒副作用预防 (总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 李斌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方式及药物分类 ——对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分类
1.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 CCNSA)本 类药物能与细胞中的DNA发生共价结合,阻碍其功能。对增殖细 胞群中各期细胞包括G0期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其疗效与剂量成 正比。如烷化剂、铂类、蒽环类药物等。 2. 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 CCSA)仅对肿瘤细 胞增殖周期中的某一期有较强作用,对G0期细胞不敏感。其特 点是呈给药时间依赖性,宜小剂量持续给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